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校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园校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园长、教师安全意识不强,对校车的安全管理不规范。
(二)超员现象普遍存在。幼儿园跨越村庄大范围招揽生源,幼儿居住分散,由于接送车辆运力不足,为了省时、省油、少跑几趟,不少校车能载多少就载多少,安全意识淡薄。
(三)车辆不符合校车标准。我镇8处幼儿园的9辆校车均为小型普通客车,不符合校车的标准。
(四)监管难度大。我镇有校车的8处幼儿园中,有2处民办、1处无办园许可证、其余5处是个人承包的村集体园,由于其隐蔽性交警部门无法对各幼儿园车辆进行摸底排查,致使这类车辆出现了监管真空,很难严格按照校车管理。
二、管理对策
要解决校车交通安全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集中社会各级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一)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工作合力。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校车的管理,制定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幼儿园校车进行检查。每学期与各园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目标责任;交警部门对幼儿园的校车要严把准入关,坚决取缔“黑校车”。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一方面,公布举报电话,鼓励村民举报违法车辆;另一方面,教育与交警部门共同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加强对幼儿及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交通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师生重
视交通安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形成人人重视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查纠力度,严格路面管理。交警部门要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幼儿接送车辆的管理,对定时定点接送幼儿车辆要逐一检测检查,减少幼儿乘坐“黑车”现象发生。同时,对巡逻中发现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道路要及时设置警示标志标牌,并报告党委政府进行治理。在执勤中,交警部门对查处的存在超员、无牌无证无保险、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坚决查扣重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通过严管重处等措施,坚决把违法接送幼儿车辆的源头堵塞,确保广大幼儿的健康成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浅析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11年10月31日 来源:田勇
目前,各地中小学生、幼儿上下学的接送,已成为家长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负担。有了学生上下学难问题的存在,于是就有了接送学生、幼儿的校车,但现在校车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日益凸现,如何应对当前学生接送难问题,加强校车管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已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在此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校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一些中小学校、幼儿园,特别是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因素,造成了安全隐患。有部分学校、幼儿园的办学者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现在很多学校、幼儿园的校车车主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降低办学成本,早日收回购车费用,当然想多载学生,多赚利润,这样难免会产生超员现象。由于校方和校车经营者有利益关系,故而对校车超载现象大多会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二)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查处力度不够。在农村地区,一个基层交警队要管辖好几个乡镇,上百所中小学校、幼儿园,由于警力有限,很难对这些学生接送车,特别是偏远乡镇的学生接送车进行有效的管理。这些接送学生的车辆驾驶人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对道路情况、警力部署相当的了解,在超员行驶的时候都是尽量选择下班时间,绕开交警经常巡查的路段,或者见到交警来查扣时就躲藏,这就更增加了交警的管理难度。在城区各幼儿园大都是早出晚归,接送学生往返的时间大都是和民警工作时间相错开的,民警很难长期对期对其实行路面监管。
(三)相关交通法律法规对校车的处罚力度不够,校车非公路客运车辆,依照现行的法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对校车超员只能依照第四十九条第1款“机动车载人超过核定人数的,对机动车驾驶人处以二十至二百元罚款”进行处罚,对于无校车通行证却正常从事接送学生的机动车却无任何处罚手段,教育局对无校车通行证的机动车或学校也无相关处罚手段。
二、当前在接送学生时存在的严重交通安全隐患
(一)接送学生车辆严重超员。报刊、电视等屡屡曝光学生接送车辆严重超员,似乎成了一个屡见不鲜,但又无法解决的话题。比如:一辆核载只有7人的面的车,在装载学生时,可装载20人左右,由于农村的乡间道路路况差,一旦发生意外或交通事故,就是群死群伤的问题。
(二)学校门口人挤车多,交通阻塞,隐患严重。人们通常会发现,每当小学、幼儿园上下学高峰时段,学校、幼儿园门口一派车水马龙、拥挤喧闹的景象,尤其是城区规模大的学校、幼儿园在放学时那种人挨人、车挤车交通严重堵塞的现象每天都会发生。
(三)学生乘坐的车辆乱而杂,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的中小学校每当放学,周末放假时,学校门口停满各式机动车,它们拉满学生就跑,很多车辆都存在超员现象,有的为了多拉几趟,超速行驶,有的车辆车况很差,车主为赚钱,学生为省钱,根本无视交通安全,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
三、解决校车事故隐患的几点设想
(一)严格规范学生接送车辆。学生接送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应是各类运行车辆之冠。但现实是一些学生接送车辆,有的安全设置不全或毫无安全设施,有的学校、幼儿园随意更换、使用没有驾驶资格或经验的驾驶人,甚至有的是无保险未年检车辆。诸如此类公安交警查获不少,可见交通安全隐患之严重。因此,对现有的学生车辆应加强规范整治,立法对类驾驶人和车辆进行处罚。
(二)加大投入解决学生接送乘车难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投入应是政府行为为主,政府或是购买安全性能强适合学生接送的车辆,交由学校无偿使用,或是乡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补助校方,再由校方和学生各贴一点,让学生搭乘正规接送班车。一是运用优惠政策,鼓励校方增加接送运力。现在学生接送车辆一查就是超员,症结就是运力严重不足,有些私人幼儿园或民办学校,为了市场竞争,往往打着学生接送、方便家长的旗号招揽生源,而实际就是那么一辆或两辆接送车,他们如不“塞罐”,又何能完成接送。试想何不鼓励这些业主买车来增加运力?对这些的的确确接送学生的车辆,公安交管部门、交通营运、路政等部门,是否能实行“零”收费?让业主买得起车,更能用得起车。运力增加了,超载现象自然会减少,交通安全自然有保障。二是采取政府补一点、学校贴一点、学生自己拿一点,让学生乘坐正规营运车辆。这特别在农村中小学可实行,目前,大多数农村远途的中小学都采用住宿制,一般周末集中放假,学生集体离校,而现在大多数村庄都通公路,学校和公安交管部门可在县内各营运路线的车队定时定车来校接送。因为运价合理,这类营运车辆也不会在考虑超载来牟取经济利益了。或许有人会说,政府拿财政来补助学生乘车,尤其是补助私人幼儿园或民办学校业主,岂不有不当之虞。但换个角度说这是关系公共安全的大事,有何不可为?三是鼓励城市小学生乘坐城市公交车。目前,各县市均有公交开通,且覆盖面较广,完全能解决部分学生接送问题。问题是要经协调,在城市较大的小学要设立公交站点,且在放学集中时间,公交部门要多派车辆,方便学生乘坐。四是倡导学生步行回家。在城镇的一些小学,学生就读区域较为集中,且路途一般不远,完全能步行回家。只要学校能用心组织,按街、社区、村将学生名册摸底登记好,有在校的学生家长成立护送队,每到学生上下学,每条路线有家长们轮流接送,在行走时可举一面小黄旗或戴顶小黄帽以警示,学生列队行进,既安全,又省了家长们每天接送的麻烦,农村集镇的也可利用此方法,而且实行起来更容易。
