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

时间:2019-05-13 20: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

第一篇: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

我们马庄镇地处岱岳区西南部,西与肥城市为邻,南与宁阳县隔大汶河相望。全镇辖4个管区,3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1万人,总面积57.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万亩。其中回族人口4923人,主要分布在后营、前营和西隅三个回族村,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0%。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镇工作的大局和中心工作,努力探索民族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适时引导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抓住少数民族帮扶工程的机遇,把干部群众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建设“平安马庄”上来,使全镇上下呈现出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民族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进而促进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下面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强化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发展观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民族工作尤其如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则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核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为此,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基础上,以促进民族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始终坚持“民族工作无小事”的观念,把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头,真心实意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为民族经济的发展带好头、当好家、服好务。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不同形式的会议,正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做好民族工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内容,自觉从民族渊源和特点出发,带着对少数民族的深厚感情去做民族工作。全镇上下牢固树立了“汉族离不开回族,回族也离不开汉族”,发展汉族是发展马庄,发展回族同样也是发展马庄”的观念。不断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真正做到各民族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在发展经济与社会事业上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和谐相处和共同进步。在机关干部中坚持了“两个明显,一项制度”,即“回族干部到汉民村调研要明显多于到回民村,汉族干部到回民村调研要明显多于到汉民村,并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为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做好民族工作,繁荣民族经济,镇党委、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决定》和《少数民族帮扶工程实施方案》等鼓励发展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优惠扶持政策。在全镇形成了回汉之间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关系。

二、抓住机遇,积极做好民族帮扶工作,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努力探索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路子,改善和提高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村用足用好上级对少数民族村的优惠政策,特别是全市民族工作会议之后,我镇抓住市、区民族帮扶的机遇,以少数民族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中心,协调各方面关系,采取各种措施,使我镇民族经济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一)抢抓机遇,力促帮扶项目的落实

几年来,省市区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村帮扶力度,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积极与上级对接,争取我镇民族帮扶项目的立项与落实。先后使西隅村道路建设列为市第二批少数民族帮扶项目,后营村道路建设和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列入区2003年的帮扶项目,民族小学和前营道路建设列入市、区2004年帮扶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与实施,倾注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心血,拓宽了少数民族村对上对外联系的渠道,充分体现了各级领导对马庄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深情厚意。通过民族帮扶项目的落实,改变了少数干部群众的片面认识,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有效地促进了我镇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

道路通,百业兴。我镇道路虽然建设早,但由于年久失修,行路难成为困扰马庄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当时许多主干道柏油路面严重老化,坑洼不平。群众出门串乡成问题,外地客商一见更是只皱眉头。为进一步繁荣民族经济,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立足实际,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达成共识。先后修复、拓宽了7条道路,全长60余千米。其中西隅商业路和后营路的拓宽、修复、改造,为少数民族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西隅商业路,镇党委、政府引导和帮助西隅村积极对上争取,被列为市第二批少数民族帮扶项目。全长1500米,宽10米的西隅商业街总投资80余万元,村村通扶持35万元,市区扶持20万元,镇村投入25万元,经过区、镇、村四个月的艰苦奋战,工程顺利竣工,路两侧可建160户商业楼,营销、饮食一条线,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前营、后营两村相连,道路总长为3600多米,投资近90万元,通过两村积极努力,村村通扶持40万元,泰汶膏矿投入20万元,区公路局、房管局也给予了大力扶持,按标准要求已全面建成,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两村的运输业、种植业以及奶牛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奔小康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另外,投资600万元建成贯穿镇驻地南北的主干道----膏城大道。大道全长2545米,宽40米,分三块筹资,一是追加财政预算,二是结合村村通向上争取,三是走社会化筹资的路子。历时五个月建成使用,主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彩灯、街灯、给排水设施一应俱全,该道路的建成使用繁荣了镇驻地商业经济,树立了镇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此外,还争取了市、区支持,投资1600万余元,历时六个月修复了大坡路,这条宽18米、长5500米的路,东西走向,是贯穿全镇的交通运输主动脉,修复之后,有力带动了全镇运输业的发展,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发展民族经济的康庄大道”。全镇运输车辆300余辆,仅回族群众就达200辆之多。广大回汉群众由衷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我们一定要听党的话,坚决跟党走”。

