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仿写点(王)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标题仿写点
一 标题仿写点(从内容角度):
1.含数字的标题:《短文两篇》《论语十则》《郭沫若诗两首》《新闻两则》。
2.书名作者标题:《郭沫若诗四首》《〈世说新语〉两则》。
3.时间为题:《春》《秋》《月夜》
4.事物标题:《风筝》《金色花》《丑小鸭》《猫》《社戏》《安塞腰鼓》《雪》。
5.标明体裁:《人生寓言》《木兰诗》《马说》《醉翁亭记》《傅雷家书》
6.主人公题:《伤仲咏》《音乐世人贝多芬》《孙权劝学》《信客》
7.地点标题:《在沙漠中心》《苏州园林》《三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8.事件标题:《观舞记》《送灵澈上人》《送友人》《观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词牌为题:《浣溪沙》《沁园春 雪》《朝天子 咏喇叭》
10.揭示中心:《雷电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二 文章体裁仿写点。
1.现代诗:《雨说》《在山的那边》《理想》
2.古典词:《浣溪沙》《沁园春 雪》《朝天子 咏喇叭》
3.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园》
4.写人散文:《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泥人张》《背景》 5.写物散文:《海燕》《故乡》
6.新闻内容:《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7.科技内容:《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
8.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三 从修辞的角度的仿写。
1.新奇比喻。如《香港,璀璨的明珠》《别抱怨手上的牌》《诚信,交往的桥梁》。
2.鲜明比对。如《严母慈父》《“小人物”与“大道理”》《小女孩教育了大姑娘》。
3.词语反复。如《老师啊,老师》
4.巧妙象征。如《灯光》《乡间那条小路》。
5.语意回环。如《“老师”和“学生”》。
6.倒装句子。如《再见吧,母校》《再见了,亲人》《{回来吧!妈妈}》。
7.用双关语。如《野菊》、《校园的早晨》。
8.运用拟人。如《小河在微笑》《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
9.运用设问、反问。如《你知道吗?》《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10.成语翻新。如《不知足者常乐》。
11.化用诗词。如《我想再拍灵山500年》《乐在“棋” 中》。
12.词语并列。如《冬阳.童年.骆驼队》。
13.短语为题。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自己的花是让他人看的》。
14.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
15.运用留白:《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16.夸张手法:《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花瓶能装下春天》。17.引用方法:《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横看成岭侧成峰》。18.反常法:《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19:标点标题: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
第二篇: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仿写策略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仿写策略
张应祥
(姚安县光禄中学 邮编:675301)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多语文教师关注度极高的一个问题。采用科学地应对策略才能使初中学生达到新课标要求。本文站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角度,重点探究了作文教学问题,认为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训练中要让学生认清仿写与抄袭之别,且避免生硬的所谓仿写。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实际,由仿写能力地培养入手,采取适当地策略,让学生的写作走上由“仿”而自作之路。
【关键词】初中;仿写;策略;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即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学习、训练,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能力的培养又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即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由字、词、句、段到篇章能力过渡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学生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的学习与训练,最终让其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必须采取多种训练策略进行,如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笔者认为,初中学生写作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仿写的训练尤为重要。
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能力时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笔者认为仿写也可以列入其中。
仿写内涵比较丰富,包含仿词、仿句、仿段、仿文章等。前三种实际上在小学阶段就已经进行,作为过渡,小学高段到初中以仿文章为主,当然也还需要仿段。仿写得好,可以变别人之宝为自己之“玉”,经过一定时间的仿写训练,并让学生体会、领悟后,写作能力便会有较大的提高。
