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

时间:2019-05-13 02:3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

第一篇: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本书是在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中国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由麦可思公司与西南财经大学共同完成的2008年度大学毕业生就业暨重点产业人才分析报告,书中根据具体数据,从就业水平、薪资、工作能力、求职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市2008年读大学生就业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面对国际经济不景气的现实,在大学生就业成为2009年政府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焦点的情况下,本书具有相当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目录:

技术报告001

主要结论007

分报告

分报告1 就业流向014

一 2008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流向014

二 中国高校和各省综合就业能力指数031

分报告2 就业与收入060

一 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060

二 2008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收入状况092

三 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状况111

分报告3 工作能力115

一 背景介绍115

二 2008届大学生工作能力分析117

分报告4 求职分析141

一 就业城市期待141

二 求职成本、求职份数142

三 收入期待150

四 求职服务156

五 求职时间对月收入及就业率的影响158

六 初次求职成功的信息获取渠道161

七 实习对就业的影响165

分报告5 就业与教育公平168

一 女性就业公平168

二 不同家庭背景就业与教育公平187

分报告6 自主创业197

一 自主创业分布197

二 自主创业的各个因素207

分报告7 读研与留学212

一 国内读研212

二 出国留学216

分报告8 高考志愿填报223

一 志愿填报的理由223

二 志愿填报的信息渠道225

分报告9 满意度分析226

一 对大学的满意度226

二 对大学生修养的满意度237

三 对雇主的满意度240

四 对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的满意度258

五 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265

主要参考文献271

第二篇: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由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今日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

2013届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较上届明显下滑

蓝皮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一项针对2013届毕业生流向的调查显示,目前,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

具体而言,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

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

蓝皮书披露,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1届的90.2%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的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4%,比2011届的89.6%略有上升。对此,蓝皮书解释称,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与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的比值。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此外,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与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的比值。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本科管理学门类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居首法学门类最低

蓝皮书指出,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达到92.9%,最低的是法学,为87.2%。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生化与药品大类,达到93.2%,最低的是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为86.7%。

蓝皮书分析称,从2010-2012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法学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生化与药品大类、轻纺食品大类、医药卫生大类、文化教育大类专业大类半年后就业率处于上升阶段。

2012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与上届基本持平

蓝皮书披露,在2012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4%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0%的人自主创业。有8.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5.3%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蓝皮书分析称,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81.3%)与2011届(81.0%)基本持平,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2届(5.3%)较2011届(6.1%)降低了0.8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下降。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一毕业9.5%读研高职生3.3%专升本

调查显示,2012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比例为9.5%,与2011届(9.2%)基本持平,比2010届(6.7%)高2.8个百分点。在2012届本科毕业后就读研的毕业生中,有28%转换了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读研最主要的动机是职业发展需要(34%)和就业前景好(24%),有5%的人因为就业难暂时读研。

调查显示,2012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后有3.3%选择了专升本,他们选择读本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均为27%)。

蓝皮书还披露,2009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正在读研究生和已读完研究生的比例为16.4%,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正在读本科和已经读完本科的比例为29.7%。

第三篇: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是自2009年以来的第三次报告,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首度出版以来,受到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来研究高等教育的权威报 告。报告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就业质量、就业流向、能力与知识的满足程度、为读研所做的本科学术准备的分析,来反映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就业质量是大 学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的社会评价指标。

2011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抽样调查以及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三年后的抽样跟踪调查研究撰写。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调查抽样达到46万余人,回收问卷约22.7万份;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职业发展调查对象为曾经在其毕业半年后参与过调查的 2007届毕业生群体(回收问卷约20.3万份),本次调查为该答题群体三年后的连续跟踪调查,回收问卷约10.95万份。

今年的报告共分为三个子报告:“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是对全国层面的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就业质量的分析。就业率、薪资、专业对口率、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毕业生满意度是主要的分析指 标,工作报告《2011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报告”是本报告的全新部分,是基于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而得。“高等教育人口流动分析” 分析了各地区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大学教育引起的区域性人才流动、家庭的职业阶层上升和“北上广”地区的流动。

