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板庚调研 第1期板庚乡新任村干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板庚调研
第1期
报县委督查室签发: 板庚乡党政办公室2011年4月12日 板庚乡关于新任村干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板庚乡新任村干部的履职,给这支农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员会主任,他们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农村广大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这支队伍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加强我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现对我乡14个村的新任村干部进行工作情况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此进一步推进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当前我乡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我乡共有14村,村干部104人,其中男89人,女15人;35岁以下的26人,36岁至45岁的43人,46岁至60岁的30人,60岁以上的5人,比上一届村干部队伍相对趋向年轻化;小学及以下文化的9人,初中文化的74人,高中文化9人,中专3人,大专7人,本科2人;比上一届村干部队伍比较文化程度有所提高;2011年新任村干部21人。总的来说,我乡新一届村干部整体素质较高,是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大部分村“两委”能认真实践“三个代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农村工作,完成各项任务,主动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严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信高,群众反映好,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强。
二、我乡新任村干部的总体工作思路
〈一〉新一届村干部队伍摒弃了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稻谷加红薯”的传统农业意识,摒弃了小富知安、小打小闹的保守意识,树立了敢创敢干、办大事、搞大开发的新观念;摒弃了计划经济时代条件下的旧思维、旧方式,树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特别是一些扶贫村通过扶贫建整及一系列培训和交流,村干部认清了形势,理清了思路,振奋了精神。一是在支部建设方面,一班人要具备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有群众观念;团结一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二是在村民自治方面,实行民主选举,将群众拥护的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人选进村委会;实行民主决策,遇事多和群众商量,注意听取多方面意见;实行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监督,村干部办事有章法,行为有约束,工作有考核。三是在干部素质方面,要注重在实践中摔打和锻炼。
〈二〉以抓热点为关键,增强战斗力,架设干群“连心桥”。必须坚持以狠抓农村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村级班子整体服务功能,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来考虑,把群众的建议和呼声作为工作的关键来对待,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当前,主要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村务公开。规范公开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建设项目、农民负担项目、宅基地审批和使用、专业承包发包、以资代劳数的安排和使用、公共工程任务、村干部任期工作目标和报酬等等;规定公开时间,最少每季度公开一次;规范公开形式,通过公开栏、召集有关会议、书面发函等多种形式公开;同时要广泛听取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狠抓落实。二是公益事业。要从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原则出发,在村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有计划、有组织、有监督地兴办公益事业,让农民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以树正气为重点,强化渗透力,构筑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要从讲正气的高度出发,把“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深入贯彻执行下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尽心尽力地解决好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把社会稳定建立在人民群众顺心、满意的基础之上。在抓社会治安方面,围绕依法治村,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强化宣传,通过办培训班、开会、放电影等形式以案说法,对村民进行法制教育;在抓信访工作方面,引导干部群众自觉依法办事,按照正常渠道、程序反映问题;狠抓重点人头、重点时期、重点问题,特别是对集体上访,要把好村级第一道关口;发挥信访信息的作用,超前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研究定下来要为群众解决的事,必须抓紧办理,对一些过高或无理要求,要耐心说服当事人,使之能够顾全大局,停访息诉。
板庚乡村干部取得的成绩:
〈一〉更好地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搞好为民服务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二〉掌握了实用的农村技术,增强了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
〈三〉帮助群众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发家致富的方向,让群众知道自己应当干什么、怎么做。
〈四〉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取信于民。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管好党员和群众;完善程序和手续,发展合格新党员;坚持实事求是,掌握几本帐(党员情况帐、村情村貌帐、经济收入帐、困难群众帐、发展思路帐);坚持带头抓经济,做经济发展的领路人(自身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五〉树立了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我乡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种植火龙果、板栗、砂仁、核桃等,推动经济发展。
三、新任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两大问题
〈一〉当前农村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村干部难当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基层工作复杂多元化,方方面面的“穿针引线”主要靠村干部来完成,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各项工作都是硬指标,马虎不得。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工作的方式和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加快发展经济,如何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化成为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农民对政策
和法律“一知半解”、“断章取义”,使得村干部常常感到难以适从。
〈二〉社会环境不好,村干部待遇差,村干部不想当
当前,村干部处于各种矛盾的交织点上,工作中有时不仅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而且还会受到人身攻击和安全威胁。某些舆论导向的偏差,也激发了群众对村干部的不满情绪。致使不少村干部产生了“与起得罪人,不如当村民”的想法。同时村干部待遇差是他们不想当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经济待遇低。我乡村干部的工资仅为600元,工作量大,收入低,家庭负担又重,使一些村干部难以承受。二是政治待遇差。这几年虽然有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或考入乡镇公务员的优惠政策,但是我乡大多数村干部都达不到报考要求,使村干部觉得干好干坏一个样,政治上没奔头。三是退下后没想头。现在村干部基本上没有投养老保险,他们退下后,生活上没有保障,有时还要受些凉言冷语,挨些白眼。这些,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策与建议
