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重要作用问题研究
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重要作用问题研究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因此,作为人民政协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各民主党派,是否在其中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是否积极参加或参与了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讨论、协商及其履行职责的各种活动,是体现和反应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验证人民政协是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原则前提下而履行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一、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必须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全面提高政治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
二十一世纪,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适应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提高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能力,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都需要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地在民主党派成员中提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只有认真学习统战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及会史会章,才能做到理论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
(二)着重抓好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参加中共党校或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进修等,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骨干成员的教育,努力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和合作共事能力。继承和发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坚定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信念。
(三)不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与尊重民主党派的自主权利相统一,坚持推进工作和完善制度相统一,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发扬民主,坚持工作程序。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加大考察了解力度,培养一支涵盖面广、比例合理、年龄呈梯形分布、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后备干部队伍。三是做好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注重长期培养和近期使用相结合。制定后备干部近、中、长期使用计划,按培养使用的方
向,把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后备干部安排到一定层次岗位上挂职或兼职,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领导才干,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领导人才。四是对后备干部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对后备干部要定期进行考察考核,建立并完善民主党派后备干部档案,及时调整、补充,形成合理的阶梯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四)组织发展严把质量关。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要注重考察政治素质,严格履行发展程序,如加入组织前的考察、预先谈话、新成员培训等,使其尽快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入组织。一是坚持“三个为主”原则。即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城市为主、以有代表性的人士为主。“三个为主”符合民主党派的历史特点和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现实要求。二是注重质量。注重质量是组织发展的核心问题,民主党派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成员政治素质和代表性。同时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只追求数量,不注重质量,会影响整体自身素质的提高。三是保持特色。坚持各自特色,有利于民主党派发挥各自优势,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四是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相结合。注意吸收政治素质好、层次高、代表性强、有发展潜力的无党派知识分子,并把他们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中来。
二、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的作用,需要政协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有关的机制,保证民主政治制度更好地贯彻执行。履行民主监督职能首先要有制度保证。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如果民主原则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就难以转换成民主政治实践。如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视察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提案办理制度等。其中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让民主党派知情才能谈得上监督。如果连情况都不知晓监督从何谈起。
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知情搭建宽广的平台,营造有效的知情环境。加强参政党的民主监督,就是要以扩大和充实民主作为基本思路,从健全机制、保障权利、强化功能、扩大参与、更新方式、加强反馈等方面来启动和实施这项工作,着重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扩大参政党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加强在监督程序上的规范化建设,使民主监督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让民主监督进一步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软”监督产生“硬”效果。
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提供可操作的制度性规范。民主监督要有可操作的制度性规范,具体表现为监督主体与客体之间信息要对称、监督渠道要通畅、监督的组织性要加强。就政协的职能而言,应该做好民主监督的内容、方法、程序的工作,进一步明确、细化,帮助民主党派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其中政协提案是民主监督的重要内容,尤其要高度重视民主党派集体提案和党派的个人提案的办理反馈工作。就提案而言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侧重于出谋划策,通常以建设性意见为主;另一种多为对决策后的实施情况提出问题,侧重于批评针砭、激浊扬清,这类提案多为民主监督内容。提案办理过程应该让民主党派和委员们知情,对提案办理不力的现象应该予以监督促办。政协还应该充分发挥党派界别的人才的优势,开展专题深度视察调研活动,疏通有关渠道,保障监督有效进行。党派自身在这方面也要积极依托政协,与政协一道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
