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电力行业税收检查指南
【转帖】行业税收检查指南1
XX省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电力行业税收检查指南
一、电力生产企业增值税部分
(一)销项税额方面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年度机组(或班组)生产电量与上网总电量不相符;
2、年度上网总电量与结算总电量不相符;
3、电力销售结算价与结算定价相同;
4、电力收入总额与上网电量计价结算总收入不相一致;
5、将已售电力未结算款项不记销售收入;
6、采取“直供”方式销售电力发生的预收电价业务在电力产品发出后不记入产品销售收入;
7、超基数发电而未确认收入;
8、申报的应税收入(销项税额)与帐列应税收入(销项税额)不一致;
9、销售收入不入账,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0、销售收入记往来账,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1、将应税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
12、将应税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13、销售收入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4、销售收入冲减生产、销售费用,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5、适用法定税率(征收率)不准确;
16、结算方式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执行不正确,发出商品未按规定时间作销售和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7、销售货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少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8、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价格明显偏低,少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9、销售旧货及应税固定资产不申报缴纳增值税。
【检查提示】:
1、检查生产部门年度机组(或班组)生产电量统计表与上网总电量统计表;
2、检查年度上网总电量与结算总电量结算表;
3、检查关联企业之间签订的电力购销合同;检查向关联企业收取的电费收入是否存在价格明显偏低;
4、检查往来账户;
5、检查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有者权益账户;
6、检查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生产成本账户;
7、检查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二)、进项税额方面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
2、购进货物入库凭据与取得的发票上的数量、金额不一致;
3、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非应税项目、固定资产改良支出、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未转出进项税额。
【检查提示】:
1、检查存货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检查购进货物发票。
(三)、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检查(煤矸石发电)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未取得省级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证书》的资质;未取得税务机关相关审批文件;
2、使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比例未达到不低于原料总量的60%。
【检查提示】:
1、检查省级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证书》;
2、计算使用煤矸石(石煤、油母页岩、煤泥)比例。
二、电力经营企业增值税部分
(一)销项税额方面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用户抄表总电量与经营收入电量不相符;
2、将欠收电费收入转电损而不记收入的情况;
3、小水电及网外电厂均摊加价部分不记入经营收入;
4、随同电价收入收取的或一次性收取的用电权收入、集资收入,以及其他收费项目取得的收入不记入经营收入;
5、高压线损率、低压线损率超标。
【检查提示】:
1、将用户抄表总电量及实际收取的电费。与财务部门的经营收入电量进行核对;
2、检查往来账户;
3、检查收入账户;
4、审查线损率。
(二)进项税额方面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自产、委托加工或购进固定资产抵扣进项税额;
2、购进货物入库凭据与取得的发票上的数量、金额不一致;
3、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非应税项目、固定资产改良支出、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未转出进项税额。
【检查提示】:
1、检查存货账户借、贷方发生额及余额;检查购进货物发票。
三、电力企业所得税部分
(一)收益方面
1、生产、经营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年度机组(或班组)生产电量与上网总电量不相符;
2、年度上网总电量与结算总电量不相符;
3、电力销售结算价与结算定价相同;
4、电力收入总额与上网电量计价结算总收入不相一致;
5、将已售电力未结算款项不记销售收入;
6、采取“直供”方式销售电力发生的预收电价业务在电力产品发出后不记入产品销售收入;
7、超基数发电而未确认收入;
8、申报的应税收入(销项税额)与帐列应税收入(销项税额)不一致;
9、销售收入不入账,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0、销售收入记往来账,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1、将应税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
12、将应税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
13、销售收入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4、销售收入冲减生产、销售费用,未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5、适用法定税率(征收率)不准确;
16、结算方式与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执行不正确,发出商品未按规定时间作销售和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7、销售货物价格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少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8、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购销业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价格明显偏低,少计提、申报销项税额;
19、销售旧货及应税固定资产不申报缴纳增值税;20、用户抄表总电量与经营收入电量不相符;
21、将欠收电费收入转电损而不记收入的情况;
22、小水电及网外电厂均摊加价部分不记入经营收入;
23、随同电价收入收取的或一次性收取的用电权收入、集资收入,以及其他收费项目取得的收入不记入经营收入;
24、高压线损率、低压线损率超标。
【检查提示】:
1、检查生产部门年度机组(或班组)生产电量统计表与上网总电量统计表;
2、检查年度上网总电量与结算总电量结算表;
3、检查关联企业之间签订的电力购销合同;检查向关联企业收取的电费收入是否存在价格明显偏低;
4、检查往来账户;
5、检查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所有者权益账户;
6、检查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生产成本账户;
7、检查应交增值税明细账;
8、将用户抄表总电量及实际收取的电费。与财务部门的经营收入电量进行核对;
9、检查往来账户;
10、检查收入账户;
4、审查线损率。
2、财产转让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资产取得的收入不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者投资收益。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将有偿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资产取得的收入是否已记入其他业务收入或者投资收益。
3、利息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将由资本资源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不记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有无将由资本资源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未记入收入总额。
4、租赁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或者出租其他财产取得的租赁收入不记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有无将对外出租的固定资产或者出租其他财产取得的租赁收入未记入收入总额的情况。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对外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专利技术等取得的收入不并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有无对外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专利技术等取得的收入未并入收入总额的情况。
6、股息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对外投资,股息和红利不并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是否存在对外投资情况,投资收益的股息和红利是否并入收入总额。
【转帖】行业税收检查指南27、其他收入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将资产评估增值、罚款、滞纳金、企业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不列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是否将资产评估增值、罚款、滞纳金、企业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是否列入收入总额。
