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

时间:2019-05-13 18: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

第一篇: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

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

发表在2011年1月《橡胶材料》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橡胶材料专业委员会主办 长江期货 王丰

2010年,全国商品期货成交额为226.98万亿元。上海期货交易所2010年成交额为123.48万亿元,占国内55%的市场。

2010年,天然橡胶期货成交额为42.65万亿元,占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额的35%,占全国期货市场的18.79%,为国内第一大商品期货品种。2011年, 从基本面来看,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主要有:

一、橡胶树老龄比例在不断增加: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天然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多数ANRPC成员国都放慢了橡胶树的更新速度,胶树老龄化比例在不断增加。以中国为例, 通过具体调研我们总结出老龄橡胶树产胶低的原因主要有:

1、胶树生理老龄化通常情况下,橡胶树栽培6-8年左右即可开割产胶,之后一般经历20-30年的产胶高峰,产量开始明显下降, 按橡胶树的生产周期规律,海南垦区每年需更新胶园10万-12万亩,但由于资金不足,海南垦区尚有约60万亩橡胶树超龄服役,由于种种原因这类老龄化的橡胶树得不到及时的更新,通常枯萎死亡。这对天然橡胶的生产及胶园土地的有效利用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2、栽培管理不完善一种情况是由于栽培技术措施不当,疏于管理造成的。如胶园施肥不当或者不施肥,加之胶园本身土壤肥力低下,胶树长势虚弱,胶树长期处营养不良状态,有皮无胶乳或者胶乳很少,未到更新年龄即开始产量下降,提前进入老龄期。另一种情况是胶树已经进入老龄期,由于对老龄期胶园不够重视,不按照有关规程施肥及日常管理,只有产出没有投入,胶树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进行胶乳再合成,因此产胶量下降。第三种情况就是胶园管理缺乏科学性,同样是施肥,有些农场盲目投入,不是造成氮肥过多,就是磷钾肥偏少,使消耗大量养分的橡胶树得不到合理的营养补充。

3、胶工对老龄胶树不重视一般来说老龄胶树低部位好的割皮已经基本耗尽,只能割高部位的树皮,而高部位的树皮产胶能力本身就比低部位的树皮产胶能力低,要获得持续高产就需要割胶技术好、责任心强的胶工进行承割。否则,如果胶工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则有可能产生消极心理,一开始就从心里认为老龄胶树无高产的希望,割胶技术又较差,随意乱割,没有按照有关规程做好老龄胶园的日常管理,造成该拿到的产量没有拿到。

二、橡胶树品种结构在不断改变:目前世界范围内胶农混种多个品系的胶树情况越来越多,橡胶树是典型的多年生热带树种,一个优良品种的筛选必须通过人工授粉,建立有性系比区——初级无性系比区——高级无性系比区等层层鉴定筛选,大约需要30年。

1、栽培品种单一目前我国橡胶树整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单产水平徘徊不前,在2008年初的寒害中,海南农垦26.4万hm2橡胶树受到不同程度危害,受害率达73.6%, 寒害死亡的割胶株数达153万多株,死亡株率约占开割树总

数的2.5%,未投产橡胶幼龄树因寒害枯死111.7万株。虽然以上严重灾害损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但单一的主栽品种应是致使种群应对自然灾害整体抗逆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2、自主选育的新品种推广缓慢以我国为例,从1952年开展选育种工作到现在,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近90个,而这些自主培育出的优良橡胶树无性系大面积种植的却不多。数据显示,至 2010年末, 1995年汇评为大规模推广级品种的热研7-33-97在海南推广种植的面积不足海南总植胶面积15% , 2002年汇评为大规模推广级品种的云研77-4在云南推广种植的面积仅占云南总植胶面积的 10 %左右。

3、种质资源创新利用进展不快1876年,英国人魏克汗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采集到大约7万粒橡胶种子,由其培育成活的实生苗仅有22株, 而这22株橡胶树实生苗成为现在广泛栽培于东南亚的橡胶树栽培品种的种质来源和最初的育种群体,而随着植胶时间延长,环境的改变,胶园周边非胶作物的变迁,以及气候变化,橡胶树新的病虫害会越来越多,发生频率将会越来越高,狭窄的遗传基础极有可能使橡胶树栽培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胁迫的脆弱性增加,并将有可能增加遗传脆弱性的风险。

4、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仍未建立目前虽然世界上通过体细胞胚状体培养途径获得橡胶再生植株已有近40年的时间, 然而橡胶植株再生频率仍然较低, 而作为橡胶树生物技术的基础技术之一的组织培养技术, 目前仍存在愈伤组织分化率、植株诱导率以及成苗率等较低的问题。因此,在橡胶树基因转化过程中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尚未建立高效适用的橡胶树遗传转化技术体系。

三、主产胶国的橡胶种植区域都在迁移:非传统植胶区的种胶面积在不断增加,这些新区域并不完全具备种橡胶的农业气候,企业也缺乏橡胶栽培技术,非生产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低。

1、橡胶种植盲目开发的混乱局面由于近年来,由于橡胶价格持续上涨,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在世界范围内激起了各国快速开垦植胶的热潮。只求开垦种植,乃至不顾生态保护、不顾栽培条件与种植技术,陷入盲目种植状态。不少地方已不考虑是否宜于植胶,而是在力所能及的各种地形地势、坡向、高山、低谷都种上橡胶树。如云南景洪某些地方,橡胶树已种到海拔1200m以上,在沟谷凹地等不能植胶的地方也都种上密密麻麻的胶树;更有甚者,有人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在国有林及自然保护区内砍伐原始森林种植胶树。

2、橡胶园的规模变小选址变难胶园规模和产量在不同国家差别很大,例如印度和越南,印度产胶量达世界第四位,消费量达世界第二位,但是印度的橡胶产业结构是,小胶园主占全国的89%,产量占全国的93%。以柬埔寨为例,柬埔寨现可开发的土地资源,大多集中在柬北部的上丁、拉达拉基里、蒙多吉里、柏威夏、桔井等省,距金边约400~500公里。土地多为平原,地势平坦,河沟密布,地下水位高,5月前林地干爽,进入6月后雨水集中,平洼地多遭涝渍,故在选地时应分旱、雨季两季详察地情。在胶园的选择上,应选高不选低,选坡不选洼;选土层深厚的红土地,忌选土层浅薄、下为铁锰结核、铁盘石砾,以及雨季地下水位高、易涝渍的灰色水成土、杂赤铁土、硅石质土等砂土地。在东南亚等热带植胶国,选好地是植胶成败的第一要素。

四、橡胶产量受气候影响的复杂关系:随着目前全球气候的复杂多变,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全球变暖增加了酷热、飓风、水涝、干旱等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而气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气候变化对橡胶的生产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但终究是影响相当复杂的。

1、春季的气象条件是白粉病流行的主因如果该地区异常气候表现为:长时期气温偏低,频繁降雨,有利于病害侵染和嫩叶期物候延长,也即是大大拓展了白粉病反复、严重流行的时间、空间;同时频繁降雨的天气过程造成常规喷药防治的严重不便,虽然多次重复喷药,也会多次遭雨水冲刷而不能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如果在2月中旬该地区遭遇了持续性低温阴雨少日照天气,阶段性降温明显,而这一时期又适逢大部分橡胶树由古铜期向淡绿期转化的关键期,这些气候原因会诱发橡胶树白粉病大面积爆发和流行。

2、热带东、西部气温的差别对橡胶树的影响现举一例说明,云南景洪与广西钦州两处几乎处在同一纬度,前者海拔高度比后者高出500m以上,两地在60年代都曾经大量种过橡胶树,由于越冬条件不同,存活率也大不相同。景洪除1973/1974,1975/1976这两个冬季遭受较严重寒害(后来恢复良好),一直是安全或基本安全越冬,景洪地区目前已是我国天然橡胶的重要产地,广西钦州地区则大不一样,从几乎每年冬季都要遭受中度或重度寒害,橡胶树数量到70年代末期存活不到10%。景洪地区冬季阳光充足,不出现阴冷型寒害,这是热带东、西部植胶区在植物生态气候方面的一个重要差别,而这个差别正是由于青藏高原对这两个地区上空大气运动的不同影响所致。

五、全球植胶政策方向的转变:目前全球的大趋势是采用低强度采胶技术,种植胶木兼优的品种,增加其他副业收入,从以橡胶树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产量最大化向利润和竞争力最大化转变。

当前,天然橡胶耗用量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天然橡胶因具可再生性、地域分布的局限性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已被列为绿色、资源约束型产业,备受各国高度重视。

目前聚焦热带地区、追逐热土及天然橡胶资源掌控权和话语权的新一轮争夺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激烈展开。

第二篇: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影响

我们生活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拥有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大地以及大气的地球。生命由此诞生、进化、繁衍。然而作为我们人类自己正在破坏赖以生存的地球。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之一是地球在渐渐地变暖。何谓全球变暖?现在的地球上正在发生着什么?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二氧化碳、沼气、锌化氮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的逐渐增加,由此引起了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地球表面温度的上升会带来什么?

