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过构造总结
155301过构造期间技术总结
我队回采的155301综采工作面于5月27日中午班118#号揭露一逆断层构造;揭露时,机尾即将进入斜坡底部,工作面92#—104#架有约1—1.3米厚的底矸,下部为煤,矸体较软,可直接扫矸通过。根据机尾巷道煤层发展趋势,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我队采取措施如下:
根据构造初期发展趋势。受底煤影响,构造区内推溜较为困难,经我队共同研究决定,采取支架下垫板梁的方法以确保移架、推溜顺利进行。即工作面每推进一个循环,在机尾97#—118#架每个支架及溜槽下垫1.5米的板梁。机尾进入斜坡构造区后,我队及时采取飘溜措施以适应坡度变化要求。(采高正常)
随着构造不断变化,现有措施无法适应安全生产的需求。截止6月6日,工作面105#—118#架采高超高,最高可达6米,102#—114#架为全矸(3米厚),114#—118#架矸厚1.5—2.0米。我队针对这种现状,及时改变作业方法,采取在支架上打木垛,将顶板勾实的方法,加强顶板管理。
6月6日—20日,工作面构造向机头方向延伸,76#—118#架呈斜插式片帮,片帮宽度约3—5米,高度约4—8米,构造区内煤、矸体较软,导致压溜事故频繁,我队积极采取措施,对76#—118#架进行炮采作业,以维护煤帮顶板。
进入20日以后,工作面90#—115#架为全矸,60#—90#架片帮较大,为加快工作面推进进度,我队研究决定,在60#—118#架采取支架、溜子下垫设木垛,在支架上打设连锁木垛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以降低采高,增加溜子的上漂趋势、防止片帮区段扩大,便于管理顶板。
构造窜移趋势测算:构造揭露初进风巷距停采线428.4米 回风巷距停采线435.7米;截止本日午班,进风巷已推进至394.7米处,回风巷推进至409.2米处,工作面在构造断层面已窜移动至76#架,向机头窜移动63米。
揭露构造回采进度=(428.4+435.7)÷2-(394.7+ 409.2)÷2=30.1米 揭露后构造窜移长度=118-76×1.5=63米
每米推进构造窜移动长度=30.1÷63=0.48米
预计回采推进度=76×1.5×0.48=54.72米,将窜至机头。
根据工作面的进风巷实际情况,进风巷距工作面55米左右开关架前,顶板有一台阶构造,预计推进至此处构造区将全部结束。
第二篇:构造地质学总结
走向:某一倾斜构造面和任一水平面的交线成为走向线,走想想所指的地理方位角,成为走向。
倾向: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走想想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向下倾斜一段的方位角,成为倾向。
倾角:构造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之间的夹角,称倾角或真倾角。
水平岩层的特征
1、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位于较老岩层之上。
2、水平岩层的地质界线随着地形等高线的弯曲而弯曲。
3、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面和地面的标高差。
4、水平岩层上、下层面出露界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露头宽度)的变化受岩层厚度和地面坡
度的影响。
倾斜岩层的特征:
1、倾斜岩层在野外和地形图上呈条带状分布,切割地形等高线。
2、在没有发生倒转的前提下,顺着岩层的倾向,岩层的时代由老到新排列。
3、横穿沟谷的岩层倾角越大,岩层的条带越接近直线状,若岩层的倾角越小,则岩层越弯
曲。
简述V字形法则:
岩层的露头界线是指岩层露头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岩层的露头分布形态受岩层的产状和地形两者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倾斜岩层地址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处展现V字形,故又称V字形法则。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反时,岩层的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的坡向相同时,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岩层倾角大于地面的坡度角时,岩层的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方向弯曲,即“同大相反”,二是当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度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即“同小相同”。
