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钢铁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启动
虽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9月份当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由降转升,增长7.8%,但从目前业内反馈的情况来看,建筑钢材的需求并没有明确的回暖迹象,资金压力仍在,企业对四季度的需求看淡,只期待明年的政策变化。
需求未回暖
在上周末召开的“第11届21世纪中国建筑企业家论坛”上,山东新城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原料采购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公司承建的工程数量确定少于去年同期,压力较大,且目前也看不到变化迹象。“下游需求并不好,与往年相比,今年项目开发方的资金有问题,经常不到位,还需要我们承建商来垫资,影响工程进度。”他认为,经济形势对房地产业的不利影响是主要原因。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也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业界尚未出现需求回暖的现象,且目前将进入11月,建筑工地需求将逐步萎缩。不过他预期,若明年宏观经济政策有积极变化,行业将回暖有望。而对于9月份出现的钢价反弹,上述人士均表示,与下游阶段性补库存有关,预计无法持续。
尽管钢材库存出现了阶段性下降,但实际仍不容乐观。据统计,2012年,重点大中型企业钢材库存始终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的高位,8月中旬达到创新高的1248.60万吨。10月上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1077万吨,旬环比增加1.5%,较年初增加25.7%。
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预计,四季度经济整体见底趋稳,但钢材需求难以大幅回升。尽管产能过剩明显,但钢铁企业仍有强烈的增产冲动。货币政策难以进一步宽松,钢材市场资金面也难有实质改善。
据监测,截至10月25日,全国61个主要城市20mm二级螺纹钢平均价格为3819元/吨。邱跃成认为,预计春节前国内钢价将呈先涨后跌走势。“以上海市场二级优质螺纹钢价格为例,4000元/吨将是今年钢价难以逾越的高点。而如果钢厂产能释放过快,不排除年底国内钢价再度跌回至3500元/吨一线的可能性。”
钢铁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启动
而在行业待兴之时,对钢铁流通与产品质量的监管也日趋严格。
工信部在此前发布的《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修订版中,再次强调2013年起我国钢铁企业严禁生产一级、二级螺纹钢筋、热轧硅钢片等属于落后产能的产品。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建中则在论坛上透露,目前我国钢铁物流标准体系的建设项目近日已经得到了财政部立项通知,正式启动。
该项目将具体包含钢铁产品包装标识、钢铁物流操作、钢铁产品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建设、钢铁产品与互联网信息交互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内的标准化制定,旨在遏制钢铁流通环节现存的不透明操作,为完善钢铁物流行业标准,促进国内钢铁物流产业高效协同运行。与此同时,“西本新干线”等第三方质量监控体系也应
运而生。在论坛上,沙钢、西城等多家钢厂也成为其优质商品认证品牌。
专家认为,行业门槛的提升将有助于其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二篇: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1、GB/T 13016-2009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2、GB/T 13017-2008《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3、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4、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5、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6、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第三篇:体系建设启动会发言
一、体系的作用
唐山港自建港以来,从几十万吨到突破亿吨的吞吐量增长,从国有企业到股份制公司的体制变革,从名不见经传到大型上市公司的飞跃,短短二十几年,公司正是通过革新体制及新管理方法、管理理念的引入,实现了公司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持续健康发展。唐山港改制以来,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吞吐量迅猛发展,经济效益连年攀升,这种快速的膨胀式的成长,突显出管理水平的滞后。2003年7月,公司经理班子果断决策,适时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把它作为夯实基础管理,实现“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保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突出应用,突出创新,通过CQC河北评审中心的咨询、培训及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程度,解决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有效提升了公司整体管理质量和水平,管理目标更加清晰,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管理手段更加合理。在质量管理体系逐步走向成熟的基础上,公司又于2007年8月和2010年3月引入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于2010年实现三体系整合并顺利通过中检集团河北公司整合体系认证审核。
