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森林利用与造纸趋势
国际森林利用与造纸趋势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造纸大国的日本,其森林资源并不丰富,除大量利用国外木材资源外,日本在国内则充分利用木材的“残余材”。日本现有木片厂3335个,总产量为1116.5万立方米。木片来源中,581.2万立方米为制材工厂的“边皮材”,63.1万立方米为森林伐木的“残余材”,其于则为本地的小径材。可以说完全没有用成材的原木,也没有丢掉可用的残余材。
印尼:印尼是亚太地区新兴造纸工业基地之一,1996年产量居世界第13位。该国制浆用的木材,都遵照政府规定,实施人工造林,因造林面积庞大,并不影响制浆用木材。近年来,印尼大量投资兴建木浆厂,1996年以来已经开工的和目前正兴建的制浆厂就有7家,至2010年还将有16家新制浆厂投产,可增产木浆1100万吨。因此,15年后,印尼在亚洲甚至在世界纸浆市场上的地位将举足轻重。
美国:美国现有林地是由国有、林产企业和私人共同经营的,已形成国有林16%、其他公有林7.4%、林产企业所有林占22.8%的格局。美国占有林场面积最大的企业---国际造纸公司年产纸690万吨,拥有279万公顷林场面积,木材自给率达34%。美国惠好公司年产纸460万吨,拥有239万公顷的林场面积,使企业木材自给率达90%以上。
芬兰:芬兰倡导的森林工业群体,是包括森林种植和管理、森林工业(制材、制浆和造纸)、建材工业、印刷工业以及与森林有关的一个工业体系。森林目前占芬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其中一半为私有森林。芬兰要求森林拥有者在砍伐后必须进行森林再植,采取间伐等技术措施,确保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太阳能利用现状与趋势
太阳能利用现状与趋势
地球上的化石能源主要有石油、煤、天然气和海底甲烷水合物,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由于这些矿物燃料的大量消耗,已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化石能源贮量有限,分布不均,有朝一日,必然枯竭.人类今后使用何种能源,这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太阳能遍布地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环境无污染,这是人类未来能源的最佳选择.
1.太阳能电池
1.1 太阳能电池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从此,人类这一理想就逐渐转变为现实.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由各种具有不同电子特性的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平面器件,具有强大的内部电场.内部电场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电子和空穴的分离,电子和空穴分别向两个相反的方向移动,正、负电荷分别聚集而产生电动势rtl,即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和背面之间产生电压,接通外电路后就能输出直流电流.例如以N半导体砷化掠和碳组成的电池(N。GaAs[K2Se—KzSe《OH[C]就是一种典型的太阳能电池.近年来,太阳能电池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为以硫化镐、砷化掠等新型半导体材料为基础的无机太阳能电池和以份普(又称都花普)、酞普及叶绿素等为基材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他的效率(即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比例)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例如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从最初的6.0%提高到24.7%;薄膜蹄化锦太阳能电他的效率为16.4%;在单晶硅片上、下表面分别沉积P型和N型非晶硅薄膜制成的HIT型电池,效率已达21.0%.当今世界上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的当属砷化掠多结太阳能电池,它在聚油船倍的阳光条件下,光电转化效率已高达35.0%,并向40.0%的高峰攀升.
现以硅电池为例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制作:首先在硅片上制作一个平面州结,然后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制作电极,为了增加对阳光的吸收,有时还在上表面制备一层减反射膜.为了对电能进行大功率输出,须将大量的单个太阳能电他用串联和并联的方式连接起来.为了保护太阳能电池,安装时还需用钢化玻璃将太阳能电池封装起来.封装起来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形成的太阳能电池方阵,就称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方兴未艾,目前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提高大阳能电他的光电转化效率,寻找新型材料和改进制作工艺及降低成本等方面.
1.2太阳能建筑 194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建立了第一批太阳能建筑并取得专利.澳大利亚悉尼市政府为了举办2000年奥运会,建筑了665套永久性太阳能住宅和500座太阳能活动房,供各国运动员下塌,并且在悉尼奥运村中的宴会厅和自助餐厅的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此举开创了“绿色奥运”的先河.此外在悉尼奥林匹克林荫大道上,排列着19座太阳能灯塔,灯塔上的太阳能电池,白天将阳光的光能转化为电能,贮存于蓄电池中;当暮色降临时,蓄电池中的电能自动释放,将路灯点亮.这项技术在航海灯塔上也已得到应用.
