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
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各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文化市场领域的监督检查权,开展日常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法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其中事业性质的还应当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注册登记,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经岗位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证》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从事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
第四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前,执法人员应当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携带有效执法证件;
(二)携带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及行政强制等所需的执法文书、设备装备(主要包括执法车辆、通讯工具、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便携式打印机、录音录像设备、封条等);
(三)事先了解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必要时还应当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人员、时间、线路(区域)、方法、要求和分工等,分析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制定应急预案。
第五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
第六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一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检查当事人是否持有相关行政许可证、备案文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核查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逐项检查规定的日常检查项目;
(三)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拍照、录音或者摄像;
(四)填制《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并录入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
(五)开展其它日常检查工作。
第七条 在文化市场日常检查中,发现正在发生的涉嫌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责令停止,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调查取证:
(一)调查询问现场负责人、证人等相关人员;
(二)依法进行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或者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三)依法采取其它调查取证措施;
(四)填制相关执法文书。
第八条 县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各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日常检查次数不得低于2次,每年对辖区内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2次。
第九条 各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结合文化市场日常检查情况,逐步建立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实行分级警示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前予以警示,重点加强日常检查,每月检查次数不得低于2次:
(一)1年内有1次违法违规行为,按照一般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
(二)1年内有2次以上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或者按照简易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
(三)存在其他应该警示的行为的。
第十条 在日常检查中发生当事人暴力抗法或者煽动群众围攻执法人员等紧急情况的,执法
人员应当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并向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人报告,必要时通报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第二章 日常检查
第一节 营业性演出日常检查
第十一条 对有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检查;对其他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抽样检查。
第十二条 对营业性演出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依法取得文化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核查批准文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检查营业性演出在变更演出举办单位、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或者节目后,是否依法重新报批;
(四)检查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的行为;
(五)检查营业性演出是否含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的,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六)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七)检查营业性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主要演员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后,是否及时告知观众;
(八)检查营业性演出的演出举办单位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或者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
(九)检查营业性演出是否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或者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
(十)检查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的举办单位是否持有演出场所合格证明,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安全、消防批准文件;
(十一)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十二)检查募捐义演或者其他公益性演出是否未经批准擅自举办;
(十三)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在演出经营活动中不履行应尽义务,倒卖、转让演出活动经营权;
(十四)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出售演出门票;
(十五)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记录备查;(十六)检查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并提交虚假书面声明;
(十七)检查经文化部批准的涉外演出是否在批准的时间内增加演出地并到演出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十八)对在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餐饮场所等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举办的营业性演出活动,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是否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
2.举办驻场涉外演出的,是否报演出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文艺表演团体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在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90日内持营业执照副本报发证机关备案;