在体系建立运行的十年来,我们严格遵循程序实施的原则、过程和步骤,经过了准备阶段(思想准备阶段和组织准备阶段)、管理体系总体设计阶段、成果固化阶段(文件编写阶段)、管理体系运行与改进阶段等过程,制定出台和完善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工作程序近千个,形成了完备的制度体系和日趋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和持续改进机制,提高了公司管控能力。
二、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二)工作创新是出路
(三)突出实用是生命
(四)全员参与是源泉
(五)持续改进是根本
三、基于10年体系建设的经验,对集装箱公司体系建设提几点要求:
(一)统一认识,全力推行
体系建设工作对推动公司的管理、对公司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就必须把管理体系建设这个基础打牢、做实,既要防止脱离工作实际、搞花架子,为建立体系而建立体系,又要坚决杜绝实际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脱节的“两张皮”现象,严防降低管理体系标准等问题发生。对于集装箱公司来说,以体系的要求规范公司的各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既不能求全责备、也不能马马虎虎,要关注它、关心它、呵护它,让它不断完善、提高、有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认识上必须高度统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体系建设要求,并运用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完善和改进体系。
二、认真组织,全面推进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此次启动大会为起点,要行动迅速,组织有序,有力地保证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1、加强培训宣贯,抓实基础工作。在体系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策划,组织实施,及时联系体系建设指导老师,完成对员工的贯标培训、内审员培训、体系文件编写培训等基础性工作,并用多种形式宣传、辅导和解答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让负责体系工作的员工掌握标准的使用方法,让其他员工了解标准,了解建设体系的重要性和理念使全员参与度进一步提高,为体系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推动体系运行。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不容有半点马虎,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定期工作调度会制度,以管理者代表牵头,及时总结体系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及工作难点,提出改进措施并确定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及时向最高管理者汇报工作进度。同时,建立绩效奖惩制度,如果出现思想开小差、不认真,造成工作失误,提报资料不及时等,公司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
管理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当然有罚就有奖,如果谁在公司的体系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公司也要给予相应绩效奖励。在以后的工作中,公司要合理运用绩效考核这个工具,推动体系工作的运行。反过来,如果体系工作搞得好,也可以促进绩效考核管理的完善与改进,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三、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1、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修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增强体系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公司的体系建设工作即将开始,体系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文件还不够完整,可操作性还不强,过程识别尚有缺漏;对部分工作过程还没有制订相应的规范性作业文件;一些部门的职责界定不够清晰;部分工作过程之间的接口不顺畅;部分作业指导书的指导性不强;外来文件转化为我公司内部作业文件落实还不及时等等。因此,在体系架构搭建过程中,一定要“写想做的,想的,就是愿景,是长远目标,既不要脱离实际,又要避免原地打转转。在体系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做所写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动态地对体系文件进行修订完善,不断增强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组织内部审核工作,建立改进机制,增强自我完善能力。要保证三体系得到有效的保持并不断完善,需对体系进行不断地评价,而内部审核则是评价体系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审核,尽量充分、及时、准确地发现体系存在的不足,并通过采取纠正措施加以解决,从而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十年的体系建设历程告诉我:体系建立是基础,体系运行是关键,风险控制是核心,持续改进是灵魂!
希望在以后能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祝各位同仁成为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有力的推动者,积极的参与者,有效的实践者,真正的受益者!谢谢!