太阳能电池向建筑供电的形式非常灵活,既可安装太阳能电池屋顶,也可将房屋的墙壁做成太阳能幕墙,或将窗台做成太阳能窗沿.安装在美国纽约第四时代广场35—48层的太阳能幕墙为整栋大楼提供了1*5%的电力,而目前太阳能利用最常见的形式是将太阳能电池铺设在倾斜的屋顶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屋顶位于德国Hema,功率为1MW.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在该校阅行校区建设的生态能源房,为单层建筑,建筑面积245m2,内设展示厅、休息室、物品存放室、厕所和太阳能浴室等.该生态能源房安装了功率4kW的太阳能电池、1kW的风能发电机、10m2的太阳能集热器和2kW的地热泵等设施.由这些绿色能源系统向生态能源房供电、供热和供冷*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发出的电能充入蓄电池,转变成220V交流电后,向室内的电灯、电视、空调、传真机、计算机和洗衣机等供电,2kW的地热泵用井水循环,可对室内供冷、供热,而10m2的太阳能集热器可为室内24喉供热水.这对未来住房设计是一种有益的探索.1.3 太阳能交通工具 太阳能电池应用非常广泛,也能较好地应用于交通工具.最近,美国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驱动的飞行器,称“太阳神原型机”.该机质量只有700kg,翼展74m,机翼上面装有6.5万块太阳能电池板,首次试飞就成功地升到24.7km的高空,理论飞行高度可达30.9km*该飞行器的研制是航天航空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显示了太阳能电池在飞行器上的广阔应用前景*太阳能电池在车、船上的应用研究也相当成功,例如,日本京都陶瓷公司和Kitami理工学院共同研制开发的太阳能汽车“蓝鹰”号,在第五届世界太阳能汽车技力赛上表现非常突出.澳大利亚的太阳能汽车Auroral01,外型新颖别致,像个飞碟,行程3*010Mm,仅耗时41*1h,平均速度达72*96knVh*1996年日本人肯尼兹·霍维也号驾驶一条由回收废罐头盒制成的太阳能光电动船,整条船上的船篷都装有太阳能电池,从厄瓜多尔航行到日本,航程16Mm,历时120d,此举充分显示了太阳能电池的广阔应用前景.
1.4 太阳能电池在航空航天和通讯上的应用 太空中只有白天,没有黑夜,太阳光强度也不受天气变化和季节更替的影响*最初太阳能电池主要是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和航空航天领域,如人造卫星、宇宙空间站上的能源都是由太阳能电池提供.近年世界上正在研制一种现代化通讯工具“太阳能平流层平台”.它是一架长240m,直径80m的巨型飞艇.飞艇内充满氮气,由浮力克服重力,将飞艇锁定在20km的高空,飞艇上螺旋桨的推力来平衡平流层内速度高达30m/s的气流,使飞艇在高空定位,由飞艇上安装的微波通讯发射和接收系统来代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确保所辖区域的各种地面微波通讯的可靠运行.这一设施可能不久就会面世.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远不止上述各方面,白1973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甚至还建立了很多完全由太阳能电池供电的设施,如微波中转站、航海灯塔、路灯、捕虫器、公共汽车站牌等等.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可见一斑.2 太阳能光能热利用发电 太阳能炉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是太阳能光能利用方面除日常生活应用之外的较简单的形式.太阳能的光能热利用的发电形式主要有太阳能烟筒发电、塔式发电、碟式发电和槽式发电等.
2.1 太阳能烟筒发电 太阳能烟筒是最简单的发电方法.在一块空旷圆型的土地上盖满透明的玻璃,正中建一个烟筒,烟筒内安装涡轮式发电机,在阳光照射下,玻璃下的地面吸收阳光,产生热气,热气从烟筒中上升,形成气流,气流驱动涡轮机而发电.2.2 塔式发电 太阳能塔式发电是在空旷的平地上建立高大的坚塔,塔顶安装接收器(相当于锅炉),以塔为中心在其周围安置许多大阳追踪镜(又称定日镜)*定日镜将日光聚集并反射到塔顶接收器上,太阳光产生的热能使接收器内的水产生高温蒸汽,以蒸汽推动汽轮机来发电*1981年在日本四国建成的世界上首座电塔开始运行,电站总面积13000m2,装有定日镜800多面,发电功率1MW.世界上最大的试验性电塔(太阳1号电塔)1982年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落成,发电功率10MW.后改为太阳2号电塔,其中央接收器用太阳光聚焦方法加热到约556cC,融化硝酸盐,并利用其热量使水沸腾和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为加利福尼亚州1万个家庭供电.
2.3 碟式发电和槽式发电 对分散的太阳光线,可利用一组抛物形碟状反射镜或槽状反射镜来聚集太阳光,并聚焦到一系列的接收器上,抛物形碟把太阳光聚集于一个焦点,而抛物形槽则沿着一条线聚集太阳光,这些圆形或条形的接受器用管道串通,抽上来的水被强烈的阳光加热至高温,得到热水或蒸汽,既可提供热量,也可发电.座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纳泉附近的一个碟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功率达4MW. 太阳能海水淡化
地球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地球总水量的0.36%LZ—3i,且水量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分布也不相匹配.在内陆的某些干旱地区、苦咸水地区、沿海盐碱地区和海岛,淡水供应严重不足.对于沿海和海岛海水充足或内陆苦咸水丰富的地方,海水(或苦咸水)淡化是解决这些地区缺水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太阳能作为淡化海水(或苦咸水)的能源,比利用其它能源更环保,对于用水量小且地处偏僻分散的地方来说也更经济.
