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

时间:2019-05-13 18:1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

第一篇: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

工程建设项目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按照设计要求编制拟建工程所需费用的文件,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原国家计委计建设[1996]1154号文件,工程建设项目概算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铺底流动资金。

实践证明,工程建设概算,不但动态投资随着政策性变化而随之调整,静态投资不进行调整的情况也是很少的。调整的幅度一般都在20—30%左右。这不但给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安排造成困难,甚至使投资计划失控,而且造成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发生很大变化,使得一些原本效益很好的项目,建成后面临困境,步履艰难,甚至成了亏损企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克服。

一、超概算的主要原因

据初步了解分析,造成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计漏项和变更

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漏项和变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其引起的费用增加在超概算的各种因素中往往名列前茅。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设计工作的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有的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以及设计水平不高,审查制度不严等,结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漏项,不得不补列建设内容,因此增加投资。

②不按国家标准设计,或对某项具体设计方案缺乏比较导致设计变更。如杭州炼化宾(现更名为杭州莲花宾馆),原供热设计方案采用管道煤气,后又研究改为进口富尔顿燃油锅炉供热;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环氧丙烷工程污水处理,增稠器等原设计的搅拌桩改为预制桩,厂区道路垫层由塘渣改为碎石水泥等,其增加投资700多万元。

2、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提高

目前浙江省设计单位编制概算的定额一般还是沿用浙江省1977年编制的版本和1982年省里对建筑工程增订的部分补充定额(安装工程执行国家行业部门定额),其概算就是以定额乘以以后陆续发生的由定额差、价格差、价外差、无价材料等计算出的综合系数进行编制。由于综合系数不断调整,人工工资不断增加,这样概算就要相应调整。

3、施工单位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

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加以限定,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如北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共审核施工单位送审的结算资料185份,送审金额7471万元,审查后核减799万元,核减率10.7%,施工单位也心服口服,全部认可。

4、建设工期延长

工期控制是建设期“投资、质量、工期”三大控制目标之一。不能按原定的合理工期完成建设任务,不但项目不能按时投产、及时发挥效益,而且造成建设费用、贷款利息增加,从而使概算突破。据嘉兴市计委调查,他们那里有个项目,原批准概算1900万元,由于工期延长等原因,使概算超过52%。

5、征地拆迁费用增加

浙江省由于征地拆迁费用增加而调整概算的例子也是比较多的。如新昌有机化工厂,由于征地费用调整而使概算增加173万元。

6、建设单位的铺张浪费

由于很多建设费用是国家的,有些建设单位不但对控制建设费用缺乏责任感,而且本身也有铺张浪费或乘机从中取利现象。据审计部门反映,每年都能发现建设单位铺张浪费和非法支出的案例,从而也引起概算增加。

二、控制概算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造成超概算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及一些个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同时定额调整、征地拆迁费用提高、利率变化等也是超概算的原因。要想做到控制概算,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规范设计单位

设计是龙头,牢牢把握设计这—“先行关”是控制概算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①提高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在设计前,要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工作,充分了解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形、地貌,工艺设备选型,建筑空间和平面,建筑材料和性能,努力提高设计工作深度,优化设计方案。

如浙江涤纶厂乍浦港丙二醇中转库项目,建设规模为2座3000m3的贮罐及相应

配套设施,可研报告批准投资为1500万元,而初步设计概算突破5000万元,一条由码头至贮罐的直径273X13无缝不锈钢管投资竟高达1400万元;罐区设置了燃油锅炉,用于冬季对丙二醇的加热保温;设置了制氮装置,用于丙二醇的加氮保护;加热器、泵房、大门基础均采用浇注桩;库区围墙造价高达824元/m。分析设计,根据江南地区的气候,乍浦港的地质条件,结合兄弟厂在丙二醇贮、运方面的实际经验,在设计审查中,取消燃油锅炉及贮罐加热装置,取消制氮装置、取消两台40m3灌装;改进口流量计为国产流量计,改DN200无缝不锈钢管为DNl50不锈钢管;取消加热器、泵房、大门等基础的桩基;围墙造价降为120元/m。设计通过上述优化,概算减为2070万元,为国家节省投资3000万元。

