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3 18:2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

第一篇: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

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

(2010 年 3 月 15 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新形势加剧了检察信访工作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横县检察信访工作的特点,积极探索解决涉检信访问题的新途径,从源头遏制和治理涉检上访问题的发生。以横县检察院为例,2009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28件;办理检察长交办案件12件,办理县委、人大政府等部门交办案件14件,办理刑事申诉复查案件2件;开展检察长接待日55次,接待来访群众16批35人(次),检察长批办接待日接待案件11件,为构建和谐横县、平安横县做出积极贡献。

一、新形势下检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的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直接体现,是密切检群关系、提升队伍形象的着力点,也是衡量检察工作社会效益的“晴雨表”。

二、新形势下横县检察信访工作的特点

(一)重信访、越级访时有发生。部分群众对于自身的权益受到损害,从来没有想到要寻求正当合法途径,而是直接进京上访,也有个别案件已经通过处理,当事人无理取闹纠缠党委、政府和检察机关。

(二)信访问题广泛。有的涉及新农村建设中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问题,有的涉及县、乡政府部分人员的问题,有的涉及案什实体处理和诉讼程序、办案效率,有的涉及干警廉洁文明、态度、方法等问题。

(三)信访多涉及国家机关干部贪污贿赂、渎职侵权问题。年内县检察院接到群众来访来信128件,涉及国家机关干部贪污贿赂、渎职侵权问题达到23件。

(四)重点信访案件处理难度大。一些群众故意钻法律空子,如果有关机关的处理没有达到其信访目的,便不断上访,不接受有关机关的合理合法处理,蓄意增加事件处理难度。

三、做好新形势下横县检察信访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研究探索,规范工作机制

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是建立处理信访及涉检上访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结合高检院“首办责任制”的要求,制定《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实施办法》,以把“首办责任制”贯穿到控申工作的全过程。以此为基础,建立健全《控申工作制度》、《举报工作制度》、《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实施细则》、《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规范,使各项工作有章可行。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为基本原则,对接待、受理、办理、督办、答复、息诉等各项工作环节,实行“包受理、包查结、包息诉、包稳定”的“三包一保”责任机制,使之与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群众息诉工作措施相吻合,实现了“职责明晰、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工作格局和工作运行态势,有效防止和避免了因某个业务部门或某个办案人员工作不力,而导致重复申诉、缠访纠诉等现象的发生。

(二)接访到位,完善分类处理机制

1、认真做好初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把握“四个搞清”:一是搞清上访事由。通过认真阅读上访信件和材料,仔细倾听来访人的事实叙述,搞清楚信访人所反映问题的真实原由。二是理清管辖范围。分析来信来访事由,做出管辖判断,对属于本院管辖的信访案件及时受理,依法立案,合理分流;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帮助“搭桥引线”,指明正确的信访途径。三是分清办案责任。明确包案领导、办案部门和承办人的责任、问题解决的时限和办案质量。

2、切实落实首办责任制。扫描努力把问题化解于萌芽,解决在、当地。按照“谁主管淮负责”的原则,实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提高一次性办理的成功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防止重复来信、越级上访。对有办理情况和结果的控告、申诉,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及时答复来信来访人。必要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答复,并做好办结后的息诉工作。

(三)配合到位,完善联系协调机制

一是要主动加强与党政机关信访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群众的信访动态。要主动加强与公安、法院、纪检监察和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协调机制,畅通情报信息渠道,共同配合做好群众涉法上访处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案件的来访者,加强内部的横向联系,通过各局、科、室间分工与合作,形成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大控申”格局,形成办案合力,以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共同答复当事人和做好息诉工作。

(四)拓展受访途径,创新和谐信访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把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作为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途径,从改革控告申诉和举报工作方式入手,立足窗口服务,拓展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主动开展巡访下访和挂点接访活动。检察院应在乡镇开展挂点工作,每季度各科室到挂点的乡镇开展活动,有案办案,无案宣传,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目的。通过挂点活动,了解了民情,方便了群众,最大限度地减少检察环节可能存在和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减少社会对抗,营造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

