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在改革开放30年中已结出丰硕的果实。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实行民主自治。这一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
以村委会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村民自治。这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举打破了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在政治上也带来了新问题:人民公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应该走向何方?党中央在肯定和鼓励农村经济变革的同时也对农村基层自治制度予以肯定。实践证明,村民自治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1982年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原则规定和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法律的基石,有力地推动了村民委员会在基层的蓬勃发展。今年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十周年,民政部等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对该法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完善。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替代原有的人民公社制度,城市的基层民主建设则是替代原有的单位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原来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追求“小而全”的单位制逐渐衰落。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展开和民营企业的兴起,单位逐步让位于企业,社会职能则分化剥离出来。这些功能由什么样的组织来承担就提上了议事日程。一方面一部分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障制度承担外.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公共事务则由城市社区来承担。1999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提出要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据民政部门统计。到2006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委会80717个。目前,政府公共服务设施正在逐步向社区延伸,居民委员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此后,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也均对职代会制度作了相应规定。目前。公有制企业中有52.8%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非公有制企业中有32.6%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
这一规模空前庞大的民主实践不仅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整体推进中国特色民主道路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提供了诸多启示:
——基层民主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基层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直接扎根实际生活,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在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科学决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并不是纯粹的社会性自发行为。社会的成熟需要公权力的培育。基层民主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退出、民众自发填补空白,国家后撤、社会成长的过程。而是一个党和政府在新时代条件下重塑基层合法性与管理模式的过程。
——植根基层实际,是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实践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催生了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单位制的衰落带来了城市社区民主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塑造了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基层民主建设.与实际相结合才具备了旺盛的生命力.乡镇直接选举在不同地区就有着不同类型的成功试点。
——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是推进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如果将村民自治和人大代表选举归入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而把大量存在的农民上访、行政复议、法律诉讼、对抗以及投诉等活动,归为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那么可以看到,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水平和程度还很低。因此.要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把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政策.把成熟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的水平。
在当代中国,广大的乡村、企业和城市社区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联的基层组织和单位,是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根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富裕稳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没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共产党能否以及怎样跳出封建社会“其兴也浡、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时,就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既要实现对外对内两个开放,还要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特别是要给基层、企业、乡村中的农民和其他居民以更多的自主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表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著追求,始终是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目标。尽管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是一帆风顺,但社会主义民主始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层民主建设在改革开放实践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并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适应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民主法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官僚主义作风相当严重,消极腐败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基层单位群众的民主权利得不到切实的尊重和有效的保障;许多公民还缺乏行使民主权利所应有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文化素质,等等。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体制的,也有观念的。这表明,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精神境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要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切实的民主,首先是要扩大基层民主;另一方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循序渐进,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适应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机制的发育程度,以及公民自身的素质。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民主政治建设既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搞所谓的“大民主”,也不能裹足不前,因噎废食;既要尊重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既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和经验,又不能简单模仿照搬西方。我国的国情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证明,从扩大基层民主入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符合中国的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带来的“四个多样化”局面,给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使他们和谐相处,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社会?如何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如何使他们行使好宪法赋予的权利?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与这种新的社会结构相适应。扩大基层民主,之所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其意义在于:
首先,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起点。我国改革的起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育都是从基层开始的。传统的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在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中被突破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要求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把经营自主权真正下放给基层组织和劳动者本身。这
必然提出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因此,扩大基层民主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有机统一。
其次,培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要从基层做起。一个国家民主发展的程度,是和公民自身的民主素质相联系的。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依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这种素质只能在基层的范围内进行培养,在基层民主的实践中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民主,要从基层做起。