对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半年、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追踪三年的调研报告《2011年就业蓝皮书》昨天发布。与去年一样,法学、英语(论坛)、计算机等专业尴尬入选“2011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地质、石油、采矿等工程专业就业则一路绿灯。今年的就业报告还首次对2007届毕业生进行了半年后和三年后两次跟踪调查,调查显示,当年留在“北上广”就业的毕业生有22.2%已经离开“北上广”。

男生生存压力更大

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是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一项有关“北上广”的调查结果颇耐人寻味,2007届毕业时在“北上广”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有22.2%的人三年后逃离了“北上 广”,其中男生比女生(12.8%)高出7.2个百分点。所谓“长安居,大不易”,男性显然遭遇了买房等更大的“北上广”生存压力。

逃离“北上广”颇有点“柳暗花明”的意味,三年后离开“北上广”的人群在其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081元,三年后去往其他地区就业后月收入为 5620元,上升了2539元,涨幅比例为82%,并且高于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5296元。而一直坚守留在“北上广”的本科毕业生半 年后月收入为3272元,三年后的月收入为6781元,上升了3509元,涨幅超过100%。但专家指出,看似一直留守的毕业生收入涨幅更大,但由于“北 上广”的物价水平更高,其实际购买力并没有明显优势。

毕业三年月收入翻番

蓝皮书显示,2007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296元,而其工作半年时的月薪为2483元,涨幅达到2813元,涨幅比例为113%。

从专业看,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类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比其工作半年时的月收入(3213元)上升了4295元,月收入涨幅比例达到了134%。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

本文摘自: 励志视频网,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

第四篇:中国大学生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

News资讯

第三届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论坛在湖南大学举行

2月26日“2011年KAB创业育年会暨第三届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在湖南大学举行。

KAB创业教育项目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05年8月,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正式将KAB项目引入中国,经过五年多的推广和发展,KAB项目在中国的规模和影响力日益扩大,已建立了师资培训、教学研究、质量控制、课外实践和推广交流五大体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为共青团青学联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领域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此次会议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与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主办。会议的主题是“公益·责任·创业”,旨在探讨就业创业教育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在新形势下就业就业创业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启动节后第一场招聘会

2011年2月26日,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今年的第三场雪中启动了春节后第一场招聘会――海淀区中学教师专场招聘会,前来应聘的20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研究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上午10时招聘会现场,大厅外等候入场的学生依然有30多人,大厅里面不少中学的展位前甚至排起了三行长队,等候人数超过100人。据悉,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安排了多场教育专场招聘会,其中3月4日为丰台教育系统专场招聘会,3月18日、4月15日、5月13日、6月10日都将为教育专场招聘会。

宁夏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今年夏天,宁夏首届免费师范生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2月25日,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联合下发公告,对2011年首届宁夏生源地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宁夏生源地免费师范毕业生有200余人。今年1月,我区出台了《宁夏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在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编制计划,按照预留编制的办法,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并于近日专门组织公开招聘工作。据悉,本次公开招聘将采取网上选择岗位的方式,于2月28日12时至3月2日12时期间,由毕业生本人登录宁夏毕业生网选择就业岗位。之后,毕业生将参加面试,并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与用人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签订就业协议。对没有确定岗位的毕业生,将进行统筹安排

News声音 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就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表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众多大学生当中能够涌现出像钱老所希望的“拔尖人才”,这样我们整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完全取消博导头衔,才是对导师制的回归。

————《新京报》的社论《博导头衔下岗 让导师制上岗》称,真正的导师制,应该是学生自己选择导师,导师自主招生、负责学生的培养、学习管理以及毕业答辩,就是让有能力的老师,能独立招收、培养、指导学生,而不是由有“身份” 的老师,来担任老师。

