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外共产党生存现状调查
國外共產黨生存現狀調查
星島環球網 www.xiexiebang.com 2009-07-03
《國外共產黨生存現狀調查》官方研究報告分析國外共產黨的真實處境
編者按:7月1日,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第88個生日。據最新公佈的數據,截至2008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為7593.1萬名,是新中國成立時的17倍。88年來,中國共產黨走出了一條獨特且讓世人矚目的道路。與此同時,國際共運歷經風雨起伏,面臨著新的形勢和處境。本專題就當下國外共產黨,特別是非執政的共產黨的狀況進行調查和探究,希冀發人思考、與時俱進。
目前國外的共產黨發展情況怎樣?遇到什麼樣的困境?有沒有發展機遇?自身在做著怎樣的巨大調整?
近期,中央組織部党建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對上述問題作了系統闡釋。
這個名為《低潮中的變革與奮進——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國外共產黨的發展趨勢研究》的課題報告,由中組部部長李源潮親自佈置,中組部党建所、中聯部研究室、上海市委党校、山東大學政黨研究所等多名專家參與。
一位中組部党建研究所課題組成員告訴本報記者,研究主要是為“我們黨自身的建設提供借鑒”。
事實上,可以看出,報告中提到的不少外國共產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正是中國共產黨十多年來也在實行的。
總體處於低潮
報告認為,世界各國共產黨的生存和發展仍比較困難,“總體上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仍處於低潮”。
據報告提供的資料,當前,世界上大約100個國家中有127個政黨仍然保持共產黨稱謂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從地區分佈看,亞洲29個、非洲8個、歐洲55個、大洋洲3個、美洲32個。其中,執政和參政的共產黨約25個。
報告依國家情況不同,將一百多個共產黨分為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發展中國家共產黨、轉型國家共產黨和發達國家共產黨四種類型。
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力量在革新開放中得到加強”,近年來,越南、北韓、寮國、古巴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黨員總數比蘇東劇變時有了大幅度的增長,由劇變時的450萬增長到約800萬。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力量比較分散,缺乏走上政治前臺的實力、途徑和方法。但也有一些
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政策,逐步走出低谷,並有所發展,比如巴西共產黨和南非共產黨。還有一些甚至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業績。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在印度西孟加拉邦連續執政已近30年,與其他民主政黨在另外兩個邦聯合執政也已多年。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在2008年4月10日舉行的制憲會議選舉中,取得了驚人的勝利,成為尼泊爾執政黨。
原蘇東劇變後的“轉型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共產黨情況則均較嚴峻。
在“轉型國家”,共產黨力量衰退,內部派別眾多,情況複雜,現有共產黨約30個。主要大党面臨深刻危機。比如俄共,在中右翼勢力的夾擊下,社會支援率一再下跌,內部分裂,黨員老化,不再是杜馬中的第一大党。在波蘭、羅馬尼亞以及南斯拉伕解體後獨立出來的巴爾幹諸國,今天幾乎看不到共產黨人的消息,有的國家封殺共產主義性質的政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前蘇聯地方党組織的後繼者,摩爾多瓦共產黨人党于2001年2月25日通過議會選舉成為原蘇東地區第一個執政的共產黨,也是第一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奪取政權的政黨,這一事件在前蘇東地區乃至全世界引起了震動。
發達國家的共產黨逐漸被邊緣化。受蘇東劇變的衝擊最為嚴重,力量損失很大,有的甚至還在為生存而奮鬥。法共前主席羅貝爾·于等人認為,在歐洲,“不管什麼類型的共產黨,無論其名稱如何,無論其參政與否,都無一例外地陷入嚴重的生存危機”。其他地區,美國共產黨(現有黨員約8000人)主要是由一些左派和反政府人士組成,是美國的合法政黨。日本共產黨(現有黨員約40萬)是目前日本所有政黨中組織最為嚴密的政黨,黨支部有2.5萬多個,形成了覆蓋全國的組織網路。多方革新調整
報告指出,面對新的形勢,國外共產黨不同程度地在探索和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普遍調整了党的理論綱領、政策目標。
首先是,馬克思主義“本國化”、“時代化”已成為共同趨勢。
如越共的“胡志明思想”、北韓勞動党的“主體思想”、古共的“馬蒂思想”,如印共(馬)強調馬列主義要與印度的具體條件相結合。
發達國家共產黨也普遍主張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但在圍繞党的指導思想是一元還是多元的問題上存在較大差異。報告說,以希臘共產黨和葡萄牙共產黨為代表的少數党仍然堅持自己的理論基礎是馬列主義。另一些共產黨,如法國共產黨和義大利重建共則強調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把馬克思主義視為党的思想來源之一。這一類型的共產黨存在著把馬克思主義歸結為抽象人道主義的傾向,用抽象的自由、民主、博愛、人道等概念取代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內容。
其次,從主張暴力革命到主張和平民主的鬥爭道路。
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大多已放棄暴力革命,走上合法、和平的鬥爭道路,通過競選進入議會並上臺執政已成為它們的首選。目前可分成三種情況:一是以巴西共產黨、南非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和平道路;二是以印共(馬)、尼共(聯)為代表,主張把議會和非議會的鬥
爭結合起來。如尼共(聯)提出“議會鬥爭為主,街頭政治為輔”。三是以秘魯共產黨(光輝道路)為代表的少數共產黨仍主張暴力革命。
發達國家共產黨除希臘共產黨等少數党仍主張進行革命奪取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外,大都主張通過議會和平民主的道路來實現對現有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和改造。如法共、義大利重建共等提出“超越資本主義”的新路徑,主張依靠發展現存社會的成果、需求和潛力來否定資本主義。日本共產黨主張通過“資本主義框架內的民主改革”走向社會主義。
在執政的共產黨中,均強調党的政治領導核心地位不可動搖,堅決反對西方的多党制。
再次,由“工人階級政黨”轉向“群眾性政黨”。w
國外共產黨為了應對社會結構的重大變化,鞏固和擴大党的社會基礎,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由“工人階級政黨”向“群眾性政黨”、“服務性政黨”轉變的趨勢。
大多數執政的共產黨對党組織的性質和作用進行了新的界定。如越共修改党章,提出了“兩個先鋒隊”的定位,強調既“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勞動人民和越南民族的先鋒隊”。寮國人民革命党、古巴共產黨也都先後修改党章,允許信教群眾入党。近年來,金正日強調,北韓勞動党是“吸收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中的先進分子的群眾性政黨”,是“深深紮根于群眾中的革命政黨”。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大多數主張建設“群眾性的先鋒党”,如南非共、巴西共認為“群眾性的先鋒党”既有基層代表性,又保持先鋒隊的性質,但也有一部分党仍然單純強調党的革命性。
轉型國家共產黨大都宣稱自己是工人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勞動者的政黨,逐步從“先鋒隊”的党走向“勞動者”的党。如摩爾多瓦共產黨人党強調,黨代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在校青年、失業人員、退休者以及認同社會奉行社會主義發展思想的摩爾多瓦勞動者。
發達國家共產黨除希臘共產黨繼續堅持党是“工人階級的先進的、有覺悟的、有組織的隊伍”這一傳統觀點外,大多數國家的共產黨已不再提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出現了“工人階級的党”到“大眾的党”、“群眾党”轉變的趨勢。
