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改进建议
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在国民经济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是监测我市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是进行投资决策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数据。
一、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
本现状
1、我市投资项目与报表的收集方法:一,统计人员一般是由乡镇和市级机关部门专兼职人员搞投资统计工作,一般按照所属本单位辖区的企业或自己的投资项目,进行统计项目建设,目前全市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这一级共有专兼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人员35个左右;
二,投资统计人员通过自己所掌握的投资项目进行调查登记,向投资单位布置基层报表,投资单位一般暂时确定兼职人员,负责向统计局定期报送报表。
2、统计人员的培训和数据的审核方法:投资项目的随意性,导致投资单位的不固定,投资单位不固定,导致投资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难以保障,加之投资基层表报表种类繁多,指标繁琐,加之有的项目的指标无法准确掌握和统计,如规划用地面积和建房施工面积,投资单位统计人员很难在短期内学会业务,往往存在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还未学会业务,项目就完工了。因此,培训工作只能采取边布置报表边培训的方式,对每个投资项目统计人员逐一培训,虽然量大面宽,但这是唯一可取的培训方法。
二、现行广汉市投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收集报表难。基层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收集报表难,而收集投资报表更难。一是收集报表难的共性因素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投资单位的认识问题、重视程度等因素,特别对于一些市级单位相当困难。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所决定。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资的主体也变得复杂化,从而使投资统计人员寻找投资项目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时段性,大多数建设期较短,像设备购置,甚至几天即可完成。如此一来,就容易导致项目的遗漏。三是一些投资主体由于受气候和所处地理位置影响,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各个单位的投资进度。
(二)时间与工作量矛盾日益突出。相对于收集报表的难度有增无减,统计部门的任务却越来越重,而我局负责投资专业的统计报表人员仅1名,还要协助搞其他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工作任务更是重上加重。从上报时间来看,按报表制度要求时间在月底30日前上报,从投资单位上报到市局规定的上报时间,仅仅几天时间,既要催报报表,又要对本级报表进行录入和审核,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查询时间很局限,数据质量就很难保证。
临近报表上报日期,就得一个一个单位催报,只要有时未进行催报有的单位就借故事情多没时间报表,一是通过打电话催报(这是主要渠道),一次不成多次催报,在催报的过程中,有好几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是项目单位统计人员不在;其二是投资单位更换统计人员,交代不清,搞的本月累计数据还没有上月累计数大。其三是单位内部推卸工作,不想承担投资统计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通过党政网催报报表,但有的单位不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就不给统计局报项目。
(三)投资指标太细,资料来源太少。一张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从头到尾涵盖了企业概况、投资额和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投资资金来源、新增生产能力、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象工业、贸易业等有会计报表等完整的资料来源。投资表需要投资者和建设者共同完成。而现有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字准确性,无从保障。
(四)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源头数据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统计人员缺乏,有的一个乡镇统计员要面临统计局所有的报表,还有大型普查和其他调查,工作任务繁重。二是一些单位领导认识不到位,只重视最终的统计数字而不重视统计工作,上报报表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三是由于投资基层单位的临时性,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有的甚至视投资报表为多出来的工作,不理解统计工作,配合程度低,时间观念差,不能主动积极地按时上报报表,工作十分被动。四是人员变动十分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刚熟悉报表又被换走了,新来的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工作的断层。
(五)投资专业人员培训力度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不适应现有统计工作。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针对投资统计的专业培训很少。年报培训的时间也
第二篇: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 打印 ] [ 关闭 ]
投资,一个令人关注的统计指标,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之一,已成为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由于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而投资在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中始终处于领头羊的位置,使其更是成为受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在日趋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投资格局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新形势、新变化,使投资统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投资统计的重要性。就目前投资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做一探讨。
一、当前投资统计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确保原始统计数字的准确
1.一些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在投资基层单位中大多由会计兼职统计工作,有的企业是领导临时指派,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2.人员变动比较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是报表刚熟悉又被换走了,新来的人员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数据的断层。
3.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
(二)专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影响投资统计工作质量
投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每当遇到难以判断的情况时,专业人员通常会习惯地对照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希望从中得到解答,然而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很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找到相关的指导资料,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去处理,造成个别指标的不统一。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直接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而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专业培训的很少,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会也不过一天时间,既要进行上年总结,又要布置来年报表、上机操作、县市交流等事项,时间太仓促,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县级统计机构人手不够,难以搞好统计分析