1、由于海平面上升,部分国家的国土面临着被淹没的危险

2、暴雨、干旱等异常气候的增加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部分珍惜的遗传基因的减少

4、由森林采伐及异常气候等带来的沙漠化

5、对水资源等的影响:缺水现象

6、热带传染病发生的增多(疟疾、霍乱等)

7、由气温上升引起的粮食作物产量的下降。粮食不足问题

8、高温引起的用于空调等能源的增加,进而引发能源危机

全球变暖也会危及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只是由于全球变暖现象不容易被察觉,人类自身很难认识到自己将面临危急时刻。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从长远来看这一问题正在逐渐严峻。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此问题,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是仅仅在为应付公事,制定遏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全球变暖-沙漠化

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由于雨水稀少,高温而引起土地干燥,致使草木不能生长,到处是砂子的区域。有名的沙漠有,非洲的沙哈拉沙漠,中国的塔库拉玛干沙漠,北美的索诺拉沙漠,澳洲的大沙漠。当今沙漠化正在以这些沙漠为中心向其他区域扩展,虽然对沙漠化的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取得很大的成果。现在沙漠化的进展速度已经到了人类不可忽视的地步。让我们从沙漠化的成因中,从日常生活中探讨该如何去防治沙漠化。

什么叫沙漠化 Desertification

所谓的沙漠化就是指孕育草木的健全的土地由于雨水稀少而导致枯竭,并最终干燥,从而使植物不能正常生长。还有,土壤的侵蚀和盐类的堆积也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在1996年12月发行的《沙漠化处理条约》中的第一条里写着“沙漠化是在干燥或者半干燥,以及干燥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动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地劣化”,有句话也许有点难于理解,但主要只有两句话,沙漠化就是土地劣化,沙漠化是人类和气候造成的。

现在沙漠化的状况

沙漠化现在正在向各个区域扩展。沙漠化的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的4分之1。不敢想象要是再照这样发展下去,沙漠的比例将会是现在的3倍左右。真是不敢相信,根据联合国的调查报告,面年将会有大约有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沙漠化,沙漠化的波浪确实正在不断地扩大。沙漠化最严重的地方是以撒哈拉沙漠为中心的非洲大陆。让人惊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正在以每年15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要任其发展下去,非洲的大陆就会变成一个沙漠的大陆。还有,中国的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中国东部,沙漠里的沙子随着风吹到了北京。不仅仅是这些地区,其它区域也遭遇到了沙漠问题,我们要尽早地了解沙漠化的原因和解决沙漠化的有效对策,并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

关于沙漠化的成因

Cause

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和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土地恶化。最近由人类的活动造成的沙漠化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自然环境而造成沙漠化

据调查,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很久以前是一片被绿色覆盖的大地。但是由于长年的气候变化,雨水稀少,最终导致土地干燥变成了沙漠。像这样的沙漠,是由气候的变化,大自然的力量而形成的。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的沙漠化

沙漠化的原因除了自然的原因,人为的作用已成为很重要的原因。比如,森林的砍伐和放牧,农业耕作所造成的沙漠化。由于木材需求量的扩大,大量的树被砍倒,对牛羊等家畜的过度放牧,成片的草被吃完。开垦农田和耕地的扩大导致森林被砍伐,荒地的出现等等,人们为了生活助长了沙漠化的形成,这些也都造成了土地劣化。由于盐类物质的侵蚀造成的沙漠化

造成沙漠化的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盐类物质的侵蚀而造成的土地恶化,在农业耕作的时候,往往要对作物进行输水灌溉,如果进行灌溉而不好好排水的话,保含着盐类的地下水水面就会上升,进而蒸发,就会在地面堆积大量的盐分使得土地变得荒瘠。在盐类大量聚集的土地上作物将不能生长,土地就会明显地衰退下去,最终导致沙漠化。人口的增加,沙漠化的扩大

在人口急剧增长的中国,沙漠化也是严重的问题。数十年前还都是绿地的地方,突然变成了沙漠化。人口的增加是其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蔬菜肉类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且,不断地建设住房会导致木材需求的增加。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农田的扩大和森林的砍伐,最终也会成为沙漠化的原因。

在全世界对于沙漠化的对策

Measures

1996年12月颁布了沙漠化对策条约。现在已有179个国家参加。这个条约是针对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为讨论非洲的沙漠化问题而颁布的条约。这个条约是直面沙漠化问题的条约,是参与国向以非洲为中心的国家提出具体的对策,提供与此有关的资金援助的条约。

沙漠化和绿化之间微妙的关系 Desertification and forest

沙漠并不是一味地带来坏处的。比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高纬度的地方感到比较温暖,这主要是撒哈拉沙漠上空的热空气随着南风吹过去的原因。如果,撒哈拉沙漠被绿化的话,南欧洲就会变成一片寒冷的地带。沙漠化和森林的减少并不是有100%的关系。沙漠扩大的原因也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和盐类物质的堆积。对于这些问题在将来可以通过灌溉设备的扩充得到解决。

全球变暖-大气污染

现在我们呼吸的空气是被污染的。大气为什么会被污染呢? 工厂和汽车的排烟是主要原因。随着亚洲国家工业的迅速发展,人口增加,利用汽车的在增多,大气污染成了深刻地问题。大气污染不管有害于我们的健康,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环境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意识。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关于大气污染的现状和对策及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大气污染的原因

Cause

汽车,工厂等排出的烟污染空气,这种情形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物质包括氮氧化物(NOx),粒子状态浮游物质(SPM),二氧化碳(CO2)等。这些物质是导致全球变暖,酸雨,光化学缝褶的原因。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工厂排出的烟等人为的因素。大气污染是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发生大气污染的形状不光有煤气,还有叫空气溶胶的个体和小颗粒等物质。

◇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

让我们看一下大气污染物质的种类和给环境带来哪些问题。氮氧化物(NOx)

是造成大气污染原因的代表性物质。造成氮氧化物的原因是锅炉,汽车等排出的烟。这种烟燃烧后作为一氧化氮排到空气中,在空气中成为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是造成酸雨的原因。浮游粒子状物质(SPM)

浮游物质是在空气中浮游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之一。除了工厂排出的烟,汽车排出的废气等人为因素之外,火山,森林灾害等自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也是它的原因之一。浮游粒子状物质是有害于人类健康的大气污染物质,会导致呼吸道患者死亡率的上升。光化学okindanto(Ox)

光化学okindanto是汽车,工厂等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烃类等大气污染物质与太阳的紫外线发生化学反应,给人体带来影响的大气污染物质,也是光化学缝褶的原因。当光化学okindanto的浓度高的时候会导致眼睛,咽喉不舒服。二氧化硫磺(SO2)

二氧化硫磺是煤,石油燃烧的时候所产生的大气污染。二氧化硫磺的特征像鸡蛋腐烂时散发的气味。公害引起的哮喘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二氧化硫磺引起的大气污染。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由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引起的无味,无臭,无色,无刺激的大气污染物质。一氧化碳是很可怕的大气污染物质,要是吸收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会导致死亡。

大气污染的状况 Situation

随着经济发展,也造成的严重的大气污染。各个国家也开始关注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有关措施。有的国家制定了关于大气污染的规定和规则,并且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我们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汽车的增加,使用汽车移动的次数的增多,废气引起的大气污染在加深。

改善大气污染 Improvement

近年来,各个国家为改善大气污染在采取各项措施。但围绕大气污染,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离完全的改善还有很大的距离。世界在关注由大气污染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要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稍微注意以下,会对改善大气污染有帮助的。下面说一下我们能做到的一些节能措施。

节能

养成不在房间时关灯的习惯。尽管这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从小事情做起,这是很重要的。待命电力的消减

随时关掉电视机,录音机等待命电源。节水

洗手,漱口的时候关掉水龙头。淋浴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我们能做到节水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人稍微留心,定会有成果的。回收资源

回收可以再利用的purasuchiikku制品,报纸等。减少垃圾

减少垃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爱惜物品。调节适当的室内温度

室内空调夏天设定在28度左右,冬天设定在21度左右。

全球变暖-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有害物质,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什么叫二氧化碳?

