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

时间:2019-05-13 18:5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

第一篇: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

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

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

(2011年8月2日)

蔡承米

同志们:

为期一天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暨培训工作会议就要结束了,此次会议非常重要,意义深远。上午,地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李志勤同志从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的高度,结合当前形式和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做好下步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有利于残联自身发展和有利于残疾人事业长足进步的战略高度,对完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面临的形式和发展方向作了深刻系统的阐述。希望大家会后迅速抓好贯彻落实。地区残疾人劳服部主任杨郁桃同志还传达了全省托养服务工作会议精神,使大家的思想认识得以进一步的深化。同时参会人员就如何搞好我区下步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抓好下步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杨郁桃同志还对教就业务进行了培训。请同志们按照她们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我区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跨越式发展。下面,我就残疾人托养和培训工作再强调三点:

一、关于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

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为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康复、教育、培训、娱乐、劳动就业为一体的托养服务是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迫切愿望,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是解决残疾人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其工作思路是:努力推进示范和骨干托养服务机构,基层日间照料机构,居家托养服务同步发展;继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探索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制度等长效机制;制定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托养服务队伍建设。

1、摸清底数,掌握需求。

①要组织开展以县为主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调查,摸清底数,以处于就业年龄段且无业的智力残疾、精神残疾、重度肢体残疾为重点的摸查对象;区分残疾人对寄宿托养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居家托养服务等不同形式的托养服务需求,建档立卡。全面掌握需求状况是做好托养服务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

②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残疾人托养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问题多,困难大。必须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循序渐进。我们以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托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以此要求,明析思路。

2、发扬示范作用。

①加快建立公益性骨干示范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规划》已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同意立项。托养机构的申报工作,首先要取得当地发改部门的立项许可。地方政府要明确配套资金,要划拨土地,在选址上要考虑残疾人的特殊性,内外场地要有无障碍设施,二层以上应有无障碍电梯或残疾人专用坡道。一般规模为2000m左右,床位数为30—50张,按2000元/m计算,中央补助地方不超过80%。

②服务多元化。

要进一步打破行业界限,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建设残疾人托养设施,鼓励与其他福利机构采取多形式的合作,以共享设施、设备和技术人才,以可公建民营,委托管理、民办公主等方式提供残疾人服务。

③大力发展居家托养。

要解决托养工作覆盖面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居家托养。发展居家托养,一是要充分挖掘社区各种资源,为我所用。二是要针对特殊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切忌以发放补贴代替服务。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籍、安全保护等方面服务。

总之,可以整合资源,用社会化、公益化的方式开展工作,各记其功。例如:精神病可与精神专科医院、智障可与特教学校、重度肢体可与福利院联合办托养机构,有阵地、师资、经济实力的残联可独办。

达到通过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回归社会的目的。

二、关于残疾人的培训工作。

221、明确目标任务。

全区170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省残联1200人,(城镇技能600人,农村实用技术600人),人社厅500人,是我们在10月底以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尤其是人社厅的500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培训要求高,为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2、摸清底数,掌握培训需求。

在充分发动,广泛动员残疾人积极参与的前提下,认真掌握残疾人培训需求,以通过培训后能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为目的。

3、精心组织,协同实施。

明确培训对象后,各县残联要搞好与培训机构的对接,分期分批有序组织参训。分五个批次,每次半个月。为了确保培训效果,残联系统内的培训计划的可联系培训机构来完成。

三、关于教育、就业、扶贫中的几个问题。

1、特殊教育问题。

①准确掌握各县特教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所有的残疾儿童情况,底数一定要清楚,统计录入台帐。

②助学项目,彩票公益金:要求对项目要进行严格管理,包括资金、资料、图片等一定要完善并立卷归档。

③交通银行助学项目。

残疾高中生补助1000元/年。残疾大学生补助2000元/年。对特教的教师可以表彰,以可进行培训。

2、扶贫及扶持生产问题。

①对阳光家园的所有涉及的数据,特别是上级投入的资金一定要建帐,要求管理规范。

②扶贫基地建设问题。

根据资金投向,一定要有标识,具体分省级、地级、县级、而且具体个数要统计上报。

③贷款贴息补贴问题。

个人创业发展生产的贴息5%,企业发展的贴息3%。

3、关于就业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个体工商养老保险工作要继续加强。

未列入试点县的残联要继续向省申报。

②养老保险问题。

当前正在做这项工作,各地一定要掌握贫困残疾人的底数,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残疾人都要人人参保。

