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妇幼保健信息质控及漏报调查总结222
2010年妇幼保健信息质控及漏报调查总结
辖区22家医疗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不同业务开展情况建立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等管理台帐,按季度开展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出生医学证明使用情况调查表及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7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表、流动人口儿童与孕产妇健康状况调查表、妇女病普查情况调查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到区妇幼保健院。
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全区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儿童死亡、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管理台帐,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妇幼卫生年报及有关调查表至市妇幼保健机构,撰写年度质量控制报告、质量评估报告、主要数据分析报告。实行孕产妇及儿童死亡评审报告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凡发生在我区境内的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医疗保健机构(包括民营)内出生或引产的缺陷儿(无论孕周大小,排除计划外引产)均需及时登记并填写相应的报告卡报区妇保院。区妇幼保健机构根据辖区内孕产妇死亡情况了组织1次孕产妇死亡评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对全区死亡卡(包括孕产妇死亡调查附卷)及缺陷儿报告卡进行审核,上报至市妇幼保健院。
2010年妇幼保信息质控点为111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111中心上报活产数248人,计生发证235人(一胎214人,二胎21人),外地转入建卡管理46人,委托转出建卡管理26人,孕28周前流产8人,实际建卡247人(双胎1人),死胎1人,早期新生儿死亡1人,另外有计划外生育活产数1人。共计248人,疾控本地儿童210人,流动儿童287人,合计49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上报数248人,核实数248人。孕产妇死亡上报数0人,核实数0人,围产儿死亡上报数1人,核实数1人,实地查访222村委计生科在册登记活产数18人。1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18人,实地家庭访视产妇7人,早孕建卡、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于孕产妇报检册记录一致。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1人(新生儿)。流动5岁以下儿童死亡1人(婴儿),调查后无漏报。
2010年11月20日
第二篇:2014年妇幼保健信息质控及漏报调查总结222
朝阳镇卫生院
2014妇幼保健质控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降低我镇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完成“两个纲要”指标,确保妇幼卫生年报及三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了解监测地区的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的相关数据,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改善孕产妇保健服务方案提供可靠依据,现将全镇2014妇幼卫生工作年报及三网监测数据质控总结如下
2014以来,我镇按不同业务开展情况建立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儿童死亡台帐,建立孕产妇保健管理、高危妊娠管理、产后访视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7岁以下儿童出生花名册、儿童保健管理、体弱儿管理、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等管理工作,按季度开展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围产儿情况调查表、出生医学证明使用情况调查表及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表、7岁以下儿童保健情况调查表、流动人口儿童与孕产妇健康状况调查表、妇女病普查情况调查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数量和质量情况调查表到区妇幼保健院。
卫生院建立全镇育龄妇女死亡、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儿童死亡、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管理台帐,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信息质量控制,上报妇幼卫生年报及有关调查表至县妇幼保健机构,撰写质量控制报告、质量评估报告、主要数据分析报告。
实行孕产妇及儿童死亡评审报告和出生缺陷报告制度,凡发生在我镇境内的孕产妇死亡、围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医疗保健机构(包括民营)内出生或引产的缺陷儿(无论孕周大小,排除计划外引产)均需及时登记并填写相应的报告卡报县妇幼保健院。根据辖区内孕产妇死亡情况了组织1次孕产妇死亡评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对全镇死亡卡(包括孕产妇死亡调查附卷)及缺陷儿报告卡进行审核,上报至县妇幼保健院。
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我镇上报活产数 人,计生发证 人(一胎 人,二胎 人),外地转入建卡管理 人,委托转出建卡管理 人,孕28周前流产 人,实际建卡 人,死胎1人,早期新生儿死亡 人,另外有计划外生育活产数 人。共计 人,疾控本地儿童 人,流动儿童 人,合计 人。孕产妇系统管理上报数 人,核实数 人。孕产妇死亡上报数0人,核实数0人,围产儿死亡上报数1人,核实数 人,实地查访 村委计生科在册登记活产数 人。我镇卫生院建卡 人,实地家庭访视产妇 人,早孕建卡、产前检查次数等情况于孕产妇报检册记录一致。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 人(新生儿)。流动5岁以下儿童死亡 人(婴儿),调查后无漏报。
存在的问题
1、个别村卫生室工作责任心不强,存在出生机死亡漏报现象。
2、基层妇幼保健网络的健全,特别是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稳定是做好妇幼卫生年报及“三网”监测工作的基础。村级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太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年报、监测质量,影响三级网的牢固性。
3、部分村原始资料填写不规范,登记不完整。未按要求填写各项表、卡、册。《母子健康手册》使用率不高,部分村屯手册发放后没有很好的使用,存在手册填写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产后访视不认真现象。
4、逻辑错误和诊断错误依然存在。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部分村报表中存在逻辑错误和空项、错项现象。
5.村级卫生室检查设施不全 村级卫生室的基本设备及随访包不健全,基本还是听诊器、血压计、米尺、体重计等,有的村屯甚至连这些都不具备,不能早期发现孕产妇高危情况,不能对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及产后访视工作。有些村屯村医不具备乡村医生资格,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妇幼保健的服务信誉。