(五)案后回访,准确把握动态

检察院针对集体访案件结案容易息访难,特别是时间跨度大、思想固执、极易出现反复的案件当事人息诉罢访工作更为难做的特点,积极做到案后回访,准确把握当事人思想动态,对每起集体访案件都进行梳理归类,跟踪回访,采取电话、信函、上门回访恳谈等方式,保持

与当事人的沟通、联系,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办理进程和结果,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了解当事人思想情绪上的细微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篇:涉检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已成为检察机关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们组织人员对当前涉检信访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了原因,针对原因思考并提出了有关对策,以期更好地做好涉

检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涉检信访案件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涉及检察机关或检察人员的案件。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依法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涉检信访形势仍然严峻,检察机关的信访总量仍很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一、涉检信访的主要问题

高检院下发的《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集中处理涉检信访问题专项活动工作方案》对涉检信访主要问题是这样归纳的:(一)群众举报后未查处或查处不到位或查处后未反馈的;(二)依法应当受理的申诉、控告不受理的;(三)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四)执法不规范引发的信访事项;(五)执法错误,该纠正未纠正的;(六)控告检察干警执法不廉,违法违纪的;(七)其它涉检事项,依法属于检察机关处理权限的。这些问题虽然大部分是过去办案中发生的,通过不断规范和改进,有的已经得到了解决,但还有一些问题在目前的执法工作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1、积极方面的原因。

首先,由于党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一些位高权重的贪官受到了惩处,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激发了广大群众的举报热情。

其次,随着普法和举报宣传活动的深入,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用国家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第三,随着检察机关不断强化法律监督,不断加强法制宣传,公民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只要对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就到检察机关申诉。同时,检察机关对法院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敢抗善抗,取得了社会的信赖。

2、消极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访机制不完善。检察机关在接待处理群众信访问题时,没有完整细致可操作的机制,这样容易导致当事人对检察机关的处理不服。此外,对于一些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敢依法处理,检察机关也没有细致可操作的机制,而是一味迁就妥协,力求少生事端。

二是办案中法院、检察院对一些案件的证据采信、法条理解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涉检上访。

三是信访接待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接待人员在接待那些重复访、无理访、缠访的上访人时,有时耐心不够,简单打发了之,甚至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矛盾激化。

三、做好涉检信访工作的对策

(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发展、怎样发展”这一根本问题。这为我们当前推进新时期检察机关的涉检信访工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方向与指导,因此,我们检察机关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认真查找自身在涉检信访工作中的不足与问题,深刻体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切实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现代司法理念指导涉检信访工作,从而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涉检信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将每一件涉检信访工作抓好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处理涉检信访”干警素质。

一是加强学习。即要求“处理涉检信访”干警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二是树立公仆意识,为民排忧解难。强调“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要求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社会热点,除了办理日常信件外,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上访群众,“处理涉检信访”干警均能独当一面,做到耐心听取意见,深入调查问题,公正处理问题,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理涉法上访工作,使一批批来信来访者反映的问题,能够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三)建立案件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

坚持公正执法、狠抓办案,以质量效果为中心,全面提高办案质量,使查办犯罪工作的重心逐步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果转变。工作中,采取设立案件线索专管员、案件质量专管员,成立案件监督管理中心,建立侦查与批捕、起诉部门双向延伸、共同把关制度,健全并严格落实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

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建立完善数量、质量、效果有机统一的办案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加大对办案质量和效果的考核力度等措施,有效地促进执法办案水平的提高,保证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使自侦案件大要案比例、有罪判决率和挽回经济损失额大幅提高、涉检信访案件大幅下降,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涉检上访案件的发生。

