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

时间:2019-05-13 16:5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

第一篇:【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

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基础热身

1.核磁共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此性质。下列各组原子均可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是()

A.4He、18O、24Mg

B.10B、12C、31P

C.2H、14N、40K

D.7Li、27Al、28Si

2182.[2012·杭州模拟] 有下列符号:35Cl和37Cl、O2和O3、1H162O和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B.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

C.35和37表示的是质量数

16D.1H2O和2H18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3.[2012·张家口模拟] 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4.金属钛对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因而有“生命金属”之称。下

50列有关4822Ti和22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0A.4822Ti和22Ti中均含有22个中子

50B.4822Ti和22Ti核外均有4个电子层

50C.分别由4822Ti和22Ti组成的金属钛单质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50D.4822Ti和22Ti的性质完全相同

5.[2012·福建厦门检测] 长征2号火箭承担运载“神六”的使命,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可以作为启动长征2号(CZ2F)火箭的优良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2∶

3B.它们都是强氧化剂

C.H、D、T之间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D.它们都是强还原剂

56576.具有广泛用途的6027Co放射源首次实现了国内批量生产。另外,钴还有多种原子27Co、2759Co、5827Co和27Co。以下关于钴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57585960A.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五种同素异形体

B.6027Co放射源可以用来治疗癌症,其中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等于6

57585960C.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几乎相同,化学性质不同

57585960D.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分异构体

7.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A.2a+

2B.2a+10

C.a+2

D.2a

2316***58.有下列微粒:①11H;②1H;③1H;④O;⑤O;⑥C;⑦C;⑧K;⑨Ca;⑩Cl2;

⑪37Cl2。

回答以下问题:

(1)以上11种微粒共含有__________种核素,属于________种元素。

(2)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质量数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

(4)形成的水分子共有________种。

(5)核外电子数相等的粒子共有________组。

能力提升

9.[2012·临沂一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4A.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和2H的化学性质相同

18C.H162O与H2O互为同素异形体

+D.Na和Na属于同种元素,且性质相同

10.[2012·威海一模] 甲、乙两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都是其他层电子总数的2倍。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与乙电子层数相同

B.甲与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甲与乙的单质都是非金属

D.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为偶数

+-11.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m和Y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12.下列离子中,所带电荷数与该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等的是()

-A.S

2+B.Mg2

+C.Be2

+D.H

1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稳定同位素,稳定同位素分析法近20年来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分析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118B.1H162O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C.13C和15N原子的原子序数相差

2+-+D.2H结合OH的能力比1H的更强

15.设X、Y、Z代表3种元素。已知:

+-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

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

据此,请填空:

(1)写出X、Y、Z三种元素的名称X________,Y________,Z________。

(2)写出X、Y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原子序数小于18的三种元素X、Y、Z,原子序数依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

5。X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3的化合物。

请回答:

(1)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Y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2)XZ3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电子式是________。

(3)分别写出X、Y的含氧酸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17.现有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如表:

(1)画出W(2)元素X与元素Z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写出一个能表示X、Z非金属性强弱关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Y、Z、W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强酸性,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元素X和元素Y以原子个数比1∶1化合形成的化合物Q,元素W和元素Y化合形成的化合物M,Q和M的电子总数相等。以M为燃料,Q为氧化剂,可作火箭推进剂,最终生成无毒的,且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科学家们发现:具有2、8、20、28、50、82、114、126等数目的质子或中子的原子核具

56132208有特别的稳定性,并将这些偶数称为“幻数”,而具有双幻数的42He、28Ni、50Sn、82Pb等尤为稳

定。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前三种幻数为质子数时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8(2)已知氧有16 8O、8O、8O三种同位素,根据上述幻数规律,氧的同位素中原子核最稳定的是

__________。

(3)根据现有元素周期律推算,298114R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原子核稳定298289性114R________114R(填“<”、“>”或“=”)。

1.C [解析] A项,4He、18O、24Mg三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B项,12C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C项,2H、14N、40K三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均为奇数;D项,28Si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偶数。

2.C [解析] 35Cl和37Cl是同位素,A项错误;O2和O3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

218形体,B项错误;35和37分别表示Cl原子的质量数,C项正确;1H162O和H2O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别是18和22,不相等,D项错误。

3.D [解析] A项是由氧的两种不同的核素组成的分子,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16O与18O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也相同,B错;16O与18O都属于氧原子,C错。

484.B [解析] 22Ti和5022Ti互为同位素,中子数必定不相等,故A错误。同分异构体必须是化合4850物,C错误。22Ti和22Ti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完全相同(如密

度),故D错误。

5.D [解析] LiH、LiD、LiT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应为

8∶9∶10,A错;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中氕、氘、氚均为-1价,处于最低价态,具有强还原性,B错;H、D、T之间互称同位素,C错。