县级统计机构由于人员少,一个人往往负责多个专业,各个专业同时进行,外加经常性的普查和抽样调查。使投资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没有充分的时间搞好分析,统计的信息职能尚且能够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难以做好。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策
(一)强化规模以上项目的投资统计。用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继续推行按项目进行统计,提高项目规模的起报点,规模以上采用全面报表进行统计,规模以下采用抽样调查统计。由于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重大,且易于掌握,便于统计。对于5000万元以下项目或零星投资虽然个数多,但投资额所占比重小,且不便掌握,宜实行抽样调查统计。同时依据以往的经验,规模越大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越扎实,小规模企业因为人员配置等原因报表数据质量平均水平较低,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于大中型规模企业。为了保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连续性,建议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单位投资实行全面调查,将投资情况直接上报统计局。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下的调查项目,实行抽样调查。
(二)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竣工申报制度。对投资项目开工、竣工实行“申报制”。凡是由发改委、经信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主要是反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目前只靠统计一家难度肯定会很大,但如果各政府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仍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三)进一步完善投资统计体系,明确指标口径范围,便于基层获取数据。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体系的设立相对较复杂,涉及面广,指标分组繁杂,基层企业统计员首次填报时通常都会感觉逻辑关系复杂、基础数据获得渠道交错,填表难度大。建议本着可操作性高、使用效率高、符合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简化投资指标。同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计划色彩过浓的指标。注重产业投向,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分组。目前现行的制度当中大部分指标没有明确收集数据渠道、计入统计报表的时间,建议按照一个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明确哪个环节涉及那些指标,应从企业的哪种资料取得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原始数据填写相关统计指标,让基层统计人员一目了然,严守数据源头关。
(四)加强业务培训。上级统计部门要搞好集中培训,系统全面地就投资统计知识和投资程序进行讲解,印发有关投资统计方面的学习资料,提高投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县级统计部门也要对各基层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各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能准确掌握投资统计的各项基本技能。在数据处理方面,建议程序的设计多考虑基层程序使用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注重实用性,降低基层数据处理的差错率。
(五)加强统计执法力度。一方面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引起相关企业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进行相关信息搜集,对企业走访,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核实,及时发现问题;第三,对拒报、虚报、瞒报等违法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执笔:赵耀东 审核:张建彬)
第三篇:谈谈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
如何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探索
投资,一个令人关注的统计指标,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套马车”之一,已成为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方面由于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第一要务,而投资在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中始终处于领头羊的位臵,使其更是成为受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对象。另一方面在日趋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我国投资格局正发生着激烈的变化。新形式、新变化,使投资统计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决定了加强和改进投资统计的重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投资统计工作,笔者对目前投资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做一探讨。
一、当前投资统计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难以保障原始统计数字的准确
1、一些单位领导不够重视,不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在投资基层单位中大多由会计兼职统计工作,有的单位是领导临时指派,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足,上报报表多是应付了事,原始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
2、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低,缺乏基本的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法制观念淡薄。由于投资统计报表对于项目单位来说是临时性的报表,很多基层统计人员没有形成上报投资报表的意识。
3、人员变动比较频繁。有的单位年年更换,有的单位甚至一年换几次,往往是报表刚熟悉又被换走了,新来的人员又得从头学起,造成统计数据的断层。
4、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有的单位连工程预算材料都没有,只好按照工程概算和形象进度估计上报,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保障。
5、各有关部门多头统计,口径不一。县发改委、统计局、住建局、经信委、招商局及其他一些单位都根据自己所需求的口径范围,对项目投资额完成等情况各自进行统计,但多数部门只负责全县投资项目的一部分,有时又是几个部门同时对一个项目进行统计,导致基层单位应接不暇,负担重、报表乱、思想烦。由于资料的搜集口径、填报要求、上报渠道不同及业务人员认识、理解不同,也造成统计上来的数据存在很大差异,存在互相矛盾的现象。
(二)专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影响投资统计工作质量
投资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每当遇到难以判断的情况时,专业人员通常会习惯地对照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希望从中得到解答,然而报表制度和指标解释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很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找到相关的指导资料,只能凭个人的理解去处理,造成个别指标的不统一。专业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也是直接影响数据准确的重要