太阳能海水淡化一般都采用蒸馏法,目前太阳能蒸馏装置主要有被动式蒸馏系统和主动式蒸馏系统.被动式蒸馏系统最典型的例子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其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人类对其应用研究已有近100沥史.目前对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选用、各种热性能的改善以及将它与各类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等方面*现在较为理想的盘式太阳能蒸馏器的日产水量一般为3—4kdm2r4I*若在海水中添加木炭等黑色吸热物质,产水量还有很大提高.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一个严重的缺点是工作温度低,产水量不高,也不利于在夜间、阴雨天工作及利用其他余热*1976年由S01iman等人最先提出主动式太阳能蒸馏器的设想,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的主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有多种*总而言之,是在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中增加一些其他附属设备,使其运行温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其内部传质过程得以改善,并且大部分设备都能主动回收蒸汽在冷凝过程中释放的潜热,使其能得到比传统太阳能蒸馏器高出一倍甚至数倍的产水量,因而目前受到广泛重视.
4太阳能制氢
氢是一种二次能源,也是未来的新能源,干净无毒,对环境无污染,可用于不同的能量转换器.氢燃烧生成水,水可再经过光解产生氢,以取之不尽的水为原料,以太阳能为初次能源,从而构成一个对环境无污染的能源利用循环[5I.氢是氢燃料电池的燃料,我国己研制出加一次氢可行驶300km的可乘坐9人的氢燃料电池车.这是一种完全无污染的环保型车,但目前制氢的方法主要是烃—蒸汽催化转化,这样生产氢会影响环境,而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又成本太高,使用太阳能电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在利用太阳能制氢方面除电解水制氢外,特别引入注目的是金属有机化合物用于光解水的研究,近年已取得不少令人鼓舞的重要结果,但距离高效产氢和达到实用阶段,尚有较大差距L61,相信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会有新的突破.最近,科研人员利用生物技术迫使藻类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C02,放出02.目前,这一研究己取得很大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可望实现实用化.参考文献:[U王箴.化工辞典[MI.第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75.[2]Soterls Kaloglou. Survey of s01ar desaElnatlon systems and system selection[JI. Energy.1997,22(U:69—81.[3]王俊鹤.海水淡化[MI.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4]Hassan E.S.F,Sang M.E..Egect ofaddZng a passiYe condenser on s01ar atjEE pe此m明ce[JI. EnerD comvers Mgmt,1993,34(U:63—72.[5]陈新滋,钱延龙.当代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的发展现状与趋 势阻).钱延龙,陈新滋.金属有机化学与催化[C].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1997.9.
第三篇:制浆造纸对振动的利用论文
[摘要]机械振动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是有害的,但在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常常利用振动来完成生产工艺的某些环节,常用的振动装置随着生产的需要有多种类型,比较常用的有振动筛和长网纸机的摇振器。
[关键词]振动;偏心;摇振器;振幅
在制浆造纸工厂中,某些具体工艺环节常常需用振动这种手段来解决,例如振动筛的使用,如果没有振动,悬浮的物料就会很快在筛孔上形成一层滤网,并进一步堵塞全部筛眼,在这种情况下就根本不能进行筛选,这时只要让筛网作上下的振动才能使被筛的物料畅通无阻,因为在筛网向上跳动时滤层被冲开,就可以通过筛孔来筛选物料。又如目前一些中低速长网造纸机,为使网上的纸料能均匀地形成纸幅,需要在网部装设一台摇振器,使网案做横向振动,从而使上网后的纸料能提高全幅均匀度,纤维的纵横交织更趋于合理,纸幅纵横物理强度得以改善。
1偏心式振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偏心式振动装置是由一个偏心轮或一根偏心轴直接或通过连杆与振动机械相连接而组成。在功能方面它分为固定振幅和可变振幅两种,固定振幅的振动装置只能按照一定的既定振幅进行工作,而可变振幅则可在生产中根据工艺的需要而随时改变其振幅。在工艺生产过程中,往往要求随时能改变振动机构的振幅或振次。为能适应调整振次的需要,可采用变频电机或在传动系统中采用锥形皮带轮等措施,就可以随时调整偏心轴的回转速度。要改变振幅,则必须在振动装置的结构上加以考虑。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杠杆式、滑轨式、活动关节式、偏心套筒式等,其中偏心套筒式使用最为广泛。
1.1斜偏心套筒式偏心振动装置
如图1所示,是斜偏心套筒式偏心振动装置。在箱子6内横贯一根转轴10,它可以用三角皮带或直接与变速电动机相连接,在轴上装着一个斜偏心轴套筒5,套筒外表是一个倾斜圆柱,它的中心线和内部圆柱形轴孔的中心线形成一个交角。套筒用键固定在转轴上,随轴一起转动。与斜偏心轴套筒相配合的是一个内部具有斜偏心孔的斜偏心套4,由于斜偏心孔的交角和套筒相等,方向相反,故可结合成一个合格的“偏心轴”,斜偏心套4可以在套筒5的滑键上沿轴向移动,从而改变合成偏心距的大小。如斜偏心套处于套筒的一端,这里正好是套筒交角的顶点,故偏心距为零,振动就不发生。随着斜偏心套向套筒另一端移动,合成的偏心距α因此逐渐加大,其值为:α=θl(mm)式中:θ—斜偏心套筒的倾斜角,弧度;l—斜偏心套中心到交角顶点的距离,mm。这样,偏心轴就能通过拉杆1带动振动构件产生振动。拉杆连结在滚柱轴承3的轴承盒2上,斜偏心套4则装在滚柱轴承之内。调节斜偏心位置是依靠调整与转轴平行的螺杆9来实现,转动螺杆就能使球形轴承7作轴向位移,从而改变轴承盒的位置。振动时,轴承壳的一边可以在球形轴承的滑轨8上自由滑行,以补偿振动的位移。这种形式的振动装置振幅可调的范围为0~25mm。
1.2互补偏心套式偏心振动装置
