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共5则)

时间:2019-05-13 17:3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篇: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回顾

“数”成就

2009年,我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多项指标增速排全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9年成绩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交通建设实现突破;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增长17.5%,增速排全区第2位,创16年来最高增幅。

———完成财政收入40.06亿元,增长23.6%,增速排全区第3位。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增长66.4%,增速排全区第2位。年增量首次突破100亿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万元,投资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00元,增长10%。

———农民人均纯收入4240元,增长10%。

———经济总量在全区排位上升至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至第4位。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不少创新的提法和亮点,且看专家们精彩点评———

报告亮点逐个数

△“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推动新增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技改项目‘退城进园’,促进企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

“对于产业发展的思路,过去也有相应的提法,但没有这次那么明确具体。”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陈范生说,在园区发展方面,报告中提出了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医药、食品产业集群;以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主体,打造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群;以梧州陶瓷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陶瓷产业集群;以长洲特种钢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特种钢产业集群;以塘源化工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化工产业集群。

“这几个集群是发展工业的新特色,这‘几个主体’的提出,说明我市对工业产业的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这也有利于形成特色产业。”

△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就是交通,即发展综合交通优势。”梧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吴瑜倩说,去年梧州在交通方面投入很大,也迎来了交通建设方面的重大成效,今年我市还将继续加大投入,相信“十二五”时期,我市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布局基本形成,接下来就是要考虑如何发挥交通运输方面的优势,实现梧州的跨越发展。

吴瑜倩分析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梧州的定位是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交通枢纽指的是整个交通环境布局,运输枢纽是指在这个交通布局下发展物流,梧州作为广西两个拥有五种现代交通方式的城市之一,几种运输方式在梧州交汇,应更重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发挥综合交通体系的作用。

针对这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了明确的指向,也就是“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具体讲就是“围绕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加快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布局,探索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建设,重视城市交通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对接,全力推动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尽快形成交通体系主骨架。”

△实现市区与苍梧县城同城化

今年政府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力度。梧州市政府经济研究室主任陈剑波说,在“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工作部署中,对“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加强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安排,比如坚持新城区开发与老城区改造并重,加大旧城改造力度,今年将加快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的地质灾害综合整治,推进白垢村和河东片的危旧房改造。此外,还有一个比较亮眼的提法就是“实现市区与苍梧县城同城化”,而且将“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切实放宽户籍限制,统筹引导农业人口到城镇就业和定居等措施”。

陈剑波表示,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梧州也更注重塑造城市特色,比如报告中提到,大规模开展城乡风貌改造,也明确了城市和农村风貌改造的重点。大力塑造城乡特色风貌,突出抓好城市建成区的“绿带”、“绿道”、“绿岛”建设。这些都是以往所没有的内容。

△推进全市50%人口、70%产业向西江沿线集聚

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即广西“两区一带”的战略部署,我市紧抓这一政策机遇,并将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吴瑜倩认为,西江经济带建设已经列入了国家经济的盘子,那么这一机遇对于我市来说就有了实在的指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突出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合作,推进西江经济带建设”。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部署,调整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港口码头规划、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专项规划,以规划引导西江黄金水道科学合理开发,促进产业沿江集聚,重点布局内河临港工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逐步形成分工明确、优势明显、协作配套的产业带,推进全市50%的人口、70%的产业向西江沿线集聚,实现城镇与产业的集聚发展,推动西江经济带形成。

第二篇:2012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奋力开拓进取,全面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连续三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规模以上工业总量实现两年翻番。全部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大关,预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比2009年翻1.1番,同比增长47.5%,增速排全区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8亿元,比2009年翻1.2番,同比增长26%,增速排全区第3位。

──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完成财政收入76.1亿元,比2008年翻1.7番,同比增长35.6%,增速排全区第2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比2009年翻1.1番,同比增长36%。岑溪市和藤县财政收入均突破10亿元大关。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2亿元,比2008年翻1.7番,同比增长34.9%,投资完成进度连续三年排全区第1位。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实现三年翻番。预计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96亿元,比2008年翻1.1番,比年初增长22.9%,增速排全区第2位。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三年翻番。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55.6亿元,比2008年翻1.3番,同比增长25.7%。

──园区产值实现一年翻番。新增产值超百亿元的园区3个,园区工业总产值达705亿元,比上年翻1.3番,占全市工业总量的58%。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39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5610元,同比增长15%。财政用于民生项目的支出达59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9.6%。

──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广西唯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第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我们在富民强梧新跨越的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工程一期、年产3万吨铜棒铜管、永达100万吨不锈钢制品技改一期、华南再生棉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金海100万吨、东鹏120万吨镍铬合金制品、理文1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鸿图2万吨精密压铸件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30家,比上年增加30家,重点扶持的102家企业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0%、99%和60%。加大企业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9家发展到14家,有8家企业列入广西创新型试点企业,15家企业列入广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优秀民营创新型企业。“五园八区”建设加快推进,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全面启动。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粮食总产量达80.87万吨,增产4867吨。加快建设西江经济带特色农业示范区,砂糖桔、六堡茶和中草药种植面积达70万亩,规模养殖场达4028个。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新增1家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林下经济收益达32亿元。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扩大到30个。加大民生水利投入,城市防洪、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共完成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48.9%。实施土地整理项目6个,完成投资1.2亿元。

三、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商贸流通项目建设,市烟草物流配送中心投入使用,红岭商贸物流园、中恒国际医药物流城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安排商贸流通项目64个,完成投资29.38亿元。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开馆,改造了珠山公园,新建了中恒双钱龟苓膏、茂圣六堡茶工业旅游点。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北部湾银行、招商证券进驻梧州。努力拓展城乡消费空间,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亿元,增长16%。

四、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南广铁路梧州段、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旺村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梧州至柳州、市环城高速公路、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梧州段开工建设,梧州机场迁建工程、柳州至肇庆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李家庄码头三期、紫金村综合码头、大利口码头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年港口吞吐量207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7.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9%和38%,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三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搬迁4404户,安置20600人,累计投入8.11亿元。加快红岭新区建设,路网工程22条开工、13条贯通,玫瑰湖整治一期工程竣工;加快南岸开发,西江三桥、苍海等项目顺利推进,西江四桥、南广铁路梧州站站前广场开工建设,新增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岑溪市“一河两岸”建设加快,藤县藤州大道拓宽工程完工,蒙山县桂北民居建筑风格初步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六、大力推进开放合作。全面实施“东向”战略,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签署了《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上升为两省(区)发展战略。成功承办广西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了第八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第四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和第四届广西(梧州)春茶节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全年引进外来投资项目326个,投资总额357.1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96亿美元,增长24%。

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满八桂”工程,大规模造林绿化,完成造林23.6万亩,获得“广西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削减化学需氧量1654吨,削减氨氮排放量281吨,江河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一级天数位列全国各城市第3位。启动城镇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处理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城市生活小区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岑溪市获“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市)”称号。

八、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实施教育惠民工程,投入资金4.27亿元,其中1.17亿元用于资助13万名贫困学生上学。职教攻坚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获“全区职教攻坚先进单位”称号。实施卫生保障惠民工程,重点推进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惠及全体城乡居民,在全区率先成立市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实施社会保障惠民工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达60%。实施“安居”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230套,完成117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为全市65万农户实行住房政策性保险。实施“乐业”工程,发展微型企业2362家,新增就业10.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自治区控制指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中心84个、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中心10个、农家书屋421个。加强物价调控,对猪肉、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限价销售,给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5.4%,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千村万户”体育活动覆盖城乡,成功申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创新人口计生社会管理机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责任指标以内。