575859606.B [解析] 5627Co、27Co、27Co、27Co和27Co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故A、C、D错;6027Co的中子数为60-27=33,与电子数之差为33-27=6,故B正确。

7.A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则该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8.(1)11 6

2316(2)1O、18O 12C、14C 1H、1H、1H

(3)40K、40Ca(4)12(5)

4[解析](1)质子数和中子数只要其一不相同就属于不同核素;(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3)原子符号左上角的数字为质量数;(4)每种氧原子(如16O)可与三种氢的同位

***32163素形成的水分子分别是:11H2O、1H2O、1H2O、1HO1H、1HO 1H、1HO 1H,所以两种氧的核

素与三种氢的核素可形成12种水分子。(5)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相等;由同位素构成的原子数相同的分子中核外电子数相等。

9.B [解析]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34-16=18,错误; B.1H和2H互为同位素,化

+ 18学性质相同,正确;C.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单质,H162O与H2O不是同素异形体,错误;D.Na和Na

属于同种元素,但由于核外电子数不同,所以性质不同,错误。

10.D [解析] 本题主要信息是原子的电子排布特点。可以先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确定可能的元素名称,再确定位置,从而推断单质的性质等。L层最多可有8个电子,当其他层共有4个电子时符合题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Mg符合条件;当L层未填满电子时,K层的2个电子已填入,此时L层应有4个电子,碳符合条件,则甲、乙指的是碳和镁,D选项符合题意。

11.A [解析]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中,核电荷数减去离子所带电

+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中,核电荷数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为Xm和

-+-+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所以,Xm和Y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aXm的核外电子数等于a

--m,bYn的核外电子数为:b+n,则:a-m=b+n。

1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与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关系。S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

+,Mg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Be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H的所带电荷数为1,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0。

13.B [解析] 解答此类习题时,首先把指定范围内的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写出,然后根据指定条件和要求进行联想、重组得出结论。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电子层数之比只有1∶2,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与之相等,若为1∶2,则为H和Be;若为2∶4,则为He和C。

14.B [解析] A项中34S的中子数为34-16=18,不正确;B项中H2O的相对分子质量由H和O的质量数决定,两个分子中O的质量数不同,故B项正确;C项中原子序数之差由质子数决

++定,应该为1,C项不正确;D中2H和1H化学性质相同,故D项不正确。

-+15.(1)钾 氯 氧(2)OH+H===H2O

[解析] 由②③推测4核42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为ClO3,则Y为Cl,Z为O,那么X为K。

16.(1)氮 碳 氢(2)NH3 H∶N,,H ∶H

(3)HNO3或HNO2 H2CO3或H2C2O4等有机酸

[解析] 由Y入手进行推断,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可推断Y为C,不可能是S(S为3个电子层,若为S,另外两种元素只可能为H和He,与题意不符),由XZ3结合题设可推断为NH3。

17.(1)

点燃-(2)X(或氧)S+O2=====SO2或2H2S+O2===2H2O+2S

(3)NH4HSO

4(4)N2H4+2H2O2=====N2+4H2O

[解析] 首先推断四种元素是什么。X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L层为6个电子,所以X为氧元素。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Y只能是H元素。Z 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其M层电子数为6,所以Z是S元素。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5倍,其次外层只能是K层,所以W为N元素。点燃

18.(1)

16(2)8O(3)七 ⅣA >

[解析](1)、(2)根据题意不难完成;(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推断:原子序数为2、10、18、36、54、86、118,分别对应元素为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周期的0族元素,114号可看成在118号元素的位置(第七周期的0族)再往前数四个位置,即为114号元素所在的位置,它为第七周期ⅣA族。

第二篇:苏教版化学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教材:必修一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体会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

2、了解部分典型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并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3、知道活泼金属和非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理解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

1、简单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过电子得失形成稳定结构。

【教学过程】

[导入] 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大家有没有想过它们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那好,下面我们带着之前的问题先一起看几张简单的图片。[ppt展示及讲解]

由此可见,分子、离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科学家们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化的方法,揭示了原子结构的奥秘。[板书]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讲解]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7-28页的“交流与讨论”,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人类在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哪些科学家为探索原子结构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他们提出了哪些原子结构模型?

4、科学家是怎样探索原子结构的? 一分钟后

[ppt展示及讲述] 最早的模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说,但同时期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推崇的是“元素说”,德谟克利特因此受到迫害。原子结构的探索一度被阻碍。

后来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且不可再分,提出了“实心球模型”,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道尔顿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多半处于想象,但也有符合科学研究基本原则的地方,所以是合理的想象。[板书] 道尔顿———— 实心球模型 [ppt展示及讲述]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电子的发现,实心球模型才被打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带负电荷的电子,为了保持原子的电中性,原子中就不可避免地分布着带着正电荷的微粒,电子像镶嵌在面包中的葡萄干那样处于正电荷的海洋中,这就是“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板书]