③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情况一定要进行实名制录入统计。④上缴的保障金手续费等省里核清楚后立即下拨。

2011年8月2日

第二篇: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疾人托养服务

主讲

张 瑶

第一节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空前发展,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这些残疾程度重、残疾类别特殊的残疾人,由于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行为方面的欠缺,在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着比其他残疾人更为突出的问题,深层次的需求长期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成为残疾人民生改善方面的“短板”。他们人数众多、接受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少、文盲率高、就业机会缺乏的情况普遍存在;危害自身和他人的极端情况时有发生;家庭在抚养或赡养、长期看护、治疗与康复、精神压力等各方面的付出,已大大超出一般家庭所应承担的义务。应该说,对于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而言,托养和护理的需求同温饱需求一样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这项工作必须开展起来。

近年来,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亲属通过多种渠道向各级政府、残联反映,强烈希望通过政府和社会解决其生活照料和养护托管的问题,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基层组织,也纷纷呼吁帮助解决托养问题,认为这是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的特殊保障、是对残疾人家庭的解放、是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有效措施。

中国残联经过多番调研和研讨,于2007年7月在广州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广州是托养服务工作起步较早的城市。这是首次托养服务方面的全国会议,对全国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当时除了各省残联的有关领导,还特别邀请了部分省会城市的政府领导参加会议,正式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提上各级政府和残联的工作日程,先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进行试点。

由于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地方各级财政也暂时没有托养专项经费支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在起步之初遭遇了一定的困难,但党中央和国务院及时对这项工作予以了大力支持和关注,2007年10月和2008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亲自视察了上海市残疾人“阳光之家”和北京市残疾人“温馨家园”,了解残疾人进行生活技能学习和康复训练的情况;2008年在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中规定“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2008年中央7号文件中规定要“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残疾人居家服务补贴制度。”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明确将托养服务作为一部分写入纲要,这是托养服务工作首次写入五年纲要,同年民政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并发布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托养服务正式成为残联组织的一项业务。

第二节

阳光家园计划

在国家对残疾人工作的大力支持下,借着2008年残奥会召开、国家4万亿投入拉动内需的良好时机,中国残联积极协调财政部对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予以补贴,2009年8月,中国残联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共同下发了《关于印发〈阳光家园计划〉的通知》,明确从2009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共6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阳光家园计划”是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民生项目,中国残联和财政部都十分重视,2009年8月“阳光家园计划”文件正式下发之后,9月全国残联系统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部署会议就在陕西西安召开,11月中国残联和财政部在北京共同举行“阳光家园计划”启动仪式。为确保中央财政资金管好、用好,使广大残疾人直接受益,为树立公共财政用于最困难残疾人的“阳光”品牌,中国残联专门开发了“阳光家园计划”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设计制作了项目标识,为了树立典型、推荐经验,2010年4月中国残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创建活动,目前已确定了10个地区和24个机构作为首批示范地区和机构。“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资10个亿,继续支持“阳光家园计划”第二期的实施,任务目标是资助200万人次残疾人接受托养服务。

“阳光家园计划”资助范围

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残联兴办的公益性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享受低保且无业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家庭。具体资助标准由省级残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参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因素,结合本地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进展、任务分解、资金匹配等情况研究确定。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得到切实帮助,居家托养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500元/人年,资助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的资金支出比例不得低于资金总额的40%。2012年起,标准调整为居家 托养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600元/人年,入住机构的资助标准应不低于1500元/人年。申请资助的托养服务机构应符合的条件

依法建立、手续完备、经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确认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具备基本的托养设施设备,配备满足基本服务的工作人员,规章制度健全,且正常运营三个月以上;与托养服务对象或其家属(监护人)签订了一年以上托养服务协议;符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建设要求;托养服务对象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申请资助的居家托养残疾人家庭应符合的条件

属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标准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处于就业年龄且无业,长期需要专人照料;家庭成员中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具体的认定工作是由当地的残联来完成,有的地方残联自己也设计了表格,有需要的就申请填写。具体操作流程上的差别,具体咨询当地残联就可以。

大家应该明确的是,“阳光家园计划”只是中央财政支持的一个有期限的项目,不能把它等同于托养服务工作全部,期限结束,就没有钱了。各地方政府应该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困难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把中央的钱花出去就完了,以后中央的项目结束,但托养这项工作还是你这个地区的问题,长期来看,只有各地建立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才能真正解决托养的问题,有的地方就已经把托养服务工作的经费补贴通过文件固定下来了。