第三,从扩大基层民主入手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是保证整个国家政局和社会稳定的前提。在中国,如果基层不稳定,共产党执政的根基将发生动摇。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国家在推进民主政治进程中都遇到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延缓现代化的进程,甚至出现社会动荡,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而且,社会不稳定因素往往出现在基层。只有扩大基层民主,理顺各方面关系,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基本任务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基层组织单位应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农村,主要是完善村民自治,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决于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是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带根本性的大事。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实行村民自治,其中包括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使其有了法律地位和保障。近年来,各地农村加强村级民主制度建设,在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扩大农村基层民主,首先,要使这种民主法制化。加强以宪法、村委会组织法为重点的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村民的法制意识、自治意识,使其明白自己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人翁地位,树立当家作主的责任感。其次,要使基层民主建设真正达到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把生产经营自主权真正下放给村民,使其从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利益,这样,基层民主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第三,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支持村民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转变政府职能,下放权力,让村委会放手工作,并向全体村民负责,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治组织。同时,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应加强对村民自治的指导,使农村基层民主的扩大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第四,村委会本身应严格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村委会的自身建设,决不能把村民自治搞成少数人自治。
最后,要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素质。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基层民主不断从中获得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城市,主要是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办社会、事业单位办社会的局面已逐步改变,原来由企事业单位承担的一些职能转移到了社区,使社区的服务功能和地位愈加突出。许多公民既是“单位人”,也是“社会人”。作为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日益提上议事日程。社区自治是个新生事物,我国从1999年才开始进行社区自治的试点,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一些大中城市推广和普及,如何扩大社区民主,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实践表明,城市社区的民主建设也要循序渐进。从中小城市入手,向大城市延伸,比较适合中国城市居民自治发展的要求。目前,在大的中心城市,大多数居民都有自己的工作单位,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他们对“单位”的依赖程度远大于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而且大城市的功能齐全,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这是许多大城市居民对社区自治兴趣不大的原因所在。相对而言,中小城市中“社会人”的比例要比大城市高得多,他们的生产生活、自身的利益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要比大中城市居民高得多,因此对社区居民自治能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扩大城市基层民主,要以此作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培育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因素,待经验成熟后,向大城市逐步推广。另外,扩大城市基层民主,还有赖于改革的深化,也就是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和职责的划分,并在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实践对此加以定位。只有职责明确,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才能有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问题上,要借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和经验,凡是社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政府不再插手;凡是居民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政府不再干预。只有真正赋予居民依法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才能形成浓郁的民主氛围,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同时,和农村一样,城市居民也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学会和掌握管理社区的本领。
——在企业,主要是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已不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市场上的微观主体。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与扩大企业民主管理、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并行不悖。在开展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职工群众的民主管理只能加强,不能有任何削弱。越是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越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认真和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真正做到群策群力,共同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搞上去。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要和扩大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积极作用。在企业扩大基层民主的重要目标是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出现的新情况看,当前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难点是非公有制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而言,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和管理以及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方面,非公有制企业存在更多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引导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的民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将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给物质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可以肯定,随着基层民主的不断扩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第二篇: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基层民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
本次调查以我村河畈村为调查对象,黄陂区姚集镇河畈村位于姚集镇东部,东与红安县接壤。河畈村现有20个村民小组,587户,2572人,耕地面积2040亩,山场面积1800亩,水面360亩。2007年,人平纯收入2079元。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上层建筑,涵盖了除农村经济建设之外的全部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民主选举,村委会选举实现了由“指定”到“海选”的跨越。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建立什么样的选举制度,由什么人以何种方式选举领导人,决定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走向。河畈村村委会选举由初期的委派任命到现在的海选,选举方式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选举操作上有一定的缺陷,有些坏的现象需要提出来,首先是选举公平问题,很多候选人因为选举竞争不惜通过各种手段来收买选民,有花钱收买的,有语言威胁的,还有诋毁其他候选人,这些做法严重干扰了选举制度的实施,选上的村主任及委员有很大的水分,并不是民意的结果,最近一次的选举就因为某些候选人的原因而导致选举现在被搁置,希望上级部门强化职能监管,任由基层选举乱象发展,为民办实事才是关键,好的制度实施了却不加以监管一样枉然,坚决要把这些在选举中作乱的人剔除,还选民一个良好的选举环境,本村除了候选人的一些不良作风之外,其他都还算正常,至于领导干部的学历问题,一般都为高中学历,受制于当地的物质条件,蛮
多大学生都不愿前往,政府可以在干部素质方面加大一些投入,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更好的造福于广大人民,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议事决策制度。村里小组的事情一般有小组开会决定,如果有涉及到整个村的大事则要开村民代表大会来决定,日常办公事务直接村委会内部开会决定,对村务决策提出了“四符合”的要求,即符合群众意愿、符合本村实际、符合政策法规、符合长远规划。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着重以一事一议为重点,致力于规范村务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着力增强村务决策的民主性;着力增强村民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着力消除村委会工作中存在的行政化弊端,消除那些以村民觉悟低、文化水平低为借口,排斥群众参与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的做法。
民主管理,建立健全了以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制度。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致力于加强农村的法制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学法、知法、守法,把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置于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之中。从各地情况看,现行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的内容十分广泛,基本上囊括了村民自治和村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有些村民自治理章程还增加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农业科技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在指导村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工作中,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法律关。必须符合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有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内容;二是程序关。必须由全体村民参与
