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7:2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劳社薪字〔2004〕13号

各市州、县(市、区)劳动保障局,档案局:

为适应当前劳动用工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经认真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吉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吉 林 省 档 案 局

二○○四年一月十三日

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推动我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系指:本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集体及私营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中,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管理,及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与原用人单位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三条 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为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档案管理机构要接受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档案行政综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四条 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保管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档案。不得代管其他人员的档案,严禁职工个人保管档案。

第五条 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用人单位,其职工档案交由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批准的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代保管。

第六条 就业服务机构负责辖区内与用人单位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七条 劳动代理服务机构经劳动保障和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认定可开展代理档案保管业务。负责受用人单位委托职工档案的管理及职工自动离职、开除、终止(解除)劳动关系人员、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管理。

第八条 退休职工的档案,可交由户口所在地的社区保管,社区暂不具备保管职工档案条件的可由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

第九条 死亡职工档案在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满十五年以上,可以按规定进行销毁。特殊贡献的获省级以上模范人物称号的职工死亡以后,其档案按管理权限向所在地档案馆移交。

第十条 职工档案具体管理机构的职责:

1、收集、整理、立卷、鉴别、保管、查阅、转递职工档案;

2、登记职工工作变动、签订、履行劳动合同等情况;

3、为有关部门提供职工情况;

4、做好职工档案的安全、保密、保护工作;

5、定期向本单位或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移交档案;

第十一条 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应严格按照本规定要求,与档案保管单位或个人签订委托协议(式样附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为委托方出具调档、转移档案等手续,接到托管的档案后要进行审查登记,无误后方可归档。

第十二条 职工档案的内容包括(式样附后):

1、职工登记表;

2、劳动调配材料;

3、晋级、增资材料;

4、考核、考察材料;

5、学历记载材料;

6、参加中国共产党、共青团及民主党派的材料;

7、奖惩材料;

8、政审材料;

9、个人诚信材料。

第十三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要将职工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及时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持档案的完整。

第十四条 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鉴别,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第十五条 企业职工档案使用统一规格标准用纸,档案卷盒、卷皮、目录等样式、规格实行统一的制作标准,并用钢笔或碳素笔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晰。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墨水及复写纸书写。

第十六条 实行职工登记制度,《职工登记表》(样式附后)将作为职工档案的一项内容,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应重新如实填写《职工登记表》放入本人档案,职工工作变动后,到新的用人单位应重新填写《职工登记表》。

第十七条 档案具体管理机构在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内容的充实工作的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台账,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档案材料。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及档案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查阅借阅制度,明确档案查阅条件及利用范围。档案管理部门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职工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第十九条 除特殊情况外职工档案一般不得借出查阅。如必须借出查阅时,应事先提交报告,说明理由,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按期归还。

第二十条 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及兄弟姐妹等)的档案。

第二十一条 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查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二十二条 因工作需要从档案中取证的,须经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

第二十三条 职工档案保管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建立坚固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质的档案柜;

2、库房要具备防火、防虫、防盗、防潮、防光、防高温、防尘等条件;

3、温度控制在14℃一24℃,相对湿度控制在45%一60%;

4、档案库房和档案工作人员办公室要二室分开;

5、档案保管人员应具有中专(或相当中专)以上学历,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并要逐步实行微机管理,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第二十四条 转递档案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对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省劳动和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式样附后)进行登记,并密封包装。

2、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

3、用人单位、就业服务机构、劳动代理服务机构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转出单位逾期30日未收到回

执的,应及时追查,以防丢失。《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由原档案管理部门保存15年以上。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县以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档案管理行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吉林省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本《办法》规定集中管理档案的;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无故扣押职工档案的;

4、职工档案整理、保管、利用、转递过程中出现违反本办法,造成档案丢失或其它严重后果的;

5、拒不按本《办法》归档或按期移交或接收档案的;

6、档案保管部门明知所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7、损毁丢失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十八条 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原《吉林省工人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关于印发《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 吴江市监察局

吴纪发[2006]21号

━━━━━━━━━━━★━━━━━━━━━━━

关于印发《吴江市

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吴江经济开发区、吴江临沪经济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办局,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为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吴江市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动态监督作用,结合吴江实际,制定《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1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吴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吴江市委组织部吴江市监察局二〇〇六年六月十二日

主题词:廉政建设档案通知

吴江市廉政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廉政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按照《保密法》和《档案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领导干部,系指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等在职副科级(镇、局)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

第三条廉政档案的内容:

(一)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二)领导干部个人收入情况;

(三)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住房情况;

(四)领导干部本人及家庭成员车辆配备情况;

(五)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经商办企业情况;

(六)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情况;

(七)领导干部出国出境情况;

(八)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父母因私出国出境情况;

(九)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婚丧喜庆操办情况;

(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情况;

(十一)领导干部收受礼品礼金上交情况;