九、大力推进平安梧州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城市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的高度评价。建立健全“四个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5%。组织开展“清网行动”、“打四黑除四害”等专项行动,刑事案件破案率稳步提高。推进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在市区设立6个警务工作站,市区刑事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综治工作进入全区一等奖行列,社会公众安全感单项测评排全区第4位,连续六年被自治区授予“广西平安市”称号。

一年来,政府自身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0件、政协委员提案260件,按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组织对30个窗口部门及100名科长开展大评议活动,对37个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市、县、乡政府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强化经济责任及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驻梧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直、区直驻梧各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消防、口岸、统计、供销、地震、扶贫、农机、社会科学、市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各位代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巩固和扩大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克难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梧州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电力供需矛盾突出,项目融资困难,用地指标紧张,保持投资较快增长难度加大;现代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工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开始显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和解决。

2012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推进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关键之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形势仍将异常严峻复杂。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迫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启动新10年扶贫开发,支持东部产业转移,以及自治区深入实施“两区一带”发展战略,我市将迎来多种优惠政策叠加的发展机遇期,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扶贫攻坚的关键期。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12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两城市一基地”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千方百计稳增长、强产业、固基础、扩城镇、惠民生、促和谐,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力争30%;财政收入增长20%,力争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变化,立足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正确处理稳与进、好与快的关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解放思想中拓宽视野,在坚定信心中激发动力,在奋力赶超中争先进位。着力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上有新进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有新突破,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成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新作为,努力实现经济总量更大、发展质量更好、群众收入更多、社会保障更全、文明程度更高、人民幸福感更强。

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必须重点抓好以下9项工作:

一、强产业调结构

加快培育千亿元产业。加快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重点推进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1000万台蓄电池和2万吨精密压铸件等项目,力争年内实现产值200亿元。加快发展不锈钢制品产业,重点推进金海100万吨、东鹏120万吨镍铬合金制品、永达100万吨不锈钢制品技改二期等项目,力争年内实现产值300亿元。加快发展以掌上多媒体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五洲(株)电路板、鑫华通手机等重大项目落户,支持深圳手机协会进驻梧州,加快海德威电子信息基地、创维集团电子信息研发基地等项目扩容升级,力争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5年再生资源、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产值均达到千亿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加快发展百亿元产业。加快陶瓷产业发展,重点推进藤县新舵陶瓷、岑溪新动力陶瓷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实现产值115亿元,到2015年产值超200亿元。以中恒制药集团、神冠蛋白肠衣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制药、食品产业集群,力争到2015年两大产业产值分别超200亿元。加快推进藤县年产10万吨金红石钛白粉和年产10万吨酸钛联产异地技改、万秀区3万吨高等级交通标志涂料生产、松脂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加快推进港口集装箱生产基地、长洲区三一重工工程机械整机制造项目建设,力争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25亿元。以石材、管材、建筑装饰材料为重点,做大建材产业,力争年内实现产值190亿元。

加快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加大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力度,力争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9家、10至30亿元的企业17家、5至10亿元的企业24家,形成梯次强企方阵。积极引导、推动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通过增加投入、盘活存量、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规模,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总数达到480家。全面落实微型企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民生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微型企业,新增微型企业2000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西江经济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安排商贸流通项目50个,总投资222.24亿元,完成投资60.28亿元。重点推进红岭商贸物流园、中恒国际医药物流城、毅德现代商贸城、电子产业物流项目、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沃尔玛、国美电器、梅西百货等品牌商贸项目,建设一批休闲商务区、特色商业街。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贸市场建设改造。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开工建设中国联通东盟梧州分中心、梧州移动无线城市和电信光网城市等信息通道,拓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信息平台,打造西江信息枢纽港。加快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按照“一核四组团”和“10+2”旅游景区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华际亚太影视城、西江游艇基地、苍梧六堡茶产业化展示区等项目建设,力争旅游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加强骑楼城等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西江文化内涵,推进西江文化博物馆、城市地质灾害博物馆、文化大厦、新图书馆建设。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承办广西第一届粤剧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开发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演艺娱乐、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

二、稳农业保增收

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达237万亩,粮食总产量80万吨以上。继续实施优果工程,力争水果产量达40万吨,增长10%以上。稳定“菜篮子”基地1万亩,发展品牌蔬菜6000亩,发展六堡茶标准化茶园2000亩以上。建设水产畜牧业示范园区,加快引进中粮集团年产50万头肉猪及配套饲料厂项目,推进生猪、三黄鸡、肉兔、养蜂等特色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力争到2015年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集群,培育1000万亩原料林基地,加快推进理文1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项目,实现林业总产值180亿元。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0家以上。

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民生水利工程,筹措资金8.44亿元,新增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渠道防渗配套550公里,新增恢复灌溉面积5.5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5万亩,新建加固堤防38公里,实施7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重点抓好20个示范点的水、电、路、广播电视、信息网和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和城乡水务一体化。

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万元增收工程”,建设20万亩吨粮“万元田”、20个“一村一品”高效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万元村屯”、60个5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特色种植“万元片区”,培育60个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致富示范户。鼓励和帮扶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办加工、商贸流通、储运等“农家店”实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特色养殖和乡村旅游等,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强农业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流转和抵押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着力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展以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信贷扶贫、培训扶贫为重点的“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巩固和扩大第一批90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成果。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实施移民增收项目,力争增收项目和资金增长30%以上。水库移民后期扶持5万人,补助资金28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三、增投资上项目

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861个,总投资3265.4亿元,计划完成投资688.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02个,计划投资353亿元;新开工项目378个,计划投资335.4亿元;重点前期项目81个,总投资1009.6亿元。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81个,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9个。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卫生、水利等民生项目的投入,大力支持“三农”、产业园区、商贸物流、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增长30%。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审批部门联席会议、项目业主培训、中介咨询机构规范管理及项目代办等制度。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全面推行“一线管理法”、“协同管理法”,强化重大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完善气电运协调机制,强化项目用地保障,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完善“政银企”协调机制,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出台企业上市扶持政策,推进奥奇丽、日成林化、梧州松脂、金茂钛白等企业上市。加强投融资平台规范管理,开辟多元化筹资渠道。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开展“园区建设(招商)年”活动,组建十大产业的招商工作队,以珠三角为重点区域,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开展产业集群招商。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专题招商、以商引商、节会招商、产业链招商,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开发建设等领域招大引强。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

四、兴交通固基础

加快建设“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投资26.5亿元,全面加快梧州至贵港、梧州至柳州、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和市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启动梧州至省界接广佛肇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推进梧州至信都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梧州段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丰字型”铁路网。投资10亿元,加快南广铁路梧州段、岑罗铁路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进港铁路专线实质性开工,加快推进柳州至肇庆铁路梧州段、柳州至韶关铁路梧州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西江黄金水道。投资13.5亿元,重点推进李家庄三期、紫金村、大利口和中储粮等坝下港口码头建设,坝下新建千吨级以上泊位17个,其中3000吨级泊位6个、2000吨级泊位5个、1000吨级泊位6个;加快建设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二期工程,积极推进藤县三坡码头、东胜作业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工程建设,建成旺村水利枢纽。积极推动贵港至梧州、梧州至肇庆3000吨级航道整治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梧州航空枢纽港。新增梧州至柳州、福州、深圳航线。完成梧州机场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努力建设辐射桂东地区的航空运输枢纽。