(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确

保涉法上访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是规范和约束工作行为、保障工作有序进行的有力措施。目前,一是继续推行和落实“案件首办责任制”,实行领导负责制,坚持领导包案,部门领导就是处理涉法上访问题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工作责任;二是完善联系协调机制。外部,主动加强与信访部门的联系,定期参加信访部门召开的情况通报会,及时掌握基层群众的信访动态,凡是隶属检察机关管辖或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案件,积极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避免重复上访;与公安、法院、纪检监察和政府有关部门畅通情报信息渠道,实现互相配合,信息共享。内部,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各部门相互沟通可能引发当事人上访的信息,使全院信息共享和全院联办;三是实行涉检上访案件“限时办理”制度,防止推诿扯皮,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完善接访跟踪督办机制。按照职能分工对案件进行分流,控申部门负责跟踪办案,及时催办、督办,确保案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侦查、侦查监督、公诉等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依法办案,加强诉讼监督,减少涉法上访问题的发生。对重大节日、特殊时期及重大活动上访案件摸底排查,实行动态监控。

(五)严格执法,有错必纠

要站在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的高度,站在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高度,真心诚意地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执法为民的总要求。检察机关要敢于面对问题,勇于承担责任,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来做好涉检信访工作。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拿出解决问题的勇气,把案情弄清楚,有错必纠,把矛盾和纠纷彻底化解在基层。实践证明,只要敢于负责,工作到位,避免采取过激手段,涉检信访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解群众心中的不满情绪,消除影响稳定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我院控申科收到一件故意伤害案因证据不足而判无罪并要求国家赔偿的案件后,本着以人为本,有错必纠的原则,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审结并支付了国家赔偿金到申请人,及时化解了矛盾,维护了检察机关严格执法,有错必纠的良好形象。

(六)坚决依法打击个别恶意上访人员。处理涉检上访问题要坚持正确引导教育与保护人权相结合的原则,检察机关应当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的核心,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解决突出问题为落脚点,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要区别性质,因势利导,对那些无理上访、缠访以及利用上访敲诈勒索、蛊惑人心、煽动闹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要依法予以打击处理,以起到教育大多数的目的。

第三篇:新形势下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做好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以涉诉信访人为视角

作者: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胡泰武 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张满洋

发布时间:2010-11-30 14:30:19

------------------

摘要: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是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有效手段。新形势下我国各种矛盾相对突出,处理好涉诉信访问题至关重要,其中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本文拟从新形势下涉诉信访的现状入手,探析涉诉信访人信访的动因,从而提出做好涉诉信访人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涉诉信访 涉诉信访人 法律意识

一、新形势下的涉诉信访

—1—

(一)涉诉信访的含义

2005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涉诉信访是最高人民法院2004年4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概念,目的是将法院涉诉信访与其他信访区别开来。涉诉信访是指那些应当被人民法院受理的纠纷或是已经进入诉讼、执行程序的案件中的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人民法院的作为或不作为或是生效裁判,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提出申诉、申请再审或是提出其他与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关的事项,依法由人民法院处理的活动。同时也包括一些当事人向人民法院信访的同时,向其他国家机关信访,其他国家机关接访后通过一定方式促使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1)

(二)新形势下涉诉信访的现状

信访本来是党和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 —2—

来,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来信来访的形式向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通过信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发现并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我国的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显露,诉诸法律的纷争也不断增加。2009年,各级法院共接待群众涉诉来访105.5万人次。(2)

大量上访案件的存在,不仅扰乱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解决法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是法院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涉诉信访,以及如何去解决当今社会存在的涉诉信访,其中特别是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

二、涉诉信访人信访的动因

(一)法律意识淡漠、“青天”意识浓厚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与政治意识、道德意识等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的内容和结构,—3—

所反映的是法律现象,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例如人们对法律的评价,依据法律对法官作出的判决是否公正的看法,对法律、依法办事原则的信任程度等。法律能否发挥作用,能否被严格地执行和积极地遵守,重要的是看它能否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即取决于公民法律意识。(3)在社会生活中,大至国家的立法、司法活动,小到个人的生活、学习,如公民依法纳税,签订各种合同等,都是公民法律意识支配公民做出的。因此,公民法律意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法律活动尤其是执法与守法活动的潜在原动力。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它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4)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法律意识并没有提高,在对涉诉信访人和社会公众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法律信仰已经危及到法院的正常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涉诉信访逐年增多,如果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提高,即使法院作再多的事情,涉诉信访的形式还会更加严峻。

