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6: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

第一篇: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

回归教学做好课程改革的践行者和领头人

——谈校长从事教学对构建课程领导力的作用

甘肃省白银市第五中学校长赵生刚

一、空筑楼阁,基础何来?——对新课程改革引发的深刻反思:校长该不该走入课堂教学?

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4省开始试行,至2010年秋,全面实现了在各省、市、区的普及。甘肃省是2010年最后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份。新课程改革是打破传统教育桎梏,创新教育体制的一件大事。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说:“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他强调,“千万不能把课程改革只看作教学内容的改革,其实,它是我国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抓手。对于学生来说,课程改革为他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课程改革为他们的专业成长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舞台。对于学校来说,课程改革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本次新课程改革是关系教育基业的千秋大计。

新课改全新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对作为学校发展的首席决策者——校长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在实施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前,学校的办学行为、课程管理与建设基本在全国是一种统一模式,就是在教育部统一规划下,由各省教育厅结合本省实际统筹规划、统一课程设臵标准,围绕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而展开的应试教育竞争模式。这种模式下,赋予学校自主办学、发展特色的空间很有限度。这就造成了在办学方面校长基本都是一切听从上级安排,无需花很大精力和心思思考学校发展的方向问题,而是集中精力,在高考成绩上大做文章。全国统一的课程设臵标准也不用校长们探索课程设臵与建设的问题,一套教材连用多年不变或只是内容上换汤不换药的微观调整,都不会引发教学理念和办学观念上的探究和变化。因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校长们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形成一种误区或者定势,认为校长的工作主要是做好学校基本建设,学校管理,协调好学校与教育新政等单位及社会的关系等事务就可以了,至于从事教学和抓好教学工作,则是分管副校长、职能部门领导和教师们的事。这种意识导致许多校长脱离课堂教学,成为纯行政领导,从宏观上掌

1控学校整体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与教学无关的各种事务上,出现了一批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管理型的或者外交型的校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话说的很有深度。教育思想是一个广义的思想系统,它也涵盖了教学思想,而培植教学思想的的土壤在课堂教学。因此,校长脱离课堂教学实践本身就是违背了教育的大原则。

新课程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次彻底颠覆,它并不完全排斥传统教育理念中优秀的教育思想,但又是教育思想上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变革。它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春风春潮,意欲催发教育体系百花齐放。但这种理念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选择。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课程理念所突出的正是学校在教育发展中的求异(出特色),赋予校长规划学校发展方向,形成办学特色,提高素质教育执行力的办学意蕴。这就给校长赋予引领学校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将课程开发的部分权力交付给了学校,这就意味着校长必需关注课程规划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试想一位没有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经验、面对新课程理念一脸茫然的校长,如何能担当得起构建学校课程体系、突出学校办学特色、规划学校发展方向的大任?由此看来,校长回归课堂,走入教学一线,躬亲实践,是落实新课程改革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的、理所当然的空头理念和思想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违背科学规律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校长只有责无旁贷的植根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土壤中,在实践与探索中领悟到新课程理念的真谛,才能有话语权。

二、攻坚课堂,何难不克?——对校长参与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课程领导能力的思考。

常言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发展取决于校长的教育教学思想和领导力。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教育教学思想首先体现在对教育教学新理念的认知水平上,而领导力体现在管理学校水平、领导课程建设、发展学校内涵、引领学校方向等综合素养方面。各种素养的交集应该在课程领导上,因为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因此如何通过切合实际的课程建设引领教学,促成教学质量稳步和快速提高,成为校长领导力高低的直接体现。因此,一位好校长,首先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排头

兵,是课程建设的领路人。那么,校长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对落实新课程改革和增强课程领导力有哪些优势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有效促进校长专业的快速发展。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校长不仅应具备引领学校推进课改、发展内涵的专业化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提升,所以,校长必须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改革的道路是曲折复杂的,校长应清醒的洞察到教育改革面临的艰巨性,清晰的认识到借助课改发展学校内涵应掌控的各种要素,明确的判断工作的成效性。也就是说,校长要具有战略规划能力、判断决策能力、评价与反思能力。这样,才能统领全局,才能引领学校落实新课程理念,使学校内涵得到发展。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层面较广,但是,不论哪方面的工作最终都是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而服务。而在服务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中,会出现许多碰撞甚至矛盾,尤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许许多多不曾预知的干扰因素都会在落实课程管理与建设、课堂教学与改革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出来,摆在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面前,亟待探究和破解。这就意味着作为校长必须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如果一位校长能在教育改革大潮中激流勇进,深入一线,通过切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感受到各种矛盾的纠结,各种力量的冲击,深刻洞察,明晰因果,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就能很快分清矛盾的主次,找到症结的所在,不断积累经验,找到化解的办法,协调各项工作,不断增强办学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办学方向的明了化、特色化,才能引导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推进。校长的办学计划、协调、筹措、掌控、引领等专业化执行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与提升。

2、促使校长成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课程改革宏观上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整体行为,微观上体现的是学校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和具体行为。校长是学校落实课改工作的决策人和执行者,其主观意识和实际行为直接决定了课改工作落实的实际进程,也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不能走出传统教育、应试教育的模式,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化办学之路,首先取决于校长对新课程理念的解读程度。理解深刻,领会到位,则会促成校长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理解肤浅,一知半解,则会畏首畏尾,墨守成规,在课程

改革上只做表面文章。

落实新课改的难题在于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即便是借鉴别人较为成功的经验,也不见得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每个学校各自的办学基础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师资整体素养不同,学生学情不同。如果校长只是从行政领导的角度观察和审视新课改,那只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也就很难领会课改的真义,很难将新课改行之有效的加以落实。要识庐山真面目,须应身在此山中。要使校长将深刻的课改理念和课程理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真正领会到课改的现实价值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内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校长转变角色,由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变成一位脚踏实地的践行者,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使其陈旧的理念与新理念不断摩擦、碰撞,在两种理念的较量中,深切体会和感受新理念、新模式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的新鲜活力,这样,他的观念会随着新理念的不断注入发生深刻的变化,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使其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探索。同时,在践行新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他就会深刻体会到课改实践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巨大挑战,进而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创新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促进学校长足发展的环境和氛围,推行科学合理的改革举措,为实施新课改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并与广大教师积极主动的投身课改的探究工作中。

3、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构建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专业能力的核心所在,最能体现校长的基本素养和领导智慧。课改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线校长和教师执行课程的能力是决定课改成败的关键。目前我们试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政策,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臵,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种课程理念上的重大变革,对校长而言,实属一大难题与挑战。由于受传统课程理念和固有经验的约束,在新课程课程设臵与管理上,许多校长存在重视国家课程、轻视地方和学校课程的现象,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由于无法准确定位,所以许多学校没有明确的课

程开发规划,而是随意开发课程,出现了很多应景式的学校课程,并没有切实可行的落实这一政策。

一流的校长必须要有领导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而三级课程设臵对于校长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设臵理念,在实际操作上面临许许多多的实际困难。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主阵地是课堂,因而校长上课能有效增强课程领导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效提高解读课程政策的能力。在具体实践中,能充分体会到三级课程的设臵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进而寻求学校课程管理与构建上的重大问题,寻找恰当的切合点,使三级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为推进素质教育奠定课程基础。二是有效提升校长整合和执行课程的能力。学会合理安排课程的选择、规划、设计,学会科学落实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学会合理处理国家课程方案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关系;学会思考并整体把握课程系统,促成课程建设与创建学校特色的有机结合;学会研究学情、师资、教材资源和教育环境的现状,制定科学规范的学校课程计划,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三是有效提高评价课程实施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课程实施过程、方法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时调整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四是提高构建课程文化的能力。构建开放、分享、共进的课程文化,是新课程条件下的基本要求。学校怎样构建这种课程文化,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只有植根于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加以解决。

4、提高课堂构建力并引领教学教研工作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干扰,新课改在一开始就受到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向挤压,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教学讲授与互动自主常常发生冲突,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难以准确体现,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好调衡等问题,都是新课程下重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如何科学的处理必修与选修及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选课、走班制度怎么落实,教材的大容量与课时的有限性怎么突破,学教材与用教材的矛盾如何解决,教师素养、能力的不足与构建高校课堂、推进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怎么突破等问题,都是落实新课程教学活动无法避免的话题。这些具体困难都需要导向性的引领。虽然,在落实过程中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专家引领或培训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具体教学活动中,各种新问题、新障碍会层出不穷,仅通过专家的培训引领显然很难满足。这就意味着校长必须要构建校本教研机制,通过有效的自我攻关来破解难题,寻求出路。而这一行为的引领者就应该是校长本人。只有校长亲临课堂教学,才能获取第一手宝贵的材料。如:课堂教学重构的焦点和难点在哪里?应作哪些变革?学校应从哪些方面予以保障?课堂教学改革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学校推进课改的进程到底怎样?校长只有参与课改实践,才能对这些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进行把握。校长通过上课,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策略的实施等逐渐形成清晰的思路,才能为落实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要求、构建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积累经验,为校本教研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也为制订教学发展规划、提供教学保障和营造教学文化等奠定基础。进而形成较强的教学、教研领导能力,引领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健康有效的开展。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素养和能力要求更高,要求他们要完成由教书型向研究型、学术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型。那么,校长作为一个集体和团队的领头人,就必须率先完成自身的转型,要潜心研究课程、研究学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探究教学过程。并从自己教学实践的微观层面出发,站在一定的高度,不断将自身投入课改的效应辐射开来,带动并引领一个团队,站在宏观层面上,分析学校整体课改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并针对学校实际,为学校进一步深化课改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为学校的特色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这样的校长才是符合教育时代要求的、具有发言权和领导力的优秀校长。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校长要具备课程领导力是其职业角色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可以直接决定课改工作的成败。当然,这种能力是要深入教学一线,经过长期性的、持续性的艰苦探索、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丰富和完善的。我希望和我一样从事一线教学服务的校长,都能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从繁忙的琐事中解脱出来,深入课堂教学,紧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强化课程领导能力,为切实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尽到应有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篇:提升校长领导能力