加快改造市域县际路网。推进龙圩至潭东二级公路改一级公路、苍郁高速公路大坡互通立交、梧州至倒水段公路提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畅”工程,新增50个行政村通硬化路,通村公路硬化率达73%以上。启动蒙山县城至夏宜乡二级公路建设,推动岑溪207国道过境一级公路、藤县赤水沿江一级公路、三龙至津北沿江二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五、扩城镇提品位

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建设红岭新区,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新加坡印象、玫瑰湖公园等项目。全面启动南岸片区开发建设,重点加快苍海、高旺片路网、南广铁路梧州站站前广场、西江三桥、西江四桥等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苍海项目实现“成湖成景”。启动城市取水点上移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北山、富民水厂迁建工程,完成龙华水厂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国家西气东输二线梧州段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天然气入梧工程,推广天然气综合利用。推进旧城改造工程,加快石鼓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及配套设施。

抓好县城和重点镇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带动城镇群、城镇群带动广大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进苍梧与中心城区同城一体化,加快岑溪、藤县和蒙山城市化步伐,支持苍梧县龙湖世纪城二期、岑溪“一河两岸”中心区市政基础设施、藤县碧水湾小区、蒙山华虹滨江新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布局、交通组织、公共设施、生态环境与人口聚居相协调。支持石桥、太平、归义、黄村等重点小城镇完善功能配套,增强人口和要素吸纳能力,发挥小城镇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传递作用。

抓好城市综合管理。坚持规划、建设与管理并重,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优化城市组团功能定位和建设风格。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构建城市森林景观带,促进城市与山系、江河、绿地和谐共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加大对违法用地和非法建设的打击力度,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乡清洁工程全域覆盖、保持常态。深入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拣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建成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6座。探索推进城市管理权限下放,强化城市数字化和城区网格化管理。

六、抓改革促开放

加快建设产业承接平台。深入实施“东向”战略,全方位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交通、项目等对接合作,全面落实梧肇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同时加强与广东佛山、云浮等城市的战略合作。抓住自治区深入实施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的机遇,全力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五园八区”提质扩容,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亿元以上,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产业配套能力。力争园区产值超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5%以上。

扩大开放合作。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进一步拓展与东盟合作交流。着力提升梧州国际宝石节影响力,办好中国茶业学会暨六堡茶博览交易会。加快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重点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口岸监管区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增长20%。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政、金融管理改革,加强公共预算体系建设,推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纵深发展。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七、重环保优生态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的循环化改造。积极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快60万台家电拆解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争取成为国家第三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探索新型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积极发展光伏电子、建材、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等循环经济产业。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打造养殖-沼气-种植、农林产品加工及资源化利用等循环产业链。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节能环保行动,发展绿色生态的现代服务业。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高耗能产业准入条件,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申报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大西江、桂江等重要水源地保护力度,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江河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实施“绿满八桂”工程,推进城市干道绿化美化、街道小区与庭院绿化、城市通道与江河两岸景观绿化、城市公园与公共休闲绿地建设,重点提升西江、桂江沿岸和南梧高速公路两旁绿化景观。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试点工作。广泛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村镇、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创建活动。

八、办实事惠民生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民生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新增财力更多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今年筹措资金3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12件实事:

1.教育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68亿元,改造维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和建设农村幼儿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生、寄宿生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进行资助,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2.卫生惠民工程。筹措资金5.59亿元,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建设标准化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继续实施农村改厕项目。

3.社保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26亿元,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对参保人员参保缴费给予适当补贴;对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按政策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基础养老金;新建113个五保村;实施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为5000名符合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服务。

4.文化惠民工程。筹措资金3568.8万元,建设35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和172个农家书屋,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

5.安居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8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17万套、总面积69万平方米,重点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6.强基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45亿元,实施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村居民和学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村通屯硬化路36.4公里、安保工程35公里。

7.农补惠民工程。筹措资金7700万元,用于农机购置、超级稻种子和农资综合补贴等项目。

8.计生惠民工程。筹措资金280万元以上,继续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设村级人口计生健康服务室和新家庭文化书屋。

9.生态惠民工程。筹措资金7379万元,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设5000座沼气池,开展5个村环境连片整治。

10.土地整治惠民工程。筹措资金1.2亿元,实施10个土地整治和5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11.粮油惠民工程。筹措资金950万元,建设4家市民放心粮油店,建设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线,建立市级粮油质量检测站,设立粮油配送中心。

12.警务惠民工程。筹措资金4160万元,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机构,升级改造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市区视频监控系统三期工程。

九、保稳定促和谐

促进充分就业。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大力推进“乐业”工程,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创新小额信贷运作模式,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失地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加强城乡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建设社会福利服务园。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加快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建立孤儿保障制度。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强化物价调控。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的手段,切实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严格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和提高蔬菜等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保障农副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的监控。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力度。加大应急平台建设力度,完善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制度,加强道路交通事故、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等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发挥信访了解民意、服务群众的作用。深入推进平安梧州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和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优先发展教育。实施“一镇一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工程、中小学校舍校车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推进教育布局调整,加快红岭、三龙等新区学校建设,完成梧州高中、梧州一中搬迁。加快市、县职教中心建设,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试验区。支持梧州学院和梧州职业学院加快发展。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发展科技事业。全面实施第五轮科技创新计划,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园、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微型企业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力争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50%以上。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加快科研学术带头人、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小高地建设,提高研发能力和水平。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每人每年基本卫生服务经费不少于25元,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政府举办的村卫生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加快完善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市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医疗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市人民医院搬迁、工人医院、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支持市红会医院、市中医院创三甲医院,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市”。

统筹发展其他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承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加快市体育中心、体育休闲健身活动场所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切实做好统计、审计、机构编制、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防空、住房公积金、供销合作、国资监管、防震减灾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机关效能,严格绩效管理、行政问责,认真践行“六戒”,努力建设政治过硬、敢为人先、勇挑重担、朝气蓬勃的公务员队伍,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协同力和创新力。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把主要精力用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政府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认真贯彻廉政准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奋发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2014年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1日在梧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朱学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稳增长、调结构、强后劲、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较好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1.7亿元,增长13.2%,增速排全区第2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0.3亿元,增长30.6%,增速排全区第3位;财政收入118.2亿元,增长17%,增速排全区第1位;外贸进出口总额17.6亿美元,增长45.9%,增速排全区第1位。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工业经济总量稳居全区第4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1.5亿元,分别增长27.4%和20.2%,增速分别排全区第1位和第3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7%。荣获 “广西工业产业发展奖”一等奖。

——城市发展潜力显著提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到90平方公里。苍海新区成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四大城市新区之一。我市被确定为自治区四大城镇群之一的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

——黄金水道建设成效初显。梧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015万吨,增长16%,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8%;集装箱货物吞吐量39.2万标箱,增长28%,占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70%,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地位继续巩固。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在香港成功举办大型投资推介会,与香港五大知名商会签订合作协议;微软、中建、中海油、深商集团等企业来梧洽谈投资项目,中国民生银行、亿达集团、巨人集团等20多家企业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兴、比亚迪、和润集团等企业落户梧州。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91.9亿元,增长28.3%。