CO2

人类吸收氧气,排除二氧化碳。石油,煤等化学燃料燃烧时会排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容许浓度很低,只有0.5%。人类在10%以上的二氧化碳中会神志不清,25%以上会在几个小时内死亡,30%以上会立即死亡。我们要认识二氧化碳的危险性,也要明白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Cause

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因全球变暖而引起的受害,应该控制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因此,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日本,美国,俄罗斯,中国是世界二氧化碳排出大国。

全球变暖问题 Global warming

二氧化碳因为是很稳定的物质,所以它的反应性很低。处理地球规模的二氧化碳是不可能的。世界先进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做环保。但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是无法在环保上投入大量资金的。我们要知道,发展国家做环保,其他国家要是不做环保的话,那也是没有意义的。但因为经济状况等原因,在环保问题上各国家的步伐不一致,这也是实际问题。

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

Measure

为防止全球变暖,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是必要的有效措施。燃烧石油和汽油时会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要想减少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话,我们的能源使用量就不能跟现在一样。这样有些人就会说,[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这会妨碍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每年都在举行为防止全球变暖的世界会议。有些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积极的。但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大家的步伐不一致也是实际问题。我们要知道,一个人做环保其效果不会很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可以,而且也会达到其效果。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后代,也要积极地做环保活动。

为控制二氧化碳排出量,我们能做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What we should do

1、夏天把冷气的温度调高1度,冬天把暖气的温度降低1度。

2、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5、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7、买东西时,尽量挑选简易包装物品。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微小的事情。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

在远古地球上没有臭氧层的时代,太阳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到地面上,任何生物都无法生存。后来由于臭氧层的形成组织了紫外线,才诞生了生命,形成了现在的地球。可是现在人类正亲手破坏守卫地球防止紫外线照射的臭氧层,地球正在回到生命诞生以前的状态。

何谓臭氧层? Ozonosphere

臭氧层位于距地面20-30公里的上空,假设将其拿到地面也只有3mm(1气压)的厚度。进一步说明,就像是蕾丝窗帘样的东西正在保护着地球不受紫外线的照射。但是人类自己正在破坏它,这便是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Influence

臭氧层被破坏会引起何种后果?现在我们已经探明:如果被臭氧层所阻挡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后,会容易罹患皮肤癌、白内障失明、以及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艾滋病等病毒性疾病。更有甚者紫外线还会对生物细胞的遗传基因(DNA)有影响。当今世界上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人正在增加,在日本这个数字增加了六倍。20年后将会出现臭氧层减少三分之二这一最严重的后果。臭氧层的破坏对地球温暖化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因

Cause

氟利昂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在被发现会破坏臭氧层前,氟利昂在世界上用于冷却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当上述产品被废弃时,氟利昂也随之大量释放。氟利昂比空气重,释放后会慢慢接近臭氧层。据说其到达臭氧层的时间是20年,那么20年后会发生什么?对于知晓此事不断减少氟利昂排放的我们来说,臭氧层是不会增加的。现在氟里昂被禁止使用了,但由于在科研领域其替代品一直没有被发现,因此当今一种对臭氧层危害相对较小名为“替代氟利昂”的气体正被广泛使用。但是我们不能沉默观望。我们应当避免氟利昂的违法遗弃,通过严格执行氟利昂的回收最小限度的防治臭氧层的破坏。我们必须行动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防范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氟里昂的回收需要大家的力量

Cooperation

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已经全面停止了CFC、HCFC、HFC的生产,但填充于既已生产的冰箱、汽车空调等等中的氟利昂,不在少数。因此在回收废弃阶段,氟利昂有泄露到大气中的危险。为了尽早恢复臭氧层,在废弃正在使用的含氟里昂机器的时候,必须正确执行氟利昂的回收。其回收与民众、回收业者、制造商、政府等息息相关。为了推动回收,应当根据各相关者的立场、能力等等,分配任务,进行支援。平成14年4月1日起实施的《关于确保实施含氟里昂相关产品的回收及销毁的法律(氟里昂回收销毁法)》中,氟利昂的回收成为法定义务。

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Decreased

选择不含氟的冰箱、空调机及汽车等制品。由于使用了氟利昂的喷雾类商品不在少数,因此应尽量不购买使用含氟喷雾类商品。

全球变暖-异常现象

一说到自然灾害,人们就会想到台风、洪水、干旱等现象。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自然灾害。似乎每年都有的持续酷暑和暖冬,就算有人认为是“偶尔发生”,也够难受的。酷暑和暖冬是典型的自然灾害。话说回来,包括酷暑和暖冬在内的这些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对策吗?

象毒素一样慢慢吞噬地球的自然灾害

Abnormal weather

在日本,虽然多少有些反响,但是与欧洲相比,在削减CO2上,完全没有采取对策。也就是防止全球变暖的对策。因石油、煤炭的燃烧而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CO2),原先是草木发生光合作用和防止地球热量往外散发的必要气体,但是现在防止地球热量散发的作用反而成了一种危害,这是近20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25%导致的后果,导致全球温室状态的产生。产生这种效应的是二氧化碳、氟,叫做温室效应气体。

大都市温室里的暖气装置

Heating device

温室当中,放着蜡烛等自然发热的物体,热气无法散发,随着时间推移气温不断升高。再加上光照气温更高。地球正在变成这样的温室蜡烛。具体表现在日本全境里发生的酷暑和暖冬等异常气候。另外,这种异常气候特别容易在国内的中心城市发生。中心城市里因为高楼林立,住宅密集、以及汽车尾气,所以自然二氧化碳的数量一直在增。结果,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温室效应明显,城市自身的气温显著提高的现象实际发生了。日本也不例外,东京、大阪等城市的气温正在升高。

温度1℃完全改变生态系统

Ecosystem

温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00km。如果气温上升1度,就相当于纬度向下移100km。因此,因为东京100年间,气温上升了5度,所以现在东京的气温相当于100年前鹿儿岛南端的气温。对人来说,气温相差1度2度,生活上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但是对植物或其他生物来说,1度的温差是非常重要的。想想看,你住的地方和离你100km左右的地方气候会是完全一样的吗?另外,气温上升的话,不仅会出现新的生物,也会产生新的病菌。气温的变化如果也波及到山脉的话,温度差1度,高度差是100米。即在2000米高度生长的高山植物,一旦气温上升3度,不到2300米的地方将无法生存。这样的话,地域生态系统将完全变化。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巨大打击的「自然灾害」

Large shock

这种气温变化一方面属于全球变暖的范畴,被认为是异常气象,另一方面也包括在温室效应的含义中。如果问到异常现象是那些现象时,洪水、干旱、黄沙都是。日本去年有10场台风登陆,这就是异常气象。日本的洪水还没有淹到房顶那么高。在美国、欧洲等地,洪水的受害者甚至只好呆在屋顶等待救援,有时房子都被洪水冲走了。另外,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的人来说也是巨大打击。但是,一写地方是水太多造成灾害,另一写地方干旱。干旱指的是不下雨,持续的日照,长期的水不足状态。但是,有一部分是因为乱砍乱伐导致的。

在日本算异常,在世界上算正常?