个税起征点应该定为五千块左右。

————全国人大代表、哇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时说,考虑到目前的物价水平,五千块的经济来源可以说是比较拮据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如果再征税的可支配收入就更少。

New数据

97.33%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广东省高校毕业就业创业工作创新举措,亮点频出,取得突破性进展,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7.33%。

420 ————2011年河南省将选调420名优秀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其中320名应届毕业生,包括本科生217人,硕士77人,博士26人,其余100人为服务农村基层高校毕业生。———3月5日至4月17日,陕西将举办24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密度明显高于往年。聆听

试水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保持怀疑精神有利于我们思辨,但只有真正相信才能让我们走出一条道路。

现代企业的创新大概有两种形式,内部创新和外部创新。内部创新,基本上是公司内部成立创新实验室,收集创意并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尝试。这种创新方式,让员工比较有稳定的工作状态和健全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可以调度部门间的资源或者人力进行必要的支持;外部创新,有一个公司或者多个公司进行投资,针对某个有潜力的项目,创立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这种创新模式,员工的自主性较强,有独立的扩大融资的能力,并能第一时间接受市场的检验。

朱校长创办南方科技大学时,拒绝了“联合招生”,选择风险与机遇都很大的第二种方式。由于教育系统和体制变化并不会在短时间内立刻起效,选择这种方式也可以看到朱校长的决心和信心。另外,深圳政府愿意全力支持这种突破式,并在办学体制上减少行政干预,这种信任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相当给力的。

一流大学是无数人的梦

在中国,建造出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是每一个国人的梦想和骄傲,也是无数教育人辛辛苦苦努力着的目标。记得丁学良教授在北京大学的讲演提到“一流大学的标准”,有以下九个标准:

1、教员整体素质

教员整体素质由一些技术性指标和一些比较抽象、但仍然是可以把握的指标组成,例如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表现。

2、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素质,生源的优劣,对大学来说当然非常重要。在西方,好的研究型大学也通过考试来招生,但考试在总的评价标准里所占分量远不是决定性的。他们更看重学生潜在的素质,看重学生将来能够成为知识创新者的那些蛛丝马迹,看有没有多方面的才艺。还有两项因素越来越重要:一是有没有社区服务的经历;二是有没有领导和组织能力。

3、常规课程的丰富程度

常规科目的丰富多彩,给教员的研究和学生的培养创造了广阔知识架构,同时也给知识创新提供了开放的可能性。

4、通过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

在知识创新的大环境里,一所大学通过大范围、公开、高水平的竞争得来的研究基金多少,体现了这所大学的教员在各个学科方面在世界上大概处于什么位置。

5、师生比例

假如一所大学里有教员一百人,学生一千至两千个人,这样的比例在正常范围内。所以任何一所好的大学,在配额师生比例时,都得在教育素质和教育成本间寻求平衡。

6、各项硬件设备的量和质

大学的各种硬件设备,是指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系统,以及学生宿舍、医疗室、饭厅、体育场地等等的建筑面积。衡量大学的硬件设备时,要作两项严格的区分:把花在学习和研究设备上的钱,与花在生活设施上的钱分开;把花在图书馆、实验室、电脑系统“里面”的钱(也就是买书买设备),与花在它们“外面”的钱(也就是楼房建筑)分开。

7、大学的财源

一个大学的财源,往往并不是想接受多少就拿来多少;许多著名大学面临很多钱该不该要的问题。对著名学府而言,常常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如说声誉)之间会发生严重的冲突。著名大学的财政,不光指会找钱(因为主动上门给钱的人很多),更重要的,它牵涉到找钱和接受钱的原则和程序。

8、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和声誉

衡量历届毕业生的成就,并不仅仅是看多少人做了大官,挣了大钱,更重要的是看多少人在各行各业里处于创新前沿,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些对人类的观念和知识的创新、对社会的制度创新起到先导作用的毕业生。

