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根据工作实际对非国有档案监管问题的探讨
档案与其来源相联系分为国有档案和非国有档案(或称国有档案和私人档案),这既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也与所有权理论相适应。同时,档案信息的可共享性和档案内容对国家利益和他人权益的相关性,使各国普遍认同了采取一定措施限制非国有档案信息传播与处置的做法。从当今世界的档案管理趋势看,对非国有档案的监管力度呈现日渐增强的趋势。
在我国,与长时期内实行的一元化所有制形式和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对国有档案的管理力度不断增强,相关的管理规范也日益健全,但对伴随近些年来多元化所有制形式而迅速丰富起来的非国家所有的档案,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远远不能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要求,本文拟根据档案工作的实际,运用所有权的基本理论,对非国有档案的内涵及加强非国有档案监管措施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非国有档案的内涵与范围
1.非国有档案的含义
非国有档案,在我国的《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并未明确提出,更无明确定义,但条文中有多处涉及到了非国有档案的相关内容。如《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国外档案界一般把档案分为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根据我国的国情,本文且根据所有权归属将档案分为国有档案和非国有档案,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入
目前,对于非国有档案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简单地说即是不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一般说来,它是指非国家所有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以及个人在其各种活动中直接形成或以其他形式合法拥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对于非国有档案,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它的内涵:
其一,非国有档案的形成主体,是非国家所有的企业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及个人 ── 非公务主体;
其二,非国有档案记录的社会活动,是非国有的主体所进行的,不属于国家公务活动的各种科技、经济、文化、生活及往来礼仪等活动 ── 非公务活动;
其三,非国有档案包含的信息内容,与其形成主体和记录活动相关,一般不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事物,主要为档案形成者提供凭证和情报服务 ── 不直接涉及公共利益。同时,档案信息的价值扩展率和它具有的可开发性、共享性等特点,又使得非国有档案可能对国家、社会和他人具有参考依据作用;
其四,非国有档案既包括人们直接形成的材料,还包括以其他途径合法获得的其他档接受某一组织或个人捐赠的档案材料,使其成为该集体组织的档案;集体组织从其他的组织和个人手中依法购买的档案材料。
2.非国有档案的范围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的发展,非国有档案的形成主体和内容范围日渐丰富,大体上可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集体所有的档案。即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非国有组织享有档案的所有权。根据其档案所有权的来源,分为原始取得所有权的集体档案与继受取得所有权的集体档案两类:
(1)原始取得所有权的集体档案指集体组织在其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这主要指非国有或非国家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个人合伙组织、大家庭(家族)等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这类档案随着非国有的经济组织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社会档案财富中日渐重要。记录企业生产、科研、管理历史的档案,不仅对企业活动至关重要,而且也是反映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历史财富。
(2)继受取得所有权的集体档案指集体组织通过继承(继受)、购买或其他渠道从其他集体和个人手中获得的档案。如:一个集体企业吞并另一个或几个集体企业,在接受该企业其他财产的同时也接受了档案;企业接受某一组织或个人捐赠的档案材料,使其成为该集体组织的档案;集体组织从其他的组织和个人手中依法购买的档案材料。
第二、个人所有的档案。即由单个人或家庭拥有档案的所有权。它的内容比较丰富、繁杂,从档案的形成主体和内容角度,分为以下几方面:
(1)私人事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务中形成的档案是其履行所在单位工作职责的产物,记录了单位的活动,属于所在单位所有并因单位的性质而属于国家所有。但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之外的私人事务处理如子女教育、家庭财产分配、朋友交往等私人事务属于个人隐私,与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无关,在这些私人事务中形成的档案属于个人所有。
当然,集体组织成员在其私人事务中形成的档案也属于个人所有,与他们在单位事务中形成的属于所在的集体组织所有的档案不同。
(2)公民个人非职务范围内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艺创作等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值得注意的是,职务活动并不理
所当然地等于在单位上班时间的活动,上班时间以外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也并不理所当然地属于个人所有,上班时间的工作不能与职务工作划等号,例如,根据我国《专利法》及有关规定,个人在上班时间外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是利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履行单位职责或完成单位交付的工作任务,甚至在离开原单位或离休、退休一年内完成的,与原单位工作职责或工作任务相
