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读永州 江永之千年瑶寨(推荐)
品读永州——
勾蓝风情之千年瑶寨
导视:历经千年的勾蓝瑶寨,固若金汤,从未被外敌攻破;四道防御工事,由外到内,支撑起勾蓝瑶人的安全保障;从自我封闭到走出瑶寨,本期《品读永州》勾蓝风情之千年瑶寨,一起感受千年瑶寨的岁月沧桑。
领略了勾蓝瑶人具有鲜明特色的洗泥节和瑶家盛宴,这个千年瑶寨的源起与风土人情更增添了我们的好奇。
【记者 王伟:品永州,观天下,今天我们《品读永州》栏目摄制组来到了位于江永县兰溪乡的上村,我面前的这座古戏台,在上村已经矗立了三百多年。在古戏台前方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行文字,上面写着,予祖昔居万山中,山勾联透,溪水伏流,色蓝于靛,是为勾蓝。这也正是勾蓝这个名称的由来,来过勾蓝的人通常将这里称为是瑶民的桃花源,今天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也将同您一同领略这神奇美丽的勾蓝瑶寨】
勾蓝瑶寨里黄家村的老支书欧阳绪珍,虽然已是年近七旬,但老人精神矍铄,村里每逢有大活动,德高望重的他不仅是组织者更是亲身参与许多活动的具体细节。这些来,一些专家学者来到勾蓝瑶寨探究勾蓝瑶的历史文化,免不了要找他。老支书欧阳绪珍的心里,满载着勾蓝瑶的历史与传说。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这个瑶寨听说是以前传下来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那个时间就没有记载,当时的话,汉朝的时候在这里已经有记载了,汉朝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龙岩庵 它说(这里)原来是最繁华的地方。我们这里历史很久,两千多年】
(小机子拍的摄制组登山花絮)
远观勾蓝瑶寨,只见四面环山,在群山的庇护下,千年瑶寨自有它的天然屏障。新中国成立前,瑶人历来受到压迫和歧视,他们渴望住在平地,平地却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就像一群被放逐的人,瑶人远离平地躲进了崇山峻岭之中。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四处环山,因为这个地方的话了,这个地方防御工事很好,建防御工事,这里叫都源。听说的话,在先秦时期,这个地方就来了人,来了人以后,他这里九个、十个隘口,都建有城墙】
即使是躲藏进了大山深处,依然不足以打消勾蓝瑶人的危机意识,长期饱受压迫和歧视,使得他们的自我防御意识,无比强烈。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城墙也愈发变得坚不可摧。
【记者 王伟:明清时期,勾蓝瑶寨的瑶胞们在山与山之间的隘口处建造了石城墙,并在石城墙的过道处设置了坚固的寨门,合称是九城十门,那么,现在我所在的就是它当中的一处,这些仿造烽火台式的建筑为当年瑶胞们抵御外敌的侵袭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而从这一尺见方的门拴插孔我们也不难想象当年它的规模和坚固程度】
在能进入瑶寨的山与山之间的隘口依然保存着石墙门的遗迹,而石墙门旁边的附属工事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御敌功能
【老支书:你看这块大石头,我们守在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来进攻的敌人看不到我们,他一走进来我们就可以打他,那边那块也是】
坚固的石墙门和配套工事,只是勾蓝瑶人的第一道防线,瑶寨千年来免于战火的毁灭,由外而内总共拥有的四道防御工事,发挥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记者 王伟:王伟:这个就是勾蓝瑶寨的第二道防御工事,叫做守夜屋.那么像这样的建筑在勾蓝瑶寨一共有十处】
守夜屋,顾名思义,夜晚方才启用,有专人值守,登高而望,如有警情,可随时向寨内传递消息。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进了瑶里面,它还有十条道路,进那个古村,这十条路的话,你进了这个勾蓝瑶寨,比如要进村,要经过那个守夜屋,才能进里面那个村】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它完整的时候,它也是那个城楼一样的,它起一座房子,它上面有楼,楼上有一层能够住人的,那个向外面观看的,那个瞭望台,瞭望孔,他能够四面八方都看的见,如果说这个哪一方面有问题,有一些生疏人,而且有人搞什么活动,他能够立即看清楚】
这时陌生人若想再进村寨,大门一关,便无他途。如果说城墙、守夜屋,更多的是针对大股外敌和土匪的进犯,那么,三四道的防御工事关厢和门楼,防范的则主要是混进来的偷鸡摸狗之徒了。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各门楼之间交界处有一个关厢,它的关厢的规模差不多也有守夜屋那个规模,上面也是有楼,下面也是关门,到晚上就关门,那个门楼到不了这个门楼,这个门楼也过不去】
聚族而居的勾蓝瑶寨,一处门楼即一方姓氏、一个家族,这些依照九宫八卦修建而成的建筑物,形同迷宫,所以,即使偶尔有盗贼撞了进来,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擒获的下场。
【江永县瑶族民俗文化专家 杨仁里:那个巷口都是很狭窄的,进的去了,东闯西走,你很可能找不到路出来】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不认识的人你就观察 如果是好人你就放,如果讲得出道理的叫他主人家来认他,如果是他讲不出道理的 就是死路一条】