從政策上也反映出了這種變化。各國共產黨普遍認識到過於強調階級鬥爭、忽視發展問題對國家、社會和自身建設的危害,因而更加關注經濟社會和民生等現實問題,政策主張中的理性和務實因素上升。
執政的共產黨在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進行了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多數非執政的共產黨在經濟政策領域已不再提制度性要求,有的認可混合經濟體制,有的改變了企業國有化的立場。
還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在組織原則上,從普遍實行民主集中制轉變為強調民主運行機制。擴大党內民主成為大多數共產黨的共同選擇。
越共、寮國人民革命党、古共等執政黨在保證思想和行動高度團結一致的前提下,完善
民主集中制,擴大党內民主。如越共先後創建了党內選舉制、所有領導職務差額選舉制、質詢制、黨務和資訊公開制、基層民主制、權力監督制等党內民主制度。
越南的做法曾引起了中國國內党建理論工作者的巨大關注,被認為“走在了前面”。
發展中國家共產黨一般都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轉型國家共產黨大都主張堅持和恢復民主集中制原則,但是,不少共產黨由於處於動蕩狀況或非法狀態,反黨內分裂、宗派主義是當務之急,党內民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發達國家共產黨出現明顯分化,以法共、西共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共產黨已經放棄了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運轉原則”,突出民主、自由和多樣性;以日共、希共等為代表的少數共產黨,雖然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但大都作了新的解釋,不再強調“無條件服從”,而是主張“自覺服從”。困境與機遇
對於國外共產黨的發展,報告認為,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當前,影響共產黨生存發展的不利因素不但沒有明顯減弱,反而呈現出新舊問題交織的複雜發展態勢。
具體而言,“資強社弱”的態勢明顯增強。始於蘇東劇變的反共狂瀾,至今余波未盡,東歐等少數轉軌國家的共產黨活動仍處於地下和非法狀態。社會“疑共恐共”情緒蔓延。報告說,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節機制持續發揮作用,各種社會矛盾有所緩和,資本主義呈現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全球化資訊化背景下,各種意識形態競爭並存,形形色色的改良主義思潮佔據上風,社會的包容性加強,民眾對意識形態的關注越來越少,更加關心影響切身利益的具體政策。
同時,為爭奪選民,無論是左翼、右翼還是民族主義甚至教派政黨,均搶抓平等公正的大旗,使共產黨最能打動民心的社會公正、擴大就業、完善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主張,難以像以往那樣以鮮明的政治主張廣泛吸引民眾。
報告還分析,各國共產黨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如自我變革和創新能力不足,未能找到在左翼運動中的準確定位等,加劇了發展的難度。
此外,宗派主義仍然困擾著國外共產黨實現左翼聯合與國際合作。報告說,左翼由來已久的“宗派主義”在國外共產黨中普遍存在,一些党“唯我獨革”、“唯我獨左”的傾向嚴重,加劇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分裂、分化的傾向。例如,白俄羅斯共產黨稱白俄共產黨人党為“共產帝國主義”,葡共等則視法共為“右傾機會主義”,而法共、意重建共則認為希臘共是“史達林式的政黨”。世界共產黨不但難以實現團結,甚至難以共同在一個平臺、一個場合聚會,沒有一種機制能夠將絕大多數共產黨召集起來。
不過報告也認為,全球化資訊化的深入發展,客觀上為國外共產黨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現有執政共產黨政權的穩定,一些党經過調整後政治影響力有所上升,各種新社會運
動興起,國外許多共產黨強調不同形式的左翼聯合併頻繁參與地區和國際性活動,等等。
近年來,全球化負面效應逐漸顯現,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低迷、福利水準下降,中下層民眾切身利益受損,普遍對主流政黨明顯帶有新自由主義傾向的政策舉措不滿,在客觀上,使得共產黨的政治理念和政策主張重新受到關注,一些党抓住機遇,擴大了影響。報告舉例說,2006年以來,俄共、印共(馬)等針對物價上漲、民眾生活受影響的情況,開展了一系列抗議活動,迫使政府作出承諾和讓步,贏得了一部分民眾信任。日共抓住日本經濟社會改革進展緩慢,社會失望情緒抬頭的現實,提出一系列民眾認同的觀點主張。2008年2月,日共委員長志位和夫在國會質疑自民黨政府就業政策的言論引起廣泛社會反響,有關內容的網上點擊率超過15萬次,一些網民直接稱讚“共產黨好樣的”,這在疑共氛圍較重的日本是不多見的。據統計,自2007年9月日共第五次中央委員會全會至2008年5月底,日共新增黨員八千多名,平均每月千人入党。
據受訪的課題組成員介紹,金融危機爆發後,歐洲共產黨的相關看法與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印證,使其受到新的鼓舞,各黨圍繞危機對資本主義及各國政府的應對方案展開新的批判,並組織、參與各種抗議示威活動,呼籲左翼力量團結一致,開展新一輪反對現行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鬥爭,為目前處於低潮的歐洲共產黨創造了某種機遇。但這位人士同時說,這些政策主張與歐洲政治、經濟現實較遠,可操作性較低,難以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同,其借資本主義危機而擺脫自身政治困境的目標恐難以實現。
根據系統分析,報告總結說,從總體上看,各種不列于共產黨發展的環境和因素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不能迅速走出低潮。但是,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深,國外共產黨可以借助反全球化運動和反自由主義運動的平臺,繼續拓展生存和活動空間。(來源:南方週末 記者 覃愛玲 採訪整理)
第二篇: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地点:接受调查者:
1、性别: A.男□B.女□
2、年龄: A.18岁以下□ B.18-24岁□ C.25-34岁□ D.35-44岁□ E.45以上□
3、您目前从事什么工作?A.环卫工□ B.建筑□ C.餐饮服务□ D.家政□ E.工厂工
人□ F.打零工□ G.其他□
4、文化程度:A.小学或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以下□
5、月平均工资水平:A.500--800□ B.800-1200□ C.1200-1500□ D.1500-2000□
E.2000-3000□ F.3000以上□
6、每天工作时间:A.8小时以下□ B.8-10小时□ C.10-12小时□ D.12小时以上□
7、您平时有加班吗?A.没有□ B.有□
8、基本工资多用于(多选)A.日常生活开支消费□ B.租房□ C.储蓄□ D.子女教育
□ E.赡养老人□ F.娱乐消费□ G.其他□
9、您平时是否有什么休闲活动?A.上网□ B.运动□ C.看电视□ D.闲聊□ E.逛街
□ F.其他□
10、您目前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住房问题?A.自己租赁□ B.与他人合租□ C.单位统一租赁□ D.自己购买□ G.其他□
11、您是否签定了劳动合同?A.没签□ B.签了□
12、下列社会保险你或单位为您参加了吗?A.工伤保险□ B.医疗保险□ C.商业保
险□ D.失业保险□ E.养老保险□ F.其他□ G.不了解□
13、对用工单位的首位期望:A.按时发放工资□ B.办理劳动医疗保险□ C.降低工
作强度□ D.得到公平待遇和相关技能培训□ E其他□
14、对政府的首位期望:A.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合法权益□ B.尽快解决
子女上学难,学费不合理问题□ C.完善户籍制度□ D.得到相关社会保障,如保险医疗等
□E.其他□
15、在外打工期间,你常常感觉:A.感到寂寞孤独,难以适应环境□ B.担心人瞧不起□ C.基本适应□ D.积极面对□
第三篇: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
北京养老院生存现状调查:住不起的养老院
“一般来说,一个房间里两张床,带卫生间的,床位费加伙食费,至少1500-2000元/月左右。加上护理费一般为2500-3000元/月,这是一个中间水平。”北京市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同时,“公开的收费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价。”
我们老了怎么办?