Comparison

在日本发生的台风灾害,一年10场以上的台风登陆是50年代的事。日本每年平均3场台风登陆,去年有10场台风登陆。对日本来说这是造成巨大损害的异常现象。但是,从世界上来看,台风数并没有增加。往年,中国有7场,菲律宾有4场台风登陆,但是去年中国有4场台风登陆,菲律宾一场也没有。应该在中国和菲律宾登陆的台风改来日本登陆,从初起台风的路线变化的现象,据说是50年才发生一次。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现在的问题

The current problem

异常气象在日本的定义是,按30年一次的比率发生的显著的气候异常,世界上是把日本的30年改为25年。开个玩笑,被认为是异常现象的厄而尼诺现象,本身并不定义为异常气象。厄尔尼诺现象被定义为是圣诞节前后发生的季节性气象。另外,厄尔尼诺现象大约4年发生一次,一次持续1年到1年半时间。日本登陆的台风,确实是异常现象,但是台风频繁被认为是什么人为原因、天崩地裂的前兆未免想的太简单了。如果这种现象今年再发生的话,日本,世界都该引起注意。不发生的话可以把它当成50年一次的自然现象。但是,日本,乃至地球上气温升高现象无论怎样都不能当成自然现象。即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种现象将一直持续。为了将来,必须要阻止全球暖化。总之,地球暖化这种异常现象已经不是将来的问题,而是现在的问题了。

全球变暖—氟利昂

说到氟利昂,就像平成14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氟回收·破坏法》一样,人们把它作为地球暖化的原因之一,正在努力回收。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氟利昂对环境的影响的呢?了解了以后,让我们一起致力于氟利昂的回收吧。

何时发现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

Fluorocarbon

据美国莫利纳博士和罗兰多博士的研究称:氟利昂到达大气平流层以后,通过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产生氯原子,破坏臭氧层的可能性很高。然后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1974年的科学杂志上。当时,持反对意见的科学家声称:比空气重的氟利昂不可能到达距地面10km的平流层。但是实际情况是在南极发现了臭氧层空洞。从此,他们的研究得到了承认,并在现实中得到证明。

氟利昂与臭氧层破坏有关

Cause

◇氟利昂与二氧化碳相比,温室效应要高出几千到1万500倍。◇氟利昂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催化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层,约破坏10万倍的臭氧。

◇氟利昂比空气重,相对安定。因此在它被渐渐稀释渐渐暖化的过程中,趁着西风缓缓上升时,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到达臭氧层。破坏现在臭氧层的大概是15年前的氟利昂。

◇氟利昂虽然破坏了臭氧层,但是真正的危害还在以后。◇氟利昂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将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氟利昂对人的影响,据推测:臭氧层的量减少1%,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2%,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从0.6%上升到0.8%。

◇除了影响到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的浅海的浮游生物,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减少。

◇紫外线若能到达地表附近的话,估计光化学烟尘也会恶化。

氟利昂导致的地球暖化现象

Global warming

氟利昂通过破坏臭氧层,使地球暖化。鉴于此,几种氟利昂里面,CFC与1995年末停产,HCFC自1996年开始限制生产。现在HFC,作为上面2种氟的代替品使用。作为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暖化有直接的影响。即使现在的替代氟,要做到对环境完全无害还是不可能的。现状是即使有有害物质产生,也尽量使用对环境危害少的物质。

那类物品使用氟利昂?

Use

使用氟利昂的有冰箱·空调的冷却剂和隔热材质,汽车上空调的冷却剂和隔热材质。工业制品的洗涤用·印刷基板等用的洗涤剂上也用到。另外,隔热材料·人造橡胶等发泡用的发泡剂、喷雾器罐等喷射剂等也用到。这一类物品当中,和它们的废弃物中,因为使用有害的氟利昂的可能性很高,所以这类物品要好好回收。

氟利昂回收破坏法

Fluorocarbon collection destruction method

1995年末,臭氧层破坏物,有害物质氟利昂的生产被全部废除。但是以前成产的冰箱、空调里面作为催化剂使用的氟利昂依然存在于地球上。2001年即使制定了《关于特定制品氟类的回收以及破坏的实施确保法律》“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但是还是无法回收。原因在于枉顾回收者的不法丢弃行为的存在。因为不法丢弃,氟利昂从废弃的电器产品中直接排放到了大气中。有些地方,根本不回收氟利昂,就直接进行了垃圾处理。必须要制定对策制止这种电冰箱、空调的废弃方法,进行氟利昂的回收。

保护臭氧层,彻底贯彻氟利昂的回收

Ozonosphere protection

有必要把使用氟利昂的机械在废弃时,完全回收,以防止氟利昂在大气中的排出。另外,氟利昂作为地球暖化的原因物质,能产生强大的温室效应,所以其回收处理也必须作为防止地球暖化的对策认真对待。今后,对于还没有完全废弃的HCFC,必须限制并逐步消减,此外,有必要对于现在正在使用的氟利昂进行回收、再利用、破坏。让我们一起合作回收氟利昂,防止臭氧层被破坏。

全球变暖-森林破坏

森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是砍伐材木。那么,为什么要砍伐材木?为了谁要伐木呢?答案很明确,砍伐材木的是人类。

什么叫森林破坏? Ozonosphere

世界陆地的4分之一是森林。丰富的森林会给我们带来新鲜的空气,充分的水资源。但是,有这样的报告,再过100年全球森林就会消失。我们也许活不到那个时候,但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孩子们。相像一下森林消失的那时刻。地球上的所有的生物也许也会被灭绝。森林破坏,作为环境问题的一项重要课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问题。不用说,我们得保护森林。

森林的重要任务

Role

森林承担着许多重要任务。比如,给我们提供木材,承担着储藏支撑人类生存的雨水的作用。还有吸收二氧化碳生产氧气,给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的作用等森林的作用有很多。因此,保护森林是迫在眉睫的,但现阶段形势极为严峻,1个小时,3平方公里的亚马逊的森林在消失。我们应该保护我们的森林。

森林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Cause

◇为了利用木材,大量地砍伐森林 ◇烧毁田地造成的原生林的消失 ◇为放牧,确保大规模的农地而开拓森林 ◇滑雪场等娱乐设施的开发 ◇因酸性雨的树木干枯 ◇全球变暖造成的森林干枯

酸雨也是森林被破坏的原因之一

Acid rain

1970年开始,酸雨的森林破坏备受瞩目。受害严重的主要地区是欧洲和北美的北方林。许多国家的森林面积在减少,有的国家失去了一半以上的森林。靠近五大湖的美国,加拿大受严重的酸雨影响。到处可以看到树叶掉落,干枯的森林。在中国的工业城市周边,也出现了针叶树林干枯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各个国家受酸雨的影响,森林在受破坏。今后还有很多森林会受酸雨的影响,导致消失的可能性。酸雨是破坏森林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森林被破坏,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呢?

防止森林被破坏的4R运动

Prevent

我们生存的地球被称为[绿色的地球],[美丽的地球]。但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有重大的环境污染,垃圾等问题。我们以富裕的生活为代价,换来了种种这样的问题。为了我们的孩子们,我们得尽量减少垃圾,提倡物品的再利用。作为对策,有4R运动。【4R运动】

肯尼亚环境副大臣提倡了这项4R运动。4R运动就是减少浪费的运动。Refuse 拒绝

→拒绝多余的商品包装。Reduce 减少 →尽量减少垃圾。Reuse 再利用

→提倡反复地再利用物品。东西坏了,最好修理,不要马上更换新东西。Recycle 资源的再利用

→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回收后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不要跟不能用的垃圾混在一起。

4R运动,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情开始做起。这是[珍惜东西]的心灵表现。4R运动当中的一项也好,为了我们的地球,您是不是也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呢?关于成为全世界课题的全球变暖,环境问题,我们得更加的关注。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也要爱惜我们的地球。

全球变暖-森林砍伐

森林被砍伐,导致资源减少,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是促进全球变暖的原因。为了保护地球上丰富的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全球森林砍伐是违法的 Illegal harvesting timber

