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创新创优 服务林区经济
坚持创新创优 服务林区经济
--科技信息产业局 为实施森工“四八三八”长远发展战略和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的活动部署,实现森工林区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穆棱林业局科技信息产业局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建一流队伍,塑一流环境,创一流业绩,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科技工作和质量技术监督等各项工作中都不断坚持创新创优。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案:
一、以解放思想为前提,谋求发展之策
穆棱林业局科技信息产业局始终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学习、效能效率建设、行风评议以及学习先进单位等活动,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履行工作职能上来,统一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上来,并在履行工作职能时,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质监工作中,计量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覆盖面达95%以上,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严格实行定期检验制度,保证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积极开展质量兴林和实施名牌战略活动。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全面实行食品市场准入制。有效开展质监工作创新,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在科技工作中,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科技
进步和创新意识,遵照林业科技工作特点和规律,切实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摆上工作日程,建立抓紧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工作责任制,加速推进森工林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夯实发展之基
穆棱林业局科技信息产业局十分注重班子和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坚持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带头参加学习、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求真务实,并在全局党员干部中提出了“两个发挥”、“两个一”和“四个看齐”的要求,“两个发挥”即: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两个一”即:在工作上一级带着一级干,在行风建设上一级做给一级看;“四个看齐”即:群众向党员看齐,职工向干部看齐,干部向领导看齐,领导向一把手看齐。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局每年都制定周密的学习计划,通过集中上课和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职工开展政治、业务、法律学习和廉政思想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
三、以服务经济为宗旨,培育发展之源
在质监工作中,质监局始终把诚信服务作为质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开展“诚信服务”和“亲商”工程。“诚信服务”就是为纳税人服务。每年邀请林业辖区企业领导开
展座谈会,局领导带队组织中层干部每年走访林业辖区内企业,在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开展中,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都落实”,这样既加强了质监部门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又了解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关心的热点,为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在科技工作中,随着天宝二期工程的开展,森工转型发展已经进入到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对“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森工林区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部署。在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要更好的服务“八大产业”,优先发展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含量,不断研发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培育有森工特色的创新创优技术产业群。
四、以开拓创新为突破,增添发展之力
为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穆棱林业局科技信息产业局在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质监工作中,为提高服务的有效性,针对部分外资企业在筹建期间不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实际情况,该局提前介入,主动与企业联系,提供免费咨询和服务。严格执行省级以上物价部门的收费规定,通过上网上墙等形式全部公开收
费标准。在服务收费过程中,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基本按照下限收取,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为企业着想,实行 “例查预告制”,做到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在对企业依法例行检查时事先与企业联系,实行预约告知。在科技工作中,要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科技引领、创新支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内容打造“创新型森工”。以发展生态主导型为目标,以政策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加快主导产业的创新和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进一步规范科学发展的能力培养机制、决策运行机制、督办落实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五、以创建工作为保证,巩固发展之本
穆棱林业局科技信息产业局积极开展争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职工活动,在搞好自身创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特色服务。在质监工作中,每年的“3.15”和质量月活动中,向市民广泛宣传质监部门的法律法规,开展义务咨询,帮助消费者提高辨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能力。在科技工作中,针对林业生产和林业科研周期长以及社会公益想强的特殊性,采取多渠道、多层次方式,逐步增强科技创新创优的精力投入,保证各项各项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2011年12月27日
第二篇:立足服务坚持创新
立足服务坚持创新
全面提升“两个服务”能力
服务和创新是分不开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那么,连云港市侨办如何抓好服务和工作创新?