对于特别贵重的生产生活用品,勾蓝瑶人还会再加上一道保险。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门楼)有大门,也有小门,到晚上的时候休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把那个大门一关,只留那个小门,那个小门的话,两个这么大的箩筐它可以出,但是那个牛的话它出不得,你要盗牛什么弄不出的】
四道防御工事,构成了一个大大小小的箱形空间,层层设防、迂回复杂,使得整个勾蓝瑶寨的防御固若金汤,虽经朝代更迭、历史嬗变,千年瑶寨于风雨飘摇中依旧屹立不倒。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他从来不打人家,但是人家从来也打不进来,所以它历史悠久在这个地方】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这是一个值得勾蓝瑶人记住的年份,这一年,勾蓝瑶被朝廷招安,正式编册入籍,奉命把守关隘,成为了大明朝名正言顺的国民。生存压力的锐减,使得勾蓝
瑶迅速迎来了一个人丁兴旺的高速发展期。
【老支书:这块碑上记得就是万历年间参加建这个祠堂的人的户数有多少 王伟:户数?老支书:这里记载了224户 王伟:那在当时姓黄一族在咱们勾蓝瑶寨算是一个大族吗?老支书:他算一个大族,但是欧阳姓还大,他称万户,欧阳姓
王伟:欧阳姓还大一些 老支书:(黄姓)就称豪族,欧阳姓称万户 王伟:就是他有上万户,那它总人口不是过万了 老支书:在明朝的时候,我们勾蓝的人口已经超过两万】
与此同时,瑶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也愈发多了起来。36岁的欧阳永标,离开瑶寨去外地打拼已有14个年头,目前在桂林开办了自己的礼仪公司,不过,除了瑶寨里重大节日庆典必定会出现他的身影,隔三岔五在村寨里遇见他,也并不奇怪。开阔了视野和见识的年轻人对于瑶寨的文化和历史有着比老一辈更强烈的保护传承意识。
【欧阳永标:这个是我们这么多年来保存的那个家乡的一些历史资料。王伟:这是老人的照片?1: 老人的那个,现在是民族服饰嘛 王伟:民族服饰,这张呢? 1:这张就是我们的寿星 王伟:寿星,村里的高寿的老人1:他们这服装一般都是过节的时候穿的 王伟:很精美的服装】
在打破了地域、民族的偏见之后,寨子里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奔赴寨外去打拼自己的未来,但即使已经在外定居,像欧阳永标这样时常回瑶寨转一转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爱瑶寨,珍惜本民族的传承,但与瑶寨里的祖辈们相比,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从而有了更多的可能。
【欧阳永标:我们瑶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创业打工了,但是呢,而我们人在远方,心留家乡,只要家乡人民需要,我们都愿意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希望呢,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把这个瑶族的文化传承下去】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以前的交通不方便,最主要是交通不方便,所以我们对外界来说的话是封闭的民族。封闭的民族?封闭的民族,现在是开放的民族了,现在人家有的东西我们这里也有啊,现在生活很好啊,样样都有啊,人家有的我们都有啊】
【原生态瑶歌为背景音乐,加瑶寨风光15秒】
【下期导视】有都源之称的勾蓝瑶寨,曾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往,留存下的古桥、古井、古道、古商铺,使得昨日的繁华依稀可见,吸引着现代人流连忘返,下期《品读永州》勾蓝风情之瑶寨古风,继续与您一起感受勾蓝瑶寨的独特风韵。
第二篇:品读永州 江永之瑶寨古风
品读永州——
勾蓝风情之瑶寨古风
导视:有都源之称的勾蓝瑶寨,曾有过一段辉煌的过往,留存下的古井、古桥、古道、古商铺,使得昨日的繁华依稀可见,吸引着现代人流连忘返,本期《品读永州》勾蓝风情之瑶寨古风,继续与您一起感受勾蓝瑶寨的独特风韵。
勾蓝瑶寨依山势而建,择溪水而居,一条兰溪水贯穿全寨。可以说,勾蓝瑶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堪称湘南古村落的典范。处于万山之间、溪流遍布的勾蓝瑶寨,有水的地方就有桥,有大路的地方就有亭,有民居、庙宇的地方就有井,居民集中的地方就有商铺,整个瑶寨俨然一个小城镇。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这里叫都源,都源是首都之源的(意思),这里是文化中心,政治中心啊,经济中心都在这个地方 王伟:原来是这个样子
老支书:对,而且的话,那个勾蓝,外地人认为这个里头是繁华的都市,勾栏瑶啊 就是娱乐的地方。勾蓝它是有山有水的意思,但不是勾栏瑶的意思 不是开那个烟花的地方】
千百年来,兰溪水长流不息,似在低吟浅唱中诉说着勾蓝瑶人的沧桑过往,于无声处见证着千年瑶寨的历史变迁。在老支书欧阳绪珍的指点下,《品读永州》摄制组来到了兰溪水的源头——蒲鲤井。
【记者 王伟:这么多年了,这口井一直都这样吗,没有干过,从来没有干过
老:从来都没有干 王伟:那咱们这个村子所有的饮用水,包括一些灌溉的用水都是 这口井 老:这里就是源头 王伟:它只是个源头,就等于说下面的,下游的那些井水都是从这里面出来 是吗?老:从这里下去的 王伟:往下流,养育了咱们整个勾蓝瑶寨 老:所以说 溪水伏流,它还没有到水面上,你看那里没有水,但是下面很大的水】
群山环抱下的勾蓝瑶寨,地下水十分丰富,故而水井也多,百井之冠的蒲鲤井深不见底,被勾蓝瑶人奉若神明,他们在此开辟四个井台,依次分为饮用的,浣洗的等等。井台被一人 多高的砖墙所围隔,是歇夏时女人家洗澡的去处。在勾蓝瑶人看来,永不干涸的古井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恩赐,散落在瑶寨各个角落的大小古井,为他们的繁衍生息提供着最珍贵的生命甘泉。
