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
申报说明
各区、县(市)农办(农业局、经发局、社发局):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发展基金在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我市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现就2014年开展市县联动项目征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立项要求
1、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省市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2、项目必须符合《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要求,实施后能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促进区域农业发展。
二、立项范围
市县联动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生物、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精准农业等技术应用,着力突破农业生产新品种培育、新技术推广以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提升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带动区域内农畜及水产品种生产技术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解决区、县(市)区域内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中的难题。
(一)立项内容
1、传统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
2、新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及关键技术集成;
3、农林植物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种植关键技术集成;
4、畜禽、水产优良新品种与优质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
(二)实施要求
1、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要求采购本市特色农产品原料在50%以上,加工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安全,农民通过销售初级农产品增收5%以上;
2、新品种培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要求推广(或辐射带动)面积200亩以上,产量(或产值)增加10%以上。
三、资金安排
根据市财政局《关于开展涉农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试点的通知》要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列入201
4年涉农资金竞争性分配试点项目,市级按照相关程序安排资金。
(一)开展项目会审。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实施方案、管理措施和绩效目标等进行评价。
(二)竞争性分配资金。原则上按照申报项目得分高低,结合项目资金申报要求,在当年市财政资金预算额度内,提出初步分配方案,确定对项目的补助金额。
(三)公示分配结果。初步分配方案在市财政局和市级主管部门网站上公示7天。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分配结果。
市级财政扶持资金确定后,区、县(市)级财政落实1:1资金配套。
四、申报程序
市县联动项目申报纳入《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和纸质申报同时进行。网上申报完成后,向当地农办(农业局、经发局、社发局)报送纸质材料二份。区、县(市)农办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核实、初审,择优推荐1-2个项目。
五、申报材料
1、杭州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征集表(附件1);
2、杭州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申报书(附件2);
3、杭州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3);
4、杭州市农业发展市县联动项目证明材料(附件4)。
请各区、县(市)农办(农业局、经发局、社发局)组织好项目征集工作,申报材料(附件1、2、3、4)一式二份于4月20日前报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公室(杭州市农办经济发展处)。联系人:吴鸿勋;联系电话:85252145。
第二篇:市农业发展工作汇报
我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总人口304万,其中农业人口246万,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1.5%,“九五”和“十五”期间农业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始终在40%以上,农业直接和间接创造的税收超过全市财政收入的50%,农业地位十分重要。
一、农业自然资源情况
我市境内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
352米,属南北气候过渡区,年均温16.1℃,年无霜期263天,年日照1389小时,年降水量580—1143毫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蚕桑、蔬菜等粮经作物,盛产木耳、香菇、竹荪、蕨菜、天麻、杜仲、核桃、雪梨、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全市森林覆盖率42.3%,工业污染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和省颁标准,是四川和西部地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势区域。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生态、土地、产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实施耕地整治、沃土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广苍溪县“六个一”加“三配套”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000年以来,全市改造中低产田土48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33.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培肥地力1000万亩次,生态庭园累计达到14万户,建户用沼气池20.8万口,占农户总数的31.57%,其中苍溪县户用沼气池建设已超过总农户的70%。苍溪县、青川县分别被国家和省认定为生态农业示范县。
三、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建设情况
全市新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15万亩,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 395.8万亩,比2000年的280万亩增长42%。建成优质油料基地10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40万亩,果品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82万亩,茶叶基地18万亩,蚕桑基地30万亩。全市优质口粮、饲用粮、加工专用粮、食用油、加工专用油等各具特色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中南部区域的水果生产基地,北部山区的干果、食用菌生产基地,青川、旺苍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公铁路沿线的外销蔬菜、曾家高寒山区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和一批重点中药材、蚕桑、烟叶专业基地乡镇的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开始凸现。我市的剑阁县被列为全国油料大县,苍溪县被列为全国雪梨和猕猴桃基地县,市中区被列为国家级反季节蔬菜基地,青川县、旺苍县被列为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蔬菜、水果被列为全省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药材中的川明参、柴胡、天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化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达1000多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4.01万亩,全市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个,面积79.3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6个。创建著名品牌2个,知名品牌12个。粮食、油料、优势特色农产品优质率分别达到70%、90%和68%。我市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青川黑木耳和苍溪猕猴桃获原产地保护标识认证;苍溪雪梨、猕猴桃、脆香甜柚相继获国家优质水果称号;“剑柴胡”因其独特的药用品质享誉国内外;富硒绿茶品质优良,多次获国家金奖和国际大奖;茧丝产品品质优良获得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称号。
