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时间:2019-05-13 19:5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一篇: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文章标题: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

重要形式。”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和上层建筑,总是受该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反映各自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政治发展道路,表现出不同的实现形式。西方国家普遍采取选举民主的形式,体现在总统选举、议会选举和表决等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选举民主形式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但在西方的政治实践中却有其固有的缺陷,不能最广泛地代表普通民众的利益,而往往成为少数有钱人的政治游戏以及少数利益集团维护其利益的工具。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吸收和借鉴人类民主政治发展有益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的选举民主;一种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协商民主。特别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的创立和实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民主从来都是少数人的特权,是奴隶主、封建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享有的统治、压迫劳动人民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批判地继承包括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在内的人类文明成果,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解放全人类”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等彻底民主的理想和主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从少数人的民主转变为多数人的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精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积极探索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形式,创建了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共同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还积极探索社会各方面人士民主协商、共谋国是的民主新形式。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也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的实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得以保留,继续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从而正式形成了我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形式相辅相成的格局,开辟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纪元。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创造性继承的产物。不同的文化理念,孕育不同的民主形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始终倡导“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把“和合”视为政治的最高境界,作为国泰民安的基本特征。所谓“和”就是各种异质因素的和谐共处,“合”就是各种异质因素的相互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与和谐观念。要达到“和合”,就要做到“和而不同”,既坚持原则又尊重差异,既相互碰撞又形成共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实现“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这种“和合”的政治文化传统,并赋予这种“和合”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使协商民主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始终存在多阶层、多党派、多民族、多宗教的格局,其内部状况正发生新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分配方式、就业形式,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和社会组织,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趋于多样。同时,香港、澳门回归后,还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生活方式共同存在的局面,等等。进入新世纪,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种多样性还将不断发展。

社会存在差别,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需求和政治愿望。我们党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在不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通过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真正实现。

二、我国协商民主的四种基本实现途径

我国协

商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这种民主形式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之中,贯穿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表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有四种实现途径,即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合作共事。

协商民主体现在政治协商中,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就国家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等,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进行协商。这种协商有两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主要采取民主协商会、小范围谈心会、座谈会等形式。比如,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双周座谈会、最高国务会议和协商座谈会等形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协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每年都要举行多次协商会,广泛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建议。第二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主要采取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比如,每年一次的全国政协大会,中共中央主要负责同志都要与政协委员一起共商国是,政协委员都要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参与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协商更多地体现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具有高层次、高频率、小范围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体现在更大范围内的政治协商,两种方式各有特色,互为补充。

协商民主体现在参政议政中,主要是人民政协以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积极发挥作用。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基本职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参政议政是协商民主中经常的、普遍的、广泛运用的一条途径,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表达意见,献计出力,同时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充分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各方面的合理要求,在各种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更加民主和科学。

协商民主体现在民主监督中,主要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民主监督是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人民政协中一种独特的监督形式,是我国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具体表现为: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案,通过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以及提交提案、举报,通过参加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的调查和检查活动,通过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受聘担任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特邀监察、督查、检查人员,通过开展有组织的民主评议等各种方式,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切实开展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的“刚”性监督相比,民主监督属于“柔”性监督,更能体现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更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

协商民主体现在合作共事中,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政协以及各种社团组织、社会基层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中的合作共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吸收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各级人民政权和政协组织,让他们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毛泽东同志说过,“国事是国家的大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共产党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目前,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党外人士占有适当比例,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的党外干部。在各级政协中,党外人士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在职权范围内与共产党员干部有同等的权力。他们按照分工,列席中共党组会议,参加行政领导,参与有关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参与全局性事务和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在其分管的工作中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中国共产党和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存在于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使我国的协商民主最经常、最大量、最普遍地体现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广大党外人士的聪明才智,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协商民主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

