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供电局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咨询案例
某供电局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咨询案例
一、项目背景
国网公司2007年“两会”报告和行政、党组两个1号文件精神都要求,加强标准化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各类标准,健全覆盖各业务领域的标准体系,加大标准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系统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
省公司2008年要求按照国网公司推进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全面开展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下达了基于流程的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在今年公司“两会”上又提出:“深入推进标准化建设,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凡是适于标准化的领域一律建立和推广应用统一标准,夯实管理基础”。
该供电局是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的供电企业,肩负着当地供电区的电力供应、销售服务任务,负责电网输电、变电、配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和营销管理服务;承担着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电;担负着为广大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充分、优质电能的艰巨任务。当年供电量6亿千瓦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电力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搞好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要推进企业发展,必须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应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方法,建立先进、科学、系统、一体化的新型企业标准体系。
二.问题诊断
(一)整体设计策划与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上,缺乏整体设计与系统策划,盲目性较大。未编制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表并系统的开展工作,未将2003版的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的文件分发到各部门单位并进行培训。标准化领导和工作机构已经建立,但标准化管理网的专兼职人员未覆盖到各职能部室和生产单位,也未能有效开展标准化工作。
(二)技术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未编制系统的技术标准体系表,未组织各班组、岗位按照国网公司印发的技术标准体系表的内容识别本班组、岗位使用的技术标准。多数部门或单位、班组与岗位不知道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究竟有哪些。也未建立技术标准清单,需要时盲目查找,管理无序。
对于应采用、转编的技术标准不能及时进行采编。2006年,国网公司最新印发了10个变电、线路设备管理规范及相应的管理指导意见,规定了新的技术标准、运行、检修规范、技术监督规定和预防事故措施,但本局至今未能组织完成对变电、线路设备运行、检修新规程的修编。
(三)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企业的管理工作,是依据省公司的标准制度和本企业的标准制度管理运行,一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现象,另外也存在制度缺失的现象。也未按照新的规定要求,设计策划出系统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表。也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管理标准或制度的现象,如变电检修工区高试班的绝缘靴、绝缘手套的绝缘试验不能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无法保证绝缘靴、绝缘手套的安全性;已经报废的试验设备在试验设备台账不做报废标识,无法辨别和追溯设备的使用或报废情况等。
过去已按照1995版企业标准要求建立了工作标准体系,但尚未通过标准化程序批准发布。从起草编写的企业标准来看,不符合2003版企业标准的要求。标准的内容也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工作上的实际需要,也未与绩效考核联系结合。
三、解决对策
(一)按照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要求,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与方法,建立现代化的,先进、科学、完整系统的企业标准体系,将管理的过程步骤、资料记录等规范统一,实现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按照“一体化”原则,将国际质量、环境,以及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要求整合一体纳入企业标准体系,满足三个标准要求,具备第三方认证条件,有效解决多项管理体系并存,管理绩效低下的问题。
(三)应用流程管理的理论方法,以流程为主线引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改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管理界面模糊,管理职责不完全明确,管理结点不清晰的弊端,消除管理壁垒。
(四)在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识别本局适用的技术标准,并与岗位相对应,便于查找和使用。
(五)按照5W2H管理思想,细化、量化标准,实现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的有效结合,实现标准体系的协调性、精细化、可操作性;做到力戒形式主义,讲究实效,符合企业实际,避免脱离实际的“两张皮”现象。
(六)应用科学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在建立标准体系的过程中,组织对所有活动、人员、设施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管理缺陷进行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辨识与评价结果,列出危险源清单和不可允许的风险清单,并针对各类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危险源辨识结果与控制措施库。按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要求,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将危险源辨识的结果与控制措施全部转化到作业过程中,以确保安全、质量的有效控制,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
四、实施效果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了技术标准体系表,并收集整理了技术标准3268个;建立了管理标准体系表,编写管理标准185个,梳理优化业务流程367个;建立了工作标准体系表,编写工作标准143个;并同步指导一个县局开展了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公司职工普遍反映通过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工作有了依据,杜绝了工作盲目性。而且随着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标准的查询、使用方便多了。