【记者 王伟:我面前的这一口古井呢 叫做清水井,因为即便是下雨天的时候,从井中涌出的泉水也依然清澈见底而得名。像这样的古井在勾蓝瑶寨有大大小小上百口,勾蓝瑶人敬井爱井,涓涓的细流不仅养育的是一方人民,更在养育他们的同时,悄悄地进入了他们的心田】
因着地势,发源于蒲鲤井的兰溪水彷佛永不知疲倦,把触角延伸到了瑶寨的每一处,似乎二者相融合一,便是最和谐本真的生命画卷。临水而居的勾蓝瑶人,于是顺势而为,一座座木质结构的风雨桥,横跨溪水,就这样应运而生。
【记者 王伟:在兰溪水上有许多像这样可以遮风挡雨的凉亭,当地呢 被称为是风雨桥或者是廊桥,那么说到廊桥这个名字,我不由得想起好莱坞一部著名的电影叫《廊桥遗梦》,或许就桥本身的建筑工艺以及周围的风景而言,勾蓝瑶寨的廊桥要更胜一筹,那么走过很多的凉
亭,发现每个亭子里面都有很多供人休息的石凳或者是木板,形成了水上有桥,桥上有亭,亭下有井,井旁有人家的独特景观】
在风雨桥歇憩,依着栏杆,看一湾湛蓝水泊映出远山传奇;清新的河风拂过,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一股恬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顿时不知今夕何夕。但很快,一手精湛的技艺、一段精彩的传奇,即将唤醒对古瑶寨风情的沉醉,让人再次惊叹于大山深处里瑶人的智慧。
瑶寨的标志性建筑“石鼓登亭”,始建于明代。俯拾而上十几米长的台阶,再仰望云影天光下的巍峨亭楼,油然而生的感觉只有震撼。
【记者 王伟:老支书啊,咱们一路上看过那么多凉亭,那这座凉亭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老支书:这个凉亭啊 这个凉亭是我们这里的一个黄将军他一夜建造出来的。王伟:一夜之间,那当时为什么要那么赶呢 一夜之间 老支书:听说是,湖南和广西有两个师傅,要相比这个手艺,做这个木工,要建凉亭,看哪一个做的快,王伟:一种比赛。老支书:一种比赛 王伟:结果他一夜之间做成了这么一个凉亭 老支书:对啊,他一夜之间,你看 建筑是很匆忙,他的这些工序都是比较简单,它起来以后啊 连那些榫头都没有下一个,没有一个钉,就这么搭起,成了一个凉亭】
这座卯榫结构的凉亭,虽于一夜之间仓促建成,但时至今日,历经风雨700多年,依然耸立不倒,为后人所称道。其实,当时的勾蓝瑶人不仅掌握了一些成熟精湛的工艺,林立的商铺也表明了彼时商业的发达。
【记者 王伟:绕着寨子走了一圈之后我发现,在寨子当中很多墙面上都写着像“聚益号”这样什么号什么号的字样。老支书,这个字他是代表什么意思?老支书:这个字,黄店 黄姓人开的店铺。王伟:姓黄的主人,他们家开的店铺,就叫聚益号。老支书:聚益号就是他们家里(商铺)的这个代号】
鼎盛时期,勾蓝瑶寨内有商铺五十余处,基本上满足了寨内世界物物交换的需求。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这里与外面不沟通,它所有的生活用品各方面的东西 都是自己这里来买呀卖呀都是在本地,所以这里有很多的商铺 都是根据瑶人的需要来出货的,我们这里不到外面去买的,所以有些人老死不进城市里面去,就是这个意思,铺子多,东西比较齐全,这一个店他有不同的货,那一个店他有不同的货,可以满足我们瑶人的需要】
这些民宅,打开大门或者窗户,再往柜台上摆放可供出售的物品,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商铺,店主无需时刻守摊,生意成了顾客自会奉上相应的钱物。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老支书:(店主)有时候看,但有时候也不看,这个他也很放心,因为他从来也没有人拿这些东西来,我们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这里的民风很淳朴的,你放这的东西,你好比有些东西他打一个草结,它就知道是哪一个主人家,哪一个人的东西,他们都不去动的 王伟:不管是值钱的,还是一般的东西 老支书:对对对】
不宽的青石板路上,商铺临街而立,一家紧挨一家,似乎还可以想见当时瑶寨内几乎全民皆商的景象,不过老支书欧阳绪珍告诉我们,即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瑶人重商,但也决不轻义,始终恪守着做人之道。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以前把那个石灰把它涂满,所以现在看不清,这个是有道,这个可能是个号字 王伟:有道号,这个有什么寓意吗?老支书:这样看看 王伟:这样
就看清楚一些,有道号 老支书:这个就是号字 有道号就是生财有道 王伟:生财有道的意思 老支书:生财有道的意思,这个民风淳朴,他要花钱,他要讲道理的发财,他不是巧人的发财 王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随着时代的变迁,瑶寨中的街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只有隐隐约约可见的老商号和被岁月抹得光滑的石板路,仍然向世人展示它曾经的辉煌。世道在变,生活在变,勾蓝瑶寨不曾改变的,还有这已经沿袭千年却并未有丝毫褪色的淳朴的民风。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它沿袭了以前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晚上你不关门的话没有哪个进你的家里面,没有关门它都可以,因为这里不存在到你家里做什么贼,偷东西啦】
一条条青石板路伸延进迷宫似的村寨内,穿过一座座旧门楼,路过一座座老祠堂,所拓印下的历史痕迹,有原始的血亲宗法制度。一个祠堂作为本姓家族的宗庙,是血亲家族的精 神承载和政治符号。祠堂里的公约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约定俗成,既是一种约束,透露出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和谐?