第三节

托养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是残联系统相对较新的业务,不同于残疾人就业、康复等已经形成一系列政策法规政策体系和相对统一的工作模式,在很多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2007年广州会议以来,各级残联因地制宜,不断学习探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服务,大大充实了托养服务工作内涵。根据各地的实践情况来看,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已经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服务形式,即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集中托养

主要是一些较大、有工作基础的机构,可以为一些愿意寄宿的残疾人或者没有亲属和家庭的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对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也涵盖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劳动功能康复训练、就业前适应性训练等。江西省综合服务中心、福建省福乐家园、哈尔滨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机构。有的同志会认为没必要建设集中托养机构,在集中托养机构的建设上,一定要消除疑虑,要充分认识到骨干机构是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长期、规范发展的必要载体,是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政策资金、人才培养、服务标准、管理制度、资助制度的平台和阵地。我们现在起草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机构建设标准等都在依托这些托养中心,由他们提供一些实际有益的经验和意见。但大型托养服务机构运营成本比较高,对人员编制、资金等都有较高要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需要这样的机构但不可能每个市县都有条件进行建设,也解决不了更多没有生活在中心城市的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因此,集中托养机构是起一个示范作用,大量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解决。日间照料

在乡镇和社区一级,涌现出了大量的日间照料机构,对残疾人进行日间照顾,有的机构不仅仅对残疾人进行生活照料,还做到了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兴办农疗基地等途径,组织残疾人通过简单生产劳动,从事与残疾状况和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工作,达到辅助性就业的目的。如北京市西城区残联兴办的“希联圆梦”工艺品销售中心,浙江省宁波市的“喜憨儿”阳光工坊等,都成为有影响的全国性品牌。居家托养

与机构托养相比,居家托养因其灵活和易操作,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各地加大投入,以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残疾人上门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抚慰等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残联系统尤其是基层残联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和工作智慧得到充分体现,各种以残疾人为本的服务手段和方式应运而生:如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依托电信平台自主研发了“残疾人托养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全区托养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实行动态实时监控,确保为残疾人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居家服务;浙江宁波市江东区推行“家院互融”服务模式试点,尝试依托专业机构为残疾人上门提供各种专业服务。

总体来说,三种形式是形成一个金字塔形,以后大量的残疾人托养需求可能还必须依靠居家托养来解决,所以大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阳光家园计划”中规定不得少于60%的资金要用于支持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

第四节

专职委员在托养服务工作应发挥的作用

在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中,基层社区服务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条件所限,能进入集中寄宿制的是少数,大量的残疾人都要依托社区层面解决托养需求,残疾人专职委员们应充分利用贴近残疾人的优势,积极发挥作用。要摸清情况,了解残疾人真实需求,及时向残联组织和当地政府报告,整合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中,专职委员的主要职责主要有:

了解政策,掌握需求。深入残疾人家庭和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本地区托养服务需求情况;因地制宜,鼓励多种形式化的探索。

及时汇报,争取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

落实政策,组织服务。帮助困难残疾人及其家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专项补贴政策。动员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

工作流程:

第三篇:残疾人托养服务协议

残疾人托养服务协议

甲方: 镇(园区、办事处)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或其他托养机构)乙方:(残疾人)

残疾人,残疾人证号:。根据本人(或法定监护人)请求,村(居)同意,镇(园区、办事处)残联审核、批准,申请(①寄宿制托养服务,②日间照料托养服务)。现经甲、乙双方协商,订立如下协议。

一、服务地点与期限

甲方为乙方提供位于(地址)的(机构名称)进行(服务形式)。服务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原则为一年,视情续签)。

二、缴费规定

1、乙方入托前自愿缴纳入托押金 元,用于托养食宿费补差、生活用品破损、零星药费及属家庭支出其他项目。

2、本人自愿缴纳食宿费、机构运行费 元/月。(如属政府重残补助、护理补助补贴对象,本人及家庭愿将原享有的财政各类补贴经费缴托养机构,累计 元。)

3、入托期间,乙方所发生的交通费、医疗费等全部由残疾人或法定监护人承担。

三、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根据乙方自理能力情况实施分类护理,开展有益于身心康复的文体活动,有针对性组织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训和生产劳动。

