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思考
对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思考
筠连县政府副县长王礼云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措施,它在维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需求,克服贫困等方面发挥了“最后一道安全网”的重要的作用,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德政”工程。要落实好这一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既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又促进和谐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城乡低保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是 “亲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它的建立和实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城市低保工作的意义,特别要对城市低保的保障条件、保障标准、申报审批程序,应保尽保及动态管理原则、鼓励生产自救的方针以及分类救助种类等进行大力宣传,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并努力构建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参与的长效监督机制。
二、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公示制度
规范城乡低保的审批程序和完善公示制度,是加强低保工作的关键,关系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真实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操作。
(一)城乡低保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各社区及未设社区的镇乡民政办对城市低保申请受理要规定受理时间。低保申请人必须按规定如实填写有关登记表,提供相关材料和家庭共同生活人口收入情况证明。受理申请后,工作人员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入户调查,并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后三日内在申请人所在社区(或村委会)张榜公布。
对经过入户调查并不予受理的低保申请,要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在5日内交给申请人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在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时,应选取公平正派、口碑较好、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群众担任,一般为10人左右,并实行季度轮换制(即:一批居民代表在参加了第一季度的民主评议后,应进行轮换)。轮换人数要占原居民代表的60%以上。
经张榜公示后,对群众无异议的低保申请户,须要求低保申请户填写相关资料,履行相关手续,并提出具体意见上报镇乡人民政府;对群众有异议的,要及时调查核实,做好记录,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不得上报。
(二)进一步健全公示制度。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具体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城市低保户的申请、审核、审批,必须经过三榜公示,即:社区(村委会)张榜公示、镇乡张榜公示、县民政局委托镇乡张榜公示。
第一榜公示(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审查公示),将在受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示区按统一格式公示社区居委会(镇乡民政办)审查通过的内容。
第二榜公示(各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将在受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镇乡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示区,按统一格式公示镇乡人民政府审核通过的内容。
第三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在受理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在镇乡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公示区、县民政网、县电视台按统一格式公示县民政局审批通过的内容。
公示的内容包括:低保家庭成员及直系亲属姓名、性别、年龄、就业情况、收入、与户主关系、建议保障金额及家庭成员的照片(照片应为2寸以上彩照)。
张榜公示时要公布县民政局、各镇乡人民政府、各社区(村委会)的举报投诉电话,方便群众监督,并明确张榜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三、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具体实施办法,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及资金的监督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及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工作机制。
(一)落实签到制度。根据本地实际可规定每月5日—20日城市低保户必须到所在社区或镇乡民政办签到;次月5日前镇乡人民政府将上月的签到册送到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对一次未签到的低保户暂停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两次未签到的低保户取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健全公益劳动制度。各镇乡人民政府或社区居委会每月组织城市低保对象参加不少于一次的公益性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每年不少于12次,保证每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每季度参加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的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全年参加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少于4次的低保户将被直接取消享受资格。
(三)强化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对低保对象死亡的、外出的、户在人不在的、家庭成员已领取退休费或有固定收入且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保
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多头享受低保金的、享受分类救助保障应具备的条件发生变化的,各镇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必须认真及时清理,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清理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调查核实后按相关政策处理。
(四)加强社会监督,奖励举报人员。县民政局、各镇乡人民政府、各社区(村委会)要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到群众举报必须如实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群众意见记录表》,在10日内进行调查并上报县民政部门,县民政部门进行核查后作出处理决定;县民政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可委托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调查,也可直接调查,再作出处理决定。经调查,如举报属实,由县民政部门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按被举报户年低保金的20%给予举报人。接受举报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工作纪律,保护举报人秘密,不得泄漏举报情况,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明确工作职责,实施分级责任制
要确保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到位,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施分级责任制。各社区居委会(未设社区镇乡民政办)负责本社区(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该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调查、审核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城乡居民低保审批工作中“三榜公示”、“三级审核审批”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城市低保审批工作顺利开展。
只有正确处理好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才能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促使和谐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强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再现的发展形势,长沙如何抢抓机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强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既是发展之需,又是竞争所迫,对促进长沙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率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和幸福家园意义重大。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谢志迪提出了对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
1、构建大的工作网络
一是强化领导小组的指挥和协调作用。调整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时召开会议,对全市招商引资的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和重点项目进行决策和协调。建议市领导按工作分工,分片联系所分管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及时检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形成招商引资合力。进一步加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力度,对客商相对集中的地区,建议由市四大家领导带队,开展出访、联谊和专项招商活动;对重大项目线索,及时建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洽谈。
