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共5则)

时间:2019-05-13 17:0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第一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社会生活

2014-7-8编辑:李雪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使之融入社会生活,让它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社会治理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第二篇: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各庆祝妇女节的报道中意求深远的是“和谐家庭”、“好婆媳”受表彰(本报3月10日3版《多姿多彩庆“三八”》)。虽说是民间的评比、表彰,但事关家风、村风、民风,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在判断社会事务时所需恪守的道德根基、依据的是非标准、遵循的行为准则。3个层面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梦想,看似与我们有些遥远,却昭示着底线,实际与我们息息相关。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一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就是一种价值选择的迷茫。本报“美在身边”栏目中刊登的人物与故事,看似平凡、琐碎,但真实地发生在你我身边,都传递着真善美。“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正是平淡的琐碎小事,日常的凡人举措,普通的社会生活,折射出国家、民族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领导干部的言行作为,决定着社会的风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地生根、融入社会生活,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有的领导干部台上说反腐,台下照贪污;表面重申明规则,暗地照行潜规则;人前表拆违,背后又建违„„上行下效,在这样的“引领”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吹了个泡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融不进社会生活。只有领导干部带头照镜正衣、洗澡治病,从自己开始,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才能转变作风、树立新风。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媒体的鼓与呼绝不能缺位。作为党的喉舌,媒体要发挥宣教优势,广泛报道各种崇德向善人和事,传播主流价值,唤呼社会良知,使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同“美在身边”时时刊登各类身边坚守正道、敬业

奉献、虔诚勤勉、孝老爱亲的人和事一样,电视、广播、网络、书报都需深入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相信只要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向上向善向美的良性互动将更多涌现,核心价值观定会成为社会主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还需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形成健全的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暨实施“美丽诸暨”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上,市领导提出要研究制约措施,制订村规民约。通过集体研究制订的村规民约,基于传统,活化传统,与时俱进提倡做什么、反对不能做,让传统中的优秀内核通过社会动员、全民推广,融入现代生活才具生命力,才能使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相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将成为现实。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探讨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依托、文化支撑和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路径,要从凝聚共识、法治规范、典型示范三个方面来探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生活生活情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先进文化之魂,是引领人们崇德向善、立言立行的航标灯塔。不论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实现,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都不能光喊口号、搞“形式主义”那一套。要想真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增强文化活力、凝聚人民力量的作用,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没有捷径,只能靠脚踏实地地贯彻,扎扎实实地落实。正所谓“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1]p103。为此,要用中华文化的巨大感召力,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坚定社会主义信仰;要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警示作用,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法律化;要从小事做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境。

一、以情动人,修身立德,崇尚立志养心,趋善避恶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思想篱笆。“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1]p1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同样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凝聚着亿万儿女不懈的精神追求和对中国梦的美好向往。无论是“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人民情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宽广胸襟,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为政之德,无不是中国先人深沉的精神向往和价值追求,是他们对当时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经验总结和思想凝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吸取养分。用“夙夜在公”代替骄奢淫逸,用“鞠躬尽瘁”代替唯利是图,用“克己奉公”代替徇私枉法,用“知耻禀节”代替鄙陋龌龊。用中华文化的民族魅力和朴素情感,融情于人,寓情于理,努力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汇聚起一股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洪流,牢牢筑起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篱笆,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2.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2]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用个人的小德来筑社会和国家的大德。社会环境的差异必然导致个体的不一致性,若是非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人,必然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在当前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我们要允许个体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上的高低不一。但是,这不等于放任自由,没有底线。任何时候,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区别是不能抹灭的,是非曲直是不能颠倒的,老实人不能吃亏,坏人要受到惩罚,向人民者荣,逆人民者亡,都是不能改变的。这是在社会主义中国不可僭越的底线。要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有赖于社会的道德约束和个体的道德自觉。任何时候,都要正确处理好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关系,弘扬真善美,坚守道德底线。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做到心中有明镜,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同时,要发挥道德心灵净化器和行动指南针的作用,用知行合一的德,“引导人们激浊扬清,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注重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激励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着力把扭曲的价值观矫正过来”[3],从而以个人的小德铸就社会的大德大善。

3.汇聚持久的追梦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竹有立根破岩而坚劲之志,人能“虽九死而犹未悔”。坚定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是催人向前的兴奋剂,是团结中国心、汇聚中国情、支撑中国梦的巨大力量。当前,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挑战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一些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由于精神上缺“钙”,得了“软骨病”,生活上腐化、政治上腐败、道德上堕落。一些人由于信仰缺失,崇尚个人利益和金钱至上,从而对社会主义事业置若罔闻、事不关己。这是我们的“总开关”失了灵,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核心价值观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国之魂魄,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纽带,是我们每一个“追梦人”都要具备的“定风珠”。任何时候,都要解决好“总开关”的问题,补好精神上的“钙”,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抵御艰难险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铸就辉煌中国梦。

二、以法束欲,检身自律,坚持三省吾身,慎独慎行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去,用法律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树立全民的“法治信仰”。