如图2所示,它是由两个具有相同偏心距的里外偏心套3、4组成的,这种互补偏心套式振动器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基本上和斜偏心轴套式很相似。在箱体11中有一根转轴1,里偏心轴套3被键2固定在转轴1上,一起旋转。外偏心轴套4卡在里偏心套3上,外套有一个伸长的圆筒,在圆筒上有两道轴向长约200mm的相对称的螺纹沟槽,这段螺纹所包的圆周角为60°。在外偏心套上有一个套环5,套环通过拉杆和振动构件连接在一起。在转轴1上还装有一滑动轴套7,滑动轴套受卡头9的推动可以沿着滑键8移动,并随着转轴一起旋转。滑动轴套上的两个销钉就落在外偏心套的螺纹沟槽中。这样,在工作时,电动机通过传动驱动转轴旋转,同时里外轴套和滑动轴套就一起转动。振幅的调整是通过螺杆10和卡头9来实现的。当各构件的位置处于像结构图所示的状态,即销钉落在螺纹沟槽的一端,这时里外偏心轴套就如图a那样互补,套环的偏距为零,不发生振动。如转动螺杆10的手轮,使卡头9带动滑动轴套向一侧移动,销钉就迫使外偏心套在里偏心套上转动,产生相对角位移。这样,两个偏心套就失去互补作用,从而对转轴来说产生偏心距,当滑动轴套移到另一端尽头时,两个偏心套就处于图b的状态。这时合成的偏心距最大,也就是振动装置的最大振幅。
2摇振器在纸机上的应用
2.1偏重轮式摇振器
偏重轮式振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应用偏重轮在迴转中产生的离心力作为振源。当然,在迴转中离心力是向辐射的所有方向进行的,只要在结构中限制了垂直方向的振动,而只利用其水平的振动,就可以与纸机网案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振动机构,达到摇振网案的目的。如图3所示,在支持在直立的弹簧板4上的振动器外壳1之内,偏重轮3安装在转轴2上;电动机9用三角带8驱动偏重轮迴转,由旋转而产生离心力。离心力又可分为垂直和水平两个分力,垂直分力造成对弹簧板的拉力而被平衡了,只有水平的离心力分力才能通过拉杆而作用于网案上,从而支持被直立弹簧板4和6的摇振器和网案发生水平方向的振动。其振幅的大小,取决于这水平分力的大小。偏重轮式振动装置的频率决定于偏重轮的转速,这可由变频电机来完成,然而离心力的大小同时决定于转速,改变转速,在偏重量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同时改变振幅,频率越大,振幅越大。这种装置调整起来很繁琐,应用较少。
2.2偏心式摇振器
在造纸中常用的是偏心式无冲击摇振器,摇振机本体与胸辊通过一根摇振杆相连接,以此将激振力传递到造纸机。两组串联偏心块由减速电机驱动,摇振频率调节通过改变电机转速实现调整。摇振振幅调节通过减速电机调整两组串联的偏心块的相位偏差角度来实现。如图4所示,偏心块在0°分布时,振幅为零,必须精确地调整出偏心块相对的0°位置,能保证一个精确的零振幅。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两组偏心块的角度来改变振幅。
3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机械振动问题广泛存在,对于危害日常生活的方面,要尽量加以避免。对于有益的方面,要加以利用,在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机械振动的积极意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从而变不利为有利,更好地实现技术的控制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篇: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与趋势(模版)
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与趋势
[摘要] 在当前形势下,外事局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工作由传统的友好交流朝着务实有效的执法合作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国际执法为国内执法服务,为维护国家稳定服务。截至目前,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国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在多边合作领域,我们共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国际会议56个。我们继续向国外派驻警务联络官,共向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五个国家派驻九人,向美国增派两人。还向联合国五个维和任务区派遣九批60名维和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应联合国请求,我国向海地派遣了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警察防暴队,掀开了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在国内国外引起积极、强烈反响。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警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表明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和实力。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执法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对外执法合作的触角延伸到国外,逐步构筑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网络根据外事局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外事局青年干部居多等实际,外事局紧紧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维和工作和派驻警务联络官工作,以及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划归外事局,外事局的工作职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公安对外交往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跨国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
作用。
[关键词]警察 国际警务 现状 趋势
一. 什么是国际警务合作。
国际警务合作的概念,是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之间,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相互提供援助、协调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其基本特征:一是国际司法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各国警察机构在执法领域的一种合作;三是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主渠道,协调不同国家之间打击刑事犯罪;四是灵活性与效益性;五是具有国内与国际双重法律性质的执法活动;六是建立在对等互惠基础上的一种协作关系。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主要围绕案件侦查进行的合作;广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包括各国间开展的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内容。国际警务合作能是国家之间加强交流,更好的对犯罪的控制和对罪犯的惩罚,有利于维护国际间的和平。