第二篇: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1、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2、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3、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4、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5、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6、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第三篇: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总结报告
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总结报告
企业概况:
***************************************************************************************************************************************************************************
一、完善机构 明确责任和工作内容
自2010年被并列为企业标准体系试点单位以后,就把标准化工作列入日常议事程序,首先成立了标准化体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其次是在标准体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运作下,配备了标准化专、兼职技术、生产、质检、行政等有关人员,组织编写或修订技术、管理、工作等各项标准,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三是为了标准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制订了《标准化管理标准》,规定了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工作方法与要求等;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法、要求、程序和分工;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搜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实施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规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使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得到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共同协作 完善标准体系
1、以技术为核心 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按照企业标准体系工作计划,依据国家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等标准规定和要求,对筛管、石油工具和流量计量仪表等机械产品的各项技术工作,规定了技术基础、设计、产品、采购、工艺(操作、运行、维修)、半成品(中间体、半制品、元器件)、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包装、搬运、贮存、标志、安装、交付技术、服务、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信息等的技术内容与要求。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资料收集整理,完成了原有**多个技术制度、规范、办法、程序的修订;新编写**多个技术标准;**多个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收集整理与电子文档的建立。形成了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操作、运行、维修规程)、半成品(中间体、半制品、元器件)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测量、检验和试验设备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标志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和信息技术标准等共***多个技术标准(含采标)。
2、以管理为载体 完善管理标准体系
依据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结合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对管理基础、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经营综合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采购、生产、质量、设备与基础设施、试验、检验、测量、包装、搬运、贮存、安装交付、服务、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信息、体系评价、及标准化管理等做出了规定,并为管理内容给出了程序和工作流程,2011年发布了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并于2011年10月正式实施。
在各项管理标准制定过程中,首先对原有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 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手册、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相关管理制度、办法、规程等*个文件进行了整合;新补充制订了*项标准。经过一年半时间,形成了管理基础标准、管理职责、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标准、经营综合管理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准、采购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设备与基础管理标准、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标准化管理标准等*个子系统、*个管理流程和*项管理标准构成的企业管理标准体系,是基础管理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标准体系中引用流程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采用标准化手段,建立了一个适应机械生产企业管理实际、基于流程、覆盖全面、纵横协同、保障有力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在*项管理活动内容与方法
标准中,都规定了相应的管理流程。随着管理标准体系的实施,促进了企业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3、以工作为切入点 建立工作标准体系
