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

时间:2019-05-13 17:1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

第一篇: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

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档案,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它表现为法制健全,社会各阶层人们享有平等的民主政治权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和谐相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必须依靠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极强的工作,档案工作的主体是档案,即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延伸人类记忆,文化存贮,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资政决策,知识产生,社会调解等作用,它作为社会共享的知识资源,无疑是社会前进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这些宝贵的知识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本身的功能和作用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档案工作自始自终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众多工作中的一项,企业档案工作应以满足企业各项活动在证据,责任和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技术与管理方法,通过资源整合和开发,为企业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档案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之一。锡矿山自清光绪二十三年开采,1950年成立锡矿山,档案工作始于1950年,相继成立了保密档案室,档案室,档案科,1988年成立了锡矿山档案馆,199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档案馆,馆库面积750平方米,馆藏58220卷册,按档案的性质的不同,分为文书,声像,科学技术,经营合同,会计档案等,档案资料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建设,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提供优质服务。下面,笔者就档案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科学认识档案的社会功能及其延伸功能

长期以来,一般都认为档案的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机关工作查考的依据,二是生产建设的资料,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四是政治斗争的必要手段,五是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除了基本的存史利用功能外,人们逐步了解并更关注档案的其它社会功能和延伸功能,主要包括:第一,资政决策参考功能。档案发挥其信息服务作用,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供资政决策服务;第二,社会教育功能。档案馆承担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重任,成为表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课堂”;第三,信息传递功能。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的基地,在信息传递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馆外资源,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将为信息化建设产生独特的作用;第四,智力开发功能。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智力资源。档案馆作为这种智力资源的保藏地,除了提供社会咨询服务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展览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丰富的馆藏,吸引社会用户来馆利用档案信息,并直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激励人们的探索精神,启发人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第五,学术交流功能。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经验与

教训的总汇,它又经过档案工作者的收集,整理,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而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馆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第六,文化休闲功能。为了适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和加强前瞻性,主动承担起开发公共消遣方面功能的责任,推动档案馆向大众化,公共化方向发展,为档案事业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七,市场服务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是档案馆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展身手的依托和后盾。档案馆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方面双管齐下,努力为文化市场服务,并以实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

三 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努力打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平台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这既是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显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医患纠纷,工农矛盾,土地争议等,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增强,对档案的需求日益高涨,人民个人查阅利用档案率近年来呈直线上升之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档案工作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丰富馆藏,积极参与,让民众在建立的档案网络中得到应有的利益与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企业档案部门应按常规接收所属单位因产权变动后属本企业所有的档案,收集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相关的档案,收集宣传报导本单位的新闻资料,根据资产管理权限接收无法人资格的所属单位档案之外,还应着手研究优化馆藏结构的方法,加强向社会接收和征集档案,对于一些家庭或个人档案,也可通过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收存起来,要更多地接收公众喜闻乐见的档案材料,如照片、录音录相资料、收藏品、纪念物等,以满足人们的休闲愿望。同时,加快网络数据库建设,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配置的缺陷,如切实解决档案部门参与电子政务资源建设等问题,也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虽然在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过程中,各地档案馆也明显感到结构单

一、资源不足的缺陷,还有许多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档案尚未进馆,或者说未全部进馆。但是,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努力,不断拓宽档案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是可以为增进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的,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有效的服务平台。

(二)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保证档案服务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几乎所有信息都被转化为可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1”、“0”代码进行管理,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档案信息化的实质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组织与规划下,以馆藏为基础,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它是以信息为导向,以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为核心,以网络建设为依托,形成与时俱进的新型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其社会化服务能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改善,工作效率的提高,档案信息价值的增值,优化决策。当前,各级档案部门应依托电子政务工程,把现行公开文件信息化纳入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数字化加工步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公开文件目录信息和全文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公开文件计算机查询,触摸屏自助查询和网上查询,同时加强区域文件信息共享建设,构建共享信息量网络。