9、学校综合声誉

对于一所研究型大学来讲,学校的综合声誉至少包括两种衡量指标。第一是让其他研究型大学的校长、院长、系主任、资深教授在匿名情况下,对它的对口系科、学院、学校整体进行评价;这是“内行看门道”的评价。第二是用人单位的评价。以上这九条标准,都不是仅仅从形式上改革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整个“生态系统”(涉及学生、老师、政府和民众等等)的运转起来才可以实现“一流大学梦”。相信曾经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朱校长比我们更清楚,也更知道其中的艰难。

感谢勇于“试水”的学生们

作为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愿意放弃成熟的教育系统,选择把自己的未来放在一所还没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上,这绝对是一个赌博,我挺佩服和感谢那些勇于“试水”的学生。相信朱校长也非常感动于他们的信任。

在这个社会上,真正相信是一种很稀缺的物件,是一种没有什么附加的相信。尽管保持怀疑精神有利于我们思辨,但只有真正相信才能让我们走出一条道路。一般这种相信只有一次机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倒下一块所有的都前功尽弃。而真正想做好这件事情,就需要调动所有相关方去把这幅图案一块一块地拼出来,少一块都不行。

同时,大众的期望值和媒体的关注度也需要耐心和调整,永远照在聚光灯下的花草,可能还没长大就被晒枯萎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案例,只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另一个尝试点而已,仅仅方式比较特殊而已。中国教育制度始终在摸索和变革中成长,并不是完全的倒退。

时代总是在进步,长江后浪也总是推前浪。我们不得不承认,80后一定会超越70后,而90后一定会超越80后。而这些孩子大部分还是生长在我们的教育系统当中,不管受到何种程度的影响,毕竟都是人才。这如同教育改革走到朱校长这一步,需要有人从制度等多方面进行突破性尝试,并且教育系统也允许这种方式存在,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在进步。有那么多孩子愿意尝试,也说明我们的后代更有胆识,家长更加开明。

南方星星之火,是否可以燎原?这个问题放到这里来谈,可能还为时尚早,但心中的喜悦之情告诉我,这将是一次对中国教育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尝试。真心祝福朱校长和南方科技大学新一届的学生们!

思考

我们属哪座城?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乃至农村,都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一个方式或途径,是一个过程而非终极目标。合理评估一下,那个距离我们的梦想更近现在的年轻大学生们已经开始学会独立、奋斗。从外地来到北京、上海等这些一线的城市生存,条件非常艰苦,可能本身自己家境比较困难,不愿意再问父母要钱,就带着一两千块钱来到大城市,住在非常拥挤的地方,每天早晨天不亮就出去找工作,晚上天黑了才能够回来。非常感动的是,我们的大学生们有了非常刻苦的精神;大学生们又有一种乐观的情绪,相信凭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的。对于我们的大学生面对着很多的压力,特别是自我的期望,有大学生这样说过:“寒窗苦、独木桥都挺过来了,苦心智、饿体肤又能算得了什么。我们不敢回家,不敢面对那一双双期盼的眼,谁让我们曾优秀过,谁让我们曾努力过,哪怕注定就是那桥下的枯骨„„。”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的大学生有了对事业追求的勇气。

