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多项措施帮大学生就业
记者今天从济南市人事局获悉,2005年济南生源应届非师范类毕业生报到时间自7月16日始,10月15日结束。今年,除2005年济南生源大中专学校未就业或未办理就业手续的毕业生,外地生源在济南办理了“先落户、后就业”手续的毕业生也可到指定地点报到。
据悉,今年济南市采取多项措施帮促毕业生就业。从即日起,办理求职登记手续后的毕业生将享受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为其免费提供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就业及就业信息等服务。父母失业、家庭特困未就业的毕业生实行重点帮助推荐就业。8月20日、9月17日在济南人才市场为办理报到注册手续的济南未就业毕业生举办两场就业招聘专场,毕业生免费入场应聘。继续组织选派50名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参加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活动,有意者可在报名地点索取招募简章。凡毕业生目前正在从事临时工、钟点工、季节工、自谋职业、个体工商和在外地打工的,不论时间长短,不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即日起可持《报到证》到各报到地点办理就业手续。
来源:大众日报
第二篇: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1
春节期间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就业
一是积极开展失地农民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宣传免费培训政策,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失地农民发放免费职业培训证,根据市场需求并且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电焊、电动缝纫、电子等专业的培训班,目前培训学员680人,通过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提高了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劳动就业服务功能,大力开展职业介绍。在免费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大力开展职业介绍,向失地农民发布用工信息资料1000多份,免费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政策宣传、就业信息服务。
三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在开展劳务输出工作中,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通过市场提供用工信息,介绍失地农民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应聘,帮助失地农民尽快就业。
四是大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国家将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纳入小额贷款政策支持范围。凡属失地农民和外出务工返乡的创业人员,凭有效证明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额度的小额贷款,贷款期限二年,到期后最长可展期二年,鼓励返乡务工农民转变就业观念,不等不靠,从事个体经营,争当“小老板”,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第三篇:济南市多项措施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据济南市人事局提供的数字,2005年预计将有2.3万大学毕业生在济南就业。为此,济南市将启动多项措施,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第一,高层次毕业生在济南就业可享受优惠政策。按照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由用人单位与本人协商,从优确定报酬。每月可分别给予博士后、博士、硕士1000元、800元、300元的学位补贴。到企业工作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某一学科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硕士,分别享受10万元、5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政府一次性安家补贴。
硕士以上研究生进入事业单位享受不限计划、不限时间、不限生源地、不限专业的“四不限”政策;学士学位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在济南就业可“先落户,后就业”;省级优秀毕业生、党员毕业生、学生干部及济南急需紧缺专业高校毕业生留济就业不受学历、生源地限制。
第二,毕业生择业期内享受多项免费服务。可免费享受办理求职登记手续、网上推荐就业及查询就业信息、档案保管、获取就业服务联系卡及服务手册、就业服务指导等服务。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择业期内可免费享有代缴养老保险、档案保管、转正定级、职称考评、记录工作经历等人事代理服务。
第三,选拔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志愿服务。2005年首次确定选拔50名毕业生到济南农村从事1年的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等活动,期满报名参加公务员招考和应聘事业单位的优先录取。
第四,组建“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为帮助未就业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济南将建立“大学生就业培训基地”,培训锻炼时间为6个月。期间,用人单位将为大学生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发放不低于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工资,从而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为济南储备急需紧缺专业人才。
第五,鼓励毕业生先提升学历教育后就业。支持暂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继续提升学历教育。学习期间,保留派遣资格,延缓择业期限,取得后学历后,落实就业单位的按后学历为其办理就业手续。
另外,毕业生自主创业、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等还将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特殊服务。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第四篇: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促进大学生就业措施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观念问题
目前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刚刚从精英化转到大众化,大学生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从毕业生角度来说,真正难的不是就业,而是其合理的定位与观念的转化,完成从精英学子到普通劳动者的观念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必然带来就业的大众化,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样,承担一些基层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不高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出自身实力不足,知识面窄,自信心不足,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较差,缺少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高消费”现象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大批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呈供大于求的状态,因而便出现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招聘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相互攀比,以高文凭、高学历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的怪现象。
二、从高校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学科和专业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在扩招竞争中,几乎所有高校都进行着外延式的发展,无暇顾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结果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即人才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素质结构很不合理。由于高校的扩招基本是在原有学科专业结构框架内进行,忽略市场需求,仅以学校条件为依据设立专业。这些专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又严重滞后于市场,学不能用,用非所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致使部分专业毕业生相对过剩,就业困难。
(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不可或缺的学校常规性工作。目前从总体上看,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不少高校专职指导人员不足,更谈不上建立一支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专职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另外,就业指导的专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真正的就业指导内容仅限于在毕业班开设就业指导课,偶尔开设几次就业讲座或设个就业咨询,或举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学生得不到来自学校的更全面、更具体的帮助。
