第一篇: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改善生态环境工作方案[推荐]
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改善生态环境工作方案
一、总体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2012—2016年),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省50%的村居建成生态村居,村居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居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阶段性目标任务
(一)农村生活垃圾管理。
到2012年底,每个自然村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收集点,全省30%以上建制镇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
到2013年底,全部建制镇建成一座以上生活垃圾转运站。
到2014年底,全省普遍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到2016年,全省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
2012年—2016年,每年将省内县(市)的2—3个镇建设成为卫生保洁优秀镇,建成一批卫生保洁示范村。
(二)农村环境整治。
到2013年,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30个以上、生态村60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300个以上;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15个,完成“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0个。
到2016年,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60个以上、生态村120个以上,建成市级生态村镇600个以上;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30个以上,完成“以奖促治”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00个。
(三)村村通自来水。
到2015年底,全省完成30个县(市、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从2016年开始,开展其余63个县(市、区)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到2020年完成全省93个县(市、区)建设任务,实现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覆盖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
(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到2013年底,全省完成23条生态景观林带主要路段、节点主体建设任务,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
到2016年底,全省完成23条生态景观林带营造林建设任务。
到2020年底,全省完成10000公里、805万亩的生态景观林带建设任务。
(五)农村卫生创建。
到2016年,各县(区)均有省级卫生村,新增3000个省卫生村和一批市级卫生村。稳步推进健康镇村建设。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8%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普及国家卫生镇。卫生镇、卫生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50%、70%、90%。
三、实施措施
(一)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
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统筹先导作用,编制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可实施度高的村庄规划。做好道路、管网、线路等专项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衔接工作,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对于村居布局、项目选址等内容,要充分征求村居群众的意见,把村庄规划作为创建幸福村居各项工作的统一平台,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形成集中力量建设幸福村居的合力。
按照“省管到县,市管到镇,县管到村”的要求,从群众诉求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五改”(改水、改厕、改房、改路、改灶)为重点,辅以“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池塘、清理乱堆放)、“五有”(有村庄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屋、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等内容,继续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切实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二)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
以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为中心,运输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统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超出范围或运输难度较大的,可以区域中心镇为节点,组团式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做到连片治理,区域共享。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的建筑形式应相对统一,规范标识。
——各地要根据实际,聘请专业保洁公司或本地劳动力进行保洁。采取保洁人员上门收集或村民自行投放的方式,将生活垃圾从户集中至村收集点,从村收集点集中至镇转运站,再转运至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输全过程采取密闭方式,防止出现滴漏,造成二次污染。保洁人员应定期清扫村庄公共区域,做到村庄路边、河边、池边无垃圾,村容整洁。
——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应采用卫生填埋、资源化利用等工艺技术。县(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建设。以区域中心镇为节点建设的处理规模小于100吨/日的镇级填埋场,可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填埋区采取人工防渗处理,垃圾渗沥液运到或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采用堆肥处理、沼气利用等综合处理技术,要做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并在国内有成功适用的先例。
——做好垃圾转运站通风、降尘、除臭、消杀、清洁等工作。站内垃圾应日产日清,各项清洁设施齐备,污水应统一收集,统一运到或排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