一、创新机制是强化统筹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提高侨务工作的“两个服务”能力,市侨办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侨务工作的统筹协调。
一是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对侨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成立侨务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侨务工作,分析情况,解决问题。
二是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五侨”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维权制度,建立“市归侨侨眷法律援助中心”和“市侨港资企业服务中心”。依法维护了侨港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了服务软环境。
三是侨法宣传机制。成立市侨法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与司法、宣传部门联合推动侨务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统一布臵,统一落实,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四是社区侨务机制。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入手,全面推进社区侨务工作,逐步形成内容充实、制度健全、网络完善、市县(区)乡三级齐抓共管的社区侨务工作体系。
五是结对帮扶机制。把困难归侨侨眷与企业、热心人士 1
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形成帮扶长效机制,变短期帮扶为长效服务。
六是侨情共享机制。市县区侨办共建共用侨情资源库,并由专人维护,动态管理,定期补充,实现侨务资源最大化使用。
七是兼职侨务干部机制。在全市部分乡镇领导、涉侨部门中层干部和侨务社区负责人中聘请了有一定知识层次、工作水平、综合素质的兼职侨务干部加入到我们侨务干部队伍行列,增添了侨务工作的活力,延长了服务手臂,提高了服务效率。
二、创新方法是提高效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三抓八强”等方法的创新,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三抓”,即“解放思想抓创新、围绕大局抓服务、依法护侨抓维权”。“八强”,即“强手段上水平、强抓手树品牌、强联谊引人才、强社区拓领域、强侨宣扩影响、强机制促保障、强作风重服务”。在“三抓八强”中,坚持做到“维权信访入户、社区侨务进村、服务侨企上门、招商引资落地、侨务宣传出海、帮扶解困结对、侨法宣传挂牌”,全市侨务工作出现你追我赶的局面喜人,县区侨务亮点频现,各具特色。
三、服务和创新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说,侨务工作的七项工作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我们的“两个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话。那么,“三抓八强”的方法举措,使我们在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中
取得丰硕成果。服务和创新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可用“四句话”概括:“服务迎来四方客、创新创出新天地、大侨务走出大舞台、大外宣做出大文章”。
一是海外朋友多了。目前,我办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侨华人社团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与陈永栽、林文镜、陈有庆、熊德龙、马介璋等800多位侨界“四有人士”保持较密切联系;与上海、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60多个侨乡侨办结好,初步建起拥有7800多名海外智力人才和华侨华人企业家的侨情资源库。
二是服务能力强了。通过创办侨务论坛、举办和组团参加江苏省侨办组织的“海外江苏之友”活动,引荐近千名侨商来我市参观考察、洽谈项目。全市侨务部门成功引荐侨港资企业20多家,投资额8亿多美元。
三是侨捐贡献大了。近五年来,全市共接受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捐赠教育、文化、宗教、卫生等公益事业捐款2000多万元。
四是侨宣影响广了。促成连云港日报社美国《国际日报》合作,成功开辟《国际日报》“连云港之窗”每周版,已在美国、印尼发行近500个专版。先后在海外华文报刊和国内各种媒体上组织宣传连云港专刊专版、专题稿件1500多篇,拍摄反映我市侨企创业历程的外宣电视片两部;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和大型义演30多场,选派华文教师6名,组织境外巡演两次。
随着连云港市进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连云港的发展
迎来了新的“春天”。新的机遇赋予了侨务工作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侨务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四、如何进一步拓展服务创新之路
连云港市侨务工作为什么能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同时能够得到县区领导的支持和归侨侨眷的认可。他们是这样做的:围绕中心、支持县区、服务基层。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侨办的中心工作。我们在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时,能够紧紧围绕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并能充分利用侨的资源优势为发展服务、为大局服务。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正式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市委、市政府正为这一千载难逢机遇做宣传,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连云港,熟悉连云港,融入连云港。7月初,连云港市政府在上海召开推介会,要求各部门发挥各自优势,邀请客商参会。市侨办立即制定客商邀请及宣传推介方案。共邀请几十位有一定实力和有影响的华商以及中新社上海分社负责人参会。与此同时,我们又与市日报社联手把有关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美国、印尼《国际日报》报道出去,此消息一出立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华商看到报道后,来电向我办索要有关详细资料,迅速的反应、及时的宣传,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像这样的活动连云港市侨办都能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二是县区的事就是侨办自己的事。凡是县区请我们办的事情,决不去敷衍。相反,我们不但认真去办,而且把事情办好、办出成效来。每年市侨办在研究工作计划时,都把为市开发区、县区招商引资引智列入工作目标,积极推进,逐项落实,主动服务。从对外宣传、项目发送到收集信息、客商邀请每个环节都认真细致,及时周到。
十多年来,向这样的活动每年不下五六次,你办事认真,有成效,县区对你就信任,当市侨办需要县区支持的时候,他们也从不含糊。原来连云港市县区侨办主任都是县区政府办副主任兼任,有的副主任身兼数职,对侨务工作无暇顾及,加之工作经费也不足,严重影响县区侨务工作的开展。市侨办将情况反馈给县区领导后。不到半年时间,下属四县侨办相继配备了专职人员三至五人,三区均配一至二名兼职侨务干部人员。县区侨办主任均为正科级,侨务工作经费均进入县区的总盘子,且逐年递增。县区侨办的人员、经费解决了,工作也就好做了。我们体会到:“支持是相互的,受益是双向的。”
三是归侨侨眷就是侨办的亲人。市侨办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为侨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侨意、暖侨心、帮侨困、解侨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各方的支持,社区侨务工作运行机制和兼职侨务干部机制逐步完善,延长服务手臂,延伸了工作触角。有了较为完善的为侨服务机制,在侨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准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面前。天长日久,侨也会自然把我们当成亲人,把侨办当着自己的家,归侨侨眷的心里话愿意对我们说,有好的建议能当面向
我们提。同时,我市归侨侨眷法律援助中心和归侨侨眷定点医院,在市司法局和市卫生局的支持下,经过市县区侨办的共同努力实现全覆盖。归侨侨眷到定点医院就医,凭卡享受六项免费十项优惠待遇,60岁以上归侨每年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涉侨案件、法律咨询通过市法律援助中心都能及时解决。我的体会是:你在关键时想着侨,在困难时帮助侨,侨就会靠近你,信任你。凝侨心,方能聚侨力。
