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思考
199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实施后,各地消防部门纷纷按照其条文规定向社会公开承诺,将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纳入消防部队的工作职责范围。特别是2002年8月公安部在成都召开社会抢险救援工作会议后,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各级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各地消防部门承担的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火灾以外的其他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对消防官兵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还有许多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在此对进一步做好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一些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进一步完善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的法律、法规,使抢捡救援行动有章可循
《消防法》第27条第3款规定“公安消防部队除保证完成本法规定的火灾扑救工作外,还应当参加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这是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其他灾害或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法律保证。各地消防部门根据《消防法》的规定和现有警力及其装备的实际情况,划定各自参加火灾以外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的范围,并向社会作出承诺。几年来,消防部队官兵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在为保卫我国经济建设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做了大量的抢险救援工作,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同时由于法律还不够完善,配套的法规尚不健全,抢险救援相关的标准不够明确,职责、范围还不十分清晰等等问题,给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许
多不便,有的还引发出一些法律纠纷。为此,笔者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其他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规,明确其他灾害或事故的范围,绝不能大包大揽,一些应由社会有偿服务机构承担的任务,消防部队不要去争,把有限的警力用到“险”的刀刃上;要尽快制定颁发社会抢险救援相关程序和战评标准,规范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其他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行为,使抢险救援工作有章可循,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任务范围。
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消防的投入,加强装备,并真正落实到行动中
《消防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虽然国家已从法律上规定了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对责任,但没有明确定量的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是口头上重视,而在实际的运作中没有将消防工作真正地落实到位。用于更新、维护装备器材的必要经费显得捉襟见肘。政府对消防经费的投入,还要靠消防部门经常磨破嘴皮“化缘”,特别是消防设施建设配套费取消后,消防经费的来源更是“雪上加霜”。我国各级消防部门领导一直为消防经费的问题困扰,直到《消防法》颁布后也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头痛难题,为了多争取消防经费,各级领导不得不想尽办法、各显神通,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腐败问题,也不利于消防的长远发展。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让地方各级政府领导明确职责,提高对消防工作的认识,将消防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规定消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的最低比例,如果地方政府未按比例投入,将依据法律追究地方政府领导的行政责任。只有从源头上保证消防费用的投入,才能使消防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各级政府还应为消防部队特勤队伍配备防毒抢险专勤车辆,随车配备特勤队员的空气呼吸器(含备用钢瓶)、充气泵、防化服、隔热服(避火服)、毒气侦察分析员的防毒面具、担架、解毒急救药物、器械等应急抢险救援物品。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特勤装备投入的加大,使消防部队的装备有了较大的改变,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全国特勤装备的分布来看,还远不能与城市发展相对应,目前我国的特勤装备主要集中在不多的大中城市的某几个特勤中队,装备相对集中,而其它普通消防站的装备还远达不到标准消防站器材装备配备的标准,用于化学事故抢险救援方面的器材严重缺乏。
三、抢险救援必须实施地方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各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建立以消防为主导的社会抢险救援机制
《消防法》第34条规定“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在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消防部队参加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或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必须服从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紧
密配合,充分发挥各专业职能部门的特长,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实施抢险救援。另一方面可以将现有的几支救援队伍,如公安
110、消防119、救护120和交通122等社会性的救援力量予以合并,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采取综合调度,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公安、消防、卫生、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保安等军警民联合的抢险救援机制,制定各部门、各单位参加抢险救援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制定计划适时进行演练,做好抢险救援的预先准备工作,以适应新形势下多形式复杂化的救援需要。一旦有灾害事故发生,政府可根据事先组成的机构及工作任务下达到各部门,组成由政府挂帅,各部门、单位参加的抢险救援指挥部,协调统一各种救援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物力、财力及其它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四、健全制度,重视和强化指战员素质教育和培训,适时修订训练大纲,积极开展实战演练
现代抢险救援的专业化、知识化、复杂化,客观上要求从事抢险救援的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支集专业化、知识化于一身的复合型抢险救援队伍,是中国消防事业的必经之路。为此,必须严格选拔制度,直接从地方高等院校毕业生中招收,从根本上提高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从源头上把好消防队员的选拔、考核关,要面向社会扩大征集范围,打破关系网,真正让有知识或相关特长、身体素质过硬的社会青年充实到消防部队;二是在士官选拔上也同样如此,先培训、再考核,层层把关,绝不能让那
些没有一技之长、本身素质又差的所谓“关系兵”留在部队,改变部分单位“唯关系论”的作法;三是完善教育和培训体系,抢险救援人员的素质提高要靠完善高效的培训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培训教育系统,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救援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强学习交流,作为身处时代、科技、经济前沿的“消防卫士”,消防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与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改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工作需要,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各级消防部队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消防战训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积极为战训干部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要按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从难从严”的训练要求,改进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作战训练工作的各项基础建设,切实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的实战能力。要结合士官制度改革和士兵服役年限缩短的实际,修订训练大纲,制定士官和士兵的分级训练标准,加强对基层官兵的抢险救援基础理论教育以及使用操作各类抢险救援器材装备的应用性训练,并积极开展消防抢险救援职能范围内的各种实战演练,以使参战官兵适应各种形势的灾害事故。
五、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战术研讨工作,加强抢险救援战术理论的研究,规范抢险救援预案
今后,我们应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战评总结、论文交流、战例研讨等多种形式,积极学习一切先进的救援理论,认真吸取每一次战例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和业务素质。针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量多,灭火救援预案制作格式不统一,数
