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法人代表,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但校长工作并非二十年如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更要针对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学校的各个时期,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制定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性强且有创意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动全体教工根据校长的办学思想积极追求、认真实施,方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几年来本人不断借鉴业内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提升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积极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校长管理境界。
无为而“管”要讲究“三化”
1、决策要讲究民主化。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就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非重大工作)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镇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此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恳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分管校长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2、执行要讲究规范化。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各处室、片完小)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3、评价要讲究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一是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督评时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有为而“理”要注重“六性”
无为而“管”是“管”的艺术再现,有为而“理”。则是“理”的科学提升。
作为校长,应在“理”上有所作为,变无形的“理”为有形的“理”。
1、主动学习要注重“理”的创新性。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总体论证要注重“理”的科学性。校长有为而“理”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沉到基层要注重“理”的针对性。校长的“理”要特别注重针对性,否则,就会形成“理”与“实”两张皮,“理”得头头是道,效果却微乎其微。讲究针对性的基础是校长沉到基层,深入各完小,亲自感受基层(完小)的酸甜苦辣。本人虽是从教师,完小校长,乡小副校长一步步过来的。然而,时代变了,情况变了,依靠过去的经验体会去思考现在的工作实际,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因此,校长要树立五“勤”意识。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要转到每一个角落(每年到各完小不少于xxxx),让人感觉无处不在。二是眼勤,要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蕴藏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各种各样的议论与意见,校长最忌不容他人议论或只听几个人的话。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情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尽量多地掌握积累相关材料,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挖掘问题、深化思考。只有这样校长才能针对实际解决教师,完小的困难与发展,才能达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4、常规谈心要讲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校长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5、社会交往要注重“理”的策略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校长少
不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⑴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校长在自主办学过程中,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⑵正确处理好与当地镇、村干群的关系。主动争取镇、村领导的支持,校长要亲自进镇政府、下村居、企业座谈走方、寻找支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良好循环的环境。使学校与镇村干群的关系水乳交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提高教育的积极合力。
6、学校总结要注重“理”的务实性。所谓总结的务实性,就是要保证总结内容的实事求是。造句遣词的恰如其份。校长的每一份总结,述职报告都要在“实”字上狠下功夫。首先总结中的材料要来自平时的督查评价积累和各职能部门的报送,校长只要成为熟练的“裁缝”,予以巧妙“剪并”即可。其次,在总结中遣词造句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少用指责批评性词句。这样既使下属心悦诚服,更可避免下属总结汇报的浮夸与虚假。进而促进学校工作的扎实开展。
无为而“管”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它能让被管理者心情舒畅地工作,让管理者精神愉快地创新。
第二篇:校长管理艺术
校长管理艺术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学层次的高低,不仅仅看其硬件建设的水平,从根本上说还取决于校长的管理水平。可以说校长是学校的主心骨。一位优秀的校长,必须在领导工作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使之升华为一定的理性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逐步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那么,校长应如何在治校中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呢?
一. 校长要做到“己身正”,提高自己的威信。
校长要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论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校长,一要“敬事”,即要有敬业精神。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名利观。二要“克己”,要做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和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自觉地约束自己。这样才能给学校的教职员工带好头,做好榜样。
校长在学校中的威信不是短时期能够树立起来的,培养融洽的校园人际关系必不可少,在教师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掩盖缺点,不偏袒亲属,直面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工作上公正、不搞特殊化。校长和教师待遇的差别,会造成许多教师心里有意见,心理不平衡。校长心里要时刻装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搞个人本位主义,很多人为的隔阂自然可以消除。
生活上平等对待。中国有句古话:“不患贫,患不均”。知识分子的天性决定了心理上清高和甘于清贫的职业特点,看不惯社会不公平现象。校长的人格魅力,可以深深地在广大师生心中扎根,一次简单的发
自内心的举动胜过无数次的会议与说教,必然会结出成功的硕果。
二. 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校长职责第一条也规定,校长要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能否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主张,是一个校长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缺乏理论指导的学校管理实践是比较盲目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职务是一种学术地位,校长应有一种学者风范,校长要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因此,校长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努力做学者型、专家型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和格调,提高自己的人格影响力,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施以情感管理、观念管理。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办好一所学校特别是办成一所名校,归根到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累。学校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特色立校。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其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精神纽带。因此,校长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和校园文化精神的积淀,并且加以扬弃、总结提炼,把其上升为理论,不断探索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管理风范。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校长需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实施教育管理改革:
第一.加大学校开放力度,经常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与一些名校建立长期联系,沟通信息,互通有无;
第二.有条件地聘请一些教育专家、知名教师来校开设讲座,采取引进来的办法,让学校教师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发达地区的教育动态都能有所了解;
第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参加教育培训,开展丰多种形式的学校内部的教学评比活动;
第四.实施“名师优生”工程,抓好学校的对外宣传工作,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培养一批事业心强、师风师德高、业务能力强的科研型教师,并且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留得住这些骨干人才,在招生工作上多投入,在生源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第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教研部门申报教研课题,一方面增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校长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大家的力量。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机关单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校长要善于充当润滑剂的角色,处理好各方关系,把握学校大局。
校长同时也应该是教学上的骨干,以自身优良的教学态度和高尚的师德作为感染力,带动年轻老师的发展。校长能够参与一线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更能够做到“以己服人”。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团队,那么校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能否使整个团队形成一股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多个环节的合作与支持,为了能使整个教学团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应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的发展,既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骨干起好“传、帮、带”的作用,又要不断发掘教学新秀,培养生力军。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当前比较普遍的作法有“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校长应该在情感上多下工夫,适当运用情感投资,往往可以收到既经济而又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校长要提高自己的决策力,明确办学目标。
校长不仅要关心政治,把握全局,还要兢兢业业地处理好与学校相关的事情,特别是在困难面前更要勇于承担,敢于决策。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管理的层面上,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层面上,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考分上。作为校长,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应该考虑学校如何进一步发展,如何提高办学的层次。用开阔的眼界和抱负,认真规划学校未来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情感、道德、能力、体魄、精神诸方面全面发展。校长应善于提出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并且把制定目标的过程变成动员、激励全体师生不断奋
斗、进取的过程,以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办学追求。
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神话校长管理艺术的根本途径
第三篇: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范文
浅谈校长的管理艺术
教学管理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的管理。教学管理是校长管理学校的重要职能,每位校长都各有各的管理之道。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宏观指导,中观调控、微观激励三管齐下以求达到教学管理的整体优化。
一、宏观指导,进行目标控制
宏观指导既运用正确的教学管理思想导向,对全校的教学工作实行宏观指导,达到方向正确,目标正确。教学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所谓教育思想的管理主要是指校长怎样在更新教育观念,贯彻教育方针,制定教育规划,提出教改原则,确定课堂模式等方面进行理性导向,以期达到宏观整体目标控制,否则将迷失方向,失去控制,谈不上管理。我在办学实践中首先提出一系列教学管理的主张,以规范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力求优化宏观整体控制。
(一)更新教育观念 当今的教学管理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怎样使学校的教学改革体现“三核一代”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在教改实践中应注意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方向性的改革,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老一套教学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思想;二是结构性的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教师聘任制工作;三是操作性改革,如教法、学法、考法的改革。以此,在教改实践中够建起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化。实践证明,教学思想不改变,教学管理就会走弯路,没出路。
(二)贯彻教育方针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就是使学校的教学能体现,落实教育方针的管理,绝不是简单的教法管理或学法管理,它是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统一于教学的管理。在教学管理中,应注意引导广大教师端正办学思想,体现教育方针,实现四个转变。即:
1、由重升学教育轻素质教育转变到坚持“两个必须”和培养“四有”新人上来。
2、由重智育轻德育转变到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教书育人上来。
3、由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能力转变到课内外结合,知识和能力并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时抓,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方向上来。
4、由重尖子生轻差生转变到面向全体学生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校长进行教学管理的主要根据,不可须臾偏离,然而这又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面广、见效慢的老大难问题,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也是要狠抓这个根本。
(三)制定教学规划 校长要实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必须从实践出发,制定学校的远期规划、中近期计划,确立教学管理目标,使广大师生在同一目标指引下教学一致,形成合力,达到整体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逐学年、逐学期制定教学计划,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学校各年级组,使教学管理目标明确,教学质量保持长期稳定提高的势头。
(四)指出教改原则 教学高压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 符合自己校情的教学原则,这是教学管理的关键所在。明确的教学原则可以充分体现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规律和特点,调动广大教师的教改积极性,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同向同步探改教学之路,力争各学科的教学沿着整体优化的方向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课堂教学改革的二十四字原则,即:“狠抓双基教学,注重思想教育,引导自学会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教学、教育、教法、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提出要求,使广大的教师在教改实践中注意体会好知识和能力,教书和育人,教法和学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四个方面的关系,做到教有方向,教有规律,教有特色,教有成绩,使教学原则变成指导广大教师自觉统一的教改准则,形成整体的教学合力。