因素之一。县级专业人员提高业务水平的途径一是通过自学,二是通过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培训再教育。而上级业务部门除了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外,纯粹针对投资统计专业培训的很少,每年一次的年报培训会也不过一天时间,既要进行上年总结,又要布臵来年报表、上机操作、县市交流等事项,时间太仓促,根本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三)县级统计机构人手不够,难以搞好统计分析。县级统计机构由于人员少,一个人往往负责多个专业,各个专业同时进行,外加经常性的普查和抽样调查。使投资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没有充分的时间搞好分析,统计的信息职能尚且能够保证,咨询和监督职能难以做好。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策:
1、强化规模以上项目的投资统计
用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我们应采取“抓大放小,从轻就简”的原则,开展投资统计。继续推行按项目进行统计,提高项目规模的起报点,规模以上采用全面报表进行统计,规模以下采用抽样调查统计。由于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比重大,且易于掌握,便于统计。对于5000万元以下项目或零星投资虽然个数多,但投资额所占比重小,且不便掌握,宜实行抽采样调查统计。同时依据以往的经验,规模越大的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越扎实,小规模企业因为人员配臵等原因报表数据质量平均水平较低,而且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于大中规模企业。
为了保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连续性,建议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单位投资实行全面调查,将投资情况直接上报县统计局。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下的单位,实行抽样调查。
2、建立投资项目的开工、竣工申报制度
对投资项目开工、竣工实行“申报制”。凡是由发改委、经信委等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均应到统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以便我们及时掌握,区别情况进行统计。建立建设项目开工、竣工报告制度的目的,就在于增加政府各部门的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如果说上面的主动性是对起报单位而言,则本条就是增加我们统计部门自身的主动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主要是反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目前只靠统计一家难度肯定会很大,但如果各政府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同了。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很多工程项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都是了解的,甚至都掌握着从项目立项到工程进度的详细资料,但由于缺少协调沟通和联络机制,统计人员却还需“四处找”项目。虽然在很多场合,各级领导都谈论过“协调”的重要性,可实际工作中,仍很难做到。所以要改变现有状况,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即应由各级政府统计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并以一定形式规定下来。
3、制定企业“一套表”,增强企业申报固定资产投资的意识 在企业一套表中增加固定资产简表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摸
底,规模已达到固定资产目前划分标准,必须主动与统计部门联系,申请报送统计固定资产报表。现行的统计法律、法规、制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只是强调了填报统计报表是起报单位的义务,但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特殊性,仅限于此的规定却是不够的。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或制度的形式进行规定,要求企业定期上报固定资产投资简表,便于统计部门及时掌握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4、进一步完善投资统计体系,实现“减负、可行” 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体系的设立相对较复杂,涉及面广,指标分组繁杂,基层企业统计员首次填报时通常都会感觉逻辑关系复杂、基础数据获得渠道交错,填表难度大。有时就是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不是取自于同一部门,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相互推委,影响报表的正常报送。基于这个问题,建议本着可操作性高、使用效率高、符合实际需要为出发点,进一步简化投资指标。同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计划色彩过浓的指标。注重产业投向,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分组。
5、明确指标口径范围,便于基层获取数据
目前现行的制度当中大部分指标没有明确收集数据渠道、计入统计报表的时间,建议按照一个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明确哪个环节涉及那些指标,应从企业的哪种资料取得数据,如何进行整理原始数据填写相关统计指标,让基层统计人员一目了然,把住数据源头关。
6、加强业务培训。
上级统计部门要搞好集中培训,系统全面地就投资统计知识和投资程序进行讲解,印发有关投资统计方面的学习资料,提高投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县级统计部门也要对各基层投资单位统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各基层单位统计人员能准确掌握投资统计的各项基本技能,对基层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基层单位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在数据处理方面,建议程序的设计多考虑基层程序使用者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注重实用性,降低基层数据处理的差错率。
7、加强统计执法力度
一方面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统计法律意识,引起相关企业领导的重视,增强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进行相关信息搜集,对企业走访,对其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核实,及时发现问题;第三,对拒报、虚报、瞒报等违法现象进行严肃处理。
第四篇: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建议
【摘要】扩大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近期社会各界针对继续扩大投资的做法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认为无论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还是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我国都将保持一个较高的投资增速。同时,笔者也看到,当前投资增长率处于历史高位,过度投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地方政府投资风险加剧。因而,本文认为,未来投资政策要由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同时要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的监管。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政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国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巩固了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GDP增速达到10.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但是,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增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周其仁、郎咸平、谢国忠等一批经济学家明确提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应为抑制通货膨胀,央行也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美国进一步提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增速从三季度开始也在逐步回落,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分析和判断当前的投资形势与政策,对于明年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投资增长的主要特点