(四)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接送学生。打击非法营运车辆不只是公安交管部门的事,政府要联合公安交管、交通管理街镇等部门坚持长期、严管的作战方针,以净化交通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全体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教育资质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对于那些没有办学条件、没有安全保障,甚至没有办学资格的“黑学校”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特别是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把购买学生接送车作为教育行政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无牌无证、报废车辆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清除出学生接送班车的行列。同时,对符合标准的车辆也要加强检查监督,并喷涂统一标识,确保每一辆学生接送班车都达到安全技术要求,对没有标识的车辆接送学生,一律予以取缔。
(五)要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以创建“平安学校”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的宣传教育活动。要深入学校、幼儿园和家庭,对办学者、学生、幼儿、家长和学生接送车驾驶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结合典型事故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道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六)加大查处打击学生接送班车违法行为的力度。交警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辖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明确每一所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人,分清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认真排查学校及单位学生接送班车的数量及状况。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坚决查扣并依法从严处理,对合格车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安全性能良好。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接送班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安全驾车意识,杜绝无证驾车行为。交警部门还应当认真分析辖区内学生接送车的分布区域、行驶路线、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巡查方案,严厉打击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学生接送车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确保学生班车的安全有序运行。
每年因车辆接送学生的发生交通事故有案可询,发生的每一起事故都给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悲痛,给社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学生接送本是家庭的事,但现在已发展成了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且又涉及车辆、行人的交通问题,这与公安交通管理密不可分。当然,对学生接送难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政府主管行政部门——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与作为。只要重视了,有组织、有措施、有协调,难题也不会成为难,对学生而言,上下学安全有了保障,对学生家长来说可以放心、安心地工作,就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三篇: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 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 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与校车 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却不断增多,这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 题,给我们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 管控,刻不容缓。
一、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 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 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 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二)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熏心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 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 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 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三)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家长缺乏责任心。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在读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 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所以,也不过多地关 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 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
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 也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 养成。以上这些,仅靠交警部门的宣传和查处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是收不到大的交通安全效果的。
二、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当前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主要以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居多,有的学校虽购置了校车,但为了节省开支 而疏于保养。学校如果按正常核载标准接送学生,觉得负担就会加大。所以,正规校车的缺位,直接导 致了“鸠占雀巢”的现象,也由于此种原因,“黑校车”便逐渐产生。黑校车”市场(二)学生跨区就读开辟“黑校车 市场。学生跨区就读开辟 黑校车 市场。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父母追逐“名校”,他们坚信,好的教育能 够成就孩子的未来,于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我们很多“名校”,均集中在城区。致使学生跨 区就读的比比皆是。造成孩子没有就近入学。因此,学校和家长有时就会“自发”地租用一些私人车辆接 送学生。私人车辆,为了节约成本,便以恶性“超员”的方式来降低人均费用,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三、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一)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 准等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营运者的营运手续,检查驾驶 人的驾驶资质,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发现无营运手续的校车,一律取缔和停运。当 然,交警部门要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法校车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 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校车一律停运,待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常营运。教育行 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 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二)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