【勾蓝瑶寨黄家村老支书 欧阳绪珍:现在大家哪一样的话把它做出公约互相遵守,互相遵守是好事了,你互相不遵守,那个地方不是乱了,所以说那个公约一定出来,你触犯这一条,我就用哪一条来处理你,他自己的话心里很明白,人贵有自知之明,所以说这些村民很少有人去触犯的,这里的社会风气很好的】
兰溪村虽是瑶族村寨,但并不拒绝汉民族文明,曾设立过书院、书屋、文昌阁等教化场所,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据族谱记载,兰溪村曾出过8名进士。现存一座“让泉巷”牌坊,坊前有“碧涧鱼龙”之照壁。“让泉巷”距桥头凉亭10米远,坊内出了何文彬、何文彩两位进士,他们既在外面为过官,又在村内做过瑶长。并在让泉巷前凿有甘泉井眼,其泉水甘甜清洌,让予过往行人取水饮用。
节日之外的勾蓝瑶寨,宁静祥和,溪流蜿蜒曲折、流响淙淙,古桥、凉亭、层楼叠院,造就出了人文与自然和谐的山水园林景致,似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牧歌,又似古风犹存的世外桃源。都庞岭重峦叠嶂,封存这一方的静穆和谐;天赐兰溪这处风水宝地,养育着“勾蓝瑶” 祖居世袭,历经千年凡四十代而不绝于续。
瑶歌„„
第三篇:品读永州 江永 千家峒(上)
品读永州——
魅力“三千”之探寻千家峒
导视:这里是全世界瑶胞的心灵家园,曾经迷失终被找回;十二节牛角,500年之约,这方“桃花源”就是瑶民朝拜的圣土。本期《品读永州》魅力“三千”之千家峒,一起探寻瑶族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记者 王伟:品永州,观天下,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江永县千家峒瑶族乡,我眼前的这个山洞就是很多年前进出千家峒时的唯一通道,那么1964年兴修千家峒至江永县的公路,所以将穿沿的石壁 炸掉了半边,原来它的这个山体是一直延伸到了公路旁边的河里面,我们一起通过这个山洞去体验一下当年瑶家人进出这个山洞时的切身感受。实况:山洞内比较潮湿,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好几天没有下雨了,但是地上的泥还是泛着一点湿润。这些鹅卵石也可以证明当年这条通道的确是进出千家峒的主要通道。出洞:穿过了这段不算很长的通道,出来之后整个视野豁然开朗,不由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怪不得人们都称这里是瑶族桃花源】
盘王广场唱瑶歌(只要声音配风景画面)
现在所听到的这段瑶歌,在瑶族中已流传很久了,歌词中提到的千家峒,曾经是瑶族人民的聚居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为瑶族人民提供了一片自由富足的生息环境,今天,散居四方的瑶族同胞依然为之神往。其实,瑶族的称谓和千家峒的故事同样久远。
瑶族的先民,在南北朝就称为莫瑶,一直到唐朝末期。为什么称为莫瑶,原因是他们的祖先,为国家立了功劳,所以朝廷皇上就免除了他们的徭役和税赋,因此叫莫瑶。
瑶族中的瑶字,就是由莫瑶演化而来,在瑶族中,盘瓠(hu四声)子孙,耕山不上税,种田莫拿粮,在历史上也是有记载的,千家峒瑶族历史展览馆中保存的《过山榜》,就是瑶族免交徭役的榜文。
瑶族代代相传的还有一个消失的家园千家峒的故事,在流传中,人们发现在江永县有一个叫大远乡的地方与传说的千家峒很相像,那么,传说与现实是否真的相同呢?