2009年以来,国家把增加投资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8万亿元,同比增长30.1%;2010年前三季度稍有回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6.59万亿亿元,同比增长24.5%。具体分析,09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增速处于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有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4年间,年平均增速达到38.7%,特别是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0.6%的历史最高水平;二是2003-2010年这段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上都在25%以上(见图1),而这一期间的04-07年的投资增速在当时都是属于过快增长的,当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抑制投资过快增长;但是在这一时期的后段,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特别是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30.1%,达到1993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而从2010年1-9月份的最新数据来看,尽管增速稍有回落,只有24.5%,但这一增速仍处于2003-2010年这段时期的高位水平。
2.各类投资齐头并进。分产业看,2009年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增长30.5%,农村投资增长27.5%;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23.0%,中部地区增长35.8%,西部地区增长38.1%,东北地区增长26.8%。同时,201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也在加快增长,去年一度被许多学者批评的“国进民退”现象有所缓和,2010年1-9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86万亿元,增长19.5%,民间投资9.72万亿元,增长28.4%,民间投资一改去年萎靡不振的状况,并且增速领先于国有投资,反映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
3.房地产投资比重较大,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国楼市普遍升温,各地加快了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09年,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139亿元,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就达到43065亿元,占比22.2%。而2010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达到3.35万亿,呈继续加快增长的态势,增速高达33.8%,远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8%的增长水平。当前,尽管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然而,从各地统计情况来看,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房地产投资仍然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多的行业。
二、对当前我国投资形势的基本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确实进入了一个全面快速增长的时期,是1993年以来的又一个投资高峰。在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之后,随着近期通胀预期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的加大,社会各界对日益膨胀的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给予了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对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投资项目提出了强烈批评,对继续实行刺激性投资政策提出质疑。然而,当前欧债危机进一步加剧,国内资本市场不断下跌。因而,笔者认为,虽然当前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增长方式等都存在诸多问题,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看,当前快速增长的投资形势仍然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刺激性政策退出的时机仍不成熟。
(一)当前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本适应
1.当前投资是应对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必然选择。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经济增速陡然下滑,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包括加大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成功遏制了经济过快下滑的态势,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进入2010年后,尽管我国巩固了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但是面临的形势极为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中“两难”问题增多。从国际上看,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特别是最近欧债危机进一步爆发,使得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我国出口恢复将更加缓慢,2010年经济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而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的条件下,居民消费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而且,2009年一揽子刺激消费政策的边际效应不断减弱,大量消费需求在2009年已经释放。同时,近期股市持续大幅下跌造成股民大面积的亏损,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因此,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作为政府能够控制的最有力的政策变量,将继续为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2.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角度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具有较大的潜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2010年要在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导向下,产业结构必然发生相应变化,以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兴战略产业将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另外,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4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85%的水平,也低于50%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必将形成巨大投资需求。