现实中,或许是受了传统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对于邪恶、腐败这些东西,似乎普遍存在一种“包青天意识”,把惩治邪恶和腐败的希望,总是习惯性的寄托在“包青天”式的人物身上。这种思想意识,在封建专制时代,或许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可言,因 —4—

为在那个专制时代,是一个很难做到法律公平的时代。好不容易出了一个包青天,也震荡了几个世纪。但是,到了现代社会,“呼唤包青天”是一种很可悲的社会现象。(5)如果法律的尊严只靠包青天式的个别英雄人物来维护,那这个法律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这种意识就会阻碍法治进程的发展,应当取而代之的是培养公民的良好法律意识。

(二)期待利益的落空

据有关调查中表明,涉诉信访人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72%,可以说属于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处于底层地位。而这些人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可以说没有抓住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或者其他原因致使经济地位没有跟上,他们有一种失落感,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不算经济帐,只算政治帐”,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抱怨,但是在现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新形成的价值观念与已经陈旧但依然存在的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了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6)这些涉诉信访人从自己处在的地位来思考社会公平和正义,他们觉得自己有一种失落感,一种从心理到生活的失落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看重涉诉信访,通过这种途径来维护自己本身已经非常失落的地位。当法院的判决将自己认为的结果推翻时,这一些人就会不顾一切的去采取方式,来寻找期待的结果,弥补自己利益损失。

—5—

(三)个人的偏执

个别当事人本身存在人格障碍、偏执等精神疾病,往往提出出格的要求,在得不到解决后,就进京上访。有些当事人上访申诉,并不是因为遭受了不公平待遇,而仅仅是怀疑有人对他不公平,但又无任何事实根据。有些人已患上了“上访综合症”,属于精神偏执类型。如涉诉信访人肖某,今年53岁了,一直独身,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外出告状。现长年在京上访,提出要对方当事人赔偿其数亿元的损失。

三、做好涉诉信访人的工作

(一)去“青天”意识,树法治理念

要想改变涉诉信访的现状,必须转变“青天”意识为法治意识,“青天”意识在本质上是依靠个人的行为来维持社会公正,这是人治时代的一种选择,选择希望“击鼓鸣冤”等方式引起最高层来关注自身案件的不公平,如果这种“青天”意识不去掉,势必造成涉诉信访大量增加。再就是要加快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在现有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非常低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培养,主要是要求立法、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工 —6—

作人员带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是依法治国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二是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7)

三是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是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

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五是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8)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制建设的经验,借鉴现代法治理论合理成份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理念。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在涉诉信访的处理中,要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来处理,涉诉信访在现阶段还会出现反复的现象,在一定时期内会大幅度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从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来看,司法权威与公信力必将树立,法院以及法院的权威必将受到尊重,从这个意义上将,今后的涉诉信访必然要予以取消,法院的信 —8—

访部门也肯定会取消,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对法院的信访,民意的反映渠道应当畅通,将涉诉信访逐步取消并不意味人们对法院的裁判就没有任何意见,只是说意见可以保留,也可以以某种形式表达,但不是象现在以涉诉信访的方式来表达。

(二)继续推行普法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从1985年制定第一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以来,已连续实施了四个普法教育五年规划。20多年来,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重要基础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宣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宣传民主法治思想,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以及各有关专门法律法规,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五”普法,以宪法、刑法等10部法律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为重点,法律基本常识的普及初步填补了公民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空白。“二五”普法,以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突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200多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三五”普法,以与公民生产、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