关,则属于职务发明创造。当然,相关的档案材料也属于单位所有。
确定某一活动是否属于非职务活动、相应的档案是否属于个人所有时,需要根据个人在单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及相关档案对单位的查考利用价值考虑,并尽量优先保证反映单位活动档案的完整与齐全。我们知道,国家工作人员因其特定的身份地位和工作内容,即使在个人活动领域和非职务活动时间,也可能形成许多反映单位活动或者国家机密的档案,在分析这些档案的所有权时,应根据档案的内容和影响,以保护国家机密、丰富国有档案内容的原则,合理确定非国有档案的范围。
(3)公民通过继承、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从他人手中合法取得的档案。国家法律承认井保护个人档案所有权,个人对其所有的档案可以予以占有、使用或进行捐赠、继承、买卖甚至放弃。继承、接受捐赠、买卖成为个人获得档案所有权的方式。不过,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客体,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与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对于非国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或应当保密的档案,规定了其买卖、捐赠的限制措施。
二、加强对非国有档案的监管
非国有档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由于其属于不同的集体或个人所有,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加之当前社会档案意识尚不强,容易自生自灭。为正确引导非国有档案的形成和积累,使之走上健康、有序的管理道路,保护好这批文化财富,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正确认识新时期非国有档案的地位和作用,适应档案管理的新形势,研究新办法,有效地加强对非国有档案的监管。
1.依法推行非国有的重要档案登记制度
非国有档案是一种特殊的私有财产,它除了对档案所有者具有利用价值,还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国家文化财产的性质。所以对非国有的重要档案作出不同于一般私人财产的特殊规定 ── 由档案部门予以登记是完全必要的,这在诸如法国、黎巴嫩等国都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借鉴。
为了加强国家对非国有重要档案的宏观控制,首先需要掌握非国有档案的基本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非国有档案相关情况予以登记,则是了解非国有档案底数的基本手段。国家档案管理法规应规定非国有档案所有者,特别是拥有对国家和社会有重要价值的非国有档案的所有者有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义务,通过登记明确非国有档案的所有者、保管者、保管状况、流动情况等,同时确保登记过的档案不被修改、销毁以及最大限度地为利用者服务。
档案管理登记是一次大普查,能摸清所辖区域内档案的情况,它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规划提供了依据;也是一次大宣传,会促使非国有档案所有者对档案工作者对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
在非国有档案的登记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明确非国有档案的所有权,即所有人享有的对所拥有档案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明确自然人和法人拥有档案所有权的合法性,从而提高他们形成、积累档案的积极性。在确认公民个人档案的合法所有权时,需要区分个人私事、个人领域与公共事务、职务活动的关系,区分公民在个人领域、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与个人参与公共事务、职务活动或与此有关活动时形成的档案的关系,确保公民个人所有的档案为公民合法所有,而不是非法占有。
2.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非国有档案的收集工作
近年来,私营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形成的档案数量日益增多,这些档案的保管条件也参差不齐。依照《档案法》的规定:对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因此,鼓励档案所有者把珍贵的档案寄存或卖给档案馆,对保管条件恶劣甚至根本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单位来说,无疑是一个对自身和对档案都好的良策。一般来讲,档案部门可采用接受寄存、捐赠、购买等几种方式收集非国有档案进馆。
3.加强对非国有档案日常管理的监管
对于那些不愿寄存也不愿意出卖给档案馆的档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则应对其保管环境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这批非国有档案能够长期保存。非国有企业一般内部机构简单,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一般没有档案管理部门和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而且大多租房办公,租金昂贵,设置档案库房和配备档案装具设施的成本过高,导致档案保管条件较差,档案的损毁现象较为严重;一些社会团体及个人无法建立起适合档案长期保存的条件,导致这些单位及个人所拥有的珍贵资料得不到妥善管理。依据江苏省南通市档案局调查组对南通市20家私营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私营企业都存有档案,但完整程度有差异。有45%的企业比较完整地存有档案,55%的企业存有一部分档案。'
从制度方面来看,我国的《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有关于非国有档案保管的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对非国有档案保管环境的监督管理,应该成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之一。在日常的监管活动中,档案部门应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所有者必须提供良好的保管条件,防止私人档案所有权的不正当转让。
4.对非国有档案利用和公布工作的监管