政协要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把好民主监督队伍组建关。政协在这一方面可以和统战部等有关部门协商协调,从委员中挑选为人正派,是非观念鲜明,敢于建言、善于建言的委员推荐给有关部门组建好这支民主监督的队伍。
三、发挥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需要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一)充分尊重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权利。要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有关情况,并在重大决策前、决策后与各民主党派协商,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以制度化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常态化、程序化,自觉支持、鼓励和帮助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工作,重视并认真对待各民主党派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二)积极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帮助各民主党派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好社会主义学院这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学校,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同中共真诚合作,有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干部队伍,从各个方面为民主党派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创造条件。
(三)畅通民主党派信息获取渠道。实践中,各民主党派在履行职能中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大多数是来自基层群众的反映,或是民间的传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方针、政策,进一步扩大民主党派的知情权,确保民主党派成员“三个参与”,健全同各民主党派的联系制度,使各民主党派
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取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和相关信息,这对发挥好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十分必要。
(四)加强对民主党派工作的舆论宣传。舆论宣传是传播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意义、体现多党合作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载体。宣传部门要重视对民主党派工作的宣传,加大对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社会调研、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报道各民主党派的履职活动和民主党派的优秀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及其办理情况、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等。这既是对各民主党派工作的支持,也是宣传传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篇: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
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作用
中国民主同盟永州市京华中学支部
一、序言及释义
早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成为各自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改革开放后,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纵看这十六字,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这一条是后三句特别是“互相监督”的根本前提;“互相监督”是其他三句特别是“长期共存”的主要宗旨与要求;总之,在十六字方针中,“互相监督”是中心环节与核心内容。落实到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身上,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民主监督
我国民主监督方式有:
1、信访举报制度: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3、舆论监督制度: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4、其他方式:主要有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民主监督的意义和作用,往往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往往容易被一些领导人和工作部门所忽视。其实,民主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质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就是民主监督。这种监督是多渠道,多形式的。
二、目前的问题
南京铁道医学院张赞宁向社会作的一个调查,其中有一项是关于在下列监督机制中,按重要程度排列。民主党派监督被排在最后一位。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政党互动中参政党能力建设机制研究》课题组在民主党派成员和中共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民主党派各种能力的评价上,“监督执政党和政府的能力”是最差的,选择“很弱”、“较弱”和“一般”的民主党派成员分别占“11.3%、16.7%和44.2%(三项相加达72.2%),上述调研显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民主党派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过程中出现了相对弱化的现象。甚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民主监督缺乏强有力的督促手段则让其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面对政治协商初步规范化、参政议政逐步深化,民主监督既无机制建立又无程序保障。导致出现“人大举手,政协鼓掌”的场面。如某年市统战部邀请全市民主党派参加某些问题的协商讨论,但事先并未被告知详细情况,自身又缺乏调研和获取信息的途径,造成“信息失灵”,最后只得草草了事,实属走过 场
2、民主监督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认为民主党派是政治花瓶,只是摆设一下,不当回事,自己又是官僚主义,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哪个敢管?因而对民主监督采取不作为、不配合的态度。使得民主监督失去了准确找出症结所在的机会,而陷于进一步的被动。而作为监督者的民主党派,在行使监督权时也存在患得患失的心理,怕担风险,怕得罪人,怕越位,怕惹事,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
3、监督的内容和层次低,许多关系到国家生死生亡的大事无法监督,能监督的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即使这样,基层党政机关与民主党派协商中,也是通报传达多,听取意见少。
4、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民主党派的成员从整体上来说,参政党的政党意识和民主监督的主动精神仍未能真正地确立起来。一些成员的政党意识淡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一些成员的思想观念仍落后于我国社会发展实践,视野大多局限于经济、环保和一些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敢涉及政治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及重大社会问题