(二)当前投资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1.过度投资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首要问题。从增速看,若考虑物价因素,当前的实际投资增长率已经超过1993年的水平。1993年投资的名义增长率是50.6%,但是,由于当时物价上涨幅度很高,同期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达到26.6%,因此若扣除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因素的影响,则实际增长率只有24%。而2009年投资名义增长率虽只有30.1%,但由于物价水平较低,09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因此,2009年投资实际增长率为32.5%,高于1993年投资的实际增长水平。另外,从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项目来看,过度投资问题就更为明显。在这一轮投资热潮中,各地仍热衷于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这一点与过去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财经评论家叶檀指出,当前各地都在搞投资大跃进,特别是湖北省计划五年内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平均每年新增2万多亿,几乎占到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3。再次,过度投资已经导致部分行业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不仅以钢铁、多晶硅、氧化铝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以部分机械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下游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更值得关注的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也开始出现了类似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此外,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问题也不容乐观。因而,国务院最近不得不以最坚定的决心“铁腕”淘汰落后产能。
2.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是当前投资活动中的根本问题。首先,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危机后的一段时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性质的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到42.5%,这一比重高于过去几年同期数据。当前尽管民间投资有所回暖,但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格局仍没有改变,“国进民退”现象仍然严重。以民营资本投资最为活跃的浙江省为例,一季度,浙江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1.6%,而民间投资仅增长10.4%。由于国企在4万亿政府投资、银行信贷和产业振兴规划中的机会优势,加上地方政府对央企、国企的青睐,以及各种政府融资平台对民营经济产生“挤出效应”,当前,在诸如房地产等领域出现了“央企淘汰国企、国企淘汰民企、大企业淘汰小企业”的“国进民退”现象。其次,投资分布结构不合理,资金更多地投向泡沫化严重的房地产领域(见表1)。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高到43065亿元(还不包括违规、变相进入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占当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2%,远高于第一产业的投资额,几乎接近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今年1-9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更是达到33.8%,创下自2004年4月以来的新纪录。叶檀研究指出,国有企业在当前都竞相涌入房地产领域,据她测算,127家央企中有94家涉足地产,比重高达74%。而在工业投资中,代表高能耗工业的冶金、有色等工业投资高速增长,高新技术行业的投资增速则处于下降趋势。第三,投资效益低下。尽管投资规模很大、投资增速很快,但是投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供给与生产能力,除了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以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一些地方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交通项目使用率低下、运营持续亏损,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3.当前投资还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目前各地政府的投资资金主要依靠各类融资平台,宏观组首席研究员李牧群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由于信息高度不透明、债务管理制度缺失、负债率过高等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爆炸式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据他统计,09年地方融资平台数量上达到8000多家,在全年9.5万亿新增贷款中,投向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就占到40%,总量近3.8万亿元。实际上,当前大多数地方的融资规模已经完全脱离了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随时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而一旦地方政府的财力或还款意愿不足,贷款资金往往不能按期归还,甚至久拖不还,造成银行机构的巨大风险。
4.过快投资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随着投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原材料、燃料以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从09年11月份开始大幅飙升,今年4月份,两大价格指数同期分别上涨12.0%、6.8%。尽管当前市场的供大于求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还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历史经验证明,投资的快速增长首先拉动投资品价格的上升,并经过一年左右的时滞,带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从目前物价走势来看,管理好通胀预期将会非常困难,全年3%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目标难度很大。
三、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如果内外环境和经济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估计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增长幅度将低于2009年。为保持和促进投资活动的健康发展,宏观调控各项措施既要坚持连续性,保持投资的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的进一步升温而导致过热,切实把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
1.必须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即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向高附加值加工业转化的阶段,也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投资建设现代化的、技术领先的生产设施,以尽快提高我国对先进技术的吸收和创新能力。并且,由于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均衡,我国一些地区还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也需要加大投资,提高工业化水平。另外,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需要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要稳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不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经济增速是不行的。但是正如前文所分析的,出口复苏将面临波折,而消费需求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幅提升,因而,现阶段继续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都是十分必要的。