(十二)领导干部廉政公示情况;

(十三)领导干部参加民主生活会情况;

(十四)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情况;

(十五)领导干部信访情况;

(十六)领导干部接受组织函询情况;

(十七)领导干部接受廉政谈话情况;

(十八)领导干部违规违纪问题处理及责任追究情况;(十九)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受到执纪执法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情况;

(二十)领导干部奖惩情况;

(二十一)领导干部接受廉政教育培训情况;

(二十二)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第四条廉政档案的设立、收集、移交:

(一)组织、人事、审计、公安、检察、审判、信访等相关部门承担提供有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信息的义务。有关材料每半年整理送交一次,重要材料及时送交;

(二)市纪委、监察局相关室和市级机关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将领导干部呈报、提供的个人廉政信息材料及时报送;

(三)市纪委职能室按照职能分工,及时整理职责范围内有关领导干部廉政信息材料,每季度报送一次,重要信息应及时报送;

(四)领导干部本人填写或提供的材料,必须由本人签名确认;单位提供的材料,要在材料上载明出处和日期,由单位领导签字确认并加盖单位印章,档案材料经市纪委审核同意后,归入廉政档案并录入吴江市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

(五)市副科级(镇、局)以上领导干部晋级、退休、辞职、病故或被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行政降级、撤职、开除公职,其廉政档案应继续保存三年。三年后经登记造册,归入本人档案。

第五条廉政档案运用范围:

(一)为推荐、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情况;

(二)为对领导干部实施提醒谈话、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及采取组织措施等提供情况;

(三)为考核、业绩评定、评优评先、表彰奖励提供情况;

(四)为参加和指导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提供情况;

(五)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提供情况;

(六)为其它涉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供相关情况。

第六条调阅廉政档案,须由单位出具介绍信,经市纪委批准,方可调阅允许查阅范围内的廉政档案。

第七条廉政档案的管理:

(一)纸质档案应专人管理,按件整理归档,分类排列,实行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具体按《苏州市档案管理办法》及其它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廉政电子档案应保持信息有效性,每季度对数据库更新一次,重要信息及时更新。具体按《关于加强电子文件管理的意见》及其它电子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建立回避制度,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调阅与自己有关联的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

第八条在廉政档案建立和管理过程中,有瞒报、不报、失密、泄密、弄虚作假、违规操作、失职渎职等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本办法由中共吴江市纪委、监察局商市委组织部、市档案局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海船检[2003]234号 2003年6月16日

中国船级社,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检局(处),各船检管理处:

现将《船舶检验技术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中所附的《船舶检验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船检档案的分类编号作出了统一的要求,各单位应严格遵照执行。考虑到一些单位已形成的船检档案案卷较多,如全部按照该《办法》进行重新编号,其工作量将会很大,因此对各船检机构已按原有分类编号办法进行整理的案卷,可不按该《办法》进行重新编号。但为便于统一管理,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编写新旧档案号的对照表,以方便查找利用。二○○三年六月十六日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管理,发挥船舶检验技术档案的作用,提高船检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航运事业服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船舶检验技术档案(以下简称“船检档案”)是指船舶检验机构及验船人员在船舶、海上设施和船用产品(含船运货物集装箱,以下同)法定检验活动及其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技术文件材料。本条所指的相关活动是指受中国海事局委托、由船舶检验机构实施的对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和对各类检测、检修机构的认可(以下简称“机构认可”)等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船舶检验机构对船检档案的搜集、整理、登记、统计、保管、利用等工作。

第四条 船检档案由船籍港船舶检验登记机构实行集中管理,统一保存。第五条 船检档案是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资源,各级检验机构要对船检档案管理有必要的投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应有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有专人负责档案的具体管理。第二章 管理与职责 第六条 遵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下,中国海事局对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工作实行行业领导;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对所属的分支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业务领导和管理;各级船舶检验机构按照中国海事局的规定管理本单位的船检档案并接受中国海事局的监督、检查或查询,同时接受所在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在船检档案管理中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中国海事局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船检档案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对所属分支机构的船检档案工作进行业务领导、指导和检查。

(三)学习、研究和采用新技术,推行船检档案管理现代化。

(四)培训船检档案管理人员,交流船检档案管理工作经验。

第八条 各级船舶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中国海事局关于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上级和本单位的船检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检验机构的船检档案管理工作。

(三)在不违背保护知识产权和保密原则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

(四)组织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交办的档案业务工作。第三章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的任职条件与基本职责

第九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任职条件:

(一)坚持原则,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相当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船检专业知识。

(二)熟悉本单位船检业务和船检工作情况。

(三)经船检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十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负责本检验机构船检档案的分类整理、装订、标识、登记、统计、归档保管工作,保证案卷质量。