2、甲方应当做好对乙方生活照料,保持居室和公共区域干净整洁。按时提供餐饮服务,注意营养、合理配餐,尊重乙方饮食习惯。

3、甲方对乙方进行劳动能力评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鼓励并帮助残疾人开展洗衣服、打扫卫生、做花、穿珠子、拣择蔬菜、礼品包装等劳动技能训练;尽可能设立劳动生产项目,组织乙方开展生产劳动,获得劳动收入。

4、甲方每年帮助乙方体检 次,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康复计划,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5、甲方登记和保管乙方自带的生活用品,协助乙方家属做好乙方的思想工作,根据乙方(或法定监护人)的要求为乙方代购物品。

6、甲方负责结算乙方享受的托养护理费补贴,抵扣托养费用,多退少补。

(二)乙方:

1、乙方在托养服务期内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管理,如违反管理制度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如意外死亡、未请假、未征得同意外出走失等)责任自负,赔偿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乙方随身携带的钱物(杂物不准入内)应妥善保管,爱护公共财物,损坏公物按价赔偿。

2、乙方至托养机构途中往返安全由残疾人或法定监护人承担。

3、乙方亲属应遵守甲方的有关探望、会客制度,配合甲方工作,及时向甲方提供乙方的思想情绪,病情变化情况和医疗要求,便于甲方及时处理。

4、乙方应预先或按时缴纳规定费用,自愿配合处理有关政府性补贴经费。

5、乙方在托养期间患病,应根据甲方通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或送医院),一切费用由乙方承担。

四、协议解除

出现以下情况甲方可以报经所属残联部门解除协议。

1、违反托养机构的规定,扰乱正常秩序的;

2、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

3、损毁、盗窃、侵占托养机构或者他人财产的;

4、隐瞒、造假病史,骗取健康证明入托的;

5、不履行缴费规定及其他应尽义务的;

6、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五、其他约定

本协议一式五份,甲、乙方、村委会、主管残联各1份,市残联备案1份。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乙方监护人:(签名)

负 责 人: 家庭住址: 家庭住址: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第四篇:青岛市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规范

青岛市市北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规范

(2010年9月18日)

总则

1.1

为加强残疾人托养机构规范化管理,规范残疾人托养服务,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残疾人托养工作健康发展,参照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为残疾人提供安养、托管、居家服务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1.3

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残疾人基本权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训练、康复、特殊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出行辅助、庇护性就业以及心理辅导等服务。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状况,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4

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基本要求。

1.5

残疾人托养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安养机构建设

2.1 新建机构

2.1.1 机构定位。新建机构是指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投资新建设的专门用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机构,或原机构新改造、扩建,并在原有床位基础上新增残疾人托养床位100个以上的机构。

2.1.2 建设条件、标准:手续完备。经当地区市级残联考察同意,政府部门批准、规划、立项。其中,属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机构,其土地、房产须具备合法的所有权;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机构,其土地、房产须具备合法的所有权或具有20年以上的合法有效的租赁合同(协议);机构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不低于100个床位。

2.2 依托社会资源开办机构

2.2.1 机构定位。指由各级政府或社会力量依托现有正在运营的敬(养)老院、医院、养护院等社会资源,开办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包括机构改造、扩建,新增残疾人托养床位不足100个的。

2.2.2 建设条件、标准:有开展残疾人托养(安养或安养加托管)的专业能力和相应的资质,社会声誉好,有爱心和奉献精神;安养或安养加托管残疾人不低于50人,其中符合补贴条件的特困残疾人不低于30人。

2. 3 建筑和基础设施(以上两种机构均应达到)

2.3.1建筑配套。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筑应当根据残疾人的生活需要进行设计,室内地面应选用平整、防滑材料,台阶、楼梯、扶手、卫生间、户外活动场所等设计要考虑供养对象生活安全和无障碍的需要,并且不得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建筑、装饰材料。

2.3.2 达到民用建筑建设标准以及消防安全防震等规范要求;必须达到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要求。

2.3.3 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10㎡,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

2.3.4 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要配备居室设施,应配设单人床、床头柜、床头铃、衣柜、衣架、毛巾架、褥子、被子、毯子、床单、被罩、枕芯、枕套、枕巾、时钟、洗脸盆、暖水瓶、痰盂、病床便盆、尿壶、废纸桶、床头牌、鞋拔等。