我国的协商民主深深根植于中国的土壤之中,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有利于实现最广泛的政治参与。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其主体涵盖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等社会各界、各方面人士,能够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社会各群体中的个别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地反映,确保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同时,协商民主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到影响群众具体利益的各项决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比如,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抗击非典、宏观调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许多重大建议,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建议9万多项,许多建议被党和政府采纳,产生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利益诉求。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蕴含着合作、参与、协商、包容的精神,只要不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社会各界人士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并在充分的、民主的、平等的、真诚的协商讨论中作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决策。比如,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共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12900多件,立案12300多件。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5030多件,立案4898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647件;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提案198件;人民团体提案1件;界别、小组提案52件。其中有关经济建设方面的提案2213件,科教文卫体方面的提案1441件,政治法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提案1244件,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愿望和建议得到了充分地包涵和反映,有利于推动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协商民主坚持民主的多数与少数相统一,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能够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各界智慧,形成强大合力。

有利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协商民主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使得这一民主形式更加真实、有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5年来,无论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各项决定,还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宪法修改等,中共中央、国务院事先都广泛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据统计,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民主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00多次,其中十六大以来就近60次,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就有近20次,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已基本形成制度。比如,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初稿形成前,中共中央就在征求党内意见的同时征求党外人士的意见。初稿形成后,胡锦涛同志又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其中有22条被采纳。又比如,去年8月,胡锦涛同志亲自主持召开协商会,征求党外人士对“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此前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全国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很多政协委员也围绕编制“十一五”规划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十届政协首次专题协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分别参加了不同专题的协商讨论,广泛听取和采纳各界人士的意见。

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这一民主形式

任何民主形式都有一个不断建设、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更加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人们政治参与的意识不断提高,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愿望日益增强,更加需要我们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这种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我国社会更加和谐有序、更加充满活力。

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都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鲜明的特色和蓬勃的生机。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形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同时,要尊重民主党派的法律地位和政治地位,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善于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和讨论,使党的主张和意愿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的共识。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的模式,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要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协商民主最大的特点在于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协商、平等议事、同谋共识。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良好氛围中,协商民主才能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真正成为反映民情、吸纳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形式,必须大力发扬民主的作风,营造宽松的环境,倡导务实的态度,使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讲实话、说真话、道心里话,特别是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要充分发挥其他民主形式的作用。在我国,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和其他民主形式共同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只有把各种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形式,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选举民主等其他民主形式,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使之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确保人民的意愿得到最充分地反映和表达,社会各方面的正当要求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实和满足。

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形式,要不断推进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与选举民主本身往往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规则和运作程序相比,协商民主相对缺乏“刚性”的规范和要求,“柔性”的特征比较明显。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形式,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不断推进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并结合形势的发展不断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努力使协商民主这一形式更加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序可循,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发展人民民主,服务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第二篇: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界别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政协界别不是一种固定的组织形态,它是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开展活动的基本单元。

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而界别协商是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某个或多个界别的委员作为协商主体参与政治协商的一种民主协商形式。根据协商主体的不同,界别协商可分为界别内部的协商、界别之间的协商以及政协界别与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商。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界别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特色,开展界别协商是政协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政协的协商民主与界别优势结合,使界别协商在政协履职过程中尤其是在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协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政协工作的一种创新。探索并创建界别协商机制,积极发挥界别协商的作用,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政协政治协商创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界别协商

协商,就是共同商量以便取得共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态和民主决策机制,具有协商、平等、合法等重要特征,具有对话、磋商、交流、听证、沟通等多种形式。民主协商已经成为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寻求共识、协调行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人类社会处理政治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一种基本方法。

界别协商就是以界别为单位组织政协委员开展的各类协商建言、协调关系的履职活动。界别协商作为一种正在实践、探索中的民主协商形式,明确其内涵十分重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

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提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各党派参加人民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唯一由界别组成的政治机构。政协的界别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也是政协会议的基本组织形式。政协界别不是一种固定的组织形态,它是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是政协履行职能、开展活动的基本单元。