二是突出商务部门的牵头作用。商务局作为全市招商引资和商务经济的管理部门,应树立起工作权威。发挥更强有力的牵头、统筹和协调作用。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多做支持招商、支持项目建设的事,不做影响招商、阻碍项目建设的事,只要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作都要大开“绿灯”,给予支持配合,形成各级、各相关部门共同支持招商引资的合力。
三是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对有意向或在谈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商务部门要建立重点意向项目库,摸清底数,及时包装、调度和补充,同时建立台帐,报市领导牵头,一月一调度;对已签约的重点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定期协调机制,市商务局要主动衔接、积极调度、跟踪服务、推进履约。同时,建议将重大项目的调度纳入明年对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加强支柱产业招商
一是做好重点产业的招商规划。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努力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大力促进现有产业的有机联系,实现六大支柱产业资源优化配套,使外资成为推动我市六大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是精心编制重点产业的招商目录。要探索编制无项目招商册,同时要围绕产业链集中策划包装项目,如机械制造产业链上要明确整机招商、配套招商或全链招商项目,力争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一批关联度大、配套性好、带动性强的产业集群。
三是加大产业招商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通过专业策划、专业宣传、专题推介营造气氛,打响牌子,提升对内外资的吸引力。
3、注重新兴产业的招商
一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加大申报全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的工作力度,争取长沙能进入全国第三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同时出台和完善我市鼓励发展服务外包的政策措施,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切实推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加强对服务外包的调研,关注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的最新动态,紧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等发包企业,积极承接以系统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运营、维护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和金融、电信、物流、医疗、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处理及分析、客服等业务流程外包。二是加强现代物流招商。加快制订和完善服务于“3+5”城市群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的第三方知名物流企业来我市兴办物流企业,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项目的开发建设,提高我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物流业管理体系,设立统一的物流发展管理协调机构。
三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结内五区发展楼宇经济的经验,制定全市鼓励发展楼宇经济的政策,以CBD建设为着力点,鼓励开发建设商务楼宇,鼓励企业入驻商务楼宇,充分发挥楼宇在集约利用资源、开拓发展空间、积聚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提升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是积极开展园区工业地产招商。工业用地全面施行“招拍挂”的政策出台后,其相对便宜的土地价格、日益增长的强劲需求、清晰可见的高回报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进入。长沙要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工业地产融资、策划、定位、规划和招商的新模式,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工业地产企业,大力发展包括传统工业厂房租赁园区、新型的创意产业基地、总部基地型园区在内的各种工业地产运作业态。
4、充分发挥载体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园区发展规划。开发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链延伸的主要场所。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推进园区招商,增强园区的产业承载能力;根据新的形势和园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两区八园的发展规划,优先支持发展好、发展快的园区。
二是进一步明确园区定位。引导各开发园区按照“三区三带”工业经济新布局的要求,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合理布局产业,形成集聚效应,实现错位发展。三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管理协调机构,负责园区规划、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协调,避免恶性竞争。同时,鼓励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坚持自身发展、精简高效的原则,避免园区管理过于行政化的现象,突出其招商载体地位。
四是进一步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推动全市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主动与国内外大公司、大财团对接洽谈,实行强强联合,尽快成长为跨行业、跨地区,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高的新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主要“三资企业”的作用,开展“以商招商”,促其增资扩股,引荐更多外商来长投资发展。
5、切实转变招商方式
一是精心组织策划重大招商活动。2008年在韩国举办以汽车产业招商为主题的境外招商活动,境内则要选择北京或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举办一至两个专题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二是加强项目的策划、包装、跟踪、落实。抓好在谈和有线索的项目的跟进,加强对大项目的调度和协调。设立招商小分队,组织招商专业队伍,对重大项目从掌握线索到项目的洽谈、签约和落地进行全方位的跟进和落实。
三是瞄准大型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有针对性地拜访国内部分大型企业,主要是瞄准北京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型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大力开展点对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投资创业主体,跟进一批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
6、调整现有相关政策
一是调整中介人奖励政策。调整中介人奖励政策,重点向制造业、大项目、大公司倾斜,继续我市各类重大商务活动签约项目、鼓励类重大产业项目、世界500强或行业排名靠前的各类特大项目予以奖励;对促成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长沙的相关部门进行奖励;对新型工业化项目适当提高奖励标准。
二是调整考核办法。科学研究和制定2008年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全国省会城市商务工作先进。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服务,将招商引资的成果纳入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范围。同时,积极建立和完善以质量目标为主的科学的商务工作考核体系,试行以考核投资主体、资金到位、科技含量、工艺流程、环保节能、集约用地、产出效能、安排就业、税收贡献等为主要内容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推动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逐步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三是改革用人方式,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市商务局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招商工作加强指导,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同时,鼓励各开发园区试行公开招聘专业招商队伍,实行合同聘用制,发基本工资,以招商业绩来考核奖励,实现专业队伍、专业策划、专业推介、专业服务,达到专业招商的效果。
7、加强环境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严格实行审批限时制度,方便群众和客商办事;继续推进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实行失误责任追究制。
二是打造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对签约项目中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项目,建立项目从招商到审批办事各个环节的“绿色通道”,完善服务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实行行政问责,举全市之力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稳步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
三是提升定点服务水平。加强对现有的外商定点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加定点服务机构的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外商俱乐部,增加定点学校和医疗机构;扩大定点服务的对象,把国内500强或重大战略投资者纳入服务范围;完善定点服务的支持体系,充分考虑外来投资者及承办企业的需求,力争政府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有所投入。
8、积极破解用地瓶颈问题
一是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大项目倾斜。结合工业园区规划,协调国土部门把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集中,向大项目倾斜,确保全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用地。
二是探索熟地招商的模式和措施。支持各区、县(市)、园区进一步完善用地储备制度,鼓励其探索熟地招商的模式和措施,确保签约项目落实。