一些非国有企业占有人才技术优势,包括传统的工艺、祖传秘方、配方、'绝活'等等,再加上不惜血本地引进科技人才进行开发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这部分档案资料往往被所有者重点管理,这是合法的。但不可避免存在着管理上的不规范性,同时,从当前非国有档案的利用工作来看,非国有档案侵权、泄密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加强对非国有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工作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1)对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自行处置,包括对其予以公布。不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在公布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和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个人的利益。
(2)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档案向国家档案馆捐赠或出卖以后,其所有权归国家,相应地,其公布权也属于国家,接受捐赠的档案馆可以根据规定公布这些档案。不过,如果档案馆受赠或买得的档案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著作权人在转让档案所有权时并未明确转让档案的著作权,档案公布权的确认就比较复杂。根据著作权法规定,档案著作权并不随档案所有权的转移而当然地转移,档案所有权转移后,其作为著作权作品的发表权仍属于著作权人。所以档案馆行使受赠或收购档案的公布权时,一定要处理好与档案作品著作权中发表权的关系。一般他说,公布档案前,应征求档案著作权人的同意,否则不能公布。
(3)集体和个人寄存于档案馆和其他单位的档案,档案的所有权属于寄存者,因而其公布权仍属于其所有者 ── 拥有该档案的集体组织和个人享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
5.搞好非国有档案宏观监管的配套措施
要想有效地对非国有档案进行监管,如下几项配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加强法制建设,构建非国有档案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强化档案立法,是构建非国有档案管理法规体系的主体要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一批地方性档案行政规章、管理标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在立法基础上,强化档案普法,以构建发展非国有档案管理法规体系的社会要素,通过普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所有者的档案意识。
(2)不断充实档案学理论体系,适应多种所有制下的档案工作的发展。
(3)强调人才培养,不遗余力地提高档案人员素质。
(4)运用多种手段,对非国有档案进行监管。
监管非国有档案的目的是把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安全管理好,一方面有利于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安全保管、科学利用、合理流向,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部档案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根据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根据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加强自身师德修养
从事十七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坚定从教信念。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是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动力源泉。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动地之举,甚至一生都是平凡的,是清贫的。但是教育事业却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上,我从事教育工作17年,从没为从事教师这份职业后悔过,反而每天为见到学生的进步而精神焕发。
二、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加强学习。
教师要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就要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的观念也需要更新,道德水需要提高,就更要学习。首先,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其次,教师要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中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好教师。
三、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关爱每一个学生。
加强师德修养,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赢得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听从你的教诲。
我在从教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的做法: 不溺爱优秀学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好就溺爱他,反而对他们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要求他们学习成绩要优秀,更重要的是要求他们人品要优秀;要博爱中等生,这类学生希望老师重视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正确对待他们,始终如一地尊重、信任他们,培养他们的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赶超优秀生!要特别关爱后进生,对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在爱中拥有自尊,在爱中树立自信,在爱中学会自强,创造出一条人生自励自强的奋进之路!