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家庭,6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甚至明确提出“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的条款。然而,还有许多的老年人仍要依靠养老机构。
家住北京的童奶奶今年72岁,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原本跟儿子儿媳妇住一块的她,去年因为体质变差,生活开始不能自理。为了不给上班的孩子添麻烦,童奶奶要求儿子给她找家养老院。
“市中心的养老院,不是要排队,就是收费贵得让人受不了。”说到当初来北京市昌平区养老的原因,童奶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谁不想住‘一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啊?”童奶奶说,“政府办的,条件好,价钱又便宜,还离家近。”来昌平之前,童奶奶也曾到“一福”排队。7月5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一福”获悉,“‘一福’一床难求,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号等待入住。全部满足预计要等十几年。”“要是再等十年,估计都没气儿了。”童奶奶说。
“而且,像我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很多公办养老院压根就不愿意收。在市区,稍微好点的,一个月也得四五千块钱。我每月退休金也才2000来块,贵的养老院实在住不起。”当记者问起这边的服务时,童奶奶看了看屋外说,“大锅饭能好到哪里去?就像是翻日历,刚吃过一遍,又再吃一遍。”
“后天周六,我家人就来看我了。”说着,童奶奶抬起头看着日历。住不起,等不起
北京有多少家养老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致电北京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的养老机构共有401家。这401家养老机构,有的叫养老院,有的叫敬老院、福利院、护养院、老人公寓和老年社区。不过在我们的习惯中,“养老院”常常是养老机构的代名词。
床位缺口大
“当前北京正以跑步的速度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养老形 势十分急迫。”2010年年底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公布的《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这样描述。
在该规划中,北京市政府确定了2020年“9064”养老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2000年,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117万;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248万。
上述工作人员同时指出,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401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仅仅只有6.9万张。这样算来,即便是现有床位全住满,每百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仅为2.8张,即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仅为2.8%。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于200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试析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及原则性建议》的论文中提到,目前国际社会机构养老通行的一般规律是养老床位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5%左右。按“百名老人5张床位”的标准计算,北京市在2011年年底的床位缺口应该是5.5万张。
就近养老难
在床位不足的同时,床位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一个月的调查走访发现,床位紧张的养老院基本上都集中在北京中心的“城六区”(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具有品牌优势的北京市市属的四家养老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老年公寓)和“北京市首家四星级敬老院”——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这五家养老机构床位都十分紧俏,排队现象严重。而在远郊区县,养老院床位却相对比较宽松,甚至床位闲置的情况广泛存在。
《北京养老设施专项规划》指出:“城六区老年人口总量和比例均高于远郊区县。但城六区拥有的养老床位总数和百名老人床位数均低于远郊区县。”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网站公布的信息显示,北京市政府今年将出台一个新的《北京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整体规划,在空间布局、床位设置上给予指导,同时还将养老设施建设以指标形式纳入了城市社区和居民区的建设计划中,以保证市区老人就近养老。
床位价格都在涨
“一般来说,一个房间里两张床,带卫生间的这种,床位费较多的是1000-1500元/月。加上伙食费,至少得1500-2000元/月左右。根据老人的身体 状况,护理费按照等级收费不一样。加上护理费一般为2500-3000元/月,这是一个大概,一个中间水平。”据北京市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上的356个养老机构的基本信息,是该局于2011年10月披露的。另有45家养老机构并未按要求上报相关信息。
“公开的收费标准只是一个参考价。” 该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之所以把这些数据发到网上,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更多的信息,住不起的就选择价格便宜的;经济实力强的,就选择价格高一点的。”
《中国经济周刊》对这356家养老院信息统计发现,有148家养老院的收费标准不超过1200元/月,它们主要集中在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县和延庆县等远郊区县。其中,乡镇办的养老院占了绝大多数。收费在1000元以下的养老院,以收住“五保”老人和“三无”老人为主。而如果收住其他老人,收费标准则会调高至1500元/月以上。
城六区的养老院收费绝大多数在1300-2800元/月。据记者了解,能自理的老人每月收费基本上在2000元以上;不能自理的老人加上护理费,收费基本上还得再上一个“千元台阶”。已公布的356家中,公示收费标准最高的是朝阳区康梦圆国际老年公寓,为4300-10000元/月。
然而,官方披露的收费情况似乎与人们的实际感受不太一致。记者以家属的身份联系了20多家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的养老机构,它们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市民政局2011年10月公布的收费标准并不是它们现在的收费标准,现在的收费标准已经“涨价”了。
有着200张床位的海淀区上庄镇敬老院,是一家二星级的公办养老院,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上,它的收费标准为800-1350元/月。
“那是老早老早以前的了。”提到这个标准,上庄镇敬老院方面表示,单间2400元/月一个床位,中档的两人间是1500元/月一个床位(包括500元/月的伙食费、900元/月的床位费和100元/月的简单护理费)。不能自理的,伙食费和床位费都不变的,护理费会跟着涨,如果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是800元/月,不能自理的是600元/月,半自理的是400元/月。冬季供暖费还得一次性单交1000元。
朝阳区东方综合养老院,一家有着3000多张床位的大型民办养老院。其在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上公布的收费标准是1600-2600元/月。“那只是床位费,还是以前的,今年3月份我们统一调价,物价都在涨。”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这里的单人间5000元/月,吃住护理全包括。双人间是3600元/月,三人间和多人间3000-3300元/月。