三是允许各开发园区灵活掌握用地。允许各开发园区在不突破城市发展用地规划、园区发展用地规划和不违反出让程序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园区用地。
四是研究应对新拆迁条例的有效措施。在新的拆迁条例即将出台实施之际,引导各区、县(市)积极研究新的应对措施。
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根据区委、区政府年初工作安排,今年8月,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秦国良同志带领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我区招商引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立足“建设新城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提升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夯实招商平台,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推进园区建设和滨水新区建设,突出引大引强引优,大力引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招商质量效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第一菜单”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区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和专题办公会议制度,切实加强调度,及时处理影响项目建设的各种问题,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目标考核责任制,明确各乡镇招商引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各乡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提高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乡镇的工作积极性。实行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制度,佳惠书记、小平区长亲自带队外出考察重大项目,拜访重点客商,充分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提高了招商引资实效,同时有效促进了干部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2、完善机制,全面激发招商活力。一是完善项目前置审查制度。出台《望城区项目前置审查办法》,简化前置审查工作程序,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在严格项目准入的同时,缩短准入时间,加快项目落户进程。二是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继出台《望城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优惠政策》、《望城区发展陶瓷和石材产业优惠政策(试行)》和《关于支持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优强项目、重点产业、中小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增强了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三是完善中介人奖励办法。修订《望城区招商引资中介人和信息提供人奖励办法》,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热情。
3、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区委、区政府把园区建设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改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稳步推进区域各园区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园区聚集,努力把各类园区打造成为特色产业聚集的洼地。望城经开区不断完善功能配套,增强承载功能,壮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依托长沙电厂,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丁字工业小区发展重点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依托大众垸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引进现代农业项目。我区还不断推进乌山创业富民基地、黄金创业园和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和落实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为项目引进提供了最大便利。
4、强化服务,切实优化投资环境。全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双优”创建活动,切实落实《望城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项目全程代办制,为项目引进和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和“高速公路”。全区经济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单位就行政审批办结时限、执收执法行为规范等事项进行了公开承诺,各部门作风进一步改进,效率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两帮两促”活动,创造性采取“综合分类破解法”,集中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问题,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非法阻工闹事等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了优良的项目引进和建设环境。各乡镇和园区向投资商提供高质量的跟踪服务,为项目审批、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5、创新方式,全面加强包装推介。招商部门每年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包装一批发展急需、特色鲜明、效益良好的优质项目,更新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争取让一批优强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同时,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修订《望城投资环境研究报告》,通过网络、报纸及招商节会等途径对优势项目和投资环境进行广泛推介。我区充分利用各种经贸活动平台,积极参加和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如参加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沪洽周”和“港澳洽谈周”,参加历届中博会、湘商大会、珠洽会、科交会,举办“广东湖南商会企业家望城行”、“海外台商望城行”、湖南·望城(广东)专题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发布仪式、长沙安全食品创业基地(望城)专题招商推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向外界推介了望城,充分展示了望城的投资环境和发展优势。
(三)各片区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
1、高星片区。高星片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基础配套设施较完善,是我区工业主导产业、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2010年1-8月,高星片区新引进项目43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47.3%,其中经开区新引进项目26个;协议引进资金154.2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198.1亿元)的77.84%,其中经开区协议引进资金129.5亿元。目前,经开区和滨水新区还有大批项目处于谈判阶段,如经开区在谈的江苏雨润集团拟投资75亿元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市场项目,邵阳商会拟投资100亿元建设大型市场物流项目,滨水新区也在月亮岛开发和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上与美国重要投资商和先导区进行深入的合作洽谈。另外,高塘岭镇利用区城优越的地理区位在引进学校、商业地产上下了许多功夫,招商形势大好。
2、大众垸片区。大众垸片区是我区的湖区乡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近年来,该片区以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为契机,重点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和休闲旅游业。乔口、靖港两镇利用自身的水资源优势和古镇资源,积极发展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靖港古镇的开发已完成基础建设,下一步主要是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进行突破,乔口渔都建设已全面铺开,品牌效应初步形成。格塘乡充分利用千龙湖资源优势在旅游休闲农业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今年与大韩民国(株)T&C公司合资开发千龙湖旅游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其开发将为大众垸片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有华盛集团拟在格塘乡与万虎岭项目合作建设国际老年人活动中心。新康乡则在打造砂石建材产业之乡上苦下功夫。2010年1-8月,大众垸片区新引进项目16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17.6%,其中农业类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8.6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4.34%。
3、河东片区。河东片区各乡镇由于地理区位和发展定位原因,招商发展不平衡。其中,丁字镇具有较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基础配套设施也较完善,重点引进新型工业和物流项目,今年已签约落户工业项目4个,在谈项目7个,在建项目28个,招商引资成绩较为突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与铜官镇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共同推进招商工作和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精细化工和能源建材产业项目,目前已成功引进工业项目3个,并正在协调与电厂进行蒸汽热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桥驿和茶亭两镇在中小机械制造业和现代农业项目引进上花了许多心思,桥驿的农机产业园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工作有序推进。东城镇主要做山水资源文章,黄龙水库和柏乐湖的包装开发及油茶种植招商抓住了特色。2010年1-8月,整个河东片区新引进项目22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24.2%;协议引进资金33.5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16.91%。
