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2:1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第一篇: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照组执行CCU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入CCU后即进入CNP,路径表一时间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由责任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责任护士按路径指示依据患者每日需求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并落实护理路径内容;护士长抽查患者的CNP执行情况,并予以监督、指导。两组患者护理内容相同主要包括:1.健康教育:告知患者CHD及支架植入术的相关基础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期疗效及注意事项等;2.心理护理:责任护理应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适时予以个性化心理疏导,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情感支持,必要时遵医嘱予以镇静药物3.生活护理:术后24h内进行心电监测、记录;嘱咐患者取平卧位,制动右下肢,观察穿刺部位渗血情况;术后予以流质饮食,并协助其大量饮水;制动过程中可是当调整体位或行肌肉按摩;4.抗凝治疗相关护理:抗凝治疗期间,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注意观察呕吐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一旦发现及时告知医师调整用药剂量;

5.出血观察与护理:定期巡视,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拔管前协助其保持右下肢伸直的卧位,观察辅料有无渗血;拔管后嘱咐患者术肢制动、绝对卧床等注意事项,继续观察其切口辅料、足背动脉波动等情况;6迷走反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反射相关症状;一旦发现立即告知医师,协助患者去枕取平卧位,遵医嘱予以阿托品,适当调快输液速度,并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率等变化;

7、出院指导: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支架植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持续服药重要性(尤其是老年患者,应嘱咐其家属行监督),保健知识(如少食多餐,忌烟酒,劳逸结合,保持正性情绪)等;定期复查,每2-3月一次。

2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前SAQ评分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3讨论 CNP流程规范利于执行,它不仅克服了传统护理模式的盲目性、被动性,还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可帮助护士有预见性,有计划地完成护理工作。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CNP后,较之对照组的出院前SAQ评分明显高,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少,患者满意度明显高,提示CN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研究认为:1CNP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是CHD最常见的并发症,行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术前多紧张,术后又不能自理,容易产生心理应激,从而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也可引发肌肉僵硬、排尿困难、局部疼痛等并发症;护士以CNP为指导,对CHD患者行早期评估及个性化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即可有效减少并发症2CNP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护士可利用CNP的控制表格有效管理护理全过程,有利于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各责任护士必须完成当日护理目标,并做好病情记录工作,同时实施个性化的差异护理,以便及早发现病情突发情况,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保证整体护理质量的有效控制。3CNP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CNP作为医院制定的相对合理的计划,是能够获得预期治疗效果及较好疗效的一种标准化护理模式;它的有效实施,可规范护理服务,明显减少护理错误,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4CNP能提高满意度:CNP以“患者为中心”较之常规护理模式,其护理目标更为明确,护理措施更有预见性,计划性及有针对性,护士根据路径对患者行全程系统、连续、动态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指导,真正体现出患者的主体地位,使对患者的照护具体化、公开化、从而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5CNP能够促进护理专业发展:在执行CNP过程中,护士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的同时,参与医生讨论,阐述自我认知的变化原因及可行治疗措施,由临床医生提出纠正并予以指导,这样可使护士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从而间接促进了护理专业发展,充分体现出循环证护理内涵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原则。

第二篇: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及分析

【摘要】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手术结束之后的病人实施护理与观察,同时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研究所选取的160例病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以及有针对性的预防之后,只有6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其他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对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之后,同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率。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并发症预防

冠心病又被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供血不足所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以及心绞痛。冠心病严重者会发生心肌梗死,继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对象,分析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病人1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取的160例病人中,男性病人有96例,女性病人64例,患者年龄各不相同,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44岁,平均年龄67.3±2.5岁。所选取的病人全部接受冠状动脉的造影检查,病人在完善手术之前的检查之后实施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1.2 护理方法

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后,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对病人加强拔管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相关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年龄都相对较大,其内心对于疾病比较敏感,情绪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要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及家属介绍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治疗措施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纠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通过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以及护理措施。(2)基础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并伴随恶心、头晕等症状,需要立即通知医师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调整患者为平卧体位,建立静脉通道以及急救药物和设备,并给予吸氧、降压、利尿等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的突发症状,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①遵医嘱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措施,并在固定条件下进行血压测量,避免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患者在血液测量前需要保持坐姿或卧姿30min。此外,可以给予患者心电图以及心电监测,避免患者出现突发症状。②当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195mmHg时,需要立即联系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加重。(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药物后,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叮嘱患者用药后禁止进行大幅度动作,且不能随意停药、换药。部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是直立性低血压,因此,患者用药后需要卧床休息2~3h,待药物代谢后可以改为坐姿休息片刻后,在进行下床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各项指标变化。部分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水肿,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有无水肿现象,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告诉患者待冠心病病情稳定后需要继续用药,预防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4)饮食控制:为患者提供科学、健康的饮食,日常三餐以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并严格控制患者动物胆固醇的摄入量,嘱咐患者多食用蔬菜、鲜果等多维生素、有营养的食物。肥胖患者需要严格控制体质量,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禁止抽烟、喝酒、食用刺激性以及咖啡、茶等食物。

