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城建档案工作对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 要:本文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提出城建档案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思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地下管线档案工作,推进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信息化。
关键词:城建档案工作;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工作机制
1城建档案工作主要内容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各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城建档案工作就是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国发[1980]302号第二十八条,大中小城市都应建立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必须建立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小城市和县镇按照要求,也要建立城建档案馆或设立城建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 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 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3.3 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株洲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株洲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敢于创新,城建档案事业正如这五月石榴花一样,将会绽放出艳丽夺目之彩!
参考文献:
[1] 求真实务,开拓创新,全面抓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建设部办公室主任李秉仁在全国中小城市建设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6-11.
第二篇: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权益维护作用浅析
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权益维护作用浅析
殷儒林 档案bg101 企业档案指的是企业在各项经营、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对社会、国家及本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标以及声像等形式不同的历史记录,如今,企业档案工作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文书资料、基建图纸、财务报表、人事档案、信用凭证等等,都要求要比较完整和真实地保存下来,要为日后的工作需要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历史的证明。档案管理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规范性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作为企业管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生存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一、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现代企业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附加值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竞争正在悄悄演变为更隐蔽的文化建设的竞争。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最基本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企业档案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以各种载体真实记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要财富它不仅仅是企业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企业文化储备的一种形式企业档案工作应当、也完全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而同样作为企业基础管理不可缺少的子系统企业只有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企业档案管理才能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一)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科研、生产、管理、文明建设等方面形成的能为全体职工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组成是企业的发展之魂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档案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生产、科研、经营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积累的全部档案的总和是企业发展全过程的真实的原始记录是企业文化的积淀。企业档案管理就是对企业形成的各个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即收集、整理、保管和开发利用。二者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后盾和保障方面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企业档案以其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存在企业文化则以其外在的精神而昭示二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企业档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企业档案收集了企业从成立到发展到如今的所有资料包括各种技术和科研以及重要的人事变动等企业档案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这些历史文献资料作为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展出替企业做出了强势的宣传和教育作用对树立企业的价值形象和体现企业的内在本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起着强力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为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企业档案工作者应尽力完善企业档案的收集肩负着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担子努力走档案的完善与安全以及信息的开发。
(二)企业档案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1.档案能提材料供领导决策参考为培育企业文化做出服务
企业文化由企业的领导倡导尔后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企业文化要充满个性富有特色。企业领导必须深入了解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生产经营情况、现存的制度、管理方式和员工的思想状况等等并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档案是企业各种活动的历史记录这些情况在档案中都有记载。当企业领导培育企业文化时档案工作者可以提供相关档案也可以提出档案部门对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议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2.利用企业档案能使企业文化的塑造更具有针对性
