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规范管理加快全区民办教育发展
对55区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55区人大常委会
过去的十几年,我区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兴起非常响亮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管理体制
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则是推进其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民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从6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教学机构的工作汇报,并先后走访了6655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66十八中等民办教育机构。常委会还专门赴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该市部分民办学校,为了做好调查工作,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全区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统计,全区共有62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处,教职工人,其中专职教师人,兼职教师人,在校学生人,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自有面积平方米,租赁校舍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元。高中及学历教育学校所、培训机构39所,在校生人。从微观上看,全区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在民办教育行列中涌现出一批如艺术学校、66外语学校、66国际语言学校等先进办学者和优秀办学单位,这些办学者艰苦创业,提高质量,形成了特色品牌,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并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人才,补充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同时,这些学校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作为教育新体制生长点的民办教育,把某种具有市场属性的教育主体引入教育的办学过程,主动对公办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改变了原有公办学校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办学运行机制。民办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由此激发起的人们广泛而又活跃的学习要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依法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竞争,竞争是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聘请精干人员和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都善于倾听家长和社会各方意见,增强了学校对教育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发展初期,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虽显得很弱小,但民办学校依靠自主的决策制度、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和灵敏的信息系统,因而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具有较强的办学活力,使民办学校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营造的这种竞争氛围,也把公办学校纳入到竞争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民办学校的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等诸多要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生源市场,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民办学校,在这种市场的调节过程中,民办学校不断调节教育内部的结构,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减教职员工等,以适应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影响,迫使学校睁大眼睛关注用人卑位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些需求,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更大。
2、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改变了公办教育一大统一的教育模式,注重办学特色,创造出了更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因而满足了家长和社会成员对教育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的寄宿制,满足了部分经济宽裕而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家长的需求,民办中学满足了部分择校生的需要,民办大学扩大了学生入学机会,各级各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需要。民办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保持着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因而民办教育的生长点不断扩展,并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3、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第二篇: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积极鼓励 正确引导 规范管理 加快全区民办教育发展
对55区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55区人大常委会
过去的十几年,我区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兴起非常响亮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则是推进其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民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从6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教学机构的工作汇报,并先后走访了6655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66十八中等民办教育机构。常委会还专门赴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该市部分民办学校,为了做好调查工作,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全区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统计,全区共有62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处,教职工 人,其中专职教师 人,兼职教师 人,在校学生 人,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自有面积平方米,租赁校舍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元。高中及学历教育学校 所、培训机构39所,在校生 人。从微观上看,全区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在民办教www.xiexiebang.com 育行列中涌现出一批如艺术学校、66外语学校、66国际语言学校等先进办学者和优秀办学单位,这些办学者艰苦创业,提高质量,形成了特色品牌,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并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人才,补充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同时,这些学校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作为教育新体制生长点的民办教育,把某种具有市场属性的教育主体引入教育的办学过程,主动对公办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改变了原有公办学校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办学运行机制。民办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由此激发起的人们广泛而又活跃的学习要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依法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竞争,竞争是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聘请精干人员和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都善于倾听家长和社会各方意见,增强了学校对教育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发展初期,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虽显得很弱小,但民办学校依靠自主的决策制度、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和灵敏的信息系统(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www.xiexiebang.com),因而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具有较强的办学活力,使民办学校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营造的这种竞争氛围,也把公办学校纳入到竞争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民办学校的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等诸多www.xiexiebang.com 要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生源市场,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民办学校,在这种市场的调节过程中,民办学校不断调节教育内部的结构,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减教职员工等,以适应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影响,迫使学校睁大眼睛关注用人卑位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些需求,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更大。