(三)加快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实力。

一是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在项目建设上向民族村倾斜,千方百计增加少数民族群众收入。西隅村与山东农业大学,区农业局积极合作,繁育小麦优良品种,成为市、区、镇农业部门的良种繁育基地。二是抓住蒙牛集团落户泰安的机遇,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的养殖优势,在区委苏书记与白区长的亲自过问和帮助下,后营村与西隅村联合规划和建设了一处占地300亩,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存栏规模为1000头的奶牛养殖园区,计划分期建设,现已形成雏形,并初步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针对回族村人口聚居密度大,人多地少的现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投资两亿元的泰汶石膏矿落户我镇。矿址涉及西隅、前营、后营三个村。泰汶石膏矿项目的落地,为少数民族村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是占地补偿为村集体经济夯实了基础,增强了后劲。在此基础上,这三个村都开展了以打井、治水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并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提高了生活质量。二是以此为依托,发展了膏粉加工业:后营村三户村民合资八十万元兴建了兴隆膏粉厂,已投产使用,年产量2万多吨,年利润50万元以上。西隅村采用村级出地的形式与平阴石膏矿达成协议,由矿方投资一百多万元建成西隅膏粉厂,现在厂房已完工,地面正在硬化,建成后年产膏粉达5万吨以上,年利润一百多万元。三是带动了周边地区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前营村针对全镇蔬菜丰产不丰收,增产不增效的现状,规划投资建设390万元的蔬菜加工基地,计划争取市农业局和市民宗局的帮助,镇、村、个人各投入一部分,建成后将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优化蔬菜种植结构,形成多品种种植,初步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格局,实现规模效益,壮大村集体经济。

(四)积极对上协调,着力于民族教育水平的提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重视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是一个民族腾飞的基础。马庄少数民族群众由于以前具有重经商、轻教育的特点,致使部分群众文化素质偏低,影响了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镇党委、政府果断决策,决心从“治本扶智”入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综合素质。从我镇实际出发,适时启动泰安银马民族文苑的建设,文苑的建设,得到了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该项目通过走对上争取、政府投入、启动民资、村级出地四条路子,共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集实用性、民族性、景观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民族小学。初步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为一体的集中教育小区。通过对上努力争取,如今民族小学已建成使用,昔日阴暗潮湿的几间平房,变成了宽敞明亮、挺拔的现代化教育园地。民族小学与民族中学内部设施配备已达到省定一类的标准,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也上升至区上游水平,无论是硬件、软件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目前银马之星幼儿园正在筹建之中。文苑的建设促进了马庄教育的发展,是马庄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渗透了党和组织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关怀,使回汉群众备感温暖,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厚爱,从而促进了民族团结,营造了和谐和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民族团结活动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做民族工作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干部队伍,对于落实民族政策,繁荣当地经济,加快马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继续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使党支部成为维护农村稳定、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通过开展机关干部联系困难户、回汉族村结对子等活动,密切干群鱼水关系,增深民族之间感情,实现了回汉两族的共同发展,把群众的思想与行为真正统一到发展经济上来。

三、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促使民族工作再上新台阶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稳定了现在不等于把握了未来,必须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不断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和投入,特别是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将民族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紧紧围绕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探索实践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依托现有的商业街、奶牛养殖园区、石膏矿区、集贸市场、交通运输等,努力发展、培育、壮大镇、村经济,尽快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富民、富村、富财政的目的,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三是继续搞好项目的争取与落实,在争取上级帮扶资金的同时,广泛启动民间资本,在建好民族小学与银马之星幼儿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民族小学内部设施和校园美、绿化及其他场地建设。四是抓好法制教育和民族政策的宣传落实,增强大民族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全面提高民族素质,营造稳定环境,使群众(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普遍对“稳定是福,**是祸”有更深的理解,形成人人关心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同时把市区各级领导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和支持,实实在在的宣传、落实到群众中去,促使群众致力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以实际行动回报市、区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扶。

尽管我们的民族工作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镇发展的新路子,初步促成了我镇团结、稳定、和谐发展的局面,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决心一如既往,努力开拓创新,继续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民族帮扶工作,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全力实现我们“工业立镇、农业强镇、三产活镇、科教兴镇”的目标,为全区开展好民族工作和经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做好调研工作 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做好调研工作 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做好调研工作,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绥中县职业教育调研情况与分析

一、背景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为了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科学指定出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市局决定就教育均衡发展及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教师编制结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安全及教育纠风等几个方面工作进行调研.二、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绥中县唯一的一所职教中心为重点,另外抽调了绥中南线的万家中学,前卫中学,绥中西部山区的加碑岩联合学校,葛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东部沿海的塔山中学,涵盖了绥中县职业教育的点与面.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座谈、问卷、实地考察、提问相关问题,查要相关资料等形式.收回职业教育有关的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一份,采集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其合理性;课程设置及其依据;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质量及其评价;学生就业及其质量;初中升入职业学校的情况等五大方面的情况.三、绥中职业教育的有关情况

1,学校的基本情况

绥中县职教中心占地50亩,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有教职工103人,专任教师90人,高级讲师24人,讲师32人,本科学历达90%,双师型教师26人,有5人评聘了第二专业技术职务.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1520人,38个教学班.学校开设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园艺,畜牧兽医,电算化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电工电子,电器运行与控制,焊接,机械加工,美容美发,塑料成型加工技术12个专业.2,经费投入情况