二. 国际警务合作的意义。
1.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全
由于有些犯罪份子利用国家法律的有些漏洞而逃向国外,这使得国内有些民众对社会的安全感缺乏,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而进行国际警务合作后,有些逃向国外的犯罪分子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有利于加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所以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全。犯罪份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是世界上每个爱好和平的人的共同的愿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就能更好惩罚那些犯罪分子。使全世界的人都感到安全,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
2.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拓展和深入,一些跨国的、全球性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就国际安全而言,虽然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大战的阴霆己经消散,各类传统安全问题的绝对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主题,但来自一些低烈度、非传统的安全领域中的威胁却逐步上升,日益困挠着国际社会。特别是有组织犯罪、恐怖犯罪、洗钱犯罪、毒品犯罪、武器走私、贩运人口、计算机犯罪等等都呈现出跨国化、全球化的新特点。这些新型犯罪活动在全球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了巨大的能量,不仅在空间上向全球各个角落蔓延扩散,而且犯罪组织日益发达健全,犯罪手段日益巧妙高超,破坏力成倍增长,危害全球政治稳定,扰乱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各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世界给过通过国际警务合作能更好的加强合作从而破获一些跨国犯罪活动,能更好的打击跨国犯罪团体,减少跨国犯罪的发生率。
三. 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1.国际总体的现状
一些惩罚犯罪的国际公约中,对于警务合作和刑事司法协助都作出了规定。这些公约极大的推动和加强了国际社会在禁毒、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等方面的合作,为促进这些领域的司法互助和警务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国际间各国都在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2.我过与其他国家间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在当前形势下,外事局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工作由传统的友好交流朝着务实有效的执法合作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国际执法为国内执法服务,为维护国家稳定服务。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们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在多边合作领域,我们共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国际会议56个。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维和工作和派驻警务联络官工作,以及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划归外事局,外事局的工作职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公安对外交往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仅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外工作方针、政策,从公安机关现实斗争出发,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全年同13个国家签署政府、部门间关于加强警务合作,打击犯罪的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或会谈纪要15个,建立双边警务联络热线20个,同时向国外派出57个警官办案小组,从10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递解回犯罪嫌疑人35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跨国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继续向国外派驻警务联络官,共向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五个国家派驻九人,向美国增派两人。还向联合国五个维和任务区派遣九批60名维和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应联合国请求,我国向海地派遣了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警察防暴队,掀开了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在国内国外引起积极、强烈反响。
3.其他国家间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其他国家也积极的加入国际警务合作当中,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们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说明了加入国际警务合作的国家之多。国际警务合作已成为各国对付犯罪外逃的主要方法,从而来惩罚那些犯罪分子。