——充分利用已有的垃圾收集桶、收集箱、收集屋等设施,统一收集生活垃圾。要注意做好垃圾的密闭管理和渗沥液处置措施,鼓励采用地埋式收集箱。收集点垃圾应日产日清,落实卫生保洁措施,每周至少清洗两次,并定时喷洒消毒及灭蚊蝇药物。
(三)认真实施农村环境整治。
以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出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提高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积极推进各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因地制宜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对于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且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用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对于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或旅游业较发达的村庄,可推广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对于符合市政污水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模式,将污水纳入邻近的集中污水处理厂处理。——针对重点流域、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连片治理,围绕东江等重点流域和新丰江、南水水库等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湖库周边,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环境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国家级生态市、生态县的生态示范建设工作,加强生态村镇创建等基础工作及污水处理等基础工程建设。各地要充分发挥本地生态自然优势,开展各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
(四)大力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加强统筹规划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自来水管网,通过管网延伸供水、镇级中型水厂建设等方式实现连片、跨区域供水,在县域内形成具有高保证率和统一供水标准的农村供水网络。
——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改造升级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现有农村供水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扩网、改造、联通、整合和新建等措施,形成村村通自来水网络。
——采用示范建设和面上推进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工程实施。示范建设通过公开竞标确定名单,以整县推进方式实施,省按规定给予补助;面上推进采取由省按规定标准给予补助,各任务县包干完成的方式实施。
(五)积极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建设。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注重建设城乡一体连片大色块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粤北地区要注重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粤东、粤西地区要注重建设海岸防护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整体优化提升我省生态景观质量和安全防护功能。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点”是指对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园林化,形成连串的景观亮点:“线”是指以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至50米林带和沿海海岸基干林带作为主线,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面”是指将高速公路、铁路和江河两岸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纳入建设范围,改造提升森林和景观质量,形成主题突出和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生态景观,增强区域生态安全功能。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以现有的绿化和森林为基础,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闲置地、裸露地进行人工造林;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对已经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
——抓好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化,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每村建设一处绿色景观点、栽植一条绿化带、营造一片风景林(果林或竹林等),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农村绿化美化新模式,实现村庄四周有风景林,入村有绿化景观路,围村有绿化带,村内主次干道两旁植有行道树,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花草,形成路有树、街有景,四季常青、花果飘香的村居生态环境。
(六)全面开展农村卫生创建。
通过卫生创建和改厕项目的带动,争取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和着力点,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狠抓农村改水改厕、垃圾收集处置、公厕、市场等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卫生创建标准,充分发挥已创建地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科学指导,不断扩大卫生创建工作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受惠。
——继续认真执行“重大公共卫生农村改厕项目”,争取更多国家资金补助,加大农村改厕的投入与宣传,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改厕的积极性,推动全省无害化卫生厕普及率不断提高。
——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大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了解行为习惯与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的关系,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自身素质,保障身体健康。
四、保障措施
(一)落实部门责任。省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明确工作目标,加强沟通协作,指导本系统齐心协力完成改善村居生态环境的各项工作。