(三)检查其在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后,是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四)检查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员、职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五)检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六)检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文艺表演团体是否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
第十四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经纪机构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在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90日内持营业执照副本报发证机关备案;
(三)检查其在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后,是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第十五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为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提供场地;
(三)检查其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的,是否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个体演员、个体演出经纪人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二)检查个体演出经纪人是否超范围从事演出经纪活动;
(三)检查个体演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四)检查个体演员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五)检查个体演员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
第十七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票务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正副本,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与演出举办单位签订的票务销售合同,核查其是否公开不同票价的座位区域及可售数量;
(三)核查其在预订、销售演出门票前是否查验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
(四)检查其广告、海报、彩页等,核查其宣传的演出时间、地点、演员名单、节目单等内容是否与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一致。
第二节 娱乐场所日常检查
第十八条 对歌舞娱乐场所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娱乐经营许可证》,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载明事项是否与许可证一致;
(三)检查其现场容纳的消费者数量是否超过核定人数;
(四)检查其出入口、收银台或者大厅等显著位置是否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禁入标志上是否标明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举报电话或者其他举报方式;
(五)检查其大厅、包厢等经营区域内是否有未成年人;
(六)检查其歌曲点播系统的服务器是否链接至境外曲库;
(七)随机抽查部分包厢、卡座内的歌曲点播系统,检查其屏幕画面、语言文字、歌词曲目等是否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八)检查其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是否为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九)检查其从业人员名簿,核查是否包含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
(十)检查其场所内的从业人员是否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
(十一)检查其营业日志是否记载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内容,是否留存60日备查且无删改记录;
(十二)检查其是否在上午8时至凌晨2时以外的时间营业;
(十三)检查其是否建立巡查制度,管理人员是否进行场所巡查并立即报告场所内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九条 对游艺娱乐经营场所进行日常检查,除第十八条第(一)、(二)、(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
(二)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经过文化行政部门内容审查,游戏内容、屏幕画面、语言文字等是否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三)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擅自变更功能,检查其是否具有押分、退分、退币、退钢珠等功能;
(四)检查其是否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或者回购奖品;
(五)检查其使用的游戏产品是否为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第三节 美术品市场日常检查
第二十条 对美术品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和美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营业执照、美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含有《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三)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盗用他人名义;
(四)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明码标价;
(五)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六)核实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有合法来源。
第二十一条 对涉外商业性美术品展览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举办单位是否持有文化部或者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检查参展美术品的来源地、目的地、名录、图片和介绍等是否与文化部或者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批准文件一致。
第四节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日常检查
第二十二条 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场所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许可证是否涉嫌涂改、出租、出借或者转让;
(三)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载明事项是否与许可证一致;
(四)检查场所显著位置是否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五)检查出入口、收银台等显著位置是否张贴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禁入标志上是否标明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举报电
话或者其他举报方式;
(六)检查其是否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其登记内容是否留存60日备查且无删改记录;
(七)检查其是否接纳未成年人;
(八)检查其互联网服务接入地址,核查其是否变更网络地址或者存在其他网络地址,如有变更是否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
(九)检查其场所内计算机及服务器,核查其是否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十)检查其是否在8时至24时以外的时间营业;
(十一)检查其向消费者提供的计算机是否通过局域网方式接入互联网;
(十二)检查其是否经营非网络游戏;
(十三)检查其是否建立巡查制度,管理人员是否进行场所巡查并立即制止、报告上网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第五节 互联网文化单位日常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及其经营活动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是否变更单位名称、网站名称、网站域名、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注册资金、股权结构以及许可经营范围等,是否自变更之日起20日内到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三)检查其是否持有国务院信息产业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地电信管理机构核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许可证);