仿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揣摩他人的写作意图,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所达到的言为心声的综合能力。模仿是认识和创造的基本手段,仿写作文实际上是模仿范文的笔法来叙写新的内容, 是知识迁移理论在写作过程中的初步运用。文无定法, 但有规可循。这“规” 引导着作者的思路。沿着这可循之规进行模仿, 是一种效果显著的作文练习方式,有人就直接说“仿写是学生写作起步的有效方法”。美国当代教育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示范作用可给创新提供认识和行为的工具”。仿作是写作的起步, 是初学写作者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即使是作家, 他也要走从“仿” 到“作” 的路子, 不可能天生地就能提笔成文。高超的仿写常让人拍案叫绝,甚至有超越原作传于后世者。曹操诗《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仿写了西汉文杨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唐代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仿写三国曹植诗“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由此可见,仿写古已有之。实际上成功的仿写也是一种写作的再创造,“仿”的过程中已熔铸了仿写者的新激情、新思想。笔者认为,仿写非常适用于当前的初中学生。他们的思想不够活跃,视野不够开阔,阅读量很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强。在这种情况下,仿写练习也就成为了一条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可行“捷径”,笔者在教学中就曾多次尝试。在一次写作课上,笔者经过认真分析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并引导学生赏析了其中的景物描写后让学生仿写。结果一名学生的景物描写仿写,巧妙地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再现了乐趣:“„„不必说满地的垃圾,断了 2
腿的椅子,凹凸不平的桌面,没有锁的门窗;也不必说身轻如燕的男女同学忽然从教室的一角跑到另一角。单是狭小的走廊一带以及楼梯间就有无限趣味„„”这一仿写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其中仿用了原文中的“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同学们在艰苦学习环境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天真活泼好学的情形描写得栩栩如生。
诚然,不是说只要运用了仿写,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能提高了。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策略,有计划、系统地进行训练。笔者认为,在初中实施仿写策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分清仿写和照抄的区别,培养学生正确的仿写意识。有些同学对仿写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仿写是抄袭别人的文章;有些同学以仿写为幌子机械地对原文略做些修改,便沾沾自喜。究其原因是对仿写的错误认识。所谓仿写,主要指的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优秀的文章句段或者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策略或方法,当然它还有其他一些含意,前文已阐述。它与照抄有着本质的区别,照抄其目的是偷懒耍滑、投机取巧,而不是提高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仿写目的在于通过“仿写”而练习,通过一定的训练、积累、体会,使其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仿写,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仿写方式。
其次,仿写切忌生硬。鼓励学生仿写并不是生搬硬套的“仿”,而是要将范文的精彩之笔与自己所要表达的对象进行对比,如感情有相通的地方,还是写作对象相近,抑或其他。然后再在表达方式上、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模仿。仿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的仿写是正面的,有的是反其意而用之。一位学生在习作《在抗洪斗争中》记叙了洪水给村庄带来的严重灾情,以及干部群众奋力抗洪救灾的动人事迹:“风更紧,雨更猛,雷更响。云借风威,翻滚奔腾;闪电如一柄柄明晃闪亮的长剑,时而横架长空,时而直插天际。地上,水浩浩,波荡荡。小村庄前的大场地上,3
那棵合抱粗的大榆树,在暴风雨中急速地摇摆,发出呼呼的吼叫声„„”习作中所写风雨雷电是模仿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原文通过对暴风雨来临时的描写,突出的是海燕的勇敢无畏。上文的仿作,对环境的描写,突出的是勇斗洪水的人们。仿写仿得自然贴切,没有生硬的感觉。初中学生学写作,往往从仿写着手。其过程犹如画画,先临摹,然后写生,最后创作。优秀的作品,不仅遣词造句,而且布局谋篇等,都可作为楷模。但仿写要看场合,要多作分析比较,力求抓住共同点,不要生搬硬套。如有同学模仿一短篇小说渡海情节来写在公园里划船:“„„我们划着划着,突然天角飘来几片乌云,继而刮起了大风,湖面上顿时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滔天巨浪。小船在逆风恶浪中剧烈地晃荡着。呼——一阵大风把小船顶上了浪尖;哗——一个浪涛又把小船摔进浪谷„„”公园里小小的湖泊怎能跟海相比呢?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滔天巨浪”。所以说,这不是模仿,而是在生搬硬套。
再次,仿写必须有真情实感。文章是要以情动人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第四学段“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仿作也是创作的一种方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所以它也应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仿写时要强调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切忌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做“无病呻吟”。要做到作文有真情实感:一是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二是写自己的真感受,三是要有情感体验,四是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才学习写作不久的初中生,由仿写而后走上独立写作之路是其必然。教师在训练时应该遵循学生的特点,按照科学、恰当的训练策略,采用适当的方法训练学生,使其写作能力得以较快的提高。
经过笔者多年的摸索、探究,初中学生的仿写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循序渐进。教师训练时不可操之过急,应该一步一步的进行,4