2.投资政策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向结构调整转变。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得到巩固,总量问题和短期困难基本解决,投资政策应从总量调控逐步向结构调整转变,要更加侧重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体制改革、投资环境优化、投资活力的激发等,充分释放中长期我国投资的巨大潜力,逐步解决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低的问题。要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明确投资重点,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与领域、战略性新型产业、清洁能源、低碳技术、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小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要合理划分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方向,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解决当前投资领域的资源浪费与产能过剩问题,实现投资活动的有序进行。加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力度,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国有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高新技术领域,把竞争性领域投资更多地让给民间投资主体,对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要项目采取适当的贷款贴息、直接补贴等鼓励措施。同时,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行业的投资规模,并“铁腕”淘汰落后产能与过剩产能。
3.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微调。金融危机以后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在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基础上形成的,尤其与两年内巨额的新增贷款有直接关系。针对当前投资形势,如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上加以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上述投资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造成投资过热与通货膨胀。同样,如果像一些学者所提倡的,对新增投资项目采取“一刀切”,则可能出现大量的“半拉子”工程,造成投资增长速度的迅速下降,导致经济萧条,使经济回升向好的局面付诸东流。因此,要注重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既保持投资的适度稳定增长,又要防止投资过热。当前,货币政策已经恢复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货币政策要逐步过渡到中性偏紧的政策,控制好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和速度,严格限制对过剩行业的投资贷款,以防止目前日益高涨的通货膨胀预期背。特别是对当前泡沫化比较严重的房地产市场,要切实加强调控,防止社会资金过多涌入形成更大泡沫。
4.加强投资资金的监管,防止投资风险。当前投资的主要风险在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内许多学者都指出,当前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普遍很高,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已经严重的入不敷出,当前融资平台的大量贷款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规范,金融监管部门应把包括资本金充足率、抵押担保是否规范、资金流向和使用效率、还款来源、财政风险程度等在内的政府融资平台信息纳入监管范围。同时,对投资资金的使用也要加强监督,防止项目资金违规进入楼市、股市,造成更大的投资风险。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后危机时代相当长一段时间,投资都将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当前,正如温总理多次指出的现阶段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不断增多。为了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保持投资的平稳较快增长仍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当下各地争相上马的各类项目确有过度之嫌,不顾实际地加大投资势必扭曲本来就不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使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并在短期内造成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因而,当前政策要注重投资结构的优化,重点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战略性新型产业、节能减排以及民生等领域的投资,严格限制过剩行业的投资。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的监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汲凤翔.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和判断[J].经济要参,2004(6).陈佳贵.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几个问题[OL].北京社科门户网站.叶檀.湖北投资大跃进是不是烧糊涂了[N].南方都市报,2010-3-27.叶檀.再谈4万亿没有一分钱进入楼市的荒谬之处[N].每日经济新闻,2010-3-18.[5李牧群.地方政府融资如埋“地雷”[N].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www.xiexiebang.com.徐策.投资政策应由重“调控”逐步过渡到重“管理”[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10(9).国家经济预测部.地方投融资体系酝酿改革[J].中国宏观经济信息,2010(8).
第五篇: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汇报 3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情况汇报
6月上旬,县政府召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专题会议来。现就各单位落实项目进库进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进库情况
据6月23日统计,134个项目现已入库31个,其中工业项目进库7个、尚有33个项目未进库,其中4个是前期项目。省级审批1个、市级审批2个、县级审批4个。农业项目进库14个、尚有17个项目未进库、市级审批10个、县级审批4个。服务业项目进库4个、省级审批2个、市级审批2个。城建项目进库2个、尚有9个项目未进库、市级审批1个、县级1个。基础设施项目进库1个、尚有8个项目未进库、县级审批1个。社会民生项目进库3个、尚有15个项目未进库、县级审批3个。
二、存在的问题
项目进度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老项目多、新项目少;小项目多,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少;在建的多,入库的少;签约的多,开工的少。项目未开工或推进缓慢;已开工的119个项目仅完成计划投资任务的26%,远远落后时间进度要求;各地签约项
目不少,新开工项目却寥寥无几,部分项目只是形式上的开工,没有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与“时间进度一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
距。预计三季度后期投资增速大幅上升,主要原因一是截至目前
新入库开工项目少,后劲不足。
2014年6月23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