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企业职工档案托管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企业职工档案托管机构进
行清理整顿的通知
【文 件 号】冀劳社办[2007]99号
【颁布部门】河北省其他机构
【颁布时间】2007-08-17
【实施时间】2007-08-17
【时 效 性】有效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企业职工档案是取得劳动关系、缴纳社会保险、享受有关待遇、记录劳动过程的重要凭证,是全面考察职工的重要依据,做好职工档案保管工作意义重大。
近年来,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但少数托管机构也存在着内部管理混乱、接受档案容易转出难、拖延缴纳社保基金、甚至涂改档案等问题,有的私有组织、民间组织或挂靠、借用档案管理资质违规开展职工档案托管业务,给职工档案管理造成隐患,职工群众反映强烈。为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省厅决定对从事职工档案管理的受托机构进行清理整顿。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严格执行冀劳社办[2005]18号文件规定,不得随意扩大企业职工档案受托机构的范围。对已破产、关闭的企业,以及企业下岗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档案,必须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档案代理机构或职业介绍机构保管,个体中介组织、个体工商户一律不得承担职工档案保管业务。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的具有代存职工档案保管资质的机构、组织,不得对外借用档案保管资质或允许其他机构、组织挂靠开展职工档案保管业务。
二、劳动保障部门所属档案代理机构、企业劳动工资部门需要承担职工档案保管业务的,应经工商注册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验收合格并签订《职工档案委托保管协议书》,按规定承办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业务。
三、承担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机构、组织须具备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与安全措施,选配政治素质高、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事职工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
定。职工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守纪律、接受专业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职工档案安全。对违反规定,擅自涂改、圈划、抽取、撤换职工档案内容的,立即调离工作岗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四、县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立即对所辖区内从事企业职工档案代理业务的机构、组织进行清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对不具备职工档案保管资质的机构、组织,其所存职工档案移交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档案代理机构保管。
五、经清理整顿,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与具备职工档案代管必备条件的机构、组织重新签订《职工档案委托保管协议书》,并向社会公示。今后每年要组织检查验收,合格的续签协议。凡未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签订协议书的机构、组织,不得从事职工档案保管业务。
六、各设区市劳动保障局于2007年9月底前将清理整顿的情况报告及统计表 报省厅劳动工资处。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七日
第二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冀劳社[2000]57号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
工作的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
为了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档案的规范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作以下通知: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种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深化,职工档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任何部门不准削弱职工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要加强机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职工档案更好地为企业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建立起企业职工档案立卷、归档、保管、转递、使用、登记、统计和保密等项制度。在办理职工调动、评定技术等级和技术职称、退休退养、代存流动人员档案等手续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审档,凡职工档案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予办理有关手续。
三、企业职工档案应由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有劳动人事权限的企业劳资部门负责管理,没有职工档案保管权的各类企业可由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的行政机构或职业介绍机构代理保管。承担企业职工档案代理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须具备档案保管的硬件条件与安全措施,配备专职档案保管人员,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发给《职工档案保管许可证》。民办及其他各类咨询职介机构,一律不得开办职工档案保管业务。
四、企业新招用职工、录聘用人员,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鉴证后,应在一个月内按规定的内容收集有关入档材料,及时整理立卷建档,并交本企业劳资部门或档案代理部门保管。
五、企业职工流动,原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新的工作单位;企业职工辞职、辞退、开除、判刑、逃亡、失踪、出国不归或被解除劳动合同等,可暂由原单位保管其档案,不得将档案交给本人或他人保管;企业职工离退休后其档案由原单位或属地社会保险退管部门保管,并逐步过渡到全部由社会保险退管部门保管。
六、对下岗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后失业、自谋职业或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的,劳动保障部门和职工档案代理机构要主动提供保存档案服务,并代其办理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手续,工龄和养老保险投保时间累计连续计算。
七、企业改革、改造、改制或破产、合并、撤销等行为,要按规定保管转移职工档案,严禁将档案交由本人保管或由个人私自保存他人档案。
八、《职工劳动手册》具体反映了职工签订、续订、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及缴纳领取失业社会保险费情况,是职工流动的凭证和记载职工情况的重要依据,要认真填写使用。并按照河北省政府冀政办〔1991〕37号文件规定的权限,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认证。今后要尽快将使用范围扩大到各类所有制企业,凡不办理《职工劳动手册》的单位或职工,不予办理职工的流动、失业登记等手续。
九、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要求每位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要教育他们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廉洁务实、尽职尽责地把职工档案管理好。
十、为确实加强对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工作,省厅将组织力量定期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综合管理以及各类企业、职工档案代管机构保管使用职工档案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推动我省企业职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篇: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
云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通知
(云劳社办[2006]183号)
各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行业单位: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发〔2003〕185号),为切实保障企业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基本生活,决定从2006年1月1日起,增加企业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调整范围
2005年12月31日前按月领取伤残津贴(原称伤残抚恤金)、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一至六级工伤人员及供养亲属。
二、调整标准
(一)工伤1-4级伤残津贴:每人每月增加150元。
(二)生活护理费:每人每月增加80元。
(三)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
三、按月领取伤残津贴的五级和六级工伤职工,由用人单位以其原领取的伤残津贴为基数,按照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随在职职工工资增长同步提高其伤残津贴。企业平均工资负增长的,伤残津贴不降低。
四、资金渠道
本次调整待遇的所需资金,与其原领取待遇的资金渠道一致。即参加工伤保险后发生工伤的1-4级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5-6级人员伤残津贴、未参加工伤保险或参加工伤保险前发生工伤的1-4级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及工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用人单位支付。
五、各州、市劳动保障局、各有关行业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精神,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发布部门:云南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9月30日 实施日期:2006年09月30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通知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通知
(冀劳社办[2005]252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设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扩权县(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为了做好工伤争议的处理工作,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2003]第375号令)、《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河北省人民政府[2004]第7号令)和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等有关规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工伤职工劳动关系确认问题
(一)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凡是能够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文本)或者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下列凭证材料之一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按规定受理其工伤认定申请,履行工伤认定程序,并通知用人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对申请人提供的事实劳动关系证据进行举证。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包括: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用人单位发给职工的“工作证”、“派工证”、“上岗证”等能够证明其身份的证件;职工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用人单位考勤记录(考勤表、出勤卡)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二)用人单位对事实劳动关系无异议或在规定时限内未提供举证材料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根据申请人提出的证据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对与申请人的事实劳动关系有争议的,由用人单位或申请人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时办理中止工伤认定程序。