老人自己付不起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10年,北京市职工(多为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2065元,城乡居民(多为农民)养老金每月人均400元。
今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消息称,自1月1日起,全市198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提高到2510元。
虽然部分老人的养老金在涨,但养老院的收费也在涨,老人不见得能找到适合的养老院,找到了也不见得付得起。调查采访过程中,很多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以前办养老院的困难是老人不愿住养老院;现在的困难是老人想住养老院,但又住不起。
年过八旬的张奶奶是某报社的一位退休老员工,这些日子,她跟老伴儿一连看了几家养老院,都不太满意。最近,她在北京市和平西桥附近找到了一家带套间的养老院,环境挺好,不过收费是“一人5000元/月”。
北京红十字会颐年护老院院长王国臣向《中国经济周刊》指出,加上医疗等常规花费,以目前北京市老人的养老金,用来支付机构养老费用,还是比较难的。
公办养老院两极分化
同为公办养老院,一边床位过千,一边却仅有几十张甚至不足十张床位;一边场地开阔、风景优美、服务周到,一边却空间狭小,缺乏基本护理人员;一边排队人数近万,一边却床位闲置鲜有问津„„这就是公办养老院的“双重面孔”。
“招牌”养老院:投入大、床位少
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北京市第四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福利院,这三家市属养老院地理位置优越,共有床位2500张左右,占北京市公办养老院床位数的1/10。有一位老人的家属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三家养老院是北京市养老院的“招牌”,很难住进去。日前,记者前往北京市第一福利院采访,保安说,采访要有国家民政部和北京民政局的批准才能进去。
北京市民政局民宣教育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行政级别比较高,里边住着很多领导。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市政府投资兴建,在行政级别上与北京市民政局的处室同级。
7月5日,记者电话询问该院排队情况时,第一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9000多人在排队。
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信息显示,2005年,由于该院原有设施已无法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北京市当年正式启动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扩建工程。该工程总用地面积23500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床,总投资1.47亿元。算起来,这笔资金摊在每张床位上是29.4万元。按这个标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想要安置正在排队的9000多名老人,政府至少还需要投入26.46亿元。
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民办)院长王小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民办来说,1000万元能建设100张养老床位。也就是说,如果1.47亿元投给民办养老院,民办养老院能够增加1470张床位。
王小龙认为,“过去,政府把很多钱,甚至90%的钱都投到了公办的养老院。但是这些养老院的服务能力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未来,随着北京老龄化的加剧,我们需要更多的民办养老院来承担这个社会责任。希望政府能把更多的资金和政策倾斜过来,让养老院更加市场化。”
街道养老院:规模小、条件差
跟“招牌”养老院相比,街道办的养老院却是另一番景象。
5月初,记者以家属身份走访了月坛街道办主办的一家养老机构。进入老人的房间,一股淡淡的消毒液气味夹杂着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三张床紧紧地放在一起,一位老人躺在床上,脸上扣着氧气罩,边上没有护理人员,也没有家属。另一张床上睡着一位老人,一动不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来了就住这儿。”看着记者有些犹豫,该人员补充说,“老人身体好的话,可以跟其他老人换一下,和会说话的住在一起。”
北京市民政局网站公布的资料显示,潘家园街道办主办的一家敬老院拥有100张床位。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家养老院位于该街道的一栋小楼上,顺着窄窄的楼梯上到三楼才是老人住的地方,床位数也仅有70张。
缩水的还不仅仅是床位。记者在这家敬老院发现,这里住的都是七八十岁的高龄老人,还有一位96岁的老人住在三楼,而在这家敬老院,上下没有电梯,更不用说像北京市第一福利院和四季青敬老院所拥有的宽敞的活动室、绿化场地和医务室了。
床位少、空间小、位置偏、护理缺,几乎成了街道养老院的共性。因为入住老人少,所以收入少,资金不充裕。因为资金不充裕,所以很难改善环境,老人不愿意来。再加上宣传力度不够,街道养老院陷入了恶性循环。
上述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些街道养老院没有能力做宣传,也没有必要做宣传。”
有专家指出,不论是出手大方的“招牌”养老院,还是门可罗雀的街道、乡镇养老院,公办养老院现行的这种模式都不值得推崇。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管理处处长李绍纯、副处长余翰林在2011年发表的《大民政 小政府 大社会——论适度普惠制度下政府与民办养老机构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政府在 提供养老福利服务的同时确实存在许多弊端,比如:管理体制僵化、缺乏竞争、高成本低效率、资源浪费严重等。对于这些问题,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弥补。“现代养老福利事业供给主体的角色结构应该是‘国退民进’、‘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在养老福利服务的供给中民间力量应占主体地位,政府居于次要和补充的地位。”
民办养老院:求生与乱象
和公办养老院不同,打开搜索引擎,民办养老院的广告算得上“铺天盖地”。为什么老人们想方设法、排队也要进公立养老院,也不愿进“笑脸相迎”、有更多空位的民办养老院?
整体而言,收费更贵、监管不力、扶持不够是主要原因。广告突围
记者实地走访四季青镇敬老院(公办)时,恰好碰上一位114大黄页的工作人员极力劝说该院办公室主任为敬老院登记电话。
“我要你们这个干吗使啊。”该办公室主任拒绝的理由是四季青镇敬老院的床位都住满了,还有几千人在排队,没必要做这样的推广。因此对于公办养老院而言,无所谓宣传推广的问题。
而对于“年轻”、知名度小的民办养老院来说,它们不得不从广告推广上寻求突围。
寸草春晖养老院去年10月18日开始营业,推广广告已经做了半年多。“广告一个月一万多块钱。”院长王小龙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寸草春晖养老院在谷歌、百度上都做了推广。在谷歌上搜索“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词,排在搜索结果第一位的就是寸草春晖养老院。
如果在百度上检索“养老院”、“敬老院”这些词,第一页27条链接中就有近20条链接是养老院的推广广告。
记者以养老院管理者的身份致电百度,百度推广咨询顾问王佳介绍说,养老院在百度上做推广需要开通一个百度推广的账户,开通账户要花5600元钱。其中,5000元是预付款,600元为专业服务费。最低预付金用完后,要想继续推广,还得续费,最低续费1000元。
租房费用是主要成本
对民办养老院来说,宣传推广还不是主要成本。在养老院运营过程中,主要成本是租房费和员工成本费。王小龙查阅了电脑上的数据之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部分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70%-80%。
目前,寸草春晖养老院有100个床位,收费一般在2000-2500元/月。该院每年花在租房方面的钱就有100万。这100万摊在每一张床位上,就是每张床 每年1万元的租房成本。按月折算,每张床的成本就达800多元。
在养老院的收费名目里边,几乎都有“床位费”这一项收费,“床位费”往往占据着收费的大头。而对公办养老院来说,“床位费”这一项收费几乎是净赚的。“因为公办养老院拿到了免费的资源。”王小龙认为,这对民办养老院来说,“是个很不公平的事儿”。