2.3.5

室内家具、各种设备应无尖角凸出部分。

2.3.6 饭厅应配设餐桌、坐椅、时钟、公告栏、废纸桶、窗帘、消毒柜、洗漱池、防蝇设备等。

2.3.7

洗手间及浴室至少应配备安装在墙上的尿池、坐便器、卫生纸、卫生纸专用夹、废纸桶、淋浴器、坐浴盆或浴池、防滑的浴池垫和淋浴垫、浴室温度计、抽气扇等。

2.3.8

有必备的洗衣设备。应有洗衣机、方便残疾人的晾晒衣服工具及场所等。

2.3.9

有供残疾人阅读、写字、绘画、娱乐的场所。该场所应提供图书、报刊、电视机和棋牌。

2.3.10有适合残疾人使用的健身、康复器械和设备的康复室和健身场所。

2.3.11 有满足入住残疾人使用及培训的工疗和康复场所(地)、设备、设施。

2.3.12 有接待来访的场所。接待室配备桌椅、纸笔及相关介绍材料。

2.3.13 室外活动场所达到150㎡,绿化面积达到60%。

2.3.14 公共区域应设有明显标志,方便识别。

2.3.15 必须根据残疾人健康情况准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应有急救药箱和轮椅车等。不设医务室或相关医疗力量不足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应与专业医院签订合同。合同医院必须具备处理残疾人托养机构内各种突发性疾病和其它紧急情况的能力,并能够承担残疾人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任务。

2.3.16 及时解决消防、照明、报警、通讯、取暖、降温、排污等设施和生活设备出现的问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保证其随时处于正常状态。

2.3.17 保证水、电供应,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18℃,夏季不超过26℃。

2.3.18生活环境安静、清洁、优美,居室物品放置有序,顶棚、玻璃、墙面、地面、桌面、窗台洁净;有1部可供入住残疾人使用的公用电话。

机构管理

3.1人员配备

3.1.1残疾人托养机构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业务管理工作2年以上。

3.1.2 从业人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爱心,遵纪守法,熟练掌握残疾人托养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社会工作类、康复类等专业工作经验。

3.1.3按照工作人员(除管理人员)与安养残疾人不低于1:4,托管残疾人不低于1:8的比例配备足够的护理工作人员。

3.1.4配备常驻医疗人员。

3.1.5各类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1.6残疾人及监护人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2 制度建设

3.2.1 有机构证书和法人资格证书,并悬挂在醒目的地方。

3.2.2 有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

3.2.3 有与入住残疾人或其亲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住协议书。

3.2.4 有简单介绍本机构最新情况的书面图文资料。其中须说明服务宗旨、目标、对象、项目、收费及服务使用者申请入住和退出服务的办法与发表意见的途径、本机构处理所提意见和投诉的承诺等。这类资料应满足服务对象使用。

3.2.5 有可供相关人员查阅和向有关部门汇报的长中短期工作计划、定期统计资料、总结和评估报告,以及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的相应对策。

3.2.6 认真检查、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致残原因,规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诊疗计划和康复评估记录,并长期保存。

3.2.7 有全部工作人员、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的职责说明、工作流程及组织机构图。

3.2.8 有工作人员工作细则和选聘、培训、考核、奖惩等相关管理制度。

3.2.9 严格执行有关外事、财务、人事、捐赠等方面的制度规定。

3.2.10 各部门、各层级应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确保安全,做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3.2.11 护理人员确保各项治疗、护理、康复措施的落实,严禁发生事故。

3.2.12 服务项目的收费按照当地物价部门和残联部门的规定执行,收费项目既要逐项分计,又要适当合计。收费标准应当公开和便于查阅。

3.2.13 有工作人员和入住残疾人花名册。入住残疾人的个人资料除供有需要知情的人员查阅外应予以保密。

3.2.14 严防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走失。为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佩戴写有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以便残疾人走失后的查找工作。

3.2.15 对病情不稳定的精神残疾人有约束保护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

3.2.16 应建立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属参与机构管理的管理委员会。

3.2.17 对长期入住的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残疾人的个人财产应予以登记,并办理有关代保管服务的手续。

3.2.18 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内须佩证上岗。

安养服务规范

4.1

膳食

4.1.1

有主管部门颁发了卫生许可证的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食堂,配备厨师和炊事员。

4.1.2

厨师和炊事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严防食物中毒。

4.1.3

注意营养、合理配餐,每周有食谱。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或医嘱要求,制作普食、软食、半流食、流食及其它饮食。