角度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又叫斜交不整合。一组较新地层呈角度解除覆盖在不同时代较老地层之上,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古风化剥蚀面,这种地层解除关系称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可简单表示为:沉积盆地下降接受沉积→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发生褶皱、断裂,往往有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相伴生,同时隆起上升遭受风华剥蚀→再下降接受新的沉积。
第三篇:汽车底盘构造总结
汽车底盘构造
一、传动系统
功用: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按需要传给驱动车轮,使路面对驱动车轮产生一个牵引力,推动汽车行驶。
1、传动系统的组成
机械式传动系统主要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组成。其中万向传动装置由万向节和传动轴(、中间支撑)组成,驱动桥由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半轴组成。
2、传动系统的功用
(1)减速增矩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具有转速高、转矩小的特点,无法满足汽车行驶的基本需要,通过传动系统的主减速器,可以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即传给驱动轮的动力比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速低,转矩大。
(2)变速变矩 发动机的最佳工作转速范围很小,但汽车行驶的速度和需要克服的阻力却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通过传动系统的变速器,可以在发动机工作范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满足汽车行驶速度变化大和克服各种行驶阻力的需要。
(3)实现倒车 发动机不能反转,但汽车除了前进外,还要倒车,在变速器中设置倒档,汽车就可以实现倒车。
(4)中断动力传递 起动发动机、换档过程中、行驶途中短时间停车、汽车低速滑行等情况下,都需要中断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利用变速器的空档可以中断动力传递。
(5)差速功能 在汽车转向等情况下,需要两驱动轮能以不同转速转动,通过驱动桥中的差速器可以实现差速功能。
3、传动系(发动机)的布置形式
(一)离合器
1、功用
(1)保证汽车平稳起步;
(2)保证换档时工作平顺;
(3)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2、摩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摩擦离合器依靠摩擦原理传递发动机动力。当从动盘与飞轮之间有间隙时,飞轮不能带动从动盘旋转,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当压紧力将从动盘压向飞轮后,飞轮表面对从动盘表面的摩擦力带动从动盘旋转,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3、离合器的组成:
(1)主动部分:飞轮、压盘、离合器盖等;
(2)从动部分:从动盘;
(3)压紧部分:压紧弹簧;
(4)操纵机构:分离杠杆、分离轴承、回位弹簧、分离套筒、分离叉等。
4、离合器自由间隙:离合器接合时,分离轴承前端面与分离杠杆端头之间的间隙。
作用:防止从动盘摩擦片变薄后,压盘不能向前移动而造成离合器打滑。
5、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消除离合器的自由间隙和分离机构、操作机构零件的弹性变形所需要的离合器踏板的行程。
6、摩擦式离合器:周布弹簧离合器、中央弹簧离合器、膜片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本身既起压紧弹簧作用,又起分离杠杆作用
7、离合器操作机构:机械式(又分绳系、杆系)、液压式、动力式
(二)变速器
原理:利用不同齿数的齿轮啮合传动来实现转矩和转速的改变
多级齿轮的传动比i=所用从动齿轮齿数的乘积/所有主动齿轮齿数的乘积
i>1时,降速增矩;i=1时,直接档;i<1时,升速降矩,超车档
1、变速器的功用:改变传动比,实现倒车,中断动力传递
2、变速器的组成
(1)变速传动机构;(2)变速操纵机构。
3、变速器的类型
(1)按传动比变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
(2)按换档操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手动操纵式、自动操纵式和半自动操纵式
4、变速器的传递机构(看图、写出传动路线,熟悉各部件名称)
5、同步器
作用:在换挡时使结合套与待啮合的齿圈先迅速达到同步之后,再进行啮合,实现无冲击、无噪声换挡。