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党和政府广纳民言、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而界别协商是政协进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某个或多个界别的委员作为协商主体参与政治协商的一种民主协商形式。从一些单位的实践来看,根据协商主体的不同,界别协商可分为界别内部的协商、界别之间的协商以及政协界别与党政部门之间的协商。

二、界别协商的特点和优势

界别协商是人民政协界别的智力优势和组织优势与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的结合点和交汇点,这些优势的叠加可以使界别协商在政治协商中发挥更独特的作用。

1.制度优势。界别协商是有其制度依据的。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2

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以平等对话、协商交流的方式去化解分歧、解决问题,既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又照顾少数人的意愿,成为选举民主的有益补充,在我国已经成为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协商是政协委员政治参与的一种途径和手段,界别协商作为民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这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进一步拓展了人民民主的范围,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当家作主权利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平台和形式。

2.组织优势。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最显著的特色,是人民政协区别于我国其他政治组织的显著特征。它几乎涵盖了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和组织,不受地域和人口比例的限制,充分体现了“大团结、大联合”的方针和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政协的每个界别,都广泛联系和代表着各自界别的群众,代言本界别的利益,以界别的形式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意见和呼声汇成系统的意见,提出共同的意志和主张。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为社会各界充分表达其利益,就重大政治问题进行协商提供了组织保障。政协委员不仅来自界别,也常常以界别为单位开展活动,界别是委员履职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这也使得界别协商在积极反映所联系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协调各方关系上具有重要而有效的渠道作用。

3.智力优势。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汇集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各界别中的委员一般都是在某一领域中拥有较大影响力、较高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参政能力并能代表本界别大多数群众利益的代表人士。而一些由社会分工和职业形成的界别,如文艺界、经济界、科技界、农林界、教育界、体育界等,其委员更是熟悉本专业领域情况的专家,因此观察问题比较准、分析问题比较深、协商建言的针对性也比较强。这使得界别协商在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时,拥有强大的智力优势和专业优势,特别是能对一些事关长远的根本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重要的意见建议。

界别是政协最显著的特色,政协有着界别的天然禀赋和界别协商的独特优势,界别协商是政协智力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的结合点、交汇点,理应成为政协推进协商民主的立足点。应着力突出界别特色,组织带有界别特点的履职协商活动,全面提升政协的履职水平。

一、认识到位,有力营造界别协商的氛围

在党政领导层面,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应从本地大局出发,将界别协商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相关议事规则,纳入党政职能部门有关工作规则,明确开展界别协商的内容,积极支持、主动参与界别协商,敢于、勤于和善于通过界别协商,倾听界别声音,重视界别协商成果的运用,切实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以促进科学决策。党政职能部门应主动加强与政协及界别的沟通联系,建立制度化联系,开展经常性协商,为界别协商活动提供更宽广的空间、更便利的条件。

在政协组织层面,应注重加强界别建设,适时调整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把新的社会阶层吸纳进来,增强界别的代表性。注重发挥政协专委会和机关协调、组织和服务功能,有的放矢组织引导开展界别活动,强化界别协商的基础性作用。新一届常州市政协每年都组织一次“委员界别月”活动,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界别加强调查研究,以便把委员个体智慧提升为集体智慧,进一步提高提案的质量。在今年初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经济、民进等6个界别联合提出《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三改”工程步伐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建议》的“一号提案”,建言推进危旧房、城中村、低洼地改造工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此提案引起了各方面高度关注,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出批示,市政府还将政协“一号提案”作为今年办理工作的重中之重。7月初,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常州市市区三改工作实施意见》,吸纳了界别委员的意见建议。

在政协委员层面,要增强委员由界别推荐、代表界别群众的意识,切实解决好“不能代表”、“不会代表”、“不敢代表”问题,从而把界别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界别协商的现实优势。去年换届后,常州市政协以界别及委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相继建立了8个“委员之家”,鼓励委员利用“委员之家”平台,加强与所代表的界别群众的沟通联系,力争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工作机制。还与辖市区 4

