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做好珠三角城市民族工作的思考 2
充分发挥社区和少数民族社团的作用,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促“双向适应”,做好城市民族工作,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之外,还必须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和少数民族社会团体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社区是一定区域内居民生活的共同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社区民族工作的任务也必将越来越重,将成为整个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社区的功能,做好社区民族工作,必须紧紧依靠社区的党委和政府,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作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如民族团结月,评选民族团结新风家庭和民族团结楼、院等,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思考
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思考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思考2010-06-29 19:11:2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思考我市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思考(2)
我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少数民族34个,人口2万余人,其中回族占80%,城镇少数民族人口约1万人,主要分布在迎江、大观两区。我市的城市少数民族有以下特点:一是小聚居,大分散,城区主要集中在沿江大南门附近,其它街道也有分布;二是民族成分较多,但其它民族人口较少,回族占绝大多数;三是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大,经济型精英人才较少;四是城市民族街区基础设施较差,特色尚
不明显;五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强,对涉及本民族的荣辱、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较敏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市民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走在全省前列。
一、主要情况及基本做法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民族工作的认识得到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几任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深入民族聚居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分管领导深入现场,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如清真宰牛场的迁建、大南门民族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修缮创建、清真寺消防通道等问题,市领导多次协调、亲自督办,才得以落实。每年开斋节,市
几大班子领导都专程到南关清真寺,亲切慰问回族同胞,市财政拨出专款祝贺节日。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各部门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已形成良好的传统,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2006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庆发〔2006〕8号),提出了加快全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十一条举措,规范了财政、规划、教育、交通、扶贫等部门责任义务。同时,市政府对进一步明确了21个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及兼职委员,专门行文制定了兼职委员职责和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兼职委员单位每年至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1至2件实事。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凝聚了各方力量,初步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民委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共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实施意见》出台和市民委兼职委员工作制度建立以后,市民委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社会各界对民族工作的关注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市财政设立了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市规划局出资编制完成大南门民族文化街区规划;市交通局帮助开通了清真寺消防通道、修建新回民公墓水泥路;市农委积极帮助民族村场开发新农村建设发展项目;市公安局及时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事件;市教育局将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由原先加3分改为加5分录取;市体育局配合市民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群众体育运动。由于各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拓展了城市民族工作的空间,为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2、注重发挥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
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市民委加大指导帮扶力度,积极支持民族社居委发展民族经济,创办社会公益事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一是以民族团结工作为抓手,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南水回族社区所在地大南门是我市传统的回族聚居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城市改造后,许多汉族居民相继迁入,回汉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街道办事处和社居委充分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努力排除一些不安定因素。专门在大南门街设立了民族一条街的标志牌,严禁在此区域内经营销售回族禁忌的生熟食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这项规定得到了广大经营户的充分理解和自觉遵守。社居委不断加大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周活动,召开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联谊会等形式,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密切了邻里关系,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二是
以扶贫帮困为重点,真诚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南水社区内共有少数民族312户,其中生活特别困难的有30户,主要是五保户和夫妻双双下岗户。社居委逐一登记在册,将他们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考虑最低生活保障,定期开展慰问。社居委还积极帮他们谋求重新上岗的机会,解决再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社居委还创立了“妇女维权岗”,组织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辖区内的公安干警、居住在社区内的司法界专业人士,主动上门处理侵犯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三是以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社居委积极寻求支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兴办和协办少数民族传统行业和便民商业网点数十家,网点遍布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既发展了少数民族