提升校长领导能力,办人民满意学校

——浅谈校长专业领导能力的几点体会

这次远程培训,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方向,理清了办学思路,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要注重自身学习,努力提升专业领导能力,才能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现就这次培训谈谈校长专业领导能力几点体会。

一、提升校长专业领导能力的重要意义

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的确是这样,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往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走向。作为一校之长,务必做到:转变在观念上,落实在管理中,努力提升专业领导能力,才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真正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校长专业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

1、办学思想的领导力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校长对办学思想的领导力应该是校长领导力的起源和根本。它包括办学方向的领导、办学目标的领导、办学品位的领导、办学风格的领导等。

2、课程实施的领导力

课程是学校的办学基础,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校长要坚定地执行国家课程、充满智慧地构建课程、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才能真正从意义上领导学校。

3、校园文化的领导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行为潜规则”,建设优秀的学校文化与管理机制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心里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建设。校长要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努力打造体现优秀学校文化特点的学校管理平台,从而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4、师生发展的领导力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最终要落实到促进师生的发展上来,只有师生得到发展,这所学校才能真正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有意义。因此,在校长的领导下,学校的师生是否得到健康、和谐和全面发展,是检验校长领导力强弱的重要标准。

三、校长专业领导能力的完善

校长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关系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和特色的形成。可以说,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领导力要求校长具有综合素质和管理才能,要求校长不仅要有管理的思想和艺术,还要用心去推进全面的管理工作。所谓用心,即就是对事业的思索与探究,对工作标准及其细节的把握,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渴望,对学校的责任与情感,以及对师生的理解、体谅和耐心等。有力用心办学的校长,学校的整体发展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长的领导力可以被形容为一系列行为能力的组合,它又可分解为思维力与洞察力、决策力与执行力、感召力与沟通力、学习力与创新力,它是做好学校工作的核心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长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校长的人格魅力上。因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能否成为一流的学校,最重要的是唤起教师的进取意识与创新精神,营造教师队伍的凝聚力,而校长的人格魅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必须掌握校长人格魅力的内涵及特征,培养和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校管理中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一个优秀的校长,应该具有优良的品质、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完善的性格。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有品格、有学识、有思想、有威信、有亲和力、有任用力和有形象力的校长,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去不断完善自我:

1、做一个有品格魅力的校长

有品格魅力的校长要有坚定的信念,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要有执着的追求和坚忍不拔的敬业精神;要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2、做一个有学识魅力的校长

渊博的学识是校长成功的基石,优秀的校长都是学识渊博的人,他们除了要有合理的知

识储备、具备一定的教学专业素养外,还应该具有勤于学习的习惯并追求有效学习,精通管

理理论。校长在提升自身学识魅力上,要始终追求渊博与深刻并行。

3、做一个有思想魅力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

导。”思想的领导是校长最重要、最有力的领导手段。校长的思想魅力无疑是重要的,那么

如何提升自己的思想魅力呢?有学者认为,躬身体察、归类分析、理论推敲、学习借鉴、升

华提炼、个性融合、信念确立、文思表述、实践检验、认识创新,是汲取、形成成熟思想力的涌动过程,也是修养思想魅力的逻辑顺序。

4、做一个有亲和魅力的校长

校长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既要得到上级的支持,又要得到师生的拥戴,两者缺一不可。

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的拥戴甚至比上级的支持更重要。校长只有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以德

感人、以才服人、以情赢人、宽以待人、公正廉洁、勤于务实、知人善任并不断创造实绩,才能赢得师生的拥戴,才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有效地组织学校管理。

5、做一个有形象魅力的校长

什么是校长的形象魅力?简而言之,就是因校长的“形象”而产生的威望和信誉,是使师

生由衷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那么,怎样的校长形象才具有无穷的魅力呢?一要具有

高风亮节的角色形象,二要具有高尚品德的师表形象,三要具有良好心里的健康形象,四要

具有过硬业务本领的学者形象,五要具有很强工作能力的管理者形象,六要具有现代人才策

略的伯乐形象,七要具有锐意进取的开拓者形象。

作为现代校长,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掌握前卫的教学理念,拥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和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要把学校的工作抓好,把学生教育好,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首先是校长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校长要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校长要有高超灵活的管理手段,校长要有高尚的灵魂……校长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习惯,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制校方略。校长应该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思维和发展的引领者。

校长必须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以情促教。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组织并开展好本学校的政风、行风评议工作,接受支部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做到

党政协调,共谋发展,牢牢把握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结合,努力打造一支创新的团队,做

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从而达到环境优美、管理优化、欢快和谐,质量优良的办学目标。

同时,要做好表率,关心师生的生活,增强凝聚力量。

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立足于教师,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校本,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建设新型优秀学校。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实现教育的最佳境界,实现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总之,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一个好的校长是成就一所好的学校的关键。”的深刻内涵。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我要进一步完善自身人格魅力,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加强学习,不断提升领导能力,竭力推进学校的大发展、快发展、全面发展,为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加倍努力!

第三篇:领导能力与艺术

n

领导是指领导者带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客观环境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奋进的行为过程。

n

公安领导是指公安领导者依照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带领和引导广大民警在一定客观环境下,为实现公安工作目标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控制、创新等一系列活动。

n

公安领导是一个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领导要素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组织目标、作用对象等。其中,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为基本要素。

n

领导者:是指领导活动中担负一定的领导职务,拥有一定的权力,肩负一定的领导责任,率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实现一定领导目标的人。公安领导是组织中通过选举或组织任命、竞聘等方式产生的个人、领导班子或领导机关。

n

公安领导者在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安领导活动的主导者,是公安领导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

n

被领导者,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或群体,是领导活动的客体。在公安机关,被领导者就是广大民警。他们是领导者领导活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广大民警的参与和支持,任何公安领导活动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n

领导环境,是指除领导者自身因素以外的直接影响领导活动的一切时间、空间、物质等诸多条件的总和。

n

领导环境可以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包括群体组织、人际关系、物质条件、人员素质等。

n

宏观环境是指领导者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包括政治、治安、经济、科技、文化、思想、道德、制度、传统等。

n

领导环境具有客观性、差异性、复杂性、可改造性等特点。

n

领导环境是领导活动的客观基础,是影响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领导活动可以用函数表示: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

领导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公安机关的性质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指出: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公安工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工作。”

公安领导活动的基本特点:

n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我国政治建警的根本原则。

n

坚持政治建警。在当的绝对领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具有政治纪律性、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标准进行公安事业的长期建设。

n

坚持接受“双重领导”。我国地方公安工作,在坚持党和政府对公安机关领导的前提下,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制度。

n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内务条令》规定,各级人民公安机关内部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坚持依靠群众,执法为民。坚持依靠群众、执法为民,是公安领导活动的根本方法和最终目的。

领导科学:领导者素质与领导班子

n

素质是指事物固有的特点和本来性质。所谓素,就是本来的、原有的意思;所谓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n

就个体人而言,素质是指人在一定的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实践形成的基本特征。

n

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的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诸要素在一定时间的状态,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内在要素的总称。

领导者素质特点:

①综合性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篇》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②层次性

③时代性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n

①政治素质是领导者诸项基本素质中的最根本的素质,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首要条件,是领导者阶级属性的体现。

n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内容。

n

政治素质归根结底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n

②身体素质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物质条件。领导者只有具备旺盛的精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胜任领导工作。

n

身体素质包括自然年龄、健康状况、心理品质三个方面。

n

③文化素质是领导的基本素质。文化知识是领导者形成和提高能力的基础。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与领导着的知识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n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领导一是知识面宽,二是专业知识通,三是知识更新快,四是知识结构合理。