政协联合互动,在乡镇、街道建立“委员工作室”,在社区及相关场所建立“社情民意工作室”,探索建立“界别+社区”的界别活动模式,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规范到位,有序探索界别协商的方法

要有顶层设计。今年来,常州市政协围绕推进地方政协协商民主工作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调研中,不少辖市区政协主席、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都谈到,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崭新内容,一方面需要地方基层政协的探索实践,但更需要有顶层设计,需要对界别协商与政治协商及其他民主协商方式的概念、内容、形式和方法作出统一规定。特别是应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意见或制度,尽快推动政协章程的修订完善工作,用以指导地方的实践活动。

要有制度保障。各地党委和政协可根据上级规定,提出本地的具体实施意见,重点要明确的是:界别协商的主体是哪些、界别协商有哪些形式、经过哪些程序,哪些内容可以纳入界别协商,用制度的刚性来确定界别协商基本模式和方式,实现协商从随机到常规、从政策性到制度性、从“可以协商”到“应当协商”的跨越。我们建议,围绕政协的协商民主工作可在省及地市级层面形成规范性的制度文件,先试点再全面实施推进。

要有健全体系。界别协商与政协其他形式的协商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需要有统一的规范以体现“共性”,又需要有符合自身特点来突出“个性”,就是要在制度建设中注重其系统性。从当前实践来看,可采用“1+X”模式,来推进界别协商制度化建设。“1”即由各级党委推出政协界别协商工作制度或办法,“X”即由党委或政协推出政协主席、副主席联系界别,政协常委联系界别委员、专委会联系界别、界别对口联系党政部门、界别小组召集人等若干具体制度,形成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制度体系。

三、把握到位,有效提升界别协商的水平

要突出计划性。界别协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重要内容,应与其他协商民主工作统筹谋划、计划实施、各有侧重。在年初确定全年工作要点时,在全面把握党政工作中心和重点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精选优选界别协商议题,并纳入政协全年

重点协商计划,明确界别协商的各项具体安排,积极有效地组织实施界别协商活动。

要注重开放性。界别协商应尽可能坚持公开化,做到协商议题公开、协商过程公开、协商结果公开、党委政府采纳情况公开,还可以吸收部分界别群众代表参与协商。根据不同的议题确定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运用座谈协商会、工作交流会、政情通报会、专题咨询会等多种形式,使得界别协商主体多方参与,各方意见建议能够充分表达,实现交融交锋,达成共识,扩大政协界别工作的影响。

要体现实效性。开展界别协商,可以有效汇聚各界别的智力资源,有利于形成一些重大的决策参考意见,特别是行业性、领域性的决策参考意见。在协商履职中,应注意把界别协商与政协其他形式的履职活动衔接起来,增强履职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今年,常州市政协着力围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镇老街古村落保护利用等重点议题开展调研协商,多次组织相关界别针对议题的特定内容进行协商建言,提出了许多有思想深度、可操作实践的建设性建议,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促进了相关重点工作。

第三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

 热点概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2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协商民主的内涵。他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他还指出,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国家治理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的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对自身利益的实现和发展上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应该是全国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级的。因此,必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确保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有序可遵。 相关评论

新华网:总书记的讲话深刻总结了人民政协65年来发展的宝贵经验,精辟论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和新形势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人民政协由各政党、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方面的代表性人士组成,能够比较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社会各方面的诉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协商民主有利于构建和完善结构合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有助于开启民智、汇聚民意、凝聚民力,提高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中国政协新闻网: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像春风,也像是一面镜子,在如何推动协商民主方面讲得很细致,很实际。但是,在政治协商的实践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在基层表现明显,亟需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模拟题

协商民主,这个源自于西方的民主形式在中国产生了其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但是协商民主在我国在发展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请问怎样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建设?  参考解析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政治协商会议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功能逐渐被淡化,其职能也主要表现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应从以下两点做起。

