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府主导 全面谋划 分步推进
政府主导 全面谋划 分步推进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孝感市贯彻省委10号文件的作法与探讨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鄂发〔2009〕10 号)文件出台后,孝感市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一、政府主导,全面部署,系统谋划残疾人事业
2009年5月15日,省委10号文件出台后,市委、市政府领导明确要求:在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贯彻文件的意见。市残联迅速行动,在组织干部学习的同时,于2009年7月14日召开各县市区残联理事长会议作了进一步安排。通过调查研究,市委、市政府在听取了市残联工作汇报后,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
一是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2009年8月13日,市政府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市残联关于省10号文件精神和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进一步部署残疾人工作,会上还确定了具体工作事项:
(1)出台孝感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2)确定分年度抓好“两个体系”建设目标;(3)新建孝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由市发改委立项,采取争取项目、财政补助、发动社会捐助等办法筹资;(4)特教学校建设由市教育局负责落实;(5)增加残疾人康复经费投入。(6)争取与省残联共建残疾人两个体系。二是与省残联签定协议。市政府办公会议确定,为了抓住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契机,自加压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由分管残联工作的副市长王红玲同志到省残联汇报,主动要求与省残联签定协议,得到省残联市高度重视,2009年8月25日市政府与省残联签订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标协议书。三是向市直各职能部门分解目标。2009年10月16日市政府办公室根据孝感市政府与省残联签订“两个体系”建设协议的内容,将37个方面目标内容,按时间、责任要求分解到16个办、委、局,以孝感政办函[2009]40号文件印发到有关责任单位。
四是出台文件。市政府在听取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孝感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送请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后,于2009年12月10日,以孝发[2009]20号出台了《孝感市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对省委10号文件有关精神,结合孝感实际,又明确了一些具体化的特惠政策措施。例如:精神病残疾人全部纳入免费服务范围,并对急性重症精神病患者
住院纳入大病医疗救助范围;明确在2015年前,孝感市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县市都要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将扶助残疾人工作纳入创建文明单位评比考核范围等七个方面的具体意见。五是加强督办。市长办公会议明确“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由市政府督办室负责督办,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今年年初,市政府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政府目标责任落实手册,列为年终政府目标考核内容。为了解掌握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责任落实情况,切实将工作融入到部门工作之中,市政府在4月19日召开“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分管市长召集,市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16个相关责任部门的领导参加。会上,各单位汇报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目标完成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再布署。
六是高位推进。6月29日,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五位主任就我市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检查组详细了解查看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市语训班聋儿语言训练和大禹电气公司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情况;检查组听取了市残联及教育局、民政局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工作汇报,要求各级要以制订“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将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并就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无障碍设施建设、事业经费等具体工作提出了意见。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分步推进“两个体系”建设
在贯彻省委10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大局,统筹安排;始终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的一项重要目标,扎实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
(一)在残疾人“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努力实行普惠加特惠,全纳入、广覆盖。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多措并举,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性制度安排相结合的要求,优先优惠确保残疾人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