第三篇:对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思考
对进一步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思考
筠连县政府副县长王礼云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实施比较成功的一项社会救助措施,它在维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需求,克服贫困等方面发挥了“最后一道安全网”的重要的作用,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德政”工程。要落实好这一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才能既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到实处,又促进和谐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城乡低保工作的管理水平,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是 “亲民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城市低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它的建立和实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施政理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惠民利民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阵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城市低保工作的意义,特别要对城市低保的保障条件、保障标准、申报审批程序,应保尽保及动态管理原则、鼓励生产自救的方针以及分类救助种类等进行大力宣传,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并努力构建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参与的长效监督机制。
二、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公示制度
规范城乡低保的审批程序和完善公示制度,是加强低保工作的关键,关系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真实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操作。
(一)城乡低保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各社区及未设社区的镇乡民政办对城市低保申请受理要规定受理时间。低保申请人必须按规定如实填写有关登记表,提供相关材料和家庭共同生活人口收入情况证明。受理申请后,工作人员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入户调查,并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后三日内在申请人所在社区(或村委会)张榜公布。
对经过入户调查并不予受理的低保申请,要填写《不予受理通知书》,在5日内交给申请人并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在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时,应选取公平正派、口碑较好、在当地有一定威望的群众担任,一般为10人左右,并实行季度轮换制(即:一批居民代表在参加了第一季度的民主评议后,应进行轮换)。轮换人数要占原居民代表的60%以上。
经张榜公示后,对群众无异议的低保申请户,须要求低保申请户填写相关资料,履行相关手续,并提出具体意见上报镇乡人民政府;对群众有异议的,要及时调查核实,做好记录,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不得上报。
(二)进一步健全公示制度。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具体实施办法的相关要求,城市低保户的申请、审核、审批,必须经过三榜公示,即:社区(村委会)张榜公示、镇乡张榜公示、县民政局委托镇乡张榜公示。
第一榜公示(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审查公示),将在受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示区按统一格式公示社区居委会(镇乡民政办)审查通过的内容。
第二榜公示(各镇乡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将在受理申请后的5个工作日内,在镇乡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公示区,按统一格式公示镇乡人民政府审核通过的内容。
第三榜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在受理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在镇乡人民政府、社区居委会公示区、县民政网、县电视台按统一格式公示县民政局审批通过的内容。
公示的内容包括:低保家庭成员及直系亲属姓名、性别、年龄、就业情况、收入、与户主关系、建议保障金额及家庭成员的照片(照片应为2寸以上彩照)。
张榜公示时要公布县民政局、各镇乡人民政府、各社区(村委会)的举报投诉电话,方便群众监督,并明确张榜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三、健全监督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要进一步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具体实施办法,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及资金的监督管理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及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工作机制。
(一)落实签到制度。根据本地实际可规定每月5日—20日城市低保户必须到所在社区或镇乡民政办签到;次月5日前镇乡人民政府将上月的签到册送到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对一次未签到的低保户暂停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两次未签到的低保户取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
(二)健全公益劳动制度。各镇乡人民政府或社区居委会每月组织城市低保对象参加不少于一次的公益性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每年不少于12次,保证每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每季度参加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并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的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全年参加公益劳动或政策法规学习少于4次的低保户将被直接取消享受资格。
(三)强化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对低保对象死亡的、外出的、户在人不在的、家庭成员已领取退休费或有固定收入且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低保
户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多头享受低保金的、享受分类救助保障应具备的条件发生变化的,各镇乡人民政府和社区必须认真及时清理,并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清理情况上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调查核实后按相关政策处理。
(四)加强社会监督,奖励举报人员。县民政局、各镇乡人民政府、各社区(村委会)要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接到群众举报必须如实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群众意见记录表》,在10日内进行调查并上报县民政部门,县民政部门进行核查后作出处理决定;县民政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可委托镇乡人民政府进行调查,也可直接调查,再作出处理决定。经调查,如举报属实,由县民政部门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奖励金额按被举报户年低保金的20%给予举报人。接受举报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工作纪律,保护举报人秘密,不得泄漏举报情况,违者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明确工作职责,实施分级责任制