——循环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建立以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再生棉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循环经济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我市成为广西首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新能源示范城市。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37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7475元,增长13.4%。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三年一工程”。坚持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持续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全市10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8%。坚持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支持和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全市110家重点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46.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1%,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68家。坚持开展“园区建设(招商)年”活动,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亿元,累计落户企业672家。坚持实施“安居乐业”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269套,建成5328套,分配入住3444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799户,一批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城乡新增就业1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新发展微型企业2550户。

以振兴工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三步棋”。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出台鼓励政策措施,推动工业转型发展。优先发展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和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四大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4%。加大技改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280项,完成投资342亿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强化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建成了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级研发(研究)中心。加快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全力推进市商贸物流园、毅德商贸物流城、中恒医药物流城、旺城广场、特色商业街等重点项目建设,100个在建商贸物流项目完成投资94.2亿元,增长29.2%。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2.3亿元,增长13.7%。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接待能力得到提升。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1148.7万人次,增长15.9%;旅游总收入达103.7亿元,增长23.6%。

以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强和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市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187.9亿元,增长5%。多措并举力促粮食稳产增收,粮食总产量达83.9万吨,与全区同步实现八连增。大力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六堡茶、特色水果、中草药等特色优势种植业发展壮大,“梧州砂糖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猪、鸡、兔、鱼、蜂等规模养殖业加速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到151家;林下经济产值突破50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91家。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80家。探索新农村建设新模式,突出抓好一批示范点建设,全区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加强防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5.5亿元。

以生态宜居为重点,大力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各项考评指标全部达标,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完成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南宁)梧州园建设和开园工作,成功获得2015年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承办权。基本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一县两区各项工作实现平稳过渡,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大力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红岭新区基本成型,路网工程、中央商务区、玫瑰湖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苍海新区核心区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5.2亿元,苍海公园、西北片区岸线景观等项目建成。加快重点城镇、特色城镇建设,岑溪“一河两岸”中心区和藤县河东新区建设稳步推进,蒙山特色旅游名县和苍梧六堡特色旅游名镇建设初见成效。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完成造林33.5万亩、村屯绿化67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5.6%。狠抓节能减排,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江河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全面开展“美丽梧州·清洁乡村”活动,整合各类资金20.3亿元,新建了一大批乡镇、村庄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以粤桂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南广高铁梧州段即将通车运营,梧州将迎来高铁时代。岑溪至罗定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梧州至贵港、梧州至柳州、岑溪至水汶、市环城等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梧州机场迁建项目完成立项前期工作。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李家庄码头三期工程试运营,紫金村综合码头、中储粮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大利口码头开工建设,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联运港口地位日益显现。着力完善西江沿江路网,龙圩至潭东公路“二改一”工程、梧州西江机场进场道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藤州至长洲三龙二级公路、207国道东绕城过境一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攻坚大会战。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53.8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05%。

以向东开放为重点,不断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积极实施“东向”战略,全面推进与粤港澳的交流合作,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向先进生产力靠拢,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层次明显提升,各产业园区特色鲜明,发展态势良好。深化梧肇战略合作,召开第二次梧肇战略合作市长联席会议,组织实施26项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完成投资23.6亿元;推动梧云战略合作,与云浮市签署《梧州—云浮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先行区形成“三园一城”的发展格局,起步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试验区进驻企业38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4亿元。成功举办第十届梧州国际宝石节和第六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大民生投入,市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38.2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8.5%。12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投资额达44.4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实际参保人数达116.3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75元;连续第九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后月人均养老金提高到1679.5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6亿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金额增长10%;出台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进一步保障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控制目标。加大179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度,帮助近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突出抓好教育民生工程,筹措3.56亿元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等项目,筹措8100万元资助11.6万多困难学生;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贫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2万多学生,1.4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实现就近入学。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建立,全市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就医报销实现即时结算,703个村卫生室实行“1元钱”看病。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成功举办或承办全国龙狮大联动广场体育活动、全区粤剧邀请赛、全市首届社区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积极推进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加快农村广播电影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放映场次达10391场。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责任目标任务。设立村组、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138个,为1539名群众提供了法律援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全覆盖。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环境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深入推进法治梧州、平安梧州建设,大力开展以藤县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考评机制,推动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三力”建设为抓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两大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奢”等问题。加强审计监督,对全市20个部门、单位领导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网络问政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69项。扩权强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财政预决算公开和“营改增”试点等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市80%的乡镇(街道)和30%的行政村(社区)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转变文风会风,以市政府名义印发的文件和召开的会议均较上年减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从简办节办会。

一年来,中直、区直驻梧各单位为推动梧州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编制、法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物价、国资、供销、地震、人防、农机、移民、住房公积金、房改办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联、老龄、科协、社会科学、慈善、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面对的形势复杂严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梧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工作和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政府的工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内生动力仍然不足;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财政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困难加大,民生工作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资源环境约束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仍较薄弱;行政区划调整后续工作依然繁重;政府职能有待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四风”问题还需下力气整治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201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但面临的形势仍然较为复杂,特别是项目融资、银行信贷紧张的局面仍将持续,环境倒逼机制下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也会更大,生产性商贸物流、旅游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自身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很好解决,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种复杂形势下,我们既要看到发展面临的不利因素,更要看到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央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持广西打造新的战略支点。自治区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梧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被自治区定位为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和桂东南城镇群的核心城市。经过多年积累,我市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构建了结构合理的现代工业体系,形成了“五园八区”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五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创建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城市、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发展平台。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松劲、不懈怠,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保持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必须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不断积蓄持续发展新动力;必须坚持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及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东向”战略,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继续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强工业、稳农业、兴三产、固基础、促转型、惠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力争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力争25%;财政收入增长12%,力争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力争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2014年工作安排

为确保实现今年的发展目标,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项目支撑带动

坚持以“三年一工程”为抓手,把项目建设作为集聚生产要素、拉动投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打好项目攻坚战。创新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大开发、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进步。今年全市安排重点项目1105项,总投资3436亿元,完成投资836.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489项,计划完工425项,完成投资494.4亿元;计划新开工项目526项,完成投资341.4亿元;安排重点前期项目90项,总投资632.1亿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保持招商引资良好势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突出面向粤港澳地区,紧盯世界名企、央企和实力民企,深入推进“央企入梧”、“民企入梧”和“金企入梧”。围绕再生资源、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商贸物流、生态养生等重点产业,以及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工业新城等重点园区,积极开展合作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及产业联盟招商等。以产城融合为重点,突出抓好县域招商。发挥专业招商队的作用,主动对接、紧密跟踪,全力加快签约项目落户步伐。力争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73亿元,增长16%。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对接,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断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强化募集资金监管,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积极争取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用好用足用活低丘缓坡等土地综合开发政策,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切实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完善项目联合审批制度,把握国家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走向,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深入总结推广一线工作法、协同工作制、项目前期代办制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和工作经验,深化拓展“五个一”跟踪服务制度,通过抓项目、促管理、建制度,实现项目建设加速跑。