市以及各县(市)区的民政、卫生、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扶贫办等单位对残疾人特别关照,重点倾斜,把特困残疾人纳入了重点扶助对象。在城镇残疾人医保方面:《孝感市城镇居民保险实施办法》规定,凡二级以上残疾人凭证免费参加医保,其个人出资部分由当地政府解决,在具体操作中,安陆、大悟、孝昌等县市将残疾人全部列入免费范围。在新农合政策中:《孝感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市级统一实施办法》规定:经残联、民政部门审核认可的农村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残联、民政部门审核后,分别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经费,医疗救助基金、优抚专项资金中集中解决,统一划转至新农合基金专户,残联和民政部门确定的农村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凭证住院补偿时取消起付线。这些优惠执行全“市级统一”。安陆市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市委市政府关于《安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对各类重度残疾人免收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对其他级别的残疾人参保每人每年可享受政府补贴30元。参保人员年满60周岁后,可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待遇。在低保工作中对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我市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18500人,占低保人数17%;在农村低保残疾人2.4万人,占农村低保人数21%。2004年孝感城区全面启动盲道、坡道无障碍设施建设,近两年,各县、市城区开始无障碍设施建设。到2009年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1950户,占我市危房改造总户数的13%,争取到2015年,基本消除残疾人危房。开展多形式“包、帮、带、扶”活动。市、县(市)、乡三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口扶残帮困2000多户,对 3万多农村贫困残疾人实行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去年,我们开始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以居家托养为主,鼓励民办公助办托养机构,对200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实行补助。
(二)在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打造服务工作平台,做多做大服务项目。
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建立健全以专业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邻里为依托,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强化措施,做大康复项目。今年,省委、省政府将26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纳入十件实事之一,为了作好这项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王红玲同志为组长,卫生、残联、计生、教育、民政、财政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召开了会议,进行了部署。市政府从财政每年安排抢救性康复经费23万元,以后视情况追加。各县市区都承若安排了配套资金。到目前为止,全市对58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筛查工作已基本结束,已报经省残联和省卫生厅批准我市中心医院、大悟县人民医院、市聋儿康复中心等6家为手术定点医疗机构和康复项目机构。今年省下达我市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对象107名,上半年已手术和正在接受康复的41人,下半年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常规性的康复项目力求作大作好,去年以来,免费白内障手术1000余例。语训聋儿100余人,为在训聋儿免费发放了100台助听器。为残疾人安装假肢90人,免费为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3300件。从2006年争取到了中残联精神防治项目,孝感市直以及汉川、应城已被列为精神防治试点,每年有400名精神病患者可纳入防治范围,康复效果良好。围绕实现残疾人教育机会均等化,改善教育环境。
1、改善办学条件。市政府办公会议决定建设孝感市特殊教育学校,将孝感市特校与孝南特校合并建设,开办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建成融残疾人小学、初高中教育与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一体的综合教育学校。目前已实施改扩建工程,新征地20余亩,教学楼已开工建设。我们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切实落实助学项目。教育部门落实残疾儿童、少年“两免一补”优惠政策,确保残疾儿童、少年不因贫困而辍学。民政部门将特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低保。残联落实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和西部助学项目,每年资助100多名贫困残疾学生。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对参加中考的残疾考生,凭残疾人证免试中考体育,体育按满分45分计入残疾中考生的中考总成绩。作好残疾高考上线生的录取工作,不因残疾而拒录,去年全市高考上线残疾生58人,全部录取,并资助奖励残疾高考录取学生,近几年来,考入大学残疾学生逐年增加。
围绕扶助残疾人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生活问题。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开展残疾人就业工作,一是贯彻湖北省《残疾人就业条例》(145号令),开展分散按比例就业;二是搞好集中安置,我市福利企业发展到65家,安置残疾人1500余人,其中安置达100人以上企业2家,大禹电气有限公司被中残联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三是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共扶持5000余名残疾人个体从业。我市有5家残疾人企业、实体被省残联命名为“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各级残联积极争取康复扶贫贷款3000多万元,扶持了一批贫困残疾人从事种植、养殖、小型生产加工业,使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开展盲人按摩培训,盲人按摩从业人员300多名。为拓宽就业渠道,安陆、大悟、汉川开展就业培训,并组织残疾人赴深圳、武汉等地务工。
围绕改善社会环境,营造扶残助残氛围。广泛开展 “红领巾”助残、社区助残、志愿者助残、义工助残、爱心人士助残、社会团体助残等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湖北职院打造扶残帮困团队—义工社,注册会员一万人。近几年,组织了万人签名扶残助残活动,重点开展“结对帮扶残疾人”、“结对帮扶残疾家庭”、“残疾人子女义务家教”,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孝感市福利院、聋儿语训中心、特教学校、残疾人福利企业“第二校园”,开展助学助教、帮做家务、就业培训、介绍就业等。义工社任社长谭之平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最近,被中残联表彰命名为“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今年年初,孝感市志愿者协会得知民间爱心人士陈福桥个人创办托养残疾人机构时,组织志愿者捐款8万元。在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5月10日,我市残联和《孝感日报》社开展“文化助残爱心赠报”活动,组织15家爱心企业共为残疾人赠送《孝感晚报》2000份。