要确保城市低保工作规范到位,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实施分级责任制。各社区居委会(未设社区镇乡民政办)负责本社区(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受理和初审;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该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管理、调查、审核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全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各镇乡人民政府、县民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城乡居民低保审批工作中“三榜公示”、“三级审核审批”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确保城市低保审批工作顺利开展。
只有正确处理好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低保对象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才能提高低保工作的实际效果,使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促使和谐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对城市民族工作调研分析
我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少数民族34个,人口2万余人,其中回族占80%,城镇少数民族人口约1万人,主要分布在迎江、大观两区。我市的城市少数民族有以下特点:一是小聚居,大分散,城区主要集中在沿江大南门附近,其它街道也有分布;二是民族成分较多,但其它民族人口较少,回族占绝大多数;三是少数民族干部、知识分子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较大,经济型精英人才较少;四是城市民族街区基础设施较差,特色尚不明显;五是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较强,对涉及本民族的荣辱、利益等方面的问题较敏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市民委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走在全省前列。
一、主要情况及基本做法
1、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部门支持,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民族工作的认识得到加强,对民族工作的关心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几任书记、市长亲自带队深入民族聚居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分管领导深入现场,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如清真宰牛场的迁建、大南门民族文化街区的规划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修缮创建、清真寺消防通道等问题,市领导多次协调、亲自督办,才得以落实。每年开斋节,市几大班子领导都专程到南关清真寺,亲切慰问回族同胞,市财政拨出专款祝贺节日。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各部门积极为少数民族办实事,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已形成良好的传统,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
2006年,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庆发〔2006〕8号),提出了加快全市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十一条举措,规范了财政、规划、教育、交通、扶贫等部门责任义务。同时,市政府对进一步明确了21个民委兼职委员单位及兼职委员,专门行文制定了兼职委员职责和工作制度,要求每个兼职委员单位每年至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1至2件实事。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凝聚了各方力量,初步形成了党委高度重视,党政齐抓共管,民委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共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实施意见》出台和市民委兼职委员工作制度建立以后,市民委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社会各界对民族工作的关注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市财政设立了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市规划局出资编制完成大南门民族文化街区规划;市交通局帮助开通了清真寺消防通道、修建新回民公墓水泥路;市农委积极帮助民族村场开发新农村建设发展项目;市公安局及时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苗头性事件;市教育局将少数民族学生初中升高中由原先加3分改为加5分录取;市体育局配合市民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群众体育运动。由于各部门通力协作,进一步拓展了城市民族工作的空间,为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2、注重发挥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的作用,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在社区、在基层。社区和基层群众组织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化解民族矛盾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市民委加大指导帮扶力度,积极支持民族社居委发展民族经济,创办社会公益事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一是以民族团结工作为抓手,努力创建文明和谐的新社区。南水回族社区所在地大南门是我市传统的回族聚居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城市改造后,许多汉族居民相继迁入,回汉之间因生活习惯不同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街道办事处和社居委充分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努力排除一些不安定因素。专门在大南门街设立了民族一条街的标志牌,严禁在此区域内经营销售回族禁忌的生熟食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这项规定得到了广大经营户的充分理解和自觉遵守。社居委不断加大对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周活动,召开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联谊会等形式,增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密切了邻里关系,增强民族间的凝聚力,营造和谐的社区生活氛围。二是以扶贫帮困为重点,真诚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南水社区内共有少数民族312户,其中生活特别困难的有30户,主要是五保户和夫妻双双下岗户。社居委逐一登记在册,将他们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优先考虑最低生活保障,定期开展慰问。社居委还积极帮他们谋求重新上岗的机会,解决再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社居委还创立了“妇女维权岗”,组织社居委的工作人员、辖区内的公安干警、居住在社区内的司法界专业人士,主动上门处理侵犯少数民族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三是以发展经济、弘扬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社居委积极寻求支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因地制宜,兴办和协办少数民族传统行业和便民商业网点数十家,网点遍布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既发展了少数民族