第四篇:面向行业标准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
《面向行业标准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培训总结
遂宁市船山区职教中心黄民阳 5月18日到19日,我校三名教师在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关于“面向行业标准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专项培训,成都工业校物流系主任马锦惠女士给我们做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报告,和成都市现代物流专业职教集团内的兄弟学校也做了深入的交流,从这次的培训中得到很多启示,为以后学校物流专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道路。
这次培训是基于“面向行业标准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通过此次对我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项培训,把这次的培训成果总结成文,能够指导物流我校物流专业的建设思路和培养方向,从而进一步推动我校中职物流专业规范、健康发展,整体提升物流专业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次培训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而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是需要全天候24h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方案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
1、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脱轨
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片面追求理论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倾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物流实训设备不足
和实训场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轨的。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无法达到职业标准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据调查,90%的物流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的创新刻不容缓。
1.3教学手段落后
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这样的教学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简单化、陈旧化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这应是当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2.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物流操作人员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实践环境的优势,使教学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讲授物流配送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配送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2.2校内模拟教学法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
2.2.3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法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双证”制度的实施
所谓“双证”,是指高职、职校、技校、中专毕业生手里的《毕业证》和《同家职业资格证。学生们除具备各专业学科毕业证外,还持有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专业证书。物流行业非常注重技能操作能力,并且有一些物流岗位需具备相应的资格证才能上岗,对于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就业的“绿色”通行证,要想在物流行业从事物流工作并有所发展,除了获得毕业证外,还必须获取物流员、物流师等之类的职业资格证书。中职学校应鼓励并
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学生持“双证”毕业,为就业积累资本。
感谢成都工业校的各位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各位老师提高的宝贵意见,这次培训我把兄弟学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带回学校,为我校物流专业的发展提供创新的源泉,望我们物流职教集团能够拧成一股绳,向更好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五篇:钢贸及钢铁物流
钢贸及钢铁物流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通过对我国钢贸企业和钢铁物流的艰难处境的分析,给出了我国模式的问题:思想观念保守,设施装备落后,组织结构不协调,物流成本模糊。列举了全球三大钢铁销售模式:日韩模式,欧美模式,中国模式。最后,得出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钢贸 物流 瓶颈 改革
8月份钢厂出厂价格大幅下调,益将较6、7月份持续下降,钢铁行业亏损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面临价格下降,需求疲软,钢贸企业受此拖累出现资金紧张趋势。据悉,近日有20家左右的钢贸企业因为贷款到期无法偿还,被上海民生、光大等银行集中告上法庭。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钢材贸易贷款1.89万亿,同期全国贷款总额54万亿元。钢材贸易贷款在整个银行贷款中的比例高达3.5%。其中,上海钢贸行业向银行融资达1600亿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目前的钢贸流通环节过于繁琐,小型没有竞争力的商户严重过剩,也是钢贸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如果按目前全国近30万的钢贸商户计算,在接下来的市场整合中绝大部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
钢贸行业面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型是很多专家得出的共识,我国钢铁物流模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钢铁流通业必须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用现代流通理论与模式来改造并替代传统流通的观念与模式。
目前我国钢材流通渠道主要有5种:钢铁企业对批量大、专用性强的产品实行直供;钢铁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实施网上销售;钢铁企业在全国建立自己的分销网络或与流通企业合资建立加工配送中心;通过中间商(包括经销商、代理商)销售;依托钢材交易市场进行销售。
