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系列讲座:(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6:3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作文系列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第一篇:高三作文系列讲座:

作文指导系列:

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上)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哲理性和文采性,能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它以其表达的灵活性,不拘时空的广泛选材,深厚的文化底蕴,文采斐然的抒情说理,征服了阅卷老师和考生,成为了近年来高考的新宠。加之议论型散文其结构程式化,易于掌握,这应该是我们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条捷径。

下面笔者就从议论性散文的拟题、入题、结题、主体四个角度,谈谈我肤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议论性散文的写作--------拟题

寻找天空最明亮的“眼睛”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而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它体现着文章的灵魂。透过标题这扇窗户,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视到文章内容的高下优劣。好的标题就如天空中亮眼的星星,熠熠生辉。尤其是考场作文的标题,是评卷人的第一眼,是作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是直接影响着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的整体评价,甚至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前途命运。所以图省事,不慎重思考,随意拟题,极有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视觉疲劳,从而影响作文的判分。

好的标题一般应具有亮丽形象、新颖脱俗、简练含蓄、扣题、文体特征鲜明等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特点。

就拿话题“手”来说吧:标题《一双灵巧的手》一般适合写记叙文;《对手》则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比较适宜写议论文;《非同寻常的握手》则可以写为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议论性散文。这就是我所谓的透过标题可以洞悉文章的思想情感、具体内容,凸显文体特征的意思。而议论性散文的标题要求尤其要高,能做到亮丽、含蓄、典雅、扣题等是最佳效果。

如何才能让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闪亮起来呢?

1.修辞生辉

(1)引用法

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歌曲、成语俗语等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标题,其特点是意味含蓄,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比较浓厚。这种标题往往引读者回味无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比如:以“理解”为话题的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

以“勤奋”为话题的标题《问渠那得清如许》;

以“良心”未话题的标题《勿以善小而不为》;

其他还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问世间情为何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句话,一辈子》《拿什么拯救你……》、、、、、、(2)化用法

跟引用法不同的是此法将所引的内容稍作改动,除具有引用法所有的妙处外,它更多了些灵动的色彩。如高考作文话题“感情亲疏与认知关系”,考生拟出了《莫让情云遮慧眼》(化用了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怎一个情字了得》(化用了李清照的名句“怎一个愁字了得”),《都是感情惹的祸》(化用了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为情消得理憔悴》(化用了诗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标题既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显示了考生在拟题上的独具慧

眼。

(2)比喻或象征法

使用此法能够对事物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有趣。例如:

话题“思想” 标题《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话题“微笑” 标题《微笑是一把神奇的钥匙》;

话题“拼搏” 标题《拼搏----美好生活的跳板》

其他题目如《人生是一张答卷》,《守住心灵的契约》,《心中的天平》,《高扬诚信的大旗》《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情感是一把双刃剑》《你就是一道风景》等标题,无不运用了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新颖活泼,引人入胜。

(4)对偶法

运用对偶拟出的标题很像古典小说中的双行标题,具有浓厚的古典意味,气势非凡,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才气与灵气。如话题“信任”所拟出的标题《宽容赢得信任,理解造就成功》,话题“反省”拟出的《金无赤足需多炼,人无完人常自省》等对仗工整,语言整饬,读来朗朗上口,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也很好的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对比法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作为标题更能起到凸显文意的作用。如《瞬间选择,永恒坐标》,哲理隽永,凸现文旨。《平凡也自豪》《忘记与铭记》《痛并快乐着》《高尚与卑鄙》等皆属此类。

2、词语并列

选择几个词语组合成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需要注意的是所选词语之间并非截然脱离,而是或并列,或承接,或转折的关系,把所要表达的中心或观点隐含在各个词语的交叉点上,显得含蓄而诱人。如高考优秀作文的标题《诗人·明月·黄花》,《挫折·痛苦·人生》,《山水韵·诗词情》,《童年·星星·梦》,《自卑·自负·自强》,《那河·那船·那人》,透过标题我们可以隐隐窥见作文主体部分的几个板块或某些内容,且标题新颖,美观,极具文采,富有个性。

3、引入标点法

标点是汉语言中独具特色的无声的语言,一个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往往会胜过千言万语。在议论性散文的拟题中引入标点,妙不可言。如《我选择,我喜欢》,《选择,并快乐着》清新活泼,《月光下,心的选择》,《人生,丰富多彩》,意味深长,《雷锋“出国”了》,《从“心”开始》《此岸?彼岸?》,引号入标题,含蓄隽永,引人遐想。

4、巧增妙补法

此法最易把握,即在话题的前、中、后直接加入一些字词,使话题立刻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样的变化将作文的切口化小了,便于学生把握。如果选词用心的话,新生的标题即可实现亮丽、含蓄,而且非常的扣题。下面列举几例,以便体会此法的妙处:

话题“脸”巧增妙补为《脸面春秋》《给生命一个笑脸 》;

话题“选择”巧增妙补为《心灵的选择》《庄子的选择》;

话题“遗憾”巧增妙补为《品味遗憾》《遗憾也是一种美丽》;

话题“信念”巧增妙补为《与信念同行》《信念,美丽的传奇》;

话题“忘记与铭记”巧增妙补为《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话题“幸福”巧增妙补出《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体味幸福》《幸福时光》