8、其他情形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为政府部门代收电力城市附加费,取得的反还收入不并入收入总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为政府部门代收电力城市附加费,取得的反还收入是否并入收入总额。
(二)支出方面
1、工资及三费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1.工效挂钩企业没有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年度工资总额文件,计提的工资总额超过实发工资总额,不作纳税调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各项奖金、补贴等不计入工资总额进行纳税调整;2.计税工资企业将2006年7月1日以前超过原工资扣除标准部分的工资结转到2006年7月1日以后进行扣除,超过计税工资标准列支工资及“三项费用”不作纳税调整,将职工福利、职工教育以及工会支出不在“三项费用”中列支,直接记入成本费用科目,不作纳税调整。
【检查提示】:
1、检查企业是否持有行业主管部门核定的年度工资总额文件,实行“工效挂钩”核算办法的企业计提的工资总额超过实发工资总额,是否作纳税调整,有无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各项奖金、补贴等未计入工资总额进行纳税调整。
2、计税工资企业有无将2006年7月1日以前超过原工资扣除标准部分的工资结转到2006年7月1日以后进行扣除的情况,超过计税工资标准列支工资及“三项费用”,是否作纳税调整,有无职工福利、职工教育以及工会支出未在“三项费用”中列支,直接记入成本费用科目,未作纳税调整。
2、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宣传费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超过规定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不作纳税调整;
2、汇缴成员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超过汇缴企业按规定分摊的指标额度,汇缴成员企业再次单独计算扣除;
3、在“农电管理费”中列支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
4、超过规定标准列支广告费不作纳税调整;
5、超过规定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不作纳税调整;
6、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项目不能提供真实合法凭证不作纳税调整。
【检查提示】:
1、超过规定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是否作纳税调整;
2、汇缴成员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是否超过汇缴企业按规定分摊的指标额度,汇缴成员企业有无再次单独计算扣除的情况;
3、有无在“农电管理费”中列支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的情况;
4、超过规定标准列支广告费,是否作纳税调整;
5、超过规定标准列支业务宣传费,是否作纳税调整;
6、有无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项目不能提供真实合法凭证,未作纳税调整。
3、利息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和向职工个人集资利息高于同类金融机构的同期贷款利率全额扣除。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发生的向非金融机构借款和向职工个人集资利息高于同类金融机构的同期贷款利率是否全额扣除。
4、捐赠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直接向受赠人提供公益性或者救济性捐赠在税前扣除;
2、超过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税前扣除。
【检查提示】:
1、检查有无直接向受赠人提供公益性或者救济性捐赠的情况。
2、检查有无超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税前扣除。
5、坏账准备金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计提“坏长准备金“的企业未经过税务机关批准;
2、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年末应收账款基数不准确,将其他应收款项计入计提基数;
3、计提比不正确。
4、当年发生的坏账损失不冲减“坏账准备金”,重复列支坏账损失;
5、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6、汇缴企业统一计提坏账准备金,其汇缴成员企业再单独计提。
【检查提示】:
1、检查适用计提“坏长准备金“的企业是否经过税务机关批准;
2、计提“坏账准备金”的年末应收账款基数是否准确,有无将与商品、产品销售或者提供劳务无关的其他应收款项计入计提基数的情况;
3、按3‰的计提比例适用是否正确;
4、当年发生的坏账损失是否先行冲减“坏账准备金”,有无重复列支坏账损失的情况;
5、收回已核销的坏账损失是否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6、汇缴企业统一计提坏账准备金,其汇缴成员企业有无再单独计提的情况。
6、缴管理费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超过规定标准上交的管理费,不进行纳税调整;
2、提取的管理费年末结余,不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检查提示】:
1、检查所属电力企业超过规定标准上交的管理费,是否已进行了纳税调整;
2、提取的管理费年末结余,是否并入了当期应纳税所得。
7、财产损失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损失清查盘存资料中,其固定资产损失中包括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2、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列支的财产损失,未经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鉴定审查,未报国税机关审批。
【检查提示】:
1、检查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的损失清查盘存资料中,其固定资产损失中是否包括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2、省电力公司所属企业列支的财产损失,是否经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鉴定审查,是否报国税机关审批。
8、技术开发费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汇缴成员企业发生的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超过省电力公司预提分摊的指标。
【检查提示】:检查汇缴成员企业发生的研究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是否在省电力公司预提分摊的指标内据实列支。
9、保险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上交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超比例。
【检查提示】:企业上交的各类保险基金和统筹基金是否按规定的比例扣除。
10、其他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将评估增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2、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3、列
支已出售给职工的宿舍折旧费和维修费;
4、将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在税前扣除;
5、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6、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发生当期扣除;
7、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
8、将融资租赁费直接在税前扣除;
9、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不按规定的期限摊销 ;
10、将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11、起止时间跨年度的财产保险费在支付年度全额扣除;
12、预提费用、暂估费用等已计提但未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作纳税调整;
13、将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在税前扣除;
14、将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在税前扣除;
15、计提的各种准备金在税前扣除;
16、补缴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抵减当期应纳所得税;
17、代员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前扣除;
18、为投资者或雇员个人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在税前扣除。
【检查提示】:
1、检查有无评估增值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税前扣除;
2、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未作纳税调整;
3、有无在税前列支已出售给职工的宿舍折旧费和维修费;
4、有无将资本性支出,无形资产受让、开发支出在税前扣除;
5、有无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6、有无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在有关资产的购建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发生当期扣除;
7、应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在成本、费用中列支,是否作纳税调整;
8、有无融资租赁费直接在税前扣除;
9、支付的土地出让金未按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是否作纳税调整;
10、有无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一次性在税前扣除;
11、起止时间跨年度的财产保险费在支付年度全额扣除,是否作纳税调整;
12、预提费用、暂估费用等已计提但未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作纳税调整;
13、有无违法经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以及各项税收的滞纳金、罚款在税前扣除;
14、有无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有赔偿的部分在税前扣除;
15、有无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以及税法规定可提取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在税前扣除;