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消防部队应将辖区重点单位划分为两个级别来完善抢险救援预案。对危险性大、易造成群死群伤或重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的单位统一制作规范、内容完整、有照片和录像资料的电子灭火救援预案;对普通重点单位,总队可统一制定格式,力争使抢险救援预案达到格式统一、内容充实、制作质量高、实用性强的目标。此外,由于实行封闭式管理,消防部队特别是基层中队与外界及其他社会抢险救援的力量交流很少,缺乏横向的比较,极易成为“井底之蛙”却不自知,因此加强交流,拓宽视野,通过比较带动自身发展。
第二篇:关于整合加强抢险救援工作的初浅思考
最近,国务院组织召开了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增强应急管理能力,切实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笔者通过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并结合自己长期参加灭火救援的实践,就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资源,切
实加强抢险救援工作作了一些初浅的思考,现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一、抢险救援工作亟待整合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迅猛扩张,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率不断增加、种类不断增多、危害不断增大。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加快对各种应急救援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大力加强政府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建立更加高效合理的灾害事故防控机制已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整合加强抢险救援工作是打造“责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派生了许多在计划经济时期反映不是十分突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现阶段我国包括我省、我市,正处在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国民转性的关键时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安全事故的多发期和犯罪案件的高发期,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因素大量存在。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非正常死亡率约26‰,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量的百分之六。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社会民主法制意识的日益增强,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自身生活环境的安全度,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期望值不断增高。而加强抢险救援力量建设、完善灾害事故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是现代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平安创建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重视政府抢险救援等应急预警机制建设,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将政府应急管理纳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今年2月,国务院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履行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协调、指挥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尽快组建类似指挥协调机构,建立完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最近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抢险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
(二)整合加强抢险救援工作是借鉴外地经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大多依托消防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建立高效的紧急事务处置反应机制。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消防队伍都是集消防、救灾、救护“三位一体”,具体职能包括防火灭火、交通事故救援、化学事故处置、水上灭火和救生、空中救援、地震救灾、隧道(地铁)救援、医疗救护,其他灾害救援和国际救援等。国内目前已有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海南、重庆、四川、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十多个省(市、区)依托消防特勤部队在主要城市建立了重大灾害紧急救援队,承担重大突发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其中四川省成都市政府依托消防部队强化社会抢险救援工作,早于1998年在全国率先向社会承诺“有警必出,有灾必救,有险必抢,热情服务”,出色完成了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全市消防部队平均每年参加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1?3万次,占出警总数的86?89%,出动警力10万余人次,抢救遇险群众500余人,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为当地党委、政府的形象增添了光彩。但目前,国内各地政府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均处于摸索阶段,还不够完善。各地如能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积极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当地实际对抢险救援工作进行科学整合和加强,则可以大幅提高城市的公共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树立起“亲民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切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整合加强抢险救援工作是提高地方公共安全保障水平的现实需要。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国各地党委政府普遍重视社会公共安全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政府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各地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抢险救援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抢险救援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
发展,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机率不断增高,抢险救援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艰巨。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各地的抢险救援力量仍然比较薄弱。许多类型的抢险救援工作任务虽然规定了具体的职能部门,但这些部门因为缺乏必要的力量和装备难以胜任。如我们长沙市制定的《长沙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市政道路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市建
委负责,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由市地震局负责,但这些部门因没有专门的抢险救援队伍而难以有效承担。此外,还有许多类型的抢险救援任务如深井救人、高空救援、建筑物坍塌事故中的生命搜救、污染辐射场所抢险等至今尚无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通常是调动部队,特别是消防部队承担,但由于警力和装备等条件的限制,市消防支队目前仍无法就抢险救援向社会公开承诺。二是缺乏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目前,大部分城市尚未成立应急办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每次灾害事故发生后,根据灾害程度,由市、区(县、市)政府办公厅(室)或有关职能部门临时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对已发生的灾害事故进行处理。由于缺乏权威、规范、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造成事故现场多头指挥,令出多门,各自为政,秩序忙乱,各种抢险救援的指令、信息反馈传递不顺畅、不迅速,严重影响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三是抢险救援资源分散,掌控不力。例如我们长沙市,按照《长沙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市各方面的应急救援工作分别由32个职能部门负责,相应的,相关的应急救援资源也高度分散在如此众多的职能部门。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分散建设的各个救援队伍大多远离事故现场,要靠政府临时性的调度集中,因此机动性差、行动迟缓,容易贻误战机,这与抢险救援任务的多元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工作本身要求的快速性、多样性和协调性极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市里目前尚无专业、独立的灾害事故管理机构,政府对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包括人员、装备、物资的存量及分布情况等信息不甚掌握,一旦遇到突发重大灾害事故,则无法迅速调集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处置。四是重复建设,效益低下。各项社会救援活动有许多共性和其器材装备的通用性,但目前这种分散建设的现状不可避免导致在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上出现重复投入,浪费极为宝贵而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某些部门因为主管领域事故机率极低,拥有的救援资源长期闲置未用,而另外一些救援任务极为繁重的部门则突出存在力量严重不足、装备量少质差的问题。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抢险救援工作的效率,影响了对公私财产特别是群众生命的抢救。如今年2月14日上午在长沙市湘府西路书院南路交叉路口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由于组织指挥不够有力,相关职能部门配合不够密切,加之对用于事故处置的吊车等救援装备资源调度迟缓,导致可以在2个小时内完成的抢险救援任务前后费时近14个小时之久,也引发了当地群众特别是死者家属的强烈不满,甚至采取了阻止现场施救、扬言要引爆煤气罐同同归于尽的过激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教训相当深刻。又如5月19日上午8时许,长沙市万家丽路汇源货运交易市场前一辆怀化籍东风货运卡车发生自燃引发大火。因为起火货车装载有锌粉、杀虫剂、热水器等物品,需紧急调用大量细沙进行覆盖灭火。但由于平时对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情况掌握不准,现场指挥部经过诸多环节、耗费大量时间调集沙子。直到上午11时许,火灾才被完全控制。