分类:锁销式惯性同步器、锁环式惯性同步器(、自行增力式同步器)
6、操作机构:直接操纵式、远距离操纵式
7、操纵安全装置
(1)自锁装置:防止自动脱档或自动挂档
(2)互锁装置:防止同时挂入两档
(3)倒挡锁装置:防止汽车起步、前进时,误挂倒挡
8、分动器
作用: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各驱动桥
特点:A、分动器操纵机构必须保证:非先挂上前桥,不得挂入抵挡;非先退出低档,不能摘下前桥(原因:分动器接入抵挡工作时,其输出转矩较大)B、安装有自锁与互锁装置
(三)万向传动装置
功用:在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经常变化的两转轴间传递动力。
1、万向节:刚性、挠性
(1)刚性万向节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和等速万向节。
(2)普通十字轴式刚性万向节“传动的不等速性”是指主动轴匀角速度旋转时,从动轴在旋转一周中的角速度是变化的
2、等速万向节:球叉式、球笼式(、三叉式)
工作原理:在传动过程中,传力点始终位于两轴交角的平分面上。
球笼式:球笼式碗型~、球笼式双补偿~、VL形~
3、传动轴与中间支撑
(四)驱动桥
驱动桥主要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桥壳和轮毂等零部件组成。
动力传递路线:主减速器从动齿轮→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轴→行星齿轮→半轴齿轮→半轴→驱动轮
1、主减速器:降低传动轴输入的转速、增加转矩,改变力矩的传递方向
1)按参加减速传动的齿轮副数目分,有单级主减速器和双级主减速器;
2)按齿轮副结构形式分,有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式和准双曲面齿轮式。
准双曲面锥齿轮轴线偏移的判断:将小齿轮置于大齿轮右侧,小齿轮轴线在大齿轮轴线下方为下偏移,反之,为上偏移
2、差速器
功用:既能向两侧驱动轮传递转矩,又能使两侧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以满足转向等情况下,内外驱动轮要以不同转速转动的需要。转向时外侧车轮滚过的路程长,内侧车轮滚过的路程短,要求外侧车轮转速快于内侧车
差速原理:转速:n1+n2=n0, 转矩:M1+M2=M0/2
3、半轴
全浮式半轴支撑:只受转矩,不受弯矩 半浮式半轴支撑:既受转矩,又受弯矩
二、行驶系统
功用:支撑汽车总质量,使驱动转矩变为牵引力,缓和各种冲击和震动 组成:车架、车桥、悬架、车轮
(一)车架:边梁式、中梁式、综合式、无梁式
(二)车桥: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支持桥
1、转向桥:整体式、断开式
整体式转向桥:前轴、转向节、主销、轮毂、轴承
2、转向驱动桥
功能:既可使车轮偏转,起转向桥的作用,与转向系配合实现汽车转向;又可使车轮被驱动,起驱动桥的作用,以增大汽车的驱动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3、转向轮的定位
(1)主销后倾: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2)主销内倾:使前轮自动回正;使转向操纵轻便;减小转向盘上的冲击力;
(3)前轮外倾:防止车轮发生脱跑现象
(4)前轮前束:为了消除前轮外倾产生的副作用
(三)车轮
轮胎:普通轮胎、子午线轮胎、无内胎充气轮胎
根据其胎体中帘线排列方向不同,分为子午线轮胎和普通斜交轮胎。轮胎代号含义
9.00-20 表示轮辋直径d为20in,轮胎断面宽度B为9in的低压轮胎
175/70HR13
表示轮胎宽是175mm,轮胎断面的扁平比是70%,即断面高度是宽度的70%,轮辋直径是13in,许用车速是H级,子午线结构
(四)悬架
组成:弹性元件、减震器、导向机构(、横向稳定器)
功用:连接车架和车轮;缓和冲击,衰退震动;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的区别。
非独立悬架:两侧车轮通过整体式车桥相连,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如果行驶中路面不平,一侧车轮被抬高,整体式车桥将迫使另一侧车轮产生运动。独立悬架:车桥是断开的,每一侧车轮单独地通过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每一侧车轮可以独立跳动。
1、弹性元件: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
2、减震器
3、非独立悬架:钢板弹簧~、螺旋弹簧~、空气弹簧~
4、独立悬架:横臂式~、纵臂式~、车轮沿主销移动式~(包括烛式~、麦弗逊式~)
三、转向系统:机械转向系、动力转向系
(一)机械转向系统: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1、动力传递路线:方向盘-转向轴-前转向万向节-转向传动轴-后转向万向节-转向器-纵拉杆-转向节臂-左转向节(左转向轮)-左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右梯形臂-右转向节(右转向轮)