如先仿句、仿段,再到局仿、全仿。小学阶段,教师往往重在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的精彩的词语,并仿照造词,画出精彩的句子反复朗读,并采用填空的方式巩固,并仿写(仿说),对精彩的段落进行抄写、背诵等等。初中仿写则往往采用的是局仿和全仿。全仿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写作的仿写,主要是模仿范文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局仿则主要模仿范文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内容常常是丰富的,它主要包括语言表达、段落结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议论、记叙描写等。练习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按照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地进行。笔者认为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应以局仿为主,教师要精心地选择那些有显著特征的精彩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经过一定的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且有了一定词汇量、阅读量后,逐渐的过渡到“全仿”阶段。
二、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个班级总是由几十位同学构成,而每个个体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也是不同的。所以在仿写训练中,教师要遵循初中生的基本特点,又要尊重每个个体。如有的同学想象力丰富些,有的思维拘谨些,有的长于描写,有的却长于议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在“仿”中仿“活”仿“新”,仿出个性。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就是强调仿中创新,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学生在仿写《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左拉的肖像描写,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都有左拉的影子,更不用说形式上的新颖了。所以教师在让学生仿写经典作品时,要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通过创新来实现新的跨越。
三、以仿出“采”。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即“文采”,就是艺术性。对于初中生来说,主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文从字顺”的写出一篇“感情真挚”的作文。但是,悟性较高,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的作文出点“采”。仿写成功的作文,它可能成功在某个方面,也可能整篇文章都较好。这时,教师应该见亮点就鼓励、5
表扬,借以激励其他同学。有一个例子是仿写老舍先生《在烈日和暴雨下》的:“街上的行人很少,人们都躲进屋里不愿出来;大地像个蒸笼,闷得人们透不过气来,马路热得透过塑料凉鞋烫你的脚,洒水车刚过去,地又干巴巴的了;天空都亮得耀眼,更别说太阳了。我在那点可怜而又宝贵的树荫下走着,呼吸着使人憋闷发烫的空气;卖冰棍的也懒得吆喝;只有得意的蝉,知了——知了——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到处使人窒息,到处使人憋闷,到处使人烦躁,往常不长的路,这时突然伸长了几倍。”此段仿写,让人鲜活地感受到了烈日之下酷暑难当的感受。
四、多积累,多观察。仿写也是一种写作方式,要仿写出好文章,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积累,积累的方法:一是要求学生对平时的所见、所闻、所读稍加留心,将其印迹留于脑中。二是借助抄写、背诵、比较等积累精彩的句子、段落、文章。三是多仿多练,争取早日“夺胎换骨”自己写出自己的作文。四是经常把自己收集的精彩句段、名言警句、范文等,与同学、朋友讨论,向教师请教,扩大视野、提高素养。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一定时间的积累,自己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摹本资源库,在需要时信手拈来,写出一篇篇精彩文章。教师应鼓励他们注意观察,提高观察力,而观察可以由身边开始。在一次题为《我的同学》的作文训练中,有位男生能把他眼中的同学轻盈的体态真实地展现在文章中:“她轻轻地走进教室,身穿一件红色的薄薄呢大衣,紧束着腰带,走得那么轻盈,简直就象天上飘来一朵红云„„”读到这里我立刻就知道他所写何人,班上同学也都知道了。这确实是班上一名同学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透露着对该同学的喜爱,教师在分析时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而是告诉同学们,同学间的友好感情是弥足珍贵的,表达方法的运用在此处也较为恰当。
五、勤读多练。学生写作文难就难在肚中无物,就是因为他们知识储备太少,阅读量太小,缺乏基本的写作知识及技能。新课标指出初中 6
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事实上因为种种原因,学生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都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不多读,意味着学生的范文储备太少,可供自已借鉴的文章很有限,结果就是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绞尽脑汁也难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多练,也是初学写作者写出像样文章的必由之路。古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缺少练习就想写出合格的作文来,那无疑与痴人说梦。为此新课标也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六、多途径捕捉信息,为“仿”而“不仿”打下基础。当今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电子读物,网络文化,尽管对学生有负面影响,但教师也必须清醒的看到,他们也给我们的教育提高了很多有利条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初中学生年纪较小,接受新事物较快,对电子读物等较有兴趣的特点,对他们多做引导,趁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尽量积累较为丰富的各种知识。