(五)确定课堂模式 要达到宏观整体优化,必须有可操作的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为载体,使日常的大量的教学管理达到:有条可记、有理可循、有标准可评。使广大教师的教堂课都争取达到优质效果。为此,在教改实践中,我们提出了课堂的“四要模式”,从“量、速、主、辅”四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载体即课教学迅速大面的提高水平。几年来全校涌现四名市级教学能手,三名县级学科带头人,五名县级骨干教师,使教学管理在常规课堂的教改方面有所突破。
二、中观调控,进行过程控制
中观调控即运用能级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导处的中间结构型管理职能进行严密的教学管理考核,以期达到中观集体过程控制。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是教学的过程管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认识过程、学习过程。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多冗的、多变的群体集合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校长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在宏观指导优化整体目标控制的前提下强化中观过程控制,使教学的全过程都按严密的教学管理制度考核要求进行过程控制,才能对教学实现有效地管理。这方面主要做到纵向处、组两级管理考核横向教学五个环节管理考核。
(一)纵向强化处、组两级常规管理考核 教学管理的组织方式有校长一抓到底的垂直式管理,有校长授权教导处的中间式管理,还有校长指挥下的教研组长负责的多元式管理。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中,采取中间式管理。即在纵向上强化处、组两级管理考核;
1、教导处的中观调控作用:制定细则,组织考核;明确责任,执行制度;指挥组长,开展活动;掌握信息,全面调控。
2、学科教研组的考勤考纪作用;贯彻大纲,执行计划;统一进展,研究教材;组织活动,评教评学;定量定性,组织验收。
3、备课组的平行协调作用:同头备课随时研究,统一步调,确保重点;互相学习,各有特色;作业考试,反馈信息。通过纵向两级管理考核,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点、线、面形成体系,形成网络,形成活力,通化了过程控制。
(二)横向强化教学五大环节常规管理考核 教学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控制,就必须从课堂教学五大环节的实际出发,制定严密的备课的实用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备课制度要求充实。
2、教课要求严密。
3、辅导要求及时。
4、改作业要求仔细。
5、巩固检查要求实效。保证教学过程向高、精、深、新的方向发展。
三、微观激励,进行自我控制
教改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管理的关键也是教师,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当前校长如何创设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管理环境,激励每一位教师能按教学管理要求进行自我控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校长进行全校教学管理的基础。
(一)思想激励,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 教师的思想工作直接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向问题,校长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学会运用语言、行为、目标、榜样、民、荣誉、信任、情感等因素的激励,去做好教师的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辅之以物质福利待遇方面的鼓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的事业心、责任感,面对新技术革命挑战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意识,解决日常的大量的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方向自我控制问题,提供政治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做到教有方向、教有所成、教有经验、教有特色,使校长对教学管理的宏观指导、中观调控,建立在微观激励,个体自觉的基础上并做到三方面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达到整体控制优化。
(二)工作激励,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教学质量是制约教学全过程的主导因素。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针对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断层,业务水平欠佳的状况,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行教学循环制,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竞争机制,使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都面临同样的机会、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报酬,强化责任感,强化竞争机制,使其工作产生出内在动力,自动地自觉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呕心沥血,勤耕不辍,这样就使每个教师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岗位上提高素质。二是开展教学评价,创建良好的健康的教学环境,引导教师树立起主体意识,开发教师的心理潜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坚持自我调节,自我达标,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教师队伍的整体向着学年教学循环、学科教学配合,高素质水平的方向发展。目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3名,一级教师26名,一个以高级、中级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其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第四篇:校长管理论文:浅谈校长管理艺术
校长管理论文:
浅谈校长管理艺术
校长的领导工作,在对象上涉及老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上级部门、党政领导等。在内容上包括学校行政管理、校园建设、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日常工作、中心工作等等。要想使一个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发展迅速,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社会赞誉,老师称心,家长满意,富有特色,需要有一个领导艺术水平较高的校长,我认为这样的校长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亲和力
学校就是一个团队,校长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能否使整个团队形成一股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干劲。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任何一项管理工作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多个环节的合作与支持,为了能使整个教学团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作为校长的人格魅力和人格力量应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的发展,既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骨干起好“传、帮、带”的作用,又要不断发掘教学新秀,培养生力军。发现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当前比较普遍的作法有“事业留人、情感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校长应该在情感上多下工夫,适当校务工作民主、公开、增强透明度。学校管理应建立一整套严明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这种制度应该具有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的职责做出具体而详细的规定,既有明确分工,又要相互配合,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发展态势,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二、决断力