2、汽车转弯半径:从转向中心到外侧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
3、转向盘自由行程:为消除转向系各传动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克服弹性变形空转的角度
要求:最大设计车速>100km/h,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向右应<10°
最大设计车速<100km/h,转向盘的最大自由转动量从中间位置向左向右应<15°
4、转向器: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杆曲柄指销式~
(二)转向传动机构(非独立悬架):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转向减震器
(三)转向加力装置:普通动力、电子控制动力
在驾驶员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转向控制阀
1)滑阀式转向控制阀 2)转阀式转向控制阀
四、制动系统
功用: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 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1、按制动系的作用分类
行车制动系: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甚至停车的制动系 驻车制动系: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
应急制动系:在行驶制动系失效的情况下,保证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 辅助制动系:辅助行车制动系降低车速或保持车稳定
2、按制动系统的制动能源分类: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伺服制动系
3、制动系统各组成部件与作用
(1)供能装置: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2)控制装置: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3)传动装置: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4)制动器:产生制动摩擦力矩
4、车轮制动系: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分为:简单非平衡式、平衡式和自动增力式三种
5、制动传动装置:制动主缸、制动轮缸、制动总泵、真空助力器
6、汽车高速行驶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系统的工作过程
制动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通过真空助力器,液压制动总泵以及制动压力调节装置,获得一个放大的油压分给前后轮制动器制动风泵,制动器在油压作用下,将制动钳的制动摩擦片压紧在旋转的制动鼓上,产生摩擦力矩,传递给车轮,迫使汽车停车。
7、车轮抱死:汽车制动力减少,制动距离增加,轮胎磨损加剧
前轮抱死:汽车丧失转向能力
后轮抱死:出现甩尾、侧滑,高速制动时出现急转掉头现象
第四篇:1601工作面过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
水城县大田煤矿
1601综采面过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 编制单位:大田煤矿技术科 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会审记录 名称: 会审地点会审时间主持人参加会审单位及领导
安全科通风科技术科机电科施工单位调度室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总工程师矿长
会审意见: 贯彻签字表 措施名称: 贯彻人贯彻地点贯彻时间 学习人签名: 1601综采工作面过构造带安全技术措施
160综采工作面现揭露一构造带,机巷长35米,工作面揭露5#预计会沿工作面继续增加,为指导工作面顺利推进此构造带,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技术措施
1、在保证支架支护高度和煤机过机高度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割顶或割底(高度应控制在2.0m~2.2m左右,以减少出矸量,并且放慢速度减少采动对顶板的影响。
2、机头构造段若岩石坚硬时要及时打眼放炮推进。3.构造段要及时拉架,超前拉架。
4.工作面机巷的工字钢要及时替打,保证巷道高度.宽度。5.保证工作面机头段降低采高的同时与巷道平行交叉。6.指定专人观察构造段的变化情况,及时汇报队部。二.安全措施
1.工作面移支架时必须停止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采煤机。