近两年来,学校投入经费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增添实习实训设备等.校内设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电工电子,电器运行与控制实验室,模拟餐厅,多媒体等专业教室.校外有园艺,旅游服务,学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术,财会五个实习基地.校园网正常运行.3,普惠制及学生职业资格认定情况

07年普惠制培训学员876人,毕业班学生全部参加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4,示范专业建设情况

学校现有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园艺,焊接四个骨干示范专业,其中电工电子专业有实习实训教师四个,校外实习基地1个,专业教师5人;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有机房4个,220台微机,专业教师11人;园艺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1个,专业教师5人;焊接专业有实习车间5个,专业教师4人(含3名外聘教师).5,出现问题

学校抓招生就业,抓教学管理,抓技能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300名学生猛增到1500多名.学校的快速的发展,办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附加费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专款专用.(2),师资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任用制度应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以满足学校实习实训的工作需要

(4),解决教学楼配套工程宿舍楼建设,解除学校管理与安全的隐患.6,发展设想

学校争取在2010年底前,办学规模达到3000人,年短期培训人数达2000人.建园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即蔬菜大棚,花卉培训基地等;建二产专业厂房(车钳铆焊实习实训基地);建汽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绥中县职教中心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政府加大了职教中心的资金,设备,教师的投入,使职教中心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2),绥中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职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倾斜,给各初中学校下达升入职业学校的指标,以此增加各个中学中考的指标并把升入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考核中学校长的重要条件,有力地加快了职教中心的建设.(3),学校拓展思路,适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开辟多个专业,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要求.(4),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学有所长提供保障.(5),普惠制培训的逐步落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辐射功能的加大创造了条件.(6),示范专业建设和打造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2,绥中县职教中心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

(1),政府资金投入的乏力,制约了学校的管理,辅助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发展遭遇瓶颈.(2),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紧缺,使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应给予允许招非师范毕业生来充实职教队伍的政策;评聘工作不能落实,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专业设置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存在着各个学校设置专业及其合理性与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管理制约的矛盾.(4),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素质,用工需求开设和教学大纲,教学研训部门的统一要求相差甚远的矛盾.(5),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存在着普遍较低的问题.(6),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教学质量不高,技能培训不达标,不能完全和岗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业行为.

第三篇:做好调研工作 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做好调研工作,加快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

——绥中县职业教育调研情况与分析

一、背景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为了做好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科学指定出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措施,市局决定就教育均衡发展及布局调整、职业教育、教师编制结构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安全及教育纠风等几个方面工作进行调研.二、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绥中县唯一的一所职教中心为重点,另外抽调了绥中南线的万家中学,前卫中学,绥中西部山区的加碑岩联合学校,葛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东部沿海的塔山中学,涵盖了绥中县职业教育的点与面.调研主要采取听汇报、座谈、问卷、实地考察、提问相关问题,查要相关资料等形式.收回职业教育有关的基本情况的汇报材料一份,采集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其合理性;课程设置及其依据;教师学生,教学学习质量及其评价;学生就业及其质量;初中升入职业学校的情况等五大方面的情况.三、绥中职业教育的有关情况

1,学校的基本情况

2,经费投入情况

近两年来,学校投入经费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增添实习实训设备等.校内设有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电工电子,电器运行与控制实验室,模拟餐厅,多媒体等专业教室.校外有园艺,旅游服务,学前教育,塑料成型加工技术,财会五个实习基地.校园网正常运行.3,普惠制及学生职业资格认定情况

07年普惠制培训学员876人,毕业班学生全部参加市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达98%以上.4,示范专业建设情况

5,出现问题

学校抓招生就业,抓教学管理,抓技能培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300名学生猛增到1500多名.学校的快速的发展,办学出现了一些问题:

(1),经费严重不足,教育附加费的30%不能全部投入,不能专款专用.(2),师资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学校专业发展的需求,职业学校的教师任用制度应与其他学校有所不同.(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以满足学校实习实训的工作需要

(4),解决教学楼配套工程宿舍楼建设,解除学校管理与安全的隐患.6,发展设想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绥中县职教中心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1),政府加大了职教中心的资金,设备,教师的投入,使职教中心具备了发展的基本条件.(2),绥中县教育行政部门,重视职教中心的招生工作,政策倾斜,给各初中学校下达升入职业学校的指标,以此增加各个中学中考的指标并把升入职业学校学生数作为考核中学校长的重要条件,有力地加快了职教中心的建设.(3),学校拓展思路,适应市场需求,抢占市场,开辟多个专业,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的要求.(4),学校加大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学有所长提供保障.(5),普惠制培训的逐步落实,为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辐射功能的加大创造了条件.(6),示范专业建设和打造为职业教育良性发展打下了基础.2,绥中县职教中心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矛盾