《幸福大观园》、、、、、、5、诗情画意法

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除了言简意赅,新颖形象之外,尤其要注意富于文采,富于激情,或者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如考生以“乡情”为话题拟出的《那河·那船·那人》,浓浓的乡土 气息,未读文章我们已仿佛置身于乡野之中。话题“足迹”拟出的《红舞鞋·蓝精灵》诗意般的语言让人浮想联翩,不难品出文章的内容:人物舞蹈道路上的成长足迹。话题“机遇”拟出的《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或想象,极具美感。再如话题“窗口”拟出的《今夜星光灿烂》,话题“友谊”拟出的《风中飞舞的白手帕》,无不诗意盎然,文采飞扬。另外还有《让爱荡涤心灵》《捕捉理性的灵光》《坦然的美丽》《菊花飘香的季节》《信念,美丽的传奇》《爱似高山流水》等。

其实,我们在拟题的时候更多的是综合运用了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拟题方法,如“生命”话题的《白云•夕阳•歌声》,运用了词语并列法和诗情画意法,《雨季,我们一起去看海》,同时运用了引入标点法,象征手法,诗情画意法。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些独具匠心的议论性散文的标题韵味无穷,文采斐然,起到了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作文的成功开好了头。

二、议论性散文的写作--------入题

未成曲调先有情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惊目,不愿弃去”。文章要先声夺人,吸引阅读者的眼球,必须要写好开头。

议论性散文开头常见的不足有:(1)解释题目,枯燥无味;(2)入题太慢,故弄玄虚,东拉西扯,两三百字还未切入主题,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3)大段的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原材料做繁琐的阐述,浪费笔墨,劳而无功。这些做法势必会引起阅读者的视觉疲劳,想要获得高分是很难的。

议论性散文的开头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只要做到“新”“美”“短”“趣”(包括情趣、理趣),就一定是美丽的“风头”。另外,建议开头不宜过长,一百字左右(在考卷上五排左右),眼观较美,而且要快速入题,忌拖泥带水。下面介绍几种快速、有效的入题方法供大家参考:

(1)开门见山不说废话、空话,单刀直入,尽快接触正题,又显得简洁明了。

例1 以“文化”为话题的作文《穿在身上的文化》

有一种文化很小,它叫服饰;

有一种服饰很大,它叫文化。

该开头开宗明义,很深刻,很精练。作文内容,作者从旗袍、中山装、唐装三个方面来阐释什么是服饰文化,开头很好的总括了全文。

例2以“母语”话题作文《爱的就是你》的开头:

爱的就是你——中国话。

爱你的发音抑扬顿挫,爱你的笔画千奇百变,爱你的意蕴绵延深长。总之,你的一切,我都爱。

多么直截了当!这样的开头,你绝对不用担心偏题吧。

(2)引用、化用、仿用名言警句,彰显底蕴。学生到了高三应该都有不少的积累了吧。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的作文《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的开头:席慕容说: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引用著名女作家的语言直接切入话题,总领了全文,且诗情洋溢。

又如作文《给灵魂一个支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灵魂支撑起来!”

采用引名言加仿写名言的方法,既有权威性,又显得新颖活泼。

(3)妙用修辞,焕发光彩。恰当的选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切入话题,可使文章开头文采斐然,达到精妙神奇的表达效果。

“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良药,溶在爱人的酒杯中,苦涩里也能品出甘润;有时候,感情是一双双刃剑,握在敌人的手里,纵轻轻挥下也觉得伤痕累累。”(《真情诚可贵 理智价更高》)。精致的比喻将情感的两重性揭示出来,同时构成巧妙的对比,非常形象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

“朋友,如果有一天法国的卢浮宫着火了,你会最先去抢救哪一件艺术珍品呢?”(《把握机遇》)用假设句设问,制造悬念,引人急于了解下文。以“朋友”称呼读者,与读者交流思想。

“曾几何时,在众说纷纭中彷徨,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曾几何时,在他人的只语片言中迷茫,缺一双飞离困惑的翅膀;曾几何时,没有选择坚守抑或听取的胆量,心中少一片照亮前路的阳光„„朋友,别灰心,别丧气,请听取心灵对真善美的呼唤,让心灵之灯为你导航!

是的,听从心之召唤。”(《听取心灵的召唤》)

运用排比+比喻,多方面设置情境,照应题目,说明“听取心灵的召唤”的重要意义。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学会历史的旁观》)

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连物都会带着情感的眼光来评价、认知事物,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人?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唤起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更体现出了作者的睿智。

(4)由散文化的描写或抒情议论入题,入情入理

“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诅咒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放下感情的叶片》)

这样的开头,既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导我们触摸到了这样的本质——“感情的叶片时常遮挡住我们理智的目光”。这样的语言很容易唤起共鸣。

“你会因喜爱北国的皑皑白雪而对南国的椰树海风不屑一顾吗?你会因沉迷于江南的小桥流水、青瓦白墙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吗?你会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经典名著《红楼梦》吗?你会钟情流行音乐而厌烦‘沉闷乏味’的古典音乐吗?——古希腊哲人曾说,人是感情的动物。因此,面对大千世界,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喜好憎恶往往会影响到对人、对事的看法。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架天平,有个自己的标准,用来衡量周遭的一切。” 《心中的天平》)

优雅的语言、和谐的音节、丰富的形象还不足以触动你的情感吗?还不足以让你在美的品味中恍然大悟“原来对美的感知,对人对事的看法,都是要受到心中那架天平的影响”吗?