。因此,交 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积极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 不安全的“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 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 的同时,与学校和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存在违法“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采取适当方式进 行处罚,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 大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 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交警部门谨向有关部门,特别 是有关学校部门与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 为的存在,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平安的未来!(当前,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无边界、扁平化的网络社会阶段,正由单纯技术平台变得更具社会交往、传播 等公共领域色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邓娟认为,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化引导,是一种 迫切的必然。作为基层网络管理部门负责人,江西省鹰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洪瑜君表示,互联网不 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本质是现实的、面向公众的、直接对社会产 生影响的。要像管理现实世界一样加强互联网管理,使其不成为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毒瘤,其破坏力远远超出虚拟社会,危害巨大。近日,公安机 关重拳打击这种网上公害,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和魄力。各界人士积极建言 铲除网络谣言,除了需要网民自律外,法律要敢于“亮剑”,应尽快织密互联网的法律保护之网。网络世界不是法治盲区。世界上很多国
家都制定了专门针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净化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管理。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介绍,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互联网 “与真实世界一样进行管控”;在日本,制造网络谣言的人,可能被判处3年监禁和30万至50万日元罚 款,而且警务部门有权要求通信商为其保持60天的通信记录,以便调查谣言来源;新加坡有专门的媒体 发展管理局,负责查处网络谣言,严重造谣者会面临诽谤罪的起诉。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谣言问题必须通过法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认为,虽然网 络是虚拟的,但生活在现实中的网络使用者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在红网董事长舒斌看来,打 击网络谣言,维护互联网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是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这不仅需要网 络媒体的自律、网民的自警自省,更需要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新浪博客网民“重庆刘洋律师”分析说,网络谣言滋生,源于法律制度滞后。与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相比,法律、政策及管 理并没有相应跟上。比如,我国法律对何为散布虚假信息、何为虚假信息,尚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仅不 利于互联网管理,而且不利于网民把握网上发表言论的尺度。构筑互联网空间的法律保护之网,广大网友积极建言献策。凤凰网网民说,网络谣言是“社会毒 品”。打击网络谣言,首先要靠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其次,要靠网站加强 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最后,更要靠依法管理,尽快制定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行为性质、责任认定、危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依法追究 造谣者责任,鼓励和帮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做到鞭挞“制毒者”、警示“贩毒者”、警醒 “中毒者”。人民网网民“巍巍焉山”认为,要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对活跃度较大、浏览量较高的网 站、社区要定期检查,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热线等形式,鼓励媒体、网民参与监督;对造谣者和 违反法律规定的网站依法查处,绝不纵容姑息,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 境。2012 公务员申论热点:细看我们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方面,最担心的就是分配不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分配不公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京佳卢宇 恒老师针对今年两会中的热议话题:“分配不公”给广大备考者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备考者在备考之路 上指明方向。首先,分配不公有它内在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就要先从原因着手:
一、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看似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 社会历史原因 问题。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二、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 体制改革不到位 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使得一些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而有些不符合 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行政性垄断等,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公平,也导致分配不公。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