盘瑶是瑶族的一支,是盘瓠的子孙,在瑶族中间,由于日常用语的差异,共有28种不同的自称,其中以“勉”“金门”等自称为主,还有30多种他称,如“盘瑶”“过山瑶”“平地瑶”“高山瑶”等等,这些他称是由生产方式,居住环境,服装服饰和民族传说的特点所决定的。
盘王节是盘瑶人民敬仰崇拜纪念盘王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原始的宗教祭祀仪式,祭祀仪式可单家独户进行,叫还小愿,也可同村共寨举行,叫还大愿,一年小祭,用时一天一夜,六年中祭,用时三天三夜,十二年大祭,用时七天七夜。
为什么盘王在盘瑶人民心中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还要从盘王的故事说起。在一次打猎中,盘瓠被一只山羊顶下悬崖,挂在一棵梧桐树上不幸身亡。
为了纪念和追忆盘王生前为子民带来的深厚恩德,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就被确定为盘王节。
传说盘瓠死后变成一只石狗,所以,狗也成为盘瑶的图腾崇拜。盘瑶人把石狗藏在一个山洞里守护起来,石狗藏身的这个山洞就被称为狗头洞,盘瑶人们也会在这里祭祀盘王。
盘瓠的不幸身亡,使盘瑶人民十分伤心,于是他们就砍断梧桐树做鼓身,剥下羊皮做鼓面,用跳长鼓舞的形式来寄托对盘瓠的真诚思念。如今,对盘瑶人民来说,狗依然是他们崇拜的图腾,是最可信任的伙伴,同样,勇敢忠诚,不畏强暴也是瑶人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也导致了这个民族后来的命运。
在盘瑶的传说中,千家峒仿佛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人们耕种一年收获的粮食,三年也吃不完,他们生活古朴简单,心情安宁祥和,然而,他们的这种生活状况并没有持续下来,在元朝时期,他们被迫离开了千家峒,于是,千家峒就成为一个传说中的家园。
【江永县瑶族民俗文化专家 杨仁里:元朝大德年间,因为这里一座坝灌不起水,农民瑶民交不起粮,道州官府就来催粮催饷,连续三年派了催粮官下来催粮,瑶族很热情,每一户款待一天,粮差派来没有回去,第二年派来没有回去,第三年派来又没有回去,官府以为千家峒的瑶民把他的粮差杀掉了,于是就派兵来围剿千家峒】
闻知厄讯到来的盘瑶人民不愿屈从,决定全族外迁,于是他们把祖宗的铜像和金银财宝埋在作有标记的平石岩洞下,把一根牛角锯成12节,每姓族人各拿一节,相约500年后,再聚千家峒。
盘瑶的先民从什么年代开始在千家峒定居的,文字所载的历史已无法查寻,惟有在瑶歌绵长而委婉的传唱中才有缥缈的回音,千家峒的传说,主要流传在占全世界瑶族人口80%的盘瑶支系中,这一传说基本上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几百年来,虽然盘瑶人浪迹天涯,天各一方,但都一致认同千家峒的传说,为了证实这一传说的存在,从20世纪中晚期,开始了寻找的活动,在这期间,对于千家峒原址的确认出现过几种不同的判断,有人认为千家峒在湖南洞庭湖,有人认为在广西灌阳,有人认为在浙江会稽山,更多的人认为在湖南永州江永县大远乡。虽然各种意见众说纷纭,却并没有阻碍广大瑶胞寻找千家峒的热情。甚至海外的瑶胞也加入到寻根的行列里。长久以来,寻找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对他们来说,千家峒的存在是不用置疑的。
2001年,有关专家确定,大远乡里的古代窑址,其制作工艺已和生产规模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这个窑址就在大远乡的马山脚下。据专家考证,大远乡古窑的繁荣起于宋朝而止于元朝,这应该不是一种巧合,它和传说中瑶人在元朝大
德年间离开千家峒的说法不谋而合。
除了在大远乡发现了一些铁剑等古迹,瑶民们还在自家田地里挖掘出来了一些古代钱币,砖瓦,陶管和残瓷,他们觉得自己祖辈认定这里就是千家峒的看法是正确的,也证明了盘瑶祖先很早就根植在这片土地上。经济的繁荣是衡量生活水平的标志,也是民心向往的原因之一,瑶族同胞赵德彪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记者 王伟:刚刚在千家峒展览馆看到一张让我非常感动的照片,照片里面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祖孙三代从广西分别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多次到千家峒来寻根问祖,最终经过多次的努力,孙子在这里成功寻到了自己的根。那么村民告诉我,这个地方就是故事当中的主人公赵德彪老先生的住处】
1981年,时年40岁的赵德彪,仅凭眼前的这本手写小抄,只身来到湖南江永,终于找到了令这个家族神牵梦萦、无法忘怀的千家峒。
【记者 王伟:这个是祖上传下来的嘛?瑶民 赵德彪::按老书抄下来的,王伟:您抄的啊,为什么要重新抄一份呢?是原先那份?赵德彪: 老的 我老子不给我拿了,我才抄出来 王伟:父亲不给你拿,为什么呢?赵德彪:为什么,他说那个你去,我不去,我不给你拿去,千家峒的书不给你拿去的,你不给我拿去,我就打夜工抄出来。老的那本我就归还给他】
三十年前,也就是在找到千家峒后的不久,瑶人赵德彪卖掉了广西家中的全部家产,带着妻女,于1982年来到了江永大远乡。他们寻找千家峒,整整用了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其实,瑶人寻找千家峒有满足物质生活的愿望,更多的却是为了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慰。《过山榜》就像盘瑶人的“圣经”,藉慰着盘瑶人浪迹天涯的心灵,也是考证千家峒的有力凭证。在古书中,清楚的记载了石门就是一个天然的山洞,直径刚好可以容纳一只小牛通过,在当时,它是进入千家峒的唯一路径,也是现代人确定千家峒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峒里有一座鸟山,鸟嘴始终向着天空。鸟山的地理位置和形状,在传说和古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在盘瑶人民的传说和文字记载中,千家峒内古树参天,竹林茂盛,有许多鸟兽出没其间,植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看到这里,谁还能怀疑,这里不是千家峒呢。1986年,江永县大远乡被正式确定为千家峒乡。