二、推进工业跨越发展

坚持雁行阵势梯次布局产业发展,围绕“3年突破3千亿,5年跨越5千亿,8年超过1万亿”的工业发展总体目标,以存量强根基,以增量促调整,大力培育千亿元、百亿元产业集群,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先发展再生资源、再生不锈钢制品和电子信息等3个千亿元产业,加快推进20万吨光亮铜杆、金海不锈钢二期、永达不锈钢四期等重点项目;改造提升食品、医药、机械制造、林产林化、日用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神冠三期、中恒新药扩产等300项技改项目,力争完成技改投资400亿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抓好广西微软创新中心和IT学院落户梧州,重点推进鑫华通科技园、盛意达电子文化创意城等一批项目建设,支持惠普(中国)、深商集团等知名企业在梧州设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深入实施质量兴梧和品牌战略,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承办好第四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

促进园区扩容提质。以加强园区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五园八区”提质扩容。坚持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一张图”规划,加快梧州工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高位推进新城规划调整和项目前期工作。以引进龙头企业为主攻方向,以完善产业配套为助推器,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园区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推进岑溪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着力构建梧州新材料产业体系。推进宝石集中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力争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8亿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建成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园区1个,300亿元以上园区2个,百亿元以上园区6个。

以下提供2014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阅读: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坚持扶优扶强,继续选择110家关联性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工业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用地保障、财税支持、能源资源倾斜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努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力争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4家、50亿元以上6家、10亿元以上30家、亿元以上280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大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注重质量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培育企业上市力度,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贯彻落实全区非公经济发展大会的决策部署,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激发非公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

三、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夯实农业基础,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更加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39万亩以上,粮食总产达到82万吨,每个县(市)建立一个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以上的千亩超级稻示范样板片,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江河堤防、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推广农业新机具、新技术,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以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柑桔上山优果工程,推进六堡茶集中加工区、1.2万亩“菜篮子”和品牌蔬菜基地以及高脂松、油茶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三黄鸡、养兔、养蜂等特色养殖业,努力提高农业发展多元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农校、农企对接。加强示范、突出特色,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加快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深化扶贫攻坚,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再推动一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让农民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也能进入小康。

四、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今年我市将迈进高铁时代,高速度、高密度、公交化的高铁运行方式,让服务业最先最直接受益。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园区、货运站场、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与各港口、产业园区的互联互通,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着力构建多层次的物流载体。统筹推进重点商贸流通项目119项,完成投资105.6亿元。加快推进市商贸物流园、毅德商贸物流城、东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等一批重点商贸物流园区,以及苍梧旺甫农副产品物流园、岑溪泽仁商贸城、藤县河东商贸中心、蒙山万村千乡物流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的建设。继续推进特色商业街建设,促进商贸物流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和标准化建设,完成梧州口岸货运船检码头改造工程,营造良好通关环境。积极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应用,不断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加快发展旅游、养生等产业。围绕建设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加快构建“一核两带四区”旅游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旅游建设大会战,统筹安排重点旅游项目103项,完成投资43.21亿元。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支持蒙山县率先创建特色旅游名县,推动苍梧六堡旅游特色名镇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强对历史文化的挖掘,谋划两广总督府、岭南首府、舜帝文化公园、古钱鉴遗址、广信楼等历史文化项目,着力打造一批旅游支撑品牌。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2家、三星级以上饭店4家、乡村旅游区4家、星级农家乐1家,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33亿元以上。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机构建设,建立电子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创建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岑溪、蒙山“中国长寿之乡”的品牌资源,培育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养生产业,抓好岭南生态养生城招商、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建设大型综合商业中心、特色街区、县级商业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态。结合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优化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进一步拓展便民直销店进街道、进社区,力争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亿元以上。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会展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引入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建设梧州“核心网络通道”、“互联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信息基地高速接入”等四大工程。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围绕建设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优化城镇布局,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构建产城融合、城乡协同的新型城镇体系。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一江两岸三组团”的城市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工作,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大红岭新区及其拓展区开发建设力度,突出抓好路网工程、西江三桥、中央商务区、体育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苍海新区核心区建设,重点抓好半岛核心区、环城水系、环湖道路、园博园、南广高铁站前广场等项目建设;加快南岸片区开发,抓好西江四桥及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沿江景观大道规划研究。继续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快平民冲、冰泉冲和石鼓冲的开发建设;把棚户区改造纳入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力推进实施。启动长洲岛整体开发规划研究工作。

统筹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把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作为优化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实施大县城战略,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扩大县城建成区面积,壮大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吸纳人口,着力将岑溪、藤县培育为中等城市,加快新苍梧县城规划建设工作。加快培育经济强镇、特色小镇,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突出抓好六堡、太平、归义等镇的规划建设。完善农村水、电、通信网络等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推动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坚持自愿、分类、有序原则,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遵循“规划应适当超前,建设可分步实施”的理念,加快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提高规划水平,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畅通工程,推进主次干道建设和重要节点改造,提升城区路网通达能力和通畅水平。加快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创新停车设施管理体制,切实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深入开展占道经营、泥头车不规范装运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打非治违”工作力度,坚决遏制乱搭乱建和违规抢建等行为。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进一步理顺市区两级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和市民满意度。

六、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粤桂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构建方便、快捷、外通内畅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围绕建设粤桂交通大通道,大力推动南广铁路全线通车,加快岑罗铁路建设,促进柳梧铁路开工;推动环城高速公路全线大规模施工。围绕西江经济带建设,基本建成梧贵、岑水高速公路,加快梧柳高速公路建设,推动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尽快开工;全力加快机场迁建步伐,力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拓展航线,力争开通梧州至北京、深圳等航线。围绕沿江路网和重要节点联通,基本建成龙圩至潭东一级公路,加快建设207国道东绕城过境一级公路和西江机场进场道路,力争开工建设苍梧环镇公路六堡至狮寨段等项目,加快207国道石桥绕城公路、龙圩至赤水码头沿江一级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水平。加快实施西气东输二线“县县通”工程,完善城镇管道燃气基础设施,提高天然气入户率。

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联运港口。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线四线船闸、紫金村综合码头、中储粮码头、大利口码头一期等水运项目,实施桂江旺村枢纽坝下航道整治工程,全面推进赤水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赤水圩作业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争取一类口岸扩大到赤水码头。

着力优化交通运输组织。完善中心城区至龙圩的公交线路,实现新老城区公交无缝衔接。加快建设梧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玫瑰湖汽车客运站和城北客运站。深入开展城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加强出租汽车、公共汽车行业监管,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

七、深入推进开放合作

坚定不移地推进“东向”战略,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以更大的力度向东开放,向东看齐,主动接受先进生产力的辐射带动。

全力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按照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编制试验区相关专项规划。推动两省区成立联合领导小组,推进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和优惠政策先行先试,争取国家赋予突破性政策,破解试验区统一管理、规划、建设和利益共享等关键问题,积极探索和推动跨行政区划合作与开发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加快推进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先行区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塘源一路、污水处理厂、产业规划馆等,促进落户项目尽早开工,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积极拓展多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对粤港澳的开放合作,推进与粤港澳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与肇庆、佛山、云浮等地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完善合作沟通机制,在园区建设和项目引进、用地、融资、审批等方面实施优惠政策,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推进承接产业转移迈出更大步伐。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办好梧州国际宝石节、第十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拓展与区内外各市的合作交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努力扩大梧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千方百计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重点扩大电子、松香、纺织、机电等产品的出口比重。加快口岸开放、查验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启动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推动口岸通关一体化,提高货物进出口周转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力争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1亿美元。