结果

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之后,160例病人只有6例病人出现皮下血肿情况,其他病人没有出现并发症。

讨论

着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5-6]。如何有效治疗以及预防冠心病已经成为研究重点,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患者用药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密切关系。多数患者在初期用药阶段依从性较差,继而加剧疾病的进展,加大了治疗难度。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在不断下降,主要原因包括:

首先,家人提醒用药。冠心病患者大多以老年人群为主,因此在自理方面能力较差,因此在服药之后很容易忘记继续服药,或者出现已经服用药物却认为未服用药物情况;由于部分患者不能够单独去复诊,所以在家属陪同时很容易出现疏漏情况;家属有时候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因素等忘记提醒患者服药;

其次,缺乏用药知识。部分患者认为需要服用的药物过多,因此认为服用的方法不够简单,部分患者认为其他药物更具有效果,担心药品书上的不良反应而不愿意继续服药;

最后,药品费用过高。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每天需要花费10元~20元,以降血脂药物为代表,其价格非常昂贵,因此成为患者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最主要原因。临床医师需要提高患者以及陪同家属宣传基础药物知识,详细解释用药基本目的和不良反应情况,继而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用药知识的了解,及时纠正错误观念,消除患者疑虑;另外,通过建立冠心病患者社区俱乐部,让相关药师及时提供药物咨询,不仅仅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用药知识,还能够督促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在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下,医师在指导患者用药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尤其针对老年患者,能够在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之内长期坚持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雪,陈瑰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疏导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8-69.[2]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240-1241.[3] 罗良初,黄金,童成枝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51-553.[4] 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6):1469-1470.[5] 郭舒婕,宋葆云,刘玉玺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31-33.

第三篇:医院临床路径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路径

实施与应用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疗、护理及相关专业人员在疾病诊断明确以后,针对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的具有科学性(或合理性)和时间顺序性的患者照顾计划。是医院为使服务对象能减少费用,同时有效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而实施的一种科学的服务和管理方法。临床路径管理模式运用到单病种管理上,一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二是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医疗费用。”

一、我院开展情况介绍

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卫医管发〔2009〕99号)”文件及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秦海松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由陈卫高副院长为组长的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及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组长的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按照《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现开展科室3个、开展病种9个。

二、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

(一)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订

1.内科、外科、妇产科选定3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上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审核。选定病种遵照以下原则:

(1)常见病、多发病。

(2)治疗方案相对明确,技术相对成熟,诊疗费用相对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

(3)结合医院实际,优先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制定临床路径推荐参考文本的病种。

2.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确定完成临床路径标准诊疗流程需要的时间,包括总时间和主要诊疗阶段的时间范围。

3.制作符合临床路径的文本

根据院实际情况,参考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表单进行制定。临床路径文本包括医师版临床路径表、护理版临床路径表和患者版临床路径告知单。

(三)临床路径实施流程

1.经治医师完成患者的检诊工作,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

2.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根据医师版临床路径表开具诊疗项目,向患者介绍住院期间为其提供诊疗服务的计划,并将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组。

3.相关护理组在为患者作入院介绍时,向其详细介绍其住院期间的诊疗服务计划(含术前注意事项)以及需要给予配合的内容。

4.经治医师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5.医师版临床路径表中的诊疗项目完成后,执行(负责)人应当在相应的签名栏签名。

(四)变异的处理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出现正向变异不影响临床路径的开展,继续实施。出现负向变异达到一定程度的,及时退出临床路径,如:

1.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改变原治疗方案的。

2.在实施临床路径的过程中,患者要求出院、转院或改变治疗方式而需退出临床路径的。

3.发现患者因诊断有误而进入临床路径的。

4.其他严重影响临床路径实施的情况。

(五)建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

建立紧急情况警告值管理制度,患者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严重异常情况,处于危险边缘的情况,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治疗。