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加强妇幼工作力度,乡村医生必须充分认识到妇幼卫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年报、监测工作,坚决杜绝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的漏报、瞒报现象。
2、健全妇幼卫生信息的原始登记,按信息上报流程要求使用上级统一要求的表、卡、册,及时、准确上报我镇妇幼卫生信息。
朝阳镇卫生院
2014年9月30日
第三篇:2013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方案范文
2013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方案
母婴安全是妇幼保健工作永恒的主题,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是衡量地区妇幼保健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检查我镇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切实掌握保健工作相关信息,同时为我镇妇幼卫生工作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科学依据,即开展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工作,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意义
贯彻执行妇幼卫生方针,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二、调查对象和时间
1、对象:
(1)村出生数: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孕满28周以上的死胎(或出生体重大于1000g以上)、死产、活产婴儿数。
(2)村孕产妇死亡数:从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间死亡的育龄妇女(15-49岁)中排查搜集孕产妇死亡。
(3)村婴儿死亡: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未满一周岁死亡的婴儿。
(4)村 1-4岁儿童死亡:即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之间未满5周岁死亡的儿童。
2、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0日-2013年10月12日
三、调查内容
1、村孕产妇数;
2、村婴儿出生数:
3、村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活产漏报。
4、孕产妇死亡数。
四、资料收集
妇幼保健工作人员为本次调查员,在村医、妇干的配合下,到村入户调查育龄妇女死亡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
2、资料分析:将各村出生、活产、死亡信息收集后进行汇总分析和漏报率的推算,以校正全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两管”保健服务率。
五、质量控制:
(1)妇幼保健科组织漏报调查小组,到3个卫生室(10个村)进行调查,确保完成各村信息漏报调查工作。
(3)妇幼保健科负责对漏报调查的原始资料收集、汇总、分析、并上报到镇卫生院,同时留底存档。
2013年10月3号
第四篇: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方案
妇幼卫生信息漏报调查方案
一、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范围
按照上级部门对县级开展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年底对8个乡镇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比例进行质量抽查。
二、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内容
1、对妇幼卫生信息年报报表及年报主要指标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重点核查生命指标以及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
生命指标主要包括:活产数、新生儿死亡数、婴儿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孕产妇死亡数、死胎死产数及产后7天内死亡数等。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指标主要包括: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管理率、剖宫产率、孕产期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检测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出生缺陷数、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数、新生儿破伤风死亡数等。
2、了解和查看妇幼卫生信息数据收集上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妇幼卫生信息收集、整理的各种规范和标准工具的使用情况。
3、辖区各单位质控原始上报数和漏报数,归纳总结质控情况和结果等。
三、信息质量控制及漏报调查质控方法
成立质控调查小组,深入到县、乡、村核对年报有关数据资料,通过走访公安、派出所、计生委、防疫站、医院、街道办事处以及乡卫生院、村干部、村医、村妇女主任等,将收集到的数据与上报数据进行核对。
第五篇:2014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
2014年传染病漏报调查总结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加强我院法定传染病的登记、报告、管理与控制,进一步提高我院疫情报告质量,及时、准确掌握实际发病水平,全面统计上报数据,现对2014年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情况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自2014年5月份我院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执行以来,对13个临床住院科室病例进行调查,8个月我院住院患者共乙类传染病452例(乙肝282例、肺结核10例、手足口108例、丙肝13例、淋病8例、梅毒16例、尖锐湿疣14例、布鲁菌氏病1例),丙类传染病2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感染性腹泻1例),无甲类传染病患者。应报传染病454例,实报408例,46例未上报,经调查其中7例为确定漏报病例,39例为重复上报病例。漏报率为1.5%。
将未上报病例按传染病病种进行归类,其中乙肝39例、丙肝3例、梅毒4例,分别为外一科12例、外二科10例、产科7例、妇科5例、外三科6例、内一科4例、急诊2例。经与科室主管医师核实后确定漏报病例为7例,其中6例为乙肝病例、1例为梅毒病例。
到科室与漏报病例的主管医师进行沟通交流,调查漏报原因,分析如下:1例梅毒病例为产科住院病人,通过分娩前常规检验发现梅毒抗体阳性,遂邀请皮肤科主任进行会诊,建议患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滴度检测以确定病情,但患者拒绝再做进一步检查。咨询皮肤科主任,仅梅毒抗体结果呈阳性,无滴度检测结果,无法确诊梅毒,故无法进行上报。其他6例乙肝病例均为主管医师未上报,传染病报告意识太弱。
经过八个月的调查、督促,外一科医生传染病上报意识明显有所提升,上报率明显提高,至12月份外一科漏报率已降为零。产科、妇科、感染科上报率一直较高,除外三科以外的其他几个科室均有所提高,仅外三科传染病报告意识无任何改善,发现传染病仍不上报。已通报其科室,如再无任何干预措施,我科将交至院方处理。
在下阶段的传染病管理工作中,我科将加大管理力度,除漏报病例外,将开展迟报病例的监督,对出现漏报病例的科室将加大惩罚力度,迟报病例科室进行通报。望各临床科室配合传染病管理工作,努力达到传染病零漏报率的目标!
感染管理科
201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