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 二次分配中,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偏低,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例过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 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 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找到了原因就要从原因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措施,这是些申论策论文的基本思路,而这些对策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点: 提高劳动报酬,使劳有所得。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促进工资增长。其次,提高最低工
一、提高劳动报酬,使劳有所得 资标准。然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后,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
二、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 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首先,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其次,对“灰色收入”,应大力规范。然后,对垄断收入,应严格调控。最后,对高管薪酬,应规范限制。
三、加大调节力度,运用财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加大调节力度,运用财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帮扶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更多的群体。其次,加大个税调节力度,让中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多实惠。最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特别是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另外,还应该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使税制更加健全,调节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帮助困难群众,扶贫济困,促进公平。帮助困难群众,扶贫济困,促进公平。首先,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 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其次,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国、能够基本满 足多种困难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 制度。然后,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 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最后,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培育慈 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先富裕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2012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2012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背景链接】 背景链接】 链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以政协为例,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13日已经 闭幕,本次会议的提案审查报告显示: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委员共提交 提案1200余件。其中,涉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提案427件。【京佳标准表达】 京佳标准表达】 [权威引述] 权威引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原因剖析] 原因剖析]
第一,社会转型期,老百姓的公共需求转变 第一,社会转型期,老百姓的公共需求转变。原来是温饱问题,现在转向公共产品,包括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第二,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第二,阶层群体冲突增加。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 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 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第三,流动性问题。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 第三,流动性问题 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第四,社会价值观失范。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 第四,社会价值观失范 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容易造成社会性的焦虑与迷茫。[措施参考] 措施参考] 第一,转变政府角色。第一,转变政府角色。政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要加强政府角色的转变,建设服务、法治、责任、廉洁型政府,努力把公共服务做好,把市场监管做好,把利益分配关
第四篇: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1
孝义十中校车安全管理交流材料
目前,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与校车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不断增多,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控,刻不容缓。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方面: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校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重大隐患。
(二)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
(三)安全宣传不到位,家长缺乏责任心、学校缺少教育。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就读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所以,也不过多地关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也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养成。
以上这些,仅靠交警部门的宣传和查处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是收不到大的交通安全效果的。
二、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
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二)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逐步使不安全的、不规范的“黑校车”,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督查,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谨向有关部门,特别是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为的存在,共同为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平安的未来!