猜想

道尔顿————汤姆生—————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ppt展示及讲述] 随着科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和道尔顿、汤姆生有了冲突,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前后,卢瑟福把一高速运动的α离子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存在一样,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笔直地弹回。

从中他得出三个结论:

1、原子中存在很大的空间。

2、原子中存在原子核且原子核带正电荷。

3、金箔中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α粒子的质量。

再结合人们对天体的认识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围绕太阳运转一样。[板书]

猜想

α粒子散射实验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空心球模型 [ppt展示及讲解] 最后,波尔想到如果按照卢瑟福的想法,电子在原子核外做高速运动,那么,电子很有可能会和原子核聚集到一起,所以波尔就对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进行了修正,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他大胆地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在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就是波尔的轨道原子模型。在你们的物理课上应该也已经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相信对这样一个模型大家都不难理解。[板书]

猜想

α粒子散射实验

氢原子光谱

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波尔

实心球模型

葡萄干面包式

空心球模型

轨道原子模型 [过渡] 通过卢瑟福和波尔的实验研究所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我们可以认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分层排布的。

大家先来看一下这几个例子: [板书]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讲解] 大家来看一下Ne原子,它有什么特点呢?最里边的蓝色圆圈代表的是原子核,那么显然里面的数字就代表了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也就是核电荷数。我们已经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所以外围的圆圈就代表了电子层,电子层上的小圆就是核外电子。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原子核外面只有一个电子层,有些有两个,甚至还有的有三个。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

(1)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中。

(2)核外电子先分占在第一层,占满后才进入第二层,依次类推„„(3)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4)最外电子层最多不超过8个。[过渡] 同学们可能也已经发现了,如果用像图1-27这样的图来表示核外电子排布是很麻烦的,那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简化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吗? 为简便描述,我们引入原子结构示意图。[板书]

2、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ppt展示及讲解] 最中间的圈代表原子核,外面的圈代表电子层,圈上的点代表电子。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简单得表示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师生共同互动完成] 我们试着一起来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先画一个圆圈,正号代表原子核带正电,核电荷数是17,弧线,第一个电子层,2个电子,弧线,第二个电子层,8个电子,接下来是第三个电子层,还剩下7个电子,排完了吧,这就是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ppt展示] P元素,我们用一个圈表示原子核,它的核电荷数是15,“+”不能漏掉。第一层排了2个电子,第二层排了8个电子,第三层排了5个电子。电子层由内向外依次又叫K、L、M、N、O、P、Q,目前我们发现至第七层。请注意,它的能量是依次升高的。

下面我们就来练练手。请大家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刚开始允许你们翻阅化学书,但是课后请记忆前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也就是核电荷数。吃饭前背两个可以增进食欲哦。

我们请同学A写前面三个,同学B写后面三个,其它同学在草稿纸上试着完成。[讲解](黑板上刚刚A同学写的结构示意图)大家再来看,这是刚刚A同学写的He原子、Ne原子、Ar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它们都是稀有气体,而稀有气体又称为惰性气体,性质稳定。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回答] He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Ne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Ar原子最外层8个电子,都排满了。[讲解] 对。这就是我要说的一个新的概念:稳定结构。[板书] 3、8电子稳定结构 [讲解] 那稳定结构指的就是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He为2)处于稳定,既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这儿提到的He为2指的是原子核外电子若只排满第一层时,两个电子即为稳定结构。

而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都存在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的倾向。氧化镁的形成就是很好的例子。[ppt展示及讲解] 这两张图分别是Mg原子和O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Mg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要想达到两个8电子稳定结构,简单地方法就是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带两个正电荷的镁离子,O原子的最外层是6个电子,显然只要得到两个电子形成带两个负电荷的氧离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在达到反应条件时,镁最外层两个电子给了氧,分别变为Mg2+与O2-,二者由于电性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稳定的MgO。

我们也可以仿照氧化镁的形成过程来写一下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先写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终形成氯化钠,我们请C同学来把这张图完成一下。[回答] 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给了氯原子,分别变成钠离子和氯离子,二者由于电性作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稳定的氯化钠。[ppt展示及讲解] 思考一下:从氧化镁与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氧化镁和氯化钠,分别含有镁元素和氧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而镁元素和钠元素是活泼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并且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氧元素和氯元素都是活泼非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一般结论:

1、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上的电子变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的数目。

2、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为带负电荷的阴离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数目等于原子得到的电子的数目。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两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都是最外层电子,第三个结论就是: 3.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发生变化,主要是最外层的电子发生变化,故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知道了这些之后,书本P30页的问题解决就不难完成了。三分钟后,[提问] 我们请D同学来说一下你的答案。[回答] Na2O、MgO、NaCl、MgCl2 [ppt展示及讲解] D同学回答地很好,我们刚刚了解的是氧化镁和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但是对于像氧化钠和氯化镁这样的A2B型和AB2型的分子的形成还是很模糊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演示图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题完成表格 „„ [提问] 面对这张表格,我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化合价、得失电子数目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小组互相讨论一下,待会儿告诉我答案。[板书]

4、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师生互动一起回答] 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表现为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表现为负化合价。

归纳为一般结论就是: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板书]

4、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关系

元素化合价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目(失为正,得为负)。[过渡]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做几道题巩固一下。[课堂练习]

下课!