②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在保证质量、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作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预算;同时,各专业要按分配的投资额来控制设计。

设计人员必须提高素质、熟悉本专业的概算、预算和费用定额,熟悉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树立强烈的工程造价控制意识,精心设计,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一旦突破相应的概算,则必须返工,返工费由设计单位自负,严重的,还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监督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的工作直接决定项目建设的费用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为控制概算,需要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在施工阶段,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有关招标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克服在招标投标中各种不正当行为,发现问题,必须严肃查处。

要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经优化的网络图,认真做好施工队伍组织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对施工方案要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能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方案。

②健全设计变更审批制度。

设计变更之前,必须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并需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如变更后工程造价突破总概算,必须报经原审批部门审查同意,进行概算调整。

③严把工程结算关。

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但目前,施工单位在提

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着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的现象。据调查,目前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通过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或有经验的建设单位审核,一般都能减10%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因此,要求施工单位一定要实事求是,严格按规定进行结算。

④完备隐蔽工程现场签证手续。

隐蔽工程是随施工过程的进展面发生,工程结算时较难掌握。隐蔽工程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由于建成后基础以下部分就不能看到,如缺乏完备的现场签证手续,势必增加工程结算的难度。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备的隐蔽工程现场签证制度,认真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每一项隐蔽工程签证,要以有效签证后的隐蔽工程量来作为编制结算的依据。

⑤认真贯彻执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

对工程施工和设备进行监理,是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办事,并对建设工程实行“投资、工期、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有效方式。要认真选择监理单位,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理制度。特别是负责投资控制的监理人员一定要提高责任心,现场监理人员要做到“旁站监理,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对工程监理中的失职行为要严肃查处。

3、约束建设单位

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有一些是建设单位造成的。其原因有管理人员水平不高,缺乏经验,管理不严和不负责任,也有个别领导和管理人员本位主义,追求排场,乃至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因此,建议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①认真执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首先要按法人责任制的要求,选择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作风正派的人负责和管理项目的建设工作。要落实该制度中各项管理制度的责、权、利的规定,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要制定奖惩制度,使之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其中对保证实现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概算控制目标的要特别予以表彰或适当奖励。

②严格合同管理。

在执行施工承包合同中,建设单位必须牢牢把握支付关。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工程款清单,要有强有力的预决算管理人员进行逐项审查,并在分项考核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严防超前结算和超概算的情况发生。

③开展立功竞赛,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

舟山中石化兴中石油转运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中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广泛采纳合理化建议,为工程建设节约资金1886万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4、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

规范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在投资建设领域中的行政行为,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政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依法行政,照章办事,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要积极推行政府组织的采购制度,这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二篇: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及解决对策

近年来,通过开展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发现,部分建设单位超概算现象普遍,个别项目甚至存在严重超概算,这不仅使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下降,而且使工程造价也难以控制。如何规范投资行为,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投资规模。笔者结合近年从事政府投资审计的工作体会,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一、建设项目超概算原因分析

(一)决策阶段缺乏科学性。项目单位为了获得上级项目建设资金,存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够,外部建设条件不落实、建设内容漏项、致使投资估算失真,淡化项目方案优化等情况。有的甚至故意压缩规模和投资,制造“钓鱼”项目,待项目开工后,才逐渐将原来隐匿未报的各项投资列举出来,在工程后半阶段要求调整概算、增补资金。