“民办的以市场价格拿地,成本过高,跟当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比起来,有一定的收费门槛。所以民办养老院收费要比公办的养老院收费高。”王小龙说。
据王小龙了解,目前北京的民营养老院,大部分都需要租房,这个比例占90%左右。“要是买地建养老院的话,很难挣回成本”。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阎青春今年3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公开指出,“政府建养老院,又盖房子、又搭屋,又添设备、又雇人,甚至提供运行经费。而民办一切都要靠自己,他怎么能竞争过你呢?你是零成本,挣一分钱都是挣。他挣十块钱都不够补偿的,长此以往民办养老机构必然举步维艰”。
负债经营
在养老院的运营成本高和入住率低的双重压力下,有的民办养老院就有点吃不消了。今年5月初,孙玉兰苦苦维持了十多年的昊德老年公寓因为长期亏损、经营困难等原因,最后不得不与北京红十字会主办的颐年护老院合并。拥有130张床位的昊德老年公寓,1999年建院。一位颐年护老院的工作人员指出,这次合并其实是一次“接管”。
位于昌平区的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是北京市床位数最多的一家民办养老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宋玉梅称之为“艰难地活着”。
宋玉梅是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的院长,在进入养老行业之前,她经营着自己的歌厅和钢材生意。那时候,她自有资金约为1.4亿元。不过,随着养老院规模的扩大,宋玉梅出现了回本困难、资金短缺的问题。2008—2009年,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刻,“差不多就要解散了”。
为了避免养老院资金断裂,她甚至把自己的歌厅、钢材市场生意都撤了。“还贷了9000多万”。因为银行不给她这样的养老院提供贷款,她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宋玉梅每年就得背负1000多万的利息。
宋玉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要是当初银行能够给她这样的养老院提供贷款,她将每年省掉400多万的利息。要是那样的话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还旧账,欠新账”了。对此,她希望政府和银行未来能够对民办养老院贷款提供便利。据宋玉梅介绍,北京目前已经有好几家养老院倒掉了。与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同年踏入养老行业的绚丽阳光养老院,开始投资1亿-2亿元,床位规模与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相当,不过开业不到一年,就倒闭了。至今,绚丽阳光养老院仍被挂在北京瑞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网站上拍卖。
资金扶持政策很难享受
2005年,北京市民政局制定的《北京市民政局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实施细则(试行)》明确,凡属资助范围内、符合资助条件的,由法人(非政府机构)、自然人及其他组织举办的,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经营的养老服务机构,按入住满一个月的托养人员实际占用床位数,每月每张床位补助100元。4年之后,北京市民政局与财政局又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办法》,将原社会办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标准从50-100元提高至100-200元。据上述北京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民办养老院收住一个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现在可以得到200元补贴,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可以得到300元补贴。
2008年,北京市民政局《关于资助街道乡镇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对新建、扩建的乡镇(地区办事处)养老服务机构的资助办法。2009年,《北京市给予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支持试点单位征集文件》中提到,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按照养老机构类型、建设方式给予不同标准的一次性建设资金支持:新建、扩建护养型养老机构每张床资助16000元,非护养型养老机构每张床资助13000元;利用其他设施改建的护养型养老机构每张床资助10000元,非护养型养老机构每张床资助8000元。去年年底,《北京市给予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资金支持试点单位征集公告》(下称“《公告》”)里再次重申了这一政策。
然而,很多民办养老院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它们压根享受不到这一政策的资金支持。
“这个政策出来后,老百姓都以为我们民办养老院从政府那拿了很多钱,实际上我们没有拿到这个钱。”宋玉梅很想跟老人们解释清楚这个事情。
《公告》提到,要享受以上政策,申请人要具备这样一个资格条件:经市或区(县)民政部门批准设置的,由法人(非政府机构)、自然人及其他组织采用自有土地或房屋、土地使用权人和投资人合作建设、租用现有设施等方式新建、改建、扩建或装修改造的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项目。
宋玉梅说,目前北京市压根就没有几个民办养老院能够享受到这个政策,因为有个门槛摆在他们面前:“土地必须自有”。
宋玉梅称这一门槛为“秘密的条件”。事实上,除了几个地产公司办的养 老院能够满足“土地自有”的条件之外,其他民办养老院基本上都不满足这一条件,因为它们的土地都是租的。
资金扶持政策的好处多半给了公办养老院和自有土地的地产公司,对此,宋玉梅有些不解。
伤不起的老人,伤不起的养老院
按接收对象划分,养老院可分为护理型养老院、助养型养老院和居养型养老院三种。其中,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提供长期照护的是护理型养老院。北京往往把护理型之外的养老院统称为普通型养老院。
不过,记者在调查时发现,护理型养老院并不多。像文章开头童奶奶那样需要护理的老人,很多养老院确实不愿意收。记者以家属的身份咨询时,甚至有养老院听说老人不能自理后,直接就把电话给挂掉了。
部分养老院也认为,护理型养老院还面临着一个道义上的风险。王小龙说,“比如老人骨质疏松,他走着走着,他可能就坐到地上,出现骨折之类的问题。这种事情如果去打官司,法官还是以弱势群体为主,不管你有理没理,对还是不对,总而言之都是你来赔钱,这个道理和医院是类似的。你说你有道理,那你也多少得赔点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做养老院的原因,说的人很多,但真正做的人很少,持续做的就更少了。”
十三陵温馨老年公寓院长宋玉梅说:“家属觉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是进了保险箱,不能出任何问题。但老人腿脚不便,要出点问题实在是很难避免。难道老人在家养老就一定不会出问题吗?可是他们在家出了问题可以,在我们养老院出了问题我们就被千夫所指。”
类似的问题,在最近上映的电影《飞越老人院》里边就有反映。
不过,更让宋玉梅心有余悸的还是她所说的“讹人的家属”。她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位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的家属,选择的是“一对四”护理服务(即一个护工负责照顾四个不能自理的老人),护工在照管别人的时候,另一个老人大小便失禁,被其家属拍了视频。最后,合同期满,家属拿出这段视频,以“弄到网上去”相“要挟”,要老年公寓退还老人的入住费用。
在宋玉梅看来,这种道义上的风险比资金短缺还可怕。不靠养老赚钱的养老院
“入住养老院,套房需要交120万左右的押金,标准间要交70万-80万的押金,这部分押金,3年之后才能退。”这是北京市昌平区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的规定。
类似的规定,在朝阳区将府庄园敬老院也存在,只不过在这里,押金有着另外一个名称——应急保证金。这样的应急保证金,“单人间20万,夫妻间30 万。”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押金高的还有此前被评为四星级养老院的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入住该老年公寓,最低需要交10万元的押金。
入住养老院为何要交这么高昂的押金呢?