1.运用法治思维,做到于法有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复杂的工程,光靠伦理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拿起法治这根“带电的高压线”,在硬性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共同守则予以遵循。要将“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制度建设中去,使制度本身既具有公正性又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又使制度的实施能够保证公民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合法权益。通过建立合理的赏罚机制、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惩恶扬善、奖廉惩贪,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必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做到重大改革、重大议题和重大判断都“于法有据、于法有理”。一定要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上下对称”,从而为法治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2.树立法治信仰,严于律己。习近平同志曾经说“人心是最大的政治”[1]p273。人心也是最大的法治。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自觉树立起法治信仰,做到人人心中有杆法治的秤,促使人们从“他律”走向“自律”。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思想境界,坚持“三省吾身”,每天“照照镜子、洗洗澡”,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行,少一点利益薰心的诱惑,多一些克己奉公的执着,坚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体公民要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头脑,积极学法,日常守法,遇事用法。我们要以法约束自己,讲规矩,守礼节,绝不“越雷池半步”,脚踏实地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下去,贯彻下去。

三、以行示人,落实细小,做到上行下效,清风劲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人们的自觉践行,空谈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必须从小事做起,于细处着手,克服困难,创新方式,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吹遍千家万户,润泽每一个人。

1.健全领导体制,树立先进典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领航人”。当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关键在党,成败在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建立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强化党委领导,加强社会协调,督促单位落实。其次,党员干部要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不断完善自身,做好本职,奉献社会与人民。再次,各级党组织要本着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把道德修养、思想觉悟、诚实守信等指标,纳入到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任用选拔和日常学习中,加强党风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吃苦、为人民的好队伍。

毛泽东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一个榜样胜过于书上二十条教诲”[1]p89。要不断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开展学习道德模范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和道德标杆。通过“感动人物”“十佳青年”“文明单位”“诚信单位”等评选活动,将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他们的典型事迹挖掘出来,通过在社会上的广泛宣传与倡导,让人们了解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先进事迹,激励人们效仿他们、学习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努力创造一种讲正气、崇德善、乐奉献的和谐社会新风尚。

2.加强载体建设,营造主流生活情境。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4]。我们要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种形式植入书本、网络、电影、动漫等载体中,加以传播。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和核心思想以文字、符号、图像和影视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方便人们记忆与理解,从而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践行。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会、进家庭、进学校的有益途径,开拓传播渠道。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教育孩子“心中有榜样”,分清好人与坏人,辨别是非善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园生活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书本、融入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社会生活中,要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的向导作用,贴近群众,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青少年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来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认同,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每一个宏图远志,都需要具体的支点;每一个瑰丽梦想,都需要现实的落点。”[1]p1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就要从细处着手,于实处用力。首先要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十三五”规划,将其融入到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部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国家富强、政治民主、文化自由、社会公平和生态和谐。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解决好青年教育问题、人民住房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群众养老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人心的凝聚、社会的稳定和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工作,必须要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征和思维共性,根据他们职业、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分门别类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清楚地知道,只有解决好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才能落实好一群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最终才能形成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从而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惠及百家。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3]袁新涛.习近平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责任编辑马永义

第四篇: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 冯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当今社会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存在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这些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完整体系。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引领和整合作用,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凝聚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成效的重 要标准。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不能简单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取代校园文化建设,而应努力构建一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指导的、符合实际的校园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是构建中小学校园建设的基本模式;二是促成学校为孩子的生命成长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学校充满人文关怀,心灵沟通,生命互动,精神感召;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夯实思想基础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思想指引,坚定共同理想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目标指引,弘扬时代旋律,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动力指引,弘扬知行荣辱观,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行为指引。

校园文化的内涵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物质环境,这是精神文化结晶方式的实体存在;第二层是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人际交往活动的方式;第三层次是行为文化,主要指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各类群体、社团的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校风、班风、学风等;第四层次是精神文化,这里主要是指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等。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着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学术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设施、设备等,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也叫校园显 性文化。这些看得见摸的着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等等都应该成为历史沿革、文化积淀、传统承递、办学特色的显性标志。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保障,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激发人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环境建设要从教育教学的需要通盘考虑。整洁、优美、品位高雅、错落有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更要重视提升校园风貌中的文化含量。着力体现学校发展的历史文化延续性,体现学校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如在教学楼内开辟作品栏、精品屋、特长展示等,张挂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平台。教学区、活动区的设计要相对独立,各有特色,相互辉映。如在教学楼和教室布置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著名的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语,书写催人奋进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塑造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雕像、标语等,这样使人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要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指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等,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体现了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制度的制定必须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价值导向高度一致,相互依托,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保障学校的科学有序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领导集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作用。作为处于指挥、协调、控制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学校领导,它在学校组织中的作用是巨大而又极为重要的,无论是对组织还是对组织内部的成员都有着成败优劣的影响。

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因此,在校园制度建设中,要重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发挥教师群体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教师拥有关乎学校发展决策制订的参与权和对重大事件的质询权。