(三)督促验船师送交应归档的完整检验资料。

(四)保护档案的安全,做好防护工作。

(五)协助做好档案利用工作,编制适用的档案检索工具,迅速准确地查调档案,汇编档案资料。

(六)遵守保密制度。未经批准,不准擅自利用职权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不得泄漏船检档案的机密内容。第四章 船检档案分类及立卷 第十一条 船检档案分类:船检档案分类按照《交通科学技术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的总体要求,在基本大类及属类之下,根据船舶和船用产品法定检验活动及其相关活动的分工及特性,分为船舶检验、海上设施检验、船用产品检验、机构认可等类别,以及若干个下级类别。具体分类编号办法参见《船舶检验档案分类编号办法》(见附件三)。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可根据本单位检验业务的发展以及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增加新的类别或对各类别增加下级类别。第十二条 船检档案立卷要求:船检档案立卷应符合《交通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按照项目的类别或特征分别立卷,构成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在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内,可以依据文件的数量按时间阶段或检验项目组成一个或若干个案卷。船检技术文件材料的立卷,由承办项目的检验人员负责。检验人员应认真执行档案归档制度,将处理完毕的文件及时收集、整理、归类,核对准确,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完整性,按规定手续送交档案管理人员整理归档。立卷通常按以下要求进行:

(一)船舶、海上设施检验按船舶、海上设施立卷,即一船(海上设施)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其中可按图纸、建造检验、营运检验项目随时间顺序分别组卷。

(二)工厂认可和型式认可可按工厂立卷,即一个工厂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单项产品检验可按产品类别或时间特征立卷。

(三)焊工考试和检修、检测机构认可可按不同的机构分别立卷,即一个机构为一个项目保管单位。第十三条 船舶(含海上设施,以下同)检验类档案立卷内容:船舶检验类档案立卷包括船舶图纸、建造检验(含初次检验)资料、营运检验资料三部分内容。

(一)船舶图纸,包括:

1.审图申请书

2.审图意见书(含审图意见书的答复及其底稿等相关文件)

3.送审图纸

4.完工图纸

5.改建图纸(如有时)审图机构保存以上1、2、3项内容,建造检验机构保存2(底稿除外)、3、4、5项内容;归档的送审图纸应至少包括“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要求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对用同一图纸批量建造的定型船舶也应做到一船一图立卷。

(二)船舶建造检验资料,包括:

1.建造检验申请书

2.船检登记号申请及批复

3.建造厂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如有)4.各项程序阶段检验项目单

5.各种质置反馈表

6.遗留项目备忘录

7.船舶建造检验报告、检验记录及其底稿

8.船舶检验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9.吨位计算书

10.船舶出厂质量文件及有关技术问题函电文件

11.主要原材料、机电设备检验(认可)证书复印件

12.船厂、船东、船检机构有关船舶检验问题的来往文件资料

(三)船舶营运检验资料,包括:

1.检验申请书

2.检验报告及其底稿

3.检验证书副本及其底稿(包括签注的证书)

4.更换设备、产品的证书复印件

5.船舶出厂质量文件(如有时)

6.遗留项目备忘录

7.检验记录对于

(一)、(二)、(三)项中如有检验机构之间的检验委托书和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也应分别纳入相应项目中归档。第十四条 船用产品检验类立卷内容:

(一)工厂认可,包括:

1.认可申请书

2.工厂生产制度清单

3.工厂主要生产设备清单

4.工厂生产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资料

5.认可报告和认可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6.认可需要的其他各种技术文件资料

(二)船用产品型式认可,包括:

1.检验申请书

2.设计图纸

3.产品工艺技术文件

4.引用的技术标准的目录

5.型式认可的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6.产品型式认可的其他各种技术文件资料、来往函电等

(三)单项产品检验,包括:

1.原材料质量证书

2.外购件质量证书

3.部件检验报告、整机性能、效能试验报告

4.产品制造检验或出厂检验报告

5.产品质量反馈表

6.船用产品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7.工厂认可或型式认可证书副本

8.船用产品检验有关技术问题来往函电。

(四)审批产品图纸,包括:

1.审图申请书 2.产品图纸

3.审图意见书(含审图意见书的答复及其底稿等相关文件)对于

(一)(二)

(三)(四)项中如有检验机构之间的检验委托书和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也应分别纳入相应项目中归档。对于船厂自行制造、由驻厂验船师进行随船检验的产品,也可纳入船舶建造检验档案。

第十五条 机构认可类立卷内容:机构认可包括船厂技术条件认可、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各类检测、检修机构认可。机构认可资料立卷,包括:

1.认可申请书

2.机构工商登记许可证书复印件

3.机构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文件清单

4.机构管理人员和检测、检修人员资质证明的复印件

5.检测、检修相应的技术资料和国际、国家标准目录

6.人员保护设备、设施相关资料

7.维修、检测工具、设备、仪器清单

8.认可的其他文件资料、来往函电等

9.认可报告和认可证书副本及其底稿

10.检验委托书(如有时)