“乌云覆天,暴雨倾盆,当随着波涛飘摇于海浪上的额水手看到明亮的灯塔时,是一种转折。怪石嶙峋,绿林莽莽,当青衫的骚客吟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又是一种转折。”《转折》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引领全文。

(5)铺垫蓄势悬念法。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值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高考优秀作文《千年的呼唤》)

“它”是什么?作者暂不点明。而用“它曾是”和“它曾在”的句式,正反对照以表现“它”的重要作用;又用“太简单”和“太复杂”一对反义词揭示矛盾,说明人们对“它”的复杂情感态度,让人拭目以待,了解“它”是什么,而后才引出话题,并且解了题义:“诚信”是人们“千年呼唤”的美德。如此铺垫蓄势设置悬念,很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6)由材料直接入题,简洁明了

“儿子与邻居说了相同的话,富人却持截然相反的态度。寓言中的”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影子。是非的天平,需要理智的手去摆布,莫让感情的砝码左右了你的判断。”(《莫让感情迷了是非眼》)

这个开头以材料直接入题,具有这样的优点:语言简练,比喻传神,观点明确。这样的开头,既紧扣材料,又紧扣话题,突出中心,可谓“一举三得”,起到了开宗明义的效果。

议论性散文好的开头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累述。从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一个精彩的开头开开篇就起到了亮眼的作用。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了这样精彩的起笔,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中心突出,内涵丰富的佳作来。(下篇:议论性散文的主体和结尾)

第二篇:高三讲座

高三讲座:《高考历史新史观及其应用》

(许小红)

综观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我们得出了史观是高考历史试题之魂,脱离史观不成题的结论。因此,历史复习应适当重视理论,注意发挥史观的引领作用。近年来,一些新史观,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

一、文明史观

1、文明史范式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发展及其人类自身的文明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和文化文明构成,四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

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

2、文明史观的运用

新的历史教科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明史观,淡化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再过多涉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概念。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多是运用文明史观来阐释的,如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理解上,新教材摒弃了“封建社会由胜转衰”的说法,而认为这是农业文明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前夜。将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 改革置于工业文明下来认识,关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也多从近代国家政体和民主制度的建立方面阐释。因此在教学中,要按照人类文明史进程,根据人类历史的发展,并适当按照文明史的观点来评价、认识相关历史事件。

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最初产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

文明史观在西方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才引入中国并掀起研究的热潮。文明史观在中国存在时间很短,所以用文明史观的眼光重新考量中国的历史显得很迫切。

3、三大文明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包括物质生产文明史、物质交流文明史、物质生活文明史等;政治文明就是人们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史、政治制度文明史、政治组织文明史、政治行为文明史和政治技术文明史等;精神文明就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包括科技文明史、学术思想文明史、文学意识文明史和宗教文明史等。

4、几点认识

(一)“文明”按照纵向可以分为农耕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等),横向可以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其划分标准是生产力。纵向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都包含那个时代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把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

(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韧不拨的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

(五)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二、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他们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重视交往、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看做一个整体来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欧洲,也包括广大亚非拉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名著《全球通史》中对全球史观做了如下描述: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欧洲人或是非欧洲人。此外,全球史并不等于国别史或地区史的简单相加,而是重在揭示不同地区和国家历史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世界史时,重点考虑世界是如何从孤立走向一体的;重点理解西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等问题。同时,在学习中国史时,把它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大视野下进行考察;

三、近(现)代化史观 1.内容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和近代化意思相同,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制化、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或合理化)、大众化(或世俗化)进程;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即城市化。

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从社会制度来说,有多种模式,主要有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2、正确认识近代化史观

(一)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

(二)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三)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3、表现

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四、革命史观

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五、社会史观

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

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

西方国家提出的要解决的五大社会问题是: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收入维持、医疗健康服务、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这些社会问题构成了历史高考复习应关注的重要内容。

由此我们在高考复习时应采取以下复习策略:

1.明确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关于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问题,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突出的是“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

2.梳理和掌握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

(1)严重自然灾害时期的社会问题。

人类生活在变化着的自然环境中,自然界的特异性变化,如长久的干旱、过量的降水以及地震、台风和虫灾等,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灾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人员伤亡、生活窘困、流离失所、瘟疫流行等。在中国古代史上,这样的社会问题多发期不止一两次,如元末的黄河水灾、明末陕北的旱灾等都引发集群性的社会问题。

(2)**或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

不仅天灾,人祸也会带来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形成社会问题的多发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等无不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突出一点就是大批北方人口流离失所迁往南方。后人常从江南开发的角度,说这种人口流动把大批劳动力以及先进技术等带到了南方,客观上也确实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但在当时却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鸦片战争前后发生的“鸦片烟毒”、20世界30年代的初至40年代中期日占区的殖民地化或“奴化”、20世纪40年代末期国统区的社会崩溃等,都是典型的“社会病态和失调现象”,亦即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化大革命” 时期,社会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

(3)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以英国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另一方面,在其准备时期的圈地运动中,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与完成,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暴增)、环境污染问题(如美丽的泰晤士河变成排污沟等)出来了,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摆在所有英国人面前。

第三篇:高三学生家长讲座

高三家长,你准备好了吗?