(二)设计部门重技术轻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设计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通常以技术可行、质量可靠就算圆满完成任务,却不注重设计的经济效果,很少顾及投资效益,使设计的产品未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而建设单位也往往要求设计单位赶工期,致使其设计深度不够,初步设计阶段考虑问题不成熟,某些方案的确定上与施工图阶段有较大的出入,造成后来的设计变更,投资增加。有的设计单位甚至因利益驱动,迁就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

(三)设计概算审查未严格把关。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且经过概算批复后作为投资拨款的重要依据。由于审查人员专业力量不够,以及各种外来干预的原因,造成人为压低概算等简单化方式处理,在概算批复时已埋下了超概算的伏笔。

(四)概算未能控制预算,超概算开工。经批复的估算投资本应该作为建设项目总造价的最高限额,并据此对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不得任意突破,必须突破时应重新报批。但实际操作中,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时,未能对设计图纸重新修正,其结果必然是超概算。造成超概的原因,除了客观的漏项、物价上涨等估计因素不足外,也有前面几点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所致。由于目前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项目仍超概算开工建设。

(五)施工单位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高估冒算。工程建设项目通过招投标选择的施工单位,虽然用承包合同的办法对工程质量、工期、费用加以限定,但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费用很难实现合同规定,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和购置设备材料中的高估冒算’情况时有发生。

(六)建设单位缺乏工程建设经验。项目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造价控制责任制,造成投资增加,具体表现在:在建设内容及标准方面随意性大,不经批准擅自增加工程内容、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时有发生;在施工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管理能力,有的设计变更、施工签证等缺乏依据,手续不完备经常发生;在基建财务管理方面,将不属于基建项目的日常管理费用报销在基建账上,对各类费用性支出缺少市场比价,费用支出弹性大。

(七)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目前许多部门往往从各自业务出发,缺乏对工程投资的有效约束。许多问题往往在工程后阶段才出现,平时发生的许多超概算问题都未能及时发现与纠正,造成后面工程款无法支付,拖欠人工工资,有的甚至引起社会稳定问题。

(八)其他客观超概因素。如征地拆迁宏观政策变化,法定补偿标准提高,法定消防配置要求提高,市场价与概算定额提高不同步,建筑安全施工及文明需要而改变施工工艺等。

二、解决建设项目超概算的对策

要根本上控制项目超概算,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涉及项目的各有关单位应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操作,使用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在思想上要高度认识超概算的严重危害性,同时各有关审批部门也要严格履行职责。

(一)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逐步推行代建制。目前的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都由管理单位或使用单位在负责实施,作为实施单位,本身就有投资扩张的冲动,是超概算的真正受益者,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超概算问题,必须将他们进行分开。单纯依靠工程建设的各种约束制度来解决超概算问题,很难发挥长久作用,新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各级部门要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对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择选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限,竣工验收后移交使用单位。”这一建设管理体制的变革,是个重大突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代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必将发挥其更大的优越性,在控制投资概算、提高投资效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严格建设程序,规范项目管理。基本建设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中,各项工作一环扣一环,从资金角度看,遵循着“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结算”进行。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可以杜绝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现象的发生,同时对未按基建程序操作项目加大处罚力度,杜绝事后补办手续简单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益。从而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政府投资的严肃性。

(三)加强对设计图纸和设计概算的审查。提高设计质量,使设计图纸符合设计深度的要求,这对于提高设计概算的质量是十分必要的。设计概算是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也是拨款的依据之一。对设计图纸和概算进行审查,可确保概算真实反映设计图纸的内容和标准,使概算投资总额更加完整、合理和接近实际,还可以对不经济、不合理的因素进行调整,有利于造价控制。要提高概算的质量,就应该从加强对初步设计概算的审查入手,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自审、审核、审定和概算审查制度,避免因设计和概算的错漏而造成概算。同时,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设计方案和概算的审查。