二、整合加强抢险救援工作的几点设想
我认为,整合抢险救援资源,并不是将所有抢险救援资源简单地进行捆绑合并,而主要是通过建设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完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强化对各种抢险救援资源的掌控和调度,切实提高政府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的能力,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训养精兵、平战结合,快速反应、协调应对”的原则,组织对突发灾害事故进行快速有效处置。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整合资源加强抢险救援工作:
第一,建立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根据各种灾害事故特别是大型灾害事故的特点,建立一个信息传递畅通、行动协调一致的组织指挥体系是保证应急救援行动有序开展的关键,这也是目前我市应急救援工作中突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因此,整合抢险救援资源,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权威、高效、统一的组织指挥体系。建议:一方面,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级政府应尽快成立应急办,并按照“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模式设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专业、独立的灾害事故管理机构行使职能,从而构建在应急办(即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协调指挥下,由公安110指挥中心、抗洪抢险指挥中心、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指挥中心、119综合救援指挥中心联动反应的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在发生特别重大的灾害事故情况下,应急办应迅速调度各相关救援部门快速反应、联合行动,进行高效救援和处理。另一方面,应对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指挥秩序进行规范,根据灾害事故的等级实行层级指挥。一般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由政府根据其类型授权相应的专业救援指挥中心实施指挥调度,牵头完成抢险救援任务;特别重大的灾害事故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直接实施协调和指挥,必要时报请相关政府领导到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或事故现场实施指挥。
第二,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目前,许多地区市119指挥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处置火灾等各种灾害事故的信息平台功能。建议由应急办负责牵头,以119指挥中心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提质扩容,具体根据城市应急救援各独立系统(如110、119、122等系统)的特点,结合现有的gis、gps、无线集群移动站、指挥决策信息系统等支撑条件,将应急救援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纳入统一的指挥调度系统,完成跨部门、跨警种以及不同警种间的资源共享。并进一步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危险化学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系统、灾害事故处置辅助决策系统和效果评估系统、电子地图等多种信息系统,同时建立规范、便捷、高效的调度指挥程序,做到平时对抢险救援涉及的队伍、专家、装备、物资等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准确掌握,在应急状态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所需有各种资源,为成功处置各种灾害事故和紧急事件提供过硬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抢险救援专业队伍。考虑到各专业救援部门力量相对薄弱且高度分散,难以适应各种高难度抢险救援任务的需要,坚持以“专业、齐全、够用”为原则,依托消防特勤部队,进一步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装备建设,组建重大灾害事故紧急救援队,作为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一支常备性的抢险救援力量,主要用以完成各专业救援部门无法完成的“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一般性的灾害事故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专业救援部门负责处置)。在其他部门的协助配合下,紧急救援队在完成辖区火灾扑救任务的同时,承担除矿山救护和医疗救护以外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山体滑坡及其它地质灾害、建筑物倒塌、危险化学品泄漏、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空难、深井救人、高空救援、地铁隧道救援、水上打捞搜救和群众遇险事件等紧急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整合和加强抢险救援工作,提高政府应急管理水平,是一件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党委政府形象的大实事,是一件惠及长远、惠及群众的大好事。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这一工作必将快步推进,取得重大进展,也必将为“平安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三篇:应急救援工作抢险人员及职责
应急救援工作抢险人员及职责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1 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部。
组长: 袁恒波
副组长: 包生军
成员: 王静于兰和姜忠鹏张凤祥李力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刘 政
联系电话: ***
2、指挥机构及职责
2.1调度室
是指挥部工作机构,负责传达指挥部指令,调度应急救援所需要的人、财、物,上报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和请求支援的有关事项,负责与周围有关部门的信息传递和联络。
2.2保安部门
业务范围内发生事故或灾害,必须按照抢险救援指挥部的安排,参与前线抢险救援工作,全力协助指挥部制定抢险救援方案,负责解决抢险救援过程中出现的业务技术问题,以及抢险救援的指导和协
调。
2.3医院
负责伤员的全面救护医疗,按照指挥部的指令,快速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抢救伤员,迅速提供所需医护人员、药品、医疗器戒、饮用水。保证伤员的及时治疗,最大限度地保护受伤人员的安全健康。
2.4物管站
负责物资供应和后勤支援工作,做好抢险物资和救援物品的调配,保证抢险救援所需物资及时到达,保障抢险队伍的基本生活,做好安置工作。
2.5保卫科
严格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到达,设立安全警戒区域,疏散、撤离无关人员,做好治安维护、消防安全、交通疏导、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应急救援运输道路的畅通,加强对重要目标(要害部位、储备仓库、救济物品集散点)的警戒守卫。
2.6企管科
按照指挥部指令,负责应急救援资金的筹备提供,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2.7机电科、机电队
负责完善应急指挥部通信网络系统,整合无线移动通讯、网通通讯和数据网络通讯等其他社会公共网络资源,形成矿与各基层单位,指挥部与现场指挥部的信息传输系统,建立跨部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稳定可靠应急通信系统,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通讯畅通可靠。
2.8办公室和保卫科
负责应急交通保障,为应急救援的指挥人员、工作人员提供快速的交通工具、顺畅的救援通道、良好的交通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
2.9企管科
负责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处理死亡人员的后事,接待安顿伤亡人员家属,并做好安抚和稳定工作,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
2.10其他有关科室、部门
根据日常分管工作范围和业务保安职责,立即赶赴事故单位,按照前线指挥部的统一安排,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第四篇:3.31抢险救援报告
舒兰矿业(集团)公司四矿
“3.31”较大顶板事故抢险救援情况的报告 3月31日早7时10分,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矿发生一起较大顶板事故,将正在检修的4名工人掩埋,其他人员安全撤出。
事故发生后,舒矿公司及时将信息上报到吉煤集团、吉林煤矿安全监察站、吉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抢险救援指挥机构,下设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医疗救治、治安保卫、通讯保障、接待服务、善后处理等7个组全面开展工作。
吉煤集团及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后,吉煤集团董事长袁玉清、党委书记张金峰、总经理贾立明、安全副总经理徐晓东、总工程师李旭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刘贵峰、安监一处处长杨春库;吉林煤矿安全监察局总工程师孟繁理;吉林煤矿安全监察站站长张庆山、书记李亚民;吉林市市长张晓沛、副市长崔振吉;舒兰市长王书东、副市长崔彦磊;吉林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崔志刚、副局长王献臣等领导立即赶赴四矿事故现场,深入井下,查看灾情,研究确定抢险方案,对事故抢险救援提出要求,保证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公司四矿基本情况