〈一〉选优配强班子。把能带头致富、带领党员群众致富作为选配村“两委”的重要尺度,将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从而提高村“两委”的群众公认度和整体素质。注重从科技专业户、致富能手和高中,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拔一支能胜任当前难度大、任务重的农村干部队伍
〈二〉提高工资报酬。在教育引导村干部讲奉献的同时,也要改善他们的待遇,尽量使村干部工资报酬与其付出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成效相对称。建议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整体水平,通过出台政策,设立村干部工资递增标准,让岗位工资收入成为他们家庭总体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村干部有岗位荣誉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完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制度,使其安心于村工作岗位。
四、新任村干部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四大难题
〈一〉交通条件严重制约我乡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
〈三〉农业科技含量低,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
〈四〉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农业生产化无经济支撑。
对策与建议:
〈一〉“要想富,先修路”。这是被很多实践证明了的经验,要用毛泽东同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略思想,把修建农村道路作为“断其一指”的目标和方向,集中财力和物力,打好道路建设的歼灭战。让道路给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方便,为农村发展做出贡献。我乡财政拮据,建议学习韩国的作法,向农村提供水泥、石子和钢筋,让农民出劳力,硬化农村道路。
〈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河流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有效做法。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近几年实行的各项补贴政策,深受基层和农民欢迎,要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逐步形成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的农业补贴制度。
〈三〉提高科学种田和集约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四〉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增加生产投入和智力投入,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支持各地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实行奖励补助制度。对农户投资投劳兴建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可给予适当补助。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篇:板庚调研 第2期 板庚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板庚调研
第2期
报县委督查室
签发:
板庚乡党政办公室
2011年6月22日
板庚乡关于新农村建设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决策部门制定更加具体详细的政策建议,乡党委、政府联合组成调研组,于2011年5月9日至10日,前往全乡14个村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板庚乡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一)板庚乡概况
板庚乡位于罗甸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距贵阳143公里,210国道穿境而过,国土面积108.8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200亩,旱地5200亩,海拨479米,气候温和,全乡辖14个行政村,3605户,15391人。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8083万元,同比增长13 %,农民人均纯收入3607元,比去年增收506元。
(二)新农村建设行动的发起加入WT0之后,我国农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上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面临着职能转变的问题;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面临着劳动力转移的难题
为找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板庚乡党委、政府从2004年7月组织人员展开大规模调研,逐步理清了农村今后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通过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板庚乡于2004年9月提出并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内容是“建设新村组,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各地以建设新村组为突破口,以“亲民、爱民、富民”活动为切入点,以村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组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新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
1、以村组规划为龙头,开展新村组建设。一是制定村组建设整体规划。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所有村组的规划设计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建立了科学的规划管理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村组建设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村组规划管理体制,把村组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根据各个村不同的实际情况,按照“环境整洁、道路畅通”的要求,依靠村民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定“三清”的标准,发动群众开展“三清”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持农村卫生环境的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建立村组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2、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新产业。一是完成了产业建设规划。根据当地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按照每个村抓1-2个主导产业、每个组抓好l个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基本完成四大支柱产业和六大区域特色产业的规划工作。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注重抓好龙头企业的建设;另一方面,切实加强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产业化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形成基地带农户,“一村一业、一组一品”的格局。三是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应用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体系,有力地支撑农业的发展。四是抓好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组织实施红岩的火龙果、纳田的脐橙、五星的砂仁等村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把全乡主要农产品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把果业、生猪建成产值过万元的产业集群。