(四)检查其是否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
(五)检查其经营的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并在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批准文号,其经营的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自正式经营起30日内报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并在显著位置标明备案文号;
(六)检查其是否提供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或者其他明令禁止的互联网文化产品;
(七)检查其是否建立自审制度;
(八)检查其是否记录备份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满60日;
(九)检查其发现登载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后是否停止违法行为,保存有关记录,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报告并抄报文化部;
(十)检查其是否擅自变更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名称或者增删产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对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日常检查,除第二十三条第(六)、(七)、(八)、(九)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在设立后6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信息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是否在其网站主页显著位置标明国务院信息产业行政部门或者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ICP备案号);
(三)检查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是否发生变更,是否自变更之日起60日内到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 对网络音乐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除第二十三条所列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网络音乐且损害公共利益;
(二)检查其经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是否在授权期内,授权期满后是否重新办理进口手续;
(三)检查其是否转授权已经批准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是否在转授权行为发生后20日内报文化部备案。
第六节 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日常检查
第二十六条 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企业网站、游戏客户端、用户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是否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许可信息。
(三)检查其是否变更网站名称、网站域名或者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注册资金、股权结构以及许可经营范围等,是否自变更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四)检查其企业网站、游戏客户端、用户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是否标明网络游戏用户指引、警示说明和纠纷处理方式等信息。
(五)检查其网络游戏推广和宣传活动、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是否含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六)检查其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是否包括《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的全部内容,是否含有与之相抵触的条款。
(七)检查其运营的网络游戏注册或者登陆界面,是否建立包括网络游戏用户的真实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实名注册系统。
(八)检查其是否授权无网络游戏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营网络游戏。
(九)检查其是否保存网络游戏用户的购买记录,保存期限是否自用户最后一次接受服务之日起少于180日。
(十)检查网络游戏中是否设置未经网络游戏用户同意的强制对战。
(十一)运营国产网络游戏的,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国产网络游戏是否在上网运营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向文化部履行备案手续;
2.是否在其运营网站指定位置及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备案编号;
3.国产网络游戏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动,是否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文化部进行备案。
(十二)运营进口网络游戏的,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进口网络游戏是否经文化部内容审查;
2.是否在其运营网站指定位置及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批准文号;
3.进口网络游戏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动,是否将拟变更的内容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
4.进口网络游戏变更运营企业的,变更后的运营企业是否依法向文化部重新申报。
(十三)运营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游戏的,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网络游戏是否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2.是否按照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十四)检查其是否按照“有专人负责、有专线电话、有专区设置、有季度报告”的要求实施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十五)检查其是否存在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网络游戏用户采取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方式获取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
(十六)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企业进行检查,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是否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种类、价格、总量等情况按规定报送注册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2.其发行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是否仅限于兑换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是否用于支付、购买实物或者兑换其它单位的产品和服务;
3.是否发行以恶意占用用户预付资金为目的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
(十七)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进行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是否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2.是否为未经审查或者备案的网络游戏提供交易服务;
3.是否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
4.是否保存用户间的交易记录和账务记录等信息少于180日;
5.接到利害关系人、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通知后,是否积极协助核实交易行为的合法性;
6.经核实属于违法交易的,是否立即采取措施终止交易服务并保存有关纪录。
(十八)检查其是否建立自审制度,并明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游戏内容和经营行为的自查与管理。
(十九)检查其发现网络游戏用户发布违法信息时是否立即停止为其提供服务,并保存有关记录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对终止运营网络游戏或者网络游戏运营权发生转移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进行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是否提前60日予以公告;