(四)加强勘察、设计、监理、审价等中介机构管理。由于各类中介机构市场化运作时间短,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重业务量,轻投资控制。而建设单位管理经验不足,对中介机构信任过度,在造成许多项目看上去监管很有力,而实际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其工程造价控制方面,作为建设单位,自身也有必要加强专业人员素质,对中介机构提供的设计、预算、决算等咨询成果加强监管和约束,特别是在合同中引入造价控制惩罚机制,迫使其增强责任感,提高工作质量。

(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总概算进行建设,将初步设计和项目总概算作为施工图设计、审查及编制项目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原设计、扩大工程项目、增加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在对设计变更和签证增加工程的审查过程中,应按照控制投资、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提高效益的指导方针,以及合理定价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真实性。

(六)规范招投标程序,建设“阳光工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的法律法规,在规定范围之内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投标,提高招标过程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公开招标可以吸引更多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信誉好的施工企业参加投标,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也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同时,还可以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腐败行为。

(七)规范施工合同,加强合同管理。合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对双方都具有法定的约束力。引入合同管理机制,规范施工合同的签订及管理,是施工阶段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合同中应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合同价款及其调整方法、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索赔处理等。同时,合同要突出可操作性,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真正起到有据可查、有约可依的作用。这样,才能规范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行为和签证行为,保证工程造价得以有效的控制。

(八)把好工程结算审核关。工程结算将决定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最终确定工程造价。针对施工单位在提交的工程结算中存在高估冒算现象这一情况,工程结算必须经国家审计机关审核后才能与施工单位定案结算。

第三篇: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

附件3: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方案

和投资概算编制要求

(提 纲)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项目责任人

3.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单位

4.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5.项目建设目标、规模、内容、建设期

6.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7.效益及风险

8.相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调整情况

9.主要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

2.项目实施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需求分析

1.政务业务目标需求分析结论

2.系统功能指标

3.信息量指标

4.系统性能指标 第四章 总体建设方案

1.总体设计原则

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第五章 本期项目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5.应用系统设计

6.数据处理和存储系统设计

7.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8.网络系统设计

9.安全系统设计

10.备份系统设计

11.运行维护系统设计

12.其他系统设计

13.系统配置及软硬件选型原则

14.系统软硬件配置清单

15.系统软硬件物理部署方案

16.机房及配套工程设计

17.环保、消防、职业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设计

18.初步设计方案相对可研报告批复变更调整情况的详细说明 第六章 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

1.领导和管理机构

2.项目实施机构

3.运行维护机构

4.核准的项目招标方案

5.项目进度、质量、资金管理方案

6.相关管理制度 第七章 人员配置与培训

1.人员配置计划

2.人员培训方案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九章 初步设计概算

1.初步设计方案和投资概算编制说明

2.初步设计投资概算书

3.资金筹措及投资计划 第十章 风险及效益分析

1.风险分析及对策

2.效益分析 附表:

1.项目软硬件配置清单

2.应用系统定制开发工作量核算表 附件:

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依据,有关的政策、技术、经济资料。

附图:

1.系统网络拓扑图

2.系统软硬件物理布置图

第四篇: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全市应急管理基本情况

(一)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强化工作责任。

一是领导重视,健全机构。近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经常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市长担任主任,各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任由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目前共有 名工作人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及管理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基本做到村(居)委会有信息员,初步形成了“三级”应急网络。

二是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印发了《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各乡镇(街道)、管理区,各部门都将应急管理工作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日常业务工作同安排、同监督、同考核。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逐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工作措施。

一是梳理现有预案。对已经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天然气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水库抢险预案》等个专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梳理,完善预案体系。

二是明确工作步骤。印发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1

实施方案》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说明》,启动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并要求各单位要按照地、市要求,抓紧各类应急预案编制、修订,使全市的应急预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

三是明确工作措施。每项预案,从应急指挥、应急响应、各级各部门的具体分工到配合专业队伍具体处置,都制订了具体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市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和工作方法;对基层单位的应急工作及组织和发动群众等具体事项,也都做了详细周密的安排。