16、补缴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是否抵减当期应纳所得税;
17、代员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否在税前扣除;
18、有无为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在税前扣除。
【转帖】行业税收检查指南3
(三)成本方面
1、生产成本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将发生的业务费用、运输途中发生的非正常损失、采购回扣等不属于材料采购成本记入采购成本;
2、高转材料成本;
3、通过材料采购环节向企业所属独立核算的“三产”企业转移利润;
4、提高生产领用计价而高转成本;
5、将不属于材料采购的运输费用计入材料成本;
6、非生产领用材料计入生产成本;
7、不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重复入账、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
【检查提示】:
1、检查有无将发生的业务费用、运输途中以生的非正常损失、采购回扣等不属于材料采购成本记入采购成本;
2、比对同期“峰平谷”单位发电正常耗煤量,审查是否有高转材料成本的情况;
3、比对材料及其运输成本,检查有无通过材料采购环节向企业所属独立核算的“三产”企业转移利润的情况;
4、审查生产领用材料的计价是否真实,有无提高生产领用计价而高转成本的问题;
5、有无将不属于材料采购的运输费用计入材料成本的情况;
6、有无非生产领用材料计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7、有无不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检查有无重复入账或者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的情况。
2、其他成本项目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将在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辅料)及其他费用记入生产成本;
2、将在建工程、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记入生产成本;
3、在生产费用中多记工资及“三
费”;
4、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作为修理费全额计入成本;
5、将年末发生的因电力调度或者枯水季节停产造成的停工损失记入当年成本;
6、将不属于劳务成本的列支项目列入劳务成本;
7、将固定资产购建费用列入当期生产费用;8.多提折旧的情况;
9、多计生产成本、制造成本、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10、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另开发票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在税前扣除。
【检查提示】:
1、检查有无将在建工程、福利部门领用的材料(辅料)及其他费用记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2、有无将在建工程、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记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3、有无在生产费用中多记工资及“三费”的情况;
4、有无将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作为修理费全额计入成本,而不按增加固定资产价值或者递延费用管理的情况;
5、有无将年末发生的因电力调度或者枯水季节停产造成的停工损失记入当年成本,而未按规定转入下年开工后进行摊销的情况;
6、对外承接用电设施安装业务所形成的劳务成本中是否有不属于劳务成本的列支项目列入了劳务成本;
7、有无将固定资产购建费用列入当期生产费用的情况;
8、计提折旧是否符合现行税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无多提折旧的情况;
9、多计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多结转产品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否作纳税调整;
10、销售货物给购货方的回扣以及另开发票给购货方的销售折扣是否在税前扣除。
(四)权益方面
1、实收资本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对外投资分得的税后利润适用税率不同,少计所得税额。
【检查提示】:检查企业对外投资分得的税后利润有无因适用税率不同,少所得税额的情况。
2、资本公积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中途收回或者转让所形成的收入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不计入应纳税所得;
2、股份改造形成的资产评估增值所计提的折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了扣除;
3、产权转让形成的净收益不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检查提示】:
1、检查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中途收回或者转让所形成的收入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
2、股份改造形成的资产评估增值所计提的折旧是否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了扣除、3、产权转让形成的净收益是否并入应纳税所得额。
3、盈余公积: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税前计提盈余公积。
【检查提示】:审查企业是否存在税前计提盈余公积的问题。
4、本年利润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
1、账面“本年利润”大于纳税申报利润;
2、将费用或者其他支出列入“本年利润”减少利润。
【检查提示】:审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各申报表》、《损益表》,有无账面“本年利润”大于纳税申报利润,故意隐瞒或者错报利润的问题;有无将费用或者其他支出列入本科目减少利润的问题。
5、利润分配
【常见涉税违法类型】:企业历年有亏损,其弥补亏损不符合现行税法规定。
【检查提示】:审查企业历年有无亏损情况,其弥补亏损是否符合现行税法规定。
第二篇: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五)
3.5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调查。
(二)业务流程
1.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填制《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生产规模、销售规模、资产规模、生产管理人员分布结构、账簿设置及账簿凭证的保管情况、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履行纳税义务情况等。
2.对新办企业,如调查时尚未开业经营,制作《专项调查记录表》,说明有关情况,同《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暂时归档;在规定时限内再次调查,直至调查完结。
3.根据调查结果填写《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⑴账簿设置情况
要求列明:是否设置总账、日记账、各类明细账及辅助账簿;总账、日记账是否采用订本式。
⑵收入总额核算情况
要求列明:收入类明细账与总账是否相符,与凭证是否相符;各项收入的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和完整;有关收入的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⑶成本费用核算情况
要求列明:成本费用类明细账与总账、凭证是否相符;各项费用的记录和计算是否正确和完整;有关费用的确认是否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⑷账簿、凭证保存情况
要求列明:是否按规定装订成册;是否保存完整;是否按规定期限保存;是否擅自销毁账簿、凭证。
⑸纳税义务履行情况
要求列明:是否按规定期限申报企业所得税;是否如实申报。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结果,填写《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表》和《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调查表》转办税服务厅。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6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审批表》及有关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财产损失税前扣除调查
主要核实企业申请财产损失金额与账面数字是否一致;是否属资产盘亏、报废净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偿后的余额;是否符合财产损失条件。
2.坏帐损失税前扣除调查 主要核实企业申请坏账金额与企业账面数字是否一致;是否符合坏账损失条件,有无将不符合坏账的应收账款也作为坏账处理等情形。
3.贷款呆帐损失税前扣除调查
主要核实企业申请贷款呆帐金额与企业账面数字是否一致;是否符合贷款呆帐损失条件,有无将不符合贷款呆帐的贷款也作为贷款呆帐处理。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经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层报审批机关审批;对经审查核实不符合税前扣除规定的,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在规定时限内通知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7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企业所得税减税、免税申请审批表》及附报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调查。
(二)业务流程 1.资料审核。接到件企业报送的减免税申请后,审核其资料是否齐全。经审核,纳税人未在规定时限内上报,或者资料不齐全或项目不完整的,退回办税服务厅;资料齐全,项目完整准确的,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2.实地核实。实地核实重点核实以下内容:
⑴企业报送的资料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有关证书、证明是否真实有效;
⑵是否为从无到有的新办企业。⑶是否符合有关减免税政策;
⑷实际开业日期、实际投产日期、利润总额核实数、应纳税所得额核实数、应纳税所得额中是否有以前查补所得、查补所得核实数、应纳所得税额核实数等。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所得税减税、免税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核查意见,经领导批准后,层报审批机关审批。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8 延期申报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纳税人《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调查。