2.对网络游戏用户尚未使用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及尚未失效的游戏服务,是否按用户购买时的比例,以法定货币退还用户或者用户接受的其他方式进行退换。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所称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委托或者授权依法集中行使文化市场领域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强制的机构。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所称境外曲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领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地域(包括港澳台)的卡拉OK歌曲数据库。
歌曲点播系统是指歌舞娱乐场所内利用视频点播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卡拉OK节目内容或者视频多媒体内容实现自娱自乐的数据系统。
法定节假日是指包括《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以及星期
六、星期日。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士兵证、户口簿、护照、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文化市场交叉检查与暗访抽查规范
文化部关于印发
《文化市场交叉检查与暗访抽查规范》的通知
文市发(2012)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现将《文化市场交叉检查与暗访抽查规范》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
2012年7月30日
—1—
第一条 为规范文化市场交叉检查和暗访抽查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根据《行政处罚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文化市场交叉检查,是指地市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合并简称执法部门)抽调下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全面了解文化市场经营管理状况的活动。
文化市场暗访抽查是指执法部门安排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在不通知被检查地执法部门的情况下,收集了解当地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交叉检查和暗访抽查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并严格遵守保密规定。
第四条 开展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前,执法部门应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的目标任务、主要形式、地域范围、参与人员及行程安排等内容,经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参与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的人员应当熟悉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从事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两年以上。
第五条 地市级以上执法部门应当结合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考评工作及当地文化市场实际,选择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开展交叉检查。
组织开展交叉检查,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省级执法部门每年应当对80%以上的地市开展交叉检查,地市级执法部门每年应当对100%的区县开展交叉检查。
第六条 开展交叉检查,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听取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文化市场交叉检查与暗访抽查规范
(二)查阅工作制度、工作计划、执法日志、工作信息、统计数据、举报投诉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三)随机抽取至少5份执法案卷进行评查;
(四)检查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运行情况;
(五)召开部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负责人、执法人员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六)按照文化市场日常检查的有关规定,实地检查部分文化市场经营单位;
(七)需要采取的其他形式。
第七条 在交叉检查过程中,发现涉嫌严重违法的文化市场经营行为,应当报请组织交叉检查的执法部门责成被检查地执法部门立即组织查处。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部门可以组织开展暗访抽查:
(一)群众多次举报投诉,或者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
(二)上级执法部门交办或者作出明确批示的;
(三)文化市场发生重大事件,社会影响恶劣的;
(四)新闻媒体多次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通过其他方式不能或者难以收集了解文化市场经营管理信息的。
对于情况非常复杂、问题十分突出的地区,执法部门应当组织不同批次执法人员开展暗访抽查。
第九条 在暗访抽查过程中,发现涉嫌违法行为,应当如实记录;对证据易灭失或者难以再取得的,应当报请组织暗访抽查的执法部门责成被检查地执法部门立即查处,或者指定有管辖权的执法部门查处。
第十条 在暗访抽查过程中,遇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限制人身自由等紧急突发情况的,应当立即中止暗访抽查工作,并向组织暗访抽查的执法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 执法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调查取证设备,并确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保管。
第十二条 执法部门应当为执法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按照相关规定发放暗访补助。
第十三条 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应当向组织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的执法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第十四条 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结束后,组织交叉检查和暗访抽查的执法部门应当及时通报情况,总结分析文化市场态势,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重点。
对文化市场管理规范、秩序良好的,应当进行通报表扬;对文化市场管理混乱、问题突出的,应当进行通报批评;其中,对管理特别混乱、问题特别突出的,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
第十五条 对于上级执法部门通报的问题,下级执法部门应当立即核实整改,并在规定时限内上报整改情况。
第十六条 上级执法部门应当将交叉检查和暗访抽查结果作为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考评及综合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在交叉检查或者暗访抽查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书面告知其所属执法部门;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行政或者刑事责任。
(一)故意泄露身份或者工作安排的;
(二)索取或者收受文化市场经营者财物的;
(三)纵容、包庇文化市场违法行为或者被检查地执法部门违法行为的;
(四)虚假反映工作情况,或者伪造、篡改、隐匿和销毁资料的。第十八条 本规范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文化市场安全检查
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与安监局、电业局
对文化市场联合开展安全检查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文化市场火灾发生,确保两节期间文化市场安全稳定,2011年12月21日,县文化执法局和县安监局、电业局对文化市场联合开展火灾隐患排查行动。