各位家长朋友: 晚上好!非常感谢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高三级家长学校活动!也万分荣幸能与各位相聚在这里,一起关注和探讨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说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高三,就进入了备战状态,高考早已不再是考生自己一个人在战斗,而变成“全家总动员”了。我想各位家长都深有感触,孩子的理想、未来无不包含着父母的期望和心血,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各位家长辛苦了。曾经听一位家长说:她读高三的儿子,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焦急烦躁,情绪不稳定,又着急又学不进去,一会看语文,一会看物理,一会又看数学,频繁更换学习科目,哪科也没有真正看进去,整天唉声叹气,还总是埋怨家长干扰了他的学习,家长喝水时发出声音,孩子都觉得烦得不得了,弄得家长在家里提心吊胆,唯恐招惹了孩子。还有的高三学生貌似没有任何升学压力,表面似乎对自己彻底放弃,其实内心非常压抑,希望之火并未熄灭。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包括: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对高考充满焦虑,对自己没有自信,缺乏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造成身心疲惫、心情烦闷等情绪问题。我在给高三学生的咨询中发现,出现类似以上所说两种情况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作为家长要使孩子在备考期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表现,以免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家长尤其要尽量避免以下言行:

唠叨。高三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有的家长整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嘴边,提醒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就厌烦了,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作用。还有的家长总是爱拿孩子跟同事或亲戚朋友的孩子进行比较,本来是为了督促孩子用心学习,却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感到家长的不信任,所以家长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少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把“说”变成“听”,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也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系。

过分关心。有的高三家长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比如,每天家里的饭菜全部以孩子爱吃的为标准来准备;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人都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家长这样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过分的安静,只能学习,不敢谈论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应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必刻意制造一个特殊的备考环境,温馨和谐、正常化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积极认真地复习。

过分干涉。还有一部分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不抓紧时间学习,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全面干涉。比如,规定不能接电话、发短信,或与同学正常交往活动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这样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过分干涉,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危害,尽量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多多提醒孩子在紧张学习之余,参加体育锻炼,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在愉快有序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积极认真备考。

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保持一颗平常心

一位高三女生曾告诉我,她的爸爸妈妈现在比她还着急。她说她特别怕回家,一回到家,爸爸妈妈就和她说“抓紧时间学习啊!”、“考不上大学看你以后怎么办哪!”等诸如此类的话。她在家时,父母每天电视也不看了,说话不敢大声,走路关门都小心翼翼,家里的空气都快凝固了。就陪着自己在桌前复习,自己学习起来觉得很不自在,并说她们班的许多同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回家后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严密监视,根本不敢谈论和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没有一点自由。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顾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而一味让孩子实现对孩子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就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学习基础不同、特长爱好不同、智力潜能发展的方向不同,所以对自己的孩子要合理要求,合理期望,鼓励孩子积极备考,把高考看成是对孩子的一次重要人生挑战,只要孩子对高考尽力而为就可以了,即使孩子高考结果不理想,也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寻找适合孩子的其他出路。家长如能这样想,就能使自己有一颗平常心,家长的心态平和稳定,也会感染并引导孩子情绪平和。

2、多鼓励,少批评 月考过后,当孩子向各位家长汇报成绩的时候,各位家长听到成绩后应该怎么做呢?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爸爸(妈妈)已经看到你在这阶段很努力地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爸爸(妈妈)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爸爸(妈妈)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妈妈)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巨大的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孩子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

3、多方搜集高考信息

搜集高考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同高考有关的信息,像文体特长生等,都有特定的报考要求和时间,考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高三生忙于紧张的学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一一了解。这时就要发挥家长阅历多、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孩子搜集有关信息,经过筛选后把有用信息提供给孩子。家长可通过多种途径来搜集高考信息。可通过高校网站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还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来了解信息。

4、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多与年级长、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电话联系,欢迎家长亲自到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学校采取对策帮助孩子调理好备考心理状态,力争孩子不断进步。

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尽量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起为高三生的高考成功助力!

第四篇:2017届高三心理讲座

2017届高三心理讲座

从容应对高考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幸运可以和大家分享接下来的的时间,我是大家的心理老师。准备高考很辛苦,讲座开始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拍拍操,动作很简单,跟着视频做就好了。

(播放视频,一遍约2分30秒,做两遍)

大家做完感觉怎么样?能跟上节奏吗?有的说可以,有的说有点难度。其实跟不上节奏的除了我们刚才做的拍拍操,还有我们高考的节奏,我们的同学追高考的节奏,也是手忙脚乱,压力好大。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高考的那些事。第一部分 压力

想到高考,大家现在脑子里出现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压力。嗯,无处不在的压力,让我们的灵魂简直无处安放。我们刚才这么一排问下来,好像10个里面9个都讲到压力有关的事情。有人说了面对关系重大的事件,100个人里面99个人都有压力,那有的人要问了,剩下的那个是谁呢?那么厉害没有压力?其实剩下的那个已经晕倒了。所以压力不只是你有,大家都有。

我工作今年是第十个年头,也就是说从2007年到2017年,我接触了10届高三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届,当时那个班级是成绩不是很好的班级的集合,高考前夕,我基本忙着接待的都是很认真读书的孩子,有一天来了7、8个学生,没地方坐,他们自己还带了报纸,就一铺坐地上就开始聊了。了解了他们的班级后,我说你们是因为在教室太难呆了,跑我这边休息下的吗?他们说不是的,老师我也压力很大的,我当时听完就一愣,我说你们有什么压力啊?他们娓娓道来:重点班创新班的人是压力很大,但是他们压力大纠结的是能不能上重点,退一万步讲,即使上不了重点,他们还有个本科读读,再不济也是个大专,我们担心的是万一不小心,我们就没书读了,不读书干嘛呢,压力大啊。大家说,他们说的是实话吗?确实是天大的实话。从他们身上,我知道了,压力和成绩如何没有关系,压力来源于每个人的想法和需求是有关系的。