(二)整合建设资金。要依据村庄建设规划,整合各渠道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引入市场经营机制,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集中力量改善村居生态环境。
(三)强化技术支撑。省有关部门要及时制定各项技术指引,规范村居生态环境改善工作。以各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各专业协会和经验丰富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单位为技术支持主体,为改善村居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
(四)加强检查考核。对改善村居生态环境工作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根据工作进度安排开展考核,作为下一年度安排相关财政资金的重要依据,并通报考核结果。
由淘宝保暖内衣_内墙涂料整理,(打印请删除这段)
第二篇: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夯实宜业基础工作方案
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夯实宜业基础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为农民提供适宜创业、发展的环境为目标,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全省影响面较广、综合效益好、群众急需的重点中小型灌区和中小型机电排灌工程改造任务,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示范镇和现代化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相对集中连片的“小山塘、小灌区、小水陂、小泵站、小堤防”(以下简称“五小”水利工程)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扶持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和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完成实施沿海捕捞渔民转产转业议案,带动渔民创业就业,实现渔民脱贫致富、渔区和谐稳定。
二、工作内容及考评标准
(一)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基本完成重点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按照整体推进、分级负责、限期完成的原则,对全省列入规划范围内影响面较广、综合效益显著的重点中小型灌区内各级渠系全面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现各级渠系相互配套和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发挥灌区改造综合效益,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大型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中型灌区提高到0.65以上,小型灌区提高到0.75以上。
(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基本完成相对集中连片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按照集中资金,连续投入、成片建设,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通过分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示范镇实施建设,实现区域范围内山塘、水陂基本达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提高10%-15%或达到6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三)中小型机电排灌工程改造。
基本完成重点中小型机电排灌工程改造任务。对全省列入规划范围内综合效益显著、群众急需的重点中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实施改造,基本解决主要农田内涝问题,圩区排涝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天排除;农田排涝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三天排除。
(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基本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连片大面积、整村整镇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十二
五”时期基本建成151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有效提高农田排灌能力,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有效提高农田产出率和抗灾能力。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落实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法规,按照示范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实现示范县、示范社所在地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其他合作社所在地达到60%以上,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实施滴喷灌。通过先行解决示范县、示范社灌溉问题,带动全省合作社加快发展,实现全省合作社每年增加2500个以上,合作社成员及带动农户数超过全省农户总数的50%,成员年收入比当地生产经营同类农产品的非成员增收20%以上,全省60%的合作社统一良种良法率、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农业标准化生产率、农产品统一销售率分别达到80%以上。
(六)渔民转产转业。
稳步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议案,着力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采取政府集中或渔民分散建房等方式,切实解决“连家船”、茅草房、沥青纸房、土坯房及危房等特困渔民安居问题。鼓励渔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渔船”、“公司+基地+养殖户”、“公司+批发市场+渔民”等多种经营模式,建成一批健康养殖基地、良性捕捞基地、先进加工基地、现代流通基地和休闲渔业基地。引导渔民按照“自愿联合、民主管理、沟通信息、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互助互利”的原则,创建渔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作带动制度,增强其凝聚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年内计划解决渔民安居3000户,建设60个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和12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启动实施阶段(2012年12月前)。分批启动和实施53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88个农田水利示范镇建设;实施第二批中小型灌区改造试点、面上32宗中型和山区县100宗小型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同时,实施12个水利示范县建设,整县推进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地方积极性高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农村中型及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等建设。完成2011年列入我省计划新建渔民保障性安居房1374套的建设任务,组织实施2012年计划新建渔民保障性安居房1093套。建设20个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和4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