当然我也想说,随着中国新的十二五的目标,城市建设越来越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其实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发展得非常好,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去的江阴、宜兴等很多二三线城市,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是对人才的期望和渴求,很多的岗位虚席以待,面对人才的贫乏,出于对人才的渴求,企业提供的薪资水平都相当不错,甚至有些岗位的薪资超过了某些大城市同样岗位的水平。其他的生活成本也相对较低,我们住的房子可以更宽裕一点,为什么不考虑呢?我在10多年前,大学毕业就直接去了二线城市,在那里由于没什么本科生,我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给予我的是更多的培训机会、岗位培养的机会、企业高层领导的关注等,可以说好事基本都有我的份,使我在短期内获得了自我的提升,这个加速度使我有了很好的职业起点,为我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年后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带着我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和比一般同学更多的经历和经验,来到了南京,开始了自己职业新的征程。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有很多的选择,而且是我们必须做出选择,看我们真的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吗?这里有很多疑问。一种选择是“是”,我们能用逻辑和理性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我们可以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于自己和感兴趣的工作的信息、知识,而后综合分析,从而选定一个职业。另一种选择是“不”——选择职业时我们并不像我们自己以为的那样自由。我们会受到不可控的外力的影响。我们无法控制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家庭背景、父母的收入、父母的职业和教育水平、我们生长的环境、我们的性别年龄等。尽管我们着重强调用理性的系统的方法选择职业,但我也承认社会因素的重要性以及运气、环境的影响。不必为社会压力和外部的不良环境的存在感到失望,我们仍然有很大的余地使我们可以做有意识的,理性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职业前景。

我非常难忘的一个故事,也是我经常和同事、朋友们分享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叫Max。Max刚刚加入了一个高科技公司。进入公司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公司的咖啡厅或餐厅里大家每天议论最多的便是公司的老板TOM。大家争先恐后地说着TOM的各种奇闻轶事,以此为乐。原来TOM是一个很能干的企业家,他白手起家创办了这个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几十亿美金的世界知名企业。成功使TOM极度地自信,几乎不听别人的建议,坚信自己的判断,独断专行,雷厉风行。员工们包括高级经理对他又恨又怕,但是对此又无所适从,只能每天以传播哪个经理又被TOM骂了,哪个主管的方案又被TOM扔进了废纸篓这样的事情为乐,透着几分无奈。Max本也可以加入这些背后议论、诋毁的大军,但是他没有。他把他的精力放到他能影响到的领域,而没有浪费到那些他只能关注却无法影响的地方。他勤恳地同时聪明地工作。TOM命令他准备一份报告,他不仅把报告本身准备得漂漂亮亮,而且把相关的资料、数据又整理了一份清单,使TOM在董事会做报告时非常舒服。TOM开始另眼看待Max,有时开会时会转过头来说:Max,我们有什么建议!天!这可是巨大的新闻!TOM居然会问别人的建议。

于是Max又成了大家议论的对象,大家觉着Max与众不同,TOM居然会问他的建议。久而久之,Max在公司里的威信逐渐上升,而Max也逐渐开始改变TOM。TOM在Max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一些管理风格和习惯,能听别人讲话,开始到员工中走动,公司里说TOM故事的现象也越来越少,Max的影响力也逐步增强,5年内,Max成长为公司负责战略设计和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拥有极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成功地改变了TOM,也改变了公司。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被选择了,我们被工作选择了,我们被城市选择了,我们被环境选择了,我们被迫了,我们受限了,我们把自己困住了,找不到出路了,我们迷茫了。有时我们为了“大城市”,为了一些不合适自己的“条件”,迫于一种“无奈”选择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称之为错误的工作),我们做一份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一直把这份死气沉沉的工作做下去实在是让人受不了。这样的工作我们会做好吗?我们能通过这份工作获得我们的目标吗?可能我们已经知道这一点,但我们还是在围绕着这个“圈子”在慢慢地艰难地跑着,而且基本没有跑出来的可能。

我们需要的是去找到自我的选择、我们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找到合适自己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是“继续停留”还是“果断选择”?而这个决策让我们回归到一个客观和理性的角度看待问题,无论“继续停留”或是“果断选择”都必须要经过社会的考查才行,也就是我们要做出特别的成绩和我们优秀的表现,我们才能如愿以偿;否则就是单相思,只能失业或继续在找工作的路途中。我们需要面对很多“可能的自我”,它们也会漫无目的地变来变去时,我们需要把各种可能的身份变成现实,然后再不断地对这些身份进行锻造,直到我们积累的实际经验足够丰富,能够指导我们采取更有决定意义的行动为止。自我的实力需要展示的舞台,因此我们需要:积极面对,不要给自己太多的限制,去创造工作试验的机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首先,对于自己的未来要有信心,或者说要有个总体的规划,我们要积极去面对社会需求变化以及自己理想的生活,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压力。无论是选择怎样的舞台,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二线城市,乃至农村,都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一个方式或途径,是一个过程而非终极目标。合理评估一下,哪个距离我们的梦想更近。