(二)业务流程
调查纳税人延期申报的理由是否充分、属实,申请延期期限是否适当。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报经部门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人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及时通知纳税人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经核准延期申报的,督促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对纳税人未按照核准的延期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结算的,进行催报催缴。
3.9 延期缴纳税款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申请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经审核认为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即日退回办税服务厅告知纳税人补正;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申请材料齐全,各种资料、项目之间涉及逻辑关系正确无误的,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实地调查。
(二)业务流程
1.核实其上报资料与其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2.核实其是否符合征管法所规定的“特殊困难”;
⑴因不可抗力,导致纳税人发生较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对遭受不可抗拒自然灾害的,审查保险公司的理赔单或中介机构证明、图片以及灾害影响数据;财产被盗、被抢的,审查向公安部门举报和相关处理措施的材料及财产损失数据;因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受到直接损失的,查看国家新政策文号及直接影响数据。
⑵当期货币资金在扣除应付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后,不足以缴纳税款的。
将纳税人提供的资金余额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账面资金余额核对,审查纳税人提供的银行余额对账单是否齐全,余额是否一致。必要时到提供对账单的银行进行核实,看是否存在隐瞒货币资金余额问题。
将财务报表上的主要数据与有关账簿相核对,主要对本期应付工资与其他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科目、社会保险费与费用账簿的有关科目进行核对;
⑶审核纳税人申请延期缴纳的税款是否为滚动缓缴。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制作《延期缴纳税款情况核查报告》(表166),详细说明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事由的真实性及其他有关情况。符合条件的,在《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上签名并报负责人审批后,连同《延期缴纳税款情况核查报告》和纳税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报审批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报经负责人审核后告知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0 外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采购国产设备抵免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资格事项”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审核、调查。
(二)业务流程 1.资料审核
审核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经审核存在资料内容不全等问题的,应即时退回办税服务厅通知纳税人补正。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无误的审核企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2.实地调查
经审核认为企业申请符合现行税收政策规定的,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核实可以采取账面审核、检查证件、实地检查、约谈询问、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⑴核查企业申请的投资项目是否属于营业执照所限定的经营范围;多次提出申请的,所购设备是否用于同一投资项目;
⑵有无将不符合抵免条件所购设备充当符合抵免条件的设备申请抵免所得税;
⑶核对发票复印件是否与发票原件一致;
⑷核对发票所列设备是否有与之对应的实物资产,发票所列设备名称是否与对应的实物资产名称一致;
⑸核对发票所列设备的销售单位是否与设备的实际产地一致,是否属于国外进口设备;
⑹购进设备的货款是否已经全部付清,若未全部付清,原因是什么;是否以货币购买,有无以“以物易物”等非货币交易方式购进的设备;是否属于未使用过的新设备;
⑺核查企业的固定资产账簿,确认所购设备是否已经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或者计入在建工程;设备发票上单位为“套”、“批”、“组”、“系统”等的,是否包含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或者不具有完全独立功能的零配件;
⑻核查设备的使用用途,是否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⑼企业申请抵免企业所得税的投资项目属于“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项目”的,根据企业的会计报表确认以下事实:
①产品是否全部出口,购买设备当年出口产品所占比例是多少; ②产品是否由企业自己直接出口;
③企业所购设备是否包含运费、安装费、调试费、保险费等附加费用;核查企业的有关账簿和凭据,确认上述费用的具体金额。
3.税收管理员应对已办理抵免所得税的设备进行监管,监管期为自中介机构出具《验货报告》之日起五年,每年到企业审验一次,由审验人在《验货报告》年审记录栏内签字,以示负责。对已经办理所得税抵免的设备在购买后5年内进行转让的,应按政策规定补缴已经抵免的所得税。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申请表上签字,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报经领导批准后,在规定时限内通知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1 外资企业特定项目减低税率优惠事项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申请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审核、调查。
(二)业务流程 1.资料审核
审核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经审核存在资料内容不全等问题的,应即时退回办税服务厅通知纳税人补正。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无误的,要审核企业是否符合政策规定。
(二)实地调查
调查核实可以采取账面审核、检查证件文件资料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
1.可享受特定项目税收优惠的企业,应是直接投资建设并经营特定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不包括对上述项目承包建筑施工的企业;
2.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实行年审制度,年审不合格的企业,取消其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资格,并不再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检查其是否存在未年审情况;
3.投资经营特定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同时兼营其它一般项目的,核查时重点看其是否能分别准确核算申报,其核算申报是否合理。不能准确申报或申报不合理的,向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提出管理建议,由税源管理部门对其应纳税所得总额,按照其特定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营业收入比例或其它合理的比例划分各自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申请表上签字,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报经领导批准后,在规定时限内通知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2 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定期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申请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审核、调查。
(二)业务流程 1.资料审核
审核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2.实地调查
经审核企业的资料齐全且符合政策规定以后,进行调查核实。调查核实可以采取账面审核、查阅有关证照资料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申请表上签字,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报经领导批准后,在规定时限内通知纳税人。调查中如发现纳税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3 外国投资者再投资退税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申请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且符合政策规定。
(二)业务流程
调查核实可以采取账面审核、有关部门批复文件和约谈询问相结合的办法。在调查核实时,重点核实以下方面:
1.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是否将其从该企业取得的利润在提取前直接用于增加注册资本,或者在提取后直接用于投资举办其它外商投资企业;
2.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人投资于其它企业,不属于外国投资者,不享受有关再投资退税的优惠待遇;
3.凡外国投资者在利润分配之前,已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将利润实际转移至利润所产生的外商投资企业之外,不得享受有关再投资退税的优惠待遇;