(二)重点推进、加快实施阶段(2013年1月—2014年12月)。围绕农田水利万宗工程规划建设内容,继续推进农田水利重点县、水利示范县、重点中小型灌区和中小型机电排灌项目建设,力争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过半。跟进2012年渔民保障性安居房建设进度,确保任务如期完工并验收;下达并组织实施2013年渔民保障性安居房任务约1000套。建设40个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和80个渔民专业合作社。
(三)全面推进、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月—2016年12月)。基本完成重点中小型灌区和中小型机电排灌工程、相对集中连片的“五小”水利工程等水利设施建设任务。2014年6月前验收2013年渔民保障性安居房。总结渔民转产转业议案实施五年来的渔民保障性安居房、现代渔业产业化基地、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基本完成促进发展、带动就业、维护稳定的渔民转产转业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水利、农业、海洋渔业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沟通,统筹联动,强化督查、考核和评价,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强建设管理,健全管护机制。坚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规程开展项目建设,确保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明确农村水利设施的公益性质和产权归属,完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水利管理网络。落实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管理能力和水平适应农村需要,为农民发展农业及其他合适产业提供必要条件。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由淘宝保暖内衣_内墙涂料整理,(打印请删除这段)
第三篇:县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方案
县生态环境创建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在实施环境保护规划中实现生态立县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开展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目标和标准
(一)创建目标
1、“生态县”创建。2010年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县”创建工作,2012年完成创建任务,并通过验收。
2、“环境优美乡镇”创建。2010年,完成下梁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营盘镇“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获得命名。
3、“生态示范村”创建。2010年,完成石瓮镇东甘沟村和两河乡中华村“省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并获得命名;完成下梁镇沙坪村、明星村,营盘镇朱家湾村,蔡玉窑镇银碗村,丰北河乡土桥村,凰镇凤街村,柴庄乡枣树坪村,曹坪镇钟山村,九间房乡中庙村“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并获得命名。
2011年,完成石瓮镇石瓮村,乾佑镇石镇村、马房子村,营盘镇安沟村、营镇村,马家台乡金狮村,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红岩村,蔡玉窑镇下窑村“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并获得命名(详见附表1、2、3)。
4、“十二五”期间,在完成1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的基础上创建成“省级生态示范村”(详见附表4)。
(二)创建标准:生态环境创建标准分国家级标准和省级标准(详见附表7、8),从2010年起,我县将参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标准、制定县级标准,并结合实际,推动生态环境创建工作,同时建立县级生态创建平台,县政府每年验收命名一批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在此基础上,择优筛选推荐申报国家、省、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
三、创建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规划。凡列入计划创建的乡镇、村要分别编制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和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建设规划,经县环保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后,报县政府审批实施。
(二)申报。申请创建国家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乡镇村委会,经乡镇政府及县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申报,再由市环保局向省环保厅申报。申报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经乡镇及县政府同意后,由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申报。
(三)申请验收。乡镇、村要组织自查,在各项指标均达到创建标准的前提下,经乡镇及县政府同意后,由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申请验收材料包括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对照有关建设指标进行自查后的达标情况。
(四)技术审核。县环保部门收到验收申请后,向市环保局申请,组织相关专家对申请验收的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进行技术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听取创建工作技术报告;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审核技术数据;现场考察;随机开展民意调查;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诉;提出整改意见。
(五)正式验收。市、县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验收组,进行现场检查和考核验收。验收方式:听取创建工作报告;现场考察;检查对技术审核中提出整改意见的整改情况;形成考核验收意见。
市环保部门组织验收结束后,要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市级环境优美