古人曾经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说法,历史上也有许多以仿开始,终为大家的先例。对于初学写作的人也好,初中学生也好,仿写是其走向独立写作之路的必由之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仿写是一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捷径”。
参考文献:
[1]蔡正栋.小学生作文中的仿和创[J].阅读与写作,2000,(03)[2]何敏生.“由创到仿”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途径[J].安徽教育.1995,(04)
[3]郑国庆.他人之石可以攻玉——浅谈小学生作文仿作[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1,(05)[4]孙维舟.小学生作文的扶、引、放[J].安徽教育,1998,(22)[5]王必辉,曹雪清.仿写和精写[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2011
第三篇:初中语文仿句:对联
初中语文仿句联句知识点:对联题
【技法点拨】
一、对联常识储备
⑴对句和出句字数要相等。⑵对句最好不要重复出句的字眼。⑶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⑷停顿也需对应。⑸一般情况下是仄起平收。
二、备考答题技巧
使用“拆合法”对对联最有效。
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扫千年旧习”,就可拆为“扫——千年——旧习”三段分别对之。我们一看就知“扫”为动词,可以迅速地对出“除、革、扬、去、建”等一大串;“千年”为数量词,我们可以对出“百岁、万载、一代、四时、三秋”等;“旧习”为偏正词,可以对之“新风、恶俗、丑行、陋风”等。从中选出一些组合成“除——百岁——恶俗”、“革——万载——陋风”、“展——一代——新风”等等。又如,“祖国——江山——好”,可以对之:“家乡——风景——美”、“社会——政策——新”等。
当然,以上“拆合法”是对答做题时所具体使用的方法,那么,平时如何练就对对子的功夫呢?我想还不妨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多记名言警句。其实,名言警句,很多都是对句工整的句子,读得多,记得多,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联的练习吗?同学们随口就有的,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等。
二、多关注一些对联高手的佳联、妙对。像王勃的千古绝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后你不能不叹服!
【真题例析】
一、为宣传“世界环境日”,班级召开“建绿色家园,享美好自然”主题班会,设置了属对环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2011年吉林省第8题)
上联:青山外早莺争树,下联:。
【解析】运用上面所讲方法,把“青山外早莺争树”,切分为“青山~外~早莺~争~树”五节五个词语,然后分别作对,即可以最快的速度对出下联。
【参考答案】示例:①绿水旁游鱼跳波。②绿村旁蜻蜓点水。③绿园里粉蝶戏春
二、近日,一张“强拆出的空中楼阁”照片在网上引发关注。四川××市主城区黄金地段一栋7层住宅楼,因为顶楼一户人家不肯搬迁,所以开发商将楼下5层楼梯用挖掘机拆掉。看了此图,请你根据上联内容,对出下联。(2011年四川遂宁市第10题,图略)
上联:大楼有恨,难承拆底斯痛;
下联:。
【解析】上联“大楼有恨,难承拆底斯痛”,可以进行这样的切分:“大楼——有恨,难承——拆底——斯痛”。然后一一作对。
【参考答案】示例:①小民无辜,才受望天这苦。②百姓无辜,乃遭露顶此苦。
【实战演练】
1.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或当今时代楷模,对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
2.根据《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意完成对联:
上联:调查研究得灼见,下联: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很多写到传统节日的佳句,请写出其中的一联: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内外名著的导读,补全下面的对联。
上联:《朝花夕拾》忆亲人师长,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长沙的名胜古迹选择合适的对联,将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上。
[温馨提示]麓山寺。位于岳麓山,是佛教入湘醉枣的一所寺院,至今已有1700多年。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下,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号称千年学府。天心阁,位于城南,今天心公园内,是旧长沙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杜甫江阁,位于湘江边,为纪念杜甫晚年漂泊湘江而建。
A.惟楚有材于斯为盛B.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最关心
C.江流楚韵阁驻唐风D.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①岳麓书院()②天心阁()③麓山寺()④杜甫江阁()
6.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功同五岳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
对联①:___________
对联②:___________
7.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最美的对老师的赞歌。
对联:___________
8.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内容(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下联调整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中缝)
【第4版《运用拆合法,巧答对联题》参考答案】
1.示例:范仲淹和万民共忧
2.示例:以小见大出真知
3.示例: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示例:①《三国演义》颂英雄豪杰。②《傅雷家书》谈生活艺术。③《聊斋志异》刻鬼妖贪虐(记奇谈异闻)。④《骆驼祥子》绘车夫辛酸。⑤《爱的教育》录师长教子(述男孩成长)„„
5.①A②B③D④C
6.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7.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8.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第四篇:初中语文仿句知识点归纳.