4.外国投资者的再投资必须是直接再投资,如果将分得的利润汇出国外,存入外国银行或用作贸易资金周转,其后再用于向中国的合资经营企业投资,不能按再投资退税规定办理;
5.外国投资者用作再投资的利润必须是实际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之后的利润。对取得属于免税期的利润用于再投资,不予退税。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申请表上签字,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报经批准后,转交办税服务厅通知纳税人。
3.14 外资企业分阶段建设、分阶段经营税收优惠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申请资料后,在规定时限内进行审核、调查。
(二)业务流程 1.资料审核
审核企业报送的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经审核存在资料内容不全等问题的,应即时退回办税服务厅通知纳税人补正。资料齐全,内容完整无误且符合政策规定的,进行调查核实。
2.实地调查
调查核实可以查阅批复文件的、查看企业账务的办法,审核其先建成投产、经营部分和后建成投产、经营部分的投资、费用以及生产经营收入、所得是否分别设立账册进行核算,能够明确划分清楚。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并在企业申请表上签字,符合条件的,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不符合条件的,注明理由,报经批准后,通知纳税人。
第三篇: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一)
省国家税务局关于 印发《省国家税务局税收 管理员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构建我省税收征管长效机制,推进税源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省局制定了《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局。
二OO七年二月十四日
省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
(试行)
第一章
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
税收管理员专职从事税源管理工作,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税源监控、调查核实、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纳税服务等。
1.1 税源监控
(一)负责对税源变化情况、税款征缴情况及相关指标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
(二)负责对逾期未申报和逾期未缴纳税款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
(三)负责对纳税人发票领、用、存等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涉税数据采集和分析,对纳税人生产经营、会计核算、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管理;
(五)负责建立出口企业管理档案,监督落实出口企业单证备案管理工作以及对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的日常监管工作;
(六)其他日常监控事项。1.2 调查核实
(一)负责对新设立、变更、停(复)业和非正常业户的调查核实工作;
(二)负责对纳税人资格认定等申请资料的调查核实工作;
(三)负责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外商投资企业政策、中国居民身份、外国居民身份、外国居民享受协定待遇、外国企业纳税等资格认定的调查核实工作;
(四)负责所辖纳税人税款核定中的调查核实工作;
(五)负责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税前扣除等审批备案事项的调查核实工作;
(六)负责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退(免)税审核疑点、自产和视同自产产品确认,负责对上级下发的预警和评估疑点、外地来函、企业应征税出口货物信息调查核实及退(免)税服务、防范骗税等事项;
(七)负责对纳税人申请减税、免税、退税、弥补以前亏损、财产损失及所得税税前扣除项目等的核查、报批工作;负责对纳税人申请缓缴税款、延期申报的调查核实工作;
(八)负责参与企业合并、分立、破产的清产核资及资产处置,调查核实呆账税金、死欠核销、欠税公告确认等事项;
(九)负责对每月稽核产生的异常发票按照规定权限范围进行审核检查;
(十)负责按规定的权限、程序对纳税人税收违法违章行为提出处罚建议;
(十一)负责税务文书的送达;
(十二)其他调查核实事项。1.3 纳税评估
(一)结合税收分析预警系统和微观纳税评估系统的应用,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二)负责定期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建议,形成《纳税评估工作报告》;
(三)定期整理纳税评估案例,形成《纳税评估工作成果一览表》,反馈纳税评估综合管理部门。
1.4 日常检查
(一)负责实施对所辖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性检查;
(二)负责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三)负责涉外税务审计的实施工作;
(四)其它日常检查工作。1.5 纳税服务
(一)负责为辖区内纳税人提供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服务;
(二)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足额申报纳税、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三)负责为辖区内老年人员、残疾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纳税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援助服务;
(四)负责为辖区内纳税人提供有关涉税咨询服务和办税辅导;
(五)依法为纳税人提供的其他服务。
第二章
税源监控
税源监控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下税收管理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核心是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基本职能,将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通过实地监控或采取“信息比对”等科技手段,监控纳税人户籍登记及生产经营变动情况,监督纳税人依法履行申报纳税义务,重点解决“管户不到位”和“税负率异常”等问题。主要工作包括户籍监控、生产经营情况监控、未申报纳税情况监控、发票使用情况监控等。
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监控过程中要认真落实纳税人分类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各类纳税人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控方法,并注意做到人机结合,充分利用综合征管软件V2.0、增值税管理信息系统、出口退税管理信息系统、税收分析预警系统、纳税评估系统等管理软件,加强税源管理。
2.1 户籍监控
税收管理员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纳税人户籍监控暂行办法》等规定,全面加强对纳税人户籍的日常监控管理,对所辖纳税人实行动态监控。
(一)监控方式
税收管理员实施户籍监控,采取定期巡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税收管理员定期对辖区内纳税人实施实地巡查,以摸清户籍底数,全面了解纳税人相关信息及变动情况,及时发现和清理漏征漏管户。税收管理员按规定时限和事项对辖区内纳税人实施重点核查,调查核实纳税人停业、注销、非正常户认定等事项,以有效防止纳税人假停业、假注销和走逃现象。重点核查以县(市、区)为单位,按月从综合征管软件中抽取停业户、注销户和非正常户等信息,列出清单,据以进行逐户、实地调查核实。
定期巡查和重点核查工作要与纳税服务和税源监控等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复合式巡查,提高工作质效。
(二)监控内容 1.户籍定期巡查
⑴监督纳税人在生产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公开悬挂税务登记证件。⑵了解掌握所辖区域内纳税人户籍登记情况,清查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单位和个人,注重专业市场、商业街、写字楼、出租柜台商场、直销、企业集团内设或下属企业分支机构、营利性的各类办事处及中转仓库登记情况的清查。
⑶了解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备、银行账户账号报告情况,督促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账簿凭证管理。
⑷了解掌握已经办理税务登记处于开业状态的纳税人基本情况,审查税务登记事项变化等。
⑸监控筹建期状态的纳税人是否开始正常生产经营。
⑹监控由于改制、改组而新建、合并、分设、分立的纳税人以及因为经营不善被依法破产、解散后是否仍存续经营。
⑺查处被举报的漏管纳税人。
⑻审核外埠纳税人来本地从事临时生产经营所持外埠《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使用情况、报验情况,重点审核《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所记载的货物品种与数量是否与实际一致。
⑼核查纳税人征收项目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一致性,是否存在未核定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征收项目。
⑽核查纳税人涉税资格认定的要件是否发生变化。⑾了解纳税人是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
⑿其他需要巡查的事项。2.重点核查
⑴核查已办理停业手续但仍具经营行为的个体工商户。
⑵核查国税已注销工商未注销,或在国税、工商都已注销但仍有经营行为的纳税人。
⑶核查已认定非正常户仍在经营的纳税人;通过非正常户与新开业户业主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的排查比对,或通过省局公告的外地走逃失踪欠税纳税人与本辖区纳税人信息的比对分析,重点核查有无走逃后重新办理税务登记或通过更换纳税人名称等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三)结果处理 对定期巡查和重点核查发现的问题,区别下列情况依法进行处理:
1.纳税人未按规定在生产经营场所或办公场所公开悬挂税务登记证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
2.对于经查实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规章规定确属国税机关管辖的漏管户,责令纳税人限期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申报纳税。