经济,又方便了群众生活,还帮助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社居委组建了南水民族艺术团,定期开展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生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设立了“星光老年之家”,使老人们老有所乐。开展了“美在家庭”活动,宣传家庭伦理道德,倡导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社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和汉族群众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民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南水回族社区先后多次受到省市表彰,被命名为“全省和谐社区”。
根据伊斯兰教的民族特点,市民委注重发挥伊斯兰教协会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独特作用。在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指导市伊协及时换届。现任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更加合理,文化水平、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真正成为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加大《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贯彻力度,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根本保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颁布十多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一是加大《条例》的宣传力度。市民委多次编发《条例》宣传小册,指导社区开设宣传栏,组织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扩大了干部群众的知晓面,为开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积极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支持伊斯兰教协会筹资130万元对南关清真寺进行大修,全寺面貌焕然一新,不仅为广大穆斯林群众开展宗教活动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场所,也为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尊重少数民族特殊的丧葬习俗,全市城乡兴建回民公墓达十处。市政府重点解决了城区回民公墓用地问题,帮助兴建了回民公墓。公墓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在省内均属一流。2007年,市民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文,为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全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解除了与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员的后顾之忧。三是大力弘扬和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06年,市政府协调市文化局将回族古建筑探花第交给市伊斯兰教协会,开辟为**回族历史文化陈列馆,两年来共接待省内外参观人员近万人,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展示**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2007年,经国家民委领导实地指导和严格把关,陈列馆顺利通过了审批,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民委领导来我市隆重举行授牌仪式。为加强传统回族聚居区建设,挖掘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突显民族特色,市民委、市规划局和迎江区、建设路街道办事处组成联合考察组,赴西安等地考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市、区两级财政拨款30万元对大南门民族文化街区进行规划。四是做好清真食品的服务和监管工作。2006年,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19万元在城郊新建了清真宰牛场,实行生牛集中定点屠宰,彻底解决大南门环境污染问题;2008年,市财政又拨款8万元对宰牛场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市政府还协调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五年内免收一切费用目前,清真宰牛场运行正常,确保了市内清真牛肉的供应;,支持清真网点建设,加强清真饮食服务,在确保清真饮食经营方向不变的前提下,民族、商务等部门妥善解决了百年老店马永兴清真饭店的问题,现该饭店已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发包,修葺一新,重新开张营业;近年来,我市清真饮食业有了较大发展。截止2008年底,全市经营清真饮食的少数民族个体工商户约有120余家,其中市区接待能力超过百人的规模较大的清真饭店3家,基本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需要。五是扶持重点民族企业发展。在省民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民委的共同努力,2007年,柏兆记清真食品厂、清怡针纺织品公司被国家民委批准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2008年两家企业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加强设备改造,进行技术更新,扩大生产规模。柏兆记实现了年销售额3000万元,再创历史新高,清怡针纺新建了26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购置了新设备,实现工业总产值1亿3千万元。
4、努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营造优良环境。一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每年九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市政府分管领导发表电视讲话,进行宣传动员;几大班子分管领导亲自走上街头,宣讲民族政策;市民委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举办民族政策知识竞赛,组织广场文艺演出,召开民族工作座谈会,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等。目前,市文广局、市民委正在积极创作一台以**回族历史人物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融合为主题的黄梅戏《民族英雄马大用》。通过不懈努力,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遵守民族政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维护民族团结、关注民族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及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突发事件。制定了《**市处理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了应急工作机制,为及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注重对涉及民族方面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民族部门及时介入,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积极发挥作用,确保将矛盾纠纷全部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年来,我市先后妥善处理大大小小涉及民族方面纠纷近20起,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一方稳定。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城市民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清真食品的监督管理无章可循。长期以来,我市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只接受工商和卫生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民族工作部门基本没有参与进来。个体清真食品工商户均未通过市、县(区)级民族工作部门认定,国营清真食品企业也没有经过市、县级民族事务部门审批。清真食品生产,尤其是个体经营,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监督管理无章可循,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清真不真”的现象,一些个体工商户乱打“清真”招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回族群众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难度加大。由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加上一些人员主动接受管理的意识不强,使得户籍管理等有关部门对其情况难以掌握,在管理和服务上的难度加大。外来少数民族人员来宜经商等逐年增多,其风俗习惯有时得不到当地汉族群众的尊重和理解,一些侵害少数民族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突发性事件增多。