舒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矿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吉舒镇境内,行政隶属于吉林省煤业集团公司,该矿设计能力15万吨,经过近年来技术改造,核定能力达到150万吨。现有工业储
1量1179万t,可采储量200万t。现有员工719人。“五证一照”齐全均在有效期内。
该井采用两斜井片盘开拓,主提升方式为钢带机提升,排水系统为独立排水,井下各水平涌水均排至-40m中央水泵房水仓,沿主井排至地面。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20m/h。矿井最大涌水量200m/h。供电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通风系统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采煤方法为单一长壁后退式。采煤方式为综采。该矿现有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正在开采-200水平右部15层。
事故区位于-200右翼15层综采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177m,储量45万吨,于2010年8月开采。现已开采445m采出煤量38万吨。“三机”配套齐全,工作面配套118部ZY46001738型液压支架,支架状态完好,已经先后开采煤量200多万吨, 采煤机为MG730300,运输机为SJZ764630型,开采至今工作面工程质量始终保持一级品。
采区上下两巷均为U钢支架,由于上顺巷道围岩压力大,将原多次翻修的原36号U钢半园拱U支架改为全园型支护,棚距由半米缩小到1米3架,有效保证了巷道使用安全要求。
为确保该区安全开采,按照防治水原则编制了疏放水设计,对该区15层顶板和13层采空区分里、外段进行了疏放水。共打钻44个,共疏放水量6.6万m。尤其针对13层外段采空区掘送了专用疏水巷进行放水,15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侧自然涌水量18m/h,在下顺槽配有水泵和专用水仓。
三、事故简要经过
333
33月31日零点班,-200m水平右翼15层综采工作面当班出勤26人,另有机电1人,总计27人。凌晨5时30分许,该工作面按照公司安排要求正常停机检修,搞质量标准化,机组停在86号架子。到7时10分,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工作面77~78号架间顶板岩石突然冒货,倾出岩体沿工作面向上11.5米推至采煤机,向下推至工作面零米,持续时间不足10秒。事故点喷出体将77、78号支架护帮板和伸缩梁向空间侧推移1.1米,并将75-78号四部支架前梁供液管和安全阀损毁,75号和76号架子整体下压,沉降0.5米。工作面有23人生还,4人被货掩埋。
四、抢险救灾情况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纷纷作出重要批示,孙政才书记批示要“全力抢救,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王儒林省长批示要“全力抢救“,祖继副省长批示要“全力抢救,防止次生事故发生,保证救援人员安全”。根据各级领导的指示,在抢险救援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全力组织抢险搜救工作,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吉煤集团领导和舒矿公司干部、职工、救护队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深入现场查看,了解灾情。成立抢险救灾领导机构。召开会议,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分析原因,制定了抢险搜救措施:一是对现有综采工作面设备设施保持不动。二是在事故点用木垛、条连子或单体接顶,封严封死。在73号架子以上打两排戗顶子,设臵挡矸墙,防止再次来压突货。三是在工作面事故点和下巷处设臵电话和语音通讯两趟通讯设备,电话由救护队员专人看守,每10分钟汇报一次情况,及时加强联系,工作面9号架子下部设臵探头,发现事故点出现异常或探头报警,立即通知下巷抢险人员撤离,保证上下通讯畅通和抢险人员安全。四是全力组织人员在下巷排水,出货进行抢险,随着陆续出货,尽快恢复开启下巷皮带机和转载机,人员采取每组2小时一轮换,加大出货力度。五是保证工作面和采区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六是在出货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堵煤库。七是全力做好后勤保证。供应公司要立即组织足够的编织袋、坑木、条连子等物资运到现场,保证供应及时到位。
具体抢险过程:一是迅速恢复通风系统。对灾害破坏的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恢复,安设局部通风机两组、铺设风筒1000米,设立一个传感器,保持通风状况良好。二是恢复供电系统。为配合采区抢险工作,保证施工进度,安设开关4组,铺设电缆300米。三是对事故点进行了全面加固。组织人力对工作面事故点上下打锚杆、打木垛、打防货档墙。四是恢复通讯监测系统。在工作面两头各设指挥和抢险通讯电话2部,对讲机信号一套,保证了上下端头作业情况的及时沟通。在8号架子附近安设探头,以监测变化情况。五是组织排水清货。由于采区空间自然涌水约每小时18立方米(突货前后无变化),加之冒落货物堆积,由于突货后停止排水6.5小时,导致空间侧正常积水117.4立方米,在工作面下顺槽安设了4台水泵排水和备用,以上工作于3月31日全部完成。
由于积水和突货混在一起,导致积水浑浊使排水受阻,4月1日抢险指挥部决定通过16层运输巷向积水点打钻,于当日1
5时40分打通,通过扩孔下溢流管加快了排水进度。4月2日11时下顺槽运输皮带恢复开气、12时40分转载机恢复开气,加快了抢险搜救速度。经过全力组织抢险搜救,4月2日晚21时,抢险救援人员在清理至破碎机机头时发现一名遇难人员,23时,在清扫至下端头支护时,发现另一名遇难人员。另两名遇难人员也分别在综采工作面下部1号、2号支架处被发现,并于4月3日2时全部升井。至此,抢险搜救工作全部结束。
截止搜救工作结束,累计投入抢险人员1300多人次,清除现场矸石等杂物65.4立方米(事故浮货堆积量130.8立方,其中工作面事故点以下溜子和煤帮货被冒落物推至下头煤岩83.4立方,突货量47.4立方)。排出水量1194.7立方,其中:采空区正常涌水量1188立方。
五、稳定和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后,吉煤集团和舒矿公司立即成立以吉煤集团党委书记张金峰、副书记李申林为组长的组织机构,抽调专业力量分工负责矿区稳定和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工作,对每个家庭实行包保。所有失踪人员家属得到了妥善安臵。舒兰市公安局安排干警24小时驻守在现场,矿区形势总体稳定。
二0一一年四月十四日
第五篇: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再现的发展形势,长沙如何抢抓机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强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既是发展之需,又是竞争所迫,对促进长沙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意义重大。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志迪提出了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1、构建大的工作网络
一是强化领导小组的指挥和协调作用。调整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时召开会议,对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进行决策和协调。建议市领导按工作分工,分片联系所分管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及时检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形成招商引资合力。进一步加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力度,对客商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议由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开展出访、联谊和专项招商活动;对重大项目线索,及时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洽谈。
二是突出商务部门的牵头作用。商务局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商务经济的管理部门,应树立起工作权威。发挥更强有力的牵头、统筹和协调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多做支持招商、支持项目建设的事,不做影响招商、阻碍项目建设的事,只要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都要大开“绿灯”,给予支持配合,形成各级、各相关部门共同支持招商引资的合力。
三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对有意向或在谈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商务部门要建立重点意向项目库,摸清底数,及时包装、调度和补充,同时建立台帐,报市领导牵头,一月一调度;对已签约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市商务局要主动衔接、积极调度、跟踪服务、推进履约。同时,建议将重大项目的调度纳入明年对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支柱产业招商
一是做好重点产业的招商规划。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大力促进现有产业的有机联系,实现六大支柱产业资源优化配套,使外资成为推动我市六大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是精心编制重点产业的招商目录。要探索编制无项目招商册,同时要围绕产业链集中策划包装项目,如机械制造产业链上要明确整机招商、配套招商或全链招商项目,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一批关联度大、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加大产业招商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专业策划、专业宣传、专题推介营造气氛,打响牌子,提升对内外资的吸引力。
3、注重新兴产业的招商