现在学校都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校长代表班子负责决断学校的经济权、人事权、行政管理权。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决断呢?我认为主要是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作为校长在民主方面要做到三点:一是努力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重大问题、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的实施决策和人事安排等要坚持倾听学校领导班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二是要敢于放权,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作用。在校领导班子之间要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校长要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对于校长来说,正面意见要听取,反面意见也要听,能够做到从谏如流,择其善而从之。
三、协调力
学校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与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机关单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工作关系,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处理失当,都有可能会对学校的全局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学校领导有时作为指挥者角色,有时则充当润滑剂的角色。
校长能够参与一线的教育教学及教科研工作,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更能够做到“以己服人”。管理者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是短时期能够树立起来的,培养融洽的上下级人际关系必不可少,在工作中要做到不偏不倚,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不掩盖缺点,不偏袒亲属,直面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
校长还需要树立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员的角色,既充当老师们的服务员,又是学生们的服务员。积极为学校的建设筹集资金,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加强教学后勤和总务后
勤部门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职工的工作条件,改善福利待遇,运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四、创新力
当前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一个民族需要创新,一个学校也需要创新。作为学校领导,思想要开明,学校工作时常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管理者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发挥创造性思维,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教育改革与高考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学校管理者,更应该站在高屋建瓴的高度,管理要有新办法,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管理学校
第五篇:浅谈校长的人性管理艺术
浅谈校长的人性管理艺术
马坪中心学校 曾宪钺
毋庸讳言,校长是主宰一个学校的人。
从法律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法人代表;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校长是一个学校的主管。校长的决策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喜厌好恶对全校师生有着明显的导向作用。“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这句话就说明了校长对学校的决定作用。学校,乃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地方,它在一种和谐、优美的氛围中孕育着人的心灵。学校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职能机构,校长的工作也不能像其他部门的领导那样做做指示、发发文件、开开会就算完成。校长的身上必须具有一种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外化为一种人格魅力,这种魅力引导全校师生不断地塑造自己的心灵,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因此,校长这一字眼应更具亲和力和人情味。
增强对教师的情感
现代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校长要了解教师的需要,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尊重他们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正确估计他们的作用。要从内心上去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用过程和形式去限制他们创造性的发挥。校长要增强服务意识,变权力管理为服务管理,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在生活上要尽可能多地关心 和理解教师,努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解决教师住房、生活福利等实际困难,重视对教师进行情感投资。校长要经常深入实际,关心教师的疾苦,关心教师子女入托、入学和学业进步以及工作调动,给予优秀教师奖励,关心教师的家庭和睦幸福;关心教师本人,并对配偶及父母的病痛及安危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让微笑融入学校
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校长与老师间的关系首先体现在彼此交往上。而初期的交往莫过于尽快消除成见,尽快的悦纳对方。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笑是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笑”的:“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滑润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之间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生活同时告诉我们,教师是一面镜子,你对他们笑,他们也对你笑。人在笑声中生活、工作,带着笑容交流思想情感,比板着脸孔要自然、要快乐、要有效,这是心理学教给我们的智慧。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沟通,校长和老师的情感特别融洽和谐时,教育的效果也特别有效。如果领导能充分利用交往的最佳契入点--笑,在校长与教师间架设起沟通之桥,校长与教师间的和谐就已经开始了。
在许多“笑”中,管理学仍然与 “幽默”有缘。恩格斯说:“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品德的表现。”列宁也说:“幽默是 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米〃斯维特洛夫说得更直接更明了,他说:“我一直认为,领导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领导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老师与学校互不理解的高墙:领导不理解老师,教师也难理解学校。”国外早有表明,校长的教育语言与管理老师的效果是呈正比例的,特别是幽默的语言,则更能大大提高管理效果。心理学家追踪调查发现,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校长语言生动形象、风趣、有幽默感;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没有幽默感的校长。有幽默感的校长是随和又理性的,不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以损人自尊的伤人话语来逗趣取乐。有幽默感的校长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不硬碰硬,会运用智慧巧妙教化老师,所以幽默的校长通常是最受欢迎的。
学校校长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富有较高文化素质的教师,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工作本身又使他们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的身份规定了他们的自律自尊,教育教学的特性又赋予他们既自觉又自由的意识思想。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劳动的质量取决于本身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的程度。教师这个群体,一般有着重学识、理智和人品,轻粗野、愚昧和权势的心理特点。他们从事工作有其独到的认识和方法。因此,靠职权性的“硬管理”,往往会挫伤其自尊,破坏其自律,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不出来,工作效率就不会高。只有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把学校推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