4.1.4

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送饭到居室,根据需要喂水喂饭。清洗消毒餐具。

4.1.5

每月召开1次膳食管理会,征求智力正常的残疾人及其他残疾人家属的意见,满意率达到80%以上。

4.1.6

照顾不同残疾人的饮食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4.2

护理

4.2.1

每天清扫房间1次,室内应做到无蝇、无蚊、无鼠、无蟑螂、无臭虫。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

4.2.2

为供养人员提供干净、得体的服装,并定期换洗。夏季经常换洗,其它季节每周1次。

4.2.3

整理床铺。

4.2.4

每周换洗1次被罩、床单、枕巾(必要时随时换洗)。

4.2.5

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穿衣、脱衣。

4.2.6

协助残疾人洗澡,夏季每周不少于2次,其它季节每周不少于1次;协助残疾人理发,每月1次;协助残疾人洗头,修剪指甲。口腔护理清洁无异味。

4.2.7

毛巾、洗脸盆应经常清洗,便器每周消毒1次。

4.2.8

协助残疾人上厕所排便。

4.2.9

为行走不便的残疾人配备临时使用的拐杖、轮椅车和其它辅助器具。4.2.10

Ⅰ°褥疮发生率低于5%,Ⅱ°褥疮发生率为零(发生严重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浮肿、癌症晚期、恶液质等患者除外)。对因病情不能翻身而患褥疮的情况应有详细记录,并尽可能提供防护措施。

4.2.11

视天气情况,每天带残疾人到户外活动1小时。

4.2.12 特别保护女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的人身权益不受侵犯。

4.2.13 对患有传染病的残疾人要及时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并对其隔离、治疗,以既不影响他人又尊重病患残疾人为原则。

4.2.14 服务人员24小时值班,实行程序化个案护理。视情况调整护理方案。

4.3

康复

4.3.1

肢体残疾人

4.3.1.1

根据残疾人要求和实际情况,为其装配假肢与矫形器、轮椅车、助行架、拐杖、内脏托带及其它康复和功能补偿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

4.3.1.2

为肢体残疾人提供熟练的护理服务,对残肢肿胀、皮肤感染、溃疡等常见残肢病提供规范化的医疗服务,对残肢状况不良的残疾人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康复评定。

4.3.1.3

对个别残肢需要修整或患有难治残肢病的残疾人经其本人和家属同意后,及时送医院治疗。

4.3.1.4

对装肢前需要进行残肢训练的截肢者,应有康复训练人员一对

一、有计划地进行增大残肢肌力和活动范围的功能训练。

4.3.1.5

装肢后,应有专职人员对残疾人进行矫正行走姿势的步态训练,并做好评估记录。

4.3.2

智力残疾人

4.3.2.1

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智残人进行康复治疗。

4.3.2.2

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手工作业训练,对智残人进行智力训练。

4.3.2.3

利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对智力残疾人进行肢体训练。

4.3.3

盲聋哑人

4.3.3.1

利用传统疗法(如针灸)、物理疗法(各种理疗设备)对盲聋哑人进行康复治疗。

4.3.3.2

利用语言治疗和矫正训练设备进行听力训练、语言训练。

4.3.4

精神残疾人

4.3.4.1

按照康复计划和个人康复方案实施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康复参训率达到90%以上,康复有效率达到85%以上。

4.3.4.2

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技能训练,为安置康复期精神病人就业及参加生产劳动创造条件。

4.3.4.3

定岗康复项目不得少于8个,每个项目必须有专职人员指导精神病人康复。

4.4 心理

4.4.1

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自愿参加公益活动提供服务或给予劳动的机会。组织有活动能力的残疾人每季度参加1次公益活动。

4.4.2

每周组织残疾人开展1次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集体性文娱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4.3

与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天交谈10分钟以上,并作好谈话周记。精神病人酌情处理。及时掌握每个残疾人的情绪变化,对普遍性问题和极端的个人问题集体研究解决,保持残疾人的自信状态。

4.4.4

经常组织残疾人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不定期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欢乐活动,消除残疾人的心理障碍。帮助残疾人建立新的社会联系,努力营造和睦的大家庭色彩,基本满足残疾人情感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

4.5 其它

4.5.1

卫生保健人员定期查房巡诊,每天1次。

4.5.2

为残疾人定期检查身体,每年1次。

4.5.3

医务人员护理定期定时。

4.5.4

组织智力健全和部分健全的残疾人每月进行1次健康教育和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知识的学习。