第三篇: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鲜明提出的“五个坚持”原则中,“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首要位置。专家表示,这一思路的提出,一方面从金融危机中吸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教训,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未来我国将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支持经济薄弱领域。除了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外,注重其他金融产品对实体经济支持,同时也对监管提出新的要求。
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 会议指出,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对此,金融专家赵庆明表示,这既是中国从西方发达国家爆发金融危机中吸取的教训,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考虑。
金融危机的教训显示,一方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膨胀,导致了实体经济的衰退和产业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并不能长久。
赵庆明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更为迫切,这更需要金融业把握好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原则。
而从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虚拟经济的危害性也有所显现。例如,我国部分民间资本从实业撤出,涌入各种投机市场,导致房地产等行业的泡沫挤出难度加大。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持续,部分撤出的民间资本转投其他领域,炒高价格。在2011年信贷紧张背景下,一些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推高民间借贷利率,使得一些从事主业的中小企业资金成本更加高企。
专家表示,作为经济的核心内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金融市场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存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流动性支持,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要使金融更好得服务经济,就要注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应更贴近实体经济的需求。
会议提出,金融行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重点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特别要加快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银行将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领域的支持 资金是实体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作为银行业占主导的国家,信贷无疑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赵庆明表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改革成效显著,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具备了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条件。
2011年11月末,我国金融业总资产达119万亿元,比2006年末增长149%;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3%,比2006年末提高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0.9%,2 比2006年末下降6.2个百分点。
会议提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房价设,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
工行行长杨凯生表示,金融始终注意服从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运行,着力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的支持和服务,是商业银行要加强研究和执行的方面。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三农”和小微企业一直是短板,他们的金融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成效。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之前强调,要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特别要加强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建行党委书记王洪章表示,2012年建行将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保持一致,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实际上,目前各家银行都创新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并尝试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和集合票据发行规模,帮助其拓宽融资渠道。
为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我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新兴增长点。这些产业既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了解,各家银行除了加大对新能源、新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外,还探索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并非对所有实体经济领域都进行支持,有“保”必有“压”。“对国家调控的房地产行业,高耗 3 能高污染行业等领域,建行将继续控制信贷投入。”王洪章说。
多措施服务实体经济 监管仍需加强
专家表示,金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加强银行信贷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要拓宽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继续扩大股票、债券等融资活动对企业的帮助。
例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助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12月30日,28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广泛分布于16个行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8家,占比高达92.8%。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扩大,日益成为各类机构和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对于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积极发展多样化的投融资工具,逐步研究推动地方债、机构债、高收益债等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对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例如,为了进一步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银监会此前出台“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此次会议特别提出要“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既支持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同时也要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
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金融监管也需要加强,保证金融安全。金融机构创新的产品要符合企业的需要,避免金融衍生品不断创新却距离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越来 4 越远的情况发生。
专家认为,衍生品等一些创新产品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企业“避险”,可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一定作用,因此创新要牢记最初的目的,不能偏离,这样才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第四篇: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增强金融创新监管有效性
银监会:坚持服务实体经济 增强金融创新监管有效性