领导能力

⑴一般能力:①逻辑思维能力

②语言表达能力

⑵领导能力:①计划能力

②决策能力

③组织协调能力

④人际沟通能力

⑤创新能力

⑥应变能力

⑦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

领导班子

n

领导班子,是由组织中的若干领导成员按照组织发展需要有机结合而成的集体。

n

领导班子按照组织发展的目的建立起来,体现了领导班子的目的性。

n

领导班子是有机结合起来的,反应出领导班子的整体性或者叫做整合性;

n

领导班子作为一个领导集体,是组织的领导核心,所以要从组织中选择优秀的人来组成,这就体现了领导班子的集优性;

n

领导班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就是领导班子的开放性。

领导班子优化的标准

n

①整体性。整体性是指班子的成员在总体构成上,既要有强有力的主要负责人,还要有各具专长的其他领导人,形成群体素质结构合理化的领导班子。

n

②互补性。互补性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看班子成员之间的单项素质或综合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情况。知识上相互补充,技能上互相学习,气质上相互包容,成员间取长补短。

n

③平稳性。平稳性是从动态角度看班子对自身或外界情况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稳定的班子可以对外界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力。班子的变化、外界情况的变化,要求班子要在不断优化结构中求得稳定。

n

④高效性。高效性是从班子整体效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看班子结构的合理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系统论的一个基本观点。班子结构越合理,输出量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n

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是指领导班子有目的地带领和引导被领导者,在一定客观环境下,领导活动所取得的绩效。

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目标×效率

目标正确,效率越高,整体效能越大;目标错误,则适得其反。

领导作风建设

n

领导作风,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中,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所形成的具有一贯性的态度和言行。领导作风是领导者世界观的反映,是一种有效的影响力。

领导作风之思想作风

n

思想作风是领导者在工作中长期形成并保持的思考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方法。领导者要在工作中形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行为和习惯。

之工作作风

n

工作作风是领导者在工作中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是领导者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等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n

领导者要多谋善断、办事公正、诚实守信、赏罚分明、关心爱护下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平易近人、热情服务。

之生活作风

领导不良作风之官僚主义

领导不良作风之主观主义

领导作风之保守主义

n

领导用人是领导的基本职能。正确用人是我们的事业长盛不衰的保证,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组织保证。

n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n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

领导识人的基本方法:

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

烦使之而观其能;猝然问之而观其知;

委之以财而观其廉;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n

领导者用人的艺术主要有:合理选择,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宽容待人;合理使用,积极培养;用人要正,激励人才。

n

世上只有无用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霍布森选择效应

德尼摩定律

营造公平合理的环境

n

刘邦的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什么叫知人善任?知人善任,首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知人当中首在于知己,其次在知彼,人贵有自知之明。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要做好的掌握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

n

刘邦的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n

刘邦的用人之道三:不计前嫌。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来投奔刘邦。陈平走的路更多,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又因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做都尉。凡是来投奔刘邦的人,刘邦敞开大门,不计前嫌,一视同仁表示欢迎。

n

刘邦的用人之道四:坦诚相待。对于人才,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应得的酬劳,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这些人才,惟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

n

刘邦的用人之道五:用人不疑。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看见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这个,明天猜忌那个。刘邦就有这个魄力,他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n

刘邦的用人之道六:论功行赏。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的实实在在的肯定。有贡献就得奖励,奖励要奖励得合适。贡献大的,要多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

领导用人的艺术:反对任人唯亲;用人所长;人事相宜;善于发现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气度;要有慷慨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

“南京:史上最牛的公厕

n

爱情像便便,来了挡也挡不住;

n

机会像便便,水一冲就再也回不来了;

n

生活就像便便,每天都一样又不太一样;

n

工作就像便便,有时努力了很久却只是个屁!”

小学生读《西游记》的八点体会:

1、领导都是肉头。以唐僧为代表的不辨忠奸,不辨是非,腻腻歪歪,优柔寡断。

2、能干的人都有紧箍咒。孙悟空能干,必须有办法管着。

3、捣乱的人都是上面派来的,折腾了个够,最后都回去了!

4、老同志的事情一定要办好!唐僧因为没有把通天河老乌龟交办的事情当回事,最后翻了船,这就是轻视老同志的代价。

5、虔诚善良的人最容易被吃掉。

6、好吃懒做的人得到的实惠最多。

7、重担都压在老实人身上。

8、妖魔鬼怪都是有背景的。

《西游记》告诉我们: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领走;没背景的妖怪才会被打死。

公安领导者权力

n

公安领导者权力是指一定社会组织和上级公安领导组织为保证公安领导者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和刑事司法职能,实现组织目标(四大政治社会责任)所赋予的强制力量。

n

从宏观上看,公安领导者权力包括行政管理权和刑事司法权。

公安领导者权力的特征:

n

授予性:权力是由一定的上级组织授予的,而且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形式固定下来的。

n

任何领导,离开了组织这个因素,都不可能有效地掌握和运用权力。

n

不平等性。权力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被领导、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这说明权力是不平等的,也是不能平均分配的。

n

法约尔:权力就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

n

强制性。强制性是权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在领导者权力管辖范围内,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地服从。

n

服从不仅要维护领导者的威信,更主要的是为维护组织正常运转,维护组织的尊严,维护法律的尊严,使组织目标得以实现。

n

时空性。任何领导者,只有当他被阻止或群体正式授予某种领导职务时,才拥有了与此职务相应的权力,权力随其职务的开始而开始,也随职务的终止而终止。

n

这说明权力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而且是在任职时间内有效。领导者权力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n

约束性。权力是人民和组织依法授予的,领导者行使和运用权力受到法律保护。但领导者行使和运用权力必须要按照法律规范行动,必须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要对组织负责,决不可随心所欲。要接受各种力量的监督,以保证权力行使的公正、公平,以防权力变异。

公安领导者影响力

n

领导者的影响力分为两类,即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

n

权力影响力是由一定社会组织赋予领导者个人的职务、职责、权力形成的。它以一个人在组织中的法定地位作标志,凭借上级组织的正式任命,对被领导者行为发生作用的一种控制力、约束力,使被领导者按照领导者的意图,按一定方式进行活动。

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n

法定权。领导者具有权力,人们对权力的崇拜导致人们对领导者产生了一种服从感。

n

奖励权。奖励权是由法定权派生出来的。被领导者意识到领导者有权进行奖励,只要努力按照领导者的要求去做,做得好可以获得某种好处。奖励权要想成为权力性影响力的要素,是建立在被领导者合理需要满足之上的。

n

惩罚权。惩罚权具有强制性。领导者要知道在法定权范围内,被领导者惧怕什么。它是建立在被领导者惧怕心理之上的。

n

法定权、奖励权、惩罚权合称职权。

非权力性影响力

n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自然性影响力,与领导者个体的职务、职责、权力无关,是以领导者的品德、智慧、才能、情感、年龄、资历等为基础而产生的。

n

在领导活动中,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认可,是从内心发出的信服,心甘情愿地按照领导者意图改变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n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建立在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个人素质的崇拜、钦佩的基础上,它不具有强制性。

领导者的品相与品质

人的缺点有品相与品质之分,品相与教育、经济、文化有关,可以原谅,可以理解,可以培养;品质与价值观有关,与教养有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可救药,也不必原谅

人品决定官品

非权力性影响力

n

智慧要素。智慧通常叫智力、智能。智慧要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力、思维力、应变能力等。

n

领导者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见多识广,遇事不慌会得到被领导者的信任,爱戴,会增强号召力,增强克服危机的精神力量,使被领导者有信赖感。

n

才能要素。才能是指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有杰出才能的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将各种能力有机地结合,会给整个工作群体带来成功和希望,使人们对其产生一种敬佩感,对领导者肃然起敬,这是一种向心力。

转变领导者观念

领导者威信

n

威信之意,威是威望、威严之意;信是信任、信从之意。威信是能使他人信从的力量,也就是在别人心目中的影响力。

n

领导者威信是指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心中的影响力。它表现为对被领导者具有感染力、号召力、支配力,这种力量越大,领导就越有权威。提高了威信,也就树立了权威。

领导者提高威信的途径:身先士卒;充满自信;关爱下属;一视同仁;勇于负责;谨言慎行;值得信赖;全面关注;善于协调;积极融入;目标一致;承担风险;平易近人;学会分享;讲究艺术。

开会的艺术

开会定律: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关键问题不开会,不解决问题总开会。参加会议越多,表示社会地位越高;

n

会议是坚持集体领导、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聚在一起交流思想或规划行动的一种方式,是领导者实施领导的重要领导方法之一。

n

会议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地召集众人一起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规划行动,布置工作的活动。