根据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内容和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为了明确每个岗位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应承担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对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工作的职责与权限,工作内容和要求,相关岗位的相互关系,岗位的资格水平要求及特殊岗位作业要求做出了规定;分不同层次、不同工作内容制定了通用工作标准和各岗位工作标准;形成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通用工作标准、班长(组长)通用工作标准、基层安全员通用工作标准、服务人员通用工作标准、操作(生产)人员通用工作标准、决策层工作标准、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一般管理人员工作标准、操作(生产)人员工作标准等*项通用工作标准和*项不同岗位工作标准。基本上明确了最高决策者的工作内容;决策层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到相互之间不交叉,各负其责,协调接口,互相支持;管理人员做到工作内容不交叉,明确了工作效率和服务的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标准也规定了职责、职权、资格要求、工作内容与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与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同步展开,2011年6月通过审定、发布工作,10月开始实施,通过实施,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理和工作行为得到了初步的规范,提高了认识。
4、以标准化为目标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表
根据标准化工作要求和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布置指南、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为了有计划、有目标、有秩序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在制定技术、管理、工作等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计划的同时,分四个层次编制了企业标准体系表。
第一层次,收集了企业方针和目标与*多项适用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及指导建标的基础标准;第二层次,收集了*多项引用采标的技术基础标准、管理相关术语、图形符号、量和单位、数理统计、网络计划技术、可靠性与价值工程、设计与标准样品、工艺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标准化指南、综合管理技术等国家和行业基础标准;第三层次,列出了*多项技术标准
(含采标)和*项管理标准;第四层次,列出了*项通用工作标准和*项不同岗位工作标准。
三、注重培训学习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为了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和标准化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促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按标准去规范行为,保证各项标准持之以恒地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完善。近年来,共参加外部标准化相关培训*期*人;在企业内部组织了**期标准宣贯培训,及时组织对标准的宣贯培训,根据标准体系的内容,按职能组织宣贯,使每个执行者及相关人员清楚标准的内容,严格按标准执行,消灭无标生产和作业。各部门在例会、晨会、专业会上对各自相关标准进行了宣贯培训,使全体员工增加了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企业标准化知识。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标准化工作的主体意识,了解和掌握了标准化体系基础知识;标准化体系构建及要求;流程梳理及工作流程等有关知识,并将化为工作和行为的自觉行动。明确了各自责任,达到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要求。
四、自我评价找差距 持续完善再提高
为了检查标准体系的符合性、规范性、有效性、覆盖面、执行率、实施与改进情况,依据国家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标准的要求,注重贯标与应用,促进标准体系在实施中改进与保持,并得到进一步完善,制定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体系及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评价,明确了评价职责,各种体系实施效果的检查,内部评价方法、评价的程序、频次、目的、范围;评价内容和要求及评价、确认后的改进。
2012年依据《体系评价管理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由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制订了《企业标准体系评价计划》。同时,抽调*名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并编制《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根据评价内容要求,对各部门(岗位)的标准符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通过检查与评价,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技术标准覆盖率达到**以上,管理标准覆盖率达到**%,其中行政管理标准、财务管理标准等的覆盖面,超出了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的要求,工作标准覆盖率达到***,每个工作岗位均有工作标准;通过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进行了整改或改进。
五、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企业不断推进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规范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1、对采用的标准进行了整理,自觉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进行组织生产,产品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通过标准化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了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促使员工能够按标准化的流程去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流程等,梳理了各部门执行的管理规范、法律法规等,使各项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了管理行为和工作行为。
4、培育了一批具备一定标准化能力的人才,对推动实施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为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六、存在的问题
1、标准化工作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相应的专业人员不足,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企业标准体系在ERP上建立查询系统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含建标、采标的标准)建立电子文档工作量较大。并且,要对标准的修订、更改、新增进行维护和调整,需要增加专业人员的配置。
2、基层员工流动性大,对新员工标准化培训要有时间,需要层层培训,提高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使每个员工达到各自岗位工作标准要求。