11.检验机构认为需要归档的其他资料 第五章 档 案 管 理

第十六条 独立项目的检验活动在阶段性或全部完成后,承办项目的检验人员应及时系统整理所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组成案卷或保管单位,填写移交资料目录,经项目或机构负责人审查后移交给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七条 船检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对接收来的船检资料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建立形式完整的档案。

第十八条 船检档案应做到分类清楚,装订整齐,排列系统,存放有序,查找方便。

第十九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要建立健全档案借阅和复制制度。借阅和复制档案要有一定的批准手续。

第二十条 档案借阅人员对所借档案有安全、保密的责任,不得自行转借、遗失和污损。严禁在档案上填注、涂改或擅自分拆案卷抽取。第二十一条 立卷归档后的档案,如发现档案内容本身有错误需要修改的,应在备考表中说明修改情况,不得在档案上直接涂改。

第二十二条 船检档案分别按永久、长期(16~50年)、短期(15年以下)三种期限保管。

(一)船舶、海上设施检验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档案,保管期限为长期(50年)。

(二)船舶、海上设施的图纸审批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以及批准的图纸等,保管期限为长期(50年)。

(三)船用产品工厂认可、型式认可和单项产品检验所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档案,保管期限为短期(15年)。

(四)船用产品图纸审批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以及批准的图纸等,保管期限为长期(25年)。

(五)船舶检验机构对焊工考试机构认可和对各类检测、检修机构认可检验所产生的技术文件材料,保管期限为短期(15年)。

(六)船检档案交接凭证,保存期限为永久。以船舶、海上设施、工厂或机构为单位立卷的船检档案属分批归档类档案,其保管期限的计算应从最后一批案卷归档以后的下一年一月一日算起。

第二十三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应有专门的库房保管船检档案,配备必要的设备,认真做好防火、防盗、防晒、防虫、防尘、防潮、防鼠、防高温等安全措施。坚持库房检查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 对船检档案的鉴定、销毁等按照“交通档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船检档案超过规定保管期限时,各级船舶检验机构可以按规定程序销毁。第六章 档 案 转 移

第二十五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应建立船检档案转移登记簿,及时把收入和移出的档案进行登记。

第二十六条 船舶检验机构对在当地建造的非本籍船舶进行建造检验或受委托对非本籍船舶进行营运检验后,应在检验完成后7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将船检技术文件资料用可靠方式移交给船籍港船舶检验登记机构。第二十七条 船舶因买卖或其他正常原因需要转港的,转出的检验机构应把在本机构形成的船检档案全部移交给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并办理移交手续。转出的机构可对重要资料复印并保存5年。

第二十八条 转港转籍船舶的船检档案按照下述程序进行转移:

(一)转出船舶检验机构根据船东转港要求、并依据接收机构的“船舶检验技术档案调档函”(见附件一)将全部船检档案封好,填写详细记载转移档案内容的“船舶技术检档案移交表”(见附件二)一式三份。

(二)转出的船舶检验机构将一份经过签字盖章的移交表存档,另两份在签字盖章后连同船检档案一并寄、送(或其他可靠方式)交给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

(三)接收的船舶检验机构根据移交表内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两份移交表上签字盖章,7个工作日内将其中一份寄给转出的船舶检验机构。第二十九条 船舶检验机构之间在档案转移中应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和协作,不得故意阻碍正常的船检档案转移。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船舶检验机构对所属资料不全的现有船舶档案必须分期分批进行清理和完善,逐步建立所有持证船舶的船检档案。

第三十一条 对于在船检档案管理中违反本办法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根据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二条 中国船级社和各省级船检机构应根据本办法结合各自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中国海事局备案。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海事局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五:

关于印发《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

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编办字„2006‟68号)

各区、市编办: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现将《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对原有的档案按要求进行全面整理,遇到问题及时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反映,市编办将根据执行情况适时对整理后的档案进行检查。

二○○六年十月十三日

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以下简称“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登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登记档案,是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在依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登记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是登记管理机关所属机关档案的主要内容,其档案归属于该机关全宗,不得分散保存与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实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第四条

登记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加强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利用及其信息的开发与管理。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对登记档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档案的收集与归档

第六条

凡是反映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活动的文件材料均应列入归档范围。

第七条 属于归档范围的主要文件材料:

(一)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备案)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事业单位章程草案;

4、审批机关批准设立的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6、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住所证明;

9、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10、按规定应提交的举办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

11、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2、其他相关材料。

(二)事业单位变更登记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变更登记申请书;

2、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申请表;

3、现任法定代表人免职文件;

4、拟任法定代表人现任该单位行政职务的任职文件;

5、拟任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6、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变更的批准文件;

7、具有法定资格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

8、单位名称变更的批准文件;

9、举办单位变更的批准文件;

10、宗旨和业务范围变更的相关依据文件;

11、住所变更的证明文件;