(三)开展现行公开文件利用工作,创建锑都陈列馆,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国家档案局对档案工作提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第一档案工作实施三大战略【以人为

本战略,服务为先战略,安全第一战略】,第二建立三个体系【覆盖人民群众的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的安全体系】,第三实现五位一体,即把档案馆建成为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信息利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档案中心或备份中心。第四建设档案强国。它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这种体制促使档案部门更加注重档案实体保管利用和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的协调,注重档案念管理与档案提供利用的协调,注重历史档案开发和现行文件利用的协调。

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深入贯彻上级档案部门精神,锡矿山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利用馆藏的丰富资源,创建了声像档案室,锑都陈列馆和现行文件中心。锑都陈列馆和声像档案室历年来,共接待5468人次,其中外国来宾495人次。利用档案阵地,在宣传档案的同时,更展示了企业的荣誉和辉煌,弘扬了企业文化,树立了企业品牌,锑都陈列馆成为了公司对外展示的当家招牌,为公司对外拓展业务起了重要宣传作用。锑都陈列馆共分为企业简介、组织机构、开采伊始、历史名矿、企业发展、企业优势、亲切关怀七片。馆中展示了缩微照片105张,各种荣誉证书82本,奖牌、奖状奖杯50件及其它资料60余片。以百年沉积、三大开发、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四个主题为主线将百年老矿锡矿山的渊源、革命传统、科技创新、文化底蕴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了:1950年刘少奇就锡矿山收回国有所有作出专门指示的重要照片材料;湖南有色股份在香港上市,锡矿山作为公司主业捆绑上市;锡矿山的精锑、氧化锑获国家出口商品免验证;“闪星牌”三氧化二锑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中国名牌”产品等八十多项荣誉及54项国家、省部级大奖,20多项国家专利。锑都陈列馆是湖南第一家企业展览馆,展览馆以翔实的史料,展示了百年锑都风采,体现了锡矿山人放眼世界的胆略,反映了锡矿山人团结务实的品质,折射了锡矿山人坚忍不拔的意志,构筑了锡矿山人永创一流的气魄。它向世人昭示了一个以锑采、选、冶为主,集锌冶炼、化工为一体,年产4万吨精锑、4万吨精锌、10万吨化工产品的大型有色联合企业的历史与辉煌。

档案部门不是立法机关和重要的执法部门,而是保管党和国家形成书面文件的方针、政策由档案部门保管,是当地政策中心。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开放档案,让群众可以查找到所需的政策法规,使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档案开放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要求,要及时地走在群众需求之前。为民服务,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利益,营造团结互爱、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是政府工作关注的重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公司现行文件中心的成立,则在党、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了一条便捷的信息通道。打破了现行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很大程度上扩展了档案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将以关注历史文献,汇集地域文化、历史档案遗存为主的档案馆推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舞台上,也扩展了档案工作的视野。是档案馆更新观念、服务大局、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接待查阅者3567人,通过向社会各界提供招商引资,房屋拆迁,劳动保险,优抚待遇,土地征用,离退休待遇,人事任免,合同协议等方面的已公开现行文件资料,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查阅档案的迫切要求,使红头文件走出了机关,贴进了百姓,服务了群众,架起了联系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四)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是每一项事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档案事业能否兴衰,是否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势在必行。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工作者,既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呈“爆炸”式发展,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都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应当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比较广阔的大档案意识,大历史意识和比较强的政治意识与文化意识。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能胜任为和谐社会服务的要求。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档案工作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进取,以人为本,真正发挥档案工作“五位一体”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组织部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责任重大,并且工作大有可为。我们认为,组织部门要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找准工作切入点,围绕建设“和谐队伍”、“和谐班子”、“和谐组织”、“和谐机关”做文章,切实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项任务中去,好范文版权所有推动和谐社会不断发展。