第三篇:【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二十四单元 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第二十四单元 盐类的水解

基础热身

---1.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CO23+H2OHCO3+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都减小

B.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HCO)C.加入NaOH固体,-c(CO3)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2.[2012·宁波八校联考] 在25 ℃时,将0.2 mol CH3COONa晶体和0.1 mol HCl气体同时溶解

--于同一烧杯的水中,制得1 L溶液,若此溶液中c(CH3COO)>c(Cl),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小于7

--B.c(CH3COOH)+c(CH3COO)=0.20 mol·L

1-C.c(CH3COOH)

---D.c(CH3COO)+c(OH)=0.10 mol·L1

--3.用0.10 mol·L1的盐酸滴定0.10 mol·L1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c(NH4)>c(Cl),c(OH)>c(H)

+--+B.c(NH4)=c(Cl),c(OH)=c(H)

-+-+C.c(Cl)>c(NH4),c(OH)>c(H)

-++-D.c(Cl)>c(NH4),c(H)>c(OH)

4.[2012·福州模拟]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AlCl3溶液中再溶入AlCl

3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醋酸溶液加热

5.[2012·温州十校联考] 某温度下,已知CH3COOH、HClO、H2CO3、H3PO4 电离平衡常数

-如下表所示,则0.1 mol·L1的下列各溶液pH最大的是()

表:几种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A3C.Na2CO3D.Na3PO

4能力提升

6.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①若NaA、NaB溶液的pH分别为9和8,则酸性一定是HA

②FeCl3溶液蒸干得FeCl3固体,Na2CO3溶液蒸干得Na2CO3固体;

--③CH3COONa水解产生CH3COOH和OH,向水解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会因其中和OH而使

水解平衡右移;

++④因Fe3+3H2OFe(OH)3+3H,为抑制水解,配制FeCl3溶液时需将FeCl3溶解在稀

H2SO4中;

⑤中和pH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⑤

C.只有①②③⑤

D.全部

7.[2012·福州二模] 叠氮酸(HN3)与醋酸的酸性相似,0.2 mol HN3与0.2 mol NaOH反应后将溶液稀释至500 mL,测得溶液pH=a,下列一定错误的是()

+--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c(OH)

+--+B.题示500 mL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c(OH)>c(H)

---C.题示500 mL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c(OH)=1×10a mol·L

1D.根据题给数据可以计算该温度下叠氮酸的电离常数Ka

+8.[2012·宝鸡模拟] 同温度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最大的是()

A.NH4Al(SO4)

2B.CH3COONH

4C.NH4Cl

D.NH3·H2O

--9.[2012·淮南二模] 25 ℃时,5.0×103 mol·L1 KHA溶液的pH=3.7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H2A)

---++B.c(HA)+c(A2)+c(OH)=c(H)+c(K)

-C.HA电离和水解都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溶液的pH将不变

D.加水至体积增大到10倍,溶液的pH=4.7

5----10.已知某温度下,Ka(HCN)=6.2×1010 mol·L1,Ka(HF)=6.8×104 mol·L1,----Ka(CH3COOH)=1.7×105 mol·L1,Ka(HNO2)=7.1×104 mol·L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

-1的下列溶液中,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NaCN>NaNO2>CH3COONa>NaF

B.NaF>NaNO2>CH3COONa>NaCN

C.NaCN>CH3COONa>NaNO2>NaF

D.NaCN>CH3COONa>NaF>NaNO2

11.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中;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Al(SO4)2可作净水剂,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必要的化学用语和相关文字说明)。

-+(2)相同条件下,0.1 mol·L1 NH4Al(SO4)2中c(NH4)____________(填“等于”“大于”或“小

-+于”)0.1 mol·L1 NH4HSO4中c(NH4)。

-(3)如图K24-1所示是0.1 mol·L1电解质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图K24-

1①其中符合0.1 mol·L NH4Al(SO4)2的pH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写序号),导致pH随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20 ℃时,0.1 mol·L1 NH4Al(SO4)2中2c(SO24)-c(NH4)-3c(Al)=________(填数值)。

--(4)室温时,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得到溶液pH

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K24-2所示:

图K24-

2试分析图中a、b、c、d四个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是________点;在b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12.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 mol·L1 NH4Cl

-②0.1 mol·L1 CH3COONH

4-③0.1 mol·L1 NH4HSO4

--④0.1 mol·L1 NH3·H2O和0.1 mol·L1 NH4Cl混合液

-⑤0.1 mol·L1 NH3·H2O。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________;c(NH4)最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________③(填“>”“<”或“=”)。