3、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全员标准化意识还需加强。需要通过各类会议、宣传刊物、专题培训等措施进行宣传,以提高全员标准化意识。
4、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性有待进一步衔接、协调。要系统地开展标准化效果自我评价,不断地改进优化,进一步强化标准的执行力度。
七、今后标准化主要工作
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明确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根据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广泛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标准情报
信息;同时要健全和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工作和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逐步完善绩效考核,真正把标准化工作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标准体系进一步得到有效实施,今后要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培训 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根据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开展标准化相关的培训工作,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按标准去规范行为,保证标准化工作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得到逐步完善,使各项标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作用。同时,要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员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2、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要发挥标准化工作管理小组的职能作用,根据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情况,结合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制定《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完善、改进提高工作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要通过标准的实施,发挥标准的潜在的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将标准的实施纳入管理工作的考评工作中,促进标准的有效实施。
3、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根据企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的特点,各项标准要随着企业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完善修订标准体系,适时地对标准进行审查、修订,保持标准的先进性。一是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做好对标准化的运行情况分析、总结、对各项标准进行修订完善。要把贯彻、执行标准情况同考核、考评工作结合起来,作为评先选优的一项重要依据。二是做好标准化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管理作用,有计划地组织、指挥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做到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潜能,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通过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有效整合,确保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进一步提高标准编写水平。有计划地开展标准相关知识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标准化兼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标准编写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做好标准实施工作。要标准的贯彻和实施作为关键工作,要求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使管理工作逐步形成
制度化、法制化。五是建立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机制。要根据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的同时,各项标准也要动态地随着持续改进,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是企业之基,加强企业标准化建设是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形式下,我们将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按照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要求,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重点抓好企业标准化规划的实施,使我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经验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经验
安费诺科耐特(西安)科技有限公司王波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座大厦那么标准体系就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而各管理体系就像大厦的支柱一样支撑起企业在方方面面的管理。企业标准体系可以支持和撑托其他的管理体系,从形式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和撑托着企业各管理体系的优秀平台,使得各类专业管理体系尽可以充分向纵深发挥、发展。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标准化相关人员可依照标准体系所建立的逻辑关系对原有的各种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解析,重组原有管理体系的所有文件,对重组后的标准不断地给予“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保证了各种管理体系同一管理事项体系文件内容的一致性,避免了冲突、抵触和使用者的无所适从,又做到多种体系一套文件、统一标准要求,使企业文件越来越好,使企业管理越理越顺。真正实现了系统的、全面的,而不是相互游离、杂乱无序的管理。以下是我个人在我公司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工程中的一些总结和经验,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宣传标准体系的作用