八、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坚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道路,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保住“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循环型产业、企业、园区和社会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再生园区、不锈钢制品园区为载体,加快构建产业链条完备的循环再生产业体系。启动生活垃圾处理、餐厨废弃物资源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医疗废弃物处置、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置等项目的集中规划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型农业,积极推广林业生物质能源及“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能源生态发展模式,提高林业产业剩余物利用率。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力争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万亩,巩固森林覆盖率;大力推进环城山体低效公益林改造和沿江沿路及景区林相改造,使森林发展与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巩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推进城市绿道、花园式街道建设,加大城市花卉栽养力度,提高园林绿化美化水平。全力以赴抓好第六届广西园博会筹备工作。深入开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行动,推动清洁乡村活动常态化,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生态建设水平。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产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决不引进高污染、高排放、对生态环境压力大的项目,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和底线。深入开展环境安全隐患大清查大整治,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环境保护考核指标权重,实行环境信用评价。深入研究国家生态扶持政策,积极配合自治区推动两广合作开展小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加大水生动物资源保护力度,确保沿江生态安全。

九、大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一批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民办实事是履行党的宗旨、体现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继续筹措资金42亿元以上,全力实施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安居、土地整治、农补、生态、文体、交通、能源、消费等12项为民办实事工程。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乐业工程”,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实现“三个100%”的目标,实现城乡新增就业9.3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以上,确保全市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五险合一”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加快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确保完成11163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工作。

推动教育振兴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自治区实施“千亿元建千所学校”工程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重点实施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提升工程。加强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职教的吸引力、服务力和毕业生留梧就业率。深入实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支持梧州学院加快发展,稳步推进更名为梧州大学的各项筹备工作。

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全面实施卫生项目建设攻坚,启动市医疗养老护理中心项目,实施工人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一期搬迁,加快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全市8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现“一卡通”刷卡结算。完善生育政策,加强计生管理。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惠民、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培育、“扫黄打非”等工作。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力争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扎实推进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加快比赛场馆建设,加强运动员训练备战,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必须突出转变作风,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加快职能转变。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程序和决策问责、纠错制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促进阳光行政。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重视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市,推进“法治梧州、平安梧州”建设。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认真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防汛抗洪等应急预案,强化事故灾难、公共事件等预报预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零容忍”的态度、铁的手腕和严厉的措施,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坚决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对上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接好管好;对上级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坚决取消;对市级仍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商事登记制度,依法依规管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放宽投资领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运营。深化农村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按照国家政策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加大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各项禁令,坚决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深化“三力”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改进作风,坚决反对“四风”、整治“六病”,树立为民务实清廉新形象。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大力弘扬进取精神、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始终保持昂然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位代表,在全力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依法保障公民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继续做好外事、对台、民族、宗教、统计、人防、气象、地震、水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奋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加快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而努力奋斗!

以下提供2014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阅读:

第四篇:梧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精选)

梧州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2月12日在梧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十二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围绕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建设,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实现了交通由广西末梢向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转变,工业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经济由起步阶段向快速成长阶段转变,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15项指标翻番,开创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7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579.3亿元,年均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430元;财政收入由23.1亿元增加到56.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21.9亿元增加到468.4亿元,年均增长35.8%,累计完成126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77倍。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岑溪市三次、苍梧县和藤县两次进入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行列,蒙山县两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奖。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比例为9.5:62.9:27.6,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0.5%,比“十五”末提高12.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大中型企业发展到4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50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70家,年纳税超亿元企业6家,上市公司3家。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市本级40家重点企业产值、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税收入库均实现大幅增长。工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330.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68.9亿元,年均增长26.3%;工业化率由1.6提高到4.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9%。园区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五园八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7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1%。

过去的五年,是农业基础明显巩固的五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由2006年的9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9.8亿元,年均增长5.1%。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230万亩以上,粮食年产量保持在80万吨以上。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形成桑蚕、名优水果、六堡茶、三黄鸡、江河网箱养鱼等十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六堡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拥有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2家,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加固、农田灌溉等工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8亿元。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19个、生态富民示范村21个。

过去的五年,是交通枢纽地位凸显的五年。洛湛铁路建成通车,南广铁路梧州段加快建设,岑溪至罗定铁路、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进港铁路开工建设。梧州至南宁、梧州至广州、梧州至桂林、岑溪至筋竹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梧州至贵港、岑溪至水汶、市区环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形成梧州到主要出行目的地的“3小时经济圈”。县县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通硬化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梧州至南宁、重庆、贵阳、珠海航线开通。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梧州至贵港Ⅱ级航道建成,长洲水利枢纽投产、三线四线船闸开工建设,李家庄码头一二期扩建工程竣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一期工程投入运营。201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20万标准箱。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极大改观的五年。旧城改造力度加大,先后投入近8亿元实施平民冲、冰泉冲、石鼓冲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帮助近5000户居民搬离地质灾害高危地区。红岭新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已开工建设道路20条、全线贯通12条。南岸片区开发稳步推进,苍海项目开工建设。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城乡清洁和“穿衣戴帽”工程,完成一批城市沿街立面和城市景观改造项目,城市风貌特色鲜明,城市环境生态宜居。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2.6%提高到46%,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五年。国有企业、财税、金融、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行政管理机构新一轮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对外贸易稳步发展,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6.65亿美元,年均增长10.8%。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泛珠三角、泛北部湾等多区域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显著,共引进项目1856个,实际到位资金458.5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成功举办了五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三届西江经济发展论坛,城市影响力、竞争力不断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建设持续加强的五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1.054吨标准煤,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之内,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2座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3%和100%。积极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江河水质达标率、省界界首江河断面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均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8%,荣膺广西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组建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2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公共检验能力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检验中心4个。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梧州学院“申本”成功,普高教育质量位居全区前列,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攻坚通过评估验收,农村教育“两基”攻坚目标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待遇大幅提高,各类保险的平均参保率达到90%。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建16个乡镇文化站、3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11家农家书屋。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骑楼城、石表山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我市获得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蒙山县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坚持为民办实事,在就业、社会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164.5亿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27元,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4879元,年均增长13.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8亿元,年均增长17.5%。实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新增城镇就业10.8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5360户、城市棚户区3500户,建成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性住房8754套,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3140套。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五年。积极开展“平安梧州”创建活动,强化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及时解决了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组建了广西第一支综合应急专业救援队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战胜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干旱、严重洪涝和特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建成灾民新村18个,帮助11943户因灾倒房户住进新居。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立了广西第一支特巡警支队,建成“天网工程”,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稳定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被自治区授予“平安市”称号。

五年来,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精简压缩。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法制环境明显改善,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力度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加快。深入开展作风效能建设,建立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政府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有效维护了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五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以及政协提案,办结率保持100%,市政府被评为自治区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政军民更加团结。驻梧部队在支持地方建设、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工商、税务、金融、海关、检验检疫等中直、区直驻梧单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统计、供销、扶贫、水库移民、农机、广播电视、社会科学、市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在银根从紧、地根从严、物价高企、煤电紧张等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继续保持了经济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1至8月,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增长49.8%;财政收入47.5亿元,增长3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3.2亿元,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2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60元,增长15%。