近日,中国银监会召开2012年创新监管工作会议。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发表书面讲话,银监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华庆出席会议并做工作部署。
尚福林指出,我国银行业启动股份制改造和市场化改革以来,银行业金融创新活力和主动性有了较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稳步提高,金融产品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便利性得到改善,创新监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坚持了有序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均衡统一。
尚福林强调,金融创新要更加注重满足实体经济需求,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导向,按照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将金融资源投放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综合效益最优、商业可持续的领域当中;更加强调金融创新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统一;更加重视科学建立创新业务激励约束机制;更加严格对监管套利行为的约束,及时甄别各类创新的真实动机和行为实质,鼓励和保护科学的金融创新,严格监管违规行为;更加注重创新业务的功能监管,探索强化行为监管体系建设,增强功能监管的有效性。
尚福林要求,要着力加强监管引领,促进商业银行做符合产业和企业运行规律和资金需求周期特点的金融创新,做有益于提升群众金融服务满意度和便利性的金融创新,做有益于节约银行资本消耗、优化金融资源使用效率和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的金融创新。着力完善政策规章,提升政策法规科学性和系统性;着力增强监管机制协调,形成监管合力;着力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促进银行规范经营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保障基本服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着力强化监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资源。
王华庆纪委书记对2012年创新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科学性、稳健性和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创新监管协同联动,注重行为监管的属地执行力,强化风险监测和风险提示,坚决查处规避监管和监管套利行为;发挥创新监管职能作用,探索机制建设,增强业界联系和调查研究,更好地适应实体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要求。
银监会机关有关部门和各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创新创优
邳组通„2011‟30号
关于开展2011基层党组织建设
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镇(张楼办事处、陈楼果园)党委、市各有关单位党(工)委:
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创优,着力打造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在全市营造鼓励创新、激励创优的良好氛围,决定在全市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创优成果评选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为指导,各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中央省市提出的基层党建组织工作新要求,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鼓励基层党组织大胆探索新做法,同时总结推广经验典型,形成一批创新创优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进一步提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评选范围
各党(工)委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具体包括:
1、在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方面,主要是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事务、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四有一责”工作的特色做法。
2、在增强基层党组织机制活力方面,主要是如何理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管理体制,探索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和社区各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探索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方法,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探索并改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在扩大基层党组织社会影响力方面,主要是如何努力构建覆盖面广、辐射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体系,探索新的组建模式、管理模式和工作运行模式,探索党组织建设与群团组织共建思路等。
4、在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如何选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探索基层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社会竞聘等新制度,探索基层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等。
5、在健全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如何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和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规
范各级各类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探索基层党组织直接选举的办法,规范党务公开制度等。
6、在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方面,主要是如何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目标,创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创新党员教育活动的载体,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发挥党员作用的长效机制。
7、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如何提高招才引智质量,发挥人才作用,乡村人才培养等方面。
8、在大学生村官队伍培养管理方面,主要是如何提高大学生村官业务能力,推动创业的新举措等。
三、评比及表彰
年底,将对各党(工)委创新创优项目成果进行评比,设置创新创优项目成果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进行表彰,颁发奖牌,并分别奖励2000元、1500元、1000元。一等奖项目推荐参加省、徐州市创新创优成果评比。
四、具体要求
1、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优工作。各党委要把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衡量一个镇、一个单位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要结合实际选好1个创新创优项目课题,着力抓好典型培育和经验总结,保证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
2、要及时上报创新创优项目。各党委要确定1项创新
创优项目,认真填写申报表,经单位党组织分管领导审核,主要负责人确认后,于9月18日前报市委组织部调研科(宣传信息中心),同时将电子文档发至pzzzbdyk2011@126.com,联系电话:86622390。
3、要跟踪培育形成总结材料。在做好项目实施培育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材料(1000字左右),年底填写《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创优成果申报表》,并在2011年12月31日前报市委组织部调研科(宣传信息中心)。
附:全市2011基层党建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
中共邳州市委组织部
2011年9月1日
主题词:党建创新创优项目申报通知
中共邳州市委组织部办公室2011年9月1日印发
共印55份
附件:
全市2011基层党建创新创优项目申报表
单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