四. 国际警务合作的趋势。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形势下,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高举的三面旗帜。新世纪最初七年来,世界形势继续发生错综复杂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面对不断上升的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活动,仅仅依靠各个国家的司法机关独立实施管辖,已远远不能适应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近十几年的事实表明,如果各国仅仅依靠自己独立地行使犯罪管辖,就可能在管辖空间上出现空隙和漏洞,导致某些犯罪分子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同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活动作斗争,各国司法机关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即管辖合作,建立侦察协作机制,无论是本国公民犯罪,还是外国人犯罪,终究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所以各国之间必然会加大国际警务合作的力度。
五. 如何做好国际间的警务合作。
要做好国际警务合作必须加强国际间和作,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的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警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表明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和实力。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执法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对外执法合作的触角延伸到国外,逐步构筑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网络根据外事局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外事局青年干部居多等实际,外事局紧紧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联合国方面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公约,从而来保障国际国际警务合作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国际警务发展趋势》,高级警官培训教程,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涉外警务概论》,向党著,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五篇: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与趋势
2001年世界茶叶产量达302.2万吨,出口总量达138.86万吨。随着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的持续增长,茶叶产供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茶叶生产效益不断下降。为促进茶叶消费,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茶树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和开发多元化的茶叶产品,特别是在茶深加工、综合利用及茶叶有效成分的提取方面更是蓬勃发展,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茶资源利用及茶产品开发现状
1、新型茶制品
(1)高γ-氨基丁酸茶
高γ-氨基丁酸茶是由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茶叶试验场首次开发成功的新型茶,要求茶叶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必须达到150 mg/kg以上,高γ—氨基丁酸茶具有明显的降低人体血压的功效。因此高γ-氨基丁酸茶(商品名GABA)自1987年在日本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正在形成叶茶、袋泡茶和罐装茶等系列产品。该茶卖价比一般同级绿茶高1倍。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国也开始研究提高CTC红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我国也研制出高γ-氨基丁酸炒青绿茶。
提高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a.改变加工技术鲜叶先经氮气处理,然后用半发酵茶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b.用红外线照射加温处理茶鲜叶50分钟,可使其γ-氨基丁酸含量有明显提高。
c.用0.1-0.2mol/L的谷氨酸钠溶液处理茶鲜叶3小时,可使鲜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提高近1倍。
d.以上两种方法结合,鲜叶中的γ-氨基丁酸可提高75%。据此,日本提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谷氨酸钠溶液处理鲜叶→搅拌、红外线加温→蒸热→粗揉→揉捻→中揉→干燥。经该工艺加工的茶叶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可较正常工艺加工的茶叶高1.7-2.7倍。
e.鲜叶先用微波处理(0.3-0.6kW处理10-20分钟),再加工成成茶。实验表明,以0.3-0.4kW微波照射20分钟的效果为最佳。
f.嫌气和好气条件轮流处理鲜叶,在10ºC温度下,先嫌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然后好气条件下处理3小时,如此交替进行,处理5次。
(2)低咖啡因茶
低咖啡因茶是一种适于神经衰弱者、孕妇、老人、儿童等特定人群饮用的茶类,它采用特定的技术手段,将茶叶中所含的大部分咖啡因脱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其他的有效成分和风味,以满足上述特定饮茶人群的消费需求,使他们既能享受到饮茶的风趣,又尽可能减少因茶叶中含有咖啡因而对睡眠和心脏跳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低咖啡因茶在欧、美市场上销售已较流行,均为低咖啡因红茶,采用超临界萃取法进行加工,而低咖啡因绿茶在国内外市场上尚未正式面市。据报道,意大利茶叶市场上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30%左右(约4000吨),加拿大低咖啡因茶的销量占到茶叶总销量的4%,约为500余吨。德国的Halssen和Lyon Gmbh公司是德国唯一拥有多项低咖啡因茶生产专利的公司,生产多种低咖啡因茶系列产品;Plantextract饮料公司也生产低咖啡因茶。日本也于近年开发了低咖啡因绿茶产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经研究获得低咖啡因绿茶的加工技术,研制成功应用热水浸渍原理的茶叶咖啡因脱除机,茶叶中咖啡因脱除率为70%,其他有效成分则可保留90%以上。低咖啡因茶对妇女、儿童以及咖啡因过敏者是有益的,因而市场前景看好。