2、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改变了公办教育一大统一的教育模式,注重办学特色,创造出了更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因而满足了家长和社会成员对教育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的寄宿制,满足了部分经济宽裕而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家长的需求,民办中学满足了部分择校生的需要,民办大学扩大了学生入学机会,各级各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需要。民办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保持着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因而民办教育的生长点不断扩展,并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3、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江苏的情况也不例外,尽管这几年来政府为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而民办学校则把社会上蕴藏着巨大投资潜力和投资热情调动起来,并将社会上的一部分资金吸纳过来,同时收取一定的学费,有效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改变了国家包揽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大推进了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和教育的社会化,改变了社会和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家长、学生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认识,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相互监督的机制。
www.xiexiebang.com
4、优化了教育的资源配置。
公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有计划地利用和调节,而民办学校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按照市场的方式再一次配置和调节,从现实的情况看,我省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及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公办学校,且又多数是退离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投身干民办教育事业除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之外,实质上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再广组合配置,正是这些具有市场经济头脑和运行能力的民办学校举办者,把社会各方有志于发展教育事业的个人(包括公办学校的离退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的资金、设备、教育场所(其中不少是公办学校闲置的校舍和设备)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起来,并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民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二,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民办教育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如:发展民办教育会不会影响公办学校的发展?会不会影响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机会?社会力量办学不需要国家的经费投入,为什么不能由学校完全地自主办学?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为什么要由物价部门审批同意,而不能按市场调节运作?等等,正是这些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民办学校不能得到应有的、公平的待遇。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不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物价、税务等部门之间和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多头审批、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管理混乱,或管得太死,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或又过于放任自流,导致www.xiexiebang.com 少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败坏了民办学校的的声誉。管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责任不够落实,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力量除少数地区稍强一些外,大部分地区的管理力量都相对比较薄弱。
3、政策措施不配套。
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但真正有一定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不多,对民办教育重视不够、鼓励支持不够。特别是土地、物价、审计、劳动、人事、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之间缺少应有的配合;对民办学校的设置和管理等仍沿用公办学校的标准和管理模式;在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教师的聘用、办学用地等也不能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也是多年一贯制,不能体现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还有的一些地方缺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直接影响到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4、法制不够健全,执法意识不强。
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己发布并施行,对民办教育发展作了充分肯定。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不够强,《民办教育法》也还迟迟不能出台.许多民办教育的举办者,办学思想不够端正,依法办学的观念和意识淡薄,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个别学校存在领导班子不团结、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出现非法办学行为。
5、对民办学校产生的负面影响缺少限制措施。
民办学校既有适应市场经济而充满活力的一面,也有受不规范市场影响而陷入困境出现混乱的一面,还有市场经济本身也有一个不完善和内在具有不可调和矛盾的问题,如,用经济规律代替教育规律,不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忽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公益性原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某些谋求利润最大化原www.xiexiebang.com 则、拜金主义、本位主义、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等已反映到民办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教育事业的社会形象;还有公办学校民营化,也可能会降低来自贫穷家庭孩子的入学机会,扩大社会的不平等。如何来限制这些负面影响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根据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民办教育发展未来,我们对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1、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提高民办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作用的认识,确立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针对目前社会对民办教育认识的各种误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用“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根据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研究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充分认识发展民办教育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作用,用正确的发展观对待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深入民办学校调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既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把市场作用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对处于刚刚起步的民办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克服民办学校的办学上的盲目性、运行上的无序性、教学上的随意性,避免因缺少宏观指导而使民办学校陷入自生自灭的境地,从而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建议,在学校的设置与审批上,要与地方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既坚持标准,也允许其逐步到位并加强督促检查,要求按期达标;在行政管理上,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最好是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处室,若暂时条件不具备,可规定主管的处室进行管理,并要处理好与相关处室的协调管理关系,要从规划、计划、www.xiexiebang.com 教职工的聘任、招生到会议、提供信息、开展活动等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淡化领导管理行为,强化具体指导行为,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保民办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