4.5.5

定期或不定期地做好托养区和公共场所的消毒灭菌工作。

4.5.6

对采用药物维持治疗三年以上、病情稳定的“三无”未婚精神残疾人,当其申请结婚时,如符合法律规定,视情况为他们提供登记结婚和有效避孕的方便条件。

4.5.7

对基本稳定康复,并经专业医院鉴定,达到正常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精神残疾人和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智力残疾人,负责向所送单位或街道推荐其就业,并按有关政策提出享受国家财政扶持、减免税收等生产自救优惠政策的建议。

4.5.8 帮助残疾人或协助监护人办理社会有关事务。

4.5.9 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实施临终关怀。

4.5.10 残疾人去世后,妥善处理后事,及时向当地残联报告、注销其安养身份。

5.残疾人托管(适用于专门的托管机构;有托管残疾人的托养机构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5.1机构建设

5.1.1场地和规模

5.1.1.1工疗场所,建筑面积不低于100㎡,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3㎡。

5.1.1.2配有劳动技能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娱乐活动室,布局合理。

5.1.1.3专门机构的农疗场占地面积不少于3500㎡,其他机构的附设农疗场占地面积不少于800㎡,组织开展种养业农疗活动。

5.1.2人员配备

5.1.2.1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事本业务管理工作2年以上。

5.1.2.2按每8-10名残疾人配备1名工(农)、娱疗托管服务及管理人员或专(兼)职工(农)指导师。

5.1.2.3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特教、技能培训、康复知识,定期参加业务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5.1.3设备配备

5.1.3.1配有相关的劳动工作台(椅)、劳动工具、相关劳动材料。

5.1.3.2公共活动、娱乐场所配有电视机、DVD机、音响设备。

5.1.3.3配有工作相关的书籍(杂志)及书橱;康复训练器具。

5.1.4制度管理

5.1.4.1有机构证书和法人资格证书,并悬挂在醒目的地方。

5.1.4.2有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规章制度,工作安全须知,有工作(管理)人员的岗位守则、学员(托管对象)守则、教学计划、日常工作记录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制度。

5.1.4.3有与残疾人或其亲属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有工作人员和托管残疾人花名册。为托管人员建立档案。

5.1.4.4签订预防事故的责任书,确保安全,做到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5.1.4.5公共区域应设有明显标志,方便识别。

5.2 服务

5.2.1对托管人员提供人际、社会交往能力等适应性训练服务。

5.2.2提供日间康复训练、生活和劳动技能训练、提供心理疏导。

5.2.3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参与社会活动。

5.2.4组织安排托管人员从事工(农)疗生产劳动。

5.2.5对托管人员家属进行康复、劳动、文体知识等培训,开展机构家庭联谊活动。

5.2.6积极为托管人员提供培训就业服务。对经过培训、具有就业能力的,积极推荐就业;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但又不能实现推荐就业的,应申请建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帮助残疾人在托管中心内实现非正规就业,按规定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残疾人居家托养

6.1机构建设

6.1.1有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固定经营场所,机构对其使用权在5年(含5年)以上,建筑面积不小于60㎡,并有醒目的服务标志。

6.1.2有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

6.1.3工作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安全、消防措施到位,具有良好的视觉形象。

6.1.4主要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具有中级以上职业指导员职称。

6.1.5按每4-6名残疾人配备1名管理、服务人员。

6.2 制度管理

6.2.1具备残疾人托养的服务许可证、营业执照,并在醒目的位置明示。

6.2.2在执业场所应张贴服务规范、服务内容、工作流程、服务联系、投诉电话等。

6.2.3有与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等资料,并能认真执行,无违法违规行为。

6.2.4有与残联或有关单位及与残疾人或其亲属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书,协议书须明双方确责任和权力,格式规范、责任明确。有工作人员和被服务残疾人花名册等有关档案资料。

6.2.5有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料保管制度、服务质量反馈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和各岗位职责等),并装订成册或上墙。

6.2.6有服务质量反馈表、投诉处理意见表等跟踪服务,填写率100%,并能全部妥善处理。

6.2.7做好经营、服务活动中的各类质量记录,记录内容真实、填写清楚、齐全并整理归档。

6.3居家托养护理(服务)员条件

6.3.1有爱心和责任感,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居家照料服务。

6.3.2年龄原则上为18-60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6.3.3应无传染病和精神病史,参加统一查体,具有健康证明。