在世界各地,为了取得廉价的木材和经营农场,牧场,生产纸浆,森林遭到不断的开发,因此违法的森林开采和人为纵火而引起的森林火灾正在不断增加。在日本国内,虽然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但在输入和正在利用的木材里面,也有一些是以牺牲森林的手段而制成的产品。木材是如果得到适当的开采,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但是,在当今世界当中,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正在进行当中。已经成为问题的,就是违法的开采森林。所谓的违法开采,就是无视国家或地方法律而进行的开采活动。但是,即使是合法的,国家把所有权并不是很明朗的森林授予企业开发。还有,对于本来应该保护的森林,也由于一些被企业收买的政府官员的授权而遭到砍伐。对于木材的生产国来说,由于法律的作用不大和取缔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力量弱小,一些看起来是合法的森林开采,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的开采活动正在进行当中。有些企业在授权的开采区域所进行的砍伐活动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估,因此,一些保护价值很高的森林也正在遭到砍伐。在一些以依赖自然资源而生存的地区。砍伐活动本来应该得到当地居民的同意才能实施,但实际上在大多数的木材出口国当中,开采一方和当地居民之间的纠纷一直没有停息。

第三篇:全球金融监管的初步影响

全球金融监管的初步影响

巴塞尔委员会此次制定的新协议,旨在促使各国商业银行减少高风险的业务,提高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并确保银行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储备。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能够凭借自身的力量去应对危机,而不是等待政府的资源救助。在新的协议还没有正式实施的时候已经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广泛讨论,由此看来,必定在短期以及长期内必然给全球金融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新协议可能对国际银行业的影响

巴塞尔协议Ⅲ要求提高银行持有资本金的水平,用来抵御之后可能会遇到的自身运营的危机。多数人认为,即将实施的新资本标准将大幅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也会对信贷活动带来一些限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有人认为,新规定是想促使银行拥有更加强大的动力,来改变银行业务的发展模式,对于成本的节约比规模的扩大来的更加重要。

第一,全球银行业面临较大的融资压力,这在欧洲银行业表现的尤其突出。对于还没有能力达到新协议改革条件的银行,还是需要从市场上去筹集资金。未来的几年,为了达到标准,全球银行业需要从市场上融到上千亿美元。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欧洲的银行业,如果普通核心的资本达到5%,则需要融资300亿美元。7%的话就要融资570亿美元。而欧债危机的阴云并未完全消散,股票市场尚未回暖,欧洲银行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充资本金的难度交道。

第二,银行资本的新标准要求太过于苛刻,将会对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能会抑制到资本供应,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和新增的就业率。新的普通股资本充足要求达到7%的水平,并限制银行的放贷,经济复苏力度就会减弱。

第三,新的资本结构影响了金融部门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一是相对于原来资本金比较少的情况,银行现在交易要考虑到对手方的风险,就会需要更多的资本金来支持他;二是长期的贷款需要一定的或有资本金,用来应对周期性的风险,使得银行的资本结构和资本分配发生改变,银行自营交易模式,银行通过控股向影子银行系统渗透的趋势将受到抑制,银行资产表外化的趋势也会逆转,这些都是改变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

第四,新协议可能会导致国际监管的短期套利。新协议中资本金的标准和质量,流动性短期和长期的指标以及杠杆率,这些指标对不同规模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监管力度不一致,在各个国家实施的时间也不一致,可能导致国际监管框架的套利。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只要措施得当,新的协议将有利于长期金融业的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一是新协议资本金要求必定会长时间促使资本市场的不断活跃,有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缓冲,将来源于比以往更加稳定和长期的资金,从而将改变银行的传统模式,优化银行体系的发展结构。二是新协议将促使银行吸收资本金的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那种以提高股权回报的模式将逐渐被其他的方式取代,由于拥有更多资金的银行将更加安全、盈利波动性小,投资者将降低投资的回报率。转而通过提高银行的声誉,增加银行股本等方式来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

(二)新协议对中国银行监管的可能影响

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巴塞尔协议Ⅲ本身的影响很小,但是新协议可能影响国内监管部门的思路。按照巴塞尔协议Ⅲ的要求,国内监管机构制定了更多严格的规定,主要涉及到资本的要求、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的要求四大方面。

第一,目前中国银行行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以及实际充足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中国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均超过巴塞尔协议Ⅲ所规定的下限,所以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对我国银行影响不明显。中国银监会目前国内的大型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限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超过了新协议中的8%和6%的指标。就算是巴塞尔新协议马上执行,国内资本充足率标准仍高于国际标准。

第二,如果中国的银行监管要求随着新协议而明显提高,那么银行将面临补充资金的压力。银行规模扩大的节奏放缓。2009年10亿的贷款使得银行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从08年底的12%下降到09年底的11.4%,严格的资本计提要求和杠杆要求,将大大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新规定中的普通股核心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分别为6%、8%和10%,这一要求分别高于巴塞尔协议Ⅲ的4.5%、6%和8%。再加上0—4%的资本留存缓冲和1%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由于国内新规定中的存留缓冲0—4%尚未确定,假设以巴塞尔协议Ⅲ所需求的2.5%为准,2012年底,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大多数上市股份制银行资本充足率需要达到13.5%(10%+2.5%+1%);若以4%最高限为准,上述银行资本充足率则最高可达15%(10%+4%+1%),且这一数据还未考虑巴塞尔协议提出的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

综上所述,巴塞尔协议Ⅲ给全球银行带来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一是全球银行业在改善资本结构和补充资本规模、加强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防范的同时,在漫长的过渡期内全球银行业都会放缓增速加强调整;二是不同区域和不同规模的银行承受的压力不同,其中新兴国家和较小规模的存款性机构受到的压力可能轻一些,创新的空间也更大一些;三是新协议仍然在不断完善之中,请如会计准则的调整、自营业务的限制和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对表外产品表内化和复杂衍生品的监管等仍然有待深化,如何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全面纳入监管框架扔有待时日。

参考文献

[1]朱民,巴塞尔协议Ⅲ将使部分金融机构再融资【R】。2010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2010-9-13 [2]罗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文献及评述[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2.[3]袁琳.银行业:《巴塞尔协议III》的内容达成一致[N].中银国际.2010-09-15 [4]亚钧.世界经济进入全球金融经济时代的挑战[J].学术研究.2001(8).[5]邱鹭风、杨晓东.论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实施与我国金融法制的完善[J].现代法学.1999(5)

[6]祁斌.反思华尔街金融危机留下的教训[N].中国证券报.2008—09—27(3). [7]杨舂林.商业银行依法监管的现状评析与改革设想[J].改革探索.2003(6). [8]巴曙松等。国际银行业的流动性监管现状与述评【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0-10-15 [9]刘男等。巴塞尔Ⅲ资本监管改革及其可能影响【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0-10-15 [10]瑞银证券。银行业监管;巴塞尔协议Ⅲ资本充足率【R】。瑞银证券研究报告2010-10-10

第四篇: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简介:

内容提要: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应对危机,总结事件过程,反思

《金融学毕业论文范文》正文开始>>

内容提要: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应对危机,总结事件过程,反思经验教训,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注意信贷过度集中的问题,推进并发挥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鼓励适度消费,建立严格的金融风险评估机制,加强财政金融的监管和立法,促进和保障金融产业稳健发展。关键词:金融危机;西部地区;教训汲取;发展思考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风暴,给全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尤其是金融业界更是谈虎色变。那么,这场金融危机究竟是如何引发,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金融业从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对此,本文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相关问题剖析

2007年4月,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信贷市场风险危机开始,此后伴随着美联储、欧洲、日本等先后几次向金融体系注资救市,以及美联储利率的不断下调,这场以雷曼兄弟倒闭为代表的华尔街风暴,逐步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可划为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即金融机构向大量信用不良以及低收入群体贷款购房,贷款者不能按时还本付息所引起的问题;二是流动性的危机,即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不能够及时产生足够的流动性来应付债权人变现所引发的问题;三是信用危机,即人们对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全面怀疑所造成。探究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如果从体制机制及相关财政金融宏观管理决策上分析,与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和金融机制及金融宏观管理决策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美国不劳而获的经济方式——债务经济模式,是一个地道的空壳经济,培育了美国经济增长的大气泡