下面的这个故事我想很多人或许都听过。一名教授带着自己的十个学生做了一个实验。教授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面铺了一座独木桥,然后关掉了屋内所有的照明灯,告诉这十个学生说:“屋子里面很黑,前面只有一座桥,你们跟着我一起从桥上走过去,你们只要跟着我就行了。”然后这十个学生全部跟着教授,稳稳当当地走过了这座独木桥。走到桥的另一边之后,教授突然打开了一盏灯,学生们朝桥下看去,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在他们刚刚走过的桥下面是一个水池,水池里面居然有十几只吃人的鳄鱼。

此时,教授对刚才轻松走过独木桥的十个学生说:“你们当中有谁敢和我再从桥上走回去?”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敢响应,因为桥下的鳄鱼张着吃人的大嘴在水池里面游来游去,实在是太可怕了。但是教授却要求他们必须站出来,勇敢地再走回去,结果只有三个人连滚带爬地挨了过去。

之后,教授又要求剩下的七个学生鼓足勇气也试试看,但却再也没谁肯尝试了。最后,教授打开了桥两边的灯,原来,在桥的两边还有一层铁丝做的防护网。看到这里,教授又问这七个学生,还有没有谁敢再从桥上走回去?有了安全保证,就有五个学生果敢地站出来和教授一起走了回去。于是,教授问最后的两个学生:“桥两边有防护网,你们为什么还不敢再走回去了呢?”那两个人战战兢兢地说:“我们怕那个铁丝网不够结实,万一让鳄鱼咬破了怎么办?这太可怕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知者无畏,压力会阻止我们能力的发挥。面对高考,我们做一个最简单的人,一个人,一张试卷,在规定的时间,尽我所能把我会的都写出来,实在不会也就算了,平时没涉及,不会理所当然,如果不会的你做对了,那就是上天的恩赐,上辈子积德了,赶紧回去拜祖先。

那怎么才能做到心无杂念,没有压力呢? 首先,我们要接受高考,开心的拥抱高考。高考是什么?高考,是指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考生进入大学和选择大学资格的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的考试。

这是我在百度里面打进去找到的关于高考的概念。

大家知道现在的高考是哪一年恢复的吗?1977年,我找到这样的一段话: 有人曾写到:

“当我坐在大学的教室,抚摸着新印刷的书本,回顾过去的12年,一种失而复得的悲喜,占据了我的心。风风雨雨,转了一圈,回到原来的起点。我无法赞美12年的弯路,也不认为得到“锻炼”,应付出12年的代价。不过,它既然发生了,不妨豁达些乐观些,从头开始吧。

饱经磨难的教授第一堂课开场白就说:“你们被耽误了很多时间,我也被耽误了很多时间。光埋怨,没有用,现在大家又有机会读书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历史走远了。自1977年起,无论走了多远,无论得到了多少,我都心存感激,永志不忘。因为,30年前,有一位伟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看到这段话,我读出了那一代人内心的激动,因为高考,他们有了机会。从此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

高考为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

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科学公平的选拔,磨练青少年的意志。

二、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经济地位提供条件。为什么这么说呢?

白岩松曾说过: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在坐的各位,是富二代的举手看看。不知道是低调还是确实没有,我没看到。工作那么久,我碰到过一个,快高考前他来我办公室,告诉我他不是来咨询而是因为遂昌中学,只有心理辅导室没来过,所以特地来见见,当时一起来的同学告诉我,高考他没压力的,因为他有汤沐园。一开始没明白,后来我终于明白了。我和大家一样,都不是富二代。原本的我没有什么自信可言。我不高,也不漂亮,家里也没钱,我不知道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所以我就读书,老师告诉我,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特别是农村女孩子的命运。现在想来是真的,和我相比,很多读完初中就不读的同学已然成了勤劳的主妇,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家庭的命运。同学们,感谢高考给我们的机会,父母一辈是一把锄头一亩地,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是他们的努力方向和未来,而我们可以通过一支笔在一份试卷上描绘我们的未来,值得开心,所以面对高考我们要感谢,高考有你真好。

高考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一件事,高考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应该为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而开心,庆幸。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高考成绩只能说明你在中学里学得好不好,甚至只能说明你在高考中发挥得好不好。它和你以后的命运没有必然的联系。

高考确实是你人生的一个重要机会,但是它并不是你唯一的机会!人生能翻盘的机会很多,关键是你拥有的做每件事情全力以赴的态度和从一而终的决心。高考给我们积累的将会是一辈子都受用的态度。

所以在内心里接受高考,是减轻压力的第一步。其次,学会正确的积极自我暗示。

我想给大家做一个活动:请大家听好我讲的这句话“不要去想绿色的青蛙”你的头脑里想到的结果是?一只绿色的青蛙

这个不奇怪:从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说,左脑接收的语言在右脑产生画面,语言的不断重复会强化右脑的画面。这就是语言能够催眠的生理学原理。当面对一句外来的信息时,无意识会先处理画面,即使这个画面在生活中不存在,无意识也会从已有的经验中整合出一个画面来“交差”。

比如我们都知道青蛙是什么模样,当然也清楚绿色的概念,所以当我说“绿色的青蛙”时,你的无意识就会将已存在的“青蛙”和“绿色”整合起来,让你看到“绿色青蛙”。

当然,无意识还会执行“不要去想”这个命令。只是对听到这句话的人而言,他脑子里是先看到“绿色青蛙”,所以“不要去想”的命令相当于无效。

这个时候正确的心理暗示是什么?我要看到白色兔子。

同样的你在面对高考你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有效吗?大脑读到的都是紧张紧张的画面,所以他执行的是紧张的命令,我们应该怎么说会比较好?放轻松,我能做出来,或者去想具体要执行的一项任务,具体化会更有效的缓解紧张。