—9—

规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宣传和指导。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干部群众以及流动人口成为普法工作的重点。“四五”普法,教育重点对象中,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顺次名列其中。“五五”普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努力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普法教育的浓厚氛围,大力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作好普法工作,最终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对法律至上的认同感和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9)司法人员对法律职业的尊崇感和司法为民的作风,不再出现司法“白条”,甚至是出现沿街叫卖判决书这样的事情。所以说加大普法力度,培养公民现代化法律意识的最高目标是形成公民的法律信仰,是因为,法律意识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公民对现代法律的普遍信仰,法律信仰也是公民法律意识修养的综合体现,全部法律的运作和实施状况都与公民的法律信仰具有密切联系。对于象中国这样现代化的后者来说,要实现全体公民对现代法律的信仰需要对久远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形成富有特色的现代公民法律意识体系,确立对法律的信仰,使之与民族关于社会秩序和人生终极目的的理想和关怀 —10—

融为一体,与民族通过自身的力量,运用法律手段战胜自然和人自身的弱点的自强、自立、自尊的精神融为一体。(10)

—11—

第四篇: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长期以来,信访工作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在缓解社会矛盾、平衡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事关民生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资金分配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因此,深入分析当前财政信访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对于有序开展财政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财政信访现状及特点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财政对民生投入逐年递增,民生财政建设日渐成效。2009年,我县累计投入民生建设资金9.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6%,涉及文化教育、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抚恤、种粮直补、就业安臵等10余类。与此同时,诸如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绩效工资等一些反映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政策遗漏问题的财政信访案件越来越多,我局平均每月直接受理来信来访达10余件次,大量接待和信访处理工作影响了财政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从当前财政信访的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信访形式多样化

一是从登门上访、信件上访发展到网络信访、电话信访,信访渠道更广;二是从个人上访到群体集访,信访主体纷繁复杂;三是从到基层部门上访到越级信访,受访单位级别越来越高。此外,一信多投、一事多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信访时间相对集中

为求信访效果,上访者往往选择一些特殊、敏感时期上访,以引起领导重视。如有的选择在“春节”、“十一”等法定长假期间或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召开期间,或是国家和局部区域的重要活动期间;有的甚至选择在中央、市领导来彭视察、调研期间上访,扬言要亲自见上级有关领导。

(三)信访问题以求决类为主

在我县,财政信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为单位的信访者以争取和维护既得利益为目的,以要求解决某具体问题为信访请求,集中体现在社会各方面向政府争取利益,如争取预算、争取政策、争取项目等;二是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信访者往往因为个人利益得失而上访,请求财政对涉及的诸如津补贴、补助金、失地养老保险等予以解决。之前,我局还发生过原农税助征员因不满政府解聘安臵补偿政策,向财政局信访申诉要求政府恢复工作,代缴社会养老保险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涉及财政的信访越来越多。

(四)越级信访比较突出

群众唯上为大观念比较严重,认为只有找上级领导才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信访效果,从而一味越级上访。比如,原农税助征员就曾在薄书记来彭调研期间到我局信访,扬言要见市领导。2 从近年来我局信访受理情况看,超过半数受理件为上级有关机关批转办理件,甚至有个别事项已经重复处理多次,属于典型重复越级信访。

(五)涉及的遗留问题较多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破产造成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引发农税助征员解聘以及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需要等原因造成了诸多社会遗留问题,此类信访问题带有政策性和普遍性,处理和疏导工作的难度较大,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财政信访存在的原因

从财政信访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县域经济困难、财政保障不力、民生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也有个别部门重视不够、民生投入不均、群众素质偏低等主观因素。同时,财政信访也存在着各部门信访的共性因素和财政信访的个性因素。

(一)受县情因素影响

我县作为典型的农业穷县,农业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交通建设滞后,地理劣势明显,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才刚刚起步,缺乏稳定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建设需求。同时,由于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村留守人口主要以老少妇等弱势群体为主,社会保障需求突出。

(二)决定于财政部门行业特殊性

财政作为管“钱”的部门,社会敏感度高,易成为上访焦点单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一系列反映 3 国有资产流失、津补贴兑现、民生款项落实等问题集中于财政。而部分问题不易解决,重复信访现象突出,造成财政部门信访量偏大。

(三)县级单位成为信访受理中心

随着国家“以人为本”的民生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乡镇已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逐步过渡为服务型政府。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自我调控能力降低。因此,乡镇政府为减轻自身压力,往往把一些问题推给上一级政府。同时,大量赴市进京上访问题也转入到县区一级,从而使得区县一级信访量偏大,县级各部门自然成为信访受理主要部门。