一、以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努力打造“和谐队伍”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首先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打造“和谐队伍”,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严把“入口”,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党员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要想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队伍,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至关重要。应当注重建立完善党员培养纳新机制,从源头上保证党员的质量。工作中,我们组织实施了“保持党的先进性源头培养工程”,加强对“红星少先队员—红星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共党员”相互连接的递进培养,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突出做好在青年、妇女、高学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进一步调优、调强、调活党员队伍结构。我们专门制定了发展党员五年工作规划,从今年开始,每年使35岁以下青年党员、妇女党员、高中以上学历党员的比例分别提高1.5%、0.6%、1.6%以上,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市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2、抓实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进程。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干部队伍,重要的是构建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机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能力。当前,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应重点在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探讨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工作中,我们突出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建设,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党员干部的不同需求,将党员干部培训分为不同的培训板块,针对不同板块党员干部的特点设置不同培训内容,采取邀请老党员讲课、瞻仰革命烈士祠、参观山区治理现场、把培训课堂搬到经济发展前沿等灵活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步构建起了“板块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今年以来,已培训村级干部5期780人次,副科级以上干部3期180人次。

3、畅通“出口”,不断纯洁党员队伍。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要打造一支和谐的党员队伍,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党员激励奖惩机制,畅通党员队伍“出口”,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工作中,我们重点建立健全党员动态评价、民主评议、资格年审等制度,全面推行《党员证》管理,对党员的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民主评议等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年审,凡不符合党员标准要求的,一律收回《党员证》,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二、以基础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干部选任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班子”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1、突出基础化、规范化建设,为正确评价使用干部奠定基础。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强的干部队伍。我们本着从基础化、规范化入手,积极探索应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准确、快捷、高效的干部信息管理模式,创建了干部任职回避休息库,实现了对干部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的信息化管理。实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核制度,打破过去“不动干部不考察”的传统模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点工作,采取跟踪考察等方式,及时延伸考核触角,努力把考核范围扩大到领导干部职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分类建立“一把手”、经济型、党务型、科技型、管理型等不同类型的后备干部队伍,并实行动态管理,努力做到备得好、用的上。

2、实施“阳光工程”,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本领,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法,制定体现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

领导岗位上来。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公开”,即公开考察对象、公开考察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察结果,使考察工作由原来的“神秘感”变为“透明化”。坚持“民意否决”制度,对群众公认能力较差、政绩平平,或有这样那样问题、群众反映较大的,原则上调整出领导班子,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和谐局面。

3、建立科学的选任工作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对于全面提高干部选任工作质量、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在科学发展中积极干事创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们通过绘制形象直观的工作流程图,以“文字 图表”的形式予以展示,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都有章可循。选拔任用干部,严把推荐关、考察关、程序关、监督关,对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进行科学、明确的界定,保证参加民主推荐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考察干部注重全面准确地掌握干部群众对推荐人选的公认程度,同时注意征求纪检、综治、计生等一票否决部门的意见。坚持专职监督与兼职监督相结合,正职监督与副职监督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构建起完善的干部监督体系。

三、以创新工作机制为重点,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和谐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努力探索党的基层组织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方法、途径,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富于创造性。

1、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确保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谐农村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当前,农村的重点问题就是解决人的问题,面临的突出任务就是如何尽快提高村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如何加强对各类经济产业链中致富带头人的组织、引导、管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面对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产业化链条上的各类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党员为主体,通过依托产业建立党组织,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建党”工作的新路子,促进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同时,针对换届后的新形势,围绕村级事务管理、党员管理等重点方面,制定了《加强村级管理的规定》,不断加强村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完善了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与山农大继续联合办好农村干部大专班,目前,第一期200多名学员的大专班已经毕业,第二期近期即将开学,我们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村级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