在两个体系建设中,注重残疾人自强不息教育。既要改善残疾人受歧视、多障碍、更困难的社会环境,又要鼓励、激励、教育残疾人自强自立,使其成为社会的创造者。树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模范近100人。去年,田子君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
三、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搞好“两个体系”建设,市残联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狠抓“三基”,即:加强基本队伍、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本队伍建设。以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为核心内容,创建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工作,以“人道、廉洁、奉献”为基本内容,建设一支热心、实心、诚心服务残疾人的干部队伍。大兴调研之风,加强探讨研究,2009年在省残联刊物上发表研究文章6篇。各级残联服务残疾人意识不断增强,残联领导班子团结,干部精神面貌好,市残联连续三届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适应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我们努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联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强残联、残疾人专门协会和基层残协组织网络建设,残疾人组织网络建设基本得到完善。一是组织网络建设到最基层。各县(市)区包括开发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都建立健全了残疾人组织,乡镇及街道建立了残联,社区建立了残协,村配备了专职委员。二是协会组织建设到残疾人中间。各级残联建立健全了残疾人五个专门协会组织,每个协会都有经费、场地,经常开展活动协会活动,内容丰富。残疾人在残联组织中日益活跃,已成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 “打基础、谋发展”的思路,加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通过几年努力,7个县市区都建起综合服务设施,实现了整体有综合服务设施的目标。2009年,市长办公会议同意新建8000平方米的孝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残联与发改委、规划局联系,已完成立项工作。安陆市残联征地15亩,新建的1100多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竣工交付使用。孝昌县残联征地10亩,2000平米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工程建设已于6月开始施工。
四、进一步贯彻落实好10号文件的打算
我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还只是作了些起步性的工作,这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难点、切入点。
1、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列入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孝感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今后五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孝感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任务、措施要求。
2、督促各县、市、区迅速出台贯彻实施省委10号文件和市委20号文件的相关细则,把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落到实处。
3、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更深切的了解残疾人,不断探索“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促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
第二篇:坚持政府主导创新管理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创新管理机制 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环卫工作是一项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即便是环卫行业逐步推向市场化的今天,也必须坚定政府在环卫事业发展上的主管部门和投资主体地位。否则环卫行业将成为一盘散沙,更无从谈起长效发展。面对着城市的快速扩张,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城乡环境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城乡环境保洁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不断创新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环卫人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完成的功课。
一、创新城乡环卫体制总思路
创新管理思路,实行三个“转变”:一是全面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效益,使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由单元化投资模式向多元化投资模式转变,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基础,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投资为主体架构的投资主体,打破“政府投资”“行业包揽”的运行模式,使政府投入的增长控制在与城乡环境卫生发展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水平;三是由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建立起依据规划保持连续性、依据条件法规对环卫产业进行调整、依据制度实
施长效管理、依据科学管理和翔实可靠的数据对工作绩效作出测评的科学管理体系。
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建立“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我们应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为中心工作目标,在目前已经建立的区、镇(街)、村(居)的环卫保洁体系和“村镇定点收集、区集中清运、市统一处理”的垃圾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完善区、街、村(居)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区、街、村(居)各自责任、保洁区域、范围。突出区级环卫部门的监督考核作用,强化镇(街)和村(居)的保洁作业实力,真正实现全区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的目标。通过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六大工程”等措施,着力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应该说这些措施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城镇化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城乡环境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件重要举措。区环卫部门腾出主要精力抓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督导检查,实现由干管不分向干管分开、由“运动员”向“裁判员”的转变,逐步建立区、街、村(居)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重心下移、责任清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只有建立这样高效的政府职能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城乡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事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创新城乡环卫管理的秩序