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推动梧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最基本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没有思想的领先,就没有发展的领先;实现不了观念的超越,就实现不了发展的超越。只有思想上的大解放,才能推动梧州的大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只有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危中求机、紧中求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坚持投资拉动。梧州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投资拉动仍是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只有坚定不移地抓投资上项目,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才能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坚持“三换”战略。只有科学审视市情,抢抓多区域合作的新兴机遇,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才能在开放合作中承接产业转移、聚集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振兴。坚持“三力”建设。只有不断强化执行力、协同力、创新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贯彻有力、“干”字当头,互相支持、协同推进,用新观念、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坚持民生为重。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提高人民幸福感,才能形成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回顾这浓墨重彩的五年,我们为梧州发生的巨大变化而骄傲,为全市人民创造的辉煌业绩而自豪!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中直、区直驻梧单位,向驻梧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梧州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尚未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尚未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优势,支撑跨越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有待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凝聚全市各族人民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要战略机遇,围绕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加快对接珠三角,主动融入北部湾,夯实农业和交通基础,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三部曲”,着力打造“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加快建设“两城市一基地”,使经济发展更好更快,城市发展更大更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更有尊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自我加压,奋力前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城市聚集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年均增长12% 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超94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市人口达10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

———枢纽地位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以西江航运干线、“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网、“丰字型”铁路枢纽、梧州机场航空港及西气东输二线为骨架,水路、公路、铁路、空港和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的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到2015年,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9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1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2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以上,按干线机场标准完成机场迁建。———开放层次显著提升。全面实施“东向”战略,努力把梧州建设成为粤桂合作的先行区、国家东西部融合发展的试验区、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建设初具规模。

———生态质量显著提升。加强生态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进一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控制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90%,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主要江河水质保持国家Ⅲ类标准以上,市区及各县(市)城区的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高于7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以上,成为国家园林城市。

———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力提高同步。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

我们相信,再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经济日益发达、文化日益繁荣、社会日益和谐、生态日益文明、人民日益富裕的新梧州,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一个更有实力、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新梧州,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

实现以上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强产业

培育壮大工业产业。优先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陶瓷、机械制造、医药、食品和光电信息等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元、百亿元产业园区,到2015年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建成千亿元产业园区,陶瓷产业园区、不锈钢产业园区和梧州工业园区建成300亿元产业园区,全市园区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以上。打造西江经济带核心区,到2015年核心区工业总产值达17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500亿元。加快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到2015年培育年产值达10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50至100亿元的企业2家以上,20至50亿元的企业10家,10至20亿元的企业20家,新增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500家,力争上市公司10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以掌上多媒体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力争引进10至20家品牌优质企业,努力建设区域性移动互联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法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年总产量达85万吨以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特色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重点推进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优先发展瘦肉型猪、三黄鸡、肉兔、网箱鱼、蜂蜜等特色养殖业,推进优质畜禽水产品养殖规模化,力争到2015年畜牧水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以上。发展壮大六堡茶、砂糖桔、中草药等特色优势种植业,努力形成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加快特色林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重点培育速丰林、高脂松等原料基地,加速形成以林浆纸(纤维)、林板、松香和天然香料香精为主的林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5个国家级、20个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年产值超5亿元龙头企业达3家以上。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166亿元,年均增长5%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建设赤水港综合服务物流园区、红岭商贸物流园区和中恒医药、建材、农副产品、日用品4大商贸物流城,以及汽车、钢材、机电、纺织、零部件等30个专业市场。打造河东老城、红岭新区、南广铁路站前广场3个商业圈,建设科学文化艺术、珠宝饰品、滨江休闲饮食、骑楼民俗文化、新加坡印象等5条特色街区。加强“引金入梧”工作,争取引进股份制银行、农村商业银行5家以上,力争设立西江银行。强化投融资平台建设,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数字城市和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构建适应西江经济区域快速发展的信息服务体系。推进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的建设,重点打造“10+2”旅游项目,加快形成“一核四组团”旅游景区发展格局,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8亿元。

二、做牢基础

完善现代综合交通格局。建成南广铁路、贵梧高速公路、柳梧高速公路、市环城高速公路、西气东输二线梧州段,完成梧州机场迁建。建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二期、紫金村码头、李家庄码头三期等一批水运基础设施。争取开工建设柳肇铁路梧州段、柳韶铁路蒙山段、荔浦经蒙山至玉林高速公路、梧州经封开至广佛肇高速公路,开展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桂江航道整治。做好洛湛铁路增建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工程、梧信高速公路、贺州经蒙山至巴马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龙圩至潭东、三龙至津北等一批路网工程。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油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加快城乡公共交通发展,改善市区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把水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民生水利为重点,提升城乡防洪标准和防灾能力,全面加固城市堤防,建成长洲南北堤、下小河防洪排涝工程,开工建设塘源、高旺和三龙防洪堤。加强气象、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提高灾害监测技术水平。抓好9大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全面完成72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0万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完成水利投资50亿元,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

强化能源支撑能力。增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重点抓好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全面改造城乡电网,建设完善的现代化电网。建成旺村水利枢纽,推进小水电站建设。继续推进核电、火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沼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天然气综合利用。

三、做大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建设红岭新区,重点推进红岭路网、三龙滨江大道、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江三桥、中央商务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玫瑰湖景区等一批重大项目。整体开发南岸片区,建成西江四桥和主要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新城区雏形。加快建设苍海城市湿地生态区、八宝塘新城和长洲岛旅游休闲基地,开工建设国际游艇俱乐部和岭南亚太影视城等项目。全面展开市区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县域中心城镇建设,苍梧县建成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城乡统筹示范城市,岑溪市建成桂东南副中心城市,藤县建成新兴工业化中等城市,蒙山建成桂东度假休闲精品小城市。培育发展建制镇、特色小城镇,推进城镇面貌改观“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突出、综合承载能力较强的重点镇。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推进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森林建设中期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绿网、水网、路网。建设一批具有岭南历史文化特质的主题公园、植物园、森林公园、花园街、花园式住宅小区,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力争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绿地率达3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建设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和公用事业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化城乡清洁工程,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全域覆盖、保持常态。加强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形成良好的城市交通秩序。提高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水平,集中打造一批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市民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四、做活机制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透明财政和效率财政。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推进地方金融机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面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水、电、气等资源性价格和环境收费改革。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对接珠三角,推动粤桂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融入广佛肇城市圈,主动接受先进生产力辐射带动。融入北部湾,参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高水平办好梧州国际宝石节、西江经济发展论坛,进一步加强西江流域城市合作。加快培育出口基地,着力培植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出口龙头企业。加快保税仓和监管区的建设,争取设立梧州出口加工区。开工建设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平台梧州分平台。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促进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到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3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依托梧州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大配套,发展大产业。坚持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区内50强和行业龙头,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力争在引进重大项目上有新突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保障性住房、文教卫体、环境保护等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外商投资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外商投资优势资源开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今后五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

五、做优生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展循环经济园区和低碳经济园区试点。制定实施不同发展功能区产业准入标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加大循环经济投入,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立城市垃圾回收体系,科学布局和改造回收网点。逐步推行城市生活小区垃圾分拣,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处理系统,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设城市矿产基地。重点建设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150万吨再生不锈钢、2万吨铝合金精密压铸件、20万吨无氧铜杆等项目,加快发展再生铜、再生铝、再生不锈钢、再生塑、再生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回收、拆解、加工、深加工、交易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到2015年循环经济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增加值300亿元以上。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展企业节能低碳、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推广清洁生产,对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实行自动在线监控,确保达标率100%。加快完善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设施,改造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完成市生活垃圾处理场西区填埋场封场,强化治污设施运行监控监管,实现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建成市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全市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加强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监管。建设市区饮用水取水和备用水源工程。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开展生态市县、生态镇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加快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加强资源开发类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和管理,切实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进一步规范稀土开发与合理利用。实施“绿满梧州”工程,打造以沿西江、桂江为重点的绿色长廊。