“北京高档敬老院都会有押金的,不住了可以退回,老人急需用钱的话,我们可以从里边垫付。”将府庄园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解释说。
而太申祥和山庄(国际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给出的回答却是,“不清楚,这都是领导的事”。
除去押金,这些养老院怎么收费?据太申祥和山庄的工作人员介绍,入住老人交了押金之后,每月除了500块钱左右的餐费和水电费之外,就没有别的费用了,甚至一般养老院都收的床位费都可以免去。而在将府庄园敬老院,一个能自理的老人,入住每月最低得花费6200元,其中5300元包括房间使用费,还有一些基本的服务费。餐费是额外的,每人每月900元。此外,护理费是单收的,每月在2100-5100元不等。这里还有居家型的三居室,价格在300多万,一签就签50年。不过,该养老院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上公布的收费标准却是1100-7500元/人/月。
如此高昂的押金,入住该敬老院的,又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企事业退休老干部比较多。”太申祥和山庄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一位养老院业内人士介绍,收取高额押金的太申祥和山庄这样的运作模式其实叫“金融养老”,即在入住养老院之前,一般都需要交几十万、或者上百万的钱给敬老院做押金。走的时候,再把钱退给养老对象。“这样做是为了‘拿钱炒钱’。”该业内人士分析道,“这些钱很可能会拿去做投资,即便把钱存入银行,也有很好的收益。”
“它们是这么玩的。”该业内人士总结说。不过这还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还有一种“模式”是房地产商做养老院,叫“养老地产”。“太阳城银龄老年公寓、将府庄园敬老院就是如此”。
“国内通过地产做养老院的都是把自己的房子改成养老院,里边有高尔夫球场、桑拿、会所、别墅,一般都在郊区。但它们成功的不多,因为它们做得不合老人的需求。”在该业内人士指出。
公办民营的呼声和质疑
民办养老院成本过高,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王小龙看来,中国的养老院未来应该多发展“公办民营”模式。“比如在小区里多建一些养老院,然后让比较优秀的养老院和管理团队来经营。这样,一方面服从市场原则,同时承担社会义务,拿出一定的床位留给‘五保户’、‘军烈属’这些需要特殊保障 的老人。”
汇晨的探索
“对这样的养老院,政府还有一定的监管责任在里边。经营这一块完全委托给社会力量(专业的组织)去经营。采取委托经营和合同承包的方式。”北京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而现在是政府全管,政府等于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又做教练员。这个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政府应该就做一个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及市场的监督者,而不是市场的经营者。”王小龙说。
事实上,“公办民营”养老模式也是国际社会福利服务的主流趋势。为了改变传统养老院由政府包建包管、财政高额补贴的管理模式,北京市在最近几年也在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并对“公办民营”模式做了一些探索。
受北京市民政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组织人员于 2005 年 12 月—2006 年 11 月就“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早在2006年,在北京市民政局备案的“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就已经达到了19家,在数量上占到了全市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的8.3%,涉及房山、通州、丰台、门头沟、昌平、海淀、朝阳等7 个区县,床位总数2416 张。
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显示,2007年的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就属于“公办民营”,它与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第四社会福利院、第五社会福利院一样,都隶属于北京市民政局。
据北京市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政府投资那么多公办养老院,都是财政全额拨款的编制,编制体制也不好解决。”养老院那么多人,“编办不可能给你那么多编制”。这也是当初建立汇晨老年公寓的原因。
对公办民营养老院的争议,也恰恰因汇晨老年公寓而起。背道而驰
民办养老院对“公办民营”模式翘首以盼,是希望政府将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形式,把经营权、管理权、服务权交由企业、社会组织等非政府部门或个人,吸收民间资本,转变经营机制,实现养老服务机构独立法人实体运营,并通过这样的模式,降低社会力量进入养老行业的“门槛”,进而压低养老院的入住价格,吸纳更多老人入住。
然而,入住汇晨老年公寓,费用并不低。记者以家属身份致电汇晨老年公寓,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能够自理的老人入住该老年公寓,一个人每个月也需要5000-6000元的花费。对此,王小龙直言,“它的收费一点也不比我们低”,而且“承担的社会义务很少”。
2005年年底,北京市就出台的《关于规范养老服务机构“公办民营”模式加强监督与管理的通知》指出,实行“公办民营”模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应保持福利服务性质,“三无”、“五保”老人和孤残儿童的供养水平要符合政府有关规定,并逐步有所提高;要预留为本区域其他困难老人提供福利服务的空间。
但实际上,据汇晨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介绍,汇晨老年公寓并没有按照《通知》的要求接收“三无”、“五保”老人或其他困难老人,甚至完全自理的老人也不一定接收。保持福利服务性质的要求,成了一纸空文。
“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课题组在名为《加快实现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对策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里直言:“部分社会经营者追逐经济利益的行为明显。极端的表现是:养老服务机构‘既不服务本地的老人,也不服务没钱的老人’。从对象选择看,‘公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主要瞄准的是市区老人而不是辖区内的老人,是收入较高且稳定可靠的老人而不是经济拮据的老人。”
第四篇:国内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苏州博物馆生存现状调查
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博物馆在保有与展示城市独特的传统与记忆方面,无可替代。让我们走进这些“城市文化之窗”,实录它们的生存现状。
生态概况
苏州博物馆群——
总数约百余家,侧重文物和民俗
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李红介绍,博物馆的类型从内容上分为综合类博物馆(如苏州博物馆)和专题类博物馆(如中国昆曲评弹博物馆);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即公办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公办博物馆之中分为事业单位(如苏州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如苏州大学博物馆、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两类,事业单位类博物馆又以文广系统博物馆(如苏州博物馆、苏州碑刻博物馆)和非文广系统博物馆(如苏州园林博物馆)分类。
而民办博物馆目前往往以是否经过省文物局批准、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来区分。近年来,苏州民间虽然涌动着开办博物馆的热潮,大市范围内文管部门掌握的有一定规模和价值的民办博物馆达51家,但仅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苏州市砖雕博物馆等8家民办博物馆注册登记过。要成为拥有注册身份的民办博物馆并非易事,申报人应向当地文物部门提交申请书、场所使用权证明、验资报告、有关藏品目录清单等10项材料,由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到现场察看藏品、现场馆设安全情况,初审通过后报到省文物局,由省文物局派专家审核,给出评审意见。通过后,当地文物局会给申报人一个意见,申报人再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取得合法身份。
记者在文管部门采访中获悉,苏州市的博物馆主要集中在古城区。不仅苏州博物馆等公办博物馆位于古城区的黄金地段,苏州市砖雕博物馆、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也处在古城区的老街老巷中。此外,太仓市和常熟市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博物馆。目前,我市最大的博物馆为苏州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其中忠王府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最小的博物馆则是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面积仅为20平方米。就博物馆的设立题材而言,我市的博物馆涉猎广泛,除了综合类博物馆,还有诸如刺绣、工艺美术、砖雕等多个专题展馆,“苏州的博物馆比较侧重民俗和文物类,这在民办博物馆中尤其突出。”李红介绍。
目前,苏州市博物馆协会吸纳的会员单位已经超过20家,几乎都是公立博物馆。文管部门掌握的民办博物馆为51家。再加上散落在民间
规模较小的民办博物馆,我市的博物馆数量大概在100家左右。
生存类型
1、综合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
“城市文化之窗”,万众瞩目的文化城标