众所周知,债务经济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使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大增,以及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放弃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的背景之下。即美国不再需要一般性的实业企业,除食品以外的一般消费品和一般性工业设备外,其他商品都从国际市场购买,并借此向世界输出美元。其他国家为了国际贸易结算顺利进行,不得不持有相当数量的美元储备,并购买美国债券或其他所谓安全的美元资产以保证美元储备保值增值。在这种金融框架下,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不倒,外国政府就永远需要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并且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美国GDP制造业所占比例不到10%,制造业投资的增长率更少,而服务业在美国GDP中的所占比例高达80%。按美国著名学者安德森·维金的推算,美国每获得1美元的GDP,必须借助5美元以上的新债务。同时随着国际贸易量增加,美元债务随之也会增大。正是这种债务经济模式,既膨胀了美国经济,也为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即一旦消费信贷迅速膨胀引发次债危机,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都会产生急剧下降或增加,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二)金融投资激励机制失衡,导致金融过度膨胀

美国金融投资极度膨胀与金融投资激励机制失衡有极大关系。在债务经济模式下,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与职业经理人只有把股票、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无限扩大,从中才可获得更

多的收益。到2008年中期,美国各类衍生工具的名义金额高达200万亿美元。金融机构杠杆率高达50~60倍,远远超过几倍、十几倍的正常水平,加剧了自身财务脆弱性①。而金融家和职业经理人却为其自身利益铤而走险,在证券化分析、系统风险估算甚至毁约概率计算上预测上不断出现失误。这种情形加之华尔街金融家们的不良行径,如各种违规套利,失实的传销手段,导致资产证券化的急剧膨胀。而资产证券化一旦过度,必然加长金融交易链条,金融市场的透明度随之降低,金融风险也会随之被空前放大。

(三)消费信贷金融监管的缺失

从Y=C+I+NX可知: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使净出口NX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负值。而美国制造业投资增长率不断减小,2006年仅为2.7%,投资额仅相当于GDP的2.1%,并且金融投资仅能平衡贸易逆差,所以,美国也只有靠增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仅2007年消费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2%。然而现实是从1971年到2007年,美国民众的绝对收入水平下降,中产阶级人数大幅萎缩,并且失业率不断攀升。为解决这种矛盾,美国政府采取不断鼓励消费信贷的措施。即让原本没有资格借钱的人借钱消费,让原本没有能力买房的人购买住房。而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金融专家被利益所驱使,经济学家被公司所利用,最后政府监管成为摆设,风险预警能力丧失,这是形成系统性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

(四)评级机制失信

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贷款出了问题,与金融评级机构严重失信分不开。由于金融机构的失信,使很多问题债券、问题银行长期被评估为“优等”,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失信的评级机制蒙蔽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也不得不使他们去吞下金融危机这个苦果。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各国的影响尤其是金融业的影响也正在向纵深发展。危机爆发之初,国际投资大亨索罗斯曾预言:“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各自的政策效力。”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出重拳,采取加大投资,刺激消费,给经济“输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2008、2009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人民币,2009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人民币。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家电下乡、汽车补贴,各地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地应对这场危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面对危机“我们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②。目前这场危机似乎已近尾声,但是这场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是中央第二个西部大开发规划即将出台,西部大开发将进一步加速,西部金融产业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西部金融产业发展应当汲取哪些教训,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在宏观经济决策上,必须根据国情区情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安排金融产业的发展比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平衡发展

在产业结构上农业和工业的比重应适度,金融发展的主导方向应当有效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机结合。对此,首先要把农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业这个基础。切实加强财政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根据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要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大力培育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尽快建立银行农户互信机制,有效地推动西部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在当前扩大内需的情况下,重视“三农”问题和培育农村市场,金融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成立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农业经济财政支撑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农村信贷需求。

其次,要重视支持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和轻工业的发展。几年前,甘肃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和轻纺工业,加快发展风电和清洁能源,这是符合甘肃实际的,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升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解决目前工业发展的产业支撑面渐行渐窄,产业门类逐步向资源性产业缩减的问题。但是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和轻工业要与金融银行互动和联盟。政府要设立发展引导基金和产业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促进产业基金发展,来支持相关产业的振兴规划的落实。同时,作为第三产业的金融业,其发展应立足于市场分工,履行服务于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要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采取措施解决西部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问题,推动和促进西部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信贷应均衡发展,不易过度集中,严格防范信贷风险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域性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单一和可贷项目资源相对较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难免会出现贷款地域和期限相对集中的问题,这种情况必定出现信贷投放的同质化趋势,容易增加营销成本,不利于信贷结构调整和金融机构分散风险。为此,各级政府就要统筹配置信贷资源,在保证中央投资项目和地方重点项目配套贷款的同时,还应注意拓展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多途径合理分散信贷风险,有效发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实现金融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房地产市场价升量降,应时刻警惕房地产信贷存在的潜在风险。仅以兰州市为例,据兰州房地产管理局网上售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8月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14.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5.10%,比上年同期上升96.03个百分点,且2009年1月1日至9月15日兰州市网上销售房屋3 859套,面积44.92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6 194元/平方米,去年同期销售房屋6 395套,面积74.82万平方米,成交均价为3 897元/平方米。房地产市场呈现价升量降的态势从而可能引发的风险亦值得政府以及金融机构部门重视。

(三)发展西部金融业要重视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是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竭动力。金融创新需要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相匹配,而从西部金融业的发展来看,金融市场尚不发达,金融创新更是有限。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发展西部金融业,一方面我们要警惕市场无序和金融创新过度的风险,但必须要从国情区情出发,充分认识本地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必须认识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不仅中国金融市场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存在较大差距,就是西部的金融市场与国内发达地区的金融市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不仅规模小、数量品种少,而且金融创新程度也低,西部金融业还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因而,发展西部金融业就必须重视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要努力完善区域性金融业发展框架,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当然,西部金融业的创新要立足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要服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创新。

(四)应加强财政金融的监管

投资银行近年来大量介入次贷市场和复杂衍生金融产品的投资,但是如果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效应过度放大,必然产生巨大的经济泡沫。要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必须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严防金融过度膨胀和过度投机。要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系统,加强对金融活动的日常监管和调控,及时发现金融运行的不稳定因素,防止金融风险积累及其向金融危机的转化,以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要建立金融重大信息发布制度,尤其要强化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监管和信息公开,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虽然目前西部地区的金融创新及金融市场还较落后,但对此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和及早采取全面防范的措施,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做到未雨绸缪。在当前还应注意规范地方融资平台,防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无节制膨胀问题,使金融业的发展健康平稳有序。

(五)国家及地方政府应鼓励适度消费

美国的超前消费经济模式可以说是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在我国超前消

费也已普遍。然而我们应在肯定这种消费模式对经济的积极作用下,要把握其规模的合理适度。应该认识到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者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相辅相成,过度消费会导致过低储蓄,影响资本积累和银行资本流动,导致投资不足,这样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当然,目前我国金融资本存在着过剩的问题,其根源并不在于消费,而在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不适配,导致许多需要资本的企业贷不到款。

(六)要发展西部金融业必须大力开放西部金融市场,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金融创新产品如次级债券隐藏了系统化融资的规模,把风险变得比较不透明,所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面对发达国家发达的金融系统和繁多的金融创新工具,中国以及西部无论实施“走出去”战略还是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都需要更谨慎。要建立国家和地区性的投资风险评估和风险化解机制,做到既慎重又积极。尤其要发展西部金融业,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要注意捕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大力开放金融市场,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金融机构和发达地方的金融机构来西部设点开业,扩大和激活西部金融业。当然西部金融业也应大力开拓新的市场,要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金融业的联系和来往,建立共同市场,促进和推动西部的改革开放和发展。

(七)加强财政金融立法,完善政府监管责任,营造良好环境

要通过立法加大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监管和社会责任,规定重大投资项目和金融产品风险的单位和领导的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水准,建立健全金融评估、审查、监督的制度机制,并规定一旦出现失误,相关组织和领导应承担的责任。要提升司法机关处理金融违法犯罪的能力,建立健全金融系统的犯罪预防。在平等保护金融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严厉制裁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并通过建立相应的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引导社会公众正确理解金融创新的客观规律和法律体系,从而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还应加强私募基金、对冲基金、信息评级机构的监管立法,全面构建预防金融危机的制度屏障。

注 释:

①胡怀邦.危机难改金融四大趋势[J].瞭望,2009,(26).