乡镇、生态村,在市内主要新闻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10天,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接受社会监督。
(六)审议命名。对通过考核验收的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由市环保局呈报市政府审定后,以市政府名义命名。
(七)为推进生态创建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对命名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进行授牌。对各级创建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八)符合创建国家级、省级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条件的,由市环保部门向省环保厅、国家环保部逐级呈报考核报告及申报材料,申请考核验收。
(九)跟踪管理。对已命名的国家级、省级、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市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要进行跟踪管理,每年要进行必要的复查和评价,督促不断完善。发现问题,要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对达不到整改要求的,在经环境保护部和省、市政府同意后,取消其相应称号。
四、创建要求
1、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县2010年和“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成立生态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创建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规划、实施方案,认真填报申报生态示范村和环境优美乡镇申报表(附表5、6),确保全县生态环境创建工作目标稳步实现。相关创建材料及创建工作总结,于2010年7月底前报送县环保局。
2、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条件好的村庄进行试点,每年10月份将下一创建名单报县环保局。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协同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县上成立以分管县长任组长,环委会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各乡镇镇长为成员的生态示范
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
2、精心组织。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的原则,科学划分本地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指导当地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活动,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特色。要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及生态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相互衔接,活动一并开展。规划任务和目标要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便于实施、检查和验收。
3、分类指导。各乡镇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确保建设成效。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创建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示范创建活动。
4、营造氛围。各部门、乡镇要广泛宣传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等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作的意义和成效。同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开展专题培训、公示评议等活动,努力提高创建工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吸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科学技术,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5、强化考核。各部门、乡镇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将纳入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的硬条件,对按规划开展创建活动,乡镇完成生态示范村创建任务,年底环保责任制考核列入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篇:创建幸福村居调研报告
关于新环村创建幸福村居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2012年10月13日,市海洋渔业与水务局领导到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进行调研,对接挂点,掌握实情,并结合环境宜居要与欧美国家相媲美的要求,提出珠海创建幸福村居的相关设想与建议,特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新环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港附近,是广东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区,也是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之一。全村占地面积2.87㎞²,现有常住人口2553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人,水产养殖面积约3300亩(其中养殖南美白对虾804亩、罗氏虾62亩、海鲈275亩、红鱿403亩、黄花339亩、黄骨229亩、其它优质鱼107亩、四大家鱼853亩、其它水产品122亩)。,村收入主要是池塘租金,塘租金平均约1600元/亩,年塘租收入近528万元,土地由生产队发包,塘租由各生产队收入再分配。目前,村集体收入只有近8万元,主要是由厂租、村集体鱼塘租(村只有10多亩土地)组成。村中现有低保户18户共70人,退伍军人55人,残疾人口21人。村现生产队十个,其中8个生产队有土地,2个生产队没有土地。
目前,村支委3人,党员60人,今年发展党员2人,列为积极分子2人。到目前为止,村委欠干部工资100万以上。
2011年本村的工农业总产值为9641万元,比2010年增加188万元,增幅1.98%。其中工业产值3967万元,比2010年增加51万元,增幅1.3%;农业产值5674万元,比2010年增加136万元,增幅2.4%;农民人均收入7525元,比去年增加104元,增幅1.4%。
新环村是为水产养殖专业村,主要养殖海鲈、红鱿、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品种。其中红鱿是村最主要、效益最好的品种,全村养殖红鱿近800亩,亩利润达12000-15000元,村民梁华德是全市杰出的党员科技示范户,养殖面积58亩,主要养殖海鲈、红鱿、黄花鱼等,近十年来通过养殖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单2011年纯收入近40万元,村民郭耀文养殖面积52亩,主要养殖红鱿、黄花鱼,2011年纯收入近54万元。