3、以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一是以市场为依托,以先进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l至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整合现有的远程教学点和社会培训基地等有效资源,构建农民培训体系。建立农民知识化工程师资库,提高师资水平,组织致富能手遵循“规范、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或选用培训教材。三是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各村根据实际需求,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协议培训;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对村“两委”干部、村级后备干部、农业生产和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发展本地主导产业、经营管理等所需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大专学历教育。四是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4、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一是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范”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提倡每个村的主导产业都要建立相应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全方面覆盖产业体系。三是对合作经济组织在资金上、政策上给予扶持,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能人牵办合作经济组织。
5、以创建文明村组为先导,塑造新风貌。一是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二是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留守孩关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创建精神文明。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三是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行政村为单位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延伸到共同利益更加紧密的以一个或几个聚集的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落,创建村组理事组织,促进民主管理。逐步把村组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四是进行文明村组创建,重点建设一批标准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组。五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实现每村有一个宣传文化阵地等。
6、抓好基层领导班子。紧紧围绕“亲民、爱民、富民”活动,把以“三清三改”、村组规划建设、文明村组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通过从全国各大高校选拔大学本科生到基层工作,夯实村组基层领导班子。全面实施乡村领导干部农业专业技能过关制度,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带领群众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能力,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新农村建设知识培训工作。
(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是村庄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变,“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共完成了65个村组的改水,受益人口达8千人;改厕 672座,受益人口达7千人;完成通村公路342公里。二是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新农村建设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干部下去层层做工作,农民认为政府在搞形象工程。当农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给自己带来实惠的时候,观念逐渐开始改变。农民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建设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以前乡干部下农村时,是“要钱要命”,而现在是“送钱送物”。据县直帮扶部门同志反应:“现在去农村,农民会拉着你去他家喝茶,谈谈心。” 四是节约了耕地。近一年来,全乡共清理农民无序建房7宗,共计635平方米。
二、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2004年板庚乡人均纯收入为1865元,属于欠发达地区。辖区内又属低山丘陵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板庚乡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人均耕地面积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却率先发起新农村建设行动,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低成本推进型的黔南模式。(一)用人得当,领导先行。板庚乡新农村建设,是县委、市县政府审时度势后发起的。其中,各乡镇试点村均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且都倾向于涉农专业毕业生。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与地方党政主要决策者的开放意识、工作经历、知识层次具有密切联系。不论发起还是推广新农村建设行动,在现行体制下,地方党政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首要领导的素质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二)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深入开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符合群众意愿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公开扶持标准,创新补助办法,实行“以物代扶”、“以奖代补”。调研数据表明,公共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6:4,家庭设施中,政府与农民投资比例约为3:7。新村组建设示范点由定点制改为群众申报制。村民自愿申报,愿意搞新农村建设的群众申报率达到80%以上的就定点,实行动态管理,择优选择定点,越积极、越先申请实施的农户就先实施,并给予较优惠的奖励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注意维护和实现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在规划编制过程当中,吸引村民代表讨论,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认定,通过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保证规划的切实执行。通过群众推荐、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军人、老教师等有威望的人产生工作组,由工作组出面与广大群众协商化解矛盾,让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三)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四)因地制宜,科学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组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五)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把符合客观规律的东西形成制度和规范,建立长效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良性发展的轨道。只有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证。