-(4)在溶液④中,__________的浓度为0.1 mol·L1;NH3·H2O和__________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和为0.2 mol·L1。

-(5)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________(填“>”“<”或

+-+-+“=”)NH4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________c(NH4)(填

“>”“<”或“=”)。

挑战自我13.工业上向氨化的CaSO4悬浊液中通入适量CO2,可制取(NH4)2SO4,其流程如图K24-3所

-示,已知CaSO4的Ksp=2.4×104,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K24-

3(1)向甲中通入过量CO2________(填“是”或“否”)有利于CaCO3和(NH4)2SO4的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蒸干滤液得到的(NH4)2SO4主要含有的杂质是________(填含量最多的一种)。

(3)生成1 mol(NH4)2SO4消耗的氨气()

a.等于2 mol b.大于2 mol c.无法确定

(4)写出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一种物质________。

1.A [解析] Na2CO3溶液呈碱性,加水稀释时,溶液碱性减弱,c(OH)减小,由于温度不

+-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故c(H)增大,A项错误;通入CO2,与溶液中OH反应,溶液pH减

-c(HCO3)小,B项正确;加入NaOH,抑制水解,故C项正确;水解为吸热反应,升温平-c(CO3)

衡常数增大,D项正确。

2.D [解析] CH3COONa+HCl===CH3COOH+NaCl,则溶液中生成的CH3COOH、NaCl和剩

---余的CH3COONa一样多,因c(CH3COO)>c(Cl),所以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大于CH3COO的-水解,C正确;溶液显酸性,A正确;因混合溶液体积是1 L,所以CH3COOH与CH3COO离子浓

----度和为0.2 mol·L1,B正确,CH3COO和水解生成的OH之和为0.10 mol·L1,但溶剂水还能电离

-出OH,所以D错误。

++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滴定过程中的电荷守恒关系。混合溶液中存在c(NH4)+c(H)

--=c(Cl)+c(OH),可知C项不可能成立,故选C。

4.B [解析] A项,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氯化铝,铝离子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酸性增强,溶液颜色不会变深;B项,醋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加热可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溶液颜色变深;C项,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使氨水的碱性减弱;D项,醋酸溶液加热可促进醋酸的电离,使溶液酸性增强。

5.D [解析] 上述均为弱酸,其电离平衡常数越小,则酸性越弱,对应钠盐的水解能力就最强,导致溶液碱性最强,则pH最大。对于多元酸,如H2CO3一级电离常数反应的是H2CO3强弱,-而二级电离常数反应是的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所以Na2CO3和Na3PO4的水解能力分别看H2CO

3和H3PO4的二级和三级电离平衡常数才可以进行比较。

6.D [解析] ①NaA、NaB溶液的浓度没有说明,因此无法判断HA、HB酸性的强弱。②FeCl3溶液蒸干过程中,由于水解生成HCl,因HCl易挥发,因此最终得Fe(OH)3。③加入冰醋

-酸会增大CH3COOH的浓度而使CH3COO的水解受到抑制。④配制FeCl3溶液时,不能加入

H2SO4,否则会引入杂质,应加入盐酸。⑤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醋酸的浓度大,故消耗的NaOH多。

7.C [解析] A项,叠氮酸(HN3)为弱酸,大多数以HN3分子存在,只有少部分发生电离,而--N3发生水解,正确;B项,依据电荷守恒和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N3发生水解,正确; C

--项,反应并稀释后溶液显碱性,水电离产生c(OH)=10a14,错误;D项,Ka=KW/Kh,Kh为水解

平衡常数,通过pH=a可以求,正确。

++-8.A [解析] A项中Al3水解溶液呈酸性,抑制了NH4的水解,B项中CH3COO的水解促进

+了NH4水解,D项NH3·H2O微弱电离,离子浓度较小,故 A项正确。

+++9.A [解析] 若KHA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成K、H和A,则其pH应为2.3,而溶液的pH=

--3.75,可知存在HA的电离和HA的水解,且电离程度远大于水解程度,故A项正确;稀释时,--HA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D项错误;B项每个A2带两个单位负电荷,其化学计量数应为2,错

-误;温度对HA的电离和水解影响的大小不同,溶液的pH发生变化,C项错误。

10.D [解析] 由Ka(HNO2)>Ka(HF)>Ka(CH3COOH)>Ka(HCN)可知:酸性:

----HNO2>HF>CH3COOH>HCN,水解能力:CN>CH3COO>F>NO2,水解能力越强,溶液碱性越

强,pH越大。

+++11.(1)Al3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3H,Al(OH)3吸

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从而净化水

(2)小于

(3)①Ⅰ 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

--②103 mol·L

1+-+-+(4)a c(Na)>c(SO24)>c(NH4)>c(OH)=c(H)

+++[解析](1)Al3水解生成的Al(OH)3具有吸附性,即:Al3+3H2OAl(OH)3+3H,Al(OH)