6.3.4必须参加统一培训,并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区市残联颁发的上岗证。

6.4 服务规范

6.4.1 仪容仪表端庄、大方、整洁,使用普通话。

6.4.2 统一着装、佩带工号牌。

6.4.3为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每周上门服务时间不少于10小时。

6.4.4 根据残疾人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洗衣、做饭、整理卫生、居室保洁、衣服烫熨、陪同看病、取药、代为购物、代为办理社会事务等。

6.4.5 对于不能自理的,还应为其提供定期换洗衣物、洗澡、为残疾人理发、修剪指甲等,帮助清理个人卫生,协助上厕所排便,照顾睡眠、饮食、给药。

6.4.6帮助残疾人开展相应的康复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4.7观察残疾人的生理、心理变化,与其沟通交流,进行心理疏导。

6.4.8 了解照料、养护残疾人的安全常识,能够做到居家环境意外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5服务要求

6.5.1 残疾人生活状况、精神面貌、个人卫生良好,康复效果明显,保持居室整洁、卫生,空气新鲜,无异味。

6.5.2 残疾人和监护人满意率80%以上。

第五篇:解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解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一、负责组织贯彻落实托养中心的方针、政策、规定和各项规章制

度。

二、主持中心工作,负责定期召开管理人员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

1、负责传达贯彻市残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精神。

2、负责向上级政府及业务部门汇报、请示工作。

3、负责中心的规范化服务管理工作,组织“服务优质化、管理

制度化、生活规律化、设施齐全花、环境花园化”的设施,保证中心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4、负责保护托养员的合法权益,监督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

5、做好工作人员和托养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工作人员和

托养人员的生活,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6、负责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考评、奖惩、调动工作人员的积

极性。

解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护理制度

1、为保证托养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秩序,根据托养人员特

殊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2、托养中心、室内外环境与设施定期消毒,托养人员的被褥一周晾晒一次,床上用品一周清洗消毒一次。

3、每日早晨起床后,检查托养人员身体情况,如有发病症状,要

及时对症治疗,做好跟踪观察与治疗记录。

4、托养人员因病需要送医院就诊的,应先送托养人员到医院检查,然后通知其家属。

5、定期检查托养人员指甲等个人卫生情况,做相应处理,注意饮

食卫生,杜绝托养人员喝生水的情况发生。

6、每日定期测量血压等身体生理指标,做好记录。

7、时刻观察记录托养人员精神情况。

解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入住须知

1、具有解放区常驻户口,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享受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及多重残疾人,可入住托养中心。

2、有暴力行为、乱跑、乱叫及影响他人住养等不良嗜好者,不能

入住托养中心。

3、托养人入住必须本人自愿、亲属同意,按时交纳生活费用及用

品费用。

4、入住前要进行体检,并备身份证、低保证、残疾证复印件个两

份。

5、入住须有常住本市的法定监护人(或亲属)签订协议,达成协

议后方可入住。

6、入住后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协议。

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让残疾人享受家庭温暖 解放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托养服务内容

一、托养对象:

1、非本市常住人口,年龄16—59周岁;

2、本

人及其家庭有托养意愿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多重残疾人;

3、精神残疾人和传染病患者不得入住。

二、托养条件:

1、被托养人本人或其家属具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2、被托养人的监护人(亲属)具有合法的监护能力;

3、被托养人的监护人愿意承担法定的抚养或赡养义务。

下载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攻坚克难,扎实有序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和培训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

    XX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不断满足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促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健康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鼓楼区关于实施残疾人托养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江苏省加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

    残疾人家庭居家托养服务[大全5篇]

    困难群体帮扶项目 项目名称 特殊困难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中心 项目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 帮扶对象 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 项目概况 实施托养工......

    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 推

    众所周知,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因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自理能力差,绝大多数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目前得到的救助与需要得到的救助也......

    加快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开展推进残疾人特殊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范文大全)

    众所周知,智力、精神及重度残疾人因参与社会生活程度低,自理能力差,绝大多数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目前得到的救助与需要得到的救助也......

    解读《黄埔区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办法》(合集5篇)

    解读《黄埔区残疾人托养工作实施办法》服务标准残疾人托养机构的服务标准,参照民政部发布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行业标准执行......

    长沙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总结-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精心打造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精品工程 ——长沙市残联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案例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规定:鼓励发展残疾人居......

    上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总结(报中残联)

    上海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总结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 2009年7月 一、总体概况 上海现有3.25万余名18 岁以上的成年智障人士面临认知退化、缺乏照料、社会融合等困难;3.7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