一、构建和完善政治协商结构体系。政治协商做的不是表面的功夫,而是要实实在在起到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其一,要做到多元协商。协商不能是两个人坐下来商讨,而是要吸引最广大的群众,最好是各行各业的代表都能参加。这也是政协的优势所在。其二,需要拓宽协商内容。对于有些政府在政治协商中不允许讨论其不愿意提起的内容,这就大大的削弱了政治协商的实际意义。既然是协商,那么就要敢让大家协商,要让大家放开了讲,大胆的提出意见与解决措施,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协商精神。其三,加大协商人与协商内容的利益攸关性。这也是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只是在为了协商而协商,在他们眼里,只要召开了政协会议就可以。但是忽视政协会议商讨问题的质量。而邀请利益相关人参与才能真正体现出协商的实际意义。如果只让一群对协商内容漠不关心的人在那里夸夸其谈,不仅不会起到政协参政议政的应有作用,还会损害政协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其四,要切实落实协商结果。协商不是茶话会,聊家常。而是为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为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落实协商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实实在在的去做,社会各阶层团体在参与政治协商的激情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体现出政治协商的实际意义。

二、发展基层协商民主。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广西宜州市率先建立起中国的第一个村民自治组织。这也表现出广大农民在自我民主管理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接下来的几年,基层民众自我管理组织在农村和城市逐渐扩大。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大基层民众参与政治的意愿越来越强烈。而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就该依托于基层的人民政协。在基层最有话语权的应该是新时代的“乡绅”。所谓新时代的“乡绅”主要指的是在广大农村和城市小区中具有一定威望,为人正直厚道,深受邻里爱戴的那部分人。要积极的把他们吸纳到基层的人民政协,发挥其在广大群众的的带头作用,把他们培育为基层政治精英。在邀请基层政治精英的时候,还要邀请部分群众代表参与协商,尽量扩大代表的广泛性。这也体现出政治协商会议愿意接受人民的监督。接受人民的监督可以让人民对政府信服,提高人民协商的意愿,形成良性循环。基层协商政治的发展对培养我国的协商文化会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是一种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政治文化传播方式。

因此,发展政治协商工作不仅要考虑周全,还要积极落实。不断地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政治。

第四篇: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尊敬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肯定了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并且要求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发展。所以,协商民主已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协商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在中国引起了政府与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原因在于推进协商民主与中国国情是相符合的。第一,民主的要义即是通过对话、磋商、讨论、审议等各种协商的形式,实现公民平等参与政治生活以及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第二,作为近代民主的基本形式的选举民主或代议制民主本身存在着内在的不足,这就促使协商民主成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第三,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的商议、讨论、对话、咨询元素与协商民主精神是契合的。第四,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坚定地推进民主政治协商是我国政治发展的紧迫任务,这也成为推进协商民主的动力之源。

中国的协商民主不同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它是中国特色民主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中国的协商民主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是我国政策框架的一个前提。其次,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言,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两个基本环节是一种互补的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国家层面上实现选举民主的重要场所,而各级政协是实现协商民主的主要场所。因而,应当从国家的层面上,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上,对政协承担或推动协商民主的责任给予授权,充分发挥政协在我国协商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也不同于咨询民主。协商民主的主体是多元的,而咨询民主主体只有掌权者;协商民主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咨询民主的主体之间是不平等的;协商民主的议程实际上是法律和制度来确定的,而咨询民主的议程实际上只是由掌权人决定的。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五篇: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自觉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时间:2010年06月01 来源:《求是》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从而初步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一方面要坚持从国情出发积极推进民主,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