第三,推到极致法

当你感到一件事情很可怕的时候,你可以一层一层的去想,最可怕的结果是什么?最可怕的结果你会怎么样,再想想有多少概率达到这个状态,这样人就会轻松很多。

第二部分 考试前后常见问题解答

一、关于座位

每次考场座位一出来,总有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景象。其实不必有太多的困扰。我在咨询的过程中,碰到不止一次这样的话题。欢乐的学生无非欢乐的是自己的一圈是成绩好的,有机会。但是也有成绩好的学生说,自己辛苦近十年,是极不甘心给别人抄的,所以能抄到的机会很少,而且如果过分注重好位置的学生,其实全程是无法安心做题的,因为要时刻关注是否试卷掉出来了,反而可能无法发挥正常的水平。所以位置无好坏之分。不必困扰。

二、关于做题节奏

有的同学要说了,考试过程中很容易被别人的节奏带走,一看到别人翻试卷就很紧张,其实做题应该要有自己的节奏。一个同学,试卷翻得很快,有两种情况,一是他确实做得既快又好,那本身你就是赶不上的,不在同一个水平;另一种就是他什么也不会,所以他一下子就翻过去了,要是你那么在意这种人的,那还真跟不上节奏。我觉得大家应该要对自己的解题要有一个把握,比如做选择题,平时花10分钟,现在也是10分钟左右,那很好,按照这个节奏去做就好了,如果慢了,适当的调节下一部分的节奏就好了,跟着自己的节奏走是最合理的。

三、关于复习

要注意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学习内容的影响。

前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proactive interference)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简单点说可以这样比喻:当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对我们的记忆有干扰,这就是前摄抑制,前面学习过的材料对记忆的影响;当我们能熟练使用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又对我们回忆汉语拼音会有干扰,这就是倒摄抑制。

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避免非常相近的科目连续学习,避免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四、开始考试前如何静心

坐在位置上等待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很紧张,无法安静下来,大家可以用笔认真仔细的写一些数字,一直写,慢慢的你的心就安静下来了,这个是注意转移的方法。

第五篇: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收藏 | 字号 T T 时间: 2008-12-03 22:37 点击:

666次 参与论评(0)

[导读]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合理认知。各位同学知道合理认知是什么吗?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给大家讲:一个是高考,一个是自己。

一、谈谈高考 同样是面对高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想问大家,在你们眼里,高考是什么呢?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刚刚毕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合理认知。各位同学知道合理认知是什么吗?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给大家讲:一个是高考,一个是自己。

一、谈谈高考

同样是面对高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我想问大家,在你们眼里,高考是什么呢?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刚刚毕业的时候做过的一个调查,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是“高考是什么”。

当时同学们的回答令我震惊:高考是猛虎;高考是人间的地狱;高考是刑场;高考是决定一生的转折;高考是成功者的天堂,失败者的地狱;高考是教育者们想出的一种最残酷的折磨人的手段等等。

当时我震惊的同时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那就是:他们太可怜了,可怜的不是他们的处境,而是他们的心境。在座的各位又怎么样呢?我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这种心态却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吧!

在我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每每在高考前的那个学期,高三的学生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焦虑,学习焦虑,考试焦虑。面对高考,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认识方式,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认识方式,决定了我们面对高考的心态不同。但在这些不同的认识当中,总有一些认识是客观、科学、积极、有利的,而当我们明知道某些认识是消极的,不利的而不去摆脱,那是可悲的,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需要我们能够在最糟糕的情境下,去做出最好的选择,包括认识,包括行为。

但事实是,有很多人反而是在本不是很糟糕的情况下,选择了一种最糟糕的认识和行为,结果可想而知,只能用遗憾、可惜来形容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认识高考?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高考考什么?

二是高考为了什么?

三是高考决定了什么?

(一)高考考什么?

有一些同学这样说,我就怕高考的时候紧张,发挥不出我的真实水平,那多可惜呀!我说,一点都不可惜,为什么呢?因为高考就考你这个呢。

不可否认,高考要考你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但其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你的心理素质,一个连高考都不能面对的人,我想以后也不能经得起更大的风浪。

有的同学在考前往往会出现非常紧张的情绪,一旦考不好,就呼天抢地,认为自己很屈,因为在他看来,考试嘛,不就是考知识吗,而我的知识基础比别人好,却考不过别人,多屈呀。

其实不然,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二者有一方面不行,我想你都该接受最终的结果。心理素质好,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好,相信将来社会上也一定会有你的一席之地,但是如果仅仅是学习水平高,但心理素质非常不好,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你会被淘汰。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高考都是公平的。到高考那天,你的心理素质是固定的,你的知识水平是固定的,固定的心理素质加上固定的知识水平决定了固定的成绩,既然是这样,还担心什么呢?

就像是在高考之前你和你的高考结果之间隔了一层布帘,现在布帘那边的东西已经摆在那儿了,只需你拨开布帘看个清楚而已了。

干脆在高考前,能多学点就多学点,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能把当时的那个固定的知识水平在这个阶段提一提,然后能放松一些就放松一些,让自己在高考的时候心理状态好一些,到了考场上告诉自己:一切已经无法改变,只要安心答题就行了。

我常说的一句话:如果除了向前走别无选择的话,就只管走你的路好了。所以,高考本身并非只是考你的知识,更是一种心理的考验。高考的结果也不是由高考那两三天决定的,而是由整个高中你走路的姿态决定的。

(二)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二)收藏 | 字号 T T 时间: 2008-12-03 22:38 点击:

479次 参与论评(0)