4、白乌片区。白箬铺镇依托金洲大道,在其两厢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引进湖南兴邦投资对古冲水库进行旅游度假开发,对桃林村进行整体包装推介;乌山镇则以创业富民基地为核心,重点引进优质中小工业企业落户,目前,待建项目已有8个,但由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难以到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2010年1-8月,两镇新引进项目12个,占全区新引进项目数的13.2%,其中工业项目5个,农业项目6个;协议引进资金1.8亿元,占全区协议引进资金总额的0.91%。
(四)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招商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绩。2006-2009年,全区共引进项目373个,其中工业项目239个,总投资过亿元的项目76个,共协议引进资金65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2549.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5590.2万美元;到位市外境内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其中内联引资引进省外境内资金84.3亿元;实现三资企业销售收入170.4亿元。2010年1-8月,全区新引进项目91个,其中工业项目35个,投资过亿的项目29个,共协议引进资金198.1亿元;在谈项目105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44个;到位资金49.3亿元,其中市外省内资金34.5亿元,省外境内资金18.9亿元;新启动建设项目60个,投产投运项目41个;新包装项目29个。2007年以来,我区连续跨入中部十强区行列;2009年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区,今年我区在全国百强区中的排名升至第92位,这为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了比较好的环境。
二、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共性问题
1、缺乏产业规划布局的指导。近年来,我区园区陆续引进了一批如英博雪津、中航起落架、奥特莱斯购物城、高新物流园等优质项目,各乡镇也引进了大批中小型企业,纵观项目布点和发展布局,就园区而言,大项目基本为独立选址,周边很少有预留发展空间和产业链项目用地,导致现在的食品加工、有色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布局较为混乱,相互穿插,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产业集群的聚集发展,而且这些产业没有与周边区市现有产业错位发展,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加之,没有出台支持这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至目前为止,我区尚未形成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丁字、乌山、桥驿等几个乡镇在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的招商引进方面颇有成效,但由于这些地方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跟不上,腾地有难度,致使许多中小型项目迟迟难以启动,而且引进项目多为类似的小型机械企业,档次较低,缺乏特色,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不明显;大众垸片区的农业项目发展规划略微滞后。总体而言,我区对园区和各乡镇在主导产业发展的定位上仍不太明晰,规划布局不尽详细,比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和“一镇一特”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各乡镇、园区之间横向的沟通联系较少,没有实现全区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经开区的产业龙头带动和周边乡镇的产业发展没有形成互补的局面,都是各自为政,没有产生合力效应。各乡镇的优势资源策划包装、整合不够,没有彰显出望城应有的特色和资源优势,导致在招商过程中大部分地方都是“接待招商”,在对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招商上缺乏针对性,这也是我区引进的招商项目质量整体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直到现在我区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仍不明显,与周边区市相比,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中也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2、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随着国家对土地征用控制力度的加大,以及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对我区规划的控制发展和望城区改区工作的影响,项目征地手续控制越来越严,土地存量不足严重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据初步统计,2010年1-8月我区新引进项目共需用地约7500亩,远远超过今年用地指标,且2009年引进的部分招商项目用地指标还未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复。用地指标紧缺使得不少在谈项目难以落户,签约项目难以尽快启动。项目用地紧缺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破解的核心难题。
3、基础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近年来,我区相继拉通雷锋大道、金星大道和普瑞大道,对接城市二环线和三环路,拓宽区城主干道路,完善水电设施,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但在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反映较多的仍然是供水、供电、排污等问题,这表明我区虽然对基础配套设施进行了完善,但配套设施规划布局欠合理,加之,工业项目在全区范围内布点过于分散,没有向基础配套较为完善的园区集中发展,开发的重点区域不明显,项目推进速度较慢,缺乏力度。另外,引进项目对水电气等配套设施的利用还不充分,影响了招商项目的快速启动。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乌山创业富民基地等园区起步较晚,受投入不足、经验缺乏及规划控制等因素影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尚不完善,同时受征地补偿等利益趋动,个别群众煽动阻工闹事扰乱企业生产等事件时有发生。
4、落户项目建设手续办理较繁琐。目前,我区对落户项目手续办理各环节没有进行统筹,也未对涉及项目的行政事业收费标准和每个环节具体的办理时间进行整体公示,政务中心的作用发挥难以到位。从项目前期的地勘、设计、规划、征地、环评、安评、消防到项目的核准或审批、招投标等环节费时一般在三个月以上,导致项目准入和启动的周期过长,给项目的落户建设带来极大不便。部分项目投资方对手续办理的复杂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导致工程不能按计划开工。
5、招商队伍有待专业化。今年以来,因人事变动,各乡镇招商队伍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大量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经验的同志进入招商队伍,短时间内还无法较好地开展工作。加之,招商队伍中有部分同志缺乏有效的培训和锻炼,对本区、本乡镇的基本情况、优势资源都不甚了解,对企业登记、管理、相关法律等没有熟练掌握,对项目的质量判断缺乏经验,导致全区引进项目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地方引进的项目投资额只有几十万元,甚至达不到我区招商引资项目的认定门槛(农业项目2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500万元以上),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优质高效的开展。
6、招商考核办法有待细化。目前,我区的招商引资考核办对各个乡镇、园区都下达了指标任务,但从此次调研不难看出,有些区位不优的乡镇,特别是湖区乡镇受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完成指标任务,以致于部分乡镇为完成任务而做表面文章。我区各乡镇和园区的资源优势不一,发展定位也有差异,高星片区以工业、商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大众垸片区以旅游、休闲农业为主,白乌片区以休闲农业和中小型企业为主,河东则以物流、精细化工和农业综合开发为主。考核应结合四个片区的发展定位和各乡镇的资源特色进一步细化,实现招商效果的最佳化。
(二)个性问题
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除普遍存在上述问题外,各片区、乡镇、园区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问题。
1、高星片区。高塘岭镇规划布局的调整跟不上招商引资发展需要,如新华联燃气目前选址地存在安全隐患,亟需搬迁,目前进展较慢。星城镇引进的房地产项目周边缺少生活配套设施,部分项目存在圈地行为,启动缓慢。黄金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落后于招商引资发展需要,新东阳等部分项目进展缓慢,另外由于地处经开区、高开区、滨水新区交叉范围内,在用地指标、产业布局等方面缺乏有效协调。经开区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急需破解。
2、大众垸片区。大众垸片区引进的农业项目以种养项目为主,但没有形成“一镇一特”,且缺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团头湖开发和水产交易大市场等项目包装深度不够;对我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大型项目较少。
3、河东片区。茶亭、桥驿、东城等镇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招商形式单一,招商工作停留在“守株待兔”方式上,有待突破;整个河东片区招商没有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的有机统一体。
4、白乌片区。乌山镇创业富民基地虽然引进了一批工业企业,但受用地和配套设施制约,建设进度较慢,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白箬铺镇对自身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明晰,在休闲农业的引进上缺乏规划引导,引进的小型项目较多,难于管理。
三、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