3吸附悬浮颗粒使其沉降。

++(2)NH4Al(SO4)2与NH4HSO4中的NH4均发生水解,但是NH4Al(SO4)2中Al3水解呈酸性抑制

+-++-++NH4水解,HSO4电离出H同样抑制NH4水解,因为HSO4电离生成的H浓度比Al3水解生成的++H浓度大,所以NH4HSO4中NH4水解程度比NH4Al(SO4)2中的小。-

(3)①NH4Al(SO4)2水解,溶液呈酸性,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增大,pH减小,符合的曲线为Ⅰ。

-++--3-1-3+②根据电荷守恒,可以求出2c(SO24)-c(NH4)-3c(Al)=c(H)-c(OH)=10 mol·L[c(OH)

太小,可忽略]。

+(4)a、b、c、d四个点,根据反应量的关系,a点恰好消耗完H,溶液中只有(NH4)2SO4与

Na2SO4;b、c、d三点溶液均含有NH3·H2O,(NH4)2SO4可以促进水的电离,而NH3·H2O抑制水

+的电离。b点溶液呈中性,即溶液含有(NH4)2SO4、Na2SO4、NH3·H2O三种成分,a点时c(Na)=

-++2-2-c(SO24),b点时c(Na)>c(SO4),根据N元素与S元素的关系,可以得出c(SO4)>c(NH4),故+-+-+c(Na)>c(SO24)>c(NH4)>c(OH)=c(H)。

++12.(1)酸 NH4+H2ONH3·H2O+H

(2)③ ⑤

(3)<

-+(4)Cl NH

4(5)= =

+[解析](2)五种溶液中,pH:⑤>④>②>①>③;c(NH4):④>③>①>②>⑤。

++(3)②中两种离子相互促进水解,而③中H抑制NH4的水解。

-+-(4)Cl不水解,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H3·H2O)+c(NH4)=0.2 mol·L1。

--13.(1)否 CO23转化为HCO3,浓度减小,不利于CaSO4转化为CaCO

3(2)(NH4)2CO3

(3)b

(4)CO

2[解析](1)向甲中通入适量CO2,其目的是发生反应CO2+2NH3·H2O===(NH4)2CO3,产生高浓

-2-2-2-度的CO23,从而发生反应CaSO4+CO3===CaCO3↓+SO4,若通入过量CO2,CO3转化为-HCO3,不利于沉淀的转化。

(2)、(3)溶液中除含有(NH4)2SO4外,还含有(NH4)2CO3,根据守恒,可知生成1 mol(NH4)2SO4消耗的氨气大于2 mol。

第四篇:【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三十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定量测定(含解析)(xiexiebang推荐)

第三十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定量测定

基础热身

1.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图K30-

12.[2012·莆田质检] 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适量O2后点燃

B.焰色反应实验前,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铂丝

C.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D.用洗净后未干燥的锥形瓶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3.[2012·广州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B.分液操作中,将下层液体放入一烧杯后,再将上层液体继续放入另一烧杯中

C.蒸发KNO3溶液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分,获取KNO3晶体

D.蒸馏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要插入液面下且不接触蒸馏烧瓶壁

4.[2012·浙江十二校联考] 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K30-2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图K30-

2A.O2、N2、H2O、CO2B.CO2、H2O、O2、N

2C.H2O、CO2、N2、O2D.N2、O2、CO2、H2O

5.实验室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现有的NaCl晶体混有少量Na2SO4和(NH4)2CO3,请设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进行加热好?

你选择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SO24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2-SO4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6.[2012·南昌模拟] 下列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行的是()

A.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鉴别两瓶无色溶液:Na2SO4和NaCl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

2C.NO比空气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萃取、分液再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水中的碘

7.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2SO4 AlCl

3②NaHCO3 Ba(OH)2 H2SO

4③盐酸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

2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8.常温下,以下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氯化氢

B.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

C.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D.灼烧某织物纤维,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说明该织物是棉织物

9.[2012·济南调研] 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激光笔鉴别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

B.用过量的KSCN溶液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通过灼热的镁粉,可以除去N2中的少量O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Na2SO4和NaCl固体混合物

10.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结论:此Na2SO3试样已变质

B.稀硫酸――→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结论:CuSO4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打开瓶盖纯锌粒滴入CuSO4溶液溶解硝酸钡溶液稀稍酸――→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 C.某溶液――→瓶口产生白雾玻璃棒靠近瓶口――→瓶口产生白烟

结论:此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D.无色试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原无色试液中可能含有CO2

3+++++++--11.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Cl、I、--2-NO3、CO23、SO4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填写表中空白:

足量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用蘸有浓氨水的(3)写出②④⑤三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2·徐州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步骤与操作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的少量钙、铁、铝三种元素。(已知草酸钙是一种白色沉淀)。

图K30-

3已知Ca、Al、Fe完全形成相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调节pH至6~7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X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剂A为________。