其次,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机会,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束缚和框架。我们需要增加与社会不同环境的接触面,不能把自己框在一个可能并不合适你的城市或者职业,需要在积极储备能量和实力的同时来整合自己的能力成优势。不管我们现在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怎样,都要来再继续修炼自己的内功而不能放松,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再次,通过多渠道了解更多跨区域的需求信息,捕捉一切可能的机会,并进行优选。不管我们选择怎样的路径,都不要局限自己,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更多的关注人家的需求和要求,而不是仅仅将“重点”放在自己身上。

都要有针对性的来组织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与之对应,让人家知道我们就是他们想要的那种人。

我们究竟属于哪座城?人们之所以有职业选择的失败,绝大多数情况并不是你缺乏改变的动机,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逃避什么:因循守旧,范围狭窄的职业选择,没有时间安排业余生活,非常难处理的工作与家庭平衡。我们自己的生活需要我们自己来选择,而不是被选择,只有重新去面对现实的社会,抛弃我们心中的侥幸,重新启程,才能寻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那座城!

拼搏

心不限,路无限

何处安放青春

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的限购政策和苛刻的条件,让在这些城市里奋斗的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如何在现实中安放自己的青春?

■ 坚守,抑或逃离? 北京、上海、广州„„这些都是无数求职者理想中的城市,多少人心中“中国梦”的发源地。每年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学子和那些怀揣远大理想的职场人士,都在做着一个“中国梦”。

然而,“中国梦”与“美国梦”毕竟还是不大一样的。“美国梦”大体可以解释为:任何一个美国公民,都可以凭借个人的奋斗而在美国社会任何一个地方站住脚跟。但是在中国目前这个复杂的时代,就业路上个中滋味却是甘苦自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买楼太贵,养车太累,工作太忙,压力过大、竞争太烈„„都是置身这些“围城”中的人们可以随便吐出的苦水。

是选择逃离还是继续死扛,是勇敢坚守还是果决离开,对于那些曾经做过或正在做着“中国梦”的年轻人来讲,实在是一个艰难选择。

■ 富爸爸,穷爸爸?

我在《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的序言里提到一个故事:

李嘉诚与他儿子在一家餐厅用餐完毕时,李嘉诚给了20元小费,他儿子给了200元小费。有人问李嘉诚:你儿子都给了200元的小费,你才给20元,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他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我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

试问:有多少人能有一个有钱的老爸呢?

这个社会越来越往资源集优的趋势发展。谁有资源,谁就更有机会。找到一份好工作,前提是得有“敲门砖”。有富爸爸、官爸爸的人如果懂得珍惜,好好利用,就把握了很多机会。可是,对于大部分从外地来求学的年轻人来说,都是普通平民家庭,哪来机会认识什么达人权贵?父母帮不上忙,一切都得靠自己。然而,在偌大的城市,靠自己投着一封封简历,成功就业的机会实在是非常渺茫。“富二代”的张扬与“贫二代”的艰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宜居,还是宜业?

就业,首先当然是要考虑所在城市里提供的机会和居住环境等问题。

一线城市无疑比那些二线、三线城市汇集了更多的财富资源、文化资源,存在着更多的生活机会。这里有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丰富快速的资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要创造自我价值形象,要寻找生活新目标,要在一种社会结构中完成对自身的各种期待,这一切,在一线城市更容易实现。前方充满了诱惑与希望。

可是,“大城市病”带来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也困扰着我们。在“房奴”、“蜗居”、“蚁族”这些浸染了若干社会情绪的词汇的反衬下,这些大城市开始变得让人爱恨交加。身居大都市,站在全国的最前端,这只是听上去很美。是坚守在大城市过身心交瘁的生活,还是回到小地方寻找相对轻松的生活方式?宜居又宜业,离我们还有多远?