3、积极建立教育的要素市场,支持民办学校的改革发展。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建立教育要素市场,给民办学校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使民办学校在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是建立校舍、设备市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办学校为租赁校舍、设备煞费苦心,有的甚至陷入校舍、设备无着落的困境,而另一方面,现有的学校和企业这方面有很大潜力,两者缺少沟通的中介和机制;二是建立教师人才市场,目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自荐等形式,这实际上已是教师市场的萌芽,但缺少公开性、竞争性,民办学校选择教师的余地比较小,建立教师市场,把具有教师资格并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通过教师??市场??学校的循环机制,促进民办学校教师的优化组合;三是建立招生市场,为建立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也将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招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四是引导民办学校进入资金市场,在增加民办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仅靠收取学费是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可引导民办学校向银行借贷,政府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贴息,帮助民办学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4、制定保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纳入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规划.要保证民办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享有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保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对教育机构发展需要征用土地的,根据有关的规定和实际情况,纳入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并可优先安排。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举办的教育机构在业务指导、教研www.xiexiebang.com 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应当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同等对待;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保障等方面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并落实到位。
5、加强民办教育的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
国务院已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对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明确,需要加快地方的立法工作。民办教育的立法应当体现“十五大”精神,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界、面向现代化的精神,体现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特点,并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概念问题,最好能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名词,但表达不够准确,不适合于法律用语,也与国际通行的惯例不相一致,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上也已为人们所熟悉,所以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比较确切;二是民办学校的社会地位、权利,应当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地位,应当给民办学校明确的权力和相应的利益,特别是民办学校的财产权属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应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含糊;三是民办学校的收费问题,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是教育自身价值的体现,应当更多地动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民办学校可以提出收费的意见,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有关部门审批执行;四是民办学校是否具颁发学历资格问题,学历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已,当然在我国现在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从长远的发展观看,只要民办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规格标准,就应该允许发给相的学历,否则就是不公平,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民办学校用公办学校的学历指标办学历教育班,这是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的;五是明确校长与校董会、办学者、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应当给熟悉教育规律的民办学校校长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民办教育的立法问题很多,应当加紧调查研究。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区人大对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积极鼓励 正确引导 规范管理 加快全区民办教育发展
对55区民办学校的调查报告
55区人大常委会
过去的十几年,我区的教育在改革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不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兴起非常响亮的教育改革呼声,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多,其核心是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的改革,发展民办教育则是推进其改革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全民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从6月中旬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对全区民办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区教育局的配合下召开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座谈会,听取了11所民办教学机构的工作汇报,并先后走访了6655东方双语学校、新星技校和66十八中等民办教育机构。常委会还专门赴我省民办教育发展较早的滕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参观了该市部分民办学校,为了做好调查工作,还查阅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全区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
一、全区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
根据对本次调查情况的分析,从宏观上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我区民办教育数量持续增长,办学层次丰富多样,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事业。据统计,全区共有62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 处,教职工 人,其中专职教师 人,兼职教师 人,在校学生 人,学校总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自有面积平方米,租赁校舍面积平方米,固定资产元。高中及学历教育学校 所、培训机构39所,在校生 人。从微观上看,全区民办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行为逐步规范,在民办教育行列中涌现出一批如艺术学校、66外语学校、66国际语言学校等先进办学者和优秀办学单位,这些办学者艰苦创业,提高质量,形成了特色品牌,树立了正面形象,赢得了良好声誉,在激烈竞争中站稳了脚根,并为社会培养和培训了大批人才,补充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尤其是农村、乡镇企业、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扩大了教育事业的规模。同时,这些学校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成员的可选择性,为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育的办学体制。