2.工作面遇有片帮、漏顶地段必须用棚板勾紧背实,保证支护效果。
3.加强工作面端头超前和支架的支护质量,保证初撑力,必须符合《1601工作面作业规程》规定。
4.煤层及岩层较为松软地段直接采取机采的方法,岩层较硬地段采用打眼爆破松动然后机采的方法。
5.采煤机司机割煤时要距离滚筒3m以外使用遥控器作业,以免滚 筒甩出矸石伤人。
6.当班瓦检员必须蹲守现场,随时观测瓦斯情况,发现瓦斯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撤出工作面作业人员到进风巷中。
7.当班所有管理人员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检仪,随时测量构造段的瓦斯变化情况。
8.过构造段期间工作面两巷必须备有一定数量的支护材料。
9.过构造段期间,泵站出口压力控制在30MPa,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规定值。10.三、爆破方法及爆破图表
1、采用串联正向微差爆破,每次放炮眼数不超过5个。
2、炮眼布置图 单排眼布置示意图 双排眼布置示意图
3、根据所割岩层的厚度采用三花眼或单排眼布置。眼距1.0米,眼深1.4米,排距700mm~900mm,上排眼距顶板300mm,下排眼距底板500mm。机巷口挑顶处,炮眼深度为0.6米,装半卷药,剩余部分全
部封满炮泥。
4、装药量为每眼水胶炸药 2 卷,雷管用 I-V 段毫秒延期电雷管。
5、打眼方式为风钻打眼,钻杆的长度为 1.4~1.8 米。
6、炮眼特征表和爆破说明书 炮眼特征表 炮眼角度 名称 眼深 m 眼距 m 垂直 顶眼 底眼 1.4 1.4 1.0 1.0 0 单孔装药量 卷数 2 2 重量 0.5kg 联线 方式 装药 结构 正向 水平85 0 0 5 0 串联 5-10 85 0 0.5kg 连续 爆破说明书 序号 1 2 打眼工具 炮眼特征 名称 台数平均深度 炸药种类 3 炸药 循环用量 万吨耗 种类 4 雷管 循环用量 万吨耗 粘土炮泥 5 封泥 水炮泥 封泥长度 项目 风钻 2 1.4m 水胶炸药 12.5/6.25Kg 191.3/95.7Kg/t 毫秒雷管 1-5 段 50/25 个 900/450 个/万 t 0.4m 1个 >0.50m 备注
7、装药必须采用正向连续装药,装水炮泥,炮眼剩余部分必须使用粘土炮 泥填满,封泥长度不得小于 0.5 米,其结构图如下:
炸药 雷管 水炮泥 粘土炮泥 粘土炮泥 雷管脚线
四、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带班矿长.跟班队长必须在现场监督指挥。2.过构造段期间人员严禁进入煤壁侧作业。
3.带班矿长、跟班队长、工程技术人员加强巡回检查力度,发现 现场整改工作发生变化时,立即停止整改推进,制定措施经传达贯彻 后继续整改。4.留顶煤开采后,综采队必须每推进 5 米探一次工作面构造的变 化情况,根据所探数据及时调整。5.加强工作面“一通三防”管理,工作面上隅角必须挂便携式 瓦检仪,位置距顶板不大于 300mm,距落山侧不小于 600mm。
五、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1601 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第五篇:中北大学汽车底盘(汽车构造)保过知识点
传动系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万向节,传动轴)、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2传动系动力传动路线: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车轮
3传动系功能:实现汽车减速增矩,变速,差速,中断动力传动,倒车。4布置方案:FF,FR,MR,RR,nWD 5 离合器功用1离合器可使汽车发动机与传动系逐渐结合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离合器可暂时切断发动机与传动系的联系,便于发动机的起动和变速器的换挡以保证传动系换挡时工作平顺。3离合器还能限制所传递的转矩防止传动系过载。
6对离合器的要求:
1、接合平顺柔和,以保证汽车平稳起步,2、分离迅速彻底,便于换挡和发动机起动;
3、具有合适的储备能力,既能保证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又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4、从动部分的传动惯量应尽量小,以减少换挡时冲击;
5、具有良好地散热能力,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当需要频繁操纵离合器时,会使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相对滑转,产生摩擦热,热量如不及时散出,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地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6、操纵轻便,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7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优点