苏州博物馆新馆开馆不到5年参观人次突破400万,如今日均接待参观者3000人次,去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曾有一天进馆近万人次的纪录。“引进什么样的展览,关键取决于对自己的定位。”对此,苏州博物馆馆长张欣的理念始终没有变过,那便是“一流的建筑里自然要举办一流的展览”。他告诉记者,去年一年,馆内举办的重要临时展览就有17场,涉及参展展品共计840余套(件)。展出的既有各个不同时期的文物珍品,同时不乏名家的现当代艺术作品。张欣说,如今举办展览,是通过多渠道引进。辽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内知名博物馆都与苏州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因而辽宁博物馆的《姑苏繁华图》等得以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让市民及游客大开眼界。
前往苏州博物馆观展的人,除了本身爱好历史文化,相当一部分还是因为新鲜好奇。对于陈列于面前的各种展品,观众究竟能领略到多少?从好奇到兴趣,这需要博物馆教育传达功能的发挥。从现代化博物馆的概念出发,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教育”放在了博物馆业务目的的首位,取代了多年来将“研究”置于首位的认识,反映了国际博物馆界对博物馆社会责任的强调。
2007年,苏州博物馆开始作讲座。苏州博物馆开放部从事社会教育工作的朱莺回忆:“刚开始,每办一次论坛讲座都在愁没听众,组织人来听讲上座率大概也就在7成。而如今,每逢论坛讲座开办前都有不少人会来提前预约。”
近年来,苏州博物馆举办了多场十分受欢迎的论坛讲座,推出的“文博论坛”更成为知名品牌。世博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等重量级人物都曾是“文博论坛”的座上客。从各种学术讲座、巡展、特展活动,到作为延伸产品的体验之旅、音乐会,以及邀学生走进展区临摹、交流等一系列馆校互动活动,苏州博物馆正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而为了让更多的人聆听到城市的历史记忆,苏州博物馆一支533人的志愿者队伍成了别样的风景线。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和三个月的见习,通过社会报名最终入选的志愿者们分别走上了引导员、讲解员和社会教育者的工作岗位。每次一小时,一天4至5批,周末甚至达到6至8场的文物知识讲解工作。2010,苏博志愿者累计为观众服务8521小时,讲解2144批次。自2007年志愿者队伍建立以来,合计服务时间43370小时。
2、公办专题博物馆——
冷有冷价值,热要有作为
位于司前街的原苏州市看守所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末。2007年6月26日,这里成为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在这所古老的建筑里,参观者可以完整地看到苏州警察的历史与变迁。
在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除了保存有苏州第一本警务章程外,还有大量多年来苏州警察使用的各种装备,而更能触动人记忆的是一个个大案要案,例如光明牛奶投毒案、台商被绑架案„„负责人李桦介绍,2010年苏州市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总共接待参观人数7218人。
李桦告诉记者,从博物馆设立的功能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教育”和“警示”。因此,博物馆在接待游客的数量方面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每年到了6月份“禁毒宣传月”等具有教育宣传意义的时间段,参观人数就会聚集。而在接待参观者的性质上看,也是团体较多,普通市民较少。李桦认为,警察博物馆和禁毒博物馆虽然在规模上不算大,但在存在以及建设意义上不同一般。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苏州的公办专题类博物馆生存现状都还算可以。中国昆曲评弹博物馆去年的参观人次突破8万,而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则已成为整个行业各项活动的组织者不说,还化身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交流、交易平台。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馆长马建庭认为,博物馆想要热起来就要有作为。2008年,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首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为广大玉雕艺人搭建起一个展览展示与技艺交流的平台。“子冈杯”玉雕精品展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而且一届比一届规模更大。2010年举办的第三届“子冈杯”玉雕精品展首次联手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的“天工奖”作品入围评选,一下子就汇聚了苏州众多名家高手近年来的200余件精品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展览直接或间接促成的玉器交易销售总额超过了1000万元。
自2006年以来,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先后配合市经信委推荐评选出新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9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8人,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30人;配合市人社局开展了三届苏州民间工艺家的评选,先后评选出民间工艺家107人。马建庭表示,虽然他们开展的不少工作看似跟博物馆不搭界,可就是这些突破常规思维的“作为”使得工艺美术博物馆逐步成为苏州传统工艺人提档升级的摇篮。
3、民办博物馆——
缺场所、缺资金,难逃生存困局
苏州市历史货币博物馆的主人是金国标。这家博物馆是我市第一个注册登记获得“合法身份”的民办博物馆。
金国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收藏货币、建立博物馆,不仅仅是个人爱好,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把代表和见证苏州货币发展变迁的历史保存下来。“公立博物馆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门类的展品,民办博物馆就是其有益补充。”
开博物馆需要“养”,老金说,因为收藏早,年代久远一些的历史货币都是年轻时积攒下来的。“现在各种门类的收藏都有人做了,特别是不少人带着投资炒作的目的加入收藏,导致藏品价格不断攀升,这也给真正喜爱收藏的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细数从博物馆开馆到现在的发展之路,老金直感叹不容易。幸好自己有退休金,博物馆的场地又是私房,“否则就很难支撑到现在了。”目前,老金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在不久以后的房屋拆迁,“要是出钱租场地,博物馆肯定就不会再办下去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民办博物馆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缺乏场所。场所问题解决好,民办博物馆生存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苏州市砖雕博物馆位于学士街天官坊肃封里2号。这里曾是明代大学士王鏊故居的一部分,属于控保建筑。馆长孟强告诉记者,“当初选择这里,正是考虑到收藏品和建筑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之下,其中的文化内涵是可以融会贯通的。”他介绍,天官坊肃封里2号曾经是一家工厂的仓库,修复此处花了大力气,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柱子用抹布包裹、上生漆,地面铺设青砖、院子里的水泥地也全部找来岩石重新填铺,房屋的格局更是不能轻易改动。如今,原本发愁没处放的400多件苏式砖雕都齐集在这处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免费向市民展出。
不过,孟强也表示,仅仅是修复控保建筑这一项,自己就支出不少。而要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营,更是花费颇大。目前,“养”博物馆的费用都是通过自己的其他产业赚取来的,虽然目前不吃力但并非长久之计。
问题解析
问题一:缺乏相应扶持、馆藏不允许交易,民办博物馆难有注册登记热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民办博物馆在注册登记时需要向文物部门提供馆藏品的清单,一旦获得合法身份,根据我国现有相关条例和法规,这些藏品都不可以拿到市场上去交易、流通。而目前,为了维持经营而进行的“以物换物”、“以藏养藏”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大多数民办博物馆就更加缺乏获得合法身份的热情。
李红介绍,由于民办博物馆是新兴事物,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其的详尽法规和条例。“博物馆运营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不光在藏品上需要投入,在博物馆的场地租金、人员管理、日常开销等方面都需要资金。一般说来,民办博物馆的投资利益驱动力非常有限,大多是出于兴趣和爱好。这真是一项花心思、花钱的事业。”
苏州市文物局的徐苏君正与人合作进行省级课题《江苏省民办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她表示,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困境已经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她所进行的课题正是为江苏省出台相应的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草案提供智力支持的。而苏州市也在酝酿一定的对民办博物馆扶持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法规和扶持措施都是针对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的,相信在出台后会激发民办博物馆的注册热情,也更加有利于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和发展”。徐苏君如是说。