(3)有机茶
有机农业始于17世纪,德国是开展有机农业最早的国家。有机茶出现于1983年,斯里兰卡是世界上开发有机茶最早的国家。目前,世界有机茶的生产量约为8100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0.27%,其中65%-70%是红茶,其次是绿茶,少量乌龙茶。
有机茶的世界销量为6000-6500吨,仅占茶叶总销售量的0.5%,主要销往欧洲、美国和日本。中国2000年有机茶产量约4000吨,2001年4500吨,出口2800吨,内销约1700吨。内销市场主要在北京、其次在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
2、茶叶深加工产品
(1)茶饮料
美国于1972年率先开发出茶饮料(冰茶iced tea)。冰茶是一种调味茶,以茶为基质,再调以糖、酸、风味物质等配制而成。冰茶与过去的汽水和果汁饮料不同,它是天然类型产品,并具有清新感、口感适中的特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美国的饮料行业把冰茶划入“新时代饮料”这个范畴。近十年来,冰茶在美国发展较快,1997年包装茶饮料已达300万t,约占饮料市场的2.2%,占世界茶饮料总量的30%。
日本伊藤园1981年以中国福建乌龙茶为原料试制罐装乌龙茶,1982年正式推向市场,是世界上最早研制纯茶饮料的国家。随后,茶饮料市场迅速发展。1985年仅有2.4%,1990年也不过13%的市场份额,2001年茶类饮料的总消费量为475万立升,占清凉饮料总体的30.2%的市场份额,在这15年间增长了10倍,而近10年间增长了3倍,已成为饮料领域的龙头。另外茶类饮料在不含糖的无糖饮料领域中占25.5%,仅此一项就大大超过了比大量用糖的乳性饮料的20.4%,含可乐的碳酸饮料的17.2%和果实饮料的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国家茶饮料的发展也相当迅速。1996年西欧茶饮料的消费量达150t,比1992年增长2倍。茶饮料在软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从1991年的0.7%提高到1997年的10.7%。茶饮料的品种以冰茶为主。我国茶饮料开发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为碳酸型茶饮料,但由于当时受国外可乐型饮料冲击,茶饮料在市场昙花一现。1995年,旭日升集团正式将调味茶饮料(冰茶)推向市场。以后,日本三得利、我国台湾的统一和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等公司先后在大陆投资兴建茶饮料厂。全国现有10余家企业生产茶饮料,1997年全国茶饮料不足20万t,2000年茶饮料185万t,2001年为约300万t。2000年国内茶饮料消费量居瓶装水(554t)和碳酸饮料(420t)之后,列第三位。当前茶饮料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避免茶汤沉淀的生成;二是香气的保持及增香。
(2)速溶茶
20世纪40年代,英国首先研制出速溶红茶,1943年获得发明专利。50年代,英、美等国工业化生产速溶茶并投放市场。70年代,美、英等国逐渐将速溶茶生产转移到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产茶国。目前上述三国已成为世界速溶茶生产大国,1997年其速溶茶的产量为4891t。速溶茶加工工艺有热提取和冷提取两种方法,热提取香气低,冷提取滋味淡。20世纪80年代以后,膜分离技术、酶技术等高新技术逐渐应用于速溶茶的制备,使速溶茶的滋味和香气有明显改善。但迄今为止,速溶茶主要作为茶饮料的原料,速溶茶消费远不如速溶咖啡普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速溶茶,目前全国速溶茶产量约为100t。
(3)超细微茶粉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将绿茶研磨成末茶应用于茶道和食品,制成茶豆腐、茶面包、茶酒以及其他茶叶食品,其后又应用于冰淇淋、糖果等食品中。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超细微茶粉,其种类有绿茶粉、红茶粉、乌龙茶粉等,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绿茶粉,其关键加工技术为:一是对鲜叶原料采用保绿手段,即在鲜叶中添加保绿剂或使用蒸青方式杀青,加工成色泽绿翠的干毛茶;二是使用超细微茶粉技术,将茶叶粉碎成300目以下(约60μm)的微细粉末,并保持茶叶原有色泽。超微粉茶因为粒度很细,添加于食品中,吃在口中不会有任何粒度的感觉,故可使食品中既富含茶叶的营养和保健成分,又使原来舍弃的纤维素等得以利用,同时还赋予了食品天然绿色,等于添加了绿色色素,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茶叶食品。
(4)鲜茶汁
国内1985年开始研制鲜茶汁,分为红茶鲜茶汁、绿茶鲜茶汁和乌龙茶鲜茶汁,其提取工艺
如下:
红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自然萎凋(18-20小时)→锤击粉碎机粉碎→发酵(约30分钟)→螺旋压榨(压强:1t/cm2)。
绿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摊放(18-20小时)→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乌龙茶鲜茶汁提取工艺:鲜叶→晒青→做青→杀青→锤击机粉碎→螺旋压榨机压榨(压强:1t/cm2)。
(5)茶酒
茶酒是一种含低度酒的碳酸饮料(一般不超过5%的酒基)。用干茶提取液,加入增甜剂、增酸剂和酒基直接配制,或者在茶叶提取液中加入酒母,进行发酵处理,产生酒香后,滤去沉淀物,再按配方加入其它的配料。成品具有酒味芬芳甘冽的香槟风味,一般酒度在2-5度,含糖8-9度,酸度在0.2-0.8度之间,要求具有酒质,色泽明亮,香味明显,甜酸适中,酒体协调,杀口感强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生产研制的茶酒甚多。国外以日本众多,仅静冈县茶叶试验场便研制出红茶酒、乌龙茶酒、花茶酒和绿茶酒等品种。此系列茶酒,香甜可口,风味独特,酒度较低,又是天然植物的发酵酒,所以投放市场后深受老人、妇女的欢迎。英美等国家主要开发应用配制酒,例如滋补茶酒混饮、果味茶酒、茶酒冷混饮、朗姆茶酒热混饮、白兰地茶酒混饮。酒度高低不一,各具风格,特别是具有茶酒共同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2.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