因此,在深入探讨现阶段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从环境因素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有待于进一步不够,民主党派不敢于监督、监督权利不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从主体来看,作为民主党派的民主党派自身存在监督自觉性不够和参政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强化;从客体来看,作为被监督对象的党政部门及其成员存在着接受监督的主动性不够;从制度因素来看,民主监督的实体制度、程序制度、保障制度存在问题;从机制因素来看,民主监督制度的运行的机制,如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尚不完善;这一切都影响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其成员是人民范畴的一部分。从本质上来说,民主党派的监督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一个方面的体现。但是,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民主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关系执政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中共党委依法执政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由于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民主党派的监督也包括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因此,《意见》指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主要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明确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使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有章可循,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自中央统战部组织编写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学习问答》一书
(二)民主监督途径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例行的恳谈会、座谈会上向中共组织提出意见、建议的协商监督;(2)通过在政协大会发言和提出提案,在视察调研中提出意见或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
(3)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党委及其职能部门提出书面意见;(4)就国家或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调研监督;
(5)被聘为特邀人员就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的专门业务监督;
(6)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在组织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时,可邀请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7)参加有关方面组织的重大问题调查和专项考察等活动;(8)反映社情民意进行的日常监督。
(9)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应邀为“特约人员”,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也是参政党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创新形式,但多数“特约人员”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好。一是统战部门重邀聘,轻指导;二是特邀单位重形式,轻实际;三是民主党派对“特约人员”很少管甚至没有管;四是个别开生面“特约人员”重荣誉“光环”,轻履行职责。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特约人员的选聘和管理工作:
1、制定《特约人员选聘与管理工作条例》,规范选聘特约人员的条件、程序及其工作权责;规范任职期限、考核与奖惩办法。
2、吸纳特约人员参加政府“对口”部门的大案要案,可阶段性参加,也可全程参加。
3、建立培训制度,凡新上任的特约人员,必须经过社会主义学院培训或短训班培训。
4、扩大知情范围,经常向他们通报情况,征询意见,加大参与力度。
5、适时举办特约人员民主监督经验交流会,促进此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6、要善于监督。
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局面,同时各种深层次矛盾也凸现出来,以前没有见过的社会现象,没有想到的社会问题,没有发现的社会矛盾都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大范围上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提出对策,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深入细致地了解社情民意。只有这样,我们在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时,才能更具科学性、权威性、针对性。因此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学习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有关的新知识,关注和研究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四、京华中学民主党派参与学校管理
民主党派成员大多集中在知识分子多的场所,如大中小学,因此,民主党派是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中重要的依靠力量,是新时期学校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京华中学)位于冷水滩河东,有两个民主党派,其一是民革,其二是我们民盟,均是在职教育教学精英,大都荣获过市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优秀班主任”等称号。
学校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在学校一些大事上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他们就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未来发展规划,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以及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民主监督。一批德才兼备的民主党派教师担任中层领导职务,如民盟支部主委周显玉任学校副校长,民盟副主委唐爱国任教导处主任,民革成员唐永莲任学生处主任,充分利用他们特殊的身份和民主参政的渠道来拓宽学校的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工作。
另外,民主党派成呐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撰写的议案、提案在每年“两会”上都得到了充分肯定,为地方建设建言献策,同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呼吁,为教育未来发展抢抓机遇。民主管理学校已成为我校一个管理特色,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民主党派作一定会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五、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
民主党派自身存在的问题有:
一、学习教育内容没特色,中共要求什么就学什么,如党的十八大开后。按中共的要求学十八大文件,长期以来缺乏一整套的系统的有说服力的理论工具,理论建设滞后制约了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思想建设形式单一,走过场多,“学习传达”多,针对性不强;思想建设成效不明显,没有很好地解决党派成员思想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问题。
二、有些人士加入民主党派的动机就是希望有机会通过民主党派实现“当官”的目的。以致民主党派在发展某些已经有行政级别的成员时,能不能在行政级别上提一级甚至成为加人民主党派的先决条件。这是“入党做官论”在民主党派建设中的某种延伸。
三、调研积极性不高,患得患失,本来,通过调研,发现问题,才能减少工作的中的失误,但有关部门把调研经费捏得紧紧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由天缺乏必要的经费,有积极性从事的一些调研活动,也变得索然无趣。
四、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一些民盟主歃或副主委均是单位或机关的兼职成员,其自身有行玫职务,事务繁忙,精力自然就不够了,结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现了注重本职工作,根本无暇顾及盟内活动,一年盟员们活动都没几次,甚至盟员之间根本不认识,谈何自身建设。
怎样才能做好盟员们的自身建设呢?