目前企业档案管理已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管理中一项不可忽 视的工作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档案作为参考的依据同时企业文化也需要企业档案去传播。利用好企业档案可以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特点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模式。企业档案就是这个企业 “历史”的真实记录它记录着企业的发展历程各项工作活动的具体情况利用好企业档案参考企业的历史企业才能立足于本企业的特点、目标、环境、宗旨和优势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模式否则很难得到广大职工和社会公众的认同。
3.企业档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教育作用能调动企业内部潜在的工作氛围。档案具有文化教育的价值企业档案亦是如此。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诸方面都是由人来体现的。建设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企业采取各种措施教育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企业档案在教育职工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如实地记录了企业创办初期的艰辛、巅峰时期的辉煌、困难时期的坚持以及由于决策错误而造成的巨大后果等的档案对于现任的领导者和职工会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案例:比亚迪集团文档中心于2008年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完成了《汽车产业群发展历程》、《比亚迪汽车03年―08年大事记》、《比亚迪汽车五周年纪念册》等编研课题。虽然编研工作的开展时间并不算长,而且至今仍然在不断探索最好的工作方式,但是,从编研成果来看,比亚迪的档案工作者已经具备了某种独特的意识,将企业文化的一些理念运用到工作中,使得编研工作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创新性。以最新成果《比亚迪汽车年鉴》(2009年版)为例,对比其他企业的优秀年鉴,该年鉴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在语言风格上,打破常规资料工具书的冷漠生硬,结合了新闻报道和总结报告类文体的特点,在关键信息处不吝笔墨、突出重点,对关键性细节——如重要领导讲话等——尽量全部收录,字里行间透露出企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员工对企业充满信心的自豪;
二、在表现形式上,打破通常年鉴几乎全是文字而缺少图表照片的惯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使年鉴如同一幅企业发展的壮丽画卷、一首豪迈奔放的史诗,大大增强了可读性,直观地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
三、在编研方式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尽量在电子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大大提高了编研工作的效率,后期形成电子档和纸质文档两种形式,方便保存查阅;
四、在传播方式上,不仅采用印刷品的形式,同时也在公司内部网络专门的档案信息平台上发布,供全体员工随时上网查阅。
二、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权益维护的作用
档案工作对企业权益的维护不可忽视 一档案工作对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合法权益起着主导作用。企业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及商业秘密等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成果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知识资本。企业档案真实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的过程、内容、结果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档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力武器。企业在经济运作之中难免要发生各种纠纷且以经济债务纠纷与侵权纠纷居多。企业要想减少经济运作中的麻烦与损失胜券在握就得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谨慎、细致地保存好较为翔实完整的企业档案做证据供起诉、应诉之用这样才能在经济纠纷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民企处于应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争端的第一线,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必须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为依据。档案的凭证和法律作用是其它材料不可取代的。因此,民企档案部门应该认真做好知识产权档案的收集、管理和服务工作,紧紧围绕自主创新的需要,主动服务、跟踪服务、超前服务,进一步增强档案利用效果,让众多的档案信息成为具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核心竞争知识。从档案管理角度来看,这是新的课题,需要很好的研究和规范。各级档案部门加强对民营企业专利、品牌等涉及知识产权档案的建档指导,使档案工作在保护企业产品产权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企业竞争 “基石”。
案例:
(一)2003 年 8 月,日本丰田起诉吉利汽车公司侵犯其知识产权,当时被业界称为 “我国汽车知识产权第一案”。最终吉利集团依靠完整的专利档案,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2005年3月在煤炭行业部分产权向全产权过渡中,因企业职工在购买房屋部分产权时,交款凭证丢失,手续不全无法办理,职工心情急躁;会计档案员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配合房改部门,提供利用88年至96年的会计凭证300卷,提供利用人次200多人次。及时解决了职工在产权过渡中手续不全的问题,是全处产权过渡工作顺利进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要做好企业的档案工作,首先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1.充分认识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2.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3.加强学习提升能力 4.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 总之,企业档案工作是新时期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档案信息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档案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数字化、收集与传递的网络化已势在必行,档案中蕴藏的丰富信息将在新时期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绪惠王春燕.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建设J.机电兵船档案201005 [2]王永鑫李贞.浅谈企业档案与企业文化J.经营管理者200908 [3]曹妍欣、李荣《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影响》。
第三篇:行政管理工作对企业的作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人都企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业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行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