作为教育新体制生长点的民办教育,把某种具有市场属性的教育主体引入教育的办学过程,主动对公办教育进行深刻反思,改变了原有公办学校高度集中、高度统一和单一依靠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办学运行机制。民办教育适应了改革开放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和由此激发起的人们广泛而又活跃的学习要求,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拥有依法面向社会办学的自主权。民办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与发展依靠的是竞争,竞争是民办学校发展壮大的法宝,因此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有更强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通过聘请精干人员和兼职教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经营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都善于倾听家长和社会各方意见,增强了学校对教育消费者的责任感。在发展初期,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虽显得很弱小,但民办学校依靠自主的决策制度、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拉开差距的分配制度和灵敏的信息系统,因而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具有较强的办学活力,使民办学校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和发展,同时民办学校营造的这种竞争氛围,也把公办学校纳入到竞争之中,有力地推进了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民办学校的调节机制是市场机制,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和文化消费市场等诸多要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生源市场,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着民办学校,在这种市场的调节过程中,民办学校不断调节教育内部的结构,变化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增减教职员工等,以适应市场竞争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影响,迫使学校睁大眼睛关注用人卑位的需求,并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些需求,这种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更大。
2、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广泛需求。
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办教育改变了公办教育一大统一的教育模式,注重办学特色,创造出了更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因而满足了家长和社会成员对教育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如民办幼儿园、民办小学的寄宿制,满足了部分经济宽裕而无暇顾及教育子女家长的需求,民办中学满足了部分择校生的需要,民办大学扩大了学生入学机会,各级各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满足了社会成员对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的需要。民办学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保持着最直接、最敏感的联系,教育形式多样、灵活,因而民办教育的生长点不断扩展,并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3、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国情,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长期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江苏的情况也不例外,尽管这几年来政府为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作出了很大努力,但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仍不相适应,而民办学校则把社会上蕴藏着巨大投资潜力和投资热情调动起来,并将社会上的一部分资金吸纳过来,同时收取一定的学费,有效地增加了教育经费投入,改变了国家包揽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大推进了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和教育的社会化,改变了社会和家庭消费结构,增加了家长、学生对教育消费观念的认识,激发了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并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相互监督的机制。
4、优化了教育的资源配置。
公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有计划地利用和调节,而民办学校则是对国家教育资源按照市场的方式再一次配置和调节,从现实的情况看,我省的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及其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来自公办学校,且又多数是退离休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投身干民办教育事业除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之外,实质上也是对教育资源的再广组合配置,正是这些具有市场经济头脑和运行能力的民办学校举办者,把社会各方有志于发展教育事业的个人(包括公办学校的离退休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的资金、设备、教育场所(其中不少是公办学校闲置的校舍和设备)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发挥起来,并有力地推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民办学校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
二,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在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和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民办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民办教育的举办者、民办教育的管理者以及社会对发展民办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如:发展民办教育会不会影响公办学校的发展?会不会影响贫困家庭子女的就学机会?社会力量办学不需要国家的经费投入,为什么不能由学校完全地自主办学?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为什么要由物价部门审批同意,而不能按市场调节运作?等等,正是这些认识上的模糊不清,从而导致民办学校不能得到应有的、公平的待遇。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
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不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物价、税务等部门之间和教育行政部门内部之间的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多头审批、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管理混乱,或管得太死,限制了民办学校的发展,或又过于放任自流,导致少数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败坏了民办学校的的声誉。管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责任不够落实,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力量除少数地区稍强一些外,大部分地区的管理力量都相对比较薄弱。
3、政策措施不配套。
国家提出对民办教育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但真正有一定力度的扶持政策措施不多,对民办教育重视不够、鼓励支持不够。特别是土地、物价、审计、劳动、人事、保险等部门和行业之间缺少应有的配合;对民办学校的设置和管理等仍沿用公办学校的标准和管理模式;在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教师的聘用、办学用地等也不能与公办学校享受同等的待遇,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也是多年一贯制,不能体现市场运行机制的作用;还有的一些地方缺少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直接影响到民办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4、法制不够健全,执法意识不强。
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己发布并施行,对民办教育发展作了充分肯定。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可操作性还不够强,《民办教育法》也还迟迟不能出台.许多民办教育的举办者,办学思想不够端正,依法办学的观念和意识淡薄,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还未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个别学校存在领导班子不团结、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有的甚至出现非法办学行为。
5、对民办学校产生的负面影响缺少限制措施。
民办学校既有适应市场经济而充满活力的一面,也有受不规范市场影响而陷入困境出现混乱的一面,还有市场经济本身也有一个不完善和内在具有不可调和矛盾的问题,如,用经济规律代替教育规律,不按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忽视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所具有的公益性原则;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某些谋求利润最大化原则、拜金主义、本位主义、盲目性和短期行为等已反映到民办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教育事业的社会形象;还有公办学校民营化,也可能会降低来自贫穷家庭孩子的入学机会,扩大社会的不平等。如何来限制这些负面影响关系到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根据我省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民办教育发展未来,我们对民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1、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提高民办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要作用的认识,确立民办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地位。针对目前社会对民办教育认识的各种误区,政府和社会各界要解放思想,用“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要根据世界教育发展方向研究我国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民办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充分认识发展民办教育对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的作用,用正确的发展观对待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常深入民办学校调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