当前的形势对我区招商引资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从宏观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已走出危机,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比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新一轮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方兴未艾,给中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欧美日经济仍复苏乏力,同时中央正在持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并且适度收紧了银行信贷,对投资增加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周边竞争态势来看,随着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以及长沙大河西战略的大力推进,先导区建设卓有成效,我区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但长沙地区各区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长沙区的产业优势及国家级经开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浏阳市、宁乡区近几年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硬、力度大,专业园区发展迅速,特别是两市、区连通长沙的主干道改造拉通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我区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从区内情况来看,我区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项目建设迅速推进,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来势喜人,投资拉动作用明显,特别是区委、区政府作出推进滨水新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我区在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具吸引力。总体看来,当前我区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形势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四、对我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
我区地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位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发展的任务重,压力大,建设省会新城区仅仅依靠本区政府投资和区内民间投资来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通过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实行对外开放、开展招商引资是实现我区跨越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资金困难的有效手段,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确保我区在全国百强区中快速进位升级的主要途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理性地把握和对待,既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能望难而却、无所作为。全区各乡镇和园区要对我区及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了解,认真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区内为招商项目服务的部门必须始终坚持将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简化办事流程、明晰收费标准、公开办结时限,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全区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创新思路,改进方法,整合力量,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共促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全区一盘棋的发展态势 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纵深推进和滨水新区建设的全面展开,我们必须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认真分析整合全区各种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全区产业布局,明确重点,有序招商,错位发展。要将望城经开区的建设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引进高科技食品、有色金属新材料、机械制造、航天航空、出版印刷包装和商贸物流等产业,研究制定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100亿元产业集群,培养核心竞争力。滨水新区要重点推进核心区起步区的规划建设,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搞好基础配套建设,加快月亮岛开发,大力引进教育文化、休闲旅游、商贸物流、高档房产、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推进起步区建设。要依托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开展区域特色资源招商工作。大众垸片区以服务长沙城区和周边为目标,大力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现代农业发展;利用丰富的山水田园资源,与国家、省、市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发展粮油作物育种、畜牧水产育种、特色生物育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做活土地文章,积极推动大众垸由农业生产区向都市生活配套区转变。河东片区要以长沙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和丁字物流园为核心,重点发展能源、精细化工、陶瓷、石材和工业物流产业,在推动传统优势资源开发升级的同时,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的样板区。白乌片区应以白箬铺镇光明村为样板,在金洲大道两厢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乌山创业富民基地应与经开区的产业发展进行对接,作为经开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配套园区,要分区规划好中小企业园,建设标准厂房,重点引进经开区食品、机械加工和有色新材的配套企业,打造中小投资者的创业乐园。
(三)夯实基础,优化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氛围
硬环境是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基础。要继续加强全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机制,为项目入驻和招商引资提供良好载体和平台。要根据各乡镇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快乡镇道路改造,有选择、有重点的完善供水、供电、供气、排污和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软环境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抓软环境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营造和优化软环境:一是政策环境。明确我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迅速制定出台支持主导产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营造产业抱团发展的氛围,对已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并根据执行效果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二是政务环境。各个直接或间接服务招商引资工作的部门要切实从建立阳光、效能、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水平,优化项目办事流程,打造公开、公平、公正、高效、和谐的创业环境。三是法制环境。要严厉打击强揽工程等破坏投资环境、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各类投资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使投资者能安心、放心地创业发展。四是人文环境。要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招商,人人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切实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
面对各地尤其是兄弟区市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紧贴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创新招商方式,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一要围绕战略投资者抓招商。要深入了解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意向,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内领先企业,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促使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落户我区。二要依托主导产业抓招商。突出引进食品加工、有色材料、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印刷包装等支柱产业项目,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支柱和增长极。三要创新方式抓招商。采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代理招商、小分队招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四要依托闲置资源抓招商。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乡镇有大量可利用的闲置资源。依托这些闲置资源,把盘活存量资产与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行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的“零土地”招商,将有效突破用地、规划等瓶颈的制约。五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窗口桥梁作用,加强与协会、商会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委托招商。六要充分调动在外创业和工作的望城籍老乡的积极性,让老乡在招商引资中牵线搭桥,并回乡投资兴业。
(五)加强领导,狠抓到位,全力推进项目引进建成达效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关键”。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长沙四小龙在全国百强区中已各占一席,但长沙、浏阳、宁乡三区市进位速度均快于我区。我们必须储蓄力量,奋起直追。一要狠抓项目准入,确保质量。在项目洽谈过程中要重点对其投资拉动作用、投资强度、产值税收、实际用地和环境效益进行准确判断和严格审查,一经准入即全力进行跟踪服务,推动其迅速启动。二要狠抓用地保障。土地是项目建设的载体,国土部门要全力支持,加大协调工作力度,确保招商项目用地需求。三要狠抓项目建设进度,提升创业环境。对已取得用地的项目,要继续加大和执行区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加强调度和协调,促成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投产达效,继续彰显望城速度。四要激励投产达效项目,促进以商引商。对已建成投产的项目,要适时进行走访座谈,了解投资商的生产经营情况,听取意见,跟踪服务,并形成常态机制,起到安商和悦商的作用,进而为以商引商打好铺垫。