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政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管—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
行政部门应该兢兢业业、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种行政事务工作,把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研究国内外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专心做好每一笔重要业务等等。为了做好纷繁复杂的行政工作,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漫无头绪地整天瞎忙;或是被领导一会儿支到东,一会儿支到西;结果村村起火,处处冒烟,吃力不讨好,不知道自己整天都忙了些什么。行政部门的领导应该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性,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有自已的主见,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好安排,指挥若定。为了能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行政人员队伍;同时要搞好科学分工、管理层次和合理授权。一旦行政系统的一系列硬件(如办公设施、生活设施)、软件(如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人员队伍、分工协作和管理层次等等建立健全起来,整个行政管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像一部自动机器一样运转,只在较少的场合才需要部门领导和上级领导辅以“人治”。一个行政部门的管理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是有一定水平了。然而,行政部门如果仅仅满足于这样一种管理水平,那还是不够的。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再上一个档次,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者。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冲力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他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好一个战术家,还要努力做好一个战略家。很显然,也只有一个有思想、懂战略、敢创新、有冲力的人,才能把行政工作做得更好,做得再上一个档次。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管理者不能简单地以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也不能凭借自己在企业的独特地位对各个部门颐指气使,以权压人。行政部门应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里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没有充分沟通的协调不成为真正的协调。
在“管理”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理调”,在“服务”上当好幕后英雄的境界,是行政工作的理想境界。由于各种因素,并不容易达到,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之,努力趋近于这种境界。
从“服务”上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不但不可能,而且不应该。因为如果一个企业的关注点不幸竟在于行政部门,那只能说明一点,即行政工作做得实在太糟糕,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以致于引起大家的关注。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部门最忌讳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与其他部门抢镜头,争荣誉。行政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任务)进去,那头成品(结果)出来;其中的许许多多曲曲折折,都消化在行政体系之内,切忌为自己评功摆好,四处张扬,浪费别人的时间、精企力和感情。要反对利用自己对公司资源的支配权只顾为自己谋取私利业或便利的行为,特别要反对把行政部门变成“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行官府衙门。管理是要执行制度的;但执行制度也是一门艺术,并不一定政要搞得剑拔弩张,刀光剑影。特别是在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更要注意对人的尊重,行政工作要做得有人情味。
第四篇:深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建档案整理质量标准
深圳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城建档案整理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城建档案整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依据国家有关科技档案管理规定和业务规范,制定本标准。
一、组卷原则和方法
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由建设单位在项目基础上集中整理组卷,大型市政项目可按工程阶段或文件类型分批整理组卷,分片区开发的房建项目可按备案批次整理组卷。监理文件由监理单位以监理合同为单位组卷。施工文件和竣工图由施工单位以施工合同(含专业分包合同)为单位整理组卷,其中施工技术文件应按工程专业或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单元)工程的划分系统编排。试验报告、大宗原材料合格证等共用文件可集中组卷,也可随主要的工程专业或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单元)工程技术资料组卷;共用文件所涉及的其他工程专业或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单元)工程技术资料卷在“备注”栏注明。
二、卷内目录的使用
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使用市档案局发布的印制或下载打印的标准目录,行业和特种工程使用空白国标卷内目录。卷内目录可手工填写或打印填写。
三、卷内文件的组织排列
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各份文件按标准目录“文件题名”栏确定的内容和顺序对号入座,目录所不能涵盖的文件依次排列在各专业卷内目录最后一份文件后的空白各栏,尚不能满足的可使用空白国标卷内目录手工或打印填写。行业和特种工程按项目归档细则确定的内容和顺序组织排列,排列时应考虑各项管理程序或施工工序之间的联系以及主件和附件之间的联系。文字资料卷每卷厚度原则上不超过2cm。
四、页号的编排
文字资料以一本为一卷,竣工图以一盒为一卷,每卷单独编号,页号从“1”开始,使用打号机以黑色印油打号。单面书写的文件页号在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件,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折叠后的图纸一律在右下角。案卷封面、卷内目录、卷内备考表不编写页号。文字资料卷中每卷重号、漏号累计不超过5页(含5页)的,以前正确页号加“-1”、“-2”等的方式改正并在卷内备考表中说明;重号、漏号超过5页的应重新编号,错码应工整地杠改。竣工图卷不允许出现重号、漏号。
印刷成册、已编页号的文件单独组卷时不必重新编写页号,但封面、封
一、序、前言、目录、附图、后记等未与正文统一编写页号的,本卷页号应作调整。具体为,封面页从“1”开始,封
一、序、前言、目录等正文前各份文件以及正文第1页按文件在册中的顺序加“1-1”、“1-2”等直至正文第2页;册中未编号的附图等文件以前页号加“-1”、“-2”等直至下一页号;后记、编后语、封底等按文件在册中的顺序接正文最后一页编写页号。
五、卷内目录的编制