(会议的功能)成功的会议其功能表现为:

n

会议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与会者身份的一个注脚;

n

会议是相互了解的重要场所;

n

会议是发现人才的场所;

n

会议也是一种约束力,会议的决议对组织内所有成员都有约束力。

开会的原则

n

准备充分。明确会议主题与程序,与会者带着问题与观点出席会议;

n

讲究效率。会议要言简意赅,议论要集中,围绕中心议题进行,不要议而不决,随意推迟或延长会议时间。

n

注重效果。会议要有决,决要有行,行要有果,果要有馈。

开会要讲究会议效益

开会要有艺术

n

紧扣会议主题。简明扼要说明会议主题、议题、议程和要求,明确会议的类型。语言要精炼,声音要清晰洪亮。

n

激发思维。主持者要引导发言,不要过早表露己见。领导者要以民主的方式,营造和谐、融洽、宽松的会议气氛。切忌一言堂现象。

n

恪守程序。遵守会议程序是控制会议时间的有效方法。领导讲话要事先沟通,避免重复。

n

领导即席讲话全靠自己应变能力,要善于把随时产生的思想、观点、话题、资历等有机结合起来,是领导者随机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结合的体现。切忌东拉西扯、重复搪塞、敷衍了事。

开会三要点:

一、直接对下级讲话要说“我强调几点”;

二、平级讲话后要发言说“我补充几点”;

三、上级领导讲你必须发言要说“我的体会有几点”。

领导通用总结发言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会议,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刚才×××同志,以及×××同志的讲话,我认为——讲得非常好,非常深刻!希望在座的同志,认真领会、深刻理解。回去后,要传达×××同志及×××同志的讲话精神,并且认真落实、真抓实干,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对于工作,我提几点补充意见:

一、对于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领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工作已经开创了很大的局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还要从深度与广度上更加推进工作。我看,最重要的一条是: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充分领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关于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二、对于工作,要加强落实,要把工作抓到实处。

目前,有个别同志、个别部门,存在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热衷于开大会,传达文件。

当然,开大会是必要的,上传下达也是必须的。但是,光是讲空话、打官腔,是远远不够的。对工作,要真抓实干,加强落实。各级领导要把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要具体部署、认真执行!

各级领导要为工作,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舆论环境,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的开展。要抓出实效,抓出成绩!

三、要加强协调工作

历史证明:钢铁一般的团结,是我党消除一切困难有力武器。关于工作也一样,各级领导要加强协调工作,要把上下、左右,各方面、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步调一致地推进工作的开展。

目前,有些部门,遇事推诿、互相扯皮,这种官僚作风,十分要不得!这种作风,轻则导致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影响党和政府威信!我们必须坚决铲除这种官僚作风!

四、要在实践中探索工作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工作与市场经济有没有发展,我看大有关系,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的影响将波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工作也不例外,它必然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因此,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如何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希望大家认真地去思考一下,去探索一些,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五、参与工作的同志,要有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志们,对于工作,政府是非常重视的;各级组织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进工作。同志们,你们承担的工作,是肩负了各级组织对你们的殷切希望,应该具有光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要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注意建设,为改革开放,添砖加瓦!

以上五点,供各位同志参考。总之,大家要振奋精神,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谢谢各位!

批评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

n

批评既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信号,在领导者的领导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又是很多领导者常常感到无法回避而又深为犹豫的领导手段。

n

这种手段不仅是工具论意义上指向结果的工具,它更大程度上是一门直击心灵的艺术。

n

批评之所以为一门艺术,在于它并非只要满足某些既定的条件即可得到某种确定的结果,而更多地取决于一些微妙的、甚至难以言传的感应和领悟,特别注重对批评对象、时机、场合和方式的选择。

n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使领导变得事半功倍。

批评的原则:唯事原则;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动因分析;适度原则。

不要批评对方有什么错误,而是直接告诉对方你需要的是什么东西!

提意见的艺术

提意见属于沟通协调,其目的是为了使组织目标尽快实现,获得更大的效益。提意见是正常的组织行为,但也要讲究艺术,讲究方式、方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大胆有勇气。

进言有四难:审人、审己、审事、审时,一有未审,事必不济。

公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n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联系规律所作出的概括、间接与能动的反映。

n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角度和思路。思维方式在公安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辩证思维方式

n

辩证思维方式是指思维主体在思考问题时,自觉地从事物的对立统一、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理论在思维活动中的运用。

n

辩证思维方式可以帮助领导发现机会和危机。它要求领导者在有利的条件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辨证地看待事物发展的现状,及时排除潜在的危险;而在面临困境时能保持镇静,从困难中发掘新的契机,寻找转折点,渡过危机,促进发展

辩证思维方式

公安领导者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做到:

n

抓主要矛盾,分清矛盾双方的主次地位,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

n

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发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得出准确的判断。

n

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把握事物,分析研究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在决断和决策时面向未来、关注其发展趋势,针对其发展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系统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将思维对象自觉地放在系统环境中进行整体思考,并辨证地对待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求达到对问题最佳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这是系统论在思维活动中运用的结果。

系统思维方式

n

第一、系统思维方式有利于公安领导者开拓新思想,有效地防止和克服公安领导者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有利于公安领导者思路的拓展,提高思维的敏捷度和准确性。

n

第二、系统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公安领导者研究问题的客观性与全面性。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解决面临的社会治安难题。

n

第三、系统思维方式为公安领导者决策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提供了决策的科学程序,确保了决策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行性。

创造性思维方式

n

创造性思维方式是指思维主体在思维活动中运用已有的认识材料,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新见解、新突破,求新、求异、求先的一种思维方式。

n

创造性思维方式要求充分发挥人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见解,进行动态的多方位思考,包括多方面的联想与想象,达到由此及彼的境界。

超前思维方式

n

超前思维方式是思维主体通过对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来了解事物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或决策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n

具有超前思维能力的领导,能够从各种复杂事物的表象中发现、思考并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规律和特点。

公安领导者的思维方式

n

超前思维方式不仅要具有纵向超前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横向、立体式的超前思维能力。

n

超前思维重要的是在认识和观念上的超前。

n

公安领导要将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超前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思维能力。

公安领导者思维方式的创新

n

突破思维定势。克服服从权威、从众、先验和情感,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

n

突破思维惯性。就是要突破习惯性思维,传统性思维,打破思维惯性。

n

突破思维封闭

。人站得层次太低了,没有站得很高,思维封闭了,当然就不能创新了。要进行多向思维,既有顺向思维,又有逆向思维,还要有转向思维。

警察心理需要社会调控相助

n

警察所从事的是属于高风险、高负荷、高强度的职业,大多数民警,特别在一线工作的民警普遍有程度不同的心理负担,由此会产生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疾病,危害民警的身体健康,警察的心理往大处说已经不属于个人,而是社会问题。

第四篇:校长管理技能与领导能力提升

谈谈校长管理技能与领导能力的提升

大庙沟学校

范延鹏

2012年5月

谈谈校长管理技能与领导能力的提升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也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校长的领导能力,首先表现为较强的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能力。提升校长的领导力,首先要提高校长的这种能力。所谓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是制定学校总体目标和寻求学校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谋划和方略,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是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的描述。它是一所学校领导活动的核心。所以,校长要学会从学校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特征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好的远景,在“正确地做事”之前必须先坚持“做正确的事”,从中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发展。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领导能力。

明智的校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领导能力。首先,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影响力,才能端正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加强政治修养。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正确地应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影响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校长的品质修养直接影响其威信的高低。校长应该品质高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表里如一,团结同志,严于律己,诚恳待人,以身作则,并有坚强的意志,勇于开拓创新,这样,才会有较高的威望,才能带动师生员工推行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再次,要深入实际,不能闭门造车。校长要善于走群众路线,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让大家参与学校管理,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相关部门,使教职工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外,校长应深入实际,参与实践,积累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处理教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校长一意孤行,我行我素,缺乏民主作风,不倾听群众的呼声,又脱离实际,自以为是,那绝对不可能有影响力的,也无法管理好学校。

二、坚持业务学习,提升领导能力

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校长的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要提升这种能力;(1)、校长要树立校本的课程哲学观,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规划学校课程方案,实施革新的教学方式,推行革新的课程评价,再造学校课程文化;

(2)、校长要吸引学科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校长要促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校长的典

范,在引导教师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反省,在与他人合作中不断促进课程成熟,进而实现课程与教学领导的终极目标。

其次,校长还需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协调。的确,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但是,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总能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人相互融合、和平相处;总能一心想着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总能发挥道德领导权威,将校长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总能激发学校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

再次,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发展力。这种发展力需要校长有非凡的豪迈气度,主要表现为两方面:校长不死抱着“校长英雄观”,而是清醒地看到,要靠制度来延续、固化特色活动,从而摆脱因个人去留而影响学校发展的尴尬。校长在培养接班人上,有容人之雅量,用材之胆量,育才之耐心。慧眼识英才,将年轻干部及早推上重要岗位,放手大胆地让他们挑大梁,以避免学校发展中核心力量青黄不接的局面。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必须培养校长的这种魄力和发展力,使其达到一种高境界。

最后,校长的领导力还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多少成功的经验表明,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源,校长也不仅仅是教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同时扮演着设计师、演说家、外交家等多种

角色,他们必须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走向媒体,从多方位、多层面赢得社会支持。正是这种与社会各界的多方面联系中,校长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巩固了办学特色,打造了学校品牌,宣传了学校形象。