仿句联句是初中语文考试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一道考试题目。这道题目比较开放性,同学 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但这道题目容易丢分的地方是,很多同学没有按照题目原 句的提示来造句。对于这种题目, 该如何应对呢 ? 下面为您介绍几种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 家。
仿写的基本要求
仿写的要求分为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显性要求是指命题者在题干中明确提出的要求;隐性要求是指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这里主要谈谈隐性要求: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
内容协调一致,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 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要能够互相搭配, 互相衔接。二是仿句与被仿句的内容和精神实质要一致。(感情色彩、正反 对立关系、富有哲理性和启迪性等方面。一定要结合被仿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后呼应是指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 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
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 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 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 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
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 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仿句考点分析
语言仿写题具有题型灵活、设计精巧、考点繁多、综合性较强等特点,我们中考主要从 下面三个方面来考查学生:
1、考查同学们对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 ______________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2005年 嘉兴市中考题
分析:(1中心词有别。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 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处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霜、冰雹等。(2修饰语有 别。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草”、“接受阳光暴雨”等相类,后一处应与“吹开闭锁保守”、“洗涤狭隘自私”等相类。(3要把握该 句的修辞(比喻
例句:是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 什么样的青春最 辉煌 ?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 __;海燕说, __;太阳说, __。
分析:该题是问答式仿句,答题时要用拟人的修辞,但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进行 回答。
例句: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烧的青春多辉煌。
3、对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情趣,乃至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如果你是一颗大树, 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 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 ___。
分析:(1要把握句式(如果, 就(2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排比(3要把握实现内容(奉献精神
微博报料 微信报料 油城论坛
来源:责任编辑:语文第二课堂 关键词: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材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忠义初中
陈路遥
新课标就提出: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绝对不能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这就要从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语文学科精美的教材是语言文字表达形式和政治思想内容完美的统一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约百分之八十的篇目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具有深刻鲜明的思想教育内容,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我中华,振兴祖国”的自信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一、立足课本,知人论世,循序善诱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编排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中有反映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有反映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有反映世界各族人民不屈不挠、勇抗外辱的,还有反映中华优秀儿女以及反映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明天的教材,这一篇篇美的情、美的景、美的人、美的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立足课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写作风格。纵观反映爱国主义的作品,其作者必然是一位爱国主义者。
如杜甫、范仲淹、辛弃疾、文天祥、鲁迅、李大钊、光未然、都德等。通过引导学生知人论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利用激情诵读及丰富的肢体语言,诱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哪些高尚而神圣词句,特别是关于热爱祖国的话,变成磨光了的旧分币。”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这些作品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特别容易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文章写得有情,如果再加上老师教的动情,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入情,就能培养出学生真挚的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让那些神圣的词句变成磨光了的旧分币,更不能让那些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变成简单的说教,而是应该巧妙地利用语文教学特有的手段,特别是利用声情并茂的诵读及丰富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诱发。
教《黄河颂》一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其中四个环节是以诵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播放朗读磁带、纠正读音,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再让学生自读,在自读中让学生体会作者赞美黄河英雄气魄的深情;然后是赏读,让学生探寻诗歌的美点;最后是配乐朗读,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表达出自己感情。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心中充满着爱,他们以声传情、声情并茂,读出了黄河的磅礴气魄,读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不屈,读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在分析《芦花荡》时,我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将不同的情感在丰富的肢体语言中表现出来,讲到“老头子”(老革命者)神出鬼没穿越敌人封锁线时,我竖起大拇指,面带微笑;讲到两个女孩的苦难时,我双眉紧皱,声音低沉;讲到日本鬼子的恶行时,我挥舞拳头,情绪激昂;讲到“老头子”用巧计惩罚了鬼子时,我又忍不住嘴角上扬,喜上眉梢。这些极大的影响了学生,他们朗读课文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把“老头子”先是自负,继而自责以及报复鬼子后的快意很好的表达出来,就这样,作者、教师、学生的感情在课堂上产生了共鸣,在潜移默化的情感诱发中学生形成了情绪记忆,爱国主义情感慢慢的扎根于孩子的心田,慢慢地开花结果。
三、横向比较,拓展迁移,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样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各国作家都把爱国主义当作伟大而崇高的思想感情加以讴歌和颂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就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收集了许许多多世界各国歌颂爱国主义情怀的优秀作品,如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八年级上册的《蜡烛》、《亲爱的爸爸妈妈》等,都是各国表现爱国主义的名篇。