五、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带动主体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和培育涵盖种植业各项主导产业、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生产加工型、营销流通型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基地10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面积逐年攀升,已突破100万亩。农产品营销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387个,全市培养专业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常年从事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流通的人员超过5万人。农产品网上交易工作力度加大,常年通过市农业信息网等网络促销各类农产品20万吨以上。
六、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建起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综合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实验站,加之种业管理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完善,较大的改善了为农服务手段,全市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产业强村战略,努力构建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篇:杭州市2013年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关于下发2013年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下发2013年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
各区、县(市)农办(经发局、社发局);市级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发展基金资金管理行为,明确投资重点,搞好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提升我市农业整体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2013年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立项指南印发给你们,并就项目申报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区、县(市)农办根据立项指南要求,结合产业、资源、技术优势和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申报。
二、申报项目需填写《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项目申报书》,申报书应具备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繁育、推广的品种必须使用规范名称)、实施规模、地点、实施年限、进度和目标、技术指标、经济评价、资金预算和项目参与人基本情况等要素。
三、杭州市农业发展基金扶持项目的申报已纳入《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和纸质申报同时进行。项目申报单位必须进入《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注册后,方能进入申报系统,网上申报完成后,向当地区、县(市)农办报送纸质申报书二份。区、县(市)农办负责项目核实、初审和推荐。
项目申报时间为2013年1月4日—2月5日。联系人:吴鸿勋,联系电话:85252145。
四、区、县(市)农办要切实加强项目实施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安排,加强项目指导,搞好技术指导和培训;强化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项目完成后,区、县(市)农办应对项目的实施和市财政资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并开展绩效评价考核工作。附件:
1、2013农业综合发展扶持项目立项指南 2、2013农业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立项指南
2013农业综合发展扶持项目立项指南
一、立项要求
1、项目必须符合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目标,强化优化整合,集中资源要素,以项目的实施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市优势特色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项目选择与扶持要符合区域农业发展要求,区位产业优势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重点扶持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其他地区突出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生产型项目原则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种养殖场和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加工型项目原则上以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建设主体,通过示范推广,对当地优化产品品质、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项目实施单位有一定的基础设施和实施能力,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自筹资金有保障。
4、项目申报与项目库建设同时进行。申报项目由市农发办初选后纳入农发基金项目库,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估与论证,确定拟立项项目和扶持规模。
二、目录导向
(一)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围绕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要求,重点建设一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科技推广示范和资源节约、循环发展示范以及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项目。
1、种植业优良新品种与优势安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在优势特色产业上的运用及推广。项目采用的技术先进,能节本增效。
2、特色名优畜禽水产新品种与健康养殖模式推广。项目所采用的技术先进,生产的产品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要求。
3、应用生物技术、精准农业、遥感技术、农业信息、现代设施等高新科技在农作物上的运用及推广。项目通过运用高新科技使农作物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要求。
4、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治新技术运用及推广。项目通过运用新技术有效控制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动植物(农作物、畜牧、水产)疫病,并在全市推广。