1、真正开展各种调研活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自我建设。才能提高参政能力。调研本来就是参政,只有真正的调研活动中,才能得到各种客观真实的信息,反映真实的问题,才能拿出有实际意义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调研,必须带着问题去调研,并在调研中还要善于发现其它连带问题,一同对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调研课题之前就对问题有了解决方法和调研活动中的先入为主做法往往是走形式、走过场,这样的调研毫无意义
2、理论学习要突出自身特色,不能人云亦云。当然十八大文件是要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中国梦的深远含义也是要学习的,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应该根据民主党派自身的特色,要有自身的理论建论。学习形式多样化,不要动不动就是开会、听报告、读文件,然后聚餐、郊游,这样的形式对提升组织成员整体的政治素质收效甚微。
3、民盟要与其他兄弟党派加强联系,不能闭门造车。民主党派的调研要特别重视和加强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交流。要多通气、多走动、取长补短、优化调研课题、减少其重复、分享其智慧。好的建议和提案可以采取多个民主党派联手调研的做法。
第三篇: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摘要】:
民主党派服从中共的政治领导是处理好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处理好关系的决定因素,民主党派在核心价值观上与中共的统一是处理好关系的思想基础,制度和机制建设是处理好关系的动力源泉,营造亲密而轻松的氛围是处理好关系的感情基础。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也是我国政党关系的基本内涵。这一新型政党关系模式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各个组织当中,民主党派要充分认识这一政党关系,处理好与中共各级组织的关系,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关键词】:
民主党派
核心价值观
共产党领导
建设和谐社会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目录……………………………………………………………2 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3
一、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4
二、民主党派跟党走的传统还要发扬光大。………………4
三、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客观需要。…………………………………………………………5
四、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科学发展保持本色…6
五、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责任做贡献。…… 7 参考文献 …………………………………………………… 8 民主党派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民主党派力量的发挥,作用的体现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协调关系等方面有所作为。
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
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积极参加国家政权和国家事务的管理,监督国家政策方针的执行,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责。
如:中国民主促进会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我会是中国的参政党之一,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作为参政党的基层民进组织,其核心价值观之一应是“以党为师、立会为公”。以党为师的本质就是要求民进以中国共产党为榜样,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念为指导,并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会为公”就是要求民进会员坚持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不谋党派团体和个人的私利;它要求民进会员克己奉公,贡献社会,淡泊名利,促进社会公平。“立会为公”是民进的 优良传统,它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原则一脉相承。
民主党派都“以党为师”,既然如此,梳理和研究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就非常必要。它既是参政党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指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的、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概言之,核心价值观指的是主体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中心部分,它对主体行为的导向、动力和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一、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
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向党学习,从党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里汲取营养,按党的要求去做。为什么说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首先,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巨大贡献。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而今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她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已经成为包括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民主党派跟党走的传统还要发扬光大。在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肩战斗,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党为师跟党走,已经成为传统。今天,这个传统不能丢,还要发扬光大。我们的国家正经历举世瞩目的大转折和事业的大发展,我们民进作为参政党之一,必然要继续坚持接受执政党的领导,学习借鉴执政党在治党、治军、治国、施政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发挥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握参政规律,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了解,增强对执政党的信任,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我国的改革事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以党为师”。
三、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客观需要。
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民主党派已经承担起现代政党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政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和重要力量。我会自1945年成立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是本会的优良传统。”建国后,民进各级组织带领全体会员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在恢复国民 经济、巩固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变革,人们在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也反映到党派成员的思想上。会员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呈现出思想多样性的特征。比如,与老一代会员相比新会员有政治经验的相对欠缺,对统战知识和民主党派的历史和职能了解不够、对民主党派自身的价值认识不清等等先天不足之处。整体上看,民主党派的参政党的理论建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参政能力与参政党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参政地位、履行政治职能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愈发突出。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民主党派的能力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参政党能力虽然也在提高,但从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相匹配、相适应的要求来看,差距却呈扩大之势。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民主党派自身努力克服和解决,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和支持。
四、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科学发展,保持本色。
民主党派是独立联盟、政治实体。在执政党的领导下应该有相对自我发展。过去几十年,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与支持下,在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壮大发展,自身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政党功能得到很大完善,参政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空前提高。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只有各民主党派保持各自的本色,参政才有价值,议政才有力度,才有可能形成和谐的政党关系,才更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当前我国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所以不能放松自身建设,要提高自身素质,创建有别于其它政党的自身建设制度。这样,才能显现和展示自己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