总之,教师的师德自我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学习积累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热爱教师职业,乐于奉献,真正成为一名群众满意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特点及监管探讨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特点及监管探讨
一、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时代特点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筹建、生产、经营管理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自身以及国家、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除具有非公共性和封闭性外还有着以下几种鲜明的时代特点:
1、自主性
。众所周知,在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只能在政府意志下严格按照国家计划从事各项活动,企业自主发展权极为有限,这也决定了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权有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今天,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企业自主发展权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所有权国有,企业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计划经济的烙印,企业管理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档案工作也是如此。与国有企业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对自身的资产具有完全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它与政府不存在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它完完全全以市场为导向,走自我约束、自我抉择、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的道路。自然,作为企业储备技术、储备文化、内含大量商业密秘和知识产权的企业档案,民营企业对它的自主权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企业对自身的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企业档案非依法律不受他人使用和干涉。这意味着企业对档案享有独立占有和独立收益的权力,这两项权力正是企业档案工作自主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其次,民营企业在档案工作上依法享有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变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档案管理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权力。
2、效益性。企业是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尤甚。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更加注重效益性。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竞争经济,从整个经济环境看,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机制要求。精简机构,精简管理人员,降低管理成本,集中资源、强化发展核心事业是民营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民营企业在内部事务上总是追求以最少的代价获取最好的效益。具体到档案的管理上,当企业规模很小,形成的档案材料有限时,企业往往只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保管档案;当企业规模很大,或发展时间较长,企业在管理、经营、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很多,且门类复杂,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量很大时,企业才会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工作。
3、多元性。一是民营企业档案管理的主体呈多元化。不仅对科技档案,其它如经营销售档案、合同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民主管理档案、企业资产档案以及企业文化档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是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照片、软盘、光盘、录音、录像档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档案也呼之欲出。三是管理模式上的多样性。正如国家档案局长毛福民指出的哪样:“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是企业内的档案工作要统一领导,统一制度,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要统一管理企业的全部档案”。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档案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哪种整个行业或整个地区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模式在民营企业中不可能存在。
4、随意性。这是与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自主性相伴生的一种特性。民营企业在对其自身档案具有独立支配权的同时,由于其管理者素质的差异和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的差别,在档案工作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导致不少问题,例如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经常变动,缺乏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法制观念薄弱,硬件设施不配套等,最终导致民营企业整体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如何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管
针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这些特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如何加强监管呢?笔者认为,应提高一种意识,抓住两个重点,搞好三项服务,探索社会化协作之路。
(一)提高法制意识。依法监管是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有效手段,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开展《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工作,增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法制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和管好档案的重要意义,认识档案的潜在效益和长远价值,从而自觉做好档案工作,自觉接受监管。二是针对性的制定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以便在工作中有所遵循。三是要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施登记管理,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其建档、保管条件、档案工作人员资质认证、档案出卖与转让、档案销毁等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依法对违反《档案法》的情况进行查处。
(二)抓住两个重点。民营企业规模不一,变动频繁,无主管部门,档案管理相对滞后,给监管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必须坚持抓重点监管。一是抓住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作为监管重点。规模企业毫无疑问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其档案对于国家、社会的价值普遍更大。二是要把重要档案作为监管重点,维护企业利益。民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保持竞争力,必须维护自身商业密秘和商业利益。尤其是在加入
第四篇:“对居民小区物业公司监管不力问题”承诺整改工作推进情况
街关于“对居民小区物业公司监管不力问题”承诺整改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全区推进“七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工作以来,街高度重视,对其中涉及街道的纠正和治理干部作风问题、居民小区物业公司监管不力问题,在分析排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承诺整改事项,作出公开承诺。现将承诺整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1、高度重视,确定承诺整改事项。按照区委要求,召开工委会传达学习承诺整改工作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将“纠正。
公开承诺内容在街一楼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公示,加大公开承诺内容的宣传力度。三是将公开承诺内容打印240份,下发给每一名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做到人手一份,公开承诺事项人人知晓。
4、暗访督查,及时发现处理问题。成立暗访督查队伍,街纪工委书记丁远强任组长,成员分别来自党群工作部、党政办公室、社区服务中心,分成3组每周2次对街机关、社区进行暗访督查,每次督查由街党工委书记马育运、街办事处主任朱祎、街党工委副书记叶杰、丁远强轮流带队,重点督查上班纪律、工作作风以及街道承诺、社区书记承诺整改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责并点名道姓通报。