1999年,以新环村为中心的水产养殖区域被确立为广东省农业示范区,上级领导部门对示范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新环村委会办公大楼,修筑了示范区道路,整治了示范区水利,开展了部分绿化工程,示范区的格局初步形成。2009年6月,新环村被评为珠海市生态文明示范村。2011年初,新环村被确定为珠海市党员科技示范村,上级部门投入资金
建设了党员科技示范专门办公室和专门示范点,“一村多品、一塘多品”的养殖格局初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1、村两委与各生产队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不存在隶属关系
目前,新环村经济体制是“双轨制”,即新环村的土地和其他财产部分属于村集体所有,部分属于各生产队分别所有,村委会和10个生产队均在白蕉镇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开设有独立的账户,双方各自独立经营管理、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双方在经济方面不存在隶属关系。
现属于新环村委会管理的集体财产包括3栋破旧的工业厂房以及面积合计不超过5亩的零散分布的鱼塘、农用地,通过上述财产产生的收益用于新环村各项办公经费后已寥寥无几,村集体缺乏资金整合资源、进一步扩大示范区的规模;现属于各生产队所有的虽然是大面积的鱼塘,但由于鱼塘均被各生产队成员分散承包养殖,各养殖户的养殖科技水平参差不齐,除个别养殖户发家致富之外,大部分的村民及党员仍无法享受资源整合和提升后的收益,新环村村民整体富裕程度仍然不高。因此,如何争取资金,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示范区规模,提升养殖科技水平,始终走在科技示范的前列,让广大村民享受到科技致富的成果,是新环村经济发展瓶颈的突破口。
2、需要积极回收和实现债权
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于1992年与新环村委会签订土地转让协议,购买新环村面积3万平方米的土地,转让总价款为300余万元。该公司支付了100万元后,余款至今未付。该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之后,又将土地使用权抵押与工商银行申请贷款,后因无力偿还贷款,该土地使用权已被工商银行申请法院查封。2009年,新环村委会对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新环村委会胜诉,新环村委会可回收的债权总额约430万元,该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因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至今未就涉案土地向国土部门交纳土地出让金,涉案土地无法拍卖,故该案中止执行。新环村集体债权须由新环村委会、工商银行、斗门县兴业房产公司、国土部门四方充分协商、平衡关系后方能实现。
3、合作兴建新环村农药厂欠缺资金
2009年11月,新环村委会与珠海市绿宇生化技术研究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新环村以工业厂房出资、研究所以技术出资,共同兴办新环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新环农药厂。该研究所研制的14%百枯净产品在治疗植物枯萎病方面效果显著,且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农药临时登记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目前筹建农药厂的资金尚不到位,资金缺口约50万元。
三、发展思路
9月2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创建幸福村居大会,珠海市迎来了创建幸福村居的发展春天。为更好地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新环村发展思路与计划是:
1.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环村作为省级农业示范区、市党员科技示范村,是水产养殖大村,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加强水产运输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近年来,受各种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新环中心路、新环港口路等示范区主要运输道路遭受严重破坏,现多处低洼不平,每逢下雨则水浸严重,而示范区鱼虾塘河道的淤泥、生产生活垃圾等不断堆积,河床升高,宽度变窄,水流量逐年减少且水流缓慢,严重制约了示范区的生产发展;此外,新环村尚有2座危桥,建成至今将近40年,桥面狭窄且多处出现裂缝,险象环生,已经不适合载重车辆行使,急需重建。新环村目前的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已严重制约本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上述道路、桥梁的维修整治乃是重中之重,但是,上述工程的总造价在300万元以上,新环村积贫积弱的集体经济,难以承担维修整治费用。
2.大力提升党员科技示范水平
新环村将牢牢把握作为珠海市党员科技示范村的历史机遇,急需加强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示范户养殖
科技水平,积极探索科技养殖的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发挥党员科技示范作用,预计约需启动资金50万元。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基础设施经费100000元,用于购置示范基地办公室桌椅、电脑、空调、书籍、显微镜、水产养殖药品;第二、培训学习经费100000元,计划用于聘请水产专家作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安排示范户外出交流、学习等;第三、示范户启动经费10万元,新环村共确立党员科技示范户10户,计划安排每户10000元,由各示范户自行完善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购买书籍等;第四、科技试验经费200000元,计划由3-5名养殖经验最成熟的示范户在各自的养殖基地开展“一塘多品”养殖新技术试验,在同一鱼虾塘养殖黄花鱼、罗氏沼虾、海鲈等多个高价值水产养殖品种,定期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交流、培训,积累成功的水主养殖经验并推广。
3.减少产品流通环节,增加养殖利润
新环村计划与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协会、区委、区政府、当地镇委、镇政府沟通协调,与当地资金相对雄厚、信誉高的水产品收购中介签订合同,保障党员养殖示范基地的产品能够及时按照正常市场价格销售,尽可能降低因遭遇恶劣天气或人为破坏因素而导致中介恶意压低价格、养殖户损失惨重的风险,保障养殖户获得不断增长的利润,提高农户从事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积极整合资源,建立新环村水产品购销中心,由村办集体企业统一收购本村的水产品,保障本村养殖户的利益。
4、大力招商引资,改善现有工业厂房的租赁条件,增加厂房租金收入
新环村现有的工业厂房因地势低洼、年久失修,已不具备出租条件,现亟需填土抬高厂房地面,修补裂缝,更换门窗,预计维修整治费用为30万元。
5、与教育部门协商,充分利用闲置的原新环小学教学楼。2008年,教育部门决定包括新环村在内的周边五个行政村的小学生合并到新环中心小学上学,原新环小学教学楼被闲置下来。该教学楼占地面积广,原先由教育部门和新环村集体共同出资兴建,若改变其功能用于兴建市场或者其他商业用途,则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新环村拟与教育部门协商折价补偿的事项。
四、创建设想
结合新环村的实际情况与当前问题,市海洋渔业与水利局就近期新环村创建幸福村居的工作提出以下设想:
1、按照《创建幸福村居的决定》,围绕着创建幸福村居的六大工程,做好创建幸福村居的规划,形成符合本村实际的特色产业、特色品牌和竞争优势。
2、帮助新环村筹集资金,建设泵站和排灌站,以提高应对水涝灾害能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水涝灾害问题,促
进生产发展,使创建幸福村居工作见成效,出效果。
3、帮助新环村筹集资金,今年动工建设水隆围桥,确保农业产品运销顺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效率效益和生活质量。
4、利用农业科学技术,帮助新环村提高养殖水平,创新海鲈养殖方式,使用海鲈能够适应咸淡水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业养殖效益,发挥广东省农业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
5、使用政府资金与鼓励力量,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产品经销水平,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典型,发挥引领作用。
6、坚持“一村一产”和“一村一品”的思路,做大做强养殖产业,使养殖产业提升到新高度,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
7、结合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开展探索农产品流通经济,通过流通顺畅与快捷,节省成本,全面发展农村养殖经济。
8、立即着力搞好幸福村居的环境卫生,使村容村貌在近期迅速改善,提升珠海环保生态的形象,让珠海幸福村居彰显干净美丽的独特魅力。
珠海市海洋渔业与水务局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六日
第五篇:创建幸福小区工作方案
创建“幸福小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为指导,围绕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树立“让社区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的新理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社区功能为重点,全面开展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社区服务格局;推进文化
繁荣发展,创新社区文明风尚;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创新和谐稳定秩序;推进两型社区建设,创新生态宜居环境;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创新高效管理机制;推进社区组织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服务完善、管理高效、文明祥和、平安稳定、生态宜居”的幸福社区,努力使居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便捷舒适、服务无处不在、幸福就在身边”,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社区金基月亮湾小区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以提高居民群众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贴近群众需求,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尊重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倡导幸福社区居民建。把居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创建成效由居民群众说了算,居民幸福感由居民群众评价。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行全域规划、统筹安排、上下联动、整体推进,促进幸福社区创建均衡协调发展。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区街两级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财力投入、统筹推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实现幸福社区创建的共建互动。
坚持分类建设,务求实效。针对光华园社区住宅区型社区特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确定创建金基月亮湾小区为工作重点。力求创建有变化、居民得实惠、群众更满意。创建社区成熟一个命名一个,不搞“一刀切”和走过场,力戒形式主义。
二、创建目标和创建标准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努力使全区社区服务体系完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社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享受服务更加便捷;社区文化繁荣发展,社区居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社区居民言行更加文明;社区居民诉求得到及时回应,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社区更加平安稳定;“两型”社区基本建成,社区环境更加优美,社区宜居水平明显提升;社区民主健康发展,社区管理规范有序,社区内外关系协调,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结合互动,社区工作运转高效;社区组织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社区组织的凝聚力、服务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幸福社区创建,使社区居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使社区达到幸福社区五级标准。
(二)创建标准
(一)管理服务好(3项):金基月亮湾小区地处光华东街8号,有新建住宅楼4幢260户,现有170户入住。金基物业收费项目公开透明,无违规收费现象;小区24小时有保安巡查;管理服务人员持证上岗,行为规范,服务主动热情。
(二)小区环境好(5项):金基月亮湾小区无“六乱”现象,即无乱吐乱扔、无乱招贴、无乱搭建、无乱设摊、无乱堆物、无乱晾晒;道路整洁,车辆停放有序;落实“四害”防治措施;绿化布局合理,无占绿、毁绿现象;小区道路、广场、文体活动场地及器材等休闲设施保养及时,路灯、楼道灯使用正常,便于居民生活和出行;环卫设施齐全完好。
(三)公共安全好(5项):小区实施封闭管理,门卫24小时值班;设有电子摄像头、配有安全监控设施;四周安装红外对射报警系统;切实落实防火、防灾等安全检查制度和措施,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器材;无重大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无“黄赌毒”现象;无养家禽、无证犬等现象。
(四)民主自治好(4项):小区普遍推行民主议事,自治载体及机制健全;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小区居民自组织活动经常,志愿服务多样化;党组织及党员服务居民措施完善。
(五)综合评价好(4项):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达80%以上;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达80%以上;居民对小区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80%以上;居民对物业公司服务的满意度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