1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13、变更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14、其他有关材料。

(三)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报告工作形成的文件材料:(1)事业单位法人报告书;

(2)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总表或审计报告;

(3)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

(4)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5)住所证明;

(6)受奖惩和绩效评估的文件;(7)接收捐赠的有关文件;(8)其他有关材料。

2、登记管理机关对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的有关文书;

3、其他有关材料。

(四)事业单位补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补领申请书;

2、现存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正本或副本;

3、在公开发行报纸上刊登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遗失公告;

4、其他有关材料。

(五)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备案)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

1、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备案)申请书;

2、撤销或者解散的证明文件;

3、有关机关确认的清理债权、债务完毕并且完税的清算报告;

4、发布该单位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的凭证;

5、收回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

6、成立清算组织的文件;

7、完税证明文件;

8、注销登记行政许可及相关管理文书;

9、其他有关材料。

第八条 事业单位登记、监督管理等每一项活动结束后,具体承办的有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于三个月内归档。

第九条 档案载体与书写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和有关技术标准,禁止使用纯蓝墨水、红墨水、铅笔、圆珠笔等不耐久书写材料。

第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受归档的文件材料时,应检查所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清晰,符合相关规定。归档文件不得使用传真件。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应实行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双套制。归档的电子文件必须转换成光盘储存形式,同时储存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作用、办理过程、办理结果、形成环境等辅助信息。

第三章

档案的整理

第十二条 登记档案以登记单位分类整理。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可整理为一个或若干盒,不能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文件材料合并为一盒。

第十三条 一个事业单位的登记档案分别由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的若干件组成。每类每件登记档案由若干份材料组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编号。第十四条 按件装订好的档案装入盒内,并填写盒封面和盒脊,逐盒内置盒内目录。

档案盒内的设立登记(备案)、变更登记、监督管理、证书补领、注销登记(备案)等五类应逐件附目录。

第十五条

档案盒内文件材料应逐件编号。档案盒内以件为单位编件内文件页码号,件内有图文的页面逐页在文件正面的右上角、反面的左上角以二位阿拉伯数字编写。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利用与移交

第十六条 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

第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对档案的使用,要建立有关制度,对借阅档案的权限、程序、时限等都要作出明确规定。

在对社会开放档案时,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以下规定:

(一)利用的方式应限于阅览、复制和摘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利用档案时,须持介绍信、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

(三)外国人或外国组织利用档案时,须经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同意。

第十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根据有关规定为社会各方面阅览、复制、摘录档案提供便利条件,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涉及保密的内容,事业单位因正当理由不愿公开而且没有规定必须公开的内容,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

第十九条 借阅、查阅者应遵守档案使用的有关规定,办理有关使用手续;档案管理人员在办理登记档案借阅、归还手续时,应检查档案的完好情况;借阅、查阅档案严禁对档案勾划、涂改、标记号、折叠、抽取、污损、撤换、添加内容等,严禁将档案带走。

第二十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对档案信息实行有效保密的前提下,建立档案数据库,为信息共享、统计汇总、决策咨询、查找利用等创造便捷条件。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登记管辖变更后,原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移交方)应当及时将事业单位的档案材料移交给有管辖权的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称接收方)。档案移交工作按以下办法进行:

(一)移交方

1、自收到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确定应当移交档案材料的事业单位名单,并向接收方发出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协商函。

2、自收到接收方关于变更事业单位登记管辖的确认函(以下简称确认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按照接收方确认的名单,将各事业单位完整的档案材料复印,并在每张复印件上加盖本机关印章或者档案专用章,连同填写的一式两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材料交接单(以下简称交接单)一并送达接收方。

3、将接收方送还的交接单与事业单位原始档案材料一并保存。

(二)接收方

1、自收到移交方协商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根据登记管辖变更有关文件的规定完成确认,并向移交方发出确认函。

2、自收到事业单位档案材料复印件和交接单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填写一式两份交接单中的有关内容,一份送达移交方,一份存入事业单位档案。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青岛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关于印发《吉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日期:2012-03-23

来源: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吉土整发〔2012〕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吉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吉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土地整治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土地整治项目是指在吉林省境内,使用中央和省级财政土地整治相关资金实施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示范建设和一般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土地整治项目,其中土地整治相关资金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等。使用其他资金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土地整治项目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计划、镇(乡)域村镇体系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省的土地整治工作,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制度,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协调推进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整治工作,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财政、发改、监察、环保、住建、交通、水利、农业、林业、审计、农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整治的相关工作。各级土地整理机构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具体技术性、事务性工作。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六条 土地整治工程建设程序包括:项目建议书(专项规划或方案)、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实施准备(包括工程招投标和实施方案编报等)、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阶段。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七条 土地整治项目按照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宏观指导、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市级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实施指导、协调推进、监督管理和考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管理方式。具体组织形式是政府主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企业竞争介入、农民参与,落实共同责任。