三、全方位多举措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学校
1.根据市场定专业,实行招就结合从近几年来看,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
一。由于对社会需求预测不够准确,布局不够合理。当市场上出现了某些抢手的专业,各高校不顾自身条件,一哄而上,尽量扩大招生规模,而学校的培养周期长,社会需求瞬息万变,学生临毕业时,原来的热门专业则变成了冷门,甚至造成供大于求,造成新的就业难和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高校要重视就业市场的信息反馈,做到招就结合。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计划要有预见性。做到招生工作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依据市场需要来预测需求专业、需求人才数量,适时调整招生结构。
2.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
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是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重复性。为适应社会的需要,调整优化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要加强市场调研,做好科学预测和规划,从宏观上控制和把握学科专业的总体平衡。高校要加强对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调整,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积极开发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新技术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专业。
3.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得到越来多的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一个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有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自己的就业早做准备。
4.全面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受“名校效应”的影响,实力和名气相对较小的院校毕业生,其选择就业的竞争力显然偏低。但这些院校往往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这些学校必须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寻求与用人单位建立包括科研合作、产业合作、实习基地建设等紧密关系,进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首先,学校要牢牢树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指导思想。主动同用人单位建立以科
研项目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产业合作、业务合作等为基础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促进学生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人才绿色通道建设,力求给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
其次,定期开展毕业生质量调研回访活动,加强同用人单位的感情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指导好学生的培养工作。一要了解学生就业后的表现情况;二要加强同用人单位的联系;三要听取用人单位方面对学生培养工作的意见与要求。此外,不断强化学校同校友的联系,开拓新的校企合作新渠道并充分利用好校内教职工的资源优势,提倡“人人关心就业工作,人人参与就业工作”,鼓励教职工通过自己的关系和渠道向外推荐毕业生。
再次,办好学生就业指导网站,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并在校内建立起就业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机制,以保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与此同时,同各地人才管理机构建立联系,开拓档案寄存挂靠业务合作,为学生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就业提供可靠的劳动关系保障措施,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5.创业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知识产业化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之计,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充。高校应邀请更多的有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来承担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的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团队,使学生通过创业实践,进一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进行自主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可以给予校内的老师更多的机会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以提高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摒弃社会错误舆论,要克服追求稳定、功利心理、注重眼前利益、强调经济收入、忽略发展空间、诚信意识薄弱、好高骛远、相互攀比等这些陈旧的思想,发扬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勇于到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竞争。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提高就业竞争力
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以及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向市场提供自己的智力和服务,从而保证自身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应该从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努力:
(1)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岗位适应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学生要培养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就业过程本生就是与招聘者之间的交流沟通,因此学生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多学习人文课程与心理学,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要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锻炼与同学、教师交往沟通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职业品质之一。学生要树立集体荣誉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维护集体利益并为集体目标而奋斗;要学会尊重,多看别人的长处,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集体。
(三)政府部门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人才市场的功能完善,政府出资建立免费培训机构帮助就业困难的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另外对于一些失业的群体要建立失业保障措施包括政府失业生活补贴,保证基本的生活,让他们有重新寻找工作的信心。
2.开拓就业岗位
开拓就业岗位是政府一个重要职责,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矛盾还是供需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一方面争取引进外资,政府部门,在投资环境的改善、政策的扶持方面都应该做到位,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的进入增加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应该在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做大做强,增加就业岗位。另外鼓励创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府有可以简化注册程序、提供小额贷款、税收政策优惠、提供创业场所。
第五篇:多项措施保畅通
站车流高峰期多项措施保畅通
每年8月,随着旅游黄金季节的来临,站都会迎来车
辆通行高峰期。为了做好2013年夏季旅游高峰期保通工作,xx收费站做到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采取多项有效措施确保高峰期车道安全畅通。
一是站领导现场办公,抓好现场收费管理,开足车道,车辆高峰时段收费车道全部开通,确保在车流高峰时出入口有6个收费点可以投入使用。二是确保高峰时段人员充足。站领导、收费人员放弃年假休息时间全力以赴支援收费工作,并积极倡导全站职工发扬牺牲奉献精神,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支援保通工作。三是合理调配收费人员。在高峰时段,将班内业务熟练、收费效率高的收费员调配到主线收费车道,提高通行速度。四是加强疏导,治安员做好客货分流,维护收费广场秩序。五是加强安全防范管理,与交警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六是准备充足的零钱、打印票和通行卡等,保障车道设备运行正常。七是坚持做好文明服务,为过往司乘提供行车指南、旅游咨询等服务,缩短司乘因走冤枉路出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