一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加大申报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工作力度,争取长沙能进入全国第三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同时出台和完善我市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服务外包的调研,关注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等发包企业,积极承接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和金融、电信、物流、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服等业务流程外包。二是加强现代物流招商。加快制订和完善服务于“3+5”城市群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的第三方知名物流企业来我市兴办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我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物流业管理体系,设立统一的物流发展管理协调机构。
三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结内五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经验,制定全市鼓励发展楼宇经济的政策,以CBD建设为着力点,鼓励开发建设商务楼宇,鼓励企业入驻商务楼宇,充分发挥楼宇在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积极开展园区工业地产招商。工业用地全面施行“招拍挂”的政策出台后,其相对便宜的土地价格、日益增长的强劲需求、清晰可见的高回报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进入。长沙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工业地产融资、策划、定位、规划和招商的新模式,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地产企业,大力发展包括传统工业厂房租赁园区、新型的创意产业基地、总部基地型园区在内的各种工业地产运作业态。
4、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园区发展规划。开发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推进园区招商,增强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根据新的形势和园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两区八园的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发展好、发展快的园区。
二是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引导各开发园区按照“三区三带”工业经济新布局的要求,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实现错位发展。三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园区规划、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同时,鼓励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坚持自身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避免园区管理过于行政化的现象,突出其招商载体地位。
四是进一步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全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洽谈,实行强强联合,尽快成长为跨行业、跨地区,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高的新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主要“三资企业”的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促其增资扩股,引荐更多外商来长投资发展。
5、切实转变招商方式
一是精心组织策划重大招商活动。2008年在韩国举办以汽车产业招商为主题的境外招商活动,境内则要选择北京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举办一至两个专题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二是加强项目的策划、包装、跟踪、落实。抓好在谈和有线索的项目的跟进,加强对大项目的调度和协调。设立招商小分队,组织招商专业队伍,对重大项目从掌握线索到项目的洽谈、签约和落地进行全方位的跟进和落实。
三是瞄准大型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有针对性地拜访国内部分大型企业,主要是瞄准北京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力开展点对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投资创业主体,跟进一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
6、调整现有相关政策
一是调整中介人奖励政策。调整中介人奖励政策,重点向制造业、大项目、大公司倾斜,继续我市各类重大商务活动签约项目、鼓励类重大产业项目、世界500强或行业排名靠前的各类特大项目予以奖励;对促成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长沙的相关部门进行奖励;对新型工业化项目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二是调整考核办法。科学研究和制定2008年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全国省会城市商务工作先进。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将招商引资的成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以质量目标为主的科学的商务工作考核体系,试行以考核投资主体、资金到位、科技含量、工艺流程、环保节能、集约用地、产出效能、安排就业、税收贡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推动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逐步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三是改革用人方式,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市商务局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招商工作加强指导,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同时,鼓励各开发园区试行公开招聘专业招商队伍,实行合同聘用制,发基本工资,以招商业绩来考核奖励,实现专业队伍、专业策划、专业推介、专业服务,达到专业招商的效果。
7、加强环境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严格实行审批限时制度,方便群众和客商办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实行失误责任追究制。
二是打造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对签约项目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建立项目从招商到审批办事各个环节的“绿色通道”,完善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实行行政问责,举全市之力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
三是提升定点服务水平。加强对现有的外商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加定点服务机构的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外商俱乐部,增加定点学校和医疗机构;扩大定点服务的对象,把国内500强或重大战略投资者纳入服务范围;完善定点服务的支持体系,充分考虑外来投资者及承办企业的需求,力争政府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有所投入。
8、积极破解用地瓶颈问题
一是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大项目倾斜。结合工业园区规划,协调国土部门把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大项目倾斜,确保全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用地。
二是探索熟地招商的模式和措施。支持各区、县(市)、园区进一步完善用地储备制度,鼓励其探索熟地招商的模式和措施,确保签约项目落实。
三是允许各开发园区灵活掌握用地。允许各开发园区在不突破城市发展用地规划、园区发展用地规划和不违反出让程序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园区用地。
四是研究应对新拆迁条例的有效措施。在新的拆迁条例即将出台实施之际,引导各区、县(市)积极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区委、区政府年初工作安排,今年8月,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秦国良同志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我区招商引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立足“建设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提升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夯实招商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和滨水新区建设,突出引大引强引优,大力引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招商质量效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第一菜单”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和专题办公会议制度,切实加强调度,及时处理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各乡镇招商引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各乡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提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制度,佳惠书记、小平区长亲自带队外出考察重大项目,拜访重点客商,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同时有效促进了干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2、完善机制,全面激发招商活力。一是完善项目前置审查制度。出台《望城区项目前置审查办法》,简化前置审查工作程序,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在严格项目准入的同时,缩短准入时间,加快项目落户进程。二是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望城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惠政策》、《望城区发展陶瓷和石材产业优惠政策(试行)》和《关于支持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优强项目、重点产业、中小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增强了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三是完善中介人奖励办法。修订《望城区招商引资中介人和信息提供人奖励办法》,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热情。