第三篇:对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思考
对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思考
今年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苏州司法行政工作“总体全省争先进,单项全国创一流”是我局近期的奋斗目标,虽是不同的命题,但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更好地实践奋斗目标,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和强大的思想动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快速发展,而“总体全省争先进,单项全国创一流”的过程又是检验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的一个平台。所以,我们应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总体全省争先进,单项全国创一流”,解决争创难题,确保争创目标的实现。
实现争先创一流目标,要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搞好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必须做到“三真”。即:真学、真干、真情。真学,就是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党员干部受教育。全局每个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按《苏州市司法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积极地参与这次活动,特别是在全过程要抓好学习,要认真读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三本书。通过学习,提高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认真查找分析司法行政工作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在学习中思考、提高。真干,就是突出实践特色,把学习的成果最大地转化为工作的实绩。紧紧围绕司法行政工作争先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抓住全年司法行政工作“六个一”的任务和“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发展“双千百日”专项活动,律师党员志愿者“和谐苏州服务行”活动以及“关注民生服务行”主题活动。圆满地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达到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真情,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群众得实惠做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盼,端正工作态度,努力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在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上见成效。
实现争先创一流目标,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司法行政工作。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学发展,表现为司法行政工作系统内各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形态和阶段,是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最快速度、最好质量和
最佳效果的高度统一。其科学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本质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司法行政工作各项齐头并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是司法行政工作各项工作之间,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呼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司法行政工作始终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势头,核心是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平正义、推动民主法治方面的职能作用。我局提出的“整体全省争先进,单项全国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反映近阶段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既符合上级要求,又适合我局实际,既体现积极发展、争先创优,又兼顾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只要我们全局上下齐心协力,按争先创一流的目标来谋划工作,开展工作,就做到了科学发展。实现争先创一流目标,就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法律援助是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职能,从全省看,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几年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08年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228件,同比增长43.7%,成立了全国首家地级市法律援助基金会,法律援助被列入市政府08年惠民实事项目,完成了市法律援助中心硬件升级建设,开展了规范化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创建活动,城区有20
家法律援助工作站“达标”。按照争先进创一流的目标要求,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弱项。突出的表现是:一方面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法律援助案件数量,另一方面社会和群众需要援助的需求又满足不了,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对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调研,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援助条例》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法律援助条例》2003年9月1日起施行,已进入第六个年头,而制定时内容的设置是从全国范围来考虑的,而苏州做为全国的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对全国是超前的。《条例》所规定的三大类十七项法律援助内容已远远满足不了苏州社会的发展需要,从援助的面看太窄,从援助的门槛看设置偏高。二是对社会的宣传不到位。从调研的情况看,许多人对法律援助不了解不知道,特别是外来人员尤为突出。有些人对法律援助有偏见,认为不花钱政府帮助打官司不可靠,习惯于出了事打官司找熟人托后门。三是申请法律援助的手续相对复杂,从申请到实施时间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援人的积极性。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对法律援助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从整体提
高法律援助服务大局的水平。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生、保障民生,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研究制定为民、便民、利民的具体措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开拓创新,根据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研究提高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将更多的困难群众纳入法律援助对象范围,做到应援尽援。加强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研究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措施。以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被征用农民住房、社会保障权益为重点,扩大农村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改进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方便农民申请法律援助。继续降低农民工法律援助准入门槛,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积极探索农民工法律援助的新途径、新方法。深入研究农村和农民工法律援助的需求与特点,总结推广各地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的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三)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立体覆盖,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率,以赢得社会各界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对外进行宣传,同时通过组织开展有特色、有声势、有影响的活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
(四)在全
市开展创建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的活动。推动法律援助机构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市、县(区)、镇(街道)三级网络体系,加大以基层司法所为依托建立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建设和规范力度。在去年创建的基础上,2009年全市70%以上的法律援助工作站达到规范化标准,2010年,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站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更好地方便群众,就地就近获得法律信息和申请法律援助。
第四篇: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 救助的思考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题目: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
毕
业
作
业
分
校:
年
级:12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王
岩