②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法制日报》2010年3月16日

参考文献:

[1]钮文新.美国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破产[EB/OL]人文与社会, 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67/p0.

[2]刘洪等.五问美国金融危机[EB/OL]人文与社会,http://humanities.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499.

[3]蒋定之.美国金融危机的九个警示[J].中国金融 ,2008,(21).

[4]国纪平.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n].人民日报,2008-11-5.

[5]谢鲁江.美国次贷危机与我国金融改革[J].理论动态,2008.

[6]魏胜文,朱智文.2009-2010年甘肃省经济发展分析与预测[M].甘肃人民出版社.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N].农民日报,2010-2-1.

第五篇:全球保险业并购动因、影响及启示

【摘要】并购是企业采用外部交易型战略实现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得到理论界与企业界的关注。针对世纪年代至今全球保险业掀起的并购热潮,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研究法,分析了并购动因及负面影响,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如何积极、稳妥推进中国保险业的战略并购提出了一些见解。

经济全球化是世纪世界经济的鲜明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全球保险资本自世纪年代以来,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并购和重组,产生了一批巨型保险集团。深入研究保险业并购的动因和特点,对推动我国保险业的重组,进而提高我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保险业并购浪潮的动因分析

一外部动因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世纪年代中期,世贸组织成立,各国经济交往更加密切,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导致跨国公司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保险市场进入障碍减弱甚至消除,保险公司跨国并购此起彼伏,借以扩大规模,拓展经营地域,提升市场份额。

.保险市场发展不平衡

从保费收入构成看,国际保险市场呈现不平衡发展态势:一寿险业增长速度快。年,寿险市场保费占.%。非寿险保费占.%。寿险保费增长.%,非寿险保费增长.%。二发展中国家保险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从整体上看,发达国家保险发展速度放缓,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滞缓,保险市场趋于饱和,承保能力过剩,放宽限制,价格竞争加剧,保费增长受阻。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保险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发展潜力很大。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保费收人中,发达国家占有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年,全球保费,.亿美元,工业化国家,.亿元,占比.%;新兴市场国家,.亿元,占比.%。世界平均保险深度是.%,工业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世界平均保险密度.美元,工业化国家,.美元,新兴市场国家,美元。国际保险市场的不平衡发展,发达国家保险市场的饱和状态和发展中国家保险市场的快速上升趋势,促使发达国家加快了对新兴市场国家保险公司并购进程。

.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发达国家保险深度一直在%左右,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国内保险市场已趋饱和。例如,年经合组织保费比上年下降亿美元,但新兴市场上升亿美元。此外,世界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制约了费率的下调空间。国际保险市场保费与资本金的比率从世纪年代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众多的资本追逐有限的保费,竞争日益加剧。尽管各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开发和服务上费尽心机,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保险公司之间的并购,以规模优势来获取市场份额成为必然选择。

.监管放松趋势

世界各国纷纷建立金融控股集团,鼓励综合经营,以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例如:欧盟年颁布了第四代资本移动自由化指令,具备保险市场自由化条件,年颁布银行第二代指令,年颁布财产保险第三代指令以及人寿保险第三代指令,形成通过单一许可证所象征的保险市场自由化的框架,全面推行全能银行和混业制。英国年实行了史称金融“大爆炸”的金融改革,结束了其本土及英联邦国家的分业经营体制。日本年实施金融大改革计划,推动全能银行制。美国年底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实施混业经营。至此,金融混业经营成为世界趋势。各国保险企业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开展跨行业并购,以享有混业优势,提高竞争力,实现收益多元化。

.巨灾风险逐年增大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城市化加剧、全球财富增加、气候和环境变化、现代工业发展、恐怖袭击频繁发生等,巨灾造成的财产损失不断上升。年“.事件”给保险业带来亿美元损失,非寿险业丧失亿美元资本,美国非寿险公司在保险历史上第一次面临亏损。最近年,巨灾的发生频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促使保险公司通过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

.信息技术创新

保险公司通过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可以高速处理大量数据、创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保险企业营销模式、提高服务水平。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类信息沟通便捷、迅速,一个股权结构多元化、业务种类综合化、服务领域国际化的巨型金融集团将能够高效率、低成本地运作。信息技术成为保险并购的催化剂和并购后形成的巨型保险集团高效运作的保障。

二内部动因

.混业经营

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在新的产业领域或相关领域获取新的管理能力,实现增长。通过并购进行重组的速度要快于内部投资进行调整的速度,同时还能实现经济协同效应。世纪末,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成为趋势。银行、证券与保险资本的互相融合,使三者服务范围都得到了扩展,保险公司兼有银行、投资等功能。混业并购深刻改变了传统保险运行规律,将传统保险商品供给模式转化为现代保险理财服务模式。

.争夺市场

并购可减少竞争对手、提高市场份额。并购后企业市场份额增大,市场控制能力增强,实现了规模经济,提升了企业价值。由于保险业内的并购,全美最大的家保险公司资产占保险总资产比重从年的%上升到年的%。

.化解风险

保险经营过程,既是风险大量集中过程,又是风险广泛分散过程。大数定律要求保险公司在偿付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尽可能多地承保风险标的,同时注重风险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之间的合理分散,以防御系统风险,确保经营稳定。

.优化资源配置

保险公司并购其他金融性机构,不仅能使双方资源重新组合,还能使原有公司某些资源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被另一个公司中相对应优良资源所取代,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二、保险并购的影响

一外部影响

.对国际货币体系提出挑战

首先,加大交易成本与风险。并购后保险机构地域范围广阔,涉及不同币种交易,存在一定的汇率风险和交易费用。其次,加快国际资本流动。保险业扩大业务、地域范围,增强开发金融工具能力的同时,也开展各种投融资活动,加快了资本流动速度,扩大了资本流动规模。第三,增加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性。经过并购重组,一个个资产庞大、业务广泛的保险集团纷纷诞生,一旦遭受损失,其破坏性难以估计。由于金融资源流动状态、方向、规模极易改变,具有较强的国际传导性,势必引起国际货币体系动荡。

.加快保险国际化步伐

并购增强了保险公司综合实力,扩展了业务范围,增强了国内外市场的互动性,推动了全球统一开放保险市场的形成。各国在保险监管方式、手段上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使监管走向国际化。并购增强了保险公司科技实力,加速了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跨国经营保险业务愈加方便,有力地推动了保险国际化进程。

.改变保险业竞争格局

世纪年代的并购,打破了日本保险公司独领风骚的局面,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保险并购加速了保险业排名的更迭,不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美、日、欧掌握了大量金融资源,位于主导地位,意味着它们有能力支配世界上大部分其他资源,并使得国际保险业的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二内部影响

.正面影响

一般来说,并购可以使公司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财富创造效应等。具体来说,并购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公司股票价格,但会降低并购公司股票价格。同时,损害债券持有者利益,并购后股票持有者收益的增加来源于债券持有者收益的减少。

《华尔街日报》曾对次并购进行过研究,在并购前后天期间,累计的非正常收益率为.%。而在宣布并购前后各天的最短期限内,股价上升.%。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是非常相似的。

下表是并购期间所支付的升水。对次并购的研究表明,所付的现金升水是市场价格与宣布并购前个交易日公司普通股的平均收购价之差除以后者。收购价格平均高于市场价格的%,从最低的%到最高的%。

表—年并购支付的股价升水

×

×并购数

×平均升水

×标准离差

×最低升水

×最高升水

×支付的现金升水

×

×.%

×.%

×.%

×.%

×市场评估的升水

×

×.%

×.%

×.%

×.%

市场评估的升水,是指并购最终成交的价格与宣布并购前个交易日价格之差除以后者。家并购企业的市场评估升水的平均值为.%,从最低.%到最高%不等。

.负面影响

但在世纪年代保险领域的几大并购案例中,很多公司并购后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大部分都降低了股票市值。

例如,安联集团于年月收购了德累斯顿银行。收购后的安联集团成为总资产达万亿欧元的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但收购不但没有带来经济利益,反而从年三季度起出现了由赢转亏的逆转,××年亏损形势继续恶化且速度加快,仅××年三季度的净亏损额就达到亿欧元,其中.亿欧元来自德累斯顿银行。××年,安联股价下降了%以上。并购德累斯顿银行成为其严重亏损的重要诱因。