随着环卫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区环卫部门更应该突出政策制定、监管考核的作用,从而在建立政事分开、管干分离、责权明确、重心下移的改革中,起到关键作用。其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环卫部门从直接组织环境卫生作业服务转到对环境卫生进行指导、检查、监督管理和对市容卫生市场间接调控上来。改革后的环卫部门一是要做好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相关行业标准、规章制度的起草,针对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大的几个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办法。如《门前三包》责任制、《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建筑渣土管理办法》、《临时摊点管理办法》等,以规范各种行为,减少对城市环境的造脏及污染;二是要强化对环卫作业单位进入市场进行资质审查和管理的作用,对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设立准入机制,有效解决垃圾收集、运输、堆放等出现的一系列难点、难题。如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建筑渣土的运输单位、个人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对其日常经营行为实行监管。如对沿街门市、临时摊点、市场周边等进行规范管理,使其自觉形成遵纪守规的合法经营户。通过以上措施规范相关从业者的经营行为,使之不仅为城市经济建发挥作用,更要为城市环境发展做出贡献;三是建设大型环卫设施,用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的收集、消纳处理;四是通过合同约定对作业实体实行契约管理,让隶属不同管理机构的环卫部门的环卫作业单位逐步从行政部门的隶属
管理中分离出来,与此同时,组建相应的环卫清洁服务公司和其他市容环卫专业公司,进行工商登记,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通过投标形式取得相应的经营服务权。通过这些改革,逐步建立运转高效的环卫行政管理新秩序。
要创新城乡环卫管理的秩序,需要夯实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基础。目前,国家住建部、省建设厅都出台了有关环卫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指导性文件,而我市至今还未形成有效的环卫管理机制,有关环卫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更是空白,在对环卫发展和市场化运作缺少必要的依据,从而制约了环卫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当前,最紧迫的需要是:着手制定出台符合我区环卫工作实际的环卫发展专业规划,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招标管理办法、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环卫管理工作监督考核办法等政策法规,形成竞争环境,使环卫行业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加入环卫作业服务市场,强化环卫发展后劲。
加强环卫监督管理,针对目前城市管理中诸多矛盾,提出采用“三个超前管理法”:一是超前“禁改放”疏导管理法。对摊贩变“堵”为“疏”,引摊入市,引凤筑巢,落实摊前一个桶,门前责任“新三包”(包卫生、包容貌、包监督)。二是超前占领阵地管理法。在卫生死角未形成前提前布控,实行全面
与重点专项整治相结合。三是超前数字化管理法。城市管理数字化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个发展趋势,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真正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全覆盖、全天候”的监管,从而使监管更有针对性,提高应对突出事件的反应图,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样一来,过去令人头痛的小街小巷、居民社区、集贸市场、旅游景点、城中村、内河、高速公路等区域的卫生死角,一定能在一场彻底持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并建立起长效机制。
三、创新城乡环卫融资渠
环卫是一项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益性事业,要突出政府在环卫发展投资的主导地位,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各级财政投入为基础的投资机制,区、镇(街)各级财政应以目前的作业服务与财政拨款为经费基数,同比例增加政府经费投入,并与环卫作业不断增长的服务质量相适应。对新建成交付使用的城市道路应按有关定额标准及时足额核拨,保洁作业实行公开招投标。同时,每年应按一定的经费增长比例用于环卫新机械、新车辆、新设备的投入,并将各镇(街)环卫设施、设备的购置统一到区财政预算中,实实在在地促进城市现代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通过市场运作和合理化配置资源,依靠政策引导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资,鼓励他们参与到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改变目前传统的政府单一投资模式,解决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对一些大型环卫设施建设和设备的购置可以考虑逐步采取BOT、TOT等投融资模式,实现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以党委和政府为主导(模版)
以党委和政府为主导、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健康水平的试点方案
一、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和社会得到长足发展,然而疾病也在一起“繁荣”。
2005年国家卫生部报告,在13亿中国人口中,高血压
1.6亿,血脂异常1.6亿,超重和肥胖2.6亿,糖尿病25年间(1980—2005年)增长了六倍,达到了5000万,癌症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中国肺癌死亡率30年增长了五倍„„。卫生部长陈竺一次内部讲话:2005年到2010年,疾病增速更快,糖尿病已达9700万,糖尿病前期1.1亿,这五年的增长更是惊人!
卫生部长陈竺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早增加,已成为威肋中国健康的突出问题„„”,这不仅要影响几代人的健康素质,也会因不堪重负的疾病负担,消耗掉社会经浪济发展的成果!