而我国的模式也体现出了一些明显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保守:这是我国钢铁企业重生产、重市场、轻物流的观念还比较普遍,物流模式处于初级水平。而企业内部各部门强调部门利益,而没有全局观念,在物流作业层次上画地为牢,只是固守自己的领地。据统计资料,全国钢铁企业的流动资金一年只能周转2.28次,金属产品和金属矿批发企业的流动资金一年只能周转2.59次。
其次,设施装备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不配套;技术装备落后,投入少。企业原有的布局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企业现有的总体物流格局不清晰、物料流混乱,经常是处于停滞、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生产流程不合理造,成物料流动路径长,重复搬运多。
还有,组织结构不协调:目前的物流体制、机制不适应生产或市场变化的需
求,内部协调不力,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之间纵向脱节;对外部应变能力不强;缺乏有力的横向与纵向监督机制。
最后,物流成本模糊: 现行的物流系统一般没有采取总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模糊,分部门核算时总成本不清。
由于物流成本大多混入其他费用之中,物流过程中所支付的运费和保管费金额,很难看出费用水平的全貌,就像是冰山的一角。
世界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核算制度,都不可能掌握物流的实际费用,所以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就像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有一定的虚假性。这就是“物流冰山说”。[1]
全球的钢铁销售的模式大体也可以分为3类:
(一)日韩模式
以日本为例,日本钢铁的生产与销售有4大特点:一是产量大、品种多、质量好;二是集中度高,新日铁、川崎制铁、住友金属等大型钢铁企业的钢铁产量占日本钢铁总产量的60%~70%;三是“大进大出”,该国钢铁生产的原材料靠进口,产品大部分出口;四是钢铁企业管生产,商社管销售,钢铁企业97%的产品都是通过商社来销售的。
最早由9个为川崎制铁服务的经销商联手成立的日本川铁商社,其销售的产品80%为川崎制铁的产品,其余为其它钢铁企业的产品。该商社下设23个钢铁流通加工厂,经过加工过的钢材占其销售量的60%以上。而且,川铁商社周围有400多家二级经销商和特约经销商,其供应半径达300公里。
(二)欧美模式
欧美模式正好与日韩模式相反,此种模式下的钢材销售主要以钢铁企业为主。比如,德国钢铁企业80%的产品是直销给用户的,而余下的20%交经销商(包括加工配送中心、佣金代理商、进出口商等)销售。在这种模式下,钢铁企业也从事钢铁的加工配送,如利伯库森钢材加工中心,隶属蒂森钢铁联合公司,其年加工能力为30万吨,供应800家终端用户。
(三)中国模式
中国的钢材生产与销售特点是:产量大,销量大,产销量均为世界第一;钢材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大量靠进口;虽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但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钢材产量在全国钢材总产量中占有很大比例;钢材流通无论在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还是经营业态上,其水平均落后于钢铁的生产水平。
而要改革我国的现有模式,不应该去完全模仿,而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钢铁贸易,物流模式。所以要给自己新的定位和方向,物流是管控型还是运营性,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是一体化的大物流还是对部分职能简单整合的小物流,是
企业自主物流还是发展第三方物流,还是以上兼而有之的综合体。其次有合理化原则,物流合理化是指对物流的设备配置和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实现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通过物流合理化,把分散的物理环节和资源整合在一起,由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站在企业经营总目标的高度,对企业物流统一规划、实施和监控,有效降低物流。还有要有机构模式和机构体制,物流模式的搭建是一个对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体系进行再造和重建的过程。
企业物流管理体系的再造重建(BR),包括观念重建(BIR)、组织重建(BOR)和流程重建(BPR)三部分,其中前提是观念重建,核心是组织重建,关键是流程重建。
[2]
而物流模式的搭建,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通过采用MRP,MRPII或ERP等先进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物流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物流与生产工艺链紧密结合,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内供应链,并与企业外向供应链具有良好的衔接接口。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活动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物流活动的管理应超越部门和局部的层次,实现高度的统一管理。
我觉得企业可以从以下进行探索:
(1)供应商、生产商、物流商、金融商、批发代理商结成联盟,构造钢铁生产的供需网链结构。按国际上的成功案例,一条供应链必有链主。从钢材流通来讲,链主可以是钢铁企业,也可以是供应链下游的钢材经销商,但前提是这个经销商一定能左右钢铁企业才行[3]。比如,世界500强之首的美国沃尔玛,虽然只是一个零售企业,但其完全可以左右成千上万个生产供应商。所以,各地的钢材经销商要尽快联合起来,在提高自身实力后,与钢铁企业平等合作。
(2)用新的流通方式改造传统流通方式,: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佣金代理,连锁经营。[4]
(3)完善第三方监督,在可能的条件下,监管职能不要交由利益主体各方承担,应交给第三方实施监管,并把监管重点落实在消除重复质押和专款专用上。不容置疑,“增加第三方监管定然会增加钢贸企业融资成本”。但只要钢贸商能够建立起完善的预警及监管机制的话,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中介担保这些环节也是一件好事。[5]
当然,除此之外,钢铁贸易企业延伸钢材深加工业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现在对于钢铁贸易企业来说,通过钢材商品的深度精细化加工、物流综合配套服务等利润将远远大于简单的价差博取来的钢材商品销售利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传统物流也逐渐向现代物流转变,但并不是统一模式,必须根据具体企业、行业特色,针对不同生产模式或企业目标,采用不同的物流策略,拿出量体裁衣模式的物流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1970年
[2] 丁俊发,创新钢铁物流 提升仓储管理,现代物流报,2010年04月26日
[3] 王洁,钢铁物流整治:扭转散乱无序,21世纪经济报,2011年01月10日
[4] 罗百辉,钢铁物流成本高 重塑钢铁供应链迫在眉睫,职业日志,2011年11月26日
[5] 王建中,解决钢贸资金困局需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生意社,2012年12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