3、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稳步推进区域各园区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园区聚集,努力把各类园区打造成为特色产业聚集的洼地。望城经开区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增强承载功能,壮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依托长沙电厂,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丁字工业小区发展重点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依托大众垸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项目。我区还不断推进乌山创业富民基地、黄金创业园和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和落实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为项目引进提供了最大便利。
4、强化服务,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双优”创建活动,切实落实《望城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项目全程代办制,为项目引进和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和“高速公路”。全区经济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单位就行政审批办结时限、执收执法行为规范等事项进行了公开承诺,各部门作风进一步改进,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两帮两促”活动,创造性采取“综合分类破解法”,集中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阻工闹事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了优良的项目引进和建设环境。各乡镇和园区向投资商提供高质量的跟踪服务,为项目审批、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5、创新方式,全面加强包装推介。招商部门每年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包装一批发展急需、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优质项目,更新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争取让一批优强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同时,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修订《望城投资环境研究报告》,通过网络、报纸及招商节会等途径对优势项目和投资环境进行广泛推介。我区充分利用各种经贸活动平台,积极参加和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如参加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沪洽周”和“港澳洽谈周”,参加历届中博会、湘商大会、珠洽会、科交会,举办“广东湖南商会企业家望城行”、“海外台商望城行”、湖南·望城(广东)专题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发布仪式、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望城)专题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向外界推介了望城,充分展示了望城的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
(三)各片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1、高星片区。高星片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较完善,是我区工业主导产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2010年1-8月,高星片区新引进项目43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47.3%,其中经开区新引进项目26个;协议引进资金154.2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198.1亿元)的77.84%,其中经开区协议引进资金129.5亿元。目前,经开区和滨水新区还有大批项目处于谈判阶段,如经开区在谈的江苏雨润集团拟投资75亿元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市场项目,邵阳商会拟投资100亿元建设大型市场物流项目,滨水新区也在月亮岛开发和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与美国重要投资商和先导区进行深入的合作洽谈。另外,高塘岭镇利用区城优越的地理区位在引进学校、商业地产上下了许多功夫,招商形势大好。
2、大众垸片区。大众垸片区是我区的湖区乡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近年来,该片区以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休闲旅游业。乔口、靖港两镇利用自身的水资源优势和古镇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靖港古镇的开发已完成基础建设,下一步主要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进行突破,乔口渔都建设已全面铺开,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格塘乡充分利用千龙湖资源优势在旅游休闲农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与大韩民国(株)T&C公司合资开发千龙湖旅游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其开发将为大众垸片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华盛集团拟在格塘乡与万虎岭项目合作建设国际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康乡则在打造砂石建材产业之乡上苦下功夫。2010年1-8月,大众垸片区新引进项目16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17.6%,其中农业类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8.6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4.34%。
3、河东片区。河东片区各乡镇由于地理区位和发展定位原因,招商发展不平衡。其中,丁字镇具有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基础配套设施也较完善,重点引进新型工业和物流项目,今年已签约落户工业项目4个,在谈项目7个,在建项目28个,招商引资成绩较为突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与铜官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共同推进招商工作和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精细化工和能源建材产业项目,目前已成功引进工业项目3个,并正在协调与电厂进行蒸汽热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桥驿和茶亭两镇在中小机械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引进上花了许多心思,桥驿的农机产业园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东城镇主要做山水资源文章,黄龙水库和柏乐湖的包装开发及油茶种植招商抓住了特色。2010年1-8月,整个河东片区新引进项目22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24.2%;协议引进资金33.5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16.91%。
4、白乌片区。白箬铺镇依托金洲大道,在其两厢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引进湖南兴邦投资对古冲水库进行旅游度假开发,对桃林村进行整体包装推介;乌山镇则以创业富民基地为核心,重点引进优质中小工业企业落户,目前,待建项目已有8个,但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以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2010年1-8月,两镇新引进项目12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13.2%,其中工业项目5个,农业项目6个;协议引进资金1.8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0.91%。
(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招商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6-2009年,全区共引进项目373个,其中工业项目239个,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76个,共协议引进资金65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2549.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5590.2万美元;到位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其中内联引资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4.3亿元;实现三资企业销售收入170.4亿元。2010年1-8月,全区新引进项目91个,其中工业项目35个,投资过亿的项目29个,共协议引进资金198.1亿元;在谈项目10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4个;到位资金49.3亿元,其中市外省内资金34.5亿元,省外境内资金18.9亿元;新启动建设项目60个,投产投运项目41个;新包装项目29个。2007年以来,我区连续跨入中部十强区行列;2009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区,今年我区在全国百强区中的排名升至第92位,这为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二、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性问题