(1)传递的转矩大且较稳定;(2)分离指刚度低;(3)结构简单且紧凑;(4)高速时平衡性好;(5)散热通风性能好;(6)摩擦片的使用寿命长。8 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缺点(1)制造难度大;(2)分离指刚度低,分离效率低;(3)分离指根易出现应力集中;(4)分离指舌尖易磨损。9膜片弹簧离合器原理接合状态:弹簧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互相压紧,发动机的转矩经飞轮及压盘通过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传至从动盘。分离过程:踩下踏板,套在从动盘毂滑槽中的拨叉,便推动从动盘克服压紧弹簧的压力右移而与飞轮分离,摩擦力消失,从而中断了动力传动。接合过程:缓慢地抬起离合器踏板,使从动盘在压紧弹簧压力作用下左移与飞轮恢复接触,二者接触面间的压力逐渐增加,相应的摩擦力矩逐渐增加,离合器从完全打滑、部分打滑,直至完全接合。
11操纵机构分类:人力式(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助力式(机械式,液压式)
12摩擦式离合器分类:按其离合器片数可分为单片离合器和双片离合器两种;按照压紧弹簧的形式又可分为螺旋弹簧式(周布弹簧式、中央弹簧式)和膜片弹簧式三种。13万向传动装置组成:传动轴和万向节,(中间支承)
功用:实现汽车上轴线相交且相对位置需经常变动的转轴间的动力传递。应用场合: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变速桥与分动器间,转向驱动桥中的主减速器与转向驱动轮
14十字轴万向节的结构:轴承盖 万
向节叉 注油嘴 十字轴 安全阀 油封 滚针 套筒
15等速条件,1第一万向节两轴间夹角等于第二万向节两轴间夹角2第一万向节从动叉与第二万向节主动叉在同一平面内 16驱动桥的组成: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驱动车轮及桥壳 17功用:驱动桥处于动力传动系的末端,其基本功能是:①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胎、差速器、半轴等传到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大转矩;②通过主减速器圆锥齿轮副改变转矩的传递方向;③通过差速器实现两侧车轮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④通过桥壳体和车轮实现承载及传力作用。
18主减速器的分类:按参加减速传动的齿轮副数目分,可分为单级式主减速器和双级式主减速器。按主减速器传动比档数分,可分为单速式和双速式两种。按减速齿轮副结构型式分,可分为圆柱齿轮式、圆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等型式。工作原理: 主减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减小转速、增大扭矩的主要部件。对发动机纵置的汽车来说,主减速器还利用锥齿轮传动以改变动力方向。通过主减速器将传动速度降下来以后,能获得比较高的输出扭矩,从而得到较大的驱动力。
20锥齿轮啮合的调整方法:是指齿面啮合间隙的调整,先在主动锥齿轮轮齿上涂以红色颜料,然后用手使主动锥齿轮往复转动,于是从动锥齿轮轮齿的两侧工作面上便出现红色印记,若从动齿轮轮齿正转和逆转工作面撒谎能够的印迹位于齿高的中间偏小端,则为正确啮合调整方法是拧动调整螺母,改变从动锥齿轮的位子,轮齿啮合间隙应在0.15~0.40范围内,若间隙大于规定值,应使从动锥齿轮靠近主动锥齿轮,反之则离开,为保持已调好的差速器圆锥滚子轴承预紧度不变,一端调整螺母拧入圈数应等于另一端调整螺母拧出的圈数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1)当两侧驱动轮有滑移趋势时,两侧车轮所受的行驶不再相等,通过半轴及半轴齿轮反作用于行星齿轮两作用不相等,破坏行星齿轮的平衡,及随着一起公转外,还有自转。(2)当两侧的驱动轮没有滑移趋势时,两侧的车轮受到的力相等,行星齿轮受到的力也平衡,所以只随插速器壳公转不自转。),22差速器的工作原理
行星齿轮的自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自转;
行星齿轮的公转:差速器工作时,行星齿轮绕半轴轴线的旋转称为行星齿轮的公转;
(1)汽车直线行驶时,主减速器的从动锥齿轮驱动差速器壳旋转,差速器差驱动行星齿轮轴旋转,行星齿轮轴驱动行星齿轮公转,半轴齿轮在行星齿轮的夹持下同速同向旋转,此时,行星齿轮只公转,不自动,左右车轮和转速等于从动锥齿轮的转速。(2)汽车转弯时,行星齿轮在公转的同时,产生了自转,即绕行星齿轮轴的旋转,造成一侧半轴齿轮转速的增加,而加一侧半轴齿轮转速的降低,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此时,一侧车轮增加的转速等于另一侧车轮减少的转速。