3、城乡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清真食品行业仍是城市民族经济的主导产业,虽在近年有了一些发展,但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各民族村(场)基础条件差、生产形式单
一、增收渠道狭窄的问题仍是制约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城市民族工作开展不够充分。由于城市少数民族居住比较分散,人数少,容易被忽视,加上人员职业构成复杂,各行各业都有,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基层部门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民族工作的性质、内容理解片面,对民族工作存在着畏难情绪。
三、对策及建议
1、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尽力普及民族知识,增进汉族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了解和尊重,增强相关部门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意识。各级政府应按照《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要求,加大对民族村(场)、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
2、建议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少数民族社团组织,广泛调动少数民族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
3、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巩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4、制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办法,建立健全解决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
5、将清真食品的监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探索清真食品监管途径。一是联合工商、商务等部门对全市的清真饮食网点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加强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支持市伊斯兰教协会参与清真食品监制工作,适时推行清真标志监制挂牌工作,遏制乱打“清真”牌的现象;二是继续加大对重点清真食品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培养少数民族优秀管理人才和骨干力量,落实好对全国少数民族特需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支持民族村场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充分发挥民族村场肉牛养殖传统优势,将肉牛养殖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争取资金扶持,支持联户经营,扩大养殖规模,形成产业效应。在增加民族村场群众收入的同时,缓解牛肉市场供需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市场牛肉价格过高的问题。
第五篇:关于做好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工作的思考
关于做好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工作的思考
摘 要: 结合实际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和困难,明确民族宗教政策宣讲的内容、范围和形式,服务新疆
制止“三非”工作,使信教群众认识到非法宗教活动的现实危害,自觉远离并积极举报非法宗教活动,为克拉玛依市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努力。
关键词: 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制止“三非”;克拉玛依
中图分类号:D63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1.03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以及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宗教问题所具有的特殊复杂性。”[1]12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特殊性、复杂性,是党的宗教政策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重要思想基础。
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怀,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积极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拉玛依市以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为契机,与信教群众交朋友,站在他们的角度,把党的政策,惠民、富民措施,克拉玛依市发展历史、变化及前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草根化的语言进行交流、宣讲,达到 “去极端化”目标,为克拉玛依市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一、克拉玛依市宗教信仰群体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市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俄罗斯、满、锡伯等38个民族,全市常住人口391 008人,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319 265人,占总人口的81.65%,各少数民族人口71 743人,占总人口的18.35%;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常住少数民族总人口63 550人,占总人口的16.25%。
现有伊斯兰教宗教活动场所22所(含小拐乡宗教活动点),登记注册伊斯兰教教职人员34人。其中维吾尔族26人、回族6人、哈萨克族1人、柯尔克孜族1人。从年龄结构看:55岁以下的教职人员有15人,占总数的44.1%;55岁以上的老年教职人员19人,占总数的55.8%。从文化程度看:大学本科学历3人,占总数的8.8%;高中学历5人,占总数的14.7%;大专学历1人,占总数的2.9 %;中专学历2人,占总数的5.8%;技校2人,占总数的5.8%;初中学历12人,占总数的35.2%;小学学历9人,占总数的26.4%。从经文知识的来源看:高级经文学院(新疆伊斯兰教经文学院)毕业生3人,占总数的8.8%;初级经文学校学习的有8人,占总数的23.5%;自学的有23人,占总数的67.6 %。现有民管会成员112人。其中维吾尔族95人、回族17人,均为中老年人。民管会成员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为主。①
克拉玛依市伊斯兰教信仰群体中,爱国信教群众占多数,他们遵守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正常从事信教活动,倡导民族团结,以风俗习惯行事,反对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活动,教育子女和身边人认识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重要意义。
还有一些盲目信教群众,他们虽然没有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意识,但是容易盲目跟从。