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文化制度建设紧密联系。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全开足各类课程,以课程、课堂、课本为载体,坚持将课堂德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将各学科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与习惯,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现实性,激发学生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如:语文教学中的文学名篇、词赋经典等;历史学科中所蕴藏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教育就是“导人向善”。只要有了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教育意识,就可以更多地找到教学过程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点,让“仁爱”、“正义”、“担当”、“明辨是非”、“自强不息”等道德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就可以使当代青少年不迷失方向。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要突出社会实践对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作用,把学生实践环节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提出目标要求和规定相应学时学分。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创新创造、勤工俭学等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觉和认知理解。要以学雷锋、学道德模范为载体,组织学生在学校参与“敬师长、读好书、做好人”的道德实践,在家庭参与“孝父母、知感恩、会节俭”道德实践,在社会参与“爱家园、讲文明、懂礼仪”道德实践,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要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各类活动场所建设,形成一批核心价值观实践基地,依托基地开展 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活动,依托基地创新案例、多出成果、培育人才。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全过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德育工作为先导,全面实施养成教育。以安全工作为重点,努力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以环境建设为抓手,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利用晨读、队日、升(降)国旗仪式、开学、毕业典礼等特殊时段,开展“国旗下讲话”、毕业寄语等活动,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演讲征文、歌曲传唱、书法名家进校园、“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要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站、图书阅览等场馆的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要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的实践中。在教学管理、学生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教职员工管理等,都要彰显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抓好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要加大对教师培养培训力度,继续实施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要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 育课程体系,要在相关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要继续开展教书育人楷模评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评选、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提升正能量。要抓好中小学学校领导、党员教师、思品课教师、班主任等队伍建设,以党风促政风带校风,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也是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的优良传统、教育规律和被大多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信念等,它是一所学校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如果离开校园精神文化就将迷失方向,校园精神文化如果离开校园文化建设就将无所依附。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分析研究本学校固有的文化特征,找出学校的优良传统和不良习惯与作风。正确认识现有的校风、教风、学风,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正确分析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摸清学校的人际关系,从这些方面把握学校的文化特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高雅的情趣品位来设计、规划校园文化的各项要素,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集中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既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也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等方面的表现。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等。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作为教师,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校园精神文化是有文化品位的学校领导带领有文化素养的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成果,也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碰撞融合的结晶。每所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每所学校也都在不断给属于自己的校园精神文化增加扩充新的内涵。

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的文化格局。

多元文化的存在是文化融合的前提,经过融合达到多种文化的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尊重,互相补充、汲取,进而创造出新的校园文化,使多元文化并存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互动,成为促进学校在新时期发展的宏观背景。

融合的前提是尊重差异,学会包容。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表现矛盾的统一性,同时也表现矛盾的差异性,和谐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承认文化的差异性,求同存异,使各民族、各地区、各群体之间的文化共同前进,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在这种交汇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融合的关键是要坚持主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成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命体,才能以精微的洞察找出其生生不息、穿越时空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们今天如何在中西古今的文化交流、冲突、融会中走我们自己的道路的基本思路,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句话,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校园多元文化融合的前提条件,使外在的文化现象内化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上述五种校园文化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来展现,所以,组织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渴望丰富的精神生活。限制、禁锢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就不能让他们分清真、善、美和假、丑、恶中摒弃糟粕,吸取精华。如果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那么,各种错误的、庸俗低级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

校园文化活动要系列化、特色化、常规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终极目的就是育德育文育智育人。育德是灵魂——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育文是底蕴——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文精神、塑造新形象,增强软实力。育智是素养——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育人是本质——树立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人生的起跑线,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后代子孙,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营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环境是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设好中小学校园文化这座大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的思路,着重提升中小学校园文化品位,增添校园文化气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形成文化层次多样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五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兴小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新兴小学做了以下努力:

一、做法

1、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学生思想的共鸣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2、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德育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小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黑板报、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书香特色的校园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思想品德课,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校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奉公守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校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学生自信,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在生动活泼的宣传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校园网站,发挥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教育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

4、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校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虚荣的良好风尚。

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留守儿童、困难学生、残疾学生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学校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实处。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集体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5、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

二、成效

三、建议

1、青少年如果不能从课堂上接受正面力量的潜移默化,负面信息就会乘虚而入,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健康。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价值观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去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下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鲜明地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追求和社会主义本质,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教案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教学设计大赛— 题目:《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科:小学数学 任教年级:五年级 作者:陈翠珍 单位:珠海市红旗镇三板小学 联系电话:*** 单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总结 一年来,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培养学生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一是充分发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最终版)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淮安市延安路小学 汤红燕 电话:*** 邮箱:243828355@ qq.com 【摘要】:小学理应成为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语文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中学教育的对象是中学生,如果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言行说教,不仅没法......

    核心价值观融入

    聚焦“五字”发力 提升核心价值观感召力 ——上海推动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社会生活的调研报告 根据中宣部宣教局关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社会生活”调研任务的要......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宣传工作者,非常有幸参加了云南省2014年第二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学习,半月来,在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工委、省委党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系统地学......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中职学生德育之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高度的凝练和概括。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