既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把市场作用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民办学校的宏观管理对处于刚刚起步的民办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对于克服民办学校的办学上的盲目性、运行上的无序性、教学上的随意性,避免因缺少宏观指导而使民办学校陷入自生自灭的境地,从而给民办教育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建议,在学校的设置与审批上,要与地方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既坚持标准,也允许其逐步到位并加强督促检查,要求按期达标;在行政管理上,要实行统一归口管理与分工协作相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最好是能有一个专门的管理处室,若暂时条件不具备,可规定主管的处室进行管理,并要处理好与相关处室的协调管理关系,要从规划、计划、教职工的聘任、招生到会议、提供信息、开展活动等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淡化领导管理行为,强化具体指导行为,切实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保民办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利。
3、积极建立教育的要素市场,支持民办学校的改革发展。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建立教育要素市场,给民办学校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使民办学校在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是建立校舍、设备市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办学校为租赁校舍、设备煞费苦心,有的甚至陷入校舍、设备无着落的困境,而另一方面,现有的学校和企业这方面有很大潜力,两者缺少沟通的中介和机制;二是建立教师人才市场,目前,民办学校聘用教师主要是通过朋友介绍或自荐等形式,这实际上已是教师市场的萌芽,但缺少公开性、竞争性,民办学校选择教师的余地比较小,建立教师市场,把具有教师资格并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通过教师??市场??学校的循环机制,促进民办学校教师的优化组合;三是建立招生市场,为建立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也将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促进招生工作的健康有序;四是引导民办学校进入资金市场,在增加民办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仅仅靠收取学费是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可引导民办学校向银行借贷,政府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贴息,帮助民办学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4、制定保障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
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纳入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规划.要保证民办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享有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及其教师和学生平等的法律地位。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要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保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对教育机构发展需要征用土地的,根据有关的规定和实际情况,纳入规划,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并可优先安排。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举办的教育机构在业务指导、教研活动、教师管理、表彰奖励等方面,应当与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同等对待;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机构的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保障等方面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并落实到位。
5、加强民办教育的立法和地方立法工作。
国务院已发布了《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这对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条例》还比较原则,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明确,需要加快地方的立法工作。民办教育的立法应当体现“十五大”精神,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体现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界、面向现代化的精神,体现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特点,并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概念问题,最好能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社会力量办学”。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名词,但表达不够准确,不适合于法律用语,也与国际通行的惯例不相一致,目前民办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社会上也已为人们所熟悉,所以用“民办教育”或“民办学校”比较确切;二是民办学校的社会地位、权利,应当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地位,应当给民办学校明确的权力和相应的利益,特别是民办学校的财产权属问题一定要有一个明确,应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含糊;三是民办学校的收费问题,民办学校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是教育自身价值的体现,应当更多地动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民办学校可以提出收费的意见,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有关部门审批执行;四是民办学校是否具颁发学历资格问题,学历只是一个人的经历而已,当然在我国现在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但从长远的发展观看,只要民办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应规格标准,就应该允许发给相的学历,否则就是不公平,现实的情况是许多民办学校用公办学校的学历指标办学历教育班,这是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的;五是明确校长与校董会、办学者、投资人之间的关系,应当给熟悉教育规律的民办学校校长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当然民办教育的立法问题很多,应当加紧调查研究。
第四篇:关于中小型民办学校调查报告
中小型民办学校:在夹缝中求生存
民办教育对于中国而言,是一项既“古老”又“新颖”的事业。十几年前,当民办学校逐步进入公众视野时,不少公办学校多了几分竞争的担忧。谁能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少民办学校尤其是中小型民办学校,其生存还在被一大堆的问题困扰:经费不足、生源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那么作为xx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体——中小型民办学校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家中小型民办学校。
资金缺口——最大的“拦路虎”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各类民办学校410所,教职工总数7300余人,在校学生11.4万余人,全市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减轻了政府的办学压力,缓解了社会经济增长与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不过,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民办学校管理层都发出同样的声音:民办教育是一项“投资周期太长,回报率太低”的事业,而资金缺口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某钢琴艺术中心是目前我市唯一的一家有办学资质的钢琴培训学校,从创办至今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先后投入达几十万。创办人首旭峰坦言,在创业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资金困难。由于前期投资比较大,回报低,所以培训中心从创办至今还未创造盈利。他说:“做钢琴培训是个利薄的行业,刚赚到一点钱又要改进教学设备,这就注定培训中心不能产业化、规模化。”首旭峰笑言,自己除了会弹钢琴什么也不会,创办钢琴培训中心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与艺术追求。他的梦想就是希望拥有一所环境优美、设备齐全的钢琴培训学校,比如一个大的演奏厅,但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他说:“在发展的过程中,改善教学环境需要大量的资金,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急需贷款,希望政府在这方面能给予大力支持。”