二、医疗费用上涨的严重挑战:陈竺部长的话给我们敲起了警钟:慢性疾病的快速增加和医疗费用上涨,会使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毁于一旦!
不仅中国,连西方世界也已经承受不起指数般上升的医
药费用的上涨!
美国总统医疗顾客方励培先生2005年12月讲:美国医疗费用上涨会使美国财政崩溃!
要知道,中国人均医药费2000年统计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而且政府负担与个人负担的比例为39.4:60.6,即政府负担小头,(全世界的平均比例是61.8:38.2,即政府负担占大头)。
中国政府已在实施扩大医保覆盖面,提升报销比例„„,这意味着:政府要承担越来越大的医药费用,国家将面临医费支出的巨大压力!
根据2000年的官方报告;我国每卫生资源的消耗是107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四分之一!
胡总书记“温总理”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把建立和谐社会防治未病,关注民生做为国策!
三、过渡医疗的巨大害处:
中国长期经历“缺医少药”的历史,因而更加依赖药物,有一份统计,中国人的吃药量是日本人的50倍,是美国人的100倍,然而是药三分毒,联合国的专家说:70%的疾病都与不正常的用药和医疗有关,因医药不当而死亡的占了总死亡率的三分之一!
在世界畅销书“别让医生杀了你”这本书说:医院中只有15%的医药措施有确切的依据;三分之二的用药是不需要
或是有害的,多数手术是错误的„„。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人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扩大医保和提高报销比例后,不少人认为不用就是吃亏,结果是害民伤财!中国是药物浪费最多的国家!
目前,全世界都在向中华医学和中华养生学习。1988年,在世上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最后的结论是:人类要想在21世纪健康的生活,必须到东方孔子的故乡去吸取智慧!而许多中国人却无动于衷!
四、减少过度医药,降低医药费又提高康复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国外已有许多试点报告:通过健康管理,医药费大幅度下降,甚至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而康复效果提高!
国内也有许多实证,我学医,从医到专攻健康养生已走过47个年头,我坚信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健康管理是最大的节约!
无论是那一级党委、政府、能够在医疗模式改革方面做好实质性的贡献,尤其是既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又大幅度降低医药费用,他们一定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立了大功!
五、科学性和安全性
现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为“生活方式病”即主要
是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导致,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许多疾病源于错误医药,减少错误的医药,就会减少疾病,大家也都知道,现代慢性病多数是吃出来的!
美国参论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心血管研究所”、“美国营养研究所”、“美国国家健康福利部”等单位,以世界性做了人类历史以来最庞大的饮食健康报告,报告长达五千多页,这项权威性报告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癌症、心脏病、脑中风、糖尿病等致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不当。所有的成人病都可以依赖饮食的改善得到的治疗与复原。
另外中华医学自然养生博大精深。
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保障的,我们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自然养生为主,不限制就医和用药,也不“强迫命令”,由于完善了健康管理,突发情况会得到更有效的救助,因此安全得以保障!
六、具体操作方案:
1、党委和政府把它做为一项医疗改革,健康管理的重要试点工作;
2、组成由领导挂帅,由医保局、卫生局、市医院、科技广播电视局、民政局、老龄委、老年大学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
同时聘请有真才实学,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和指
导;
3、制定完善的试点方案,经专家论证,领导批准;
4、由医保局协同卫生局、市医院从去年医药费最多的人员中,根据自顾的原则,挑选100名左右的试点人群;
5、组织权威专家对确定人选进行医学鉴定,试点期满(一年)再做医学鉴定,科学判定康复效果;
6、医保局统计试点前后的医药费用做比较,目标是医药费下降的原来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试点组可以立下军令状,医药费在不强迫,不干予的前提下至少减少三分之二!
7、写出科学的试点报告,上报各级有关领导部门,直至党中央国务院。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严格考核;
8、表彰奖励有关人员及赞助企业。
七、资金来源:
健康教育,健康管理以及服务需要人、财、物。需要一定的投入,政府可以适当投入,但最好以成功后奖励、补偿的办法,避免吃大锅饭,吃唐僧肉。政府以提供政策,提供场所,提供一定的条件为主。
鼓励企业赞助,通过调研,大多数企业很愿意赞助,有的说:这比救灾捐款捐物更有劲!他们愿意与政府一起干事!他们也期望通过此举,多出现在当地媒体上有广告的效应。尤其是试点成功后,他们会有更大的潜在影响!