孝义十中 2012.2
第五篇: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2010-03-15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与校车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却不断增多,这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控,刻不容缓。
一、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
(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
(三)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家长缺乏责任心。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在读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所以,也不过多地关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也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养成。
以上这些,仅靠交警部门的宣传和查处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是收不到大的交通安全效果的。
二、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
当前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主要以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居多,有的学校虽购置了校车,但为了节省开支而疏于保养。学校如果按正常核载标准接送学生,觉得负担就会加大。所以,正规校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鸠占雀巢”的现象,也由于此种原因,“黑校车”便逐渐产生。
(二)学生跨区就读开辟“黑校车”市场。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父母追逐“名校”,他们坚信,好的教育能够成就孩子的未来,于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我们很多“名校”,均集中在城区。致使学生跨区就读的比比皆是。造成孩子没有就近入学。因此,学校和家长有时就会“自发”地租用一些私人车辆接送学生。私人车辆,为了节约成本,便以恶性“超员”的方式来降低人均费用,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三、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准等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营运者的营运手续,检查驾驶人的驾驶资质,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发现无营运手续的校车,一律取缔和停运。当然,交警部门要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法校车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校车一律停运,待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常营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二)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积极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不安全的“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的同时,与学校和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存在违法“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罚,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交警部门谨向有关部门,特别是有关学校部门与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为的存在,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平安的未来!(撰稿:陈仓大队 陈君明审核:王福利)
超载严重、质量堪忧、监管不力……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和质疑声中,中国政府迎难而上,针对校车安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环节,迅速制定法规“力保”校车安全。
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将于11日正式全文公布,广纳民意。这个草案回应了哪些焦点问题?能否成为破解校车安全问题的良善之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焦点一:校车资金谁来承担?
校车资金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当前校车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没有充足的资金就难以保障校车的质量和运行。
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草案经过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保障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公交,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
在这一思路主导下,草案对资金问题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国家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坦言:“在校车服务问题上,政府的功能和服务能力也是有限的。草案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表示,随着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校车服务也可能演变为一种公共服务,但一定要和国家整体的财政能力相匹配。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授沈荣华提出:“近年来,国家一直强调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比重,有关方面应以校车安全为契机,通过立法确保校车安全的财政资金来源和可持续性。”
焦点二:校车安全谁来监管?
校车安全涉及诸多管理部门,教育、公安、质监等等。越是多头管理越容易导致权限不清,责任不明。针对这一弊端和焦点问题,草案在责任划分上予以较为详细的规定:
首先明确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对校车安全管理负“总责”。此外,教育部门负责审核校车使用申请,查处学校违规行为等。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审查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办理注册登记并核发校车标牌,审核校车驾驶人资格,查处取缔上路行驶的非法校车等。
交通运输、工业和信息化、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别负责校车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草案还指明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校车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这些职责划分,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表示:“我国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工作重心下移,明晰地方政府责任符合我国国情。在赋予县级政府权责的同时,要求各个部门协同做好工作,思路是很好的。”
焦点三:安全责任谁来保障?
校车安全到底谁该负责?草案明确,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保障校车安全的责任。
“校车是流动的校舍,学校应当对乘车学生的安全负责。并且配备校车的学校和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的单位是保证校车安全的主体,应当对校车的安全性负责。”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
草案为此做出了详细规定,要求学校和校车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维护,签订责任书,派人随车全程照管学生等等。
对于这些规定,王敬波教授有一定的担忧,她说:“我注意到草案出于安全考虑,把很多安全责任给了学校。学校是一个义务教育机构,能够承担多少在公关交通领域的责任?即使想承担,有没有这个能力也是一个要考量的问题,否则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阻力。”
焦点四:质量标准如何设定?
在网络上,一幅照片被很多人转载:美国一辆悍马撞上校车后,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安然无恙。这和我国一些地方尤其农村地区运送学生的车辆质量形成鲜明对比。那么,我们国家的校车到底应该按照什么样的质量标准来打造呢?
据介绍,草案规定,国家建立健全作为强制性技术规范的校车安全标准体系,并对校车安全标准的制定部门和制定、修订的原则作了规定;要求校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保证生产、改装的校车符合校车安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厂销售。
2010年7月1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始执行,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很多改造设计,比如为了防止小学生在车辆行驶时将头或四肢伸出窗外,车窗的下部采用了封闭式设计。
除此之外,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专用于幼儿的校车安全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将有望进一步提升校车的安全系数和质量。
焦点五:什么样的车可做校车?