2、以“两服务、三参与”为抓手,努力建设“和谐社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联系群众、服务社会,提高党在城市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舞台。由此,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不仅是关系到党的领导基础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的重大政治问题。作为县级城市来说,社区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要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必须不断加强社区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在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密切党群关系中的作用,才能维护社区的安定和谐局面。近年来,我们针对县级城市社区特点,在全面完成村改社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完善了“两服务、三参与”(社区党建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居民群众服务,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的建设、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的活动、“三离”党员和“两新”组织参与社区党的组织)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模式,通过建立“三会共商”机制(市里成立全市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落实“三离”党员(离退休党员、离岗离职党员和离乡进城务工经商流动党员)进社区,把从单位游离出来的党员及时组织到社区党组织中,实现了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党员的全覆盖。今年,我们又推行了以“一套班子、两套人马、一区两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3、以落实“双百”规划为目标,不断扩大党在民营企业的工作覆盖面。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党的工作如何有效地去占领这一新领域,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已发展到近2万户,民营经济占到了全市经济总量的64以上。面对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发展形势,从去年开始,我们制定实施了民营企业党建“双百”规划,提出3年内(到2006年),实现“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有党员的达到100%、职工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达到100%”的“双百”目标。好范文版权所有通过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实行发展党员责任制、党组织组建限时制和销号制,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党组织、五好”党员等活动,促进了“双百”规划的有效实施。目前,全市50名至100名职工的民营企业有党员的已提高到87.3%;100名以上职工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提高到86.5%。下一步,我们准备将规划目标前移,争取使3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有党员的达到100%,50人以上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达到100%,以进一步扩大党在民营企业的工作覆盖。

四、以提升公道正派形象为重点,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塑造“和谐机关”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组工干部的素质优劣、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组织工作的水平和组织部门的形象。组织部门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好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和谐机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素质提升快捷化。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工作也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干部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组工干部,只有实现自身素质能力的不断提高,成为组织工作的多面手,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跟上时代步伐。我们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激励竞争、实践锻炼等机制,坚持“开门评部”、“开门纳谏”,组织开展以“每人参加一个兴趣学习小组、每天阅读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每月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季度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定期组织组工干部到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了组工干部能力建设的提高。

2、部门工作规范化。规范组织部门各项工作,是保障组织工作畅通运行,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们制定了《组织业务工作规范》,形成严谨、有序、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了岗位目标责任制,每一科室、每一名组工干部,年初制定岗位目标,半年进行实绩展评,年终组织成果展示,为每一名组工干部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励他们开拓创新,争创一流。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开通《青州党建》网站,构建起新型党建工作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办公网络化、无纸化,有力地推动了组织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3、队伍管理人性化。组工干部工作任务重、思想压力大,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是各级组织部门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性化管理贯穿于组工干部教育管理、成长发展的全过程。建立了部领导定期谈话制度,开展新老组工干部“一帮一结对帮带”活动,注重从学习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爱每一名组工干部,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积极开展“进组工干部之家,知组工干部之情,解组工干部之忧”活动,努力为组工干部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第三篇: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档案工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而做出的新决策,它必将成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和终极目标。而档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记录,它具有文化存贮作用、资政决策作用、文化传播作用、社会调节作用、凭证作用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包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档案工作在内的各项内容。因此,档案工作应主动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协调关系,积极参与,加强宣传,真正发挥档案工作“四位一体”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人才队伍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在基层综合档案馆中,真正具有档案专业毕业的人才极少,绝大多数是从其他企事业单位中调进来的。因此,在档案工作队伍中,文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的强劲推动下,正以惊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的产生,决不仅意味着一种新型载体档案的诞生,而且也标志着人类记录信息、承载信息、传达信息、留存信息和开发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

是纸张发明和近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以来,在档案工作等领域里发生的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它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运作、方式、基本理论及思维观念。

三是资源共建与共享已成趋势。资源共建与共享是整个社会信息存贮、传播事业的理想境界。现阶段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宏观规划和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热衷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满足陶醉于自给自足的古代档案库、藏书楼的收集观念,并依然影响着当前的档案收集工作;有的地区、部门的档案馆(室)不顾档案利用中的全局利益和档案保管中的社会总成本,相互争抢 ;有的档案馆(室)之间,特色不明显,却又有大量不合理的重复,你有我也有,你无我也无。