八、政治意义深远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医药费的飞涨,国家难以承受甚至会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毁于一旦。
中国现已有老年人1.69亿,并以每年800万的速度增长,老年人是医疗费支出最多的群体。
2008年11月24日在海南三亚落幕的“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总编座谈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指出:“一个人一生中在健康方面的投入,60%至80%花在临死前的一个月的治疗上。”加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提前加强予防,意义非常巨大。
医疗改革,关乎国计民生,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国事之一!让我们一起努力,各尽所能,为国分忧,为民造福!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勇敢地实践这一伟大的创新试点。
第四篇:政府主导学前教育的解读
结合三年行动计划,谈政府主导下的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2010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政府主导下,解决我国学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入园率低问题的有效举措,是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我国2010至2020十年内基本普及幼儿教育任务的起步工程,对于未来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一、促进从城市幼儿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政府主导,公私并举”城乡幼儿园共同建设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格局的形成,走出全盘性地解决我国幼儿入园难、入园贵、入园率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第一步。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公办为示范和骨干,民办为主体”为核心指导理念。在这影响下,作为社会服务体系性质的免费公立幼儿园少之又少,城市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农村幼儿教育处于停滞和缓慢发展的状态,于是导致了城市幼儿入好园难、入好园贵;农村幼儿入园率低,城乡幼儿教育发展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一系列问题;幼儿教育成为我国普遍的民生问题。规定以县为单位在三年内有一定数量的新增幼儿园投入使用,是目前解决我国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幼儿入园难和贵问题的全盘性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民生问题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入园难,在于千挑万选挑不到好幼儿园;入园贵,在于好幼儿园太少。城市幼儿园在办园质上劣势显于量上的劣势,所以普通城市幼儿园在政府的主导建立下,将朝着质量高、理念新的方向发展。幼儿园建设在质和量上的是否有双重保障是衡量当前我国城镇幼儿园发展的标准之一。以往我国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观念滞后,导致幼儿园资源配置不足,三年行动计划为之发展提供了契机,不光是单纯的财政倾斜和物质支持,同时也是一场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幼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普及。国家重视,民众受益,让每一个适龄的幼儿接受保质保量的学前教育,是促进幼儿个体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必然要求。
二、在中央统筹和实施国家财政倾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体作用,将学前教育的发展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因地制宜,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强制性、法制性等特点,国家对教育的调控亦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明确了确保教育财政投入2012年落实4%的一系列措施,提出了新增财力要向教育倾斜,新增教育财力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在财政的“大盘子”里,教育支出比例明显提高,在教育支出的“盘子里”,学前教育的支出比例要明显提高的观点,国家财政倾斜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全国31个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并将学前幼儿园的建立和投入使用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成绩考核,在财政支持的同时予以政策上保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推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也能因地制宜,确保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当地文化的幼儿园。这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结束了市场为主导地位发展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无序性,是促进学前教育事业长足稳定发展必由之路。
三、政府主导,是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十条”将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的五个重大原则的第一项,明确了“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基本要求”和“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保质保量的学前教育”基本目标。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的性质都是公益的,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职能的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虽然已经把公益性和普惠性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但是要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而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就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迈开了基础性的步伐。