在克拉玛依市也存在极端思想信教人员,他们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偏低,生活不富裕,以60年代末、70、80后的人员为主。这个群体人数不多,但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复杂因素和极端思想的影响,行为和思想与正常信教群众有差异。如:禁做礼拜,赞成一夫多妻,不买不吃非穆斯林的东西,留大胡子,女人必须蒙面等。
二、民族宗教政策宣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一)教职人员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导致履职能力不够
克拉玛依市伊斯兰教现有教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宗教学识较低,与当前社会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正面引导、扭转、批驳不健康潮流和极端思想的能力不足。宗教知识基本以自学为主,在讲经和解释时,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易使信教群众产生误解。个别宗教人士对治理和制止中青年留大胡子、妇女蒙面纱或穿戴吉力巴甫服②和未成年人进入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有不同的看法和抵触情绪。他们认为未成年人进入清真寺可以接受教义教规的约束和教育,不会在社会上违法乱纪。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宗教协会、宗教活动场所对宗教事务的三级管理机制不完善。街道、社区没有民族宗教专干编制,人员流动性大,业务工作不熟练、衔接不畅,兼职工作人员压力大、待遇低,工作得不到肯定,对民族、宗教事务普遍存在着不会管、不敢管、不善管、不愿管问题。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宗教协会、清真寺内部管理组织三方对宗教活动的组织、控制和协调还没有形成有机整体,缺失宗教协会的环节,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
(三)宗教工作的敏感性增加了政策宣讲工作的难度
涉及整治“三非”③工作的大部分文件均涉密,此类文件流转范围十分有限,如2013年自治区下发有关非法宗教治理工作共11个文件,学习过此类文件或解读材料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却很少,即便是市级直接涉及此业务的相关工作人员也仅看到5个文件,相关文件往往是脱密后才印发到基层,重视程度和效果也不够好,宗教工作复杂敏感,政策界限不好把握,给基层干部工作带来不便。
三、做好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工作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统一内容,完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方案
1.统一宣讲思想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引导,是我们做好少数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工作的措施和手段。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加强对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以及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的了解,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努力使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和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确保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同党和政府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行。
2.统一宣讲方案
宣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必须要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滚动宣传体系,确立不同时间、不同对象的宣传方案,根据宣讲效果,不断优化调整方案,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使各族群众喜欢、愿意并且主动接收。
3.统一宣讲内容
在面对面宣讲过程中仅靠工作人员自己对文件、政策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宣讲,没有统一的宣讲内容,面对某些挑衅性质的提问,工作人员不会、不敢解释和回答。统一宣讲内容,规范宣读动作,确定基本的工作标准,是提高宣讲质量的保障。
(二)建立完善的宗教政策宣讲培训队伍
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工作“三支队伍”④的整体素质,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和宗教界人士自身素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民本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增强指导、帮助信教群众提高加快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民语”宣讲团建设
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的宣讲,参加的主体是非信教群众和少数民族党员领导干部,使用的语言是汉语,而信教群众却因为年龄、语言、宣传内容与现实的关联度等原因没有参加,因此,从党员干部和宗教人士中挑选精通“双语”的人员组成“民语”宣讲团,下区入户,跟少数民族群众面对面讲解,深入浅出进行诠释,心贴心开展交流,让少数民族群众全面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全面了解党和政府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认真聆听少数民族群众期盼加快发展的真切愿望,真心实意地为少数民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既做党的创新理论以及科技知识的宣传者,又做党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连心桥。
3.建立兼职宣传队伍
今年,克拉玛依市组织下派了1 900名“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人员和一批基层挂职干部,这些人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政治鉴别力,其工作内容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家庭。将他们组织成为民族政策宣讲活动的兼职队伍,不但丰富了工作内容,还能锻炼其素质。组织兼职宣传队伍的建设,要指定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和社区信息员,及时了解和反映辖区民族宗教方面的基本情况。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对民族宗教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及时传达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民族宗教政策。
4.建立社会宣传队伍
随着克拉玛依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应运而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这些社会组织具有组织体系健全、成员范围广、群众基础好、热情高、号召力强等特点。将此类组织和成员经过适当培训纳入民族政策宣讲工作中去,将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建立被教育转化者现身说法队伍
通过民族宗教政策宣讲活动,纠正信教群众思想上存在的一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宗教问题,自觉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鼓励已被教育转化者现身说法,使依法保护合法宗教活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从源头上减少非法宗教活动的发生,有效遏制非法宗教活动高发的势头。
(三)建立长效机制,突出宣讲工作重点
1.对信教群众宣传工作常态化
一是在合法范围内保障信教群众宗教信仰的自由,尤其是具体措施和细则,保障信教群众的信教权利。
二是提高信教群众的经济收入,提高生活待遇,重点是要将具体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个人。
三是对待老弱病残的信教群众的帮扶措施,要有长效机制,不能只停留在重大节日和一些敏感时期,使信教群众的弱势群体有一个稳定长期的帮扶。