(四)信访调解机制不健全

很多信访群众为反映问题,信访件投递实行“撒播”式,即同一信访件同时反映给市、县级政府,以及同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部分批转到财政部门办理的信访件要么涉及到体制问题,要么决定权根本不在财政,承办起来难度大,经常是“哑口无言”、不知所措。比如,农税助征员问题就涉及到体制遗漏问题,仅财政部门根本无法予以解决。

(五)基层财政信访基础工作薄弱

就财政不稳定因素来讲,乡镇、村社是财政信访的源头,也是财政信访工作的重心。但是,随着财政对民生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乡镇工作已由过去的管理职能转变为以民为本的服务职能,特别是个别乡镇或缺乏办事人员,或办事人员素质偏低,办事效率不高,造成民生投入不公、资金兑付不及时等等问题,从而引发群众上访。同时,个别乡镇工作人 4 员经常把一些本该由他们解决事情推诿到财政局,使得到我局咨询、查询等信访事件增多。

(六)法制不健全,缺乏刚性政策

一些人把信访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不实信访、无理信访时有发生。还有的把稳定和谐、“以人为本”作为“尚方宝剑”,闹访、缠访、集访现象非常严重。而对于死缠烂打型信访,政府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惩处办法。

三、我局信访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受理途径不同,我局财政信访件一般分为县政府批转办理件和直接受理件,处理程序基本一致。按照“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妥善处理群众利益问题,积极解决群众的要求和困难”的原则,我局高度重视财政信访稳定工作,成立了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追踪问效制,确保信访处理有成效。其程序大致为:政府批转—信访登记—科室受理—调查取证—信访处理—意见回复—追踪落实。经长期实践证明,我局信访处理程序是比较合理的,能够基本满足信访工作需要。

但是,我县当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民生财政和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这也正是各方既得利益冲突明显、矛盾突出期。随着财政信访量的增加,财政信访稳定工作越显重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财政信访工作发展。

(一)对财政信访认识不到位

个别同志对财政信访工作在财政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摆不正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群众观念不强,片面认为到财政信访就是找政府伸手要钱,对此不屑顾及。可一旦出问题,却往下一推了之,认为是基层乡镇服务不到位,资金兑付不及时造成;或以无决定权为由将信访群众拒之门外,人为地激化一些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

(二)信访处理工作力度不够

有的同志在信访处理中怕得罪人,不敢硬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有的同志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推诿的态度,激起众怒;有的同志则“蜻蜓点水”,对问题不给予明确的答案,采取模棱两可的答复,误导群众看法。

(三)缺乏信访处理专业技能

机关内部无专门的信访处理机构,办公室承担着信访受理主要任务,虽然落实了专人,但因缺乏专业的信访处理经验,对待来信来访往往力不从心;在处理个别信访问题时找不到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已以及有关历史档案资料,使一些信访问题久拖不决,形成信访积案。

四、创新工作思路,做好财政信访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财政信访工作

全面把握财政信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客观形势和群众信访新特点,把财政信访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首长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信访 6 处理机制,健全“领导上阵,人人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为深入开展信访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领导信访接待制度。每周确定一名局领导集中处理来信来访,提高信访处理效率。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信访案件,做到时时有接待、事事有接待,把信访接待工作落到实处。

(二)热情接待,倾情相助,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工作

为强化信访稳定责任,及时发现、控制、化解信访稳定苗头,处理信访接待工作要严格按照“接待来访要热心,听取反映要诚心,了解情况要细心,说明解释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处理问题不偏心”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的新机制。具体说来,就是“按业务归口,分科室负责”的原则,实行科室(局属单位)负责制,由各科室(局属单位)对其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信访事项实行“一包到底,一案一清”,做到“包接待、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