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经济富裕家庭还是经济相对困难的家庭,必须先让每个适龄幼儿有幼儿园可上,所以,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幼儿园体系的建立是基础。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有一定质量的幼儿园是第一步,只有在每个孩子有幼儿园可上,有选择性地上幼儿园的基础上,建立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才有意义。所以,政府主导的三年行动计划是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转型发展的奠基工程。
政府主导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不无挑战。任何事业的崛起和发展都要引起与之相关的社会机制的变革。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处理好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解决好学前教育起飞阶段的社会适应性问题是关键。比如:怎样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问题?新增幼儿园需要大量教师涌入学前教育领域,其来源和准入标准、工资怎样安排?随着育儿教育规模的变大,幼儿安全问题保障怎么做?幼儿园管理是不是需要来场变革以适应发展?国家立法的完善和社会行业标准的确立是否能够与之同步?这都是学前教育长足稳定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附:主要参考资料: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
【2】《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
【4】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在全国第三届幼儿园园长大会上的讲话
学前教育学术前沿
作
业
第五篇:分步构建校园网 推进信息技术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挂牌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学科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信息技术运用”的教改实验,用现代教育思想引导教师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构建具有二中特色的主体性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XX年以来,我校自筹资金,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保证、逐步发展”为原则,三年来先后建成了由百兆改造升级为千兆的校园网:由DNA专线64K容量上互联网升级为10M光纤通道上互联网;由借助电信的仅20M空间的校园网页到目前拥有的校园网站;由原来的电化教室升级为多媒体教室到目前拥有主控装置的多功能多媒体教室。目前又建成了校园网控制中心,多媒体电子备课室,66座的学生电子阅览室(教学网吧)、各行政办公室、年段均配有电脑,初步实现办公现代化及资源共享。在硬件设备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我校还非常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培养。除假期集中组织培训外,还利用每周六下午滚动式的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工提出“人人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到目前为止,我校教师中有70%已掌握了电脑操作,有50%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做到每学期最少开设一节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研究课。目前,我校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多媒体网络教学已开始走进课堂,走进校园的年段办公室。近3年来我校在构建校园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校园网工程。我校建设校园网的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一要考虑网络的性能,二要考虑网络的实用性,三要考虑网络的性价比,不能赶时髦。我校从98年开始筹建局域网,第一期投入资金十几万元,由本校电教组老师自行设计、施工,建成100M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经过2年的使用,由于应用范围扩大,2000年底又投入资金近30万元筹建100M以太网为主干的校园网二期工程。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构建校园网,首先应从实际出发,不仅考虑到经济能力,还要考虑网络的实用性,学校发展进程,过分强调超前、高档是不现实的。应该分析要求,然后再作决定选型。在千兆校园网的筹建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三个选择,一选择1000M以太网为主干速率以100Mbps到桌面,二选择设备与性价比,设备有3COM、联想D-LINK、清华紫光等,我们选择中档的联想D-LINK交换机、朗讯的光纤和超五类双绞线,三经过投标筛选选择一家有实力的公司(技术力量强、施工好、售后服务好、工程造价低)。校园网的网络设备,骨干交换机选用DES-6000,它是一款可网管机箱式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将10/100/1000M以太网交换技术融合在一个大容量机箱中。通过千兆模块用朗讯的光纤接入层交换机,然后用超五类双绞线连到桌面。网络的性能和所连服务器总线的速度关系较大,如果总线速度不高,却配置一个千兆网卡,那么在千兆网工作时,硬盘基本上就无法工作了,因为总线全部被网卡占用了。在实际情况中,网卡还不是网络最大的瓶颈,网络最大的瓶颈是总线,如果总线速度较低,将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如果采用一台低档的服务器,并且是IDE硬盘,那么就不适宜连接千兆网。因此,在千兆网设计中,一要采用好的服务器,二要采用64位66MHj的网卡,三是最好用WINDOWS 2000,WINDOWS 2000对千兆网络的支持最好,性能比用WINDOWS高10~20%。总之,建设校园网要考虑到网络实用性和今后的扩展性留有余地,因为网络技术发展的很快,现在有100Mbps交换以太网,再过不久可能就会有10Gbps交换以太网,或更新的带宽的网络。目前1000MHj到桌面是个浪费,以后1000M网络的设备会大大地降低。到那时1000M网到桌面所花的费用相当干现在100M网到费用。
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从1985年开设了电子计算机教学,从当时的纯计算机语言(编程)教学,发展至今的应用型教学,从当时的Ap-II机分组上机操作,发展至今拥有人手一台的586以上的机型硬件环境。十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逐步规范、完善。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信息技术教学根据不同内容划分为理论讲授、上机实践、课外活动三种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理论讲授: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作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非常必要,但所占课时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操作实践。理论的讲授可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机实践:上机操作的能力的训练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部分,操作之前的引导、示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