五、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明确责任做贡献。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今已经形成 “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基本格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中共中央在文件的颁发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政党制度,形成了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十七大通过的报告和党章的修改,决定了民主党派的发展战略格局。民主党派的政党功能得到很大完善,参政能力和自身建设能力空前提高。我们只有充分地利用这个时代机遇,正确理解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责任与使命,为祖国的强盛和发展,人民的富裕安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总之,以当下中国各民主党派总体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以中共执政理念为指引、结合自身发展职责等。中国民主党派的总体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有利于社会的繁荣稳定,也有利 于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发展。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起领导作用,各民主党派在中共的领导下履行参政党职能,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只有通过中共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参政党能力建设才取得实质性进展。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吴美华 著 2005
2、风雨同舟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史 张忆军 主编 2001
3、当代中国的民主党派 刘延东 主编 1999
4、爱国统一战线概论 梁琴 主编 1987
5、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研究 于刚等 著 1986.1
第四篇: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区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区党员是社区党组织的成员,是社区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先进分子。社区广大党员都能以身作责,积极带头,勇于探索,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有效推进社区的建设。
一、社区党员服务基层,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城市社区是城市各类人群的聚集地、各种社会矛盾的汇集地。社区成为党巩固基层政权的一个基本单位,是党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一个重要领域,党在城市社区的群众工作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复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把参与社区公共领域的活动,作为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舞台。随着社区居民精神世界日趋丰富,社区民主自治程度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面临着主导社区民主政治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社区党员用自己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有效推进社区建设
现代城市社区已经不仅仅是居住之地,同时也是居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居民的需求很大一部分要在社区满足。社区组织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社区党员去动员、传播活动的主题、理念,有的党员参与其中。
随着形势的发展,纳入社区管理或进入社区生活的党员越来越多,社区党员队伍正在成为社区建设的日益强大的推动力量和宝贵财富,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团结带领社区群众共同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成为模范人物
社区在社区党员的引导下,在群众的支持下,有条不紊发展,健康地成长,其中涌现出一部分道德模范人物------他们都是身边最普通的居民,但他们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有着敏捷的思维,帮助居民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的建设已离不开党员的支持,而社区党员也应努力用新的政治思想来武装头脑,积极表现出党员的先进性,努力为社区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研究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国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给予重点扶持”,这就为革命老区和国家连片扶贫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多次要求一定要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扶贫攻坚战。为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做好革命老区和国家连片扶贫区有关指示精神,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调研组赴广西Y县和D县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深入了解了Y县和D县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情况,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帮扶开发遇到的瓶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中重要作用提出对策建议。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人才智力支持
调研发现,各地通过实施人才政策,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广西D县认真落实“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就业、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政策要求。同时,充实乡镇扶贫开发人员力量,选派大学生村官支持扶贫工作,落实好管理服务政策,让选派人员成为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力量。Y县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培养评选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了“双千”培训评选工作,评选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创业带头人.(二)通过实施就业和培训政策,推动贫困人口就业创业
通过在贫困地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助推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广西D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与县扶贫办等多个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分级分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学生)成才培训工程以及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工程等六大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采取与企业合作办学、送教上门等培训方式,实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就业。
(三)通过加大社会保险帮扶力度,增进贫困百姓福祉
以广西Y县为例,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Y县还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时简化参保对象医疗费报销手续,及时落实参保对象享受医疗待遇,受益的参保居民对象越来越多。
(四)通过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调研发现,各地都加大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力度,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广西D县建成了连同城乡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共投资规划建设社会保障和公共就业服务项目11个。Y县还加强了政策保障,解决公共服务管理问题,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瓶颈问题分析
(一)资源环境约束,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在Y县和D县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了解到,许多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严重阻碍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贫困大石山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少,新型经济主体发展相对缓慢,导致贫困大石山区的经济发展迟缓。