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茶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利用研究。1976年从茶叶中提取出“7369”防辐射物质,经临床试验有效率在90%以上。80年代中期,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作为食品的天然抗氧化剂。随着提取技术的进步,茶多酚含量可达80%以上,制率在1.5%左右。茶多酚向医药拓展。成为商品的茶多酚制品有:(1)茶色素心脑健,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2)维多酚,作抗氧化保鲜用;(3)亿福林心脑健胶囊,用于防治动脉粥状硬化及冠心病。“八五期间”,提出了用一分茶叶原料同时制备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生产的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60%,得率6.0%;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1.5%,通过脱色、结晶处理,纯度达到99.0%。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儿茶素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采用酶技术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茶多糖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增强免疫力,抗动脉硬化,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因此,茶多糖可用于对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茶多糖含量随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加,乌龙茶中多糖含量为2.63%±0.27%,约是红茶的3.1倍和绿茶的1.7倍。茶多糖提取工艺流程:茶叶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减压浓缩→沉淀→离心→干燥→纯化
3.茶树综合利用产品
(1)茶籽的综合利用
* 茶籽榨油
20世纪70年代提出茶籽榨油新工艺,通过精制的茶籽油可以食用;首次成功地从茶籽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籽制油的工艺流程是:清理、脱壳、蒸炒、入榨、毛油压滤、饼粕浸出、毛油精炼,最后获得精炼油。
茶籽制油工艺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参数是:茶籽原料含水分≤15%;茶籽仁壳比(干重)为65∶35;茶籽入榨水分:2%-3%;茶籽入榨温度:110-120℃。
* 茶皂素提取与利用
茶籽饼中含有10%-15%的茶皂素,可提取利用,茶皂素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水浸法、有机熔剂法、水提-醇萃法和吸附树脂法。80年代以来,利用茶皂素的天然表面活性,先后研制出茶皂素石蜡乳化剂、茶皂素洗理香波、农药湿润剂等;根据茶皂素具有表面活性和很强的发泡特性,研制出茶皂素加气混凝土稳泡剂;研究发现茶皂素对含血红素的鱼类产生溶血作用,对含血兰素的鱼类没有溶血作用,根据这一特性,研制出对虾养殖保护剂等产品。
(2)茶花的利用
茶树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除了芽叶生长外,还有大量的花。据测算,每公倾茶园可产花干300kg左右,茶花利用资源丰富。由于茶花中成分与茶花相仿,鲜茶花烘干后,可以泡饮。云南省还用茶花窨制红茶,窨制后的成茶,花蜜香浓爽持久。
(3)茶饲料与茶兽药的开发利用
* 茶饲料的开发利用
废茶和速溶茶、茶多酚天然抗氧化剂等生产后形成的茶渣,含有高达52%的动物可消化的营养物质,但将其作为动物饲料,必须经过发酵处理,使废茶和茶渣中的粗蛋白和多糖降解。具体方法是把废茶或茶渣烘干至含水分6%-8%,机械粉碎,然后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100℃下处理1h,除去木质素。然后用果胶酶或木霉菌在40℃下发酵3-4d,在70℃下烘干至含水量4%-5%,适当粉碎后即可包装备用。
茶籽饼中含有茶皂素,具溶血性,故将其用于饲料之前需经脱毒处理。
茶叶用于饲料,一般可加工成茶粉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茶制饲料不仅可为家禽、家畜等饲养动物提供营养,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改善禽畜产品品质、提高产量,能够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辟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
茶饲料的应用方法有茶叶入饲料育肥牛、使瘦牛复壮、增加奶牛的产奶量、茶叶配中草药滋补剂育肥猪、促进小鸡生长和改善鸡肉鲜嫩度、提高母鸡产蛋量和改善鸡蛋品质。
* 茶兽药的开发和应用
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如多酚类、多糖类、生物碱类和维生素类,以及茶籽中的茶皂素等机能性成分都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抑菌、杀菌、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消化生长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据实验,将茶叶提取物(多酚类物质含量为20%)的片剂按每天1.5g剂量与牛奶一起喂饲10-30天龄的小奶牛,连续4周,发现茶叶可减轻奶牛腹泻。
目前茶兽药的应用方法有a.用于治牛感冒、牛鼻炎、牛前胃弛缓、牛厌食等;b.用于治猪感冒、猪痢疾、猪食盐中毒等,此外还可用于治疗兔、马骡及羔羊的疾病。
二、茶资源利用趋势
由于世界茶叶供过于求,以及人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今后茶资源利用将更加充分和迅速,主要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是立体化,即茶花、茶叶、茶根等的综合利用,以提高茶树种植的整体效益。其二是深度加工和有效成分的提取,除茶水饮料、速溶茶生产及咖啡碱、茶多酚的提取外,今后茶色素、茶多糖、茶氨酸的提取利用将成为提取物新的亮点,茶氨酸是茶树所特有的氨基酸,占茶树体内游离氨基酸总量的50%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起,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就已开始关注茶氨酸的作用,特别是其药用价值的研究,明确了茶氨酸可拮抗由咖啡碱引起的副作用,并有降压作用。茶氨酸还被证明是脑的一种神经传递物质,它可降低脑中S-羟色胺的浓度和增加多巴胺的浓度。因此有希望被开发成一种可解除人体疲劳和降低血压的保健食品。其三是饮茶与“吃”茶并存。除了传统的饮茶外,茶膳、茶食品以及茶片剂发展势头良好,既有利于消费者身体健康,也促进了茶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