总之,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和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工作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校长的影响力.校长的影响力是指校长有效地影响和改变教职工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它基本上是至上而下对下属起作用的.校长的影响力,包括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权力性影响力是由传统观念、资历和职位等因素所构成的。其特点带有某种强迫性,它使教职工的心理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因而这种影响力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激励作用收效甚微。非权利性影响力则不然,这种影响力是由校长本人的素质和行为形成的,与校长的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其特点具有自然性,它比权力性影响力具有更大的自然力。只有具备强大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校长。才能使教职工心悦诚服,才能胜任其领导工作,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范延鹏

大庙沟学校

2012年5月

第五篇: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

李延成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处于领导活动的关键角色,对群众起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常常以其才华出众,超凡魅力,征服人心,引人称颂。特别是那些叱咤风云,熠熠生辉的领袖之星,则以高风亮节,丰功伟绩,拥有人类历史上永久的感召力,影响力。他们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不唯良好的天赋,更须熟悉领导科学的理论,具备优秀的素质,掌握管理的艺术。而领导艺术是处理模糊、随机性问题的领导方法,即“非程序化决策”,所以这种特殊的领导方法是一种软方法、软技术,是技巧,是一种能力,而不是照章操作。探索这些成功的规律,发现这些成功的法宝,是本文的初衷。

第一部分

领导者的能力

一、领导者的力量

(一)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

1、“跟我来”——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如果没有远见卓识,搞不准方向就必然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古代有个人到南方楚国去,却驾着马车往北去。有人指出错误后,他却说他的马好,跑的快。结果是马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2、“看我的”—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对不同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反映,关键时刻站起来,生死关头豁出来,起表率作用。带人应先带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3、“一起干”——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要有良好的品质,处处起榜样作用,冲锋在先,使属下信服,这是一种精神力量。

(二)领导力不仅是领导者的能力

1、领导力是一种相互凝聚的合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形成核心,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没有攻不下的堡垒。

2、领导力是一种相互作用的爆发力。领导的力+追随者的力-阻力=领导力是最大的力。

(三)领导力通过事件发生并延续

1、领导者欢迎事件。领导者不能怕事,不怕落后,也是展示才能的时候。

2、领导者忠于事件。领导力只有在事件中产生,并在事件当中延续,关键时刻要勇挑重担,才能集中精力领导事件。

(四)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体现领导力

1、非权力性影响的来源。产生于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能突破权力障碍。如领导非权力影响高,就能增加权力。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扶佐阿斗就是明鲜一例。

(五)领导力受追随者认知度的制约

1、用时间来证明。有些决策在一定时间里不一定得到大家的认同,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过后能验证是否正确。

2、克服盲从。将盲从的因素降到最低点。

(六)领导力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1、预测风险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正是领导非凡者脱颖而出的是机。能知道走的路是正确的,领导得要能预见事物的发展。

2、挑战风险的勇气。在风险面前一个好的领导要树立信心,敢于迎着困难上,知难而进。

(七)领导力源于信息处理能力

1、领导力的根本源泉。领导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并根据信息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来处理问题。

2、团队信息处理能力。要靠群众的信息,并依据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八)领导力与科学管理相辅相成

1、领导与管理的关系。领导者的能力是通过管理来体现的,而管理的好和差则反映了一个领导者的能力。如导游与旅游者。其中导游就是领导者,旅游者为追随者。旅游者必须服导游者。

2、领导力通过管理发挥作用。在管理中决定好和差的关键是领导者。如美国有一个公司经营非常困难,新的董事长上任后立即调整了领导班子,把35个副总裁换了33个,使该公司起死回生。

二、领导者的素质

(一)领导者的政治素质

1、充分认识领导者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有三点:一是政治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统帅;二是领导素质的高低反映出领导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是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三是在领导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领导者应具备哪些政治素质。有四点:一是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三是有科学的远见和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四是有良好的思想工作作风。

(二)领导者的思想素质

1、为谁掌权。这是根本的。权为民所用。

2、以民为本—公仆心。情为民所系。

3、公众利益—思想基点。利为民所谋。集体至上,人民为核心。

4、从实际出发—根本思想作风

(三)领导者的道德素质

1、领导者遵循的道德原则。就是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加强道德修养,并成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执行者。

2、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一是正直诚实,表里如一。二是谦虚谨慎,不能自足。三是严于律已。四是公正无私。心底无私天地宽。五是廉洁从政为民。

3、领导者道德品质的修养。一是肯于学习。二是反省克已。三是谨慎稳重。

(四)领导者的知识素质

1、“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者知识结构。“知识经济”就是要求有全新的知识。应该掌握。一是市场经济知识。二是金融理论知识。三是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知识。

2、领导者提高知识素质的途径。提高知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习知识是获得力量,提高智慧的源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是向书本学。二是向实践学。三是向先进学。做到学习超越,实践超越、教育超越、信息超越。

(五)领导者的心理素质

1、优秀心理素质造就成功领导者。心理素质必须是健康的,最大的快乐是战胜自己。要克服八种不良心态:应付、奴才、补偿、享乐、侥幸、疾妒、报复、冷漠。

2、领导者心理素质的构造。一是气质要好,也是典型的稳定心理特征。二是性格要稳定,是人的习惯化的生活方式。

3、成功领导者的优秀心理品质。一是充满自信。二是意志坚定。三是毅力持久。四是乐观远离困境。五是克制是最高的境界心里。

(六)领导者把握全局的素质

1、立足整体,通观全局。凡是要从整体工作出发,站在领导的高度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工作不断开展。

2、高瞻远瞩,规划全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观察,对待事物,要有超前性。

3、抓住中心,统筹全局。在许多工作中,要抓住事关全局的工作,纲举目张,同时要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

4、把握方向,协调全局。要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通力协调开展工作。

5、着眼目标,控制全局。目标已定,就要盯住,控制全局朝这个目标前进。

(七)领导者魅力的素质

1、领导者魅力的价值。一是人与人之间的磁性心理表现。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织心理表现。三是人与人之间隐形心理表现。

2、领导者魅力的产生。一是社会心理因素。二是权力性因素。三是非权力性因素。

3、领导者魅力的载体。一是服饰朴素大方、整洁。二是体貌长相端庄。三是言谈举止得体,谈话文雅,彬彬有礼,表明有文化,有修养。四是领导行为直接反映领导者的能力。

4、领导者魅力的共性法则。一是品格魅力。二是知识素质魅力。三是心理素质魅力。四是口才魅力。五是自我形象宣传和保护魅力。

5、领导者魅力的副作用。一是目标不一致。二是传统的思维定式,阻碍了改变思维。三是个人魅力过于强大,取代了集体的正确决策。四是对领导的崇敬和宽容造成了官僚主义,滋生腐败。

三、领导者的方法

(一)领导者升迁上任的工作方法——新官上任

别开生面

1、新官上任

始于足下。注意:一是做好第一次亮相。二是尽快摸清情况。如人员、组织与地方党政协调等。三是避免议论前任领导。四是稳定干部队伍。五是保持工作连续。六是不要以救世主身份出现。

2、怎样烧好“三把火”。一是确定工作目标。二是建立好自己的指挥体系(主要是班子)。三是选好突破口,打响第一炮,即群众最关心的主要矛盾,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取得上级的支持。

3、三把火之后怎么办。一是注意人们的心里变化,情况要摸透。二是防止突然降温。三是防止引发不满和牢骚。四是注意种种议论。五是如果出错了出漏子,不要惊慌失措,想方法改正。

4、新领导威信从何而来。一是工作上要有感召力。二是对人要有吸引力。三是对下级有影响力。四是单位里形成向心力。要以德取威信,以情取威信。

5、如何对待前任领导。一是充分肯定前任的成绩。二是前任决定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明白再改变。三是坚持正确原则。充分肯定,笼统评价,总体继承,具体修正。

6、新任领导应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名利与地位、权力与利益的关系。二是正确对待前人的工作,处理好继续与创新的关系,不能造成一朝天子一朝臣。三是正确处理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三把火”和“一路灯”的关系。四是找准自己的工作位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五是不断提高素质。

7、新领导应避免四个问题。一不要摆官架子。二自我的期望值不要过高。三不要唯权是抓,权力欲极强,抱打天下。四不要言而无信。

(二)领导者运用权力的工作方法——合理授权

纲举目张

1、领导者拥有五大权力。法定权、强制权(惩罚权)、奖赏权、专长权、影响权。

2、哪些因素会影响权力运用效果。一是领导身份和实际地位。二是组织系统和领导机关优化的程度。三是人际关系。关系好一呼百应,关系不好公开顶撞。四是社会心理与社会价值观发生逆反。五是授权分工和权限的问题,分工要明,责任要清。

3、领导者为什么要授权。一是贯彻分权领导原则的需要。二是领导者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三是调动下属的需要。