让梦想飞起来

曾经年少爱追梦,一心只想往前飞。获取更好的就业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个都是无可厚非的。那么,对于身处大城市里的求职路上的人们来说,该怎么实现这个梦想呢?

■ 有风,也有景

婚姻好比是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穿着的人才会知道。这个比喻也可借用于正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生存层面的感受,就是适宜不适宜在一线城市生活,只有那些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明白。机会就是诱惑,机会就是可能性,捕捉住了机会就有可能捕捉住了成功。一些人之所以选择了坚守而不是逃避,还是他们的梦想说服了自己的内心。年轻的时候人人都有梦想,为了梦想可以受苦受累,可以忍受一般人忍受不了的东西。

想要看到美丽的风景,就得坚定地前行。大城市的那端,风景也许更美丽一些。那么,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有风,也有景,这才是风景。

■ 既生,又要活

人生能有几回搏,不到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去拼搏,难道年纪轻轻就跑到小地方或者乡镇去享受安逸吗?况且,二线城市囿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但不能给外来高层次人才提供人尽其才的空间,更会让他们陷于精神文化的边缘困境。

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主题也不一样。二十几岁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进退”,三十几岁的责任“勇于承担,立所当立”,四十几岁的淡定“尽人事,顺天命”。我们要的是生活的厚度,而不是生命的长度。生命是父母给我的,但是生命的品质却是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在合适的时候,做好合适的事。不忧不惧,不悔不憾。

■ 肯舍,才能得

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什么,就得付出什么,就得舍弃什么。

想得到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就可能要舍弃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时光,舍弃周末没事就开着车到周边城市游玩的惬意;想拥有压力不大的慢节奏生活,就可能要放弃到大企业成长的平台,放弃以前在大城市里积累起来的人脉资源,如果转了行,那重新起步的成本还要更大。如果想选择到二线城市发展,我有几个地方建议;

第一个是重庆。作为第四个直辖市和西南重镇,未来在IT和高科技领域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政策,学习相关专业的年轻人去那里开拓也许会前途光明。

第二个是杭州。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非常优惠,政府在这个方面下了大功夫。年轻人的精神偶像马云的阿里巴巴公司正是在这个地方。

第三个是厦门。在《商务旅行》杂志2011年2月出炉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的排名中,厦门荣膺世界第二。不过厦门比较适合从事外贸、旅游等行业,文化产业相对不是很适合。

第四个是喀什。西部大开发是国家的大政策,而重中之重在新疆。近几年包括未来几年,国家会大力开发新疆,大家从新闻报道上想必了解得非常清楚,那里机会非常多。

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这是刘德华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的出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初出城留别》里的“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不管是限房限车,还是限职限薪,只要我们的心不被自己所限,未来,都还在我们手中。

■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心态

春节过后,“用工荒”蔓延在几个大城市。可见,并不是大城市的就业岗位已经饱和。

事实上,左手是用人单位招不到货真价实的人才,右手是求职者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左手右手同在努力,可始终握不到一起,彼此都只能在试探中捕捉对方的气息。究其原因,就错在“自顾自”这三个字。抱怨产业、抱怨行业有问题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机会也抱怨没了。

压力如水,可以覆舟,也可以载舟。没有不景气,只有不争气。大城市的发展必然要重新面临洗牌的机会,机会也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不要去抱怨这个城市不给你机会,事实上,当我们想放弃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严冬逐渐消退,暖春就要来临。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心态。

■ 内心足够强大,走到哪都不怕

我们生存在大城市里的焦虑与纠结,根源在于自身缺乏安全感。我们害怕面对新环境,我们害怕重新开始,我们害怕价值丧失。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内心还不够强大。