xx县某学校自2002年创办至今已有7个年头了,目前拥有小学至高中的全部学制,在校学生700多人。校长欧阳占荣坦言,创办这所学校已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根本无法收回成本。他说,“根据相关法规,学校不能通过银行抵押贷款,如何融资是最让我头痛的问题之一。”
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
如今,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可不管是刚刚起步的还是有一定历史的民办幼儿园,师资问题总是摆在其面前的头等大事。民办幼儿园自己培养的优秀教师难以久留,整天被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所困扰,让民办幼儿园的园长们感到疲惫不堪。
落在苏仙北路的某幼儿园自2005年创办至今已有4个年头了,其目前拥有7个班、200多名幼儿。园长宁曼是这家幼儿园的股东之一。目前,让宁曼最无奈的就是师资问题。“在幼儿园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年轻活泼的女孩,以‘80后’居多。作为幼教老师承担的责任很大,但她们年轻的心理很难承受,有时候面对家长的一些批评意见,她们接受不了就会选择离开。”宁曼说,“如果刚刚培训出来的老师又走了,会对幼儿园造成影响。”她认为自己的园区不具备条件帮助她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希望政府在关爱妇女的时候,多关爱民办学校的幼教老师,让她们像公办老师一样多学些知识。”
因为没有相应的生活保障可依赖,没有优越的前景可展望,民办教师也成了“流水的兵”。欧阳占荣无奈地告诉记者:“随着公办学校的扩张,我们从大学里招聘来的一些老师、一些花了不少力气才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都选择流向公办学校。”
学校收费——收入难抵开支
随着公办学校“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实施,民办学校的生源日趋减少,招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民办学校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各种税费使得民办学校不堪重负,一些中小型民办学校管理层都在“叫穷”,收入难抵开支困扰着民办教学。
“我校小学、初中、高中每学期的学杂费大约是1000余元,高中收费和公办学校差不多,但小学、初中的学杂费要比公办学校高出一大截。”在欧阳占荣看来,公办学校的课本和学费都是由财政补贴,而民办学校就要自己掏腰包,因此学校目前的收费标准和公办学校已经失去了可比性。在谈及自己学校的收费时,欧阳占荣表示并不算高。“我们的收入相比庞大的支出显然是不够的,每年的收入与开支能够持平就不错了。”欧阳占荣无奈地说:“目前国家已经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民办学校却不能与公办学校一样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致使民办学校生源流向公办学校的情况严重,所以民办学校已经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地步。
第五篇:区人大考评组评议交通运输工作调查报告
区人大考评组评议交通运输工作调
查报告
区人大考评组评议交通运输工作调查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实施方案的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我们第三调查考评组一行5人,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下,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个别座谈、查看资料、问卷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对区交通运输局三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考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三年来,区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
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获得国家、省、市先进集体荣誉10多项,先进个人7人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交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广泛好评。贯彻交通法规,严格依法行政。三年来,区交通运输局不断加强对交通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坚持依法行政,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一是认真学习宣传法律法规。在全系统开展了以交通法律、法规为重点的“五五”普法活动,确保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深入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交通法规,开展了全区交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视察,全面加强了执法监督,公路、水路无“三乱”现象。三是严格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人员资质管理,全系统188名执法人员整训面达100%,并重新颁发了新的执法证件。开展行政事业收费项目自查自纠活动,制定了《沙市区交通系
统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交通行政执法的“五统一”、“五个一律”、“五个不”和“十一条”等纪律要求,规范执法行为。
坚持执法为民,打造为民交通。三年来,区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工作兴区战略,坚持执法为民理念,着力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为民交通,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亿元,是“十五”投资的9倍。路网建设得到完善。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4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里程738公里,形成了“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农村公路网络。港口实力不断增强,建设显著加快,建成和储备了一批重点项目,现代物流业得到大力推进。二是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公路通行环境明显改善。对国省干道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建成省级文明路和客运文明示范线各1条。农村交通面貌变化显著,基本形成了农村
公路“通村达组到户”,农民群众行路难、乘车难、过渡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成功保障了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交通运输安全,全系统连续五年保持平稳安全态势,被评为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三是交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成了水监体制、燃油税、乡镇交管站等改革任务,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荆通运业公司被表彰为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先进企业和省优秀民营企业。坚持科技兴路,区公路局设备实力、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走在了全市前列。完成了“平原湖网地区干线公路改建沥青路面结构和材料研究”等科研项目,《智能材料在桥梁结构中的开发研究》科研项目,被省政府评为“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监督。作为政府的工作部门,区交通运输局在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的同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推进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
对区人大每年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明确的交通工作任务,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每年均超额完成区政府承诺的为民办实事交通建设的工作任务。二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坚持每年都邀请人大代表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视察,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三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件,做到见面率、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被区人大常委会评为“支持服务代表履职先进单位”。三是认真对待人大工作评议。区交通运输局对人大工作评议高度重视,及时成立“迎评”领导小组,制定方案,认真开展自查自纠,积极配合调查考评组工作,保证了评议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问题及建议 调查中,大家对交通运输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交通建设配套资金不足,农村公路养护需要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要加大等。据此,调查组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交通建设资金筹措力度。区政府要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交通基础设施配套资金要列入财政预算并能够及时到位。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交通建设。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管好用好交通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要进一步宣传交通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公路养护意识。要实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深化和推广农村公路文明示范线、农村公路养护示范村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养管规范化进程。
依法规范运输市场监管行为。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上的沟通和部门横向联系,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等机制,依法规范交通运输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