4、领导者授权步骤。一是慎重物色对象。二是明确授予权内容。三是选择授权方式。四是授权之后得交待清楚,减少干扰,不能含糊其词。

5、领导授权的原则。要合理、要量力适度、带责授权、以信为重、授中有控、宽容适度。宽容大了就是失败。

6、领导者授权容易在哪些方面失误。一是随意性授权。二是主观性(以亲疏)。三是含糊其词授权。四是三心二意地授权。五是截留式授权。六是空头支票式的授权。七是无反馈式的授权。

(三)领导者拍板决策的工作方法——权衡利弊

拍板决策

1、领导者常用的预测方法。一是经验性判断预测,推理的方法。二是专家会议法。三是时间顺序法。四是模拟试点。五是社会调查法。

2、决策者“八戒”。一戒无全局。二戒主观武断。三戒唯书、唯上不唯实。四戒先人为主。五戒公私兼顾。六戒心中无数,有言必从。七戒忧虑不决,优柔寡断。八戒一劳永逸,万事大吉。

3、重大决策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注意先放探空气球,先放风,也就是先打招呼。二是注意搞好内部协调。注意事先搞好沟通交流、引导、做思想工作。三是注意决策一旦作出,不能轻易改变。

4、怎样运用传统决策艺术。一是民主法,集思广义。二是比较法,权衡利弊。三是筛选法,砂里淘金。四是试验法,先试点,以点带面。五是应变法。

(四)领导者选人用人的工作方法——德才兼备

唯才是举

1、领导者用人应遵循哪些原则。一是量才任职原则。二是用人之长。三是充分信任的原则。四是任人唯贤。五是大度用才,接贤纳荐。六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2、领导用人十戒。一是滥用人才,用非所长。二是疾贤妒能,压制排斥。三是求全责备,挑剔刻求。四是唯从是举,唯命是听。五是图求表面,忽略实际。六是论资排辈。七是刻板印象。八是领导意志缺少民意。九是任人为派,任人为地。十是模式匹配,一刀切。

3、领导考察下属八种方法。一是直接面谈。二是随时观察。三是有意考验。四是依靠专家。五是考试测评。六是注重实际。七是实用考察。

4、领导者怎样对待“近臣”。近臣即身边人。注意:一是慎重选择,不能以亲故来取人。二是严格要求。三是平等待人。

(五)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工作方法——惩罚并用

激励有方

1、领导者激励下属的十种方法。一是目标激励法。二是榜样激励法。三是褒奖激励法。四是数据激励法。五是反向激励法(加力反弹)。六是对活激励法。七是评比激励法。八是尊重支持激励法。九是民主评议激励法。十是集体荣誉激励法。

2、领导者怎样进行惩罚。有两种:纪律、经济惩罚。一是惩罚要准确无误。二是公正合理。三是从关心出发。四是以少为宜。五是要及时。

3、领导者表扬下属的要求。一是要真诚。二是要及时。三是要具体,言之有物。四是要如实。五是要多样。六是要适度。七是要看长处。

4、领导者批评下属的方法。一是直接批评。二是渐进批评法。三是商讨批评法。四是参照批评法。五是发问批评法。六是点名批评法(个别的、大会上要用)。七是暗示批评法。八是幽默批评法。九是集体批评法(增加压力)。十是触动批评法。对能正视自己的人可以用此法。不能乘人不备,不能搞突然袭击。

(六)搞好领导班子团结的工作方法——顾全大局

加强协调

1、正职如何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一是全局与局部矛盾。二是会上决定与临时处理。三是听取意见,正确处理全面与片面的矛盾。四是处理荣誉功过不当的矛盾。五是调节副手纠纷产生矛盾。六是闻过则喜,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指出的缺点和错误。七是谦虚谨慎。八是注意层次,分清主次。

2、副职如何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一是摆正关系,主动配合正职。二是大胆负责,做好本职工作。三是以事业为重,切忌争权夺利。四是注意顾全大局,注意横向协调。五是气势宽容,有容人之量。

3、抑制领导班子内部冲突的六种方法。一是要以冷制热。二是黄牌警告法,民主生活会。三是彼此推让法。四是坦诚综合法。五是自我补偿法。六是抑制法。

(七)领导者协调人际关系的方法——协调关系

左右逢源

1、成功协调人际关系四个环节。一是尊重。二是了解。三是给予。四是索取。

2、下级与上级相处十条准则。一是认真听取上级的讲话,这是尊重领导的表现。二是讲话要简明扼要。三是多提供几种方案供选择。四是维护上级的声誉。五是乐观和富有信心。六是早上班,按时下班。七是信守诺言,不虚伪。八是了解和熟悉上级。九是不与上级过于亲热。

3、上级协调下属关系的九个要领。一是尊重。二是信任。三是体谅。四是鼓励。五是商量。六是帮助。七是冷静。八是体贴。九是带头。

4、化解与下属矛盾的八条法则。一是敢于主动承认错误。二是把隔阂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允许下属发泄委屈。四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五是战胜自己,不要刚愎自用。六是发现下属的优势潜力。七是排除自己的疾妒。八是严厉回击放荡行为。

(八)领导者提高领导效能的工作方法——各尽其职

事不躬亲

1、领导者要做领导者的事。抓大事,抓中心。

2、领导者怎样抓好中心的工作:中心带动全局。一是尊重中心工作的客观性。二是分清中心工作的差异性。三是掌握中心工作的可变性。四是对中心工作要抓紧。

3、领导者怎样做指示。一是用词准确。二是要完整。三是因人因时。四是正确途径下达,不要乱了层次。五是指示与督促检查相结合。

(九)领导者检查与指导工作的方法——检查指导

控制平衡

1、领导者怎样部署工作。一是任务和职务要相称。二是交待必须明确。三是与下属进行商量,征求意见。

2、领导者怎样检查工作。一是不要为了检查而检查。二是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三是检查要有标准。四是要搞好三个结合:跟踪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结合,上下相结合,专门班子与领导检查相结合。五是既要当先生又要当学生。六是不要乱发议论。七是敢于批评和表扬,是非要清楚。八是防止主观性、片面性。九是在解决问题下功夫。

3、领导者怎样指导工作。一是目标指导。二是思想指导。三是政策指导。四是信息指导。五是方法指导。

(十)领导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工作方法——讲话得体

口吐莲花

1、现代领导者的语言表达特性。一是准确性。二是精炼性。三是忌生硬性。四是感召性。五是知识型。六是情感性。七是时代性。

2、如何提高领导者的讲话水平。一是目的明确,中心突出。二是精炼贴切,生龙活泼。三是看人讲话,有针对性。四是实事求是,言而有信,少说多干。

3、领导者即席讲话的语言艺术。一是内容专一。二是时间比较短,不能超过十分钟。三是富有创意。A、要有先声夺人,抓住听众。B、审时度势,具有针对性。C、语言精炼,具有概括性。言不在多,达意在理。D、真实诚肯,感情充沛。E、结尾美丽,回味无穷(豹头、熊腰,凤尾是写新闻稿的要求)。

第二部分

领导者的艺术

领导者艺术主要包括统筹艺术、授权艺术、激励艺术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统筹艺术

统筹艺术主要是指统筹全局的方法和艺术。统筹艺术的要点:

(一)通晓全局。

1、认识全局的相对性。

2、把握全局的有机联系。

3、认识全局的权威性。

(二)抓住中心。抓住中心就是抓住全行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中心工作,是统筹全局的基本方法。

(三)统筹兼顾。

1、统一旋律,步调一致。

2、有主有次,主次配合。总之,领导在运用统筹艺术时,既要注意全局,又要照顾局部;既要统筹,又不能统死;既要抓住中心,又不能放弃一般;既要注意统筹中的坚定性,又要有相应的灵活性。从当前看,要学会“两手抓”的统筹艺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封闭管理,另一手抓基础建设。即业务规范化和党建工作规范化。

二、授权艺术

(一)授权艺术的意义

1、有助于减轻领导的负担。

2、有助于增强全行的凝聚力和整体功能。

3、有助于锻炼下属的工作能力,弥补领导自身的某些不足。

(二)授权艺术的要点

1、把握授权时间的信号,紧握核心职权不撒手。

除了工作职责的核心或关键部分外,其他工作都可以授权。凡是下属能够同样做好甚至能够做得更好的工作都可以授权。

2、做好授权的准备。

一是要确定接受授权的最佳人选。二是通常属于授权应做先考虑的人选: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奉献者,不徇私情的忠实者,勇于创新的开拓者,遇到困难或危机既坚强又富有智慧的人,善于独立处理问题的人,乐于团结协作的人等等。

3、采取相应授权形式,甚至举行相应的授权仪式。一般采用“红头文件”授权形式,授权的仪式一般是召开相应会议正式宣布。

4、掌握有效的控制方法

授权是自上而下逐级开展的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下一级对上级负责,上级参与人员少,下级参与人员多,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