(3)当将两个驱动轮支起后,车轮离地,如果我们转一侧的车轮,另一侧车轮反方向同速旋转,这时,差速器内的行星齿轮只自转,不公转,两侧半轴齿轮以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带动两侧车轮反方向同速旋转。23转速,转矩特性:差速器与速度无关。与扭矩的关系是当两边的阻力不等时,把动力传递给阻力小的一边。在汽车上最大的好处是使方向可控,使汽车可以行驶在弯曲的道路上;缺点是在冰雪路面或者泥泞路面是车子打滑,不能控制,甚至深陷泥潭。后来人们为了解决这问题,发明了差速锁,从而减少在冰雪或泥泞路面上的麻烦,保障了安全行车。24半浮式与全浮式半轴区别:全浮式一端支承在差速器内,一端支承在轮毂上,所以不承受任何弯矩。但是半浮式同样一端支承在差速器内,另一端就直接支承在桥壳上,所以一端要承受弯矩。桥壳三轴式变速器工作原理:1)空挡:发动机转动时,离合器接合,第一轴旋转,通过主动常啮合齿轮带动中间轴上的齿轮旋转,二轴上的常啮合齿轮也旋转,但由于二轴上的常啮合齿轮是通过轴承套在二轴上,因此,此时二轴不旋转。2)一挡:踩下离合器踏板,卸去发动机的负荷,使二轴上的二挡接合套向右移动,与二轴上的一挡常啮斜齿轮啮合,抬起离合器踏板。这时,中间轴上的最小齿轮带动二轴上的最大齿轮旋转,因此传动比最大,输出力矩最大,二轴的转速最低。
一、二轴同向旋转。3)二挡:在空挡位置的基础上,使二轴上的一、二挡接合套向左移动,与二挡常啮齿轮啮合,由于中间轴上的齿轮变大,二轴齿轮变小,所以二挡的传动比减小,输出力矩变小,但转速升高,一、二轴同向旋转。4)三挡:在空挡位置的基础上,使二轴
上的三、四挡接合套向右移动,与三挡常啮齿轮啮合,由于中间轴上的齿轮变大,二轴齿轮变小,所以三挡的传动比减小,输出力矩变小,但转速升高,一、二轴同向旋转。5)四挡:使一轴与二轴直接连接,这样动力直接从一轴传递到二轴,此为直接挡,传动比为1,二轴上的转速、力矩与一轴相同,旋转方向相同。6)五挡:在空挡位置的基础上,使二轴上的五挡接合套移动,与二轴上的五挡常啮斜齿轮啮合,由于二轴上的齿轮比中间轴上的齿轮小,因此为超速挡,超速挡的传动比小于1,所以二轴的转速与一轴同向,但转速高。力矩比一轴力矩小
26操纵机构安全装置:自锁,互锁,选挡所,倒档锁
27变速器功用:(1)、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的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2)、在发动机的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3)、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的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28自动变速器的分类:按传动比变化形式可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三种。
按齿轮变速系统的控制方式分为:a.液控液动自动变速器b.电控液动自动变速器
29作用:根据发动机负荷和车速等工况的变化自动变换传动系统的传动比,以使汽车活的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并且有效的减少发动机排放污染及显著的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乘坐舒适性和操纵便利性 30行驶系功用:
1、将传动系传来的动力通过车轮转化为汽车的驱动力;
2、承受和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力和力矩,并吸收震动,缓和冲击;
3、与转向系配合实现汽车行驶的正确控制;
4、支承全车重量。31组成:车架 车桥 车轮 悬架 32 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内倾角、主销后倾角、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34车轮组成:轮辋,轮辐(挡圈 辐板 轮辋 气门嘴孔)35悬架功用: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36组成:悬架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个别结构则还有缓冲块、横向稳定杆等。
弹性元件又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螺旋弹簧以及扭杆弹簧等形式,而现代轿车悬架多采用螺旋弹簧和扭杆弹簧,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空气弹簧
37钢板弹簧结构:卷耳,弹簧夹,钢板弹簧,中心螺栓,螺栓,套管,螺母
38悬架系统对减震要求:(1)在压缩行程(车桥和车架相互靠近),减振器阻尼力较小,以便充分发挥弹性元件的弹性作用,缓和冲击。这时,弹性元件起主要作用。
(2)在悬架伸张行程中(车桥和车架相互远离),减振器阻尼力应大,迅速减振。
(3)当车桥(或车轮)与车桥间的相对速度过大时,要求减振器能自动加大液流量,使阻尼力始终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以避免承受过大的冲击载荷。