建立标准体系是对公司的标准、规范、程序、工艺卡、指导书,以及大量的管理标准、制度的一次提炼,通过建立标准体表,能够快速掌握这些标准之间的关系,能够很明确的知道标准是否重复,是否有遗漏(根据《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检查是否有遗漏的标准,而这些遗漏的标准,往往是我们管理上不完善的地方),并且通过标准体系表,公司内的任何人都能够很快查出自己需要的标准(我司依据《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将所有上级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扫描,在服务器上共享,建立了EXCEL格式的标准体系表,并且与扫描的标准进行动态链接,公司所有电脑都可以通过该目录快速查找自己所要的标准),领导们也很快就能够从标准体系中摸清公司目前状况,自觉的由拍脑袋管理转换为以标准体系为理论依据的标准化管理。如:某公司之前奖惩方法很乱,奖励多少,处罚多少,领导说了算,下面人就不服,导致工作推诿等现象经常发生,自从建立标准体系后,这方面的漏洞进行了弥补,健全了公司百分制考核制度。出了任何事,领导键盘敲打几下,找到相应标准,依据这些标准再进行奖惩,很快抚平了员工心中的结。现在想想,领导也有可能想依据标准办事,但要依据哪个标准?如何找到这个标准?这就要耽误时间,领导也就凭印象处理了。现在有标准体系,鼠标轻轻点几下,结果就出来了。
二 营造气氛,以引起公司全员重视。组织内部培训,标准化人员苦练内功,坚持外培与自学相结合,不断补充自身知识,充分掌握消化8个标准、4个文件、两本书籍。由标准化良好行为概念引入,对领导层着重培训标准化的意义和作用,标准化管理的内容,以及标准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对部门兼职人员培训标准化工作的基本知识,如GB/T1.1、GB/T1.2
等,要求他们能够了解标准体系的结构,了解本部门的标准范围、内容,并且会编制标准;对员工通过办板报、网络等媒体宣传来扩大影响,提高标准化意识。
三 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机构建设主要是为了明确分管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形成标准化机构网络,方便标准话工作的开展。
1成立标准化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标准化机构)
2单独行文公布标准化网络机构成员,机构成员应是各部门骨干,才能方便开展工作
3编制企业组织机构图和标准化组织机构图(可以在图中表示各部门的标准化兼职人员,反映能够标准化管理的机构网络),标准化组织机构图应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覆盖的范围一致。4职责
规定最高管理者职责、标准化机构职责和各部门标准化职责(参考GB/T 15496-2003
第7章的规定)。职责的规定可以单独行文,也可以在《标准化管理办法》或《手册》中规定,对于职责,GB/T 15496-2003第7.2章内容应分解到相关部门,并且在《标准化管理办法》或《手册》中规定(形成文件为《企业标准化职责一览表》)。
四 标准体系建设步骤
第一步 建立标准体系及开展各项标准化工作的策划(小书28页,参照公司实际,编写计划书),通过对企业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知识的培训、学习,从而掌握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明确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第二步 搭建标准体系框架(见GB/T13017-2008,讲的很详细,公司可根据公司的情况选取相应的体系结构)
第三步 清理企业标准,搞清企业标准现状,将已有的标准逐一进行分析,首先搞清楚它是属于技术标准子体系、管理标准子体系还是工作标准子体系,其次搞清楚该标准属于16类技术事项或23类管理事项的哪一类,将这些标准逐一归类后,再与GB/T 15497、GB/T 15498对照(参见《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第四~六章),看看还需要补充哪些项,对标准体系表进行完善。(对于缺少的标准,可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编写)第三步 标准体系试运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全面实施三大标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并做好记录,及时修订不完善的标准。
第四步 在标准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按照自我评价要求,全面进行改进(编写检查记录表,按照GB/T 15496~15498的要求,逐项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标准上,可将《标准
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试行)》转化后,对各部门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表自我打分,找出差距,开出不合格项,限期整改)。
第五部 申请确认(对整改后的标准体系已经心中有数,可以信心十足地接受确认)
五 需要掌握的标准与文件
GB/T 15496~15498、GB/T 19273、GB/T 1.1、GB/T 1.2、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关于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4|12号)、《关于做好“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4|93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工作细则》、《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试行)》;《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
六 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编制的文件
1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策划书(非必要,但能够提供一个计划,使得各个步骤有序进行)2关于成立标准化委员会的通知(组织机构建设)
3关于在各部门设立标准化管理员岗位的决定(组织机构建设)
4各部门标准化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一览表(组织机构建设,标准化网络机构)
5标准化职责一览表(分解19项职能分解到各部门,参见《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实施指南》23页)
6标准化良好行为部门职责与确认评分表(根据评分表中的每一项内容逐一落实到各部门去完成)
7经营方针、目标发布令(大多数企业已经有)
8标准化方针、目标发布令(围绕经营方针、目标制定)
9公司组织机构图(必备,标准化组织机构建设的依据)
8标准化组织机构图(组织机构建设)
10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11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12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
13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14工作标准体系结构图
15方针目标明细表
16法律法规明细表
17技术标准明细表
18管理标准明细表
19工作标准明细表
20标准统计表
21标准体系发布令200X年首次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实施计划200X年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24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由相关领导签字,发给相关部门,作为整改的对象)
25标准化计划、规划(可以只有计划,但计划要落实)
26标准化培训计划(要有培训记录);
27企业标准体系实施与监督管理办法
28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与改进办法
七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所审查的文件
1企业标准体系表及正式批准文件
2企业标准明细表及分类统计表
3企业组织机构图、标准化管理组织机构网络图