3.对巡查中发现因尚未办理工商登记,但按规定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另行登记造册,纳入无证户管理,不得向其出售发票,并将相关信息向工商部门反馈。
4.纳税人未按规定报备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告银行账户账号的,责令其限期报备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告银行账户账号。
5.对于已经办理税务登记处于开业状态的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按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如果未超过规定变更登记期限的,税收管理员应当告知纳税人及时办理变更登记;如果已经超过规定的办理变更登记期限的,责令纳税人限期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6.对于经查实处于筹建期状态已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纳税人征收项目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一致或发生变化的,及时按规定进行税种登记,责令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
7.外埠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所记载的货物品种与数量与实际不一致的,责令其补缴税款。
8.纳税人涉税资格认定的要件发生变化,已不具备资格认定条件的,提请相关部门取消其资格认定。
9.纳税人未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履行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责令其限期改正,依法履行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税款义务,并追缴未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的税款。
10.对于处于停业状态,而实际上已经恢复生产经营或者一直处于生产经营状态的纳税人,责令其如实申报纳税。
11.对于已经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仍继续或者已经恢复生产经营的,因改制、改组而新建、合并、分设、分立的以及因为经营不善被依法破产、解散后仍存续经营的纳税人,责令纳税人限期重新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申报纳税。
12.对于处于非正常状态,但已经找到纳税人负责人或者经非正常户稽核发现纳税人已经异地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责令其限期履行尚未履行的申报纳税义务和办理尚未办理的其他涉税事宜。
2.2 生产经营情况监控
税收管理员应根据《省国家税务局纳税人分类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源管理办法》、《省国家税务局中小企业税源管理办法》等规定,对所辖企业按照经营规模区分,针对其经营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分别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
2.2.1 大企业监控
(一)信息采集 1.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一般包括组织结构信息、生产经营流程信息、财务核算信息、股市相关信息、历史数据信息等。对于该类信息,只采集更新内容。
⑴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主要包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分支机构、关联单位及其他相关信息。
⑵生产经营流程信息,主要包括生产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工艺、主要原料、主要产品、生产经营控制等信息。
⑶财务核算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报送、备案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及使用说明、银行账户、财务信息传递形式等信息。
⑷股市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股票发行价格、股本结构、股票价格波动、市盈率、企业报告、公告等信息。
⑸历史数据信息,主要包括实际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数量比例、产品结构(比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税收实现情况、税负率、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信息。
2.关联交易信息
根据企业报送的《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业务往来情况申报表》,采集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交易的交易类型、交易内容、交易日期、交易数量、产品规格、定价标准、定价原则和关联企业交易额等。
3.物流信息
根据企业日常报送的《资产负债表》,采集存货、待处理财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物流信息指标,采集企业物流信息。
4.资金流信息
根据企业报送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计算取得资金流信息。
(二)信息采集周期
按照分析需要,结合纳税评估工作的要求,企业基本信息定期采集,并根据分析、预测情况,对相关内容定期进行补充、完善。关联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适当增大采集频率。
信息采集完毕后,税收管理员要对关联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初步分析处理。
(三)结果处理
信息采集完毕后,税收管理员要认真填写信息采集单,及时归并、整理和信息传递。
税收管理员确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的,应提出工作建议并由所在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1.涉嫌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以及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的;
2.涉嫌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违法犯罪行为的; 3.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税务检查的。2.2.2 中小企业监控
(一)信息采集 1.静态信息 静态信息是指与纳税人生产经营和税款缴纳密切相关,并在一定期间内相对不变的信息。对于该部分信息,只采集更新内容。
⑴企业名称、经济类型、生产经营地址、生产经营方式、经营范围;
⑵注册资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规模、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银行账户、股东及投资比例、利润分配比例;
⑶主要生产经营设备及型号、税控器具数量及型号、设备生产能力、主要原材料投入产出比等主控指标信息;
⑷主要产品名称及规格、主要原材料名称、企业主要购销方式、关联企业名称及预约定价情况、购销紧密型企业名称及购销价格等其他信息。
2.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是指纳税人每期均出现变化的涉税信息。⑴生产经营用关键物件数量、耗用动能数量、生产经营人数等主控指标信息; ⑵其他购货品种、购进价格、购进金额、销货渠道、销售数量、销售价格、销售收入、
第四篇:国家税务局税收管理员操作指南(二)
销售返利、销售毛利率、当期商品库存数量;
⑶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贷款利息支出、广告费、排污费、当期支付工人工资和奖金、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
⑷欠缴税金、地方税金及附加缴纳情况、当期实际税负率、利润总额; ⑸其他能够控制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关键信息。3.关联交易信息
对于关联交易信息,比照大企业监控进行信息采集。
纳税人设立登记、税种核定、发票票种和发售数量核定、所得税征收方式核定、生产经营工艺流程等需要实地核实的信息,实行一次到户合并采集。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征收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应依据相关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信息采集内容。
(二)信息采集周期
税收管理员对中小企业纳税人进行信息采集,应结合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特点、纳税信用等级、财务核算状况、经营规模大小和纳税评估工作需要等,分别确定涉税信息的采集周期。
农产品收购企业、废旧物资经营企业、废旧物资利用企业、出口退税企业等特种行业的信息采集,可适当缩短周期。
纳税人纳税信用等级、征收方式等发生变化的,应依据相关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信息采集周期。
(三)结果处理 参见大企业监控
2.2.3 个体业户监控
(一)查帐征收业户监控 参见中小企业监控。
(二)双定业户监控 1.核定税额
税收管理员根据定期定额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区域、经营内容、行业特点、管理水平等因素核定定额,可以采用下列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
⑴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⑵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⑶按照盘点库存情况推算或者测算核定;
⑷按照发票和相关凭据核定;
⑸按照银行经营账户资金往来情况测算核定;
⑹参照同类行业或类似行业中同规模、同区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核定; ⑺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税收管理员应当结合当地实际,运用《个体双定业户定额核定管理信息系统》核定定额,增强核定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调整定额
定期定额户的经营额、所得额连续三个月超过或低于税务机关核定的定额,税收管理员应当为其调整定额,方法和程序同上款。
(三)未达起征点业户监控 税收管理员对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定额业户,实行定期监控,监控其生产经营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发现实际经营额连续三个月超过起征点的,应及时恢复征税。
2.3 未申报纳税情况监控
(一)确定任务
征期结束后,税收管理员通过综合征管软件进行查询,打印未按时申报和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清单。