二、关于工伤待遇争议问题
(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其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工伤(亡)待遇不落实的,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可以按照规定向具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二)在我省务工的外省户籍农民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认定为工伤(亡),因工伤待遇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提起仲裁申请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立案,需要依据伤残程度确定赔偿数额的,由仲裁申请人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通知书到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同时办理案件中止处理审批程序,直到申请人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结果。被鉴定为1-4级伤残或工亡的,本人或工亡职工遗属选择一次性享受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的,其支付标准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冀劳社[2004]95号)执行;被鉴定为5-10级伤残的,其工伤保险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河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非法用工单位劳动者伤残、死亡的伤残鉴定和经济赔偿仲裁问题
(一)非法用工单位(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或者用工单位使用童工造成伤残、死亡的。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可以依法向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由用工单位按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定的伤残等级和《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第19号令)的规定标准支付一次性赔偿金。用工单位拒绝支付一次性赔偿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2004]第423号令)第三十条规定依法处理。
(二)非法用工单位与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一次性赔偿数额发生争议,提起劳动仲裁申请的,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严格在法定的期限内立案受理,依法处理。需要确定伤残等级的,由劳动仲裁申请人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通知书到单位所在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
非法用工单位作为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仲裁机构可以用其经营字号、商品品牌、对外使用的称号(注明未经依法登记、备案)以及原营业执照、登记备案的名称(注明被依法吊销或撤销登记、备案)作为名称;以主要经营者(或主要投资人、直接责任人)作为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主要生产经营场所作为住所地,受理案件。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的通知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冀
人社字[2010]126号)
2010-06-07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属企业主管部门: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省厅制订印发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冀劳社〔2008〕48号),并确定保定、承德市和22个县(市)为联系单位,促进了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开展。但是仍有少数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劳动关系监管体系不明确,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尤其是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覆盖范围窄。为了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动态监管机制,现就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工作通知如下,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监管职能、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举措,是涉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乃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各项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拟订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规范、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是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关系管理机构的一项法定职责。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劳动关系处(科)具体负责,切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要在机构改革中,注意纠正管劳动关系不管劳动合同、管劳动合同不管用工备案工作等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等问题,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各地要研究解决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涉及的人员力量和管理系统软件建设等实际问题,切实推动这项制度建立和实施。
二、全面启动,逐步规范。今年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目标任务是:各设区市和扩权县要全部启动,年内基本实现用人单位新招收的用工人员,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管理系统软件的不低于60%。市、县(区)劳动关系处(科)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全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为实现全省、市劳动用工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基础。
全面启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可以先从规模以上企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先从新招用人员办理备案手续开始,逐步延伸到包括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在内的全部劳动者。力争经过两年的时间,最终实现本辖区所有用人单位招收、使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为政府行政部门动态监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全过程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各设区市除抓好市本级所辖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外,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明确县区(企业)的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指导和督促县(区)做好宣传、培训和备案工作,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服务,提供方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按照省金保工程整体规划,为了保证全省劳动用工信息的传输和对接,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和乡镇(街道)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应统一使用原劳动保障部和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公司具体负责管理软件的培训、安装和售后维护等技术服务工作,并注意听取和吸收用户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完善。请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协助做好软件安装、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
省厅确定了30家中、省属企业(名单附后)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指导和督促其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总结和推动劳动用工管理软件使用。在省厅备案的中、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荐使用“劳动用工管理系统(用友)软件”,中小型企业推荐使用“河北劳动用工备案(方升)软件”。各设区市和扩权限也要选择部分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单位,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总结改进、推广完善。
四、加强督导,强力推进。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是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法定义务。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尽快建立用人单位职工名册,按规定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劳动者,应当填报《用人单位录用劳动合同制职工审核备案表》,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以此作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依据。各级劳动关系处(科)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明确职责,简化手续,力争做到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即时办结,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和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法定义务,不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的用人单位,责令其改正。对逾期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照《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直至补办手续为止。省厅将通过组织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召开现场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和督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各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厅劳动关系处。
附件:省厅重点联系的劳动用工备案企业名单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