(六)临床路径数据的收集与评价

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负责每月将科室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包括病种总病例数、进入路径病例、变异、退出、进入与未进病例入住院天数与费用等数据认真收集整理,每月上报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每季度对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临床路径实施小组根据质量改进建议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并上报指导评价小组。

三、应用效果评价

收集3个临床科室,9个临床路径病种及11个单病种收费的相关数据,对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与非路径患者相比,实施路径患者住院日、住院费用,住院药费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一)总体开展情况

目前开展临床路径专业3个、病种数9个,2015年上半年,全院完成临床路径病例总数241例。

(二)临床路径降低了住院日

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不仅是表现患者住院时间长短的一个指标,而且是反映医院工作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护理行为,同时协调了相关科室的工作,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表单完成相应诊疗内容,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就医过程不中断,减少或消灭了无效住院日,缩短了住院时间。据统计9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以后,平均住院日均有所下降。2014年全院平均住院日为15.6天,2015年上半年全院平均住院日为12.3天。

(三)临床路径降低了住院费用

进过统计发现,实施路径患者与未实施路径患者相比,住院费用降低了8%—10%。临床路径组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规范了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杜绝了乱检查、乱收费现象,做到了合理检查与合理治疗,既保证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住院费用。

(四)临床路径减少了抗菌药品费用

据统计,实施路径患者与未实施路径患者相比,抗生素费用降低了9%—20%。抗生素使用是外科治疗中的重要部分,费用占了药品费用的大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分为预防性用药和治疗性用药。应用临床路径后,规范了用药程序,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严格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择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手术抗生素使用原则,抗生素使用费用大大降低。

临床路径明显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了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资本运作效率,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值得进一步扩大病种,大力推广。这表明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在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四、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前景

临床路径的指定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医院围绕着临床路径实施过程需要在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方法、习惯等会潜移默化地对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保证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得到持久贯彻,必须针对医务人员和临床科室建立一套评价指标,确保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项目。运用“例外管理原则”,把控制重点集中在不正常、不符合单病种标准治疗方案的关键性差异上。要追根寻源,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及时反馈给专家组和医教科。

尽管临床路径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医院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质量管理方面寻找较先进的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病种质量管理的现代模式,无论从提高医疗质量,还是降低医疗费用上,均表现出其良好的作用。因此,临床路径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青睐,并使其自身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第四篇: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临床应用评价

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临床应用评价

【摘要】 目的 对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有显著提升。结论 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输血;护理;输血路径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代偿性、支持性治疗手段,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操作,然而输血所致疾病及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共同关注[1]。为探讨提升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笔者选取98例输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其中观察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18-78岁,平均(58.4±3.2)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输血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输血,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血护理中根据输血路径操作: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输血路径护理内容的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有充分掌握;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意义、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考虑充分后签字确认;在输血前将输血路径图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并加以解释,使其可对输血过程、护理方法有提前了解。输血路径如下:

1.2.1 输血前准备 ①采集血液标本并送检:根据医嘱准备好采血样品并填写输血申请单,提供交叉配血的检查单,在试管上贴上相应标签,做好床边核对及再次复述;按照相应规范展开血标本采集;对申请单中信息进行确认;将申请送到输血科,由两方核对并进行登记。②取血、核对:护理人员至输血科内取血,两方遵行“三查八对”制度给血,在核对正确后两方签字确认。③血液保管:保管血液时不可加温、剧烈震荡或在室温下久置。

1.2.2 输血操作 ①输血前核对:在治疗室内执行两人三查八对制度,带病历在床前再次核对,待信息核对无误后两方签名确认。②输血操作:输血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严格遵循输血常规操作流程;对输血中患者情况密切观察,当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3 输血后处理 护理人员在完成输血后及时填写护理病历,保存好输血文件,妥善保管血袋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标准自行设计输血差错发生情况调查表,并对两组患者护理中输血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自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操作及输血后处理三方面对患者关于输血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在实施输血路径前后,对全体护士输血技能知识、相关法律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10.42%(5/48),护理满意率为85.42%(41/48);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2.00%(1/50),护理满意率为98.00%(49/50)。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输血路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前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基础知识(23.5±2.7)分,基本技能(33.7±3.2)分,法律法规(13.7±2.1)分;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各项评分为:基础知识(29.4±3.6)分,基本技能(38.2±4.5)分,法律法规(18.2±3.8)分。对比可知,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时常需做好输血准备,以免患者因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发生危险[2]。虽然输血是对病人展开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因为目前输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输血操作不严谨等多方面原因,输血差错事件时有发生,输血差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抢救,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输血路径可对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予以规范,提高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护士在展开输血操作时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输血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在输血中展开多次核对,对输血路径所涉及的输血各环节展开监测,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输血记录等手段,可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证。我院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时,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有力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输血必要性、意义,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魏,鼓掌生,王宇丹,等.临床输血路径的信息化管理及效果分析[J].医学管理论坛,2013,30(3):39-40.[2] 谭延伟,宋俊荣,张亚平,等.临床输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药,2012,34(24):3813-3814.