年月,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两家公司原本希望合并能够有助于实现“交叉销售”,把集中性团体业务与分散性个人业务有机地融为一体。但是,由于这两大金融巨头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差异,以及为了平衡人事安排而在同一岗位设置两个并列负责人的做法,使得合并后的新公司从高层决策到业务开展频频遇到来自原先两家公司的抵触,结果造成管理混乱。年股价由美元跌到多美元,跌幅超过%,不得不分拆旅行者的产险部门,随后又解散了新兴市场部门。

××年月日,美国第七大保险公司大陆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涉及债务高达亿美元,成为继世通和安然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三大破产案。

三、两点启示

我国加入后,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保险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重组势在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并购也必然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认清保险并购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根据规模经济原理,规模扩大,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将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递减。因此,并购可以使公司更具实力承担基础投入;能够充分利用无形资产边际开发成本低、供给弹性无限大的特点,促进业务规模的扩张,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产生协同效应。

.是化解经营风险的需要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中小保险公司由于资本有限,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破产。我国对此类事情的处理一般采取兼并重组、政府求助和破产清算等措施。总体而言,兼并重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较小,可以减少国家财政和企业负担,减少对保险体系的冲击。同时,并购可以实现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从而有效分散风险。因此,并购是我国保险业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需要。

.是综合经营的需要

混业经营已是世界性潮流,是一种发展趋势,我国保险业最终必然走向综合经营,而并购是我国保险业走向综合经营的必由之路。混业经营已成发展趋势。例如,光大集团控制境内外银行、证券、信托、实业等上市、非上市公司多家;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以保险公司名义注册,基本实现保险、信托和证券混业经营。

.是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竞争的需要

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保险业的发展无论是深度、密度还是其国际竞争力,均有待大幅度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业还有很大劣势。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是.%,我国.%,全球排名第位。世界平均密度.美元,我国.美元,世界排名第位。年,保费占居民储蓄的比重,我国是.%,全球平均水平是.%,发达国家.%。

从资产总额看,年底,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亿元人民币,而世界前大保险公司中资产最少的也在亿美元以上。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人保和人寿两家公司分为.%和.%,而世界前大保险公司中资产利润率最低的也达到%。从资金运用来看,年底,全国保险公司投资额为,亿元人民币,占保险总资产的比例为%,而发达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率普遍在%以上。此外,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人才资源开发与使用等方面,发达国家保险业的竞争能力都很强,在此种情况,我国保险业可以通过并购,增加其在国内保险市场的竞争力,应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

二加快我国保险业并购步伐

.制定并购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险并购规划,如并购战略、实施步骤、战略举措、战略内容等。一制定并购战略目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金融集团。二制定实施步骤。第一阶段:以业内并购为主。在保险公司内部,撤并重组扭亏无望的分支机构,以降低成本,实现集约化经营。鼓励国有与股份制保险公司以及股份制保险公司之间进行并购,从而壮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和优势互补。第二阶段:以混合并购为主。并购银行、证券、信托等,组建若干家全能化、实力雄厚的金融保险集团。第三阶段:以跨国并购为主。通过并购外国保险公司、银行及证券公司,进入国际保险市场,在国际保险市场上争得应有地位。三确定战略举措。支持大型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向多元化、综合化、全能化、国际化方面发展;鼓励股份制保险机构通过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增资扩股等方式获取与其经营能力相匹配的资本规模,尽快组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全面参与国际保险业的并购。四制定战略内容。通过年左右时间,我国保险业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金融集团,形成一些中资或中资控股的综合性、多元化大型保险集团,使其成为我国保险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中坚力量。

.建立健全保险并购法律与市场体系

修改现行法规中有关并购的限制条款,健全反垄断法、破产清算法等法规,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增加保险市场参与主体,使垄断市场向较充分竞争市场方向发展。推行条款费率市场化改革,松动重要险种费率条款的统一性管制。发展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发达,企业并购重组才能活跃,企业规模才能迅速扩张。因此要规范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运作体系、资本流通渠道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统一、规范、活跃的资本市场,推动保险公司上市。发展投资银行与其他具有并购功能的中介机构,培养高素质并购人才,使并购能以股权的方式进行,保证重组的顺畅与效率。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与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是保险并购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保险业并购动力不足,管理水平也不能适应并购后规模扩大的需要。为此,必须实施创新战略。一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解决国有独资保险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体制性问题。吸收外资和社会资本参股,建立产权的市场化流动机制,收益的社会化分配机制,经营管理的外部化监督机制。二实现治理结构规范化。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成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相关专门委员会,引进独立董事,完善公司财务信息和其他重大信息的对外披露制度,建立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责权利明确,经营管理高效、透明的公司治理结构。三实现组织架构科学化。界定配置经营管理职能,理顺内部治理关系,保证法人治理结构协调顺畅运转。

.制定和调整相关法规政策

一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相关政策。允许保险公司通过并购方式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成立保险金融集团,进行混业经营。打破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现状,推动非寿险、寿险、再保险兼营,推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兼业经营;突破保险公司兼营基金、信托、银行等相关金融业务的制度障碍。

二调整税收政策。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因素很多,而现行保险企业的财税政策,税率高、税基宽、且重复征税,是制约我国保险业快速与充分发展的重要原因。一是税基宽。我国对保险业主要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同时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印花税等。二是税负高。内资保险企业所得税税率为%,营业税税率为%。所得税税率高于韩国%、泰国%、俄罗斯%等国家;营业税税率高于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建筑安装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适用的%。从国外情况看,保险业务一般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多数国家对保险业务免征增值税,如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三是不平等。对中资、外资保险机构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不利于公平竞争。

.鼓励投资银行介入

保险并购在信息搜集、资产评估、融资、企业重组上市、法律确认等方面专业性强,必须依靠中介服务组织才能高效进行。投资银行作为资本提供者和资本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在保险业并购和重组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投资银行可以为保险并购提供资本运营服务,规划并购战略方案,策划具体运作方式,提供融资安排,开展资本经营,维护并购和公正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加快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設

保险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是社会公众衡量保险公司综合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尺,决定了其市场地位和社会信誉,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纵观全球,凡发达保险市场,均伴有发达的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和相应评级机构。目前,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四方面下功夫。一是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对进入并购市场的保险主体进行等级评定,引导其投融资和并购重组活动;二是建立与国际会计标准相一致的保险业财务报告制度。使不同性质保险公司执行相同的会计制度、采用相同的税收政策和财务报告口径。三是建立健全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使公众可以依此对保险公司作出基本评价,维护市场透明和消费者权利。四是立足国际标准,发展金融保险评级事业。保险信用评级,是经济全球化和保险业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准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韩峰,:《入世后的企业并购》,中国社会出版社。

洪锡熙、沈艺峰,:《公司收购与目标公司股东收益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第期。

胡智,:《金融业并购重组理论评析》,《国际金融研究》第期。

李富有,:《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研究》第期。

刘钢,:《看风浪中的安联巨轮》,《经济参考报》月日。

夏斌,:《金融控股公司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科学出版社。

巴力,:《国际保险业的并购重组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经纬》。

蒋永辉,:《保险并购:世纪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保险研究》。

李富有,:《中外金融业并购重组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影响全球天然橡胶供应的新问题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评分: 《国家地理与旅游安全》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分析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业工程 学号:20155......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5篇)

    实用气象学 1 学院:教育学部专业:小学教育姓名:张贺新学号: 2011010098 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摘要: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它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

    全球气候变化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保护生物学》期末考查 姓名: 学号:一、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传价值及存在价值,还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1、直接价值 生物......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doc

    综合自然地理学论文 试论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粮食安全危机,本文通过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影......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推荐]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本科学年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第1页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来自于美国的大规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和......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5篇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就算有些事不想理会也没有办法了,比如现在铺天盖地的全球金融危机的报道,基本把持了各媒体的头条。华尔街寒流、银行破产、证券公司倒闭、员工失业、汽车产量......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四单元第三节一、教材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精选五篇)

    全球金融危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此次金融危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一个初始规模相当小的信用违约率上升的事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多家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