【记者 王伟:千家峒温润着散居在四方的盘瑶人民,当他们的双脚踏遍千山万水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地方可以承载他们永恒的思念,执着的寻找终于有了回报,浪迹天涯的瑶族人也终于找到了重聚之地。今天,这个让瑶族人寻找了数百年的千家峒正迎接着四面八方的瑶族儿女,瑶族人也终于有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品永州,观天下,品读永州下期继续品味风光秀美的千家峒】
第四篇:品读永州 江永 盘王节(共)
品读永州之
盘王节
[同期]记者 王伟
瑶族盘王节源之农历十月十六的盘王节歌会。那么,每逢这天瑶民们便会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纪念盘王,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盘王节。今天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将同您一起品味及瑶族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人文盛典——盘王节。
山高水长瑶家缘,五洲瑶胞聚江永。情深意重汇瑶乡,四海欢歌颂和谐。江永县千家峒是瑶族祖居故地之一,是瑶胞千百年来的乐土。元大德九年发生的千家峒事件,瑶民被迫逃离故土,七百年后“长鼓铜铃歌不断,子子孙孙要回源”的瑶歌,唱出了瑶胞寻根归峒的共同心声。每年农历十月十六,瑶族人就要聚集在一起,祭拜盘王,还愿谢恩,之后又不断丰富了喜庆丰收等内容,歌舞升平,娱神乐众。1984年,国家民委决定,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中国瑶族“盘王节”。
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首届中国香柚节里来自越南等国家的瑶族代表团及湘桂粤三省(区)12个县区的瑶族同胞和江永瑶汉人民欢聚千家峒,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世界瑶族大聚会,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盛世欢歌。
在千家峒盘王广场代表瑶族12姓的120面旗幡和120名年青队员组成的旗幡队,围绕在盘王像周围,象征12姓瑶民心系祖先,团结向上。湘粤桂三省区十二县市区代表团身着五彩斑斓的瑶族服饰,来到了盘王广场,他们怀着欣喜激动的心情,从四面八方相聚江永,共同祭祀祖先、庆祝团圆。香醇馥郁的瑶族风情和极具特色的民族才艺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盘王巨型雕像揭幕是现场最激动人心的一刻,盘王雕像高21米,其中基座高5米,像高16米,重量达2000多吨,盘王英姿勃发,威武仁慈,体魄健壮,神形兼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盘王雕像。始祖盘王在瑶民心中既是民族的象征,又是民族尊严的具体体现,既是民族团结的轴心,又是唤起民族奋进的号角。千百年来,也许经过民族的迁徒,瑶族人居住地变了,也许经过民族间的相互融合,瑶族的文化传统有了变化,但是,祭祀盘王始终如一。江永盘王像落成于瑶族发祥地千家峒,是海内外瑶人的一件盛事,将吸引更多的海外瑶胞,来到这里追寻先祖的足迹,增强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
“祭祀盘王”仪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盘王节的主体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原始宗教色彩,是独特的原始祭祀礼仪,其主要目的是缅怀先祖,崇拜英雄;谨守诺言,虔诚感恩;祈福护佑,凝聚族心。关于盘王祭祀的起源流传着很多种说法,主要的有两种:一说源于祭祀瑶族始祖“盘瓠”;另一说源于“还盘王愿”。
祭拜仪式庄严肃穆,瑶族龙犬图腾旗、瑶族十二姓氏幡旗和湖南、广西、广东十二个瑶族代表队的彩旗交织穿梭,气吞山河。瑶族师爷穿着传统盛装,献三牲,敬清醴,贡肴糍,呈果品。这原始淳厚的太古边风开启了瑶家尘封千年的美丽,彰显着中国瑶族盘王节的梦幻与神奇。《盘王大歌》是瑶族“还盘王愿”时唱的神歌,始创于唐宋时期,是瑶族的史诗、创世歌。千百年过去了,始祖盘王开创瑶族文明的不朽功德,如同巍峨壮丽的南岭永远屹立在盘王子孙心中。湘桂粤三省(区)12个县区的瑶族代表团敬献了花篮,国内外瑶族同胞纷纷走上舞台,面向盘王雕像庄严礼拜。《欢歌相聚千家峒》呈现了瑶族起源、发展壮大、历经磨难的故事。千百年来,瑶民传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于开拓,心中永远不变的是对始祖盘王的无限崇敬,漂泊在世界各地的瑶族儿女从来没有忘记回归千家峒的神圣誓言。
[同期]记者 王伟广西贺州市钟山县瑶族公主 张婷
刚在舞台上我们看到有十二位美丽的瑶族公主。这边就有一位,我们去采访一下。你好。你好。我看你这服饰非常的漂亮啊。这是瑶族当中哪种瑶的服饰?