挑战自我13.工业上为了测定硫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K30-4装置。2+2+3+

图K30-

4实验时有如下操作:

A.将硬质玻璃管中的硫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产物用300 mL饱和碘水吸收,发生的反应是:I2+SO2+2H2O===2HI+H2SO4

B.称取研细的硫铁矿样品,并将其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C.按照如图K30-4所示装置连接全部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以1 L/min的速率鼓入空气

-E.取出20.00 mL溶液,用标准0.2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

F.吸收液用CCl4萃取,分离得到上层无色溶液

试回答:

(1)操作F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应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或“下”)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2)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装置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E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可以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来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

(5)假定硫铁矿中的硫在操作A中已全部转化为SO2,并且被饱和碘水完全吸收。实验时,称得硫铁矿样品的质量为1.8 g,滴定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确的。存在明显错误的滴定操作为________,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则硫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本方案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不属于操作失误),你认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即可)。

1.D [解析] A为萃取装置,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分离易升华的物质(如I2);C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D装置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混合液的温度,不是蒸馏装置。

2.D [解析] A错,CO2有含有的少量CO通入O2不会燃烧;B错,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铂丝;C错,新制氯水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没有干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C [解析] A不能搅拌,B中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端口倒出,D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应位于支管口处。

4.B [解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吸收二氧化碳,带出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分,铜除去氧气,镁粉除去氮气。

5.(1)加热好 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加入盐酸 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少量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 比较NaCl和(NH4)2CO3的性质差异结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难得出加热好。判断

-(NH4)2CO3是否被除尽时,要注意只能用盐酸,否则会带来杂质。除去SO24是使用过量的BaCl2溶

液,接着又要用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过量的BaCl2(二者不能颠倒),最后用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

6.D [解析] A选项:两种溶液中都会生成白色沉淀。B选项:SO2和CO2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选项: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

7.A [解析] ①中KOH和AlCl3互滴现象不同,另一种是Na2SO4,可以鉴别;②中H2SO4和NaHCO3生成气体,且二者和Ba(OH)2均生成白色沉淀,BaCO3遇H2SO4又能产生气体;③中盐酸、NaHSO4分别与NaAlO2反应的现象相同;④中Ca(OH)

2、BaCl2分别与Na2CO3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分开Ca(OH)2与BaCl2。

8.B [解析] A项中凡是容易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都能形成白雾,比如氨气;C项中只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碳氢氧化合物;D项中烧焦羽毛气味说明含有蛋白质,该织物为丝织物。

9.A [解析]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蔗糖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现象,A

+正确;KSCN与Fe3作用生成可溶性物质,B错误;Mg在加热条件下也与N2发生反应,C错误;

Na2SO4和NaCl均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D错误。

-2-10.D [解析] Na2SO3即使不变质,SO23也会被稀HNO3氧化为SO4,A项错误;Zn+

CuSO4===ZnSO4+Cu,置换出的铜与锌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浓HNO

3--的现象也是如此,C项错误;含有HCO3、CO23时均会产生此现象,D项正确。

--3+2+3+2-11.(1)①CO23 ②Fe、NO3 ③Mg、Al ⑤SO

4-++(2)I、NH4、Ba

2--(3)②Cl2+2I===2Cl+I2

④NH4+OH=====NH3↑+H2O

+-⑤Ba2+CO23===BaCO3↓

+-[解析] ①溶液呈强酸性肯定有H,故肯定不含有CO23;②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一定含有I,故肯定不含有Fe3、NO3;③在滴入NaOH溶液过程中

++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肯定不含有Mg2、Al3;④将③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放出,肯定含有NH4;⑤向③的部分碱性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

+-2+沉淀产生,肯定含有Ba2,则肯定不含有SO24。综上所述,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Ba、I

-+--3+2+3+2-、NH4;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23、Fe、NO3、Mg、Al、SO4;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

++-是K、Na、Cl。

12.(1)使茶叶中的钙、铁、铝元素转化为离子

++(2)使Fe3、Al3转化为沉淀

(3)Al(OH)

3、Fe(OH)

3+-(4)Ca2+C2O24===CaC2O4↓ +-△

(5)硫氰化钾溶液(KSCN)

+++[解析] 由工艺流程可知:茶叶灰加盐酸溶解过滤后得到含Al3、Fe3、Ca2的溶液,用浓氨水

+调至pH至6~7时,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沉淀X为Fe(OH)3和Al(OH)3,而滤液中的Ca2与

-C2O24结合生成CaC2O4沉淀。

13.(1)分液漏斗 上

(2)CBDAFE

(3)除去空气中的SO2和其他还原性气体

(4)酚酞(或甲基橙)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第一次 滴定前滴定管的胶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或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26.7%