第八条 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具体负责全省土地整治的监管工作。主要职责为:

(一)省国土资源厅

1.负责全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指导,项目实施协调管理、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组织开展项目信息备案。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招标代理、监理、施工、决算审计等参建单位实行市场准入和业绩考核登记备案管理,开展土地整治相关技术业务培训。

2.负责组织对市、县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查论证,组织项目立项,审查批准项目规划设计,对项目实施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开展项目竣工验收及后评价。组织开展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方案编报等工作。

3.负责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咨询解答、项目实施期间重大问题答复、强化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

(二)省财政厅

1.负责全省土地整治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指导、监管和绩效评价有关工作。

2.负责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各类土地整治项目预算、竣工结(决)算评价与审查,组织开展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

3.负责中央支持的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的申请,参与相关项目申报,方案编报、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等有关工作。

第九条 市(州)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土地整治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推进、监督检查和考评等工作。具体工作可由市(州)国土资源局和财政局联合开展。市级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一)督促协调县级人民政府落实土地整治项目目标任务和配套资金,严格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二)开展项目监督检查,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开展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

(三)加强绩效考核,健全并执行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

第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是所在地项目实施管理主体,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对项目实施负总责。主要职责: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整治项目的踏勘、选址、论证和项目申报工作。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申报单位为县级人民政府,一般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申报单位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二)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承担单位,由县级人民政府组建项目法人单位,一般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可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土地整理机构承担。项目法人单位是项目建设责任主体,对项目实施、工程建设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负总责,并对县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负责。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要在项目建议书(专项规划或方案)确定后,可行性研究成果申报前,完成项目法人单位组建工作。

(三)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组织开展项目设计初步审查、资金申请、工程招投标、实施管理、竣工初验和工程移交等。项目承担单位在确定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时,要坚持参建单位承揽的项目与其技术力量和施工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严禁超越资质和能力承揽土地整治项目。

(四)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须认真审核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资金使用计划,并依据项目实施进度直接拨付工程建设资金,减少中间拨款环节,确保项目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定期将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报所在地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五)落实项目目标任务责任制,建立绩效考核问责制。严格执行各项工程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项目全程管理和监督检查,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项目稽查、检查、审计和调查研究等工作,科学编制并及时上报项目总体方案、方案(计划),认真执行项目报备和进度报告制度。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范围跨县(市、区)界的或在若干县(市、区)范围内的,市(州)级人民政府是所在地项目实施管理主体,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对项目实施负总责。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项目建设范围跨市(州)界的,由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定市(州)或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章 项目申报立项

第十二条 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提出项目申报要求或拟定项目计划,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建立土地整治项目储备库。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条件

(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利用计划,符合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规划,并与当地其他规划相衔接。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影响的对策措施。

(二)项目应以农田整治为重点,土地相对集中连片,项目区划定一般以流域、乡村行政界为边界,项目建设规模和分项目片大小确定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等条件,项目区一般具备基本的农业生产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应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新增耕地和投资标准等指标。

(四)项目所在地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积极性较高。申报的项目要提交土地证书或权属证明,相邻权属单位要签字盖章,确保土地权属合法、产权明晰无争议,并落到权属界线图上。

(五)项目应当优先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增地增产潜力大的地区安排。

(六)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禁止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开垦区域内开垦耕地。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单位根据项目申报要求,组织项目选址踏勘,拟定申报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并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项目申请。

(二)项目建议书经省国土资源厅审核同意后,项目申报单位或承担单位依法采取招标等公开方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国土、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和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有关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论证后报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立项。

第十五条 项目申报材料

(一)项目申报单位的申报文件。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实施方案,包括文本、附表、附图和相应电子文档。

(三)项目申报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的论证意见、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报告、县级水利和环保等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项目选址踏勘报告、土地清查报告、公众参与意见、权属调整意向书等。

(四)涉及居民点搬迁改造的,需附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的居民点搬迁改造方案、配套资金承诺书等材料,以及涉及相关权益主体的明确意见。

(五)其他有关证明文件和资料。

第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受理项目申报材料后,组织开展项目审查和论证,对通过审查和论证的项目,批准立项。其中,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经省国土厅、财政厅审核后报省政府批准立项。

经审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是开展项目规划设计和预算编制的纲领性文件,未经原审查批准机关同意,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范围、建设规模、新增耕地等目标任务和增加投资规模。

第四章 项目设计和预算管理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项目勘测设计及预算编制单位,并签订合同,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勘测设计和预算编制单位应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勘测设计和预算编制任务,并对其成果质量负责。

项目规划设计应按照立项批复有关要求,符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范围、目标任务和投资规模,其成果应满足土地整治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

规划设计方案应在项目区进行公告,征求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的意见,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善。

第十八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范对项目承担单位提交的项目设计成果进行初步审查。通过审查的设计和预算成果分别报省国土资源厅和财政厅进行评审。申报的材料包括:

(一)项目申报单位出具的设计和预算评审申请文件。

(二)项目初步设计报告、预算书和有关图册(包括电子材料)。

(三)征求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组、群众意见的情况说明。

(四)项目申报单位的审查意见。

(五)其他有关证明资料。

第十九条 项目申报单位依据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的审查意见,调整完善项目设计和预算。项目申报单位根据省财政厅审定批准的项目预算,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同时,应将项目设计及预算最终成果及有关批复文件等材料组卷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

第二十条 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应按照《吉林省财政厅 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土地整治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吉财非税〔2011〕364号)有关规定执行。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资金预算,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国土资源厅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和规划设计预算安排下达。

第五章 项目实施准备

第二十一条 县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核实项目区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确保每宗地界址清楚、权属合法、地类和面积准确,相关补偿方案等无争议,为施工创造条件。

地类认定要以上一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依据,面积以实测为准。涉及土地权属调整的要制定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并在相关乡(镇)、村公告15天。权属调整方案经征求意见并公告无异议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项目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做权属调整。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分配项目建设任务和预算,报项目申报单位审查,开展项目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建设工期超过1年的项目,同时应编制实施方案。

第二十三条 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是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的重要保障,是项目主管部门进行项目考核评价的依据和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应对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按规定时间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总体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说明和编制依据、主要建设任务目标和技术指标、项目实施流程、分任务和计划安排、组织部署和实施准备、实施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施工部署和主要工程措施,项目实施控制、管理和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应按照有关技术要求编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进展情况,上一工程有关情况,包括完成的工程任务与计划、项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项目调整与变更情况、主要经验与存在问题,本工程建设任务、进度安排、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和保障措施。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实施方案安排,制订项目工程施工、监理和设备招标工作方案报项目申报单位审批后,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及时组织开展相关招投标工作。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有关规定采取招标等公开方式确定符合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并按照确定的工程招投标组织形式,在有关部门监督下确定符合资质条件的工程施工单位。项目招投标工作一般应在市(州)以上人民政府政务大厅招投标服务中心进行,并全程接受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监督。

第二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公告,利用各种媒体开展项目实施宣传工作,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土地整治项目一经批准,应冻结土地权利变更登记、停止土地利用现状变更,停止办理土地权利转移、抵押等登记手续。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实施有异议的,由项目承担单位负责解决或提请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解决。

项目承担单位应组织项目实施设计技术交底,为监理单位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组织施工单位完成设备、材料的准备和项目开工前的清场等工作,向项目申报单位提出项目开工申请报告,经审核批准后,开始施工。

第六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审计制和绩效考核制度。

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定代表人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和资金负总责。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行政领导人对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项目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人,项目法定代表人,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要按各自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项目建设相关单位人员根据职责分工负相应责任。

第二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负责项目实施管理,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管理,督促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实施工程监理,提供技术服务。控制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协调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组织单位、单项工程验收,定期开展项目内部审计。做好相关工程移交工作,及时做好项目实施阶段档案资料整理归档。

建立项目实施动态巡查制度,检查项目实施进度、工程质量和投资等情况。并组织做好相关方案(计划)编报、项目报备和进度申报有关工作。市级人民政府积极协调指导项目建设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的方式,督促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开展项目考核和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八条 严格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规划设计确需变更的,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对设计变更引起的项目投资增加部分原则上应由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自筹解决。

(一)变更包括一般变更和特殊变更两种类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一般变更:项目区的工程位置发生部分变化,且相应工程量和投资基本不变;调整位置的地块面积占项目建设总规模的比例小于10%(含等于,但不得超过100公顷);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等投资结构之间的增减变化不超过批准预算5%(含等于)。其中灌溉与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的工程量原则上不低于批准工程量;单项工程内部调整原则不超过该单项工程批复预算的20%(含等于,但不得超过500万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特殊变更:调整位置的地块面积占项目建设总规模的比例大于10%,但不得超过50%;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工程等投资结构之间的增减变化超过批准预算5%。中央和省重点支持的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以中标标段为基本核算单位。

(二)变更审批程序。

申报单位为县级人民政府的项目,一般变更由项目承担单位提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特殊变更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并提报变更方案,报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申报单位为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项目,一般变更由项目承担单位提报变更方案,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特殊变更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请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规范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专户专账管理和单独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支出范围和标准开支,更不得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资金拨付必须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严格按照合同规定、进度和规定程序支付。涉及拆迁补偿费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按照补偿标准、拨付计划,并经公示无异议后直接支付给农户。经结算后剩余资金按有关规定处理。要建立、健全项目会计核算和内部稽核制度,对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管理与监督。

第七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条 项目验收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分部工程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单位工程、单项工程由项目承担单位组织验收,竣工初验由项目申报单位组织,项目终验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国家和省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 项目工程施工结束后,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织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农业、水利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村民代表对单位工程和单项工程进行验收。全部工程通过验收后,做好竣工自查和初验准备工作,并向项目申报单位提出初验申请。