加强开发与利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这既是难得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充满风险的“矛盾凸显期”。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绩,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越来越重要。档案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服务。

1、要服务公众,为民主法治建设服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要形成民主法治离不开群众的参与,离不开群众了解政策的需求。档案部门不是立法机关和重要的执法部门,而是保存党和国家重

要档案的基地。党和国家形成书面文件的方针、政策由档案部门保管,是当地的政策文件存放中心。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开放档案,让群众可以查找到所需要的政策法规,使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档案开放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要求,要及时地走在群众需求之前。

2、建成教育基地和文化休闲场所。发挥档案的文化存贮作用,社会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播作用,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向社会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利用档案部门丰富的档案资源,把档案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作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市民接受传统教育的场所,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热情,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利用档案资料做好编研工作,除为有关单位提供服务以外,还可以编印反映当地社会发展历史、社会文化、社会风尚等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传统。

档案部门不能只看重于档案的保管和查阅,而要把档案馆办成市民文化休闲的好去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有的人不满足于给他们提供编研材料,而是自己要作一些了解,搞一番研究,进行历史探求。档案工作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造条件把档案馆办成市民休闲文化的好去处,为市民创造精神生活的场所。

3、做好专题档案工作,为社会提供服务。专题档案是针对性非常强的档案,往往是利用率非常高的档案,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对社会和个人矛盾纠纷的解决,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像土地证档案、房产档案、婚姻档案、山林权证档案等,这些档案的保管和开放利用既可以维护群众利益,又可以疏导矛盾,起到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安定社会的作用。

4、创新服务,促进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档案工作面广量大、触角深,做好档案工作要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在做好经常性档案工作的同时,档案工作要不断创新,要把档案工作伸向现在社会上热点、难点问题的档案,为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方面社会矛盾服务。做好热点、难点问题的档案,为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供帮助。做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建档案、环境保护档案、土地档案。做好促进社会各群体间关系调整的档案。做好社会保障方面的档案,为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保护弱势群体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维护弱势群众的生存权,保障他们的尊严和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档案工作要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资政决策服务,促使建立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制度,使之符合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6年5月出版

2、《档案管理培训教程》

3、《胡锦涛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上讲话》

4、《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云南》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5年12月出版

6、《档案工作与知识经济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出版

第四篇:5深入开展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 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深入开展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工作 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要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来推进。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的改革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始终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着力建设一支善于领导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对于更好地适应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始终紧密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思想解放推动用人观念更新,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所在党的中心任务发生变化,首先对组织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经历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等三大发展阶段,当前,正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快推进“两个率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始终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以思想解放推动用人观念更新,牢固确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干部观,旗帜鲜明地树立符合不同发展阶段要求的用人导向,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一是落实干部“四化”方针,为全省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和乡镇企业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党在新时期的新任务,及时调整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干部人事制度,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根本性转移。全省大规模落实干部政策,强力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提拔了一大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仅1980年到1983年,选拔进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的中青年干部就有2400多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从江苏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实际出发,大批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起用了一批从农民成长起来的优秀乡镇企业家担任乡村领导干部,注重选拔懂工业经济的企业领导人才进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使各级领导班子从“农业型”转向“工业型”,较好地担当起引领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重任,使江苏完成了工业化的城乡布局和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迈进的早期积累。

二是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形成“敢闯敢试、勇于争先”的用人导向。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后,全省干部管理工作加快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抢抓发展机遇中发现干部,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中考察干部。上世纪90年代,我省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通过自费创办开发区、保税区等办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省委及时树立昆山、张家港等典型,起用了一批勇于改革、敢闯敢试,熟悉市场经济、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导干部,为全省新一轮大开放、大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三是创新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认识,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们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省委及时提出“思想上放心放胆,政策上放宽放活,工作上放手放开”的方针,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发展民营经济。与之相适应,我们拓展了组织和干部工作领域,推动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迅猛发展,有力引导广大干部从姓“公”姓“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崛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是冲破传统发展观念的束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着力打造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三宽型”干部队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用人导向,引导各级干部把握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努力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大批启用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政绩突出的干部,大批启用政治上靠得住、科学发展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几年来,省委既从率先发展的苏南等地选拔干部,又重视从苏中、苏北等艰苦地区选拔埋