5、积极推进,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一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学习教育。3月5日召开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区委有关精神和要求,全面部署我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区委党校举办2期社区工作者培训班,采取多种方式抓好学原著、懂原理、读原文,增强干部参与活动的自觉性;94人聆听街党工委组织的黄春香同志先进事迹报告,75人到区委党校集中参观吴天祥事迹陈列馆展览,2次组织观看电影《焦裕禄》确保61名机关干部全部参加,组织35名街副科以上干部夜学3次14名干部发言交流学习体会。二是召开专题“三问”见面会征求意见抓好落实。3月份专门就如何抓好全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举行7场“三问”见面会,征集群众意见45条。按照“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求”,依据部室职责分工,已将问题交各位领导负责落实,4月底专门听取落实情况的汇报。
第五篇:对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对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为各级政府与环保部门攻关难点。而环境监管是贯彻实施环保法律法规的重要保证、是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手段,而环保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亦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条准绳。现就参与环保工作以来,谈谈自己对目前环境监管工作的思考。
一、环境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目前,我县工业园入驻企业有100余家,已建成投产企业有80多家。在这已投产或在建的100余家企业中,存在着诸多环境违法违规现象,环境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企业主体工程完工后未经申请擅自投入试运行;二是部分企业未办理环保验收手续;三是部分企业的整改措施不到位;四是部分企业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
我们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正确关系,在环境保护的日常工作中,只强调了服务经济发展,环境监管的重要职责履职不够,重发展轻监管的思想仍然存在;二是在环境监管上力度不够。没有抓住项目建设全程监管这一主要矛盾,致使项目建设在审批、试生产、环保验收等各环节上相互脱节,监管缺失,由此出现项目建成投产后,由于环保“三同时”执
1行不到位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在责令企业整改过程中难上加难;三是执法不严。对辖区内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偏松,环保行政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多次整改人没有得到纠正。四是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已进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认识不足,在执法能力建设方面推进不够。主要表现在执法人员配备上不能适应当前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新需要,县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仍不能满足目前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环境监管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管工作,狠抓环境整治,以环保专项行动、项目环保审批、农村环境保护、环境能力建设等工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努力服务于全县发展大局。
(一)加强环境执法,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针对在环境监管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急需在全县开展一次建设项目检查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项目环保验收工作。要组织环境监测技术力量和验收力量,对辖区内具备验收条件的项目,抓紧进行环保验收工作;二是对不具备试生产条件的企业进行停产整改;三是对基本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落实专人,督促企业完善设施,及时进行环保验收监测;四是落实人员,加强检查,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监督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坚决遏制环境违法行为;五是组织人员对全县的“两高一资”、“十
五小”、“新五小”企业进行排查,对凡是不符合国家政策及环保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理,违法建设的项目则坚决取缔,严防“十五小”、“新五小”等关停企业死灰复燃;六是加强全县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发现擅自停止运行环保设施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等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查处。
要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执法,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上游污染源的排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二)做好项目环境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当前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也要服务于这一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好服务和严格把关的关系。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点项目,要实行跟踪服务,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提高环境审批速度,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建得快、早见效。二是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既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又要把好项目审批关,要严格执行环境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坚决查处未批先建、边批边建、批了乱建等违法行为。三是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和重点项目的跟踪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三)做好环境宣传工作,营造有利氛围
一要坚持长期宣传和集中报道相结合。环境宣传必须要有一个长期坚持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制定长期的宣传思路,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二要坚持宏观宣传与具体报道相结合。做好对上
级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思路措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兼顾对各部门、企业具体工作的宣传,丰富宣传内涵、宣传方式,对于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及时报道,进行推广。三要加大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敢于揭丑,敢于扣帽子,直击痛处,加强舆论监督。四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结合。宣传好环保工作的新典型、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帮助企业摘帽子,提高企业自身环保责任感与使命感。五要重点加强对群众环保知识的普及,正确认识环保工作。坚决摈弃过去“所有工业企业都会带来环境污染,即然有污染发生就一定得把它赶走”的错误思想,向群众普及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引导群众按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四)加强生态保护,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要切实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尤其要加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县工业园区饮用水源的监测和监管。要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合理划定功能区划,减小工业企业对周边农村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维护好“省级生态县”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五)提高环保应急处置水平,确保环境安全
要完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饮用水源污染等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及处置工作网络,明确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搞好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演习,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响应能力。继续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着重排查危险化学品、放射源、污染防治设施等各类环境安全隐患。
加强日常监管力度,特别是对化工、涉重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进行集中检查整治,严格监督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使用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
(六)加强环保队伍与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精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环保干部队伍。通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监督制度,防止各种腐败问题的发生;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对环保政策法规和环保业务的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使干部队伍适应当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合理配置执法车辆,购置摄像机等执法取证工具,提高基层监测站监测水平,使环境执法工作得到迅速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