(三)精通政策,讲求对策,切实抓好信访积案工作

作为形成已久的信访积案,一般属于历史遗留复杂案件和信访突出问题,涉及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因此,信访工作者必须精通财政政策,并对每件积案进行细致分析,实行因案施策;通过广泛争取上级支持、兄弟单位配合的“上下联动,左右交叉,多方协调”机制以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力求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四)转变观念,重心下沉,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

结合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三项活动”,拓展联系群众途径,丰富联系群众内容,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财政干部联系群众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排查和妥善解决财政系统以及涉及财政工作的信访稳定问题。一是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制度,每位领导及其分管的业务科室分别联系几个乡镇,每月至少到联系乡镇下访一次;二是建立信访初核制度,除可以当场做出明确的解释答复的简单明了的信访事项外,受理信访问题的科室应对信访问题进行初核并提出初步意见,初核一般采取走访的方式;三是督办回访制度,信访工作人员对已经明确处理意见的信访事项及时进行督办回访,确保信访事项处理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要求分管领导和科室定期到所管辖的部门、企事业单位调研掌握情况。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有利于了解基层财政财务管理状况,把握信访信息动向,及时化解信访苗头。同时,通过交流沟通还能增进各方友谊,融洽各方关系,对处理和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宽松的人际环境,也为财政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五篇:对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调查分析[模版]

对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调查分析

法院执行难是全国性的问题,也是社会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而政府为被执行人案件的执行又是执行工作中难度最大的。涉政府案件不能依法执结,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损害了法律的权威,而且破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政府的信用,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法制环境逐渐劣化。涉政府案件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困饶执行干警的难题。近日,我院对2002年以来涉政府的116件案件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一、涉政府执行案件的特点

(一)涉及面广。我院辖区22个乡镇,在116件涉政府执行案件中,市政府为被执行人的有4件,占3.45%,其余112件均是乡镇政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占总数的96.55%,每个乡镇都有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涉及面非常广。

(二)标的额大。116件案件,标的额总共为855.02万元,平均个案标的额7.37万元。其中个案标的额在15万元以上的18件,占15.52%,标的额最大的为102万元。

(三)分布不均匀。在涉及乡镇政府的114件案件中,最少的乡镇只有一件,这样的乡镇有4个,仅占3.45%,最多是有13件。有两个乡镇的案件就占总数的22.8%,标的额相对较大。

(四)执结率低。自2002年以来,我院的全案执结率都在62%左右,而涉政府案件的执结率明显偏低。在116件涉政府案件中,全案执结的为50件,仅占43.10%。全案执结案件标的额320.01万元,仅占总标的额的37.43%,统计表明,标的额较小的案件执结数量较多,相当一部分标的额较大的案件未能执结。

(五)案由相对集中。这116件案件中,案由相对集中在借款或借贷纠纷,约占72.6%,行政确认或不履行职责的仅为4件,占3.45%。其他拖欠工程款、招待费、汽油费、维修费的占22.73%,有1.72%的是损害赔偿等侵权行为引起的纠纷。

(六)政府承担连带责任的较多。在116件案件中,有37件是乡镇政府下属企业或部门承担清偿责任,政府承担连带责任,占31.89%。这类案件绝大多数是借款或借贷纠纷案件,因有下属企业或部门承担责任,除企业不存在的以外,执行起来要比只执行政府容易一些,这类案件的执结率相对较高。

二、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一)政府债务较重、财政收入减少、可供执行财产少是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主要原因。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乡镇政府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债务负担较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乡镇,工业落后,外欠债务达几千万元,加上取消了农业税,其财政收入很少。而根据法律规定,政府的办公场所不能查封,财政专项资金不能冻结,基本上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二)政府领导缺乏全局意识,后任不认前任帐是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一个因素。个别乡镇领导只关心自己任期内的现实利益,不注重维护政府的信用,营造安全、诚信的投资环境,对前任留下的债务久拖不还。只要法院对其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他们便会拿前任留下的债,他管不着为由拒绝履行义务,甚至以执行会影响稳定、干扰政府正常工作秩序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由上级领导出面打招呼、批条子,给法院施加压力,为执行工作设臵人为障碍。