头苦干、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一大批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的“三宽型”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全省干部队伍建设呈现新的面貌。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社会和组织工作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实践证明,组织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紧扣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选干部、配班子,才能出生产力、出凝聚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发展的大局。

二、始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活力源泉

“选贤任能也是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各级党组织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以公开公正公平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以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来调动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的积极性,以民心拥护、民意公认来引导干部用权为民,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以扩大民主为重点,创新干部选任机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们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引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新理念,积极改革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组织制度、干部制度。1997年,我省率先探索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干部选得准不准,先让群众审一审”。这一做法被《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为干部选用的必经程序,在全国范围施行。2003年起,我省探索并推行了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并在全国率先通过这一方式产生县(市)长推荐人选,树立了重民意、重竞争、重能力、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我们把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与推进组织制度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率先开展了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较好地落实了普通党员群众对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是凭德才和实绩用干部,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制度。考核是指挥棒。用什么样的导向考核政绩、评价干部,干部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政绩。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紧围绕各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坚持以发展实绩论英雄,凭德才表现用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按照干部工作“四化”方针,迅速实现了干部考核重点向经济建设的转移;90年代,积极开展实绩考核试点,努力探索民主开放的干部考核新机制。省委确定“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后,我们以江苏全面小康的 4大类18项25条指标为基础,加上党的建设的有关内容,构建了江苏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省委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更加注重考核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树立了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有力地引导广大干部以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三是靠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省委始终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对干部的监督,越是领导干部越要有严格的监督。我们从改革制度和机制入手,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和权力部门干部的监督,建立了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谈话、诫勉、回复组织函询、述职述廉、勤廉公示等制度,把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作为确保用权为民、抵制不正之风的坚固屏障。我们还在全国较早地建立了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度和辞职制度,着力探索解决干部能上能下,疏通干部正常退出渠道。

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正确方向,与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相适应,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陈旧观念,坚决改革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任制度,坚决解开一切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束缚,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充分涌现,广大干部创优争先,形成人心思进、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三、始终抓住能力建设这个重点,持之以恒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基础

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解决干部“知识恐慌”、“本领危机”、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性和战斗力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把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推动改革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坚持围绕大局培训干部、立足实践提高干部,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训内容随着发展领域的拓展而拓宽,干部知识结构随着发展方式的变化而优化,干部能力素质随着发展要求的提高而提升,为江苏走在改革开放前列提供了强大的干部队伍支撑。

一是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江苏各级党组织始终要求广大干部站在思想解放的前列,抓住全党历次集中教育的契机,有效提高了干部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广大干部全面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是坚持学以致用,围绕发展所需大规模培训干部。改革开放初期,省委根据干部队伍“四化”方针要求,恢复和新建了各级党校,广泛开展了学历教育、提高专业能力培训,有效解决了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懂专业会管理干部少等问题,使干部队伍较好适应了全省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后,省委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着力培养熟悉市场经济的领导人才。进入新世纪,围绕省委重大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江苏发展急需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经济国际化的“三化”知识,组织编写四大类14本专用培训教材,分层次、多渠道地开展相关专题培训。适应江苏经济国际化的要求,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出国培训,近五年来共选送4000多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出国培训,为江苏参与国际竞争,培养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领导骨干。