救助的思考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4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4
(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4
(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5
(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5
三、对策建议…………………………………………………………………………5
(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5
(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6
(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6 参考文献………………………………………………………………………………7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救助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笔者在开展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特点,指出现阶段的救助体系中存在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等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救助
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的思考
做好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确保城市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社会救助机制,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政府应按照“分类施保”要求,对残疾人、重病、慢性病人、单亲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并提高补差标准;社区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成立了评议、审核、审批小组,聘请监督员、协管员对申请和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公开监督,增加了救助工作的透明度;社会公众按照“乐善好施”要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
一、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界定
什么家庭属于低保低收入家庭?有什么标准?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
首先,年龄偏大。在笔者针对北京市某社区的调查中,年龄在40以上最多,占47.6%;其次是年龄在18—40岁的占3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20%。由此可以看出,低保对象多数都属于中老年,是家庭生活的依靠和主要经济支撑者,他们肩负的经济负担重,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大。
其次,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是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文盲的占4.3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9.0%。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分布构成看,呈现出明显的中间高两头低的“∩”型状,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62.4%,可见,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低,很难获得再就业培训的一技之长,这确实给他们重新就业带来困难,因此很少有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就了业,也是在一些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上,所得的工资自然也不会高。
再次,从业偏少。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从事小商小贩、干个体的占到5.6%,在外打零工的占到70.4%,在家闲居、无业的占16.7%,零就业家庭占7.4%。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都是在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中下岗职工家庭和无业家庭占了较大比重。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
目前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低保对象,一方面,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人均的形式,有的家庭虽然人均超过低保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的难以支付诸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大项支出,这一问题在部分空巢老人和下岗家庭表现尤为突出。
(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
从对部分社区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在低保申请过程中,存在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的现象,而且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特别缺少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关键环节,影响了低保对象确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此外,这一现象也有引发骗保、人情保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
在调查中发现,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贫困户列入低保,脱贫后退出低保比较少。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这一方面反映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激发低保家庭主动脱贫机制建设上存在不作为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救助工作的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公平合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首先,要统一低保准入标准,完善低保对象动态评定机制。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以民政部门为主,会同财政、物价、统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入户开展城市居民就业情况、生产项目、经济收入等方面调查,量化、细化核定项目和内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指导意见,统一家庭收入核定标准,统一标准。凡是达到要求的,一定要使其享受低保,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其次,要统一低保审批程序,完善申报审批机制。要在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推进低保对象申报审批工作规范化。确定低保对象应经过申请、评议、调查、复核、审批、答复六道程序,将列入低保对象的姓名、人数、金额三项内容在社区或一定范围内统一进行公开公示。应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操作,从申报到审批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再次,要统一群众评议办法,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城市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最后,要建立低保退出标准,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做到定期审核,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此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目前低保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行政拨款,因此一方面要主动与上级政府协调,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预算。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
(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社区作为直接落实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主体,应当在严格落实各项法规制度的同时,紧密结合社区特点和实际困难,适度调整,确保有效开展救助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实际保障水平为目的,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的制度和标准,对行政拨付的低保资金,应首先用于提高标准,确保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其次用于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统一执行新的低保标准,即把早期享受低保的人员补助标准提高,与现行标准一致;二是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户,应适当提高实际补助标准;三是对那些家中有重病人或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延长低保金发放时间,待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再取消低保;四是对家庭收入的核算,既要执行相关规定,更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对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不应计算最低收入,县政府及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工商、建设、城管、税务、电力、广播电视、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及区、市有关规定,减免低保对象有关费用,并对低保对象进行就业扶持,从而真正提高低保对象的实际保障水平。把各种类型的困难群众纳入信息化管理,并进行动态数据分析,内容可涉及社会救助的全部范围,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灾害救济、临时补贴、退职生活补助以及低保边缘户的救助等,对困难群众实行实时审批、即时救助,减少审批审核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帮助低保对象的良好风尚,构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城市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 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认识,认识到低保不是困难者的终点,而是困难者新的起点,困难者不能永远躺在政府救助的温床上消极颓废,使有能力脱贫的低保对象和广大群众认识到享受低保不是最终目的,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目标。要积极发挥非政府、非盈利部门的作用,依靠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广泛发动各类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