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拓展延伸法,将相似作品放在一起联读联讲,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最后一课》是在普法战争时期奏响的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乐,它向我们揭示了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时法国人民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民族意识,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则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在讲《最后一课》时,我将《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这段文字找了出来讲给学生们听,同时让他们从作品作家、写作背景、中心事件、主题思想、线索人物、描写方法和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尽管国度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但作者在文中所反映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是相通的。随后,我与现实生活相链接,问同学们在生活经历中有过有类似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吗?问他们当听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时、当听到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成功时、当看到我国“神六”成功返回时感受又如何呢?通过横向比较和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学生们不但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点,而且受到了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四、巧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在自主、合作中深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意识是从认识开始,在形成自主意识后最终将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如果学生只懂得高谈阔论爱祖国,而没有自己的实际行动,那将是教学中最大的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鼓励学生多渠道查找相关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组成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兴趣小组、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作文竞赛等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来见证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最终达到让学生既懂得为什么爱,又懂得怎么去爱。《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我把它设计成综合性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课。课前先进行自主学习辅导,指导学生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开展自主学习。
在这堂课上,虽然我并没有传授任何知识,但学生的所得更多,他们学会了思索,明白了为什么旧中国要受屈辱?懂得了如何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他们有了使命感,感觉到了身上的重担。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包括《黄河颂》、《艰难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木兰诗》五篇课文,在教完课文后,我进行了《我爱母亲——黄河》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活动分为黄河知多少知识竞赛、黄河生态环境图片展(由学生收集)、黄河诗文欣赏、我爱黄河作文比赛以及保护母亲河在行动五个方面。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陶冶、升华了学生热爱黄河文化——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为难得的是,学生们还倡导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的签名活动,在学校张贴了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标语,不少学生还自主参加了一些社区组织的环保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五、通过讲述祖国自然风景的美丽,激励学生结“爱国之情”。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描绘祖国如画风景的文章。有描绘山水美的,如《桂林山水歌》;有描绘生态美的,如《春》等;有再现园林美的,如《苏州园林》、《晋祠》等;有表现天象美的,如《看云识天气》、《济南的冬天》、《大自然的语言》等。这些作品的描写,或是人化了自然,或是移化作用,或是注入社会美的内容,都是客观的自然美同主观的情感的有机的统一,因而能产生诱人的美感。在授课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力求象有经验的导游人一样,带领学生,借助教材,饱览名胜,探幽寻美,打开学生心灵的橱窗,启发学生采撷智慧的花朵,在祖国大自然的美景面前,升起一种崇高的美感,热爱祖国的富饶土地,优美的山川,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六、通过学习历史上杰出人物的英雄业绩和重大贡献,鼓励学生立“报国之志”。
可爱的祖国孕育了一大批民族英雄、革命领袖、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等爱国志士,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铸成了中华民族的精魂;他们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是我们后代景仰的楷模,学习的典范。初中语文教材中《木兰诗》、《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歌颂了为保卫祖国而战斗的英雄人物;《谈骨气》、《梅岭之章》等,歌颂了为维护国家尊严,不计个人安危,表现了坚贞不屈的节操的民族精英;《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科学探险的壮举》等,歌颂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在科学技术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谱、爱国篇、正气歌。正是由于英雄人物活跃在开阔的中国历史舞台上,从各个不同侧面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崇高的道德境界和伟大的精神气质,从而汇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教授这类篇目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让他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一种伟大的人格力量,领略到报效祖国的那种震撼山岳,翻江倒海的气势,在钦佩和可歌可泣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创伟业的凌云壮志。
七、通过讲述祖国悠久文明,领先于世界诸多方面的科学文化成就,教育学生做“建国之才”。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描绘祖国宏伟建筑技艺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有赞美杰出桥梁技艺的《中国石拱桥》,有介绍精湛雕刻技艺的《刻舟记》等,这些都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悠久的科学成就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光辉的过去,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从而抓住今天,展望明天,获取更多的建国之知,培养过硬的建国之能,以担当起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历史重任。
从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到对他们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强化和深化;从教会孩子们懂得为什么爱,到他们懂得怎样去爱,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尽可能多的渠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爱祖国、爱人民,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一代代品学兼优的可用之材。爱国主义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以及为国家、民族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体现着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的高度责任感和理性自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其重要原因就是爱国主义传统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成为我们的精神血脉。正因如此,我们语文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应该利用语文课堂这块阵地,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