这是尖头瑶。尖头瑶,你也是尖头瑶的吗? 是你是从哪来?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咱们是每两年举行一次啊恩,对。
公主的话,每一次举行都会有吗? 会啊,都会有
有,然后参与到整个民族特色和服饰的展示恩,对。
文化的一种展示。
瑶族世代迁徙游耕狩猎于葱茏叠翠的山岭,不仅练就了一身扎实过硬的生存本领,同时也形成了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技艺。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首届中国香柚节“柚乡欢歌”瑶族传统技艺表演大赛上十二个县市区精心准备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瑶族传统技艺表演,有华丽绚烂的民族服饰,有原滋原味的传统歌舞,还有扣人心弦的特技表演。
[节目标题]广西贺州市八步区 非遗国宝《瑶族服饰》记忆
[同期]记者王伟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赵有福67岁
老人家,刚才看到你们在舞台上表演,特别的精彩,特别有活力。请问一下您贵姓?我姓赵。姓赵是吧,咱们是瑶族当中哪一支
我们是过山瑶,在我们本地方就称为东山瑶东山瑶
因为我们那里呢,几乎都有三种瑶,一种是土瑶,一种是西山瑶,一种是东山瑶 在我们那里,我们就是东山瑶。您是从哪来的我本身以前祖宗也是湖南的。也是湖南的 湖南江华的那现在呢现在是广西贺州市
这次是从贺州市特意赶过来,来参加咱们这个盘王节。
对对对我看您这服装特别的鲜艳啊,而且挺复杂的啊,里边有一件
然后这还有一个袋子。外边还套了一件,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就是我们过山瑶传统(服饰),我穿这个红袍
因为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现在国家对民族政策,盘王节这个项目已经列入了保护项目
所以对我们瑶族来说我非常激动。
[节目标题] 世界过山瑶之乡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舞蹈《酿勉》
[节目标题] 神州瑶都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芦笙长鼓舞
[节目标题]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 瑶风
[同期]记者 王伟广东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 排瑶王楚绮
那么在下午呢,瑶族传统技艺这个表演大赛当中呢,十二个县区的队伍都来到这里,展示自己属于自己这支瑶族特有的舞蹈艺术,展现他们的魅力。这边刚刚有支队伍比赛完,我们来采访下,你好你好我看你刚刚表演完对,刚表演完
你们是哪一支瑶我们是排瑶 排瑶恩,对。哪个排排列的排,一排两排的排。从哪里来广东清远连南 我看你这个头饰很有意思
是沙瑶妹独有的特征
就是还没有结婚的沙瑶妹就叫沙瑶妹嘛,然后就带这个花还有鸡毛。
哦,就是通过头饰可以区分是已婚还是未婚。
哦,对,对对。
当时为什么会叫(排瑶)这个名字?
因为这(表示)我们瑶族人民在很久之前为了躲避。从湖南一直到我们(广东)连南,才发现我们连南这块热土,而且在连南多年的生活。。。
[节目标题]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鼓舞畅想
[节目标题]广东连州市 瑶祭舞
[节目标题]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传统技艺——火
【同期】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 陈超
我是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区过来。
哦,是从广西过来。咱们刚才表演的那个节目非常精彩,叫什么名字?
那个节目叫火他的寓意就是红红火火。
对 每到这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都会跳这个舞蹈。就寓意着红红火火的意思。我看你这个服饰好像跟其他队伍的特别不一样啊?
我们这套服装是在节日祭祀的时候穿的。
我刚才看到你们后面还背着一个面具是吧。
哦,对,对,就这个面具。拿下来好吧。的好的。
这个面具的话,他的作用是什么呢?
这个面具他是一个傩(nuó)面,傩面就是我们跳傩舞,就是祭祀的舞蹈,就是祈求灾祸离我们远一点,来年丰收更好。也是为了缅怀我们祖先盘王。
[节目标题]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舞蹈 盖新屋
[节目标题]广西昭平县 瑶族捉龟舞
[节目标题]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 火聆瑶
舞狮一直是江永瑶族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江永瑶民都以舞狮来助兴。《狮舞盘王》寄托着瑶民祈求祖先护佑、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节目标题] 江永县 传统技艺舞狮表演 狮舞拜盘王
十二县市区的精彩表演,让我们深深领略了瑶族独特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中国瑶族盘王节,弘扬了瑶族文化、凝聚了民族情感、增强了民族感召力。为各地瑶族同胞提供一个“缅怀先祖、畅叙情谊、共谋发展”的平台,加速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与经贸活动交融合作步伐,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下期导视]一项瑶族最古老、最隆重的礼仪;几十米、上百米的长桌,主客相对而坐,对酒高歌;精心挑选的瑶家土特产传统佳肴令人陶醉。下期节目品读永州陪您一起去品尝沿袭了上千年历史的流水大席——盘王宴。
第五篇:品读永州之 广利桥
品读永州
万民称便广利桥
【导视】一座古桥,历经二百四十年巍然屹立,古韵犹存。其令人叹为观止的“金鸡脚、豆腐腰”的奥秘何在?它与侗族的风雨桥又有何渊源和更高明之处,品读永州今天与您共同品读东安广利桥的传说与神奇。
“游人莫来此,来此须终老”,说的是东安县紫溪市镇不仅有“鱼米之乡”的富足,更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数十里紫水,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层层稻浪,青青果园,座座白墙红瓦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这里山青、水秀、塔奇、石美。
