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关于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的通知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旅游业的发展,前来我市旅游、工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越来越多,我市公民出入境人员也日益增多。为防止传染病(尤其是鼠疫、霍乱、艾滋病、性病、疟疾等)传入我国,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现就做好我市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凡从青岛各口岸出入境的人员(含交通员工),出入境时须接受检验检疫机关的检疫查验,并出具相关检验检疫证明,其中,入境人员同时须如实填报检验检疫申明卡,并出示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接种证书、健康检查证明书,经检验检疫机关查验合格后方准出境或入
境。
二、凡来我市定居、工作、学习或其他居留1年以上(含1年)的外国人,自入境之日起15日内须到就近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进行验证或健康检查。验证时有效的健康证明为入境外籍人员所在国公立医院签发的,包括性病、麻风病、肺结核、艾滋病和精神病等检查内容的健康证明,如该证明系私立医院签发,则须经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健康证明自签发之日起6个月有效。无有效健康证明者须接受传染病监测和健康检查。持F、L字签证等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在华停留期间要求改变身份,在华定居、就业、留学,并经主管部门批准,需办理居留证的,须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进行验证或者接受传染病监测和健康检查。公安机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境外人员体检验证证明或健康证明书办理《外国人居留证》。上述人员以后每年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进行健康体检复查1次,凭出入境检验
检疫机关出具的有效健康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居留证》续证手续。
三、来我市工作的外国专家、外籍教师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境外人员体检验证证明,于入境后15日内到市外办申报《外国专家证》,并于《外国专家证》
延期时提交有效的上述健康证明。
四、经批准来我市定居或工作(1年以上,含1年)的华侨、港澳台同胞自入境之日起15日内须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进行验证或健康检查。无有效健康证明者须接受传染病监测和健康检查。公安机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境外人员健康验证证明或健康证明书
办理居留手续。
五、对检查中发现患有国家规定不准入境的传染病患者,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向主管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并进行备案,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按国家有关规定令其提前离境,并由公安部门进行布控。对拒绝接受传染病监测的外国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可以提请公安机关依法令其提前离境。
六、来我市就业的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健康证明或体检验证证明,于入境后15日内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证》或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港澳人员就业证》。
七、各类出国人员(包括考察访问、技术合作、从事商务、劳务输出、援外以及到国外探亲、留学、定居等人员)出国前须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办理卫生检疫健康体检手续,接受有关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咨询服务。多次往返的人员每年须接受传染病监测健康体检
1次。公安、外事、边防机关在办理护照及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时,将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提供的《出入境人员卫生检疫须知》一并交给持照人,并协助做好传染病监测的宣传工作。边防检查站在必要情况下要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实施出境人员健康证明检查给予协助。
八、凡在国外居住3个月以上(含3个月)回国的中国公民,自入境之日起1个月内
须到就近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接受传染病监测和健康检查。
九、在我市申请与当地居民结婚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结婚登记前应按《婚姻
登记条例》的有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婚前医学检查。
十、对外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官员及其随行家属和享受外交礼遇的国际组织在青工作的官员及其亲属,则根据外交对等原则,遵照我国政府签署的有关国际公约或条约,按照外交部、卫生部、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一、青岛市各出入境人员的派出或接受单位,以及公安、外事、民政、卫生、教育、外经贸、劳动保障、边防、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共同协作,严格把关,共同做好出入境
人员传染病监测管理工作。
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二篇: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
传染病监测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疫情发生,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1、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2、了解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加强预测预警。
3、提高传染病监测质量和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对各类传染病的监测处置。
4、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防略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2、各级要求开展重点监测的其它传染病。
三、监测要求
1、疫情报告
医疗机构一旦发现疑似、临床诊断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应当在规定报告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报告,公共卫生科网络直报员负责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疫情处置
严格按照上级印发的各类传染病监测方案,认真开展传染病疫情的发现、报告等工作,严格工作流程,规范处置疫情。
四、资料管理 按规定时限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录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并妥善保存,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综合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将监测结果与意见上报有关部门。
五、组织管理
要高度重视传染病监测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科学有序的原则积极开展监测。定期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运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病人进行隔离和医疗救治,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8年6月
修订
第三篇:传染病监测制度
传染病监测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为了提高医生传染病病例的敏感性,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制定本制度。
一、传染病的报告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依法报告”的原则,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为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任何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二、凡属法定传染病中的甲、乙、丙类传染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报告。
1.发现传染病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时,无论患者是否为本地户藉,是否为本地常驻人员,均应报告。
2.首诊医生负责制,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收治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人,应于2小时内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并填写报告卡,对乙类丙类传染病,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3.按《传染病报告卡》的内容填写
三、防保科每月收集,检查核对传染病报告情况。
四、新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实习人员须进行培训。
五、疫情报告人员和防保科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疫情保密,不得泄露疫情。
六、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报告各类传染病。
第四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二、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三、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薄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四、坚持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全员登记制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电话报告信息科,信息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局。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报告信息科。
五、信息科负责全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报工作。定期对各科进行核对、自查,发现问题按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奖惩。各科.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第五篇: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传染病信息网络监测制度
1、上网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互联网保密管理规定》,不得在网上操作任何有关国家机密的信息。不得有违反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行为。
2、不得访问国家命令禁止的非法网站;不得访问国内外的反动、淫秽网站;不得下载各种非法信息。不得在网上散布反动、淫秽、有损于国家声誉和形象的个中信息。
3、上网者有黑客行为,不得在网上散布、下载、传播任何计算机病毒,一经发现将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4、上网者不得盗用他人网址非法上网;不得盗用他人E-mail地址;不得盗用中心名义进行任何网上的非法操作。向中心外人员泄露口令密码而造成后果的;擅自使用他人密码,造成系统破坏的。
5、在中心网站进行与医疗工作无关而造成危害的;接到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改进安全状况的通知后,拒不改进的。
6、不按照规定擅自安装软、硬件设备,私自配置,更改IP地址、机器名称;私自拆卸更改网络设备而造成危害的。
7、网络直报人员应保障网络直保系统有关设备和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正常发挥。经常检查直报系统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网络直报人员应对网络直报系统的帐户、密码等资料妥善保管,密码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与英文字母组合,并严格保密。
9、当天收到的传染病卡应在当日下午16时之前进行网络直报,超过16时上报计为迟报。
中心各类人员一旦发现网上任何异常现象(包括故障现象)都应及时与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及时处理。上网者有义务和责任举报任何上网者的非法或违规行为。凡违反网络管理制度和网络系统安全保护制度危害网络系统安全的,由信息中心以口头或书面警告、暂停或撤消当事人上网使用资格,或建议中心给予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对造成严重后果或中心财产严重损失的个人或组织,要赔偿经济损失,直至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维护组织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网络维护员:
职责: 2、对本中心网络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及时检查发现网络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对违反规定的科室和给人进行相应处罚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