四是向社会公布、提供畅通的宣教渠道,信教群众才知道国家法律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才分得清哪些是非法宗教,是禁止的;哪些才是合法的宗教信仰。
2.对非信教群众的宣传普及化
第一,尊重信仰,平等对待信教与非信教群众,提升宽容度。实现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政治上相互团结、信仰上相互尊重,是党的宗教政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国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割裂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不把信教与否看作是进步或落后的标志,人格上要做到平等对待。
第二,加强引导,提升包容性,做和谐社会的积极促进者。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是做好新时期宗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深刻认识无论信教群众还是非信教群众都是人民群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对于非信教群众,要经常深入他们中间倾听呼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让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反映,使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更能反映民意,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第三,在保障宗教不升温的情况下,开展一般宗教知识的普及、非法宗教表现形式的警示宣传教育。不断规范管理,做依法行政的坚定践行者。要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总体要求,适度开展一般宗教知识普及,让非信教群众对于宗教和非法宗教能加以鉴别,严肃查处自封传道人、非法传教活动,严厉打击异教邪教、封建迷信活动,全力制止以宗教为幌子开展的各种违法活动,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依法管理,使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宗教场所的正常活动得到有效的保护,使利用宗教开展的违法犯罪活动受到及时查处。
3.加大对教育领域的宣讲力度
(1)确定宣传内容,营造宣传氛围。积极宣传《宪法》《教育法》《新疆地方史》《宗教发展史》《宗教事务条例》《界定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见》《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
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贴近实际生活,充分利用校园网、展板、墙壁、楼道、教室、横幅、板报等宣传载体,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宣传氛围,做到宣讲内容不枯燥、形式不呆板、沟通无障碍。
(2)确定宣传人员,做好宣传保障。一是教育局组建宣讲团,深入学校开展巡回宣讲。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宗教人士到校进行宣讲教育。三是校长、书记为主,向教师和学生家长宣讲。四是将宣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宣讲。五是组织少数民族领导深入各个学校进行政策法规宣讲。六是组织优秀学生家长进行宣讲教育。七是组织返乡大中专学生到校宣讲。八是组织青年志愿者宣讲。九是聘请民族团结先进模范担任宣传顾问和校外辅导员,促进宣传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3)确定宣传对象,创新活动载体
一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宣传教育纵深化。如主题演讲比赛、主题班队会、征文比赛、主题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确保宣传教育广覆盖。充分挖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个方面,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积极推进民族宗教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三是利用节庆日有效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活动,结合敏感节点,突出维稳与民族团结进步相融合,开展民族团结大讲堂活动。
四是充分利用本地石油特色教育资源,确保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根据克拉玛依市地域性和石油性特点,通过寻找石油工人的足迹,参观矿史成列馆、档案馆、一号井、克拉玛依河等活动,学生不但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更让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和平建设年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力量。
五是发挥“三位一体”⑤教育网络功能,努力增强教育合力。充分借力社区及家长学校的优势,积极拓展社区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教育,做到家校同步、区校同步,形成合力,协同宣传。
六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让返乡大中专学生谈感受、谈变化、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优越性、谈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强化自我教育,让他们表决心、亮观点,切实把返乡学生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来。
4.紧抓落实,确保活动长期有效开展
与学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与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教育活动融入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贯穿于克拉玛依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把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把凝聚力量、推动发展贯穿始终,把提高能力、依法管理贯穿始终,把依靠群众、促进和谐贯穿始终,全面推进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把“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专题教育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学习教育,特别是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的“三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国家法律法规、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教育相结合,使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形成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热潮,为推进克拉玛依长治久安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民族宗教政策的宣讲是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宣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对抗性和尖锐性。宣讲工作要用心思考,宣讲时要用心交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主流社会中,打好制止“三非”工作的“人民战争”,使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失去滋生的土壤,以维护克拉玛依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世界石油城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
注释:
①数据来自2013年克拉玛依市民宗委工作报告。
②吉里巴甫服为伊斯兰极端主义女性服饰,它的特点是:蒙面,面部只露出眼睛,一身黑色。
③“三非”是指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教。
④“三支队伍”是指宗教工作领导干部、宗教工作干部、宗教界人士。
⑤“三位一体”是指社区、家庭、学校三者形成一个统一体。
参考文献:
[1]王文衡.正确认识和处理新疆的宗教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