1、缺乏产业规划布局的指导。近年来,我区园区陆续引进了一批如英博雪津、中航起落架、奥特莱斯购物城、高新物流园等优质项目,各乡镇也引进了大批中小型企业,纵观项目布点和发展布局,就园区而言,大项目基本为独立选址,周边很少有预留发展空间和产业链项目用地,导致现在的食品加工、有色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布局较为混乱,相互穿插,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产业集群的聚集发展,而且这些产业没有与周边区市现有产业错位发展,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加之,没有出台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至目前为止,我区尚未形成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丁字、乌山、桥驿等几个乡镇在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招商引进方面颇有成效,但由于这些地方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腾地有难度,致使许多中小型项目迟迟难以启动,而且引进项目多为类似的小型机械企业,档次较低,缺乏特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不明显;大众垸片区的农业项目发展规划略微滞后。总体而言,我区对园区和各乡镇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定位上仍不太明晰,规划布局不尽详细,比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和“一镇一特”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各乡镇、园区之间横向的沟通联系较少,没有实现全区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经开区的产业龙头带动和周边乡镇的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互补的局面,都是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合力效应。各乡镇的优势资源策划包装、整合不够,没有彰显出望城应有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导致在招商过程中大部分地方都是“接待招商”,在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招商上缺乏针对性,这也是我区引进的招商项目质量整体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现在我区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仍不明显,与周边区市相比,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中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2、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对土地征用控制力度的加大,以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对我区规划的控制发展和望城区改区工作的影响,项目征地手续控制越来越严,土地存量不足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据初步统计,2010年1-8月我区新引进项目共需用地约7500亩,远远超过今年用地指标,且2009年引进的部分招商项目用地指标还未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用地指标紧缺使得不少在谈项目难以落户,签约项目难以尽快启动。项目用地紧缺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破解的核心难题。
3、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区相继拉通雷锋大道、金星大道和普瑞大道,对接城市二环线和三环路,拓宽区城主干道路,完善水电设施,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但在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反映较多的仍然是供水、供电、排污等问题,这表明我区虽然对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但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欠合理,加之,工业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布点过于分散,没有向基础配套较为完善的园区集中发展,开发的重点区域不明显,项目推进速度较慢,缺乏力度。另外,引进项目对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利用还不充分,影响了招商项目的快速启动。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乌山创业富民基地等园区起步较晚,受投入不足、经验缺乏及规划控制等因素影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尚不完善,同时受征地补偿等利益趋动,个别群众煽动阻工闹事扰乱企业生产等事件时有发生。
4、落户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较繁琐。目前,我区对落户项目手续办理各环节没有进行统筹,也未对涉及项目的行政事业收费标准和每个环节具体的办理时间进行整体公示,政务中心的作用发挥难以到位。从项目前期的地勘、设计、规划、征地、环评、安评、消防到项目的核准或审批、招投标等环节费时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导致项目准入和启动的周期过长,给项目的落户建设带来极大不便。部分项目投资方对手续办理的复杂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工程不能按计划开工。
5、招商队伍有待专业化。今年以来,因人事变动,各乡镇招商队伍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大量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招商队伍,短时间内还无法较好地开展工作。加之,招商队伍中有部分同志缺乏有效的培训和锻炼,对本区、本乡镇的基本情况、优势资源都不甚了解,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没有熟练掌握,对项目的质量判断缺乏经验,导致全区引进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只有几十万元,甚至达不到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认定门槛(农业项目2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500万元以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优质高效的开展。
6、招商考核办法有待细化。目前,我区的招商引资考核办对各个乡镇、园区都下达了指标任务,但从此次调研不难看出,有些区位不优的乡镇,特别是湖区乡镇受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完成指标任务,以致于部分乡镇为完成任务而做表面文章。我区各乡镇和园区的资源优势不一,发展定位也有差异,高星片区以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大众垸片区以旅游、休闲农业为主,白乌片区以休闲农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河东则以物流、精细化工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主。考核应结合四个片区的发展定位和各乡镇的资源特色进一步细化,实现招商效果的最佳化。
(二)个性问题
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除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外,各片区、乡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
1、高星片区。高塘岭镇规划布局的调整跟不上招商引资发展需要,如新华联燃气目前选址地存在安全隐患,亟需搬迁,目前进展较慢。星城镇引进的房地产项目周边缺少生活配套设施,部分项目存在圈地行为,启动缓慢。黄金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落后于招商引资发展需要,新东阳等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另外由于地处经开区、高开区、滨水新区交叉范围内,在用地指标、产业布局等方面缺乏有效协调。经开区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急需破解。
2、大众垸片区。大众垸片区引进的农业项目以种养项目为主,但没有形成“一镇一特”,且缺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团头湖开发和水产交易大市场等项目包装深度不够;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大型项目较少。
3、河东片区。茶亭、桥驿、东城等镇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招商形式单一,招商工作停留在“守株待兔”方式上,有待突破;整个河东片区招商没有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有机统一体。
4、白乌片区。乌山镇创业富民基地虽然引进了一批工业企业,但受用地和配套设施制约,建设进度较慢,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白箬铺镇对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在休闲农业的引进上缺乏规划引导,引进的小型项目较多,难于管理。
三、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的形势对我区招商引资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宏观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已走出危机,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方兴未艾,给中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欧美日经济仍复苏乏力,同时中央正在持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且适度收紧了银行信贷,对投资增加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周边竞争态势来看,随着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以及长沙大河西战略的大力推进,先导区建设卓有成效,我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但长沙地区各区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长沙区的产业优势及国家级经开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浏阳市、宁乡区近几年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硬、力度大,专业园区发展迅速,特别是两市、区连通长沙的主干道改造拉通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我区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从区内情况来看,我区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建设迅速推进,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来势喜人,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区委、区政府作出推进滨水新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我区在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具吸引力。总体看来,当前我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四、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