39减震器工作原理:汽车悬架系统中采用减振器多是液力减振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受振动出现相对运动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振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振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在油液通道截面和等因素不变时,阻尼力随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减,并与油液粘度有关。
40独立与非独立悬架区别:独立悬挂系统是每一侧的车轮都是单独地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下面的。其优点是:质量轻,减少了车身受到的冲击,并提高了车轮的地面附着力;可用刚度小的较软弹簧,改善汽车的舒适性;可以使发动机位置降低,汽车重心也得到降低,从而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左右车轮单独跳动,互不相干,能减小车身的倾斜和震动。不过,独立悬挂系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便的缺点,同时因为结构复杂,会侵占一些车内乘坐空间。
非独立悬挂系统的结构特点是两侧车轮由一根整体式车架相连,车轮连同车桥一起通过弹性悬挂系统悬挂在车架或车身的下面。非独立悬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强度高、保养容易、行车中前轮定位变化小的优点,但由于其舒适性及操纵稳定性都相对较差,在现代轿车中只有成本控制比较严格的车型才会使用,更多的用于货车和大客车上。
41机械转向系统组成: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42功用: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行驶。
43工作原理:汽车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施加一个转向力矩,该力矩通过转向轴和柔性联轴器输入转向器,再经过转向直拉杆传给固定于转向节上的转向节臂,使转向节和它所支撑的转向轮偏转,实现转向 44转向盘的自由行程:转向盘在空转阶段的角行程。
原因:在整个转动系统中各传动件之间必存在着装配间隙,而且会随着零件的磨损越来越大。
46齿轮齿条式转向盘原理:在转向齿条的中部用螺栓与转向拉杆的托架联结,转向左右横拉杆的外端与转向节臂相连,当转向盘转动时,转向齿轮转动,使与之啮合的转向齿条沿轴方向移动,从而使左右横拉杆带动左右转向节转动,使转向轮偏转,实现转向
47优点: 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刚性大,转向灵敏,制造容易,成本低,正、逆效率较高,而且省略了转向摇臂和转向直拉杆,使转向传动机构简化
48循环球式转向系优点:正效率高,故操作轻便,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但其逆效率也很高,容易将路面冲击传到转向盘。49转向半径:由转向中心o到外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 50转向角传动比:转向盘的转角增量与转向摇臂转角的相应增量之比为转向器角传动比。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转向盘所在一侧的转向节的转角相应增量之比为转向机构角传动比。转向系角传动比为两者乘积,即为转向盘和同侧转向轮转向角度之比 51液压制动系统结构: 由真空助力器、液压传动装置和制动器三部分组成。(供能,控制,传动装置,制动器)制动踏板,推杆,主缸活塞,制动主缸,油管,制动轮缸,轮缸活塞,制动鼓,摩擦片,制动蹄,制动地板,支承销,制动蹄复位弹簧 52鼓式制动器工作原理: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通过推杆和主缸活塞,使主缸内的油液在一定压力下流入轮缸,并通过两个轮缸活塞推使制动蹄绕支撑销传动,上端两边分开而以其摩擦片压紧在制动鼓的内圆面 53领从蹄概念:设汽车前进时制动鼓旋转方向是正转方向,沿箭头方向看去,制动蹄的支承点在其前端,轮缸所施加的促动力作用于其后端,因而该制动蹄张开时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同,拥有这种属性的制动蹄称为领蹄。与此相反的张开的旋转方向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制动蹄为从蹄
55盘鼓式制动系优缺点盘式制动:效能较稳定 浸水后效能降低小,只须一两次制动可恢复正常 在输出制动力矩相同的情况下,尺寸和质量较小 制动盘沿厚度方向热膨胀量极小 较容易实现间隙自动调整,维修简单 但是效能低,制动管路压力大,要有伺服装置,兼用驻车制动时,需要加装的驻车制动传动装置较鼓式制动器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