三是坚持面向基层,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干部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获得真知,才能砥砺品格,才能提高能力。多年来江苏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实践锻炼作为提高干部的重要途径,组织和引导干部自觉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地方去,到经济工作主战场和重大斗争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省委先后选派10批431名干部支援西藏新疆,选派大批干部到苏中、苏北艰苦地区任职、挂职和扶贫;选派1800多名干部到信访岗位培养锻炼,选聘4000多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越深入,发展要求越高,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建设就越显得重要而紧迫;党管干部不仅要管干部的选拔任用,还要管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组织工作必须找准服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努力为领导干部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和制度环境。

四、始终把干部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以交流促进优化配置,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领导人才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抓发展就要抓干部资源优化配置,抓资源优化配置就要抓干部交流。改革开放以来,省委始终把干部交流作为培养提高干部、增强领导班子活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坚决打破干部管理上的“部门所有制”、“单位所有制”、“地区所有制”,着力拓宽 “三支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加大苏南苏中苏北、省级机关与市县干部交流的力度,努力把人才配置

到发展最需要的地方,使各类人才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位置。

一是着眼于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大力推进党政正职和重点岗位交流。近几年来,省辖市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基本实现异地交流,省辖市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全部实现异地交流,既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又让各级领导干部摆脱人情网、关系网的干扰,真正做到想干事、干成事、能共事而又不出事。

二是着眼于促进区域共同发展,大力推进南北干部交流。从80年代起,就从苏南和省级机关选拔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熟悉市场经济的优秀干部到苏中和苏北市县党政班子任职。目前,苏中、苏北8市党政班子中,来自苏南和省级机关的就有37人,其中正职15人,占正职总数的94%;苏北5市的开发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中,来自苏南的有4人。通过干部的双向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形成了江苏南北互动、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

三是着眼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大力推进“三支队伍”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始终注重发挥江苏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人才资源向地方发展一线集聚。近年来,省委还一次性从高校选派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0名高层次急需人才到地方和机关部门挂职。目前省辖市党政班子中,有高校、科研院所经历的31 人,有企业经历的59人,领导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呈现出知识型、创新型、开放型的新特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顾江苏30年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当前,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更加坚定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增强本领,改进作风,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第五篇:税收法制工作如何服务于现代化分局建设之思考

税收法制工作如何服务于现代化分局建设之思考

税收法制工作如何服务于现代化分局建设,围绕现代化分局的“四个现代目标”,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方面:

(一)坚持依法治税,完善办税公开,为地方经济和纳税人提供“现代服务”

1、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牢牢把握依法治税这项税收工作灵魂,做到应收尽收。一是紧紧抓住组织收入中心工作不放松,促进地方财力增长。二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三是服务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开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进一步完善办税公开,建立公开的执法平台,为纳税人提供“现代服务”。丰富公开形式:以“一屏”(办税大厅触摸屏)、“一栏”(办税公开栏)、“一卡”(税企联系卡)、“一台”(QQ平台)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及时将办税依据、办税程序、违章处罚、案件查处、工作纪律、举报电话等进行公开,及时受理纳税人的举报投诉,随时设立电子评价器,接受纳税人对办税人员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同时定期更新公开内容,并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咨询台,及时向纳税人告知涉税审批工作流程、纳税咨询方式、廉政举报途径等,保证纳税人的监督权。细化公开内容:对税务检查、发票管理、减免缓税审批等重点执法环节进行梳理,公开涉税事项,统一办税事项的公开内容和标准,最大限度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切实维护纳税人权益。

(二)做好依法治税这篇文章,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不断提升税收 “现代管理水平”

1、深入推行“阳光执法”,打造公正的执法环境。一是要规范检查程序和检查权限。二是推行以“查前告知、自查自纠、执法公开、反馈监督”为主要内容的“阳光执法”。三是严格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实行涉税处罚事项一把手审批制度、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严格控制行政处罚权的使用,从源头上解决自由裁量权过于“自由”的问题。四是认真落实税务行政许可规定,对已经取消的发票领购资格等许可审批,不得人为设置障碍。