我区地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位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建设省会新城区仅仅依靠本区政府投资和区内民间投资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开展招商引资是实现我区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资金困难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区在全国百强区中快速进位升级的主要途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理性地把握和对待,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能望难而却、无所作为。全区各乡镇和园区要对我区及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了解,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区内为招商项目服务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简化办事流程、明晰收费标准、公开办结时限,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合力量,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共促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态势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和滨水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我们必须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认真分析整合全区各种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布局,明确重点,有序招商,错位发展。要将望城经开区的建设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引进高科技食品、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出版印刷包装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研究制定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100亿元产业集群,培养核心竞争力。滨水新区要重点推进核心区起步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搞好基础配套建设,加快月亮岛开发,大力引进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商贸物流、高档房产、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起步区建设。要依托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开展区域特色资源招商工作。大众垸片区以服务长沙城区和周边为目标,大力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现代农业发展;利用丰富的山水田园资源,与国家、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粮油作物育种、畜牧水产育种、特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做活土地文章,积极推动大众垸由农业生产区向都市生活配套区转变。河东片区要以长沙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和丁字物流园为核心,重点发展能源、精细化工、陶瓷、石材和工业物流产业,在推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升级的同时,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样板区。白乌片区应以白箬铺镇光明村为样板,在金洲大道两厢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乌山创业富民基地应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进行对接,作为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配套园区,要分区规划好中小企业园,建设标准厂房,重点引进经开区食品、机械加工和有色新材的配套企业,打造中小投资者的创业乐园。
(三)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氛围
硬环境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础。要继续加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机制,为项目入驻和招商引资提供良好载体和平台。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乡镇道路改造,有选择、有重点的完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和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软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营造和优化软环境:一是政策环境。明确我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迅速制定出台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营造产业抱团发展的氛围,对已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并根据执行效果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二是政务环境。各个直接或间接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部门要切实从建立阳光、效能、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水平,优化项目办事流程,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和谐的创业环境。三是法制环境。要严厉打击强揽工程等破坏投资环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使投资者能安心、放心地创业发展。四是人文环境。要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招商,人人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面对各地尤其是兄弟区市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紧贴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一要围绕战略投资者抓招商。要深入了解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意向,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内领先企业,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促使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落户我区。二要依托主导产业抓招商。突出引进食品加工、有色材料、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支柱和增长极。三要创新方式抓招商。采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四要依托闲置资源抓招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乡镇有大量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依托这些闲置资源,把盘活存量资产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的“零土地”招商,将有效突破用地、规划等瓶颈的制约。五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窗口桥梁作用,加强与协会、商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六要充分调动在外创业和工作的望城籍老乡的积极性,让老乡在招商引资中牵线搭桥,并回乡投资兴业。
(五)加强领导,狠抓到位,全力推进项目引进建成达效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长沙四小龙在全国百强区中已各占一席,但长沙、浏阳、宁乡三区市进位速度均快于我区。我们必须储蓄力量,奋起直追。一要狠抓项目准入,确保质量。在项目洽谈过程中要重点对其投资拉动作用、投资强度、产值税收、实际用地和环境效益进行准确判断和严格审查,一经准入即全力进行跟踪服务,推动其迅速启动。二要狠抓用地保障。土地是项目建设的载体,国土部门要全力支持,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确保招商项目用地需求。三要狠抓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创业环境。对已取得用地的项目,要继续加大和执行区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加强调度和协调,促成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达效,继续彰显望城速度。四要激励投产达效项目,促进以商引商。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要适时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投资商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意见,跟踪服务,并形成常态机制,起到安商和悦商的作用,进而为以商引商打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