(二)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
目前,许多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群众获取现代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技术、信息的渠道不畅通。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非常高,贫困地区也承担不起相应的成本,进一步导致公共服务水平低下。
(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
调研发现,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贫困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D县贫困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的贫困人口占比8.49%;小学文化的贫困人口占比39.5%;初中文化的贫困人口占比42.23%。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提升难度较大,直接影响了贫困地区的扶贫“造血”能力。
(四)贫困地区“老龄化”直接影响贫困地区发展
由于贫困地区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贫困村中“留守老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劳动能力低下,无法有效地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也直接影响了贫困山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扶贫开发中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要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就业技能缺乏
目前,部分乡镇农民工经济条件差,自身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技能,导致了务农缺技术,增收缺乏后劲;就业观念陈旧,对创业政策及规避创业风险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较少。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单一,能够进入管理阶层和技术开发行业高薪阶层务工的人员很少。
(二)就业资源整合不足,未形成合力机制
就业培训资源整合不足,培训场地及设备重复建设严重,通常以完成培训工作量为目的,导致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够强,且培训的技术水平与就业岗位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就业培训资金不足和各种资金整合不足,难以对就业形成整体的推动效应。
(三)县域?扔霉さノ欢岳投?力的吸收乏力
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本地的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吸收乏力,工资水平普遍偏低,社会保险待遇与劳动者意愿不相适应。由于本地可提供求职者选择的岗位和工种不多,大部分农民工选择到外地务工,无法直接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以Y县为例,由于该县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支撑能力不足,移民就业安置率不高。
(四)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存在困难和问题
调研发现,农村劳动力学习技能的意识不强,从而增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难度。许多人只是怀着既免费又有补贴的心态参加培训,缺乏积极主动性,参训后不能坚持完成培训所要求的课时,培训质量不高。一些定点培训机构为了节约培训成本,没有按课程课时办班,办班质量有打折扣的现象,造成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关文件规定的培训时间难以符合当前在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实际,组织农村转移劳动力一天完成7个小时,连续开展最少15天的集中培训很难实现.以Y县为例,该县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广点多,管理人员人手不够,有些培训不能及时检查指导,存在培训监督不力、不能及时了解培训情况等问题。一些重点培训片区的培训力度不够。一些公益性岗位要求提供材料太多,造成用人单位及审批单位工作量大,加上待遇过低、岗位安置工作时间又过短,造成公益性岗位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抵触情绪较大。职业技能培训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脱节现象,比如电子商务尚未列入职业技能培训工种,但群众有培训的需求。
(五)公共服务不完善,劳动保障存在困难
在Y县和D县调研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不同步。基层工作机构设施有待完善,管理服务工作有待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员不足,村级(社区)管理服务机构网络未健全,导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还不够到位。劳动保障也存在较大困难,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工伤保险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比例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四、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扶贫开发中重要作用的对策建议
在调研过程中,课题组了解了当前Y县和D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调研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结合调研地区的实际情况,认为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革命老区和国家连片扶贫区精准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
(一)切实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就业技能
贫困地区要探索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提升的长效机制,制定全县农村劳动力(含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提升规划,与企业对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切实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和就业技能。
(二)整合就业资源,形成推动就业的合力机制
整合扶贫、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等部门的就业和培训资金,重点向山区贫困群众倾斜。各部门之间形成推动贫困人口培训就业的合力机制,避免出现培训经费“撒胡椒面”的情况,切实满足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贫困人口减贫、脱贫的需求。
(三)健全扶持政策,鼓励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
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一是依托项目带动就业,组织引导参训农民工在当地参与项目建设,实现就近务工。二是要依托园区促进就业,以加大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与企业对接,引导农民工进入县内工业园区就业.三是要依托产业拉动就业增收,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县内私营企业务工。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商贸、物流、餐饮、文化娱乐、社区服务、旅游等第三产业内就业。组织引导贫困村群众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中就业,实现就近就地务工。四是要依托创业促进就业。引导更多农民进入创业园区自主创业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吸纳更多的农民就业。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议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支出比重,创新培训方式和技能鉴定工作,强化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力争取得更大的实效。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维护劳动力合法权益
建议加快县乡社会保障和基层就业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以县乡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切实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资源,真正发挥好城乡两级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全面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业更好发展。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确保广大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
为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处理损害外出务工人员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人格尊严、休息(休假)权利和工资等合法权益的事件,切实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县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作用,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确保受理的案件结案率达100%。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的日常工作巡查、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