[导读]上接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二)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越表面化越不容易达到。就像很多获得巨大财富的人,其实最初他们只是想成就一翻事业。而最初只想着赚钱的人,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的人。从我们寄予高考的目的而

上接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二)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目的越表面化越不容易达到。就像很多获得巨大财富的人,其实最初他们只是想成就一翻事业。而最初只想着赚钱的人,最终往往是一事无成的人。从我们寄予高考的目的而言,有的同学想,高考不就是为了将来的幸福吗?苦了几年,幸福一生!你错了,如果现在你还在苦(我说的是你的心),你的心苦的话,你的将来也幸福不到哪儿去,幸福与否的决定因素不是你获得的外在的东西,而是你这个人,你这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

家有万贯财富,你可能是天下最不幸福的人;纵然家徒四壁,你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然,我不是说不要你去追求外在的结果,而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当态度正确了之后,该属于你的自然就会属于你。

那么,高考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想如果这个问题你要是弄明白了,你会获得你所能获得的一切。

我认为,高考其实就是为了你更好地成长,无论是就高考的结果理想与否,还是就面对高考的这个过程而言,最终都会归结到你的成长。

如果能正常发挥出你的水平,你会去你一个适合于你发展的环境里继续读书;面对高考的过程,是你的复杂心境变化的过程,在这种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过程中,我们也在体会着自己的变化,痛苦也好,彷徨也罢,都是你的心灵成长的契机。

蚕经过痛苦的挣扎才有了继续生存的可能。千万不要排斥高考,越是能让我们感受深刻的东西越能让我们成长。

从高考本身而言,也有很多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高考就是要我们的将来分出个高低,要把我们刻意分出三六九等。这也许是高考的一个结果,但绝不是高考的目的。

高考的目的说白了就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就像鱼儿在水里游,鸟儿在天上飞一样,你不能说:好啊,在天上飞感觉多好啊!我要上天。不用说上天,你就上陆你都完了。同样道理,高考就这样,首先看你的水平、兴趣、能力适合在什么水平的学校的什么专业。这些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主观的,你自己怎么想?客观的,你的水平怎么样,你所要投入的环境怎么样。

所以,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尽量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问自己,我究竟适合到什么样的学校的什么专业,然后告诉自己:我要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就是理想的了。

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这才最明智的。世上的成功莫过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我说,高考是让你去你该去的地方。

(三)高考决定了什么呢?

也许大家不会有比对高考的紧张感和关注程度更大的对象了,但事实上,与这种有形的考试相比,我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无形的甚至是更严峻的考验。

有形的考试好考,无形的考试也许会使我们在不经意间被弄得一败涂地。而且高考并不是决定我们一生命运的绝对的转折。它只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驿站而已。我有一个同学,很要好的朋友,他上高中的时候是自费,在我们班是五十多名,后来经过努力在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吉林工大,应该说比较理想的了。可喜可贺!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在大学期间的一个无形的考试没有处理好,导致最终连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没能拿到,大家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是啊,这不等于没考上大学吗?

有的人可能说,还不如不去了,白费钱,后来,他父亲一气之下,一分钱都不给他了,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啊,我跟他一块苦,因为我复读了一年,她毕业的时候,我在大四,当时我手里也没钱,我们两个人每天都盼着我们学校每个月的67元钱补助能早点下来,然后我们每天三餐都是馒头对咸菜。对于他而言,人生的无形的考试与高考相比怎么样,也许你认为没法比,但却影响这么大。比高考的影响还要大,高考考好了,却因为这个无形的考试而白考了。类似的我身边的熟悉的人的例子还有很多,我能举出一大堆。

也许在座的各位同学也都为我的这位朋友感到遗憾。但我告诉你,就是连任何证明他上过大学的东西都没有的他,后来却成了一家软件公司的经理,现在是一个大型企业电脑部的部长,有很多好的单位想要挖他,北京的、深圳的,前途无量。

同学说,怎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他总上网玩游戏呀?那是瞎扯,他上大学过程中自学了计算机程序语言,学得还不错。如果你说高考考好了就能有好的将来,我这个同学考好了,可他的结果却是连大学毕业证都没拿到。

你说不上好大学很难有好的将来,可是任何证明他曾上过大学的东西都没有的他现在活得却很风光。我不知道他的例子会给大家一个什么启示,可千万别说:那你的意思是说,看来考大学还不如不考的呢!我可没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决定你以后人生之路的不是高考,而是你面对人生的态度。

只要你认真去面对生活了,生活也一定不会亏待你。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三)收藏 | 字号 T T 时间: 2008-12-03 22:38 点击:

447次 参与论评(0)

[导读]上接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二)只要你认真去面对生活了,生活也一定不会亏待你。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决定你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你将来发展的是你的这个人,一句再不过简单而且通俗得老掉牙的话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什么

上接 高三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二)只要你认真去面对生活了,生活也一定不会亏待你。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决定你一切的并不是高考,也不是那一纸成绩,决定你将来发展的是你的这个人,一句再不过简单而且通俗得老掉牙的话就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什么决定了你是不是金子,是你的心态,是你的人格,是你的素质和能力。

高考之后我们要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多的是,等过几年之后,我相信你会说:高考算什么!