校车的安全性能是保障行驶安全的基础。实践中,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以至酿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往往是将安全性能不符合规定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
对此,草案规定:只有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等安全保障条件,审查合格,取得校车标牌的7座以上载客汽车,方可作为校车使用。
草案还要求,校车要装备停车指示牌,喷涂统一的外观标识,投保交强险和乘客责任险等等。
有关专家表示,这些要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但在制定我国的标准时,应根据教育事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焦点六:驾驶人要具备什么资格?
驾驶人的安全驾驶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关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鉴于校车乘坐对象的特殊性,草案对校车驾驶人规定了比一般车辆驾驶人更为严格的资格条件。
草案规定,校车驾驶人应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资格,年龄不超过60周岁,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无饮酒及醉酒后驾驶记录、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无犯罪记录,未因违反治安管理受过拘留处罚,身体健康,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这位负责人透露,有些人建议要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但经过反复研究校车驾驶这个职业,如果规定太严,司机就不好找。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降低要求。校车驾驶员必须具备驾驶客车的条件,而且要比这些条件更加严格一些才行。”这位负责人说。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也认为不能对校车驾驶员过高要求,否则实践中不好操作。他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信用制来解决问题。
袁桂林教授则建议,应强调驾驶人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而且品行端正。“因为校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流动教室,是一个教育场所,驾驶员有义务和责任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他说。
焦点七:校车享受哪些“特权”?
为保障校车通行和停靠安全,草案对校车赋予了三项优先权:校车运载学生时,交通警察应当指挥疏导校车优先通行;校车可以在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其他禁止社会车辆通行但允许公交车辆通行的路段行驶;校车需在道路上停车上下学生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禁止超越等。
为校车设置一定的优先权在国外也是通行的做法,有利于保障校车的安全。
焦点八:乘车安全怎么保障?
乘车安全是校车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草案规定,学校应当指派照管人员随校车全程照管乘车学生,并应定期对随车照管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防范和急救知识。
草案对随车照管人员的职责予以了详细规定。比如,发现驾驶人饮酒、超载要制止校车开行;确保学生安全落座;制止离开座位;发生交通事故立即报警,设置警示标志,及时把学生撤离到安全区域等等。“乘坐校车的都是未成年人,很多还是年幼的孩子。他们天生爱动,免不了打打闹闹。因此在乘车过程中,需要有专人全程照管。”袁桂林教授说。
他还建议,老师最好也能够允许乘坐校车,这样不仅给老师上下班提供了便利,老师在乘坐过程中,也能承担起照管责任,可以对孩子的打闹、走动等危险行为进行劝导或者教育。
焦点九:法律责任怎么设定?
只有设置相应的法律责任,才能确保法律法规各项规定得到严格执行。
此次草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校车的,使用拼装、擅自改装的机动车接送学生或者以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学校或者校车服务提供单位不履行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随车照管人员不履行本条例规定职责的,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校车超速、超载的,以及教育、公安、交通运输等负有校车安全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等,分别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包括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草案还规定,对违反本条例,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依照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的法律、行政法规从重处罚。
焦点十:过渡期怎么办?
在草案“附则”中有这样一项关于“过渡期”的规定:自条例施行起,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不超过3年的过渡期,在该期限内,用于接送幼儿、小学生的专用校车不能满足需求的,可以使用其他取得校车标牌的载客汽车。但条例的其他各项规定在过渡期内都应执行。
“考虑到我国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国家标准实施不久,幼儿专用校车标准正在抓紧制定,在一段时间内,专用校车的生产、改装还不能满足需求。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个过渡期的规定。”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说。
设置过渡期,余凌云教授对此表示赞同。但他强调不管是专用校车还是其他载客汽车,首先一定要合格,这是个红线不能放开。此外,他还建议可以适当对驾驶员资质的审核设置一个过渡期。“过渡期非常好,但怎么过渡确实需要进一步研究,应制定详细的计划,尽量减少新政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余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