4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5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文件,如《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
6采标证书,各类标准化活动奖励证明,证据,记录等,如,名牌,先进等。
7国家及行业进行的产品检验报告
8安全环境卫生等相关记录及其他
八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生产管理现场抽查(依据检查记录表和评分表)
1内容:抽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特殊、重点的工艺过程,对企业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标准化工作情况予以审查。2检查信息的收集方法
1)与有关人员,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面谈
2)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过程、环境及条件的观察
3)文件审查,如方针目标、计划、程序、标准、作业指导书、规范、图样、标志、执照、许可证、合同、订单等
4)记录审查:测量、试验、检验、监视记录,会议纪要,审查报告,自我评价报告等
5)数据统计、汇总、分析报告等
6)生产、经营管理绩效控制指标和过程控制测量信息等
7)顾客信息,包括顾客投诉、抱怨及各种调查表
8)外部功放及其他相关返工的反馈信息
9)计算机网站及数据等
九 确认安排会
主持人:专家组组长
参会人:公司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各部门负责人,标准化管理部门与网络全体成员,专家组成员等
内容:
1)专家组组长向企业,介绍专家,说明确认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时间安排
2)公司最高管理者向企业确认专家组介绍标准化工作情况,包括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实施、自我评价,存在问题及纠正措施和结果
3)专家组张就确认范围等有关事项做必要声明和说明
4)落实陪同人员,提供确认资料
5)会议时间为30分钟左右
6)会议结束,确认开始
第五篇:企业薪酬绩效体系建设案例
某饮料企业薪酬绩效体系建设
一、客户背景
浙江某饮料加工企业是某集团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5年,在集团的业务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经过10几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年销额5亿元、人员800多人的企业。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人员规模急速膨胀,公司高层越来越觉得管理上力不从心,也越来越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而公司高层对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具有强烈的欲望,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决定选择水木知行为公司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一次作为全面提升公司管理的序幕。
二、客户问题分析诊断
水木知行项目组进驻企业后,对该公司的历史、现状、公司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状况与相关制度作了深入调研分析,并逐个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工作。共参阅文件资料32份,访谈33人,发放问卷调查120份。调研发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础非常薄弱,人力资源管理只限于日常的人员招聘、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薪资核算发放等事务,体现不出企业的战略导向。具体来讲,该公司人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
1、管理管理重视业务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普遍不重视,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只要把业务做好了,其它问题就无关紧要了。
2、公司的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责、权、利不对等,以市场为导向的职能不健全,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性职能滞后。
3、岗位描述过于简单,基础工作非常薄弱;很多部门存在人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通过竞聘上岗的部门负责人没有任期的规定;没有实行定岗定编,公司的老职工存在因人设岗的情况;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员工形成对企业的惯性依赖;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管理知识与技能缺乏;员工身份繁杂,有正式工、临时工、大集体混岗工,有借调人员、有外派人员,在员工管理上存在很大难度;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现有的人员素质不能达到公司发展的需要,人才储备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4、薪酬体系不健全,未能在重要部门和重要岗位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没有同市场水平接轨。福利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福利方面的设计构想,导致不能将员工发展和忠诚度与公司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综合激励方面,存在工资定级的标准不明确,分配机制体现不出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薪酬与与所做的贡献不对等;缺乏奖惩规定,奖惩目的不明确;分配方式及机制单一,薪酬等级强行进行分等,缺乏科学性,造成员工意见大。
5、绩效管理不成体系、绩效考评制度不完善,不能充分考评员工的贡献和能力,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缺乏公正客观,难以与员工的调资、激励、培训和晋升等进行挂钩。对销售部门的提成制度设计不尽合理,由于指标设计不合理,按照指标体系考核的计划完成情况也就失去了依据,进而不能够以此为基础进行奖金的发放,奖金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激励作用。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指标没有细化到岗位和个人;考核与薪酬没有挂钩,只是单纯为考核而考核,考核结果没有运用到合适的地方。
6、在培训与发展方面,各部门普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系统性和连续性;培训数量比较少,培训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不明,没有辅助员工确定职业发展规划;专业化分工太细,缺乏轮岗机制,缺乏业务多面手。
7、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部分员工观念陈旧,缺乏团队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差;缺乏竞争观念,缺乏市场意识。
三、解决思路
第一阶段:调研分析阶段