三、激励艺术

(一)激励艺术的意义

1、可以使职工认识自我价值,最大限度的调动积极性。

2、可以通过树立榜样,起到导向作用。

3、可以形成竞争氛围,保证领导目标的实现。

(二)激励艺术的要点

1、精神激励艺术 ①

目标激励 ②

荣誉激励 ③

情感激励

2、物质激励艺术

价值形态的奖配补,如提高职工工资,给予增发奖金 ②

实物配补

四、交流艺术

(一)认真掌握好领导干部的沟通交流交流协调的方法。

在工作中,我们要结合自己工作特点,建立有效工作沟通交流的基本流程:一要确定告诉别人的是什么信息;二要确认对方是否收到了信息;三要对方给出一个明确的理解信息,最好是让对方把理解的意思用不同方式反馈回来,以进行验证;四是对方在理解了信息之后,是否认同,是否接受这个信息(比如一项工作),如果接受,就需要给出一个承诺,比如什么时间完成,让工作进展有一个相对的可控性;五要在接近任务完成日期的时候提醒对方,让对方知道完成任务的时间快到了;六是在完成日期那一天不管对方是否完成了任务,都要给相关人员一个汇报总结,即包括对方当事人,也包括自己的上级,对方的上级及其他人员。如果对方完成了任务,就要表示感谢;如果未完成,就要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上级和对方的上级,把事情的原委写清楚,并对接下来如何做提出建议,更利用工作。由此就引出了沟通交流协调的方法问题。

1、与上级沟通交流。与上级沟通交流时,应注意事先整理好要谈的话题,并选择好沟通交流的时机;沟通交流过程中,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领会上级的意图,并能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当与上级意见不同时,要尊重上级做出的决定,并积极执行;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后,要及时作汇报。

2、在工作执行中的沟通交流。首先要尊重指令传播环节,切记不要越级或绕过上级去报告工作,要遵循指挥—汇报链;其次要遵循行政执行的一般程序,即接受任务、分析并拿出办法、实施并办理、总结并反馈。同时要注意,不要加入到说三道四和流言蜚语中去;要直接与他人沟通交流;冲突时,焦点要针对问题,而不是个人;当处于错误的情况时,千万不要试图顽固到底,而要向人致歉以结束争论;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

3、与下属或群众沟通交流。可以采用“和缓”的交流方法。安排和检查下属的工作是职能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人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作为下属,他们更有这种需要。领导习惯于采用命令的方式安排下属的工作,习惯于采用斥责的方式批评下属的工作,这都是非常有害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尽量“淡化”上下级差别,采用“建议”或“安排”的口吻来安排工作一定会比“命令”更有效;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来指出下属的过失或不足一定会比“斥责”更管用。有些人担心自己的“威信”会不会因为自己这种“和缓”的交流方式而变得“荡然无存”,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恰恰相反,您的下属只会越来越尊敬您。

(二)灵活运用好沟通交流协调的技巧艺术。

1、注意场合,选择时机,事半功倍。

与领导干部沟通交流,要注意场所、选择时机。注重方法的变通,方法正确才能减弱或者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要根据领导干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个性而采取适当的沟通交流方法,因人因事地而用:(1)直接指出问题所在,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的方式;(2)旁敲侧击,暗示下属;(3)转移注意,在谈笑之中让下属明白你的意思。避免直接的对立面,好让别人接受。

2、坦诚相待,冷静谦和,切忌急躁。

在工作中,下属要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谦虚。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埋,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

作为领导,应该降低自己的姿态,真诚谦虚,不要以先知者和必胜者的心理自居,不要老是一副严厉的面孔,用一种朋友间沟通交流的平等心态去和下属沟通交流。

3、了解内心,发挥人缘和情感作用。

不管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作风和习惯。对对方有个清楚的了解,是为了运用心理学规律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处理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人性中有一种最深切的秉性,就是被人尊重的渴望。与人交往时要永远记住,人都希望别人恭维他、赞扬他。你要找出领导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在适当的时候给别人诚实而真挚的尊重。

4、主动沟通交流,加强互动,合理处理下属的合理需求。

平时多关心同事,正式场合的交流能够了解的更多的是下属的工作情况,多安排非正式的沟通交流渠道:闲聊、联欢会、内部活动等互动活动。与人沟通交流是一门艺术,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要知晓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与人交谈时,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倾听胜过长篇大论;别探听别人的私事,无意中知道了,也要放在心里当成秘密;别人的赞美好比香水,闻闻可以,若当了真,喝下去可就惨了;坦然承认别人指出你的不足,这样,他们只会更尊重你而不是轻视你;当朋友悲伤失意时,一定要靠近一些,而朋友高兴得意时,不妨稍微离开一点;与人同行,不要走得太快,不要离得太近,给别人一些进退的空间。建立直接上报的渠道开辟表达需求的空间,满足合理需求,应该让下属看到你的办事效率,增强下属单位的信任,在做出分析后,尽快满足下属的合理需求。

5、均衡关系,着重劝慰,团结为上。

与上级沟通交流的意义在于工作上能得到正常的支持,遇上困难能得到帮助和化解,个人价值能得到上级的肯定,只有相互支持和良好合作才利于搞好工作,至少不能让上级整治下级给小鞋穿;与下级沟通交流的意义在于有利于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能力实现目标,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实现组织系统的最佳效能。

与上级沟通交流协调时,应该服从而不盲从,尊重而不奉迎,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尽职做好本职工作而不越位,在上级之间保持中立等距离外交,一样的支持、服从、对待。

与下级沟通交流协调时,应该以人为本、做好服务,要注意拉大能力距离而缩小感情距离,大事要讲原则,小事要讲风格。

正职与副职沟通交流协调时,应该授权、放权、不越权,支持、依靠、不撒手,关心、揽过,不逶过。正确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我想自己作为副职,上有领导下有员工,更需要正确地对待领导、下属和自己。我们需要“敬以向上”、“宽以对下”、“严以律己”。“敬以向上”是需要我们尊敬自己的领导,但不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宽以对下”是需要我们对自己的下属宽容,但不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严以律己”是需要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但不是只讲奉献不要回报。当部门、个人利益与总体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总体的利益;当同级部门有困难时,我们需要主动地予以支持,因为“助人实际上就是助己”;当个人利益与下属利益有冲突时,我们需要优先考虑下属的利益。那么我们的工作才能做好,沟通交流协调才能成功。

五、开会艺术

考查历史,我们发现: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就已经有了会议。在针对不同对象的各种管理程序中,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依赖会议来辅助实现其管理功效。

计划——必须通过开会,来集思广益,形成最优化的计划; 组织——必须通过开会,来明确机构的职、权、利关系; 指挥——必须通过开会,才能进行具体的任务布置; 协调——必须通过开会,才能弥合分歧,纠正偏差; 控制——也必须通过开会,才能全面、系统地贯彻。

领导的其它职能,也经常需要通过会议才能完成。因此,会议在领导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花功夫来检讨自己的开会技巧,提升自己的开会效率,以及培养下属的开会艺术。在许多企业当中,我们发现:许多会议形存实亡,浪费了企业管理的宝贵时间。

掌握正确的开会技巧,是做好领导管理工作的基本功。随着企业员工人数的增长,在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中,通过开会来提升管理效率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调查,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的总经理,其中70%的时间是主持或参加各种会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不懂开会的领导者,决不会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当然,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认为:懂开会的领导就是好领导;因为,开好会议是当好领导的必要、而非充分的前提条件。

(一)会议的功能 会议有以下六项功能:

1、信息沟通:通过会议,可以传达上级的意图,公布企业整体状况,了解下属工作情况,明了下属思想情绪状态,及沟通其它信息。

2、生成方案:通过会议的研究讨论活动,可以产生解决问题或展开行动的方案。

3、统一思想:通过会议,可以融合各种不同的见解,达成一致的思想,以指导组织的各个部分,在核心思想指导下协调一致地行动,增强了组织的协调性。

4、产生权威:通过会议形成的决议,常常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具权威性。因为,会议决议含有民主的成份、集体的智慧;反对会议决议,一定程度上就是和众人作对。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对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就比一份单纯的红头文件或行政命令强烈。

5、地位象征: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许多人认为,参加会议越多,表示社会地位越高;因此,会议也成为一种地位象征、待遇象征。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之所以反对某项方案,小部分原因是他认为方案本身有漏洞,而绝大部分原因是没有请他参加会议,感到自己的地位与尊严受到了藐视。

6、调节情绪:有些会议并无太多的日常管理实质内容,而纯粹是通过会议来调节与会者的情绪与心态,为某种特定的管理需求服务。例如,誓师大会、保险公司对推销员开的早会(许多保险公司通过给推销员开早会,来安慰失败者,鼓励成功者,激励拼搏、振奋精神)、干部任命会议。

(二)主持布置任务会议的技巧

1、布置任务的会议,是最常见的会议之一。布置任务会议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下属的工作效率。未经专门训练的管理干部,在布置任务的会议上,常会犯一些原则性错误。