(六)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农村点多面广,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板庚乡把发展新产业和“三清”工作全面启动,改水、改厕、改路量力而行。
(七)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一是整合部门力量。板庚乡各相关职能部门都是新农村建设成员单位,承担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健全了考核措施,并发挥部门的优势,围绕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局,制定了详细的支持参与工作方案,部门整合有力地牵引了农村各块工作的整合。二是整合各类资金和项目。依据各级政府投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倾斜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帮扶单位助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一点,将各方资金统筹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提高了各部门资金分散使用的效益。三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学校、个体工商户与村组结对,建设新农村的“1+1”模式。
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范围广、对象复杂、难度大。新农村建设涉及到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千千万万农户,投资范围广,投资金额大。我国农村各地经济条件、地域特征千差万别,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需求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正在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各试点村组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在全国推广尚待验证。(二)新农村建设缺乏法制化的制度保障。现实工作中,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随领导人的更换而发生重大调整。板庚乡虽然将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通过地方人大表决方式加以稳定,但因没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权,同样面临法制化制度保障问题。由于各地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如果因领导人的轮换而使新农村建设行动出现多次反复,势必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积极性,削弱党和政府的领导权威。新农村建设行动如何通过法制化途径,获得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是今后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资源整合困难,工作开展十分艰难。现有的许多涉农项目资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门,在使用上难以整合起来,难以根据各地发展的轻重缓急安排使用,以发挥更大的整体效应。
(四)农村土地管理法规不完备。土地法中虽然有“一户一宅”规定,却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这使得在村庄整治改造当中,一户一宅的政策法律依据不够完善,在清理一户多宅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难以处理。如在拆除空心房的时候,农民会以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不能拆等种种借口拒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如果强行拆除会引发干群矛盾;如果不拆,又会影响整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不同地区先行示范,再逐步向全国推广。根据近郊、平原和山区等经济特征,在东、中、西部各找若干地区先行试点。可优先考虑新农村建设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地方作为试点。在总结各地经验,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再向全国其它地区推广。
(二)以法制化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将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列入“十二五”规划,明确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5年国家重点投资的领域。制定并出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最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立法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三)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财政预算投入,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制定财政预算时要单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预算投入应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阶段性投资的需要,并明确中央和地方配套资金的比例。近两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为9:11,配套资金比例可参照此执行。
(四)整合各项支农资金。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所有支农资金由该机构统筹使用。各地在村组规划的指导下,根据项目向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申请资金,各省、州、县设立分部,负责项目的审批、资金的拔放和监督。若部门资金由于利益整合困难,可考虑部门资金下到基层的弹性化和地方化管理,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在现行体制下,对不太符合部门规定但合理的地方资金整合行为,给予灵活宽容对待。或者由涉农资金相关部门联合统筹资金的使用,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五)完善和制定宅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相关法规。针对《土地法》中“一户一宅”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对“一户多宅”的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征收较高金额的宅基地占用费;或者修订法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司法途径收回第二套以上的住房宅基地。制定并出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农村各类合作组织的发展扫除法律的障碍。同时给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实体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六)进一步完善并尽快实施农民筹资筹劳管理新办法。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村道路等公共设施具有一次性投入大、收益期长的特征。我国的财政实力目前尚不能完全负担农村公共设施的提供,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来参与新农村建设。2009年7月农业部发布了《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赋予省级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承受能力、农村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筹资限额的权力。根据今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一方面省级政府要适当提高筹资限额标准,为村民自愿筹资留出更大的灵活空间。限额虽然高,只要农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政府不强行摊派,并严格按“一事一议”表决,农民会自我约束资金筹措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长期维护费用低的特点,改限额为 3年或 5年总限额,允许农民跨使用筹资限额。建议农业部尽快完善“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颁布实施,为各地根据本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提供新的依据.