(6)在溶液中I2将SO2氧化的同时,未反应完的O2也能将其氧化而被吸收

[解析] 由实验装置图看出,本实验的原理为用碘水吸收黄铁矿样品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再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混酸的量,由此求出二氧化硫的量,进一步求出黄铁矿中硫的含量。在实验中为了防止空气中还原性气体以及水蒸气的干扰,在鼓入空气前应先使空气一次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盛碱石灰的干燥管;此外,滴定时还要排除没反应的碘单质的影响,应先将其萃取并除去,故实验的先后顺序为:CBDAFE。本实验的设计还有一个较明显的干扰因素就是氧气也可将碘单质氧化。

(5)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上看,第一次与其他两次存在较大差值,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较多,故第一次可能存在操作错误,为离群数据,只能采用第二次和第三次滴定的数据,故标准碱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19.98 mL+20.02 mLVNaOH==20.00 mL。2

+-根据I2+SO2+2H2O===2HI+H2SO4,得S~SO2~4H~4OH

w(S)=

1300 mL----0.200 0 mol·L1×20.00 mL×103 L·mL1×32 g·mol1420 mL100%=26.7% 1.8 g

第五篇: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对点优化集训:第十三单元第34讲 启蒙运动(附解析)

第34讲 启蒙运动 对点优化集训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商丘模拟)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答案 B 2.(2017·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调研)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解析 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答案 C 3.(2017·湖南衡阳调研)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解析 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 A 4.(2016·广西桂林模拟)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解析 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故B项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 B 5.(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最大胆学说”指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

C.三权分立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D.自由主义思想

解析 根据所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理论依据之一即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 C 6.(2017·河北唐山模拟)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思想。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狄德罗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既未涉及人民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也未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问题,故C、D两项错误。答案 B 7.(2016·四川乐山三模)“法国有自己的国情——它有强大的专制传统,却没有产生革命。……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国需要卢梭。”“法国需要卢梭”主要是因为()A.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B.卢梭宣扬浪漫主义 C.卢梭倡导了人民主权学说 D.法国缺少政治理性 答案 C 8.(2017·山东青岛模拟)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 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 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 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 B 9.(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调研)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 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 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 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解析 天赋人权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A项错误;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会反对财产私有制,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彻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二者都为资产阶级代表,故D项错误。答案 C 10.(2017·河南洛阳调研)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 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 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

解析 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只符合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三者都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即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三者都反对封建教会,故C项正确;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只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 C 11.(2017·广东汕头调研)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 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 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 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

解析 中国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与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不客观的、片面的,故B项错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在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普遍确立,经济上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思想领域进行启蒙运动,经济、政治、思想的急剧变革,人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对“古代中国”的看法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故C项正确;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的是西方思想观念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中国的衰落,故D项错误。答案 C 12.(2016·云南昆明联考)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抨击教会的腐朽 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 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山东日照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8分)(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5分)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分析得出,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分析得出,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由“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分析得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政治(宗法制、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并加以说明即可。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的特点,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先秦儒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的特点,从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国、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原因:宗法制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强化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2)说明:早期西方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

(3)影响:前者丰富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体现的思想观念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14.(2017·广东湛江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是按下列顺序,依次运行的:

(1)平静和满足:人们放松对非物质价值观的坚守,变得越来越满脑子都是物质享受。(2)幻灭和痛苦:当物质主义不能满足人性需求时,生命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旧的精神权威被证明是假的。(3)挽救价值观:他们的注意力被重新引导到人类生活的性质和价值这一根本问题上,他们再次找到它。

(4)创造力时期: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生活有了新的含义,幻灭消失;生活再次变得可以忍受/宜人。他们是幸福的。

(5)平静和满足的状态:这一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自詹姆斯·克里斯蒂安《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论证。(12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解析 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对观点加以论证,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示例1 西周末期,随着生产力进步和私田的开垦,诸侯开始争夺土地和人口,追求物质享受,周天子权威下降,这是“平静和满足”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礼乐制度崩溃,人们不再坚守以往的价值观。诸侯掀起一系列争霸战争,漠视人民的生命,这是“幻灭和痛苦”阶段。于是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各个学派针对现实提出自己的主张。儒家主张加强君主权威,同时要求君主以德治国,爱惜民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和法家、道家等思想,提出新儒学。从此,儒学成为主流思想。达到了“挽救价值观”的目标。思想的统一巩固了汉朝的统一,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汉朝的繁荣,这是历史进入了“创造力时期”。示例2 西欧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现世的享受、追求物质财富,社会上出现了“寻金热”,这是“平静和满足”时期。传统的天主教会却主张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会的束缚,打破以往精神权威,这是“幻灭和痛苦”阶段。于是兴起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打破天主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实现自我价值。18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强调人的理性,摆脱君主专制和教会束缚。这是“挽救价值观”时期。经过一系列思想解放,资产阶级开辟了新航路,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了工业革命,确立了代议制,资本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是历史进入了“创造力时期”。

下载【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十三单元 原子结构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