2、我们主持布置任务的会议,必须注意的“四原则”,即人,责任一定要指派到具体的人身上,并且,一件事一个人负责;时间,必须明确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除非不言自明;标准,必须明确完成任务的达标要求,并且,极具可操作性;检查,要营造——上级会随机监督、检查的气氛。对于四原则,我们结合事例来进行一番分析。

3、责任一定要指派到具体的人身上,并且,一件事一个人负责。

4、一般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除非不言自明。作为领导者,是否养成布置任务的同时限定完成任务时间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下属的工作效率。研究统计表明,领导者养成给下属“限定完成任务时间”的习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0%~50%。如果,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大多数下属“天然地”具有拖延任务的倾向;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把完成任务的时间,拖沓得遥遥无期。

给下属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必须告知明确的、数值量化的时间概念;禁止出现以下这些模糊的时间概念:越快越好、尽快完成、尽最快的速度完成„„等等。须知:所谓越快越好之类的范围是十分模糊的,比如三小时、一天、二周、三个月,都可以划入越快越好的范畴。如果领导无法提供准确的时间限制,也必须预测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范围。也许这个预测的时间范围存在数值上的误差。但是,比“越快越好”更能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5、明确完成任务的达标要求,并且极具可操作性;很多领导者异想天开地认为:只要自己明白任务的优劣标准,下属也自然会不言自明。但是,调查发现:大多数下属并不能准确地掌握上级的意图;这导致任务完成的绩效,与领导的期望值相距甚远,甚至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告诉下属完成任务的优劣标准,必须是可操作性的标准;有的领导告诉下属:一定要做好、效果要好、只能干好不能干砸、一定要让我满意、要有用„„等等,这些标准都属于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标准;因为上述的每一个标准,都可以引发出多种角度、因而也是多种标准的理解。所以,领导者在布置任务时,必须要避免使用语言、词汇的广义性与不确定性。

6、要营造上级会随机监督、检查的气氛。

领导者完成任务布置以后,同时必须让部下感到:领导会随时亲临现场、检查任务的执行进度。如果部下认为:这位领导布置任务,是“前布置后忘记”,并且,肯定不会来检查进展情况,那么,部下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就难以避免了。

所谓”气氛”,就是部下感觉到上级亲临现场检查工作进度,仅仅是一种“可能”,是对员工的一种心态压力;同时,将这种检查定位为一种“可能”、一种压力气氛,还有利于领导者根据自身的日常工作安排,以及对执行任务的部下信任度,决定是否真的亲临检查。当然,形成并维持这种气氛,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有选择地抽查下属的工作,以对全体执行者起到警示作用。

(三)主持讨论会的技巧

所谓讨论会,就是通过开会讨论的形式,求得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讨论会是管理工作当中相当重要的环节。善于主持讨论会的领导者,能够获得尽量多、尽量全面、尽量符合实际需求的建议和方法;不善于主持讨论会的领导者,往往不能从集体的智慧中吸取有益的成份,需要做出决策时,也往往是孤家寡人、闭门造车,结果,或异想天开、盲目冲动,或畏头缩脑、妄自菲薄。

主持讨论会的原则,有以下十个方面。

1、主题复杂的讨论会,要提前将议题通告参加会议者,以免讨论缺乏深刻。只有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让与会者对复杂的议题,形成并发表比较深刻的见解。如果临到会议召开时,才将需要慎重考虑的复杂议题提交与会者讨论,通常导致讨论结果流于肤浅,云山雾海而没有结果。

2、营造或选择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

严肃的会议气氛,会抑制与会者的创新思维。因此,召开讨论会的地点,应该选择比较宽松的环境。在开会之前,主持者也应该率先引发一些愉悦心情的话题,发布一些令人鼓舞的讯息,然后,自然而然地转入主题,并激励与会者畅所欲言、坦诚直言。

3、持不要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

首先,讨论会的主持人一般即是领导者。领导者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为会议议题定下基调,限制与会者的思维空间,压抑大家的创新欲望;因为,下属或员工提出与领导者不同的见解,无疑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对领导者能力的怀疑、甚至否定。如此心态和情绪的产生,将导致百家争鸣的讨论会,演变成领导者的独角戏;于是,原本可以博采众长的优秀方案,却在与会者的一致沉默当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其次,领导者也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全知全能的“神仙”;领导者以引发讨论为动议而首先发表的见解,往往布满漏洞;他的见解通常成为与会者内心批判的众矢之的。这种批判心态的深入与扩大,往往引发与会者窃窃私语:“瞧,我们这位领导真是个糊涂蛋,又出馊主意了”;其结果,必然导致领导者形象受到损伤。

如果,领导者处于讨论会尾段发言——将自己对他人观点的认同标准,隐含在总结、补充、修正正反两方面意见的过程中——则必然是最完整、最全面、漏洞最少的发言;这对提高领导的威信大有好处。

那么,作为主持人的领导者其“开场白”应该如何措辞呢?

领导者的“开场白”应该激励大家畅所欲言,阐述清楚会议的目的、背景,以及前期工作总结;在表述以上所有内容时,必须摒弃对讨论主题隐含态度倾向,坚决不能在一字半句当中,提供下属揣摩领导者态度倾向的依据。唯此,才可确保讨论结论的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

4、对于好的建议应鼓励,质量不高的建议不能批评。

每位下属,在提出自己建议之前,都是认为自己的建议是有效的,并且,下属并不能确切地预知上级对自己的建议的反应。如果,对于质量不高的建议予以批评,就会堵塞言路,使人不敢发言。因为,下属会认为:“我的发言,说不定会招致批评,何必自讨没趣,还是不发言为妙”。因此,主持者对于质量欠佳的建议予以批评、指正、纠偏,绝对是一个坏习惯;有这样坏习惯的主持者,是开不好讨论会的。

正确的方法是:听到了好的建议,主持者应该通过口头表扬、点头致意、满面笑容、追问细则等行为,来鼓励发言者继续发言。对于所听到的、质量欠佳的主意,只须装作没听见就可以了。

当然,有的人提出坏建议,其动议不是由于思维方法不同或能力问题,而是故意捣乱,那么,就必须予以批评。

5、在讨论会中,常常出现小事情占据大时间的情况,主持者要尽力消除这种弊端。

6、参加讨论会的人数不能太多,控制在5~10人为宜 讨论会中有这样一个规律:发言的真实性与参加会议的人数成反比。参加会议的人数越多,发言者的顾忌就越多。只要会议的参加人数超过了十几人,发言者难免采用“官话”、“套话”来表述,其观点也就会变得冠冕堂皇、似是而非了。因此,参与讨论会的人不能太多;否则,根本不能得到切实有用的东西。

但是,如果认为“参加讨论会的人越少越好”,那么,人数太少也无法激发起活跃的气氛,阻碍了新思想的产生。讨论会人数以5~10人为宜。

7、开讨论会应有结论

主持者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应对讨论进行状况有明确的结论。这个结论,应尽可能综合了各方面合理成份;用张三的意见,加强李四的意见,用王二的意见,补充麻子的意见,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没有结论的会议,等于没有开会。如果,一次会议不能做出整体结论,也必须做个阶段性的小结,使得会议的成果有具体的体现。

8、有了结论以后,应把任务分摊给具体的人。按照布置任务的程序进行操作。上述,就是主持讨论会时应注意的基本原则,我们把讨论会常见的错误编成四句顺口溜:

会而不议:开了会却走了题;

议而不决:开了会虽没有走题,但也没有结论;

决而不行:开了会虽然有结论,但没有把任务分摊到具体的人身上;

行而无果:任务虽然分摊到了具体的人身上,但是,却没有效果;原因是,没有去检查。

下载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长教学与课程领导能力[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改革与校长课程领导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说“学校的校长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富有特殊的责任。”李岚清同志也曾说“一个好校长,带领一批好教师,就能办出一所好学......

    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的区别

    一、管理和领导的区别(一) 领导与管理的性质和对象不同第一, 领导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它是以被领导者的自愿追随和服从为前提的,而管理则明显地具有强制性特征。正如卡茨和卡恩所......

    领导能力测评与分析报告[精选合集]

    20XX 报 告 汇 编 Compilation of reports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精彩文档0 500 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测评试卷与测评分析你是个有领导能力的人吗? ?你是一个领导者,或是一......

    当代知识与领导能力(合集5篇)

    浅议学习当代知识提升领导能力当代知识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描述和理论概括,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和互联网的普......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提纲

    《如何提高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讲课提纲 李延成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处于领导活动的关键角色,对群众起着率领、引导、组织、指挥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常常以其才......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提升

    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提升 焦佩锋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哲学思维与领导能力这个讲题。 课程前言习近平同志在8•19讲话中指......

    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

    关于“领导”的定义在西方现代领导理论中有着各种不同的版本,但共性的地方就是领导离不开领导自己和自己领导的人,也离不开组织目标。我个人更认同豪斯在1993年提出的定义,即......

    《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下)试题试卷

    考试标题 《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8 道,多选题 4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 《领导能力与领导艺术》(下)倒计时 52:50一、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