第三篇:板庚乡“四项监督制度”开展情况汇报
板庚乡“四项监督制度”开展情况报告
县委组织部:
四项监督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着眼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公信度,在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监督制度建设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将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的重要举措。学习和贯彻 “四项监督制度”,对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防止用人失察失误;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组织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上级有关精神,板庚乡切实把抓好“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细化落实措施,严格执行规定,加强督促考核,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在学习贯彻实践中:
一、及时安排部署。乡党委通过采取召开会议、座谈等形式,对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进行动员部署、提出要求,组织学习、研讨,深刻把握“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四项监督制度”的各项要求上来。
二、抓好集中学习教育。5月23日,乡党委组织全乡干部集体专题学习,并将学习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列为2010党员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抓好知晓率。根据上级安排,乡党委对各村组、各站所干部群众对“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程度进行调查,采取逐级承诺的方式,提高“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和贯彻落实效果。即:乡党委成员向乡党委书记作出承诺;乡组织员向乡党委书记作出承诺;村党支部书记向乡党委书记承诺;乡各站、所按干部管理权限向乡党委书记承诺。为确保“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覆盖面广、领域宽,确保所有干部职工全部知晓。乡党委采取党委书记牵头,各党支部书记负责,开展全乡干部会议、党支部会议、群众会议相结合的形式,从而达到使领导干部熟知、组工干部精通、干部群众了解其内容目的。
四、认真开展自我测试和问卷测试。各村党支部、各站所将“四项监督制度”连同测试题分送签订逐级承诺书的同志,督促他们认真学习掌握并进行自我测试。并将自我测试工作完成情况报乡党委。
为确保“四项监督制度”顺利开展,乡党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全乡14个村党支部、4个教育党支部和1个机关党支部共19个单位和部门参加此次学习。目前,全乡所有单位和部门自我测试题和逐级承诺书均已上报乡党委。
中共板庚乡委员会
2010年5月23日
第四篇:板庚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
党组织互帮互助制度
为促进统筹板庚乡发展,建立板庚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党组织结对,党员与党员群众结对”的方式,全面开展了板庚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搭建了板庚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新平台。
一、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构建板庚乡一体的党建工作新体系。乡机关党组织帮助结对村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配足配齐各类办公设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指导结对村建设医疗卫生室、农家书屋、体育设施等;指导结对村按照“周周有播放、月月有培训”的要求,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村级组织服务功能。
二、党员共管,人才共育,建立板庚乡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把结对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选派党员干部担任结对村指导员,当好结对双方的联系人,驻村、蹲点开展工作。采取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委托培养等方法,帮助结对村培养后备干部和实用人才。每年为结对村选送党员干部到县职校参加学历教育,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技能培训。乡机关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文化知识优势和思想认识优势,每年通过上党课,作专题辅导,与村“两委”成员和党员代表议事会成员
进行座谈等方式,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质素。乡机关党组织帮助结对村党组织扎实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群众共帮,发展共赢,形成板庚乡一体的帮扶新格局。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后集中开展“手牵手、心连心”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协调乡机关农技工作者,为结对村提供技术咨询。
四、领导协调,考核激励,建立板庚乡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各党支部结对共建情况纳入本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内容,作为本组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检查结果作为评比“五个好”党组织的重要依据。对各党支部结对共建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不能有效开展活动、未按期完成结对共建目标任务的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从而建立结对共建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板庚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板庚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情况汇报
县委:
10月31日上午,板庚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会议由乡党委书记马素芬同志主持。
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情况
会上,马素芬同志首先向全体参会人员传达了县委书记沙先贵、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福锴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与全体参会人员再次回顾过去五年我县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展成果,向全体干部传达今后五年工作开展新思路、新方向、新战略。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马素芬同志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带头学习领会。全体干部要自觉加强对两个报告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各驻村干部要认真组织各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学习;二是带头贯彻落实。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自已做起,从身边的小事起,以此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力赶超,为建设生态板庚、和谐板庚、平安板庚、幸福板庚而努力奋斗。
二、安排部署今后五年工作
今后的五年,是“十二五”发展时期重要的五年,也是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乡面貌变化更大,惠民政策更多,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大为提升的五年。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关系冲突,就业压力紧迫的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需要全乡干部职工排难攻坚,励精图治,团结协作,付出百倍的艰辛,集中百倍的智慧,不辜负组织上的重托,才能实现目标任务。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赶超进位、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坚持“希望在山,前景在水,致富在路、关键在人”的发展理念,大力破解交通、水利瓶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1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合作医疗、民政救助、社会保障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实现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得、老有所养、娱有所乐的幸福生活,构建文明家庭、和谐乡村。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优势产业,促进农业快速增长,农民快速增收,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按照县委、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本乡实际,发挥地理资源,做