(三)体制的弊端 也是导致涉府案件执行难的一个因素。现有体制下,乡镇党委书记是实际上的一把手,掌握人、财、物大权,但不是法定代表人。因此,即使乡镇长自愿或迫于压力想履行法律义务,有时乡镇党委书记不同意,也会使案件无法顺利执行。同时,法院设臵地方化——“端人家的碗,看人家的脸,服人家的管”,人、财、物皆隶属于地方,难以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四)执行力量不足、执行干警的业务素质、执法水平、执行作风等方面的欠缺以及消极执行、拖延执行等是造成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内部因素。

三、涉政府案件不能执结的危害

(一)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损害了司法的权威和法律的尊严。这类案件处理不好,容易导致广大人民群众法治信念的动摇,劣化法治环境,与当前依法治国的进程格格不入。

(二)损害了政府的形象,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一些乡镇政府搞项目建设,向银行贷款银行不敢贷,向群众个人借款群众不敢借,只要不付现钱,当地群众都不愿去承揽政府工程,乡镇干部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明示不准乡镇机关干部记账。个别乡镇政府招不来商、引不来资、借不来钱、办不成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建设的步伐。

(三)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对于乡镇政府而言,申请执行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深知地方父母官的潜在重要性,他们是在向乡镇政府屡次追要到期的借款、集资款、工程款、树苗款、购货款、加油款、修车费、餐饮费等,四处碰壁,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到法院打官司。如果连法律也保护不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能做的就是逐级上访、集体上访,甚至采取过激的围攻执行干警、当地政府的行为。

四、解决涉政府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一)在执行涉政府案件中,积极依靠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要把涉政府案件的执行情况经常向当地党委、人大汇报,向政府通报,取得理解,得到支持。在执行具体案件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随同监督,在遇到重大、疑难、复杂的涉政府案件,以及抗拒、阻挠、干预执行的,及时报告上级党委、人大、政府进行协调。

(二)上级法院要加强对下级法院涉政府案件执行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充分发挥执行管理体制的优势,使涉政府案件的执行形成区域合力。对干扰大、阻力大的案件,上级法院要积极运用集中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等有效手段予以执结。

(三)完善法院内部案件管理机制,对政府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及时合并执行,并加大执行力度。以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执行队伍建设,创新执行方法,提高执行艺术。要把思想工作贯穿涉政府案件执行的始终,既要坚持依法执行,也要做说服疏导和协商工作,实现执行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下载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横县检察院对新形势下涉检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新形势下农村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妥善处理好来自农村的信访问题,对于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农村信访问题......

    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DOC

    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特点调查分析究竟拥有怎么样素质的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是要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是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是拥有社会实践经验,还是其她因素???为了......

    当涂县检察院深化涉检信访评估预警机制

    当涂县检察院深化涉检信访评估预警机制 为贯彻落实最高检“恪守检察职业道德 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

    对我县涉林案件的调查与分析

    近几年来,我县涉林案件逐渐增多,至2002年达到最高。2000年共受理案件15件15人,2001年共受理案件18件18人,2002年共受理案件25件25人。从共受理案件性质来看,滥伐林木犯罪案件28件......

    对我县涉林案件的调查与分析

    近几年来,我县涉林案件逐渐增多,至2002年达到最高。2000年共受理案件15件15人,2001年共受理案件18件18人,2002年共受理案件25件25人。从共受理案件性质来看,滥伐林木犯罪案件28件......

    新形势下对乡镇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新形势下对乡镇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说道信访,头疼脑胀,一有上访,心中发慌”,这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信访工作的普遍感觉,信访工作既是各级干部头上的高压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考......

    对当前基层检察院做好涉法信访工作几点思考

    对当前基层检察院做好涉法信访工作几点思考涉法信访工作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特殊渠道,也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作用、改善党群关系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群众利益无......

    濮阳县检察院教育系统职务犯罪调查分析

    濮阳县检察院教育系统职务犯罪调查分析作者:宋世锋高昌政随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社会腐败现象也日益严重地渗透到校园这块教书育人的神圣场所。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