第五篇:优质护理对手术室的临床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的临床效果评价 麻长林

靖远煤业煤业集团职工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择期手术开展60例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措施。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里,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术前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为本“的整体护理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10月,选择60例患者,实践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0~48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55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临床护理

1.2.2.1建立护患沟通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服务。落实基础护理内涵,提供个性化服务重组、细化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士行为,实施规范有效的术前访视,制定规范化术前指导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术前访视技巧培训,保证术前访视有效实施。根据术前访视的目的意义制作专科访视卡,内容为: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专科疾病了解相关知识是术前访问有针对性提高术前访视的有效性。按患者需求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工作量大时段的护理人力,通过自查和护理部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与改进。要求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紧密结合,展现手外科手术室护理特色。1.2.2.2术中陪护,做好细节护理,注重手术前护理细节的落实。制定人性化护理措施: 如实施一对一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心理指导。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取得理解与配合,减少患者手术的紧张恐惧操作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温措施,对安置特殊的手术体位的患者避免压疮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皮肤上的消毒剂和血迹搽干净并保持切口辅料的干净无污迹,后将其送往病房及麻醉复苏室。

1.2.2.3术后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切口情况、疼痛感觉、体会摆放情况进行了解,若有不适感给予恰当处理,就手术的良好效果向患者讲明,克服掉术后抑郁反应,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与病房护理较融合。同时做好并发症发生的避免和预防,并鼓励患者注意好日常饮食的结构调整,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完成满意度调查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手术室护士定期做电话随访。

1.2.2.4为小儿患者提供母爱式服务,手术室添置各种安全性强的玩具供患儿玩耍。提供凝胶床垫避免压伤,允许患儿家长着装规范进入等候室,复苏室陪伴患儿,以减少术前患儿的哭闹,降低复苏期患儿风险的发生。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到对手术患儿的日常护理中倍加呵护与关爱。

1.2.2.5为医生提供个性化,专科化,人性化优质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手术医师的手术要求购置专科器械,满足手术医师对器械的个性化的需求并掌握手术医师操作特点及习惯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资率的目的。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体现动态管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根据专科特点施行弹性排班,夜班要求新老搭配, 每班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责任护士值班。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修订、完善规范化的标准操作规程: 包括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麻醉后护理、手术后护理等。在原有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细化病人基础、安全管理等内容,建立护士业务档案。

1.2.2.6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意外危险因素评估系统。对入手术室患者及时进行评估, 对存在压疮、跌倒、坠床等高危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建立警示标识卡,重视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重视首次沟通, 从患者利益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初衷, 让家属感受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 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放心。1.2.2.7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文字记录,遵循责任、安全和简化的原则,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履行护士的职责。多以表格式为主,减少了护士文字书写的时间, 保证护士每天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1.2.2.8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开展特色服务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从强化细节服务,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出发,开展了“细节服务与提高护理质量”课题研究,建立温馨提示卡、将健康教育路径纳入随访系统管理,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手术室坚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根据单病种健康教育路径, 制定出适合专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患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2结果

护理服务形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从 2013年上半年的97.2%提高到下半年的 98.9 %。

3结论

3.1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实施优质护理改革, 手术室秩序进一步好转,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与患者接触增多,患者享受到了更贴近的服务。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 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 护士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3.2通过改进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 全面综合护理, 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使医院患者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增, 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用心, 与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3.3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改善了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走进示范区, 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 病人感觉到护士随时的关心,感受到护士随时的服务。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李绒, 刘平手术等候期患者家属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月解放军护理杂志,2 0 0 8 2 5(8): 1 0一1 1。

下载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CCU护理临床路径对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