(二)业务流程
1.税收管理员依据清单,对未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抄报税、缴纳税款的业户制作《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及时进行催报催缴,并向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2.对经催报催缴、实地核实仍无下落,无法强制其履行纳税义务的业户,按照规定时限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制作实地核实报告,报所在税源管理部门审批后转办税服务厅作非正常户处理。
3.对有欠税的纳税人,如监控发现其要处理资产或其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等情况的,随时向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2.4 发票使用情况监控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
1.查看纳税人是否设专人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专用设备; 2.实地查看纳税人有无保管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防伪税控专用设备的安全设施或安全设备;
3.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量其实际使用情况是否相符; 4.审核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红字开票开具是否符合规定。
(二)普通发票
1.对废旧物资发票监控。税收管理员对认定的废旧物资回收单位、以废旧物资为原材料的生产单位的废旧物资发票使用情况要进行重点监控。
2.对农产品收购发票监控。税收管理员对领购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的收购发票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可以采取逆向监控手段,到对方单位(个人)核实是否存在真实业务。
3.对使用收款机开具发票单位的监控。监控的主要内容:是否有以收款机发票变更品名换开手写普通发票情况,是否存在为其它单位个人代开发票情况,是否存在未发生销售业务而开具发票情况等。
4.对商业零售业户的监控。重点监控全面开票制度的执行情况,核对销售明细账和销售日清单,检查其是否存在应开具而未开具普通发票的行为。
第三章
调查核实
调查核实是税收管理员为确保相关涉税事项真实性,对纳税人有关涉税事项进行实地核查,为税务机关行政审批或许可提供依据的税收管理活动。调查核实应由两名或两名以上税收管理员实施。调查核实结束后,税收管理员应制作相应的调查核实报告,详细列明企业基本情况、调查核实的过程、调查核实的内容、存在的问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建议等,并由调查核实人员签字。调查核实工作应全面、细致,准确执行政策法规,符合规定程序,如实反映调查情况,处理建议合法、适当。
3.1 税务登记调查核实
3.1.1 设立登记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纳税人设立登记申请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核查纳税人是否属所辖的范围,对不属于管辖范围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税务登记迁出处理;
2.实地核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与受理环节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核查纳税人生产经营房屋权属情况及租赁期限等有关具体内容;
3.实地核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的身份与受理环节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4.调查会计人员的配备、账簿设置和会计核算情况,审查其执行会计制度、会计处理办法情况,审查登记表中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折旧方法与报备的财务处理办法是否一致;
5.核查其生产设备,查看其生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与申报情况是否一致;
6.核查其提报注册资金与账面是否一致;
7.核对企业提报的营业执照、房产证明等复印件与原件是否一致; 8.核实纳税人应纳税种、申报纳税期限、预算级次,核实其生产经营范围是否属消费税征收范围;对企业开业时间、经济类型进行审核,查看企业所得税是否属国税局征管范围。
9.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
(三)结果处理
如发现调查情况与纳税人申请情况不一致,应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纳税人补正有关手续,需要变更登记内容的,通知纳税人办理变更登记;发现纳税人有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2 变更登记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纳税人变更登记申请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发生变化的,实地核查纳税人申请变更登记时提供的生产、经营场所情况与实际调查情况是否一致。
2.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核对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的身份与纳税人提供的情况是否一致,核查变更前法人的税款缴纳情况,核实有无偷、逃税款等违法问题。
3.纳税人生产经营范围发生变化的,核查是否属实,并核实税种登记是否发生相应变化。
4.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查。
5.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对纳税人发生税种变化的,填制《税种登记表》,转相关岗位办理税种变更手续。
(三)结果处理
如发现调查情况与纳税人申请情况不一致,应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纳税人补正有关手续;发现纳税人存在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1.3 停业登记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纳税人停业登记申请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对停业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重点核实其停业事由是否成立,预计复业日期是否合理等。
2.在纳税人停业期间,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地调查。
(三)结果处理
经调查发现纳税人申请停业理由不能成立,建议不予办理停业;在纳税人停业期间发现虚假停业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通知纳税人办理复业手续;对造成不缴或少缴税款的,建议所在部门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3.1.4 非正常户认定调查核实
(一)业务流程
1.征期结束次日,从综合征管软件查询逾期未申报纳税人信息,在规定时限内对逾期未申报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
2.对确实查无下落且无法强制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制作调查报告,详细说明调查经过、纳税人原纳税场所的现状,纳税人欠税的税种、金额、所属期和未缴销发票的品种、份数、起止号码以及其他未缴销的税务证件和限期改正文书送达等情况。
3.根据调查情况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并报部门负责人签批。
4.纳税人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后,应继续留意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查找,定期进行实地检查。
(二)结果处理
经调查认为确属非正常户的,在综合征管软件中做非正常户认定;纳税人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后又查找到的,制作调查报告转办税服务厅办理非正常户解除手续,纳入正常户管理,并向所在部门建议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责成纳税人到税务机关缴纳税款、滞纳金;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建议由税务登记主管机关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应纳税款的追征仍按《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3.1.5 外埠纳税人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申请报验登记外埠纳税人的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和《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核实外埠纳税人的临时经营地是否确实在管辖范围之内,查验其货物名称、品种、规格、数量及大致售价,是否与申请报验的内容一致。如一致,则在《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上签署查验意见并报部门负责人批准;如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建议作出相应处理。
2.实地调查外埠纳税人临时经营地的房屋、场地出租方及周边人员,核实报验登记纳税人的实际经营起始期和纳税人的货物存放处。
3.加强对报验登记纳税人的日常监管。在纳税人经营期间应对报验登记纳税人每月进行不少于一次的上门跟踪调查。
4.纳税人经营结束后,责成纳税人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对纳税人需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缴纳罚款的,督促其执行。
5.纳税人经营结束后如所携货物未在本地销售完毕,还需易地销售的,应核对查验所剩余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并根据纳税人提出的易地销售申请,签署意见转办税服务厅。
(三)结果处理
如发现调查情况与纳税人申请情况不一致,应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纳税人补正有关手续;发现纳税人存在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调查核实
3.2.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及相关证件、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查验纳税人经营(仓库)场地、商品货物存放地,货物和机器设备的真实性;了解其会计核算情况、安全防范措施及商品、货物、材料、产品的来源和销售渠道,掌握其生产、经营能力,测算其预计销售额。查验法人代表(负责人)、会计人员的身份证与本人身份是否一致等。