[参考文献]
[1]乔世东.革新城市低保运作模式的必要性及思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乔世东.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的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
[3]陈志发.城市低保对象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
[4]王磊.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J].宁夏社会科学,2008(5)
[5]兰蓉,邹天韵.完善低保认定条件 逐年提高补助水平[N].吉林农村报,2013-09-18 [6]严格落实低保,确保准确救助[N].中国社会报,2013-10-21 [7]郑楠.浅谈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华章,2013(19)
第五篇:做好低保工作
做好低保工作稳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把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完善低保审批程序作为解决群众生活困难的“民心工程”来落实,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建立了严格的低保管理组织体系,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的目标,对于保障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切实提高群众对低保工作的满意度。
一、采取的主要作法: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制定了《**镇城市低保工作实施方案》并下发各社区,对的评议工作目标、评议重点、评议程序、评议要求等项内容都作了具体详细的安排部署。同时,镇、社区分别成立了城市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研究确定民主评议代表,充分发挥民主评议代表既是城市低保工作宣传员,又是城市低保工作监督员的作用。社区成立了由热心服务群众、辖区情况熟悉、处事公道正派、基层群众信任、身体比较健康的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低保对象代表和低保专干参加的城市低保工作民主评议小组。全镇共成立民主评议小组6个,共有评议代表人。
二是强力宣传,营造氛围。为使社会各界对城市低保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镇上不定期地在县电视、广播等新闻
媒体上以滚动字幕、公告、广播新闻摘要的形式,广泛宣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制作了低保工作宣传板面,定期在主要街道、居民聚居区进行展示。同时,将民主评议的方法、范围、对象、标准、条件及民主监督的形式、途径等以公告的形式印制500余份,在大街小巷、居民集中居住区、休闲娱乐广场等地段予以张贴,广为宣传,让民主评议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进入千家万户之中,不断构筑民主评议低保工作的社会氛围。
三是严格程序,阳光操作。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工作透明度,准确核定低保对象,在工作实践中,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具体为:个人申报——居委会入户调查----召开评审小组会议初审——张榜公示----报镇政府复查——镇党委会议讨论复查结果——二次张榜公示——报县民政局审批——三次张榜公示。在入户调查核清低保对象时,由社区干部、评议领导小组成员、监督小组成员组成调查组,采取一看二问三走访的办法,即看住房面貌、室内摆设、家庭消费情况,问家庭成员从事职业、家庭收入及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走访三户以上邻居等办法,分别入户对申报对象的情况进行核实,同时作好笔录。入户调查工作结束后,分别以镇和社区居委会为单位,在坚持公开、平等、民主的原则下,对低保对象进行民主评议。首先由调查组工作人员逐户逐人向民主评议小组汇报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概况,评议小组成员在听取汇报、充分了解掌握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收入状况、生活居住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对照标准,严格把关,充分酝酿,沟通意见,然后逐户拿出评议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立即取消其低保资格,确保了城市低保对象的准确性,有效防止错保、漏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在民主评议低保对象的过程中,民政局工作人员、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以及社区民主推荐出来的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列席旁听,随时对评议依据是否充分、评议对象是否准确、评议结果是否公正等问题提出质询,评议小组根据质询的事项分别予以答复,较好地发挥评议代表与旁听代表的互动作用。调查工作结束后,逐户写出评议意见,归类梳理后存档备案。在民主评议工作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对低保对象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我们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分别实行县、镇、社区居委会三级张榜公示七天,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监督,确保城市低保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效果。从而保证了有限的低保资金真正用在社会中最需要救助的贫困群众身上,使之成为一项领导满意、社会满意、低保对象满意的“阳光工程”。
四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在城市低保工作启动之初,镇上根据县政府研究制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实际需要,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低保工作申请审批制度》、《低保财务管理制度》、《低保工作动态管理制度》、《低保申报审批工作流程》、《低保对象与社区居委会月联系制度》等制度,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通过开展
“城市低保示范社区、诚信低保进万家”创建活动,建立了“四公开(低保政策、办事程序、保障对象及保障金额公开)、三公布(居委会调查初审意见、乡镇审核意见、县民政局审批结果张榜公布公示)”的工作制度,健全了镇、社区民主评议和张榜公示制度。各乡镇成立了社区民主评议小组,制作了公示栏,对所有享受低保的家庭户主姓名、户主照片、家庭住址、共同生活家庭人口、家庭收入状况、补助金额等进行张榜公布。同时,不断加强低保对象档案管理,镇、社区都实行了“一居一柜”、“一户一档一袋”的低保对象个案化管理,并按保障对象类别分类建档,切实将规范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五是全员监督,及时核查。向群众公开了举报电话,审批程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增强了低保透明度。镇上多次组织人员对全镇低保对象进行全面入户核查,建立了一类对象年审核、二类对象半年审核、三类对象季度审核、四类对象月审核制度,使全镇城市低保工作做到了“底子实、对象准,有出有进、退保有据”。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部分贫困群众过分依赖低保、不思劳动自救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方针,鼓励劳动自救,但部分低保户过分依靠低保金生活,认为“政府不会不管我”,终日游手好闲,热衷于赌博,不思进取,取消其享受低保资格又不依不饶,撒泼抵赖,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对此,建议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协作,在社区范围内多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科普等知识宣传,从主观上端正他们的生存态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做好有能力的低保户的培训和再就业指导工作,扩大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找到谋生道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返贫现象引发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国营企业因经营不善或不适应市场竞争而走向衰退甚至破产,其职工收入也随之减少,部分人员失业下岗,而在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相对较高时所修建的住房(包括楼房)以及购臵的家电等,却成为其收入锐减后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的一大障碍,虽然这部分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已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由于其住楼房、有家电,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而不能得到解决,群众对此也多不能理解,认为他们本来就不该享受低保待遇,民政部门在进行入户调查时也常常否决这样的申请,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因此对返贫现象引发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三)动态管理难度大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现行低保法规、政策的不完善,对有的单位或部门出具虚假收入及家庭情况证明无法约束,加之城市改造、居民住房的拆迁,导致人户分离,造成跟踪调查工作困难。还有居民家庭收入的复杂多元,个人存款,赠予收入和赡养收入难以界定和核实的原因,导致低保享受对象家庭收
入核实难,从而影响了城市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针对这种情况,要继续严格把关,确保公开透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申请、审核、审批、发放程序,实行公开透明运作;特别是在核查家庭收入,全面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上要狠下功夫,实行“谁调查、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享受低保对象的家庭人员组成、经济收入状况等情况张榜公布,在社区建立群众监督制度,由居民代表组成群众监督组织,加强对低保资金发放的检查监督工作,做到既不能漏保,更不能错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