卷内目录应重点控制“文件题名”栏和“页次”栏,保证文件实体与目录揭示的正确对应。“页次”栏填写文件在卷内所排的起始页号,最后一份文件填写起止页号。卷内目录的其他栏包括“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日期”、“备注”栏的填写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市档案局也将通过业务指导和信息公开渠道告知,但在档案验收及后续工作阶段对上述栏目不做检查。卷内目录“立卷责任人”栏由立档单位档案员签名。
六、卷内备考表的填写
卷内备考表必须填写和签名,主要说明卷内文件复印件、页号错误等需要说明的情况,其中“立卷人”由立档单位档案员签名,“审核人”由立档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签名。文字资料卷卷内备考表在卷皮上填写和签署,竣工图卷卷内备考表在卷盒上填写和签署。
七、竣工图及竣工图电子文件
竣工图应是新图,采用竖向手风琴式折叠,折叠后的大小为四号图幅,各份图纸应在卷内目录上逐份揭示。已胶装成册的A3幅面竣工图可不再拆分折叠,编目编号后直接对折装盒。竣工图电子文件以其相应图纸所在的案卷号加页次命名,并编制Txt、Word或Excel格式的电子文件目录,电子文件目录应符合上传要求。
八、扫描电子文件
扫描电子文件应采用黑白扫描,分辨率不低于200dpi,以TIF、GIF或PDF格式存储。文件材料必须在整理、编目、编号之后才能进行扫描处理。各扫描电子文件以其相应纸质文件所在的案卷号加页次命名,并编制Txt、Word或Excel格式的扫描电子文件目录。扫描电子文件目录应符合上传要求。
九、案卷装订
文字材料采用三孔双棉线装订,装订时须剔除金属物。印刷成册、已编页号的文件单独组卷时可不装订。竣工图纸不装订。
十、案卷题名
案卷题名应简明、准确地揭示卷内文件的内容,主要应包括项目名称;专业名称或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单元)工程名称;工程文件的主要内容或属性。
十一、编制日期
卷盒和卷皮上的“编制日期”栏统一填写本工程的开工日期至竣工日期。
十二、档案装具
卷盒、卷皮等档案装具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案卷总数量和案卷流水号(“共—卷”栏和“第—卷”栏)应准确统计并以阿拉伯数字填写。卷盒、卷皮的脊背以及“档号”、“档案馆代号”、“密级”、“保管期限”栏不填写。“案卷题名”、“编制单位”、“编制日期”栏应使用黑色墨水笔工整填写或以黑色印油加盖条形章;有条件的,卷皮可整体套打印。卷皮、卷盒应填写的各栏不允许以打印或手写的字条粘贴。
十三、案卷装盒
应按照案卷流水号依次装盒,并应选用厚度适当的卷盒以保证卷盒装满。
十四、移交书
移交书封面应采用市档案局发布的标准格式,移交单位原则上应加盖单位公章。移交书所附的各卷卷内目录应与案卷实体中的卷内目录相符。行业和特种工程应在移交书中提交案卷目录。
第五篇: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作用
社102 刘婧仪 09
摘要: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中的小组工作方法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进行了介入研究。小组工作在巩固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心理和社会支持,对其社会性功能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大大缩短,为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性康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精神病康复;小组工作;社会性康复
引言
精神病是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传统的住院治疗将病患同社会完全割裂隔绝,这避免了患者治疗期间被外界环境所干扰,也造成了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功能的衰退。使得患者无法重新回到社会只能栖身医院,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即住院越久的病人越无法离开医院,成为习惯性住院病患。
如何有效的对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提供社会支持,有条件的建立病患同社会接触的渠道,促使病患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对病患认知、行为、心理方面的矫治和其生理能力、心理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工作与精神病患者社会性康复
1.传统治疗无法实现患者的社会性康复
精神病是由于人体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导致患者在感觉、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疾病。这类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行为方式。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的不同和患病程度的轻重而有很大的差别,严重的患者往往采取封闭式的入院治疗。相对于国外技巧训练、同辈支持、职业服务、社区资源发展四位一体的精神病康复模式来说,在我国,精神病患的康复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医疗单位或其他专业机构来进行,方法也局限于传统的集中住院、封闭管理、药物治疗。这样是为了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但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的治愈生理或精神方面的疾病,却往往无法实现患者社会性的康复。所谓社会性康复是指患者社会性功能: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方面的康复。这种康复,无法在封闭住院的治疗方式下得到。
首先,住院治疗的封闭环境割裂了患者同社会的联系,使患者失去了接触社会的机会,无法与社会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逐渐丧失社会交往的能力,自我感觉迷茫、焦虑和受到歧视,产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障碍。
其次,住院治疗的命令式管理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交流的自主性,使其在封闭环境内部的人际交往明显受到抑制,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日常行为被动、不愿与他人接触、自闭与独处、逐渐丧失社会交往能力等,不利于病情的治疗,甚至造成病情的波动与反复。
2.开放管理模式与医院工作模式评述
目前,学界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开放式管理模式”、医院为主体提供社会支持的“医院工作模式”以及小组工作模式等。
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在理论界较为流行,其目的是试图使病患同社会进行更多的接触,这无疑能更好的解决患者与外界封闭隔绝的问题。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是其管理成本和人员成本过高,对经费本就紧张的此类医院来说,不适宜广泛的采用。同时开放式的管理,对病患接触外界的可控性不高,这意味着患者所接触的不一定全是积极的、有利于病情治愈的方面,其也可能会因接触外界而引起病情反复。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条件和社会环境下,不具有普适性。
医院工作模式是指医院为主体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例如孙淑敏(2007)的研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问题。其一,患者与医护人员长期以来地位不对等,前者对后者表现出了相当的惧怕。其二,医护工作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患者眼中,医护人员不能代表院外社会。通过与医护的交流不能达到患者与外界社会沟通的目的。其三,患者交流沟通是基于的是一种“自主性”,医院的管理目标是追求“有序性”,两者在根本上存在相悖,院方不可能保证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的长期性。因此,这种模式同样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意义。