当然,我们还是要尽力让自己通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调整和努力,在高考中发挥出比较理想的水平。其实有很多同学的紧张感,压力感就是来源于对高考结果,或者说是后果的一种过分担忧。

首先,因为自己的不足感,即认为自己学得差得太多了,但是时间却所剩无几了。我听到有个高二的同学说:听说08年高考提前了,我说“那又怎么着?”他很惊讶地说:“怎么着?提前了那我们不就复习不完了吗?”我说:“你们复习不完,凭什么别人就能复习完啊?”“也是”他有些恍然大悟。

大家也一样,你们没有全学会,凭什么别人就一定能全学会。你们紧张,凭什么别人就不紧张。你们时间短,凭什么别人的时间就不短。有同学又说了,那人家以前学的好啊!人家以前学得那么好,凭什么你要在高考中非得比他们好。

既然人家原来比你好,你就不要总跟人家过不去,跟人家过不去,你就是在跟自己过不去。莫不如扪心自问:现在我还能做些什么?好,那我就做些什么。

另外,大家再看看每年高考结束之后,也有自杀的,我听说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同学,高考结束,分数出来之前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跳河自杀了,结果第二天分数出来了,他比重点线高出四分。但是即便没有高出重点线,又能如何,天塌下来了不成?总会有一条属于你的路可以去走。每年高考过后,绝大多数同学发挥正常,可能下面有同学毛了:“呀,还有绝大少数发挥不正常呢!”

记着,别指望有板上钉钉的事,如果那样,生活将会多么的无聊,正是因为生活的变数,生活的不可预测,它才显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吸引人,更加的富有挑战性。即便是发挥不理想,过去的那些高考考生我看回来的时候也都容光满面的,活得都挺好。

二、合理地认识高考的同时,我们还要认清自己

说白了,就是要知道自己站在哪个位置。有的同学总是把虚幻的自我当成真实的自我,认为自己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所以否定现实中的自我,对自己不接纳,不认可。

但是无论怎么努力,虚幻的自我怎么都变不成现实的自我,这样就更加地沮丧,无奈,痛苦。却不能实行有效的行为来改善自己的心境。我想认清自己,是要认清现在的自己和真正可能达到的自己。

首先,要通过几次的考试,看看自己的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其实平时的考试不过就是为了暴露问题而出的题,出的题的范围基本上是在高考范围以内,高考范围是既定的,你在现在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不会的东西也是既定的。

因此,在高考之前,你考出的不会的东西越多,那么在高考那天你会的东西就会越多,因为你已经把它又弄会了。现在我们不怕做错题,怕的是不敢去面对错题。同样是面对错题,两个同学可能就会是两种心情,一个同学可能会想,怎么又错了,看来我是完了,高考肯定考不好了!

另一个同学可能会说想,嗯,挺好,又有机会让自己在高考中多得一分了。所以大家一旦发现现在或者是在模拟考试中自己做错了题,应该高兴才对,因为它又让我在现在有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去学会了原来不会的东西。对于自己在高考中可能达到的水平,期望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我们生活在家长、老师的期望之中,有的时候这种期望由于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水平,导致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很大,总有一种无能为力之感,其实这种感觉的来源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对自己过高的期望造成的。

也就是说,自己认为应该达到的和自己感觉能达到的有一段很大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期望了,不要想当然:我本来应该是这样的。而是要实事求是:我能怎么样?

然后再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目标,这里面包括行动目标和成就目标,行动目标即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样的行为,成就目标即在什么时间达到什么水平。

比如,你给自己设计这样一种行动目标:今天我要巩固一下所有的英语单词,这个时候就得考虑到:就我的水平,就今天的时间而言,我能不能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可不可以把任务分散到相对较长的时间里。

如果时间不够的话,我能不能降低一下自己的要求,即简单巩固,不求全会。就这个目标而言,最终的结果也许并不重要,主要就是要付诸行动,因为只要是行动了就会有收获。成就目标。

比如,给自己订下在本周内我要达到把语文所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背得一字不差,这就是要求自己最后的效果,即要让自己感受到成就。更直接的就是做题的结果的正确率的提高,如果有考卷的话,要给自己这张考卷的成绩定一个目标。

比如根据自己的水平,我再看看相关的知识,我想让自己通过几天的努力在这样的考卷中能达到120分,那好,我要通过努力达到这个水平,自然成绩也就理想了。

高考之前的自信非常重要,而自信又和很多因素有关,个性、目标、成绩、经历等等。

下载高三作文系列讲座:(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作文系列讲座:(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数学讲座通讯稿

    方鹏骞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指导》专题讲座 9月30日下午五点,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中南大学(原铁道学院)校友——陈永东教授专题讲座在铁道学院世纪楼圆满结束。数学院领......

    高三心理辅导讲座

    调试心态轻松迎考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我想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三个方面是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从进入高三到......

    高三女生心理健康讲座

    高三女生心理健康讲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概念,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完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

    高三复习课讲座《辛亥革命》

    任俊琴高三复习课讲座《辛亥革命》2016-11-24 今晚上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怎么复习辛亥革命的。就像大家刚才看到的那样,一般我的每节课,都会给学生在课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老师)

    辨析并修改病句 ——歧义句的诊断及歧义的消除 一、考点分析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年年必考的考点,能力层级为D级。所占分值不低于3分,有时高达7—8分。题型有两种:①辨析语......

    高三适应期心理辅导讲座

    走进高三,一起用心面对——高三适应期心理辅导讲座教案 【讲座思路】 一、热身游戏——抓乌龟互动(互动游戏引入压力) 二、压力倒U曲线——适当压力(举杯子)适当压力发挥潜能的......

    2003届高三复习讲座(世界史)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003届高三复习讲座(世界史) 一、命题改革的趋......

    高三五月心理调适讲座

    选择希望,走向成功 汕头大学 郭召良教授给高三学生五月份心理讲座 第一个词: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如何解释?走向成功的路上会有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