(三)强化应急意识和应急求援队伍建设,提高群众应急意识和应急能力

一是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会训结合方式,开展培训1次,主要对基层单位就应急预案编制进行了培训,学习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参训人员达余人次。发放《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基本框架和要素说明》册,发放至各乡镇、机关单位,全市中小学校、企业。

二是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在汶川地震期间,围绕防震减灾应急科普知识开展宣传活动,将《公众防灾应急知识汇编手册》上传到政府网站,以供广大市民学习,并要求各中小学校采取不同形式,向中小学生开展地震应急管理知识教育,效果明显。

(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将应急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充实应急救援队伍。目前,全市公安、消防、卫生、畜牧、森林防火、安全生产、防汛抢险成立应急分队支,机动专业抢险队人。

二是组织应急救援训练。公安系统民警分期分批进行了体能、技能训练,按照且战且训、战训合一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全市警力的应急效能,形成了“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急管理机制。按照工作计划,支专业求援队已基本建成。

(五)探索评估分析,提高应急工作能力

一是积极探索评估分析。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总结工作经验,在全面弄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分析总结,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进行科学评估,集思广益,组织相关单位就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切合实际的工作建议。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公安消防队伍,坚持日日练兵,做到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卫生防疫部门按照卫生部《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精神,组织了次大规模培训。水利、畜牧等部门采取以会带训,会训结合,以检查带指导,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培训与宣传工作。

(六)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强化值守应急效率。坚持24小时值班报告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应急值守和信息汇总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根据关于突发公

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要求,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要素、时限、渠道和责任主体,强化对重要值班信息的查询、跟踪和汇总,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接收、采集和报送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基层村(居)委会、中小学校和企业预案编制质量不高,部分单位还未编制。

(二)应急管理工作实现全覆盖,需对企业进一步加强检查和指导。

(三)评估分析经验缺乏,需要加强预案评估分析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对策建议

一要突出重点,确保工作有效开展。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预案管理办法》积极编制、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年底前必须实现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全覆盖的目标。要加大应急预案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要加强应急管理日常工作开展,推动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将应急管理重心下移,不断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要加强思路创新、工作创新,积极推进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把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级政府要多方增加投入,积极改善应急处

置救援装备器材,提高应急救援水平。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所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二要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市、乡两级为重点,建立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上级救援机构之间的应急联动机制,明确应急管理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实现预案联动、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着眼长远,加强统筹规划,整合各单位的应急人力、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建立指挥、协调、控制、保障和管理为一体的快速处置机制,努力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合力,全面提升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应急管理科普宣传力度,广泛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在全社会普及应急知识,全面提高广大群众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在应急管理宣传上,要突出应急知识和避险常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切实实现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户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要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通报情况,动员群众参与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要拓展公共安全隐患接报平台。成立安全隐患举报受理中心,24小时举报热线。按照“拓展功能、整合资源、便民利民、提高效率”的基本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接报平台结构,提升业务功能,同时深入开展宣传,不断提高热线在公众中的知晓率和认同率。将举报热线的受理范围进一步扩大为环保、水利、房地、市政工程、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公共安全、房屋应急报修以及其他各类涉及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按照规范的工作流程实行统一派遣、跟踪督办和反馈回访,最大限度发挥热线的工作效率,使“测、报、防、抗、救、援”中的前端环节向社会扩展,向广大群众延伸,确保公共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消除。

五要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汇编应急手册,广泛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定义

就业能力不足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这虽然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但是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本领。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层面,其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师核心。第二,基础能力,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经过接受大学教育应达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第三,特殊能力,指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第四,求职能力,支大学生在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只有能力和技巧。

二、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一)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二)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一)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二)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四、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一)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五、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一)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二)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大学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六、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从事实际工作必须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如爱岗敬业、敢于吃苦、诚实守信等。基本工作能力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首要标准。近年来,一些毕业生缺乏对岗位的热爱与理解,工作选择上拈轻怕重,适应职业岗位的时间较长,基本工作能力较差,导致在职场上的发展后劲不足。