2、健全内外监督机制,确保执法理念落到实处。对外,一是广泛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和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二是推行税收执法监督员制度,从社会各界广泛聘请监督员,开展对税收执法监督员的培训,增强了外部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的行风评议活动,以行风建设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对内,一是建立执法人员自省查漏制度,鼓励一线执法人员自查苗头性问题,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二是实行干部约谈提醒制度,针对税收执法的重点环节和易发生的执法问题,分局领导个别召集相关的执法人员进行约谈,提醒税干在执法中应注意的事项,为执法人员注射规范执法的“预防针”。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针对执法当事人、主管领导二级过错连带责任追究制度,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理念,增强了一线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促进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完善行政执法信息系统软件的运用,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现代技术平台”

一是提高征管软件的运用水平,从而提高执法水平。二是完善制度,人机结合,加强考核力度。三是要结合TAX2005的运用升级,完善系统自身,提高考核的全面性、正确性,真正达到奖优罚劣,提高依法治税水平的目的。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执法主体的自身建设,完善“现代的人才结构”

当前,强化依法治税,做到有法必依。首先,要坚持不懈对执法一线的人员,进行定期法制教育和业务培训,逐步树立起“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法律意识,严肃执法。其次,转变观念,强化“法治”,抑制“人治”。再次,制定激励措施,鼓励税务人员加强自学。由于日常繁重的征管工作,税务机关也不可能长期和大规模地组织人员脱产学习,所以要想提升我们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主要还是靠每个税务人员业余时间加强自学,特别是税收业务、财会知识、法律知识及参加各种职称考试,以便从整体上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税收法制建设一些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确保优惠政策及时落实到位。让纳税人及时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尤其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开发区分局把上级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QQ平台及时发送给纳税人,并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制订的下岗职工再就业、残疾人就业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规范税收执法,建立健全税收执法监督体系

规范税收执法的关键是要好抓执法监督。为此,我们一方面督促大家及时解决执法信息系统的预警提示问题,防止执法过错的产生;另一方面对己出现的执法过错除按规定进行惩戒外,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

(三)创新税收宣传形式,提高全民税法遵从度

一是拓展领域,扩大税法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渗透度。二是创新方法,提高税法宣传的实际效果。使依法诚信纳税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注重税收执法程序,实现公开、公平执法

依法治税、依法行政已成为税收工作的核心之所在。规范税收执法必须注重税收执法程序。通过规范的执法、文明的服务,提高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信度,实现公平、公正的执法,营造一种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在塑造良好执法形象的同时,提升税务机关的执法服务形象。

下载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档案工作服务于和谐社会之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理论学习服务于工作实践(最终版)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的问题。一些同志对于理论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学习过,更不用说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把握党的理论、纲领和方......

    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工作(精选)

    更好地服务于税收工作。一是建立严密的监督体系,变“虚监督”为“实监督”。解决监督什么的问题是实施有效监督的前提条件。为此,健全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十分重要......

    浅谈理论学习服务于工作实践心得体会

    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学风不正的问题。一些同志对于理论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从来就没有认真地学习过,更不用说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把握党的理论、纲领和......

    浅议纪检监察工作如何服务于基层建设(合集五篇)

    浅议纪检监察工作如何服务于街道发展 XXXX纪工委 党的一切工作都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党的中心任务的,纪检监察工作当然也不例外。我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在党风廉政建设......

    《档案工作实务》之档案管理试题

    《档案工作实务》之档案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情况下,属于县级国家档案馆接收范围的档案,原则上,立档单位应当自档案形成之日起满()向有关的县级档案馆移交?A、5年B......

    入党思想汇报之和谐社会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实现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目标,就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入党思想汇报之和谐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是人民群......

    和谐社会之和谐(推荐阅读)

    文章标题:和谐社会之和谐“和为贵”,“和气生财”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礼记〉里面〈中庸〉的一篇对“和”的结实非常好,它是这么说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

    民之所需,档案工作之所趋

    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 ——XX县民生档案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民生档案是社会管理活动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权益的原始凭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