5、农产品检疫、监测新技术应用和推广。项目通过快速检疫、监测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农产品检疫、监测技术水平提升档次,保障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施要求:新品种引进项目,引进推广新品种必须具备品种或组合审定证明,树木及水产品种须持有当地林业、水产部门出具外来物种安全证明,引育、试种品种与目前当地主栽品种相比,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专用性、系列配套性上填补当前产品空白。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项目,种植业面积在3000亩以上、畜牧饲养量在1000头以上、禽类在1万羽以上、水产养殖业在1000亩以上(核心规模种植业面积800亩以上、畜牧饲养量400头以上、禽类4000羽以上、水产养殖业400亩以上)。获得过2012年农业丰收项目奖一、二等奖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可优先考虑。(二)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利用新工艺开发绿色、安全、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出口产品、旅游休闲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施要求:食品添加剂投入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不能申报农业综合发展项目;但技改设备添置费在100万元以下(淳安县7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酌情推荐。
(三)都市农业气象环境资源研究、新技术宣传与新能源开发
1、根据杭州市农业气象灾害的现状,进行杭州市主要农产品气象灾害的调查、监测,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服务,为农业生产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农业丰产丰收服务。
2、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引进及推广。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对象
1、杭州市辖区内的涉农单位(包括涉农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国有林场等企事业单位),非辖区内的单位必须与辖区内的涉农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作为项目合作单位申报。所申报项目必须在杭州市辖区内实施。提倡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申报引领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山区经济发展的示范推广项目。
2、凡2年内年已享受过农业发展基金(含种子种苗、市县联动)项目扶持的单位,原则上不能申报。
3、凡2年内在农业发展基金(含种子种苗)项目检查中有处罚的(含资金扣减等)单位不得申报。
4、为杜绝项目拼盘和多头申报,凡本已有同类项目向杭州市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等单位申报的,不再列入区、县(市)农业发展推荐项目。凡享受市农业局“种植业户增收实施建设”项目的专业合作社,可列入区、县(市)农业发展推荐项目,但各类设施大棚建设将不列入项目扶持范围。
5、农业综合发展项目推荐数,各区、县(市)原则上不超过8个,城区不超过5个,市农科院不超过8个、市属事业单位不超过2个。(二)申报方式项目申报可由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也可由几个单位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项目,必须在申报书上明确牵头实施单位并附上协议。
(三)申报材料项目申报单位进入《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和申报,填写内容必须真实与准确,有关佐证材料齐全。①法人单位资质证明;
②有关部门审定或认定的引种品种或组合证明,林业、水产部门提供的树木、水产品种等外来物种安全证明;
③新品种栽种饲养技术规范; ④项目主持人技术职称证明;
⑤其他佐证项目单位实施能力的材料。
附件2 2013农业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立项指南
一、指导思想围绕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以提高种子种苗质量和集约化供种为目标,建立规范的良种引进、培育和试验体系,加强具有种业特色、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优势种业生产性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区域良种培育和生产开发平台,提高我市优势农、畜产品的良种覆盖率和产品品质。
二、立项类型市级种子种苗工程建设项目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根据以下目标确定:
(一)申报重点项目,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产业带建设项目着重解决因品种因素而制约我市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牧、蔬菜、水果、干果、蚕桑及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通过引进、选育的优良品种,促使生产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2、市级良种制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符合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要求,具有固定的制繁育基地和一定的基础设施,享有品种资源优势和经营资质,拥有一定的技术力量,通过项目实施,能进一步完善制繁育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种子种苗质量,提高集约化供种能力。
3、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围绕主导产业和地方优势种子资源,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和濒危程度,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基地。种植业种质保护以地方品种资源选育、提纯复壮或保护为主;畜禽地方良种及品种资源保护,按照分级保护原则,重点保护列入省级以上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品种。(二)申报一般项目,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区域性良种的引育、试种引育、试种及示范的品种与目前当地主栽品种相比,在产量、品质、抗性、适应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专用性、系列配套性上填补当前产品空白。
2、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科学合理地对具有地方特色并有较高保护和利用价值的重要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整理、提纯,克服种性退化。持续开发利用后,能改善当地品种结构,丰富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
3、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符合当地产业建设要求,具有一定的良种繁育工作基础和条件,项目实施后能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优质良种生产规模和供种能力。
4、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对品种区试、示范推广网络、种子质量监督监测体系、种子后处理技术等的研究,为种子认证、制订种子生产标准、种子质量控制管理和种子处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三、建设内容
1、区域性优势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2、新品种引育与试验;
3、种质资源保护与持续开发利用。
四、实施要求
1、选育种项目应结合我市育种的优势领域和现有条件,育成的品种或组合通过有关部门的审定或认定,并提出相应的种养殖技术规范。
2、引种项目要针对我市产业发展要求和品种发展的趋势,引进推广的品种需经省级部门认定,树木及水产品种应由当地林业、水产部门提供外来物种安全证明,新品种必须提出相应的栽培或养殖技术规范。
3、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作物及畜禽水产的繁育品种必须经有关部门审定,推广规模必须达到项目实施区域可应用面积的20%以上或1万亩以上。林业的繁育品种必须经有关部门审定,推广规模必须达到2万亩以上。