此次联合检查的整治内容及要求一是场所设置位置不符合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或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的,责令限期改正,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改期间的消防安全。二是锁闭、封堵或占用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影响安全疏散的,责令立即改正;在公共区域的外窗安装金属护栏,影响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责令限期拆除;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设置形式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三是擅自改变防火、防烟分区,容易导致火势蔓延、扩大的,责令限期改正。四是建筑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不完好有效,影响防火、灭火和辅助安全疏散功能的,责令限期改正。五是场所使用、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责令立即改正。六是未制定灭火疏散预案、未开展定期演练或员工消防安全知识缺乏的,责令限期改正。七是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周围有无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经营店面。
第四篇:文化市场安全检查材料(2012)
XX市文体广电旅游局2012年上半年安全工作总结及
下半年工作重点情况汇报
市安委办公室:
按照2012年省、州及市安委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XX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市场经营场所及旅游报馆饭店、风景区、图书馆、市政府礼堂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实践,深入开展检查治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及时消除隐患、现将我局2012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我局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来抓,市文体广电旅游局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金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经营单位必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抓好自检自查工作,维护文体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法规宣传,深入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历年来把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列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为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经营户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在不断完善每月一次文化市场经营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例会,学习《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安全生产等大型宣传活动,大张旗鼓的开 1
展宣传,今年来,市社文办共设置安全生产街头宣传摊点2个,印发宣传材料4000多份。通过多形式的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了广大经营者和群众的安全和文明守法经营的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法制化管理的进程。
三、突出重点,认真组织排查,及时消除隐患
根据全国暨云南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话会议及省、州政府的有关要求,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积极配合消防部门开展歌舞娱乐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召开电脑网吧、娱乐场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会议学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消防法》等法规,不断教育经营者充分认识安全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对娱乐场所定期不定期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凡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条件的,坚决依法取缔。;三是坚持消防安全预先审核制度。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开办条件的文化娱乐场所,首先必须取得消防部门的安全审核合格意见书,否则不予办理《娱乐经营许可证》。今年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7人(次),检查经营户62户(次),对消防安全没有落实的逐鹿电玩、伟业电玩、龙源电玩、炫龙电玩没有换发《娱乐经营许可证》,责令其进行整改。四是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与各娱乐场所、电脑网吧经营业主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督促各经营场所负责人、领班、保安人
员严格执行场地巡查制,坚持每晚营业结束后,及时清理营业场所卫生、烟头,清除火灾隐患。五是坚持经营单位每季度一次的自检自纠。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自查、自纠,研究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确保消防设备的良好正常运行。六是加强旅游市场安全隐患排查,与宾馆、酒店、紫溪山风景区管理处各站、所、点签定安全责任书39份。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自查、自纠,研究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确保消防设备的良好正常运行。同时,市文体广电旅游局下属的市影剧院演出舞台电源、电器、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图书馆藏书安全管理也严格按照《通知》的要求,对各单位的消防安全进行了排查。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坚持文化经营者会议学习制度,警钟长鸣,努力推进法制化管理的进程。
(二)、按照国务院、省、州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继续加大文化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消防安全意识,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经营者的培训、学习。
(三)、加强电脑网吧、歌舞娱乐市场的日常监管,提高巡查频率,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四)、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对娱乐场所电源、线路及音响话筒等设备的使用进行进一步规范管理,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紫溪山风景区、市政府礼堂、市图书馆等重点单位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人,逐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安全措施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六)、对各宾馆、酒店、歌舞娱乐场所、电脑网吧安全经营管理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文化、旅游市场的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XX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二0一二年七月十三日
第五篇: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调研报告
浅谈文化市场日常监管
新形势下,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等广泛应用,我国网络、动漫、3D电影、数字电视等新生文化市场不断涌现,给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日常监管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改革全面结束后,作为县级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自
身优势,化“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化“被动执法”为“主动监管”,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监管的长效办法。下面,笔者结合xxxx县文化市场的一些现象,就如何做好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粗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存在的问题