竣工初验应当提交项目竣工初验申请报告,并附项目竣工报告、工程监理报告、工程结算审核报告、竣工财务决算报告、竣工决算审计报告、土地权属报告以及项目竣工图等资料。项目竣工验收材料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编报。

项目建设各相关单位,按照项目验收有关规定,对工程及项目实施全部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组卷,结合验收阶段工作,进行验收自查,并配合项目承担单位做好各阶段验收工作。

第三十二条 项目申报单位应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通过委托专业机构核查,组织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有关行业专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内业核查和会审等方式,进行项目初验。初验合格的,项目申报单位出具项目初验报告或意见。

项目通过初验后,项目申报单位应组织编制有关材料,评价项目完成情况和综合效益,报经省财政厅审查竣工决算后,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竣工验收申请,申请项目终验。

第三十三条 省国土资源厅收到项目申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编制项目验收计划方案。委托专业机构对新增耕地测量核定、抽查主要工程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效益评估。同时,组织有关专家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内业核查和会审等方式,进行项目终验。验收合格的项目,下达验收批复,并抄送省财政厅备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责令项目申报单位限期组织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要求。土地整治项目竣工后涉及土地权属、地类、面积变更的,要及时开展变更调查,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十四条 各项目参建单位应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相关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项目申报单位、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项目档案资料,及时收集、整理、登记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各环节文件、资料和图件等,立卷归档,分类管理,安排专用场所保管。

勘测设计、监理及施工等单位应做好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并根据项目及档案管理规定对项目资料进行移交及保存管理。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向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移交项目档案。

项目档案管理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对失职的单位和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八章 移交管护

第三十五条 项目所在地政府应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切实做好工程后期管护工作。项目移交管护管理办法由项目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制定。项目竣工验收前,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县级人民政府的规定,与项目接收管护单位(所在地乡镇政府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项目资产移交管护协议。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供项目资产移交清单,移交给接收管护单位。

项目涉及权属调整的,应由项目申报单位组织有关单位,按照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及时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明晰土地权属和土地权益分配。

第九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和建立工程质量报告制度。土地整治项目相关单位应按相关规定及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报告,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及时将项目实施情况和有关信息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报备。项目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工程质量报告制度,加强施工现场检查,项目建设各相关单位要如实反映工程质量情况,对重大问题,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和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上报,对弄虚作假和隐瞒不报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

第三十七条 省直有关部门、市级人民政府建立项目监督检查、廉政建设、跟踪审计和绩效考核等制度,采取主管部门负责、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全程监管。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将项目实施管理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追效问责。

第三十八条 省直有关部门在对项目开展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工程施工、监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责成项目承担单位对其整改或按规定予以处罚。对项目承担单位未按规定履行管理职责、玩忽职守等行为,责成其主管机关督促整改或进行处罚。

相关人员在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工作中,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九条 项目申报单位及法人单位应主动接受并配合有关纪检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开展有关工作,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

项目建设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工程施工现场要对项目参建单位名称和法人信息挂牌公示,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所在地政府要公布质量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有权检举、控告和投诉。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土地整治项目后评价工作有关要求,适时组织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明确评价工作程序、方法,并积极开展后评价成果的应用。项目承担单位要主动配合,协助做好项目后评价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并做好项目实施自我评价工作。

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防止耕地撂荒。

第四十一条 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应建立土地整治项目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制度,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并将检查和评估结果上报省政府。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相关配套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技术和管理制度创新。

项目管理过程涉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由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条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级项目管理办法。

第四十四条 本暂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执行中的有关问题,由省农村土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下载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吉林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5篇可选)

    【发布单位】80702 【发布文号】吉政发[2001]39号 【发布日期】2001-11-05 【生效日期】2001-11-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吉林省人民......

    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 181号

    民政部、国家档案局 关于印发《收养登记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民发〔2003〕181号 2003年12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档案局、档案馆,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档......

    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吉林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附件1: 吉林省行政单位 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劳动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企业职工工伤范围和保险待遇暂行办法》的通知

    首页 >> 法规中心 >> 社会保障法类 >> 社会保障 >> 工伤保险 >> 正文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转发市劳动局关于印发《北京市企业职工工伤范围和保险待遇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7-1......

    供电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平远县供电局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案管理工作是局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是维护本局经济利益、合法权益和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工作。局档案是指本局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

    党员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党员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

    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科研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为使学院科研工作稳步、快速、有序地发展,规范科研工作的管理,充分利用科研信息和科研资源,进一步形成学院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特制......

    档案管理暂行办法(2013-8-2)

    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一、总则 为加强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保障公司档案资料的安全、完整、有序存放,特制订本暂行办法。 二、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基本要求 1、公司设立档案室,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