强优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力争全乡实现粮食产量达8100吨,年均递增6 %以上;农业总产值达11877万元,年均递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达7255元,年均递增15%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5 %。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今后五年重抓的几项工作。
-----力破交通水利瓶颈,基础设施建设上台阶
交通建设方面,全面实施通村公路油路改造工程,完成“三纵三横”建设,根本改善晴通雨阻现象。(“三纵”即板庚---林园、橙子坳—大坪、对门经兴隆--保上,“三横”即板庚---逢亭、泽汉路、大坪—保上---兴隆。)配合抓好贵百高速公路板庚段征地、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确保公路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通组路、进寨路、串户路建设,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水利设施建设方面。一是建成板庚乡政府驻地自来水厂,解决
4000多人安全饮水问题。二是解决兴隆、林园、大坪、保上、纳田、对门、兴未等7个村2000多户9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在坪寨、对门建设小二型水库2座,解决罗化坝子的灌溉问题;四是对板庚河道、对门河道进行治理,使其发挥灌溉、排洪功能。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推广良种良法,引进科学的种植
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建设以坪寨、对门为中心的千亩常年蔬菜基地,带动面上3000亩。巩固和扩大板栗、砂仁种植面积,板栗种植达10000亩,实现砂仁种植5000亩。在红岩村、旧寨村、坪寨村、板庚村、五星村、对门村推广火龙果种植,实现种植面积2000亩。形成从种植到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解决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特色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改善村容村貌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组织动员和支持
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重点对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进行清理,打通通组道路和硬化串户路,配套供水设施、排水沟渠及垃圾集中堆放点、集中场院、农村基层组织与村民活动场所、公共消防通道及设施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整村整治;使整治后的村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等基本得到保障,农民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景区设施建设,打造文明生态旅游之乡
结合“高原千岛湖”景区旅游规划,以“三叠纪大贵州滩”生态
旅游为依托,进一步挖掘和包装布依族民族民间文化,加入现代元素,突出民族特色,重点在学校、村庄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大力宣传布依族民族文化、传统习俗,营造文化氛围。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培养群众良好的卫生习惯,美化村庄院落。扩大景区范围,将旧寨、红岩、五星、兴卫纳入旅游景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村庄院落,形成一批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基地,将板栗、火龙果、砂仁等特色作物作为休闲、观光的内容,让游人感受田园风光,在参与中得到收获。对葫芦寨景区道路、休闲场所、溶洞内设施进行建设,对景点进行包装和推介,扩展活动范围。培养一支旅游服务队伍,加大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程服务,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
----加大宣传,认真落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村社保制度的宣传力度,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建立
农村社保工作机构,完善农村社保管理体系。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要求,确保保障到一线、服务到基层、覆盖到村落,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险制度落实到千家万户。
-----抓好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农村劳动力文化
素质。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认真抓好高中教育,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保证所有初三学生就读高中或职中,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5%以上。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功能,整合教育资源向中心小学转移,把板庚小学、大坪小学、罗化小学建成寄宿制学校,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建成一所综合性、功能齐全的中心幼儿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抓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快村级卫生事业的建设,配备医务人员和必需的设备,实现小病不出村,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加大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群众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生活习惯,净化环境,减少疾病发生。
认真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
量,确保“双降”目标实现。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切实转变生育观念,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改善计生工作环境。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坚实堡垒
按照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村级领导班子年龄、知识结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的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完善充实后备干部人才库,为下一届村级班子换届储备充足候选人才。注重解决好村级“两委”干部年龄偏高、文化偏低问题,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
大力实施村干部“带富工程”,在勤劳致富上走出新路子,真正成为自己能致富,并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抓好村干部的素质提升,强化基本功训练,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使村干部真正成为善经营、会管理、懂政策、能致富的好能手,成为服务群众的好帮手。
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保障水平,认真落实村干部报酬逐年增长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村干部的培养和引导,争取把有能力、有干劲、有文化的年轻干部招录到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社会保险帮扶机制,把村干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今后逐步扩大到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同时加大村级干部离任保障力度。
加强村级阵地建设。要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扩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推进村级阵地“十有”建设,即每个村有一栋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的办公楼,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打印机、一套远程教育终端设备、一个村务公开宣传栏、一处国旗升降设施、一个篮球场、一支业余文艺宣传队、一支农民篮球队,为村级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优良环境。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今后五年,是大干快上的五年,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五年,面临的安全维稳压力最大。特别是由于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加之国家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政策的不公平对等性问题,特别是建设中的征地、拆迁等问题,导致干群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矛盾尖锐,一旦把握不好将一触即发。为此,必须把安全稳定作为第一责任,高度重视不安全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将隐患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需要付出百般的努力,万般的情感,采取管用的办法,排难前进。同时,必须加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安全知识的教育,培养守法律的群众、守规矩的公民,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
中共板庚乡委员会
201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