六、做实民生

实施安居乐业工程。把改善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和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实施“安居”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用3年时间,建设廉租房和公租房100万平方米、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100万平方米,改造城乡危旧房、棚户区100万平方米。实施“乐业”工程,鼓励和促进全民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到2015年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到2015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健全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体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体系。

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实施第五轮科技创新计划,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量明显增加。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城乡教育布局,扎实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普高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认真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形成三级医院2个半小时、二级医院1个半小时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分钟服务圈,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繁荣粤剧、牛娘戏等地方剧种。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国家安全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抓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培育发展行业商(协)会、同业公会。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保密、档案、法制、人防、地方志等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与创新。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力度,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深入开展“平安梧州”创建活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全面实施警务机制改革,突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前移社会矛盾化解关口。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妥善应对群体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实施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千方百计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各位代表!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自身的积极作为。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配置政府部门行政管理职能,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和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二是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深化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完善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政风行风热线和政府网站建设,营造高效运转的政务环境。三是要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执法监督约束机制。继续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健全社情民意反馈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不断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积极稳妥推进预算公开,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加强对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和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我们一定勤勉尽责,以勤政造福于民,以优政服务于民,以廉政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解读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让梧州人民幸福感飞

解读梧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让梧州人民幸福感飞 阅读提示:

2月12日,市长王凯在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描绘了梧州未来五年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发展蓝图,提出了梧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还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政府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其目标、任务及举措无不让人备感振奋。本报记者邀请了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陈范生,市政府办公室经济研究室主任陈剑波,市委政策研究室经济科科长杨登华,市委党校副教授吴瑜倩,市委党校科研室副主任邓伟海,市委党校教师梁兵,梧州学院公共基础部主任、副教授易敬源等我市相关领域专家,对报告的核心内容以及报告提及的“富民强梧”、“幸福感”、“经济发展质量”等关键词进行解读。关键词之【富民强梧】

经济实力增强 “富民”才能落到实处

〖报告原文〗围绕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加快对接珠三角,主动融入北部湾。“富民强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新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反映全市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专家解读】

吴瑜倩:推进“富民强梧”新跨越,是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目标。“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共同富裕道路;“强梧”就是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断做大总量、做大产业、做大城市、做实民生,大力提升软实力。“富民”与“强梧”是一种辩证关系。“富民”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强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从梧州实际出发去认识这一发展目标,即我们已经取得较好成绩,为实施“富民”政策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未来五年依然应当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然而,梧州经济总量偏小,能拿出来进行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地方财力还相对有限,所以仍然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发展现代产业、增强经济实力作为首要任务。只有地方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富民”才能落到实处。

关键词之【改善民生】

促进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报告原文〗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要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口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显著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家解读】

梁兵: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花了大量篇幅阐述民生问题,尤其是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促进两个“同步”,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十二五”期间,梧州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做出实效,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工夫。

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贯彻落实,应当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为此,我们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只有整个社会的生产水平上升,才能促使人民生活水平上升,民生的保障和改善才有物质基础。

二是进一步加快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开设医疗机构。

三是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假如政府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会受到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也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之【幸福感】

让百姓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报告原文〗“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走共同富裕道路,普遍提高富裕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强的城市。

【专家解读】

邓伟海: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们对生活状态满足程度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人民幸福感最强”或称“人民最具幸福感”,其指标也就是所谓的幸福感指标。现在比较权威的幸福感指标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奚恺元设计的,包括三类指标,即生活满意度、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和谐程度。而“人情味、交通状况、医疗条件、教育质量、自然环境、房屋价格、物价水平”等,是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我国自2007年以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联合主办评选的“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就是运用上述三类指标进行调查、推选评审出来的。

可以看出,人民幸福感指标的核心内容就是民生问题,而人民对生活与环境等是否满意,感觉幸福程度的高低,直接由其所生活的场所的生存状况决定。因此,要把梧州建成人民幸福感最强的城市,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保障和发展民生事业,使更多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老百姓。

关键词之【经济发展质量】

力创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城市

〖报告原文〗“强梧”就是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断做大总量、做大产业、做大城市、做实民生,大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把梧州建成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城市。

【专家解读】

邓伟海:所谓“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指标,包括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联系能力、经济福利和经济发展代价五个方面。我市要达到经济发展质量最好,意味着要用最低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财富,意味着我市的三产比例必须是最优的,我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能力即在资本、产品、人才等方面的交流能力是最强的,我市最大多数人的福利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市经济最大限度的发展对自然的破坏与对资源的消耗程度是最低的。

要把梧州建成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城市,就要求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关键词之【现代产业】

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

〖报告原文〗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十大优势产业发展,建设西江经济带梧州特色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千亿元园区、百亿元园区。其中,梧州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年产值达1000亿元,梧州陶瓷产业园区和梧州工业园区达300亿元,不锈钢产业园区达200亿元。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广西西江经济区域服务业中心为目标,加速现代服务业发展。

【专家解读】

杨登华: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产业构成中所占比重稳定上升;三次产业比例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既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梧州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的新举措。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背景下,先进信息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使用将促进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大大加快后发展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报告明确了梧州要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进而达到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之【园区建设】

争取梧州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

〖报告原文〗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力争年内建成百亿元园区3个,“五园八区”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机制、定奖惩”的办法,全力抓好园区落户项目建设,重点突破年产30万吨再生铜、30万吨再生铝项目,力争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18家拆解企业全部投产。陶瓷产业园区建成105条生产线,不锈钢制品年产量达到60万吨,争取梧州工业园区提升为国家级园区。

【专家解读】

邓伟海:园区建设一直是梧州发展经济的重头戏,报告把2011年定为“园区建设年”,这在梧州历史上还是头一次,显示了政府对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是梧州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有力举措。开展这个活动,除了要实施“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机制、定奖惩”的总方案解决目前阻碍园区建设发展的硬件建设问题外,我们还要在交通运输、饮食娱乐服务、法律咨询以及园区管理等软件方面做好保障工作,促进园区建设大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梧州经济腾飞的“鸟巢”。(

下载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梧州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简报(共五则)

    商贸物流园区工作简报[2012]第1期梧州市商贸物流园区管理委员会编印2012年元月节后第一天布署园区建设工作春节前,市委书记刘志勇深入园区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对园区工作存在的......

    政府工作报告(共五则)

    1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 年 3 月 14 日在罗庄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罗庄区区长 王丽云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政府工作报告(共五则范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10月11日在古县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镇长 涂瑛凌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古县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

    政府工作报告(最新)(共5则)

    政 府 工 作 报 告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 年 1 月 7 日在阜城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阜城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石跃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

    政府工作报告2009(共五则范文)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在高县**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欧炳英 2009年1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

    2011政府工作报告(共5篇)

    2011政府工作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今日开幕,会议主要内容有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共5篇)

    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一八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23日 01 版)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

    2014 政府工作报告(共5篇)

    2014年主要目标 MAJOR TARGETS FOR 2014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7.5%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s about 7.5 percent. -- 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将控制在3.5%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