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不怕失恋。每段缘分都是感情道路上的一道风景。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不怕失业。每份工作都是职业生涯中的一种营养。

内心足够强大的人,不怕失败。每次磨难都是生命存折里的一笔财富。

内心足够强大,走到哪里都不怕。本领在手,思维在胸,拥有一技之长,掌握深厚人脉,具备远见卓识,这样的人到哪都是人才,到哪都是金子。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罢,关键是我们要过着“不害怕”的生活。

■ 就业路在脚下,好走也要走好

大城市纵有千般不是,小城市也不见得处处完美。回到了二、三线城市,不见得就能进入理想之境。在整个社会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之前,生活压力损害我们身心健康的状况其实无处不在。当年,我们从某个城市某个逼仄的生存空间走向一线城市,如今回去,也难免会生出物是人非之感甚至物非人非。行行复行行,选择这条路究竟是对是错,总要走走才知道。

美国小说家凯鲁亚克说过一句话:“我们还年轻,我们渴望上路!”

如果你即将闯荡大城市,那么祝福你,在你眼前展开的是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

如果你正在坚守大城市,那么祝愿你,在你手中把握的是一场充实的生命旅程。

如果你已经远离大城市,那么祝贺你,在你心里缅怀的是一段闪亮的岁月时光。

路,就在脚下,好走,走好。

第五篇: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123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

由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独家撰写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将于2009年6月10日起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是基于麦可思公司对2008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撰写,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有效问卷21.8万份,主要内容包括就业与收入、就业流向、工作能力、求职分析、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高考志愿填报、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分析。这是一份基于科学的数据调查、借助于统计学和劳动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来研究高等教育的全新报告,也是一个结果导向的评价系统。

《就业蓝皮书》的作者——麦可思(MyCOS)是中国最专业、最全面、并具有第三方公正性的教育数据咨询公司,为中国的众多高校、各级政府教育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级学术研究机构、大学毕业生和高考生等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自2007年以来,麦可思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每3年对雇主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和雇佣情况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麦可思已经调查了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三年累计有效问卷53万份。

1.2009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调查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回收问卷23万份,回收率约52%;有效问卷21.8万份,其中完成全部答卷问题者为70%;共覆盖3080所高校或分部分院,其中211院校为109所,非211本科院校(部)为1282所(包括分校、二级学院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共调查了1196 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为565个,高职高专专业为631个;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了本科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44个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够从事的598个职业,共计648个职业,占全国所有职业分类的58%(麦可思中国职业分类词典2009版);覆盖本科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107个行业,共计108个行业,涵盖了全国所有行业(麦可思中国行业分类词典2009版)。

2.调查对象

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包括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的高职高专部的毕业生,不包括成人高等教育毕业生、军事院校和港澳台院校。

3.调查方式

向毕业半年后的2008届大学毕业生以电子邮件方式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至30分钟。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说明:麦可思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开展是在毕业半年后,即毕业第二年的2月。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工作了几个月也能够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

下载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浅析[内容提要]:自1999年开始,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 (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

    2014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4大学生就业报告:建筑专业最高薪平均4757元 [摘要]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按就业率为大学专业颁发“红绿牌”:建筑学就业率98.3%,毕业后半年平均月薪4757元,成“最幸......

    2014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4大学生就业报告:建筑专业最高薪平均4757元[摘要]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按就业率为大学专业颁发“红绿牌”:建筑学就业率98.3%,毕业后半年平均月薪4757元,成“最幸福......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1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硕博毕业生月薪期望值翻倍 今天,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与2010年相比,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都增加了一倍。 此次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报告 班级:11应用电子1姓名:xxx学号:117303123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中国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也中国梦

    形势政策个人总结 对于这个学期的课程,我觉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个人梦想与将来就业问题。 就中国梦而言,这是很宽泛的话题,而在宽泛中包含着共同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