鉴于此,具有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等功能,既能作为联系社会的纽带又能平等有效的促进患者间沟通交流的小组工作模式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学界对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的干预与帮扶的研究不少,但大部分集中在“一头一尾两个阶段,即病人患病较轻的初始阶段和病患治愈后的恢复修养阶段。例如,方亚明等(集体心理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患者干预二年的随访研究,2009)提出了“最少一次系统住院治疗,出院后病情稳定,并排除目前仍在住院治疗者”的研究对象选择标准,显而易见主要针对的是出院后的患者进行研究。
相对于前两者,正在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其小组工作的相关研究却显得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有:
童敏提出西方精神病患非院舍化和社区照顾运动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巨大的空间,社会工作应当也有能力承担精神病康复工作的重任,并强调了这种模式的推广需要注重手段和方法的本土化
1。
孙淑敏等通过对研究组进行:医护主动询问、针对家人的健康教育、组织病患参与娱乐活动、鼓励病患相互支持、组织社会团体慰问演出等方法,得出了社会支持能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病人应对危机的能力,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结论
2。
晋长华从病患家属对专业陪护者的需求,以及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方面进行了精神病患陪护小组工作的本土化思考,提出了社会需要精神病陪护的小组工作
3。
吕书杰等提出了传统药物治疗并不理想,而小组工作能针对患者认知、行为、社会适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通过对某医院展开精神病康复活动小组活动,得出了小组工作的介入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缩短患者回归社会的路程
4。
通过对上述学者研究的梳理不难看出,虽然是针对小组工作在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研究,童敏的研究更偏重非入院的患者通过小组工作模式得到社会支持,而非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孙淑敏提出了社会支持对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但其采用的方法是以院方为主体向患者提供社会支持,而非是通过小组工作提供,这可能会在具体操作的有效性上存在问题;晋长华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提出了精神病患者康复中小组工作的必要性,却没有对小组工作对患者康复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吕书杰从理论和实际案例入手论证了小组工作对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的积极意义,不过,其没有对“为什么小组工作会对患者产生积极影响”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小组工作模式与患者的社会性康复
1.什么是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专业方法,它是在小组成员的互动中,通过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动力,带来组员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小组工作中,组员在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得到支持,改变其情绪、态度、行为,从而增强其应付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其更加的适应社会。
2.小组工作对患者的社会性康复作用
由于小组工作更注重实务的操作,因此其对心理障碍甚至是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封闭环境下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过程中,通过小组工作模式的互动与参与、交流与沟通、协作与竞争、游戏与训练等手段和方式,能够有效的调动病患的兴趣、激发病患的潜能、释放病患的压力、消除病患的紧张与不安,最终实现患者社会性功能的恢复。
除此之外,小组工作模式相对于其他模式来说,还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工作者来自院外。外界社会同患者之间,通过社会工作者作为媒介进行了连接。患者可以根据通过对工作者的观察来达到对外界社会的了解。第二,工作者与患者间身份平等。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工作者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而非医护人员式的询问;工作者偕同患者参与小组活动,而非管理者式的命令或组织。这种身份地位上的无差别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安与紧张,有利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恢复。
因此,我们说,精神病患者康复的小组工作模式,既能够实现患者与社会的初步沟通,又可以过滤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并能够借助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帮扶,在患者治疗和恢复的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以上这些,正是其他模式所欠缺和不足的。
小组工作对于精神疾病的设计方案
结语
目前,小组工作由于其具有康复、能力建立、矫正、社会化、预防、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等功能,已被成功的运用到精神病患者康复活动中去。但是,针对于在封闭环境下的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的小组工作还极为罕见。而处于封闭环境下的精神病患者,由于长期生活在孤立、隔绝的世界里,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惧怕外界环境,再加上患者之间交流很少,导致其社会交往能力衰退,无法适应外界的社会生活,往往更需要小组工作为其提供社会支持。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小组工作的解决模式:通过作为“来自院外”且“身份平等”的小组工作者的介入,患者加入小组,参与游戏、体验互动、进行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和沟通,并分享情感体验;打破患者与外界绝对封闭隔绝的状态,改变患者自闭、孤独、不愿与他人接触的状况,逐渐恢复患者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消除病患对院外社会的恐惧与不安,解决封闭住院患者社会性功能退化的问题;有效的调动病患的兴趣、激发病患的潜能、释放病患的压力、消除病患的紧张与不安,实现患者社会性功能的恢复。
若能在医院推广实行传统治疗模式(药物模式)和小组工作模式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无疑将更好的实现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性功能健康等方面的康复,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童敏.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社会工作介入的可能性和方法探索
李秀珍等.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郑春霞.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探讨
胡凤娟等.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
孙淑敏等.社会支持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
晋长华.精神病患陪护小组工作的本土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