【同期】记者 匡一冰
品永州观天下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现在走过的这座桥呢
是位于紫溪市镇花桥村的广利桥而这条河呢是紫水河的支流印水河 相传广利桥它是当地的文氏兄弟所建他曾先后在这条河上建了三座桥 唯独广利桥最美最好 最齐
而广利桥它也寓意着广利众人 万民称便的意思
广利桥位于距东安县城20公里的印水河上。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修建,光绪二十年(1876)重修,属石拱 廊桥型,廊上飞檐斗拱,雕龙刻凤,富丽堂皇,桥下流水终年不涸不溢,是东安县内至今保存完整的唯一一座古桥梁,早在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就将广利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紫溪市镇是广西全州进入湖南东安的第一个小口岸,清朝乾隆年间,每月逢“十”赶墟,是湘桂边境土特产的集散地。当时河上虽有渡船,但渡人缓慢,很不适应生意人过河经商和当地百姓两岸来往的需要。镇上的大户文世昌、文世宝两兄弟决定出资修桥,如今看来,这也是致富不忘乡亲,发财回报社会的善举了。
广利桥东西走向,全长36.8米,桥高7米,桥宽4.5米,桥墩三拱,拱高6米,布局疏朗匀称,桥孔与水中倒影相连,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雅秀之极。两端用青石砌成,又各起一暗拱,不经意看不出来,所以广利桥实是五拱,取“五魁首”之意,同时又加强了排洪泄洪的功能。桥拱脚迎水处做成突出的刀锋状,有如“金鸡脚”。古时建桥师傅有个习俗,在桥拱合龙时特意留一空洞不砌,由一年长师傅在别人不注意时突然喊起某人的名字,若答应了并赶快放一块石料嵌上,那人死后就会升天成为桥 1
神。广利桥合龙时,老师傅喊的这人身旁没有砖,手上正拿着一块水豆腐,就顺势补上空洞,结果就成了“金鸡脚,豆腐腰”,为减轻桥身自重,桥面只用了三块石板,其余均改用黄土填平。传说虽然不足为信,但“金鸡脚、豆腐腰,莫把石板垫路腰”确有其科学原理。
[同期] 东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副研究馆员 雷建林
这个广利桥在设计方面很巧妙 它的造型很精美有富有地方特色 它很精妙 很有特色的地方 主要是体现在哪个方面呢
第一个就是桥身有三拱 它中间两个拱桥处的最下方
最窄的地方只有0.33米
这就俗称“金鸡脚”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它的桥身上面
它不是全部都是石板路 石板路下面它还填了黄土
这个俗称就是“豆腐腰”它有什么作用呢
这个“金鸡脚”就是当发大水的时候 河里涨洪水的时候
可以减轻洪水对这个桥墩的冲击力
这个“豆腐腰”呢就是减轻这个桥自身的负荷
所以对保护这个桥的坚固起了很大作用
广利桥全用青石砌成,桥上有重檐小青瓦长廊,设十七间拱亭,用七十六根木柱,柱列整齐,柱高一律,穿斗式柱粱结构。三架粱做成祥云状,既起到了基本框架支撑的作用,又美化了上层空间,人行其中,赏心悦目。中间为走廊,外檐设防护栏杆,柱头间置木凳供人小憩。游人坐在长凳上放眼远望,印水河蜿蜒而来,河边翠木簇拥,耕地田园,鸭戏水中,农夫劳作。长廊中部有高出1.5米的阁亭,歇山顶,穹形天罩上盖青瓦,拱门三重飞檐。檐角立有珍禽祥兽,如龙、凤、鹿、鹤、麒麟、狮子等,勾栏与望柱上雕有瑞草佳花,如莲花、绣球、如意、鱼纹等等,结构严谨,造型精美,富有地方特点。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sǔn]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挺拔坚固。桥头两端是辅亭,为三重檐 牌楼式阁亭,平面呈八字形对称,与桥拱衔接,浑然一体。正脊和翼角上置神象、麒麟、鳖鱼等泥塑,做工细巧,技法精湛,历经两百多年风雨毫无走闪之迹。两端门柱曾设两联,据说是清朝太子少保席宝田书写:一联是“广交游,到此闲读风月;利行旅,如斯补就江山”;另一联是“风月无边,东坡放鹤;山川如画,司马乘轩”。自东沿17级石阶的小斜坡而上,石阶中壤嵌有九只石刻金蟾呼之欲出,现已被损坏。故又有“七十六柱九金蟾,广利桥名天下传”的诗赞。整座桥,端庄而不失
秀美,古朴而不失典雅,被民众赞为“花桥”,花桥村也因此得名。更多关于修建广利桥的故事,更为它增添了不少的神韵。
[同期]紫溪市镇花桥村村支书 唐守义
过去100个人修这桥用那个石磨 反正一天吃饭 或者吃什么都好 反正磨那一百个人的米 吃不完 剩下那两三个人的饭
吃饭的就有99个人 还有一个人 反正点来点去就是不知道哪个 做事他就来了 把这桥修完以后 大家都争那个磨 大家争来争去 争得那个磨米的磨不出来
都说少了的那个人其实是神仙来帮忙修桥的,民谣唱道:修桥能得仙人助,坚牢稳固传千秋。而广利桥确实有来自徽州、潮州经验丰富的建桥师傅参与,也有当地苗、瑶、侗族曾建过风雨桥的工匠。各路师傅集思广益,共同建造了这座多元文化荟萃的桥中精品。
[同期] 东安县文物管理所所长 副研究馆员 雷建林
这个桥还有一个特点 是融合了传统建筑文化 东安的地方文化
还有侗族文化于一体的 它是多元文化的一个结晶
它这个桥的结构载重主要是石质青石
侗族的风雨桥它的桥墩是石头的或者是木墩
但它的两个桥墩之间它是用木头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这个最主要的区别有侗族的元素
但是也富有地方特色
广利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历经二百四十年而巍然屹立,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筑桥技术的高超和神奇,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融合了传统建筑文化、东安地方文化和湘西侗族文化,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晶。
桥以人兴,广利桥的兴建成为当地百姓交流信息,休闲娱乐、祈祷平安的中心场所和活动空间。广利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具有和谐美丽的桥韵风姿和人文景观。沿着岁月之河上溯到清乾隆三十八年,两百四十年过去了,广利桥仍横跨印水河,承载着两岸百姓的通行重任,发挥着其与生俱来的实用功能,古韵犹在、坚固依旧。村民唱到:“印水河上建花桥,气势恢宏技艺高,广济行人称善举,利民称便乐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