民主政治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在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多数人的意愿进行决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实践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多种形式的民主,尽管这些民主的阶级实质、实现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比如,按照多数人意志进行决定的原则、程序化的原则、权力制约的原则、选举的原则等。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民主都是同自己的国情实际相联系的。中国国情的实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无论是发展民主还是实行法治,都不能离开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历史告诉人们,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国情紧密结合,建立了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样,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领导人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现实昭示人们,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内部各个阶层的利益要求通过平等协商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表达和集合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过程中,社会各个阶层、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在中国,这个政治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只有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具有坚实保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明特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的体现。这样一种民主具有独特优势。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够动员和组织人民作为主人翁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有着根本不同。西方的议会主要是立法机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则是体现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权力机关。西方的议员是职业政客,我们的人民代表则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各个阶层,能够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人民的利益。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第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个基本政治制度,对于加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维护国家统一,加快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促进少数民族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第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又一个基本政治制度,能够保证广大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自觉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邓小平早就说过:“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别开来”。(《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176页)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同样,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民民主。

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在地要求实行人民民主。同时,我国的国体客观地要求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民主的性质是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在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意愿进行决定的国家制度和运行机制。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是绝大多数人对颠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这就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保障。与社会主义民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不管在形式上如何变化,它的实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财产的多少来决定民主程度的民主。西方政治学家自己也承认:金钱是资本主义政治的母乳。所以,社会主义民主就其实质和发展前途来说比资本主义民主优越得多,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

划清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还必须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曾明确指出:“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西方国家也并不都是实行三权鼎立式的制度。”(《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3卷第307页)西方某些国家的“三权分立”政体,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具体国家历史文化的产物。“三权分立”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皇权至上、不受约束而提出来的。鉴于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封建皇权得不到制约、随便滥用的教训,孟德斯鸠提出建立一种立法、行政和司法互相平行、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制度架构。应当承认,相对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三权分立”的思想和制度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政体适用于所有国家、所有的社会制度。每个国家的政体一方面受国体所制约,另一方面又由各自的国情所决定。从实际情况看,也并不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了“三权分立”这种政体形式。同时,即使是采用“三权分立”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政体的形式也各不相同。同样是代议制国家,英国就是君主立宪制,美国就是民主共和制;同样是民主共和制,美国是总统制,法国是半总统半内阁制,瑞士是委员会制。可见,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的不同,在政体上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与西方的“三权分立”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符合中国的国情,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在探索中历史地形成的。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使人民的权利真正实现了高于一切。邓小平曾经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进行过比较,认为我们的制度比西方更优越、更有效率。

第二,多党制同样不适合中国国情。邓小平说过:“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有什么好处?那种多党制是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国家也是多党,但是,中国的其他党,是在承认共产党领导这个前提下面,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我们全国人民有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崇高理想,即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并在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所以我们能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邓小平文选》第2版第2卷第267页)我们之所以不实行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没有西方多党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的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上层建筑。资本主义民主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既有各阶级之间的对立,又有资产阶级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矛盾,这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多党制度。而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全体劳动人民和各个社会阶层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没有激烈的利益冲突,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集中和协调各阶级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在中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没有实行西方多党制度的阶级基础。由于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阶级斗争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没有基本对立的阶级,也就不需要人为地建立互相对立的多党制。同时,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也证明,多党制不符合中国国情。辛亥革命后,中国曾一度出现过多党并存的局面,其结果是使社会政治状况更加混乱。只有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胜利,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的一致拥护和认可。这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地形成的,也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不容更改。

(执笔:李良栋)

下载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我见

    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之我见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并在同时保证了人民以国家和社会主人的身份充分发挥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概念第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得以提出,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通化一中 滕孝花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普通的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社会主义协商......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作者:万敢生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2033 更新时间:2009/4/16 协商民主形式下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作者:万敢生 2009年03月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共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发展简述 陈延武 《 光明日报 》( 2012年08月22日14 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思考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思考 吴建平一、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内核。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内部各......

    发挥政协重要渠道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发挥政协重要渠道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湖北省政协主席 杨 松 2013年第4期 ——领导专稿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党的代表大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 题库复习题201609185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思想研究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A类: 1、法的本质:是指法的社会的、阶级的属性,而这二者又是统一的。 2、法的社会属性:回答的是它是什么社会的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