xxxx地处xxxx西北部,下辖23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地域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经营单位越来越多,截止目前,xxxx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49家,其中:网吧134家、游艺娱乐场所28家、音像制品店15家、书报刊店22家、印刷及“三印”企业26家、美术品店2家、文物流通经营单位3家、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机构15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3家、各类网站22家、广播电视及网络传输类经营单位51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摊子,过来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各类执法,起到了一些震慑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一些制约日常监管相对共性的问题依然存在,集中表现如下。
1、多头管理问题突出。当前,由于审批权与处罚权分离,致使市场管理责任不清,譬如:广电市场监听监看,文化行政执法部门与行政审批部门均有监管责任,易造成“重复监管”现象;“网乐潇湘”在线监管,负责审批的与执法的业务不相来往,若遇经营地址变更,便无法监管,势必出现“监管真空”地带;“扫黄打非”工作监管,虽是宣传部牵头,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广新局,具体工作由文化执法部门来承担,势必造成工作形式和内容严重脱节,不利于工作开展。
2、队伍管理培训滞后。当前,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因组建不长,队伍管理培训模式滞后。在管理方面,大部分县级局因执法人员稀缺,只设一个执法队,有的又没有对执法人员进行具体市场分工,日常监管行动均听队长安排,工作主动性不强,造成市场监管相对被动;在培训方面,由于县级文化执法人员构成复杂,队伍整体素质与办案技能参差不齐,业务培训无非是每年参加一次省市召集的执法培训以及一年单位内部组织几次法制培训,那种“听会式”的学习形式效果不佳。
3、监管态势时紧时松。当前,对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县级文化执法部门一般是在干部上班的正常工作日之内开展进行;而在周末、国务院规定的节假日等时段,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通常则放松了对市场监管的任务要求以及对执法人员的值班要求。在此期间,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基本流于形式。这样一紧一松的监管模式正好让一些市场经营户、尤其是网吧业主有机可乘,他们往往利用这一时段是无忌惮的超时经营、甚至违法违规经营,社会受众反响强烈。
4、监管装备严重不足。以前,县级文化市场因“点少摊小”,日常监管仅靠人力就能解决。现在,随着市场不断的壮大,市场呈现“人少面宽”局面,日常监管费时费力,监管取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强化装备配置是新形势下文化执法的硬性要求。时下,县级文化执法部门普遍面临监管装备严重不足的局面,有的没有执法车辆;有的取证器材配备不足,就连取证照相机都不是数码的。最典型的是没有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这是当前制约广电市场日常监管正常开展最棘手的问题。
5、城乡监管步调不一。县级文化市场要面向农村,日常监管线长面宽。文化体制改革前,乡镇文化员、广播员隶属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业务领导,对乡镇文化、广电市场起到监督作用。体制改革后,新组建了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则自然消失,而“两员”对乡镇文化市场的监督业务又未能得到对接,使其与文电监督职责脱沟,给县级文化执法部门对乡镇文化监管增添了压力,大乡大镇还能每年确保巡查几次,一些小乡每年监管无法保证次数。这使得乡镇宽松监管与县城高压态相比势格格不入。
二、解决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问题的对策
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所暴露出来的以上问题现象,不仅仅是由于我们在以往工作中习惯于用管理的思维去监管市场、习惯于用“麻雀战”的方式进行市场执法、习惯于去对照目标考核任务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深层次原因是与当前的文化市场体制、日常监管机制、日常监管模式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要想做好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还需从“日常监管机制、队伍管理培训、日常监管态势、监管执法设备、监管覆盖网络”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探索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具体可行办法与长效实用机制。
1、破除日常监管机制障碍
。日常监管机制障碍,是造成县级文化市场“多头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破除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机制障碍,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着手。一是要划清部门监管责任。可以由市级宣传部门牵头,对全市各类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所涉及的部门责任进行一次摸底,明确划分各方监管职责。二是要建立日常监管致函备案制度。行政审批部门要对新审批的文化单位与文化企
业向行政执法部门致函备案,确保工作正常对接。三是要建立部门联席会制度。由县级宣传部门牵头,组织文化执法局与文广新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重点解决一个时期市场监管存在的突出问题。
2、打破队伍管理培训模式。当前,文化执法队伍管理培训滞后是因沿袭了原文化局与原广电局的模式。因此,强化管理培训是提升执法人员“实战能力”的根本。为此,笔者认为可依次着手。一是创新队伍管理模式。可以效仿“警队管理”的模式,即在执法队配备教导员,负责队员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技能培训,着重训练好执法人员的“行动力”。二是创新队伍培训模式。可以开办“案例讲坛”,通过邀请专家开讲、组织内部执法骨干开讲等形式,让广大执法人员不但“被动受训”,还要“主动授课”,让他们向行家取经学习以及内部相互交流执法办案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去办案。三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可以对执法人员实行“月考季评”,即通过每月一次法制考试、每季一次办案评比,定期检查执法人员日常学习与工作情况,并将其纳入干部管理目标考核内容,长期坚持下去。
3、打造日常监管高压态势。县级文化市场在节假日等时段频现违法违规问题,是因为这一时期,我们放松了对市场的监管。故此,笔者认为,应该着眼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的“反弹现象”,着力开辟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的“假日战场”。具体可这样去操作。一是要出台《县级文化市场假日监管方案》。从监管时限、监管重点、监管方式、工作报酬等多方面加以规定与明确,使得假日监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二是要制定好《县级文化市场假日值班表》。以每周或者每月为基数,分期分批安排执法人员值班,对“每周周末、每月国家法定节假日、每晚黄金剧场播出时段、每天凌晨零点后以及凌晨2点后”等时段进行开展不定期的日常巡查监管。借助轮流值班,确保日常监管的高压态势。
4、配置监管必须硬件设备。根据国务院《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湘文稽[2011]168号文件、文市发[2010]39号文件等具体规定,县级文化执法装备应该配置:执法车辆1队1台、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1套、数码相机2人1部、摄像机至少2台。当前,县级文化市场日常监管急需要以下四方面硬件设备。一是文化执法用车。如今,全市绝大部门县级文化执法部门都很紧缺,有的县级局连一台执法用的车都没有。二是广播电视监听监看设备。现在,县级文化执法部门一直没有配置,从而使广播电视市场局部领域放任自流,日常监管的效果不给力。三是执法取证摄像机。当前,县(市、区)局基本没有,一些重要的案件执法取证受影响。四是执法取证照相机。目前,各县级局所用数码照相机严重配备不足,许多县级局执法行动还是用的老式照相机或者执法人员家用数码相机。
5、构建城乡监管覆盖网络。当前,县级文化市场“点多摊大”,日常监管线长面宽,要统筹城乡监管,就得构建城乡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覆盖网络。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城乡分类监管工作机制。根据城乡两类文化市场的监管特点、监管难点、监管重点等内容,对城乡市场分别建立市场监管的跟踪台帐,努力做到市场的日常动态心中有数,使日常监管工作横向覆盖到边。二是要恢复乡镇“两员”业务职责。可由县级宣传部门来牵头,组织文化执法部门通过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恢复乡镇文化员、广播员相应的监督职责,充分发挥他们”对乡镇文化市场的撑控优势,积极的做细、做深、做实乡镇文化市场监督工作,使乡镇文化市场日常监管纵向覆盖到底。这样,城乡监管就能做到步调一致,齐头并进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