制定,不得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实用关。必须符合本村的实际,突出自己的特点,可操作性强。
民主监督,建立健全了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一直把抓好村务公开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1997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1998年以来,中央相继下发了中办发[1998]9号、中办发
[2002]14号、中办发[2004]17号等重要文件。进行了深人的贯彻。特别是17号文件下发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贯彻17号文件的通知;民政厅发出了贯彻意见,厅党组成员赴各地宣讲;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进行了大量报道,掀起了贯彻高潮;各市、州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区举办培训班。村务公开得到了创新和发展。一是在过程上,由事后公开向村务活动全过程公开;二是在内容上,由有针对性的公开向全方位公开;三是在程序上,由随意操作转向程序化公开;四是在形式上,由会议、小黑板公开向统一公开栏等多形式公开。除抓好村务公开之外,我省大力开展民主评议村干部活动,推行“双向评议”,发挥村民监督作用,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对于村民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村干部都认真听取和改正,尽量做到最好,一旦发现有村干部重大违纪事件,村民代表大会会开会座谈,村民代表提出罢免要求。镇政府会严查相关案件,任免责任人。
大力发展经济,让一部分带头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另一批人致富,符合国家的发展政策。产业现状:受传统农业的影响,目前,我村主导产业是以种植粮食为主的种植业,农户从事粮食种植是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种植什么粮食品种全凭农户的经验来决定。另外,大部分农户养有少量的鸡,一般农户养有1-2头猪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抗旱、排涝能力及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第二,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处于分散的、小而全的经营状况,缺乏规模经营;传统产业模式仍占很大比重,而优势特色产业很少,缺乏对优势特色产业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第三,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畜禽养殖都只停留在农户自产自销的基础上。第四,缺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的发展是盲目地自然地发展,缺乏对产业的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措施。由政府牵头的帮扶政策也在很好的实施,我村帮扶的对象为武汉科技馆,实时组织一批村民去武汉科技馆参观,了解先进的技术,增长见识,武汉科技馆也会派出重要骨干下村进行考察,提出好的建议帮助村发展,在经济上也给予一定的帮助。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建成存笼6万只鸡的蛋鸡养殖基地,引导带动我村50%以上的农户从事蛋鸡养殖这一主导产业,为我村农民提供一个比较明晰的致富门道,保证我村农民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到2008年末,力争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达到2290元的目标。
第三篇:基层民主建设
基层民主建设
第一节 背景导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自发罢免米晓东人大代表资格 扩大农民选举权
一、理论背景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冲突也可能最先在这里酝酿、爆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基层,重在基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二、政策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特别是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
三、当前状况
2010年4月15日,中国湖南省溆浦县一个选区的6444名选民,自发投票罢免米晓东的县人大代表。15天后,县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确认选民自发投票罢免人大代表有效,终止米晓东的人大代表资格。这对于促进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人民参政权利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 主要形式和意义
一、基层民主主要形式介绍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一)村民自治制度
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多在农村。扩大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使农民在所在村庄真正当家作主,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问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
民主选举。按照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由村民直接选举或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在选举过程中,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由村民直接提名和参加投票选举,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做到公正、公开、公平。
民主决策。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鉴于中国农村千差万别,村庄规模大小不一,在一些人数较多、居住分散的村庄,村民会议面临难组织、难召开、难议决的实际困难,通过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民主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或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村民委员会和村民按照被形象地称为“小宪法”的自治章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民主监督。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
(二)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
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中国城市居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在城市基层实现直接民主的重要形式。如同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也是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在民主选举方面,选举的形式经历了由候选人提名到自荐报名,由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由间接选举到直接选举的变化,并打破了地域和身份的限制,民主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城市社区居民直选蓬勃发展。通过直选成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和职业化的趋势。
在民主决策方面,社区居民是民主决策的主体,通过社区居民会议、协商议事会、听证会等有效形式和渠道,对社区内公共事务进行民主决策。
在民主管理方面,居委会依法办事,按照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规约规范工作,努力增强居民当家作主意识,实现“社区的事大家管”。
在民主监督方面,实行居民委员会事务公开,凡是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全体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及时向居民公开,并通过召开居民评议会,听取居民意见,接受居民监督。
(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是保证职工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在我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来实现。根据《职代会条例》和《企业法》的规定,职工代表大会享有五项职权,即审议建议权、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审议决定权、评议监督权、推荐选举权。在中国,职工代表大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中不仅有工人,而且有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能够代表全体职工民主管理企业。当前,职工代表大会职权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虽然《企业法》等法律法规里明确了职工代表大会的五项职权,但却没有对那些不依法办事者的违法行为规定明确的惩处办法,又不追究有关违法人员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次是一些企业的党委和行政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职工代表大会所享有的职权。由于这种错误认识,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工作,就很难得到企业党政的理解、重视和支持。
再次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受企业党委领导,而企业党委又往往尊重企业行政的意见。因此,开不开职工代表大会、何时开职工代表大会、怎样开职工代表大会等问题,并不能由职工决定。
最后是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企业工会委员会,而工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是企业行政发的,职务、职称是由企业党政管的,因此,工会干部在落实职工代表大会职权方面有后顾之忧。
二、意义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推动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体现我们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基层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动员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只有保证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只有激发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才能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党应该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必须努力丰富民主形式,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第三节 对策措施
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决定着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
首先,发展基层民主需要巩固现有成果,解决现有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加强制度适应性建设,使民主制度更公开、公正和高效。因此,推进基层民主进程,要特别重视提高质量,着重要把现有民主形式组织好,使现有的参与渠道畅通高效。
其次,要稳步扩大基层民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发展基层民主的一贯要求。在巩固完善现有民主制度的同时,将民主活动引向社会生活更多领域,特别是那些群众高度关注、发生利益冲突比较多的领域。应该逐步扩大参与主体、开拓参与途径、增加参与领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需求。要围绕群众高度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和重要事项,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参与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保障公民“四权”为着眼点推进制度建设,这是一个新的要求。保障公民“四权”,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第四节 命题预测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因此对于基层民主政治的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命题:
一是单纯从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角度进行命题。这可以与当前我国很多省份的基层民主建设创新结合起来。
二是从化解社会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进行命题。这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频发联系起来。
考生除了掌握以上有关基层民主建设的内容外,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复习:
一是从协调好基层组织的领导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关系,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改进工作方式,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的角度。
二是从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完善基层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让群众监督的角度,化解利益冲突,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篇:浅议基层民主建设
浅议基层民主建设
民主是指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统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基层民主主要表现为党内的民主,民主政权建设,城乡群众自治,企事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
我国已经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那么为什么那些“官民”矛盾时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呢? 追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分配不公是矛盾的根源性问题
分配不均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存在于中国的广大农村,城市里也有这个问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许多城市开始逐步推行,但是在农村,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迟迟得不到落实。这当然要引起群众的不满。这种情况矛盾就产生了,各种诉求、上访事件也就产生了。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在行使群众授予的权力的时候,公平、公正。
2、基层民主的实施还缺乏经济基础
农村各项基础建设之所以难以实施,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民缺乏参政的习惯、基层政府的执政水平还有待提高、群众和干部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等等。但是,究其根源,经济发展的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是基层民主之所以实施起来无比艰难的根源。如果逐步推行,势必会在群众中产生很多矛盾,所以各项保障制度则推行很难。所以基层建设还是应当边建设经济边建设民主,在有经济承受力的基础上建设民主,在建设民主的过程中发展经济,两者相辅相承。
第五篇: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报告
基层民主建设调查报告
【引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中共十七大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正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纳入了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基
本政治制度。”
【调查结果】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基层民主建设状况,总结了以下几点。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工作条件差、待遇低;没有经济实力,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干部结构不合理。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基层民主建设存在众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般都有50项之多,有的甚至达上百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委员会扮演着“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既管公婆打架,又管夫妻离和”,“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角色。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有的甚至将居民委员会当成其下属机构来对待。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目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做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中那些婆婆妈妈的繁琐事情,一旦有年轻人来居民委员会工作,便立刻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当前,在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中,有的乡镇政府仍视村民委员会为其当然的下属机构,按照行政管理方式来对待村民委员会,一般都是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发布各项指令和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来领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
【调查分析】总书记强调,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基层行政机关处于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一线。面对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新旧矛盾相互交织、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的新形势,基层行政机关必须以民主集民智、解难题,以民主暖人心、理情绪,以民主强监督、树形象,以民主求善治、促发展,不断提高行政能力,从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尽管基层民主建设有问题,但优势突出。第一,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能够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在自治的内容上,群众自治的事务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能够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能够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基层群众自治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使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民主、实践民主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大学校,有利于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现代公民。第二,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并稳定有序地发展。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与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我国人民民主发展问题,使得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政治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第三,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促进。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而产生的,对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三农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农民素质,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则是适应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居民生活需要的产物,在解决城市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之,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是一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与国家主导作用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发展的渐进性与发展的创新性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培育人民的民主意识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是一条实体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有机统一的民主自治之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为我国政治制度的一项基本内容,顺应了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建议】随着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和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有必要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作相应修改,完善民主选举程序,补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有关内容,以适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居委会、村委会今后的各项工作有望进一步民主化,特别是在两部组织法修改中有望进一步发挥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在参与集体决策中的作用,逐渐引进居民自治、村民自治的概念,由原来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发挥主要作用向居民和村民直接通过行使民主权利来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过渡。在居委会、村委会中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与居委会、村委会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监督,有机地协调基层党组织与居委会、村委会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多种群众自治团体和自治组织的作用,不仅在企事业单位中要进一步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的作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业主委员会等群众性社会组织在基层群众自治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网络,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居民和村民有望享有更多的实行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还会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强化对居委会、村委会工作的合法性监督,以法律来保障基层群众自治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