问题二:老宅与博物馆有机结合,可否推广?博物馆资源整合,期待形成合力
孟强的砖雕博物馆与老宅风貌相得益彰,这让不少前去参观的人印象深刻。既然苏州大多民办博物馆都面临场地难寻的困境,可否复制砖雕博物馆的模式?对此,李红认为,文管部门也比较认同开在老宅之中的砖雕博物馆。在苏州的老街小巷之中有着不少历史久远的宅子,有的成为景点、有的则是民居。但这些老宅往往产权结构复杂,要为民办博物馆所用并非易事。李红同时表示,博物馆对消防安全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所有的老宅都适合成为开办博物馆的场所。
说起江南农耕文化,在不少中年人的童年自然是普遍存在的,正因为此,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需要被保护的文化。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南一带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开始随之改变,当时再普通不过的点点滴滴,如今也只能成为一些零零星星的展览馆才能见到的稀罕物。
在位于张家港永联村的“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农耕历史区里,20多组雕塑生动展示出土地耕作方式、土地产权制度、农业赋税制度等的演变过程,众多石刻“书籍”则雕刻了《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主要农耕著作的一些经典内容;农户设施区内,一户典型的农家小院里展示着收割、脱粒、储存等农耕器具,而院外则种植长豆、青椒等蔬菜,令人仿佛回到江南农家昔日的生产、生活中。而在吴中区的灵湖、甪直等地也都存在着这样的农耕展览馆,展示着祖先们成熟的审美意识。
不少市民表示,这种“怀旧”对于如今的孩子们来说显得新鲜好奇,变成了难得的启蒙教育。市民张先生说:“苏州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更应建立具有本土特色、体现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就拿江南农耕文化来说,是不是可以统一建立一个集标志性和影响力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将所有相关的元素集齐一堂,整合资源岂不是更好? ”
问题三:藏品究竟能不能该不该买卖
观点一:存在买卖行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
张欣(苏州博物馆馆长、苏州博物馆行业协会会长)
从政府的层面上来说,建立民办博物馆是近几年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是相当一部分民办博物馆限于人力、物力、经费,以及开办者理念等原因,并没能将博物馆很好地经营起来。为了做好规范工作,促进行业的发展,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建立准入机制。办博物馆不是开展览会,需要有一系列必备条件:应该有展览、有馆藏,要对公众开放,同时应具备登记、保护、编目、归档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而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藏品应该是馆内最重要的东西,只能进不能出,存在任何买卖行为都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观点二:不排斥提供文化产品
马建庭(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中,博物馆,通常直接与公益性事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名词相连,但并不排斥通过多种服务、提供多种文化产品,以及开设其他经营实体,获得一定经济回报,以弥补各项经费的不足。因此,博物馆要体现出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创新发展理念。
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就成为博物馆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切入点。最近几年,工艺美术精品收藏热逐步加温,行情看涨,我们通过积极研究开发多种适销对路的工艺礼品,逐步形成了工艺美术博物馆监制的品牌,促进了中高端工艺礼品的销售,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五篇: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
环卫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不仅是关乎这一群体生存权的问题,更是一个与城市建设相关的现实问题,一个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和谐问题
环卫农民工在我国城市环境卫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环卫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障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此,我们仅以***市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几点建
议。环卫农民工生存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市环卫系统已有20多年未曾大批招录正式职工,环卫农民工(亦称“环卫临时工”)则不断涌入。
调查显示,***市环卫农民工数量呈年年上升趋势。其中一线环卫农民工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不足70%猛增到现在的80%以上,有的作业单位甚至达到了90%%以上。这些环卫农民工大部分来自贫困地区,且文化素质不高。
经费缺口大,劳动力不足。据了解,***市现有城市道路清扫保洁面积为1882万平方米,现行的2.10元/平方米的人工清扫作业核拨经费,满足不了实际生产的需要。按照人工清扫作业的实际成本计算,现行人工清扫作业经费标准应为3.96元/平方米,即每年的道路人工清扫经费缺口为3500多万元。这种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不仅影响作业的高质量运行,也导致了环卫部门只能低薪雇用那些很难就职于其他行业的农民工。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在***,环卫农民工全部从事道路清扫保洁、垃圾装卸和粪便清掏等一线作业。他们与环卫正式职工共同承担着市内四区1882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日均2000吨的生活垃圾、300多吨餐饮垃圾和160多吨城市粪便的收集清运任务。其中道路清扫保洁人员人均日作业面积为5000平方米~8000平方米,垃圾装卸人员日均装卸生活垃圾约40吨左右。为了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当天的工作量,大多数工人常常起早贪黑。虽然作业单位都有规定的上下班时间,但许多早班工人还是提前在凌晨三四点钟就上岗作业,晚班工人自觉延长到深夜10点多钟才回家。
由于没有固定像样的住处,大部分环卫农民工都是租住在低矮简陋的棚厦或废旧仓库、厂房里。租住面积以不足10平方米居多,许多家族式外来农民工甚至老少几代合住一间。然而,就是这种条件的住处,每月租金也需百元以上。如果每月600元的工资,减掉住房租金和必须的水电费等,剩下的生活费已是寥寥无几了。为了增加一点工资收入,许多环卫农民工争着在正式工人双休日的时候打替班。据了解,加一个白班可多挣16~23元不等的工资,加一小时的夜班可多挣2元9角钱。当然,除了节假日和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日子里,才会有这种加班的“幸福雨”。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低。众所周知,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环卫农民工从进入城市环卫作业队伍的一开始,就未能取得与城市正式职工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
在工资待遇方面,据2005年的统计显示,全市正式环卫职工当年的平均月工资为1246.30元,而环卫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仅为420元。在2006年8月之前,他们的平均月工资为420元,最低的只有380元。从2006年8月之后,由于政府对农民工政策的调整,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增长到600元,只有为数不足百人的掏粪工,平均月工资可达千元左右。根据2006年和2007年的统计,***市事业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分别为2060元和2376元。即使是工资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正式环卫职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也达到了1882元。但环卫农民工目前的平均月工资仅为600元。显而易见,无论是环卫农民工,还是环卫正式职工,其工资水准均低于社平工资,尤以农民工(或临时工)的落差最为明显。
在社会保障方面,自2005年7月1日开始,***市事业单位的职工已按政策全部享受了五项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计划生育保险。全市环卫正式职工也同样享受了这五项保险,每人每月由单位缴纳的保险额平均值为544元,而环卫农民工则无任何保险。所幸的是,2006年5月1日,***市总工会出资30万元为全市3000名环卫农民工赠送了为期一年的人身意外伤害险,但目前这一险种已经到期,全市环卫农民工又重新处于无任何社会保障的状况。据统计,从2000年以来,***市一线环卫职工在作业时间内共发生意外交通伤亡事故200余起,其中死亡事故12起,重大伤残事故60余起。另外,环卫工人在作业中被殴事件也频频发生,仅2006年就发生了十余起殴伤事件。
在医疗保健方面,由于环卫农民工(或临时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当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时,很少去医院治疗,往往是小病抗、大病挨,实在无法忍受时只好回老家进行简单的治疗。他们当中患有肩周炎、小腿静脉曲张等劳损疾病的人员也不计其数,健康状况堪忧。
完善环卫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