水木知行项目组走访企业各个部门,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分析,撰写了各岗位的岗位说明书,系统梳理了各岗位的基本信息、岗位设置目的、工作关系、岗位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责任、任职资格、关键绩效指标等信息,为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以及岗位评价等人力资源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水木知行项目组采用问卷填写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公司基层、中层和高层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了解。并根据项目进行的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对公司的现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阶段 岗位评估、分析阶段
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水木知行项目组对各岗位的岗位类别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制定了多维度的岗位评价标准,并依据此标准,对各个岗位的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
我们根据新的组织机构,对各事业部、职能机构的功能定位、职能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企业原来岗位责任制基础上,对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进行了界定。新的职能职责体系,比以前的部门与岗位责任制更加明确、细化、专业,而且充分注意到了各个岗位之间的流程接口,避免了以前存在的许多工作界定不清、出现空档或重复的地方。职能职责分析,为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岗位评价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阶段
水木知行项目组在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为公司制定薪酬体系。薪酬管理体系的设计按照3P模型的基本原则,结合目前的薪酬水平,进行薪酬试算,体现稳健过渡的原则,把握好新的薪酬曲线与原有薪酬曲线的拟合度。
1、在体系设计中进行了体现战略意图的薪酬调整——为了体现公司营销体系的重要作用,薪酬体系的设计向营销体系倾斜。
2、表现在不同体系的薪酬增幅控制上——营销体系:保持增幅不变;
3、生产体系:控制在5%增幅;行政职能体系——控制在5%增幅等。
4、同时也进行了体现地区差异的薪酬调整——划分一级、二级、三级城市,根据当地收入水平的差异,调整相应系数,体现地区薪酬差异。
第四阶段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阶段
由于公司还采取传统的国企绩效考核的方法,在考核内容上依次为德、能、勤、绩、学,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考核结果几乎仅用于部门及个人先进的评选参照依据。由于考核流程粗放,考核指标设计以定性指标为主,导致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与准确性很难保证,这种只进行年终考核的模式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推动作用很小。在咨询方案设计时,我们为企业设计了一套注重绩效过程与绩效结果的绩效管理体系,从整个体系的定位、目标设定与分解、考核指标的设计、考核过程控制、考核评估及其结果的运用等构建适合本企业的完整流程与操作规范,而且通过设计一套管理评审的机制对绩效管理系统进行不断优化。
通过对公司情况的前期分析,同时为了有效的激励员工,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在做绩效评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平衡记分法”,从财务指标、业务目标、客户满意度、学习创新四个方面综合量化考核指标,使考核同公司的战略紧密相连,同时也更全面、系统的反映各人员的综合能力。根据公司的总目标从财务指标、业务目标、客户满意度、学习创新四个方面设定各部门指标,然后有效的层层往下分解。结合企业目标和《职务说明书》为各部门设定考核权数。考核结果采用正态分布进行控制。
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以任务绩效、周边绩效考核为主,强化过程管理(计划制定前的沟通辅导和计划完成后的反馈),通过加强过程管理,一方面加强管理者的管理、控制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上下级的沟通和理解、配合。
针对职能部门常规性工作较多,可量化考核的工作相对较少的问题,对职能部门的考核突出常规——计划工作的二维考核量表,通过调整常规工作和计划工作的权重体现月度工作重点。
第五阶段 员工培训体系设计阶段
为了使企业在管理方面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并且依据公司管理现状设计了一套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
选取部分中高层和基层员工填写《培训需求问卷》,同时对中高层进行深度访谈,明确他们的培训需求。根据对调研后数据的统计分析,然后建立培训模型和培训课程设置。为了确保培训的全面性和具有针对性,在设计模型和课程时依据《岗位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
项目小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案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相关的理念、方法和原则进行了解释和普及,并在之后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整、补充。
我们针对对部门经理还进行了如何制定工作计划的培训。针对该企业计划制定偏差加大的问题,对部门经理以上人员(尤其是销售系统和生产系统的人员)进行了工作计划制定的培训,关键是找到影响计划制定的因素、如何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最终建立销量指标的模型。同时还与高层管理者进行了规划制定的研讨。
四、项目主要成果:
《公司管理问卷调查诊断报告》
《公司总部各部门及岗位设置方案》
《公司核心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公司核心岗位说明书》
《公司岗位评价报告》
《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公司绩效管理制度》
《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公司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库》
《公司核心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库》
五、实施效果和客户评价
水木知行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实施策略非常注重企业实际情况下的操作和应用,而且要求对方以总经理牵头,各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这种做法将使更多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以利于方案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各层主管人员积极参与,所以不能仅仅限于某一个部门或某一层级,这样,不但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展,而且通过该项目实施的过程,将大大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经过三个月与客户的一同工作、研讨,水木知行一方面帮助客户建立了适应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将水木知行的理论体系传递给对方,让企业在今后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