4、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必须满足全市新品种示范推广的需要。繁育珍贵树种必须是列入《杭州市林业种苗繁育珍贵树种名录》内的品种,研究型繁育基地面积5亩以上,苗木生产型达到年繁育容器苗木5万株以上,销售量达60%以上。
5、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项目,所保护种质的群体明显扩大,种性和纯度得到恢复,利用范围和价值得到明显增加。
6、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解决我市种子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7、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具备项目建设的经济和技术能力,拥有项目实施的试验及种子生产基地(畜禽项目应具有生产用地和设施)、技术力量、经营和生产许可资质,在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遵守合同,对财政扶持资金严格做到专款专用,财务支出凭证符合有关要求。
五、申报程序
(一)申报对象
1、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杭州辖区内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农口部门直属事业单位除外)、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持有种子种苗经营和生产许可证)。项目可由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也可由几个单位联合申报,联合申报项目,应确定一个牵头部门,并附有关协议。
2、凡2年内年已享受过农业发展基金(含市科技局种子种苗)项目扶持的单位,原则上不能申报。
3、已申报杭州市科技局2013年农业(种子种苗)项目的单位不能重复申报。
4、凡2年内在农业发展基金(含种子种苗)项目检查中有处罚(含资金扣减)的单位不得申报。
5、为杜绝项目拼盘和多头申报,凡本已有同类项目向杭州市农业局、林业局申报的,不再列入区县、(市)种子种苗推荐项目。
6、种子种苗项目推荐数,各区、县(市)不超过5个,城区不超过3个,市农科院不超过5个。(二)申报方式项目申报可由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也可由几个单位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项目,必须在申报书上明确牵头实施单位,并附相关协议。(三)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单位进入《杭州市财政专项资金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注册和申报,填写内容必须真实与准确,并按规定附上佐证材料。
2、佐证材料 ①法人单位资质证明; ②种子种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繁育基地证书、信用等级证书; ③有关部门审定或认定的引种品种或组合证明,林业、水产部门提供的树木、水产品种等外来物种安全证明; ④新品种栽种饲养技术规范; ⑤项目主持人技术职称证明; ⑥其他佐证项目单位实施能力的材料。
第四篇:##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
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03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05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04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05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瞄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扩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初具产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中介组织150多个,联系农户8万多户,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该市积极探索
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为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集中连片使用土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该市李村镇的花卉、邙岭乡的黄杨和牧草、缑氏镇的葡萄、大口乡的蔬菜,城关镇的银条,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被适度土地流转改变的##农业正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看点。同时,因土地流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就业的农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进一步加快了由农民向非农身份的转变过程,迈上了最终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这些专业社和经纪人主要从事经营畜牧产品营销、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粮棉油等,对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岭、李村的花卉苗木、缑氏葡萄和全市养猪、养鸡等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和活动着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经纪人,涌现出了一批带动作用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经纪人。
第五篇: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03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05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04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05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瞄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扩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初具产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中介组织150多个,联系农户8万多户,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该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为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集中连片使用土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该市李村镇的花卉、邙岭乡的黄杨和牧草、缑氏镇的葡萄、大口乡的蔬菜,城关镇的银条,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被适度土地流转改变的##农业正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看点。同时,因土地流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就业的农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进一步加快了由农民向非农身份的转变过程,迈上了最终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这些专业社和经纪人主要从事经营畜牧产品营销、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粮棉油等,对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岭、李村的花卉苗木、缑氏葡萄和全市养猪、养鸡等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和活动着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经纪人,涌现出了一批带动作用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