2.对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的新办商贸企业,应严格按照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程序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要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约谈并实地查验。未经实地查验或查验情况与申请资料不符的,不得认定为一般纳税人。
⑴案头审核
对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全部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核其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⑵约谈 与企业法定代表人约谈,应着重了解企业登记注册情况、企业章程、组织结构、决策的程序、管理层的情况、经营范围及经营状况等企业的整体情况。
与企业出资人约谈,应着重了解出资人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关系。与主管财务人员约谈,应着重了解企业的银行账户情况、企业注册资金及经营资金情况、销售收入情况,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纳税申报和实际缴税情况。
与销售、采购、仓储运输等相关业务主管人员约谈,了解企业购销业务的真实度。
对于约谈的内容,要制作《约谈工作记录》,并由参与约谈的人员签字。
⑶实地查验
查验内容包括: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企业经营场所的所有权或租赁证明,原材料和商品的出入库单据,运费凭据、水电等费用凭据、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身份证明,财务人员的资格证明、银行存款账户证明,有关机构的验资报告、购销合同原件及公证资料、资金往来账等。实地查验工作结束后,应制作《实地查验工作底稿》。
在约谈和实地查验中,应按不同企业类型区分重点。对新办小型商贸批发企业,应将经营规模、固定经营场所、经营管理人员、货物购销渠道、预计年应税销售额以及专用发票使用数量等内容作为重点,并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如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供货企业证明等。对出口企业,应将企业设立的有关情况、货物购销渠道等内容作为重点,并要求其必须提供相关资料,如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见、供货企业证明以及由商务部或其授权的地方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加盖备案登记专用章的有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等。对新办商贸零售企业,应将固定经营场所、有无货物实物、是否从事零售业务以及专用发票使用数量等内容作为重点,并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等;对大中型商贸企业,应将注册资金、银行存款证明、银行账户、从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经营规模、固定经营场所、货物购销渠道、管理和核算体系以及专用发票使用数量等内容作为重点,并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
(三)结果处理
制作调查报告,报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转审批部门。如发现调查情况与纳税人申请情况不一致,应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纳税人补正有关手续;发现纳税人存在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3.2.2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正调查核实
(一)接收任务
接到办税服务厅转来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转正申请审批表》及相关证件、资料后,进行认真审核,确认资料齐全无误。
(二)业务流程
1、调查核实财务核算是否健全,账务处理是否正确及时;
2、调查核实一般纳税人认定的要素包括经营场所、银行结算账户、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等是否发生变化,经营方式、经营范围是否发生变化;
3、调查核实申报纳税情况是否正常,取得抵扣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按规定抵扣;
4、调查核实发票保管、开具、取得等是否正常;
5、其他需要调查核实的内容。
商贸企业辅导期一般纳税人转正审查应包括以下内容,对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认定为正式一般纳税人,对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主管税务机关可延长其纳税辅导期3到6个月或者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
1、纳税评估的结论正常;
2、约谈、实地查验的结果正常;
3、企业申报、缴纳税款正常;
4、企业能够准确核算进、销项税额,并按规定取得和开具专用发票和其他增值税抵扣凭证。
税源管理部门应对纳税人进行全面审查,审核人员必须两人,并制作《一般纳税人(辅导期)转正审核底稿》,双方就工作底稿内容相互签字确认。
(三)结果处理
根据调查情况制作调查报告,报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转审批部门。如发现调查情况与纳税人申请情况不一致,应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纳税人补正有关手续;发现纳税人存在违法违章问题或嫌疑的,向所在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五篇: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为了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本局政府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广州市国家税务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规定,结合本局工作实际,编制本指南。
一、信息公开内容分类
本局公开信息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大类。
主动公开类信息主要包括:
(一)公开制度。包括公开规定、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等内容。
(二)机构设置。包括本局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地址、电话、邮政编码。
(三)工作信息。包括领导信息、专题报道、计划总结、统计数据、信息公开年报等。
(四)办税公开。包括政策法规、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纳税服务、办税程序、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举报投诉监督、税收法律救济、涉税公告、税务文书表格等。
(五)人事信息。包括人事任免、公务员招录等。
(六)财务信息。包括政府采购、财务管理等。
(七)其他事项。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主动公开信息的具体内容详见《广州市国家税务局系统
互联网站政务公开目录》(穗国税办发〔2008〕6号)。依申请公开类信息主要根据《条例》规定,依申请向申请人公开政府信息,详见《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实施办法》(穗国税发〔2009〕321号)。
二、信息公开方式
(一)主动公开
本局主要通过下列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1.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网页;
2.12366纳税服务热线;
3.办税服务厅和办税窗口、政务公开栏、办税手册(指南、指引)、电子显示装置;
4.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新闻发布会、听证会、电话、手机短信等;
5.其他便于公众知悉的公开形式。
(二)依申请公开
1.申请
申请人提出申请时,应填写《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信息公开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申请表》可以在本局领取或自行复制,也可以在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网页下载。申请人申请提供信息时,应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或证明文件。
2.受理
公开权利人申请税务信息公开,一般按照属地管辖原则由纳税人所属各区(市)的国家税务局受理。公开权利人向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提出的信息公开申请,由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综合科受理并回复。
办公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54号
办公时间:8:30—12:0014:00—17:30
联系电话:81345256
传真电话:81345256
通信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154号
邮政编码:510170
3.答复
本局收到申请后,能够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经批准后,可延长15个工作日,并告知申请人。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的,于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恢复计算期限。期限的中止和恢复,将及时通知申请人。
申请公开的信息涉及第三方利益的,本局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
本局对申请公开的信息,通过出具《广州市国家税务局
中区稽查局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或其他形式予以答复。
本局处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流程请参见《广州市国家税务局中区稽查局处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流程图》。
4.收费标准
本局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可由本局机关财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费用。
三、监督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本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本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