(二)专业技能不足

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等。一些毕业生由于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甚至连最基本的专业常识都很缺乏,因此在就业过程中频频遭遇困难和挫折。

(三)求职技能欠佳

求职技能包括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准确定位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自我推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实现与生产资料结合,达到人职匹配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大学生缺乏这样的能力,在应聘是没有运用相应的应聘技巧与策略,未能将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恰当运用。

七、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

第一方面是人格品质。人格品质之个人对各种环境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心、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有的大学生由于学生压力较大、家庭经济困难、人际关系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方面的障碍;有的大学生敬业精神不足,不能过吃苦耐劳,这些都直接

影响到他们的就业能力。

第二方面是知识结构。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就业时用人单位非常看中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应该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因为没有一定的之时贮备就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知识越广泛,思维越开阔,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方面是基本技能。在大学生活的工作的过程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求职面试就是一个面对面的沟通过程。另外,外语、现代信息技术、文艺、体育等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的质量。

第四方面是应聘能力。大学生通过面试获得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非自然形成。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不仅需要实力,也需要广泛意义上的求职技能。它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等。

八、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府应优化制度安排,强化服务职能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政府责无旁贷。首先,政府应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为进一步促进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扫除劳动力流动中的制度性障碍,政府有必要取消对高校毕业生到其他省市就业的进入目标、户口指标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必须取消政对高校毕业生流动的一切不合理收费。其次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一方面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在不断提高提高这些地区现有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同时,适当创办新的高校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对大城市和经济社达的地区,应侧重在政策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发展高等教育的空间。通过高等教育布局的调整,使高校毕业生的地区分布更趋合理。第三,政府应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制定一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制度和措施,既提供创业的优惠条件,又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范,以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就业指导水平

搞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首先要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准确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即使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使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社会需求。其次,要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个性化的就业咨询服务,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签订人才智力合同协议,建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实习毕业生和企业间求职愿望和用人需求的“双匹配”。再次,要搭建和拓展创业教育平台。一方面,可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活动,如“创业计划竞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让大学生为创业做好各种准备。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如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大学创业园地,扶持和指导大学生依托相对成熟的成果和项目自主创业。

(四)大学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大学生来讲,提升就业能力需要之前学生应该看待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关系,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从三方面进行努力:一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

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合理地调整择业目标,根据社会需求明确就业定位,调整择业心态,培养自己抗挫折的能力,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二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合理地知识结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在课堂学习之余,应积极参加专业学习,技能培训,、社会实践、课题研究、科技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途径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三要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仅仅只是看重大学生在日常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看重学生的道德修养、意志品质。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心理人格等。这要求大学生要重视自身综合苏子的培养和塑造。

参考文献:

[1] 孙长缨.当代大学生就业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下载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建设项目超概算现状及对策建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文化现状及建议对策

    新农村文化现状及建设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满足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小康社会"新农村"的范畴。社会主......

    江北区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李超丛)

    江北区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信息来源:宁波都市旅游网发布时间:2012-10-20 18:16:09阅读次数:62 一、引言 《江北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把握机遇,把旅游业作......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策的直接贯彻和执行者,其收入基本来源于财政资金,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统一纳......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弱势群体就业现状及对策建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 08级 唐国强 摘 要: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

    日照市农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日照市农机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对策 2004年11月1日实施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将发展农机信息网络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部分,使发展农机信息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娄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城市户外广告管理现状及对策建议 ——邢台市市政维护管理处 甄慕洁 当今社会,广告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理念、行为和价值取向,城市户外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形......

    浅析当前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及对策建议

    浅析当前物业管理收费现状及对策建议文章时间:2011-4-2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矛盾集中体现的领域,规范的物业管理是和谐社会建设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据松滋市价格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