(1),政府资金投入的乏力,制约了学校的管理,辅助设施和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校发展遭遇瓶颈.(2),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紧缺,使学校实习实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应给予允许招非师范毕业生来充实职教队伍的政策;评聘工作不能落实,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3),专业设置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存在着各个学校设置专业及其合理性与教育行政部门能否管理制约的矛盾.(4),学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素质,用工需求开设和教学大纲,教学研训部门的统一要求相差甚远的矛盾.(5),学校教师学生教学和学习质量存在着普遍较低的问题.(6),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教学质量不高,技能培训不达标,不能完全和岗位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致使职业学校学生就业质量不高,存在着短期就业行为.更多内容参见:

调查报告调研报告专题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精)

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

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关键的是要贯彻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要加大民族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执行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自治法。要强化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和国家赋予民族自治地方的各项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完善配套性法规,建立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和合法权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使之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强制性,使民族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身进行不断地充实、调整和完善,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真正发挥出来,为巩固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各项民族政策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学习钻研国家现有的各项民族政策,把各项民族政策用好、用足。要综合运用好更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在投资、财政、税收、金融、产业发展、文化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西部大开发、扶贫政策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实行的优惠政策,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要加快制定自治区配套政策,着重在建设投资、财政补贴、资源开发等方面研究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与时俱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积极争取国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发挥制度的优越性,优先大力扶持民族自治县、民族乡以及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使少数民族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从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开始,至今共发出了8个“一号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国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根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造了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阳朔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靖西模式”;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恭城模式”;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车”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北流模式”;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以文化知识致富型——“横县模式”。这些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形成,是各族群众自己的创造,是农村生产生活模式的重大变革。我们应继续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各民族美好家园。是一个农业大区。农业人口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当前的基本区情。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市居民和少数民族农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城乡差别越拉越大。全区党员干部对此应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面对的区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人口占大多数的广大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裕”的重要任务。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在 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少数民族农村发展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农村的和谐。虽然少数民族农村社会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和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通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有利于维护广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的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业,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必须提高农民素质。我们应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实现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广大少数民族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是基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基层政府应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充分发挥新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带动功能,提升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农业新技术应用和新品种推广,着力培育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建立乡村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少数民族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在加强自创的“五保村”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就目前情况看,在边远民族地区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在养老保障方面可以与计划生育政策相衔接,提高少数民族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补贴,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逐步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重点改善少数民族村级卫生条件,对村级医务人员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领导班子。村干部都是民主选出的村里的能人,他们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社区自治建设,适当提高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加强干部教育和培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并完善监督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优秀两委班子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抓手。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青年团员提高素质和能力,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牢牢把握国家批准实施《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大好机遇,认真组织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一2010)》、《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着力把握发展规律,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边境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不断把民族地区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从而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建设高素质民族干部队伍 民族团结,科学发展,人才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民族区域自治的巩固和完善,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民族矛盾与纠纷的最终解决,必须根据党的一贯方针,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密切联系群众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来自本民族群众之中,与本民族成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易于了解本民族人民的疾苦和要求,对本民族有着天然的感情,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纠纷中具有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们是我们党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民族干部的状况又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自治区党委把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摆在重要战略位置。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出发点,紧紧抓住“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加强教育,大胆选拔,放手使用,努力造就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适应、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针对干部队伍的现状,我们要更加注重安排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发达地区或艰苦环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得到锻炼和提高。坚持“四化”方针和群众公认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识人、用人视野,多渠道发现和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开拓创新、堪当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要进一步提高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基层组织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构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富裕和谐文明”新,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要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重视对民族地区各类人才的培养,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尤其要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和乡村能人。同时,为民族地区建设培养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经济、金融、管理、贸易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和人才开发措施。重视外省甚至国外的智力资源引进,扎实推进“人才强桂”工程,为各类人才在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努力营造人才成长、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实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培育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体系。

四、巩固和谐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胡锦涛同志2008年春天在考察工作时作出了“要切实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南疆稳定。当前,民族关系问题的焦点是各民族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力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争取民族经济的平衡发展和平等利益则是其主要外在形式。从全区来看,因地理条件及历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存在东西部差距,各民族之间的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出现差异大、层次多的特点。改革开放一方面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同时又拉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各民族生活水平反差较大,经济利益成为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民族地区这种经济发展上的不平衡,在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产生了心理不平衡,构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处理不好就形成为民族矛盾。超级秘书网 处理民族关系是一项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应按照民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选配那些理论基础好、政策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干部充实民族工作机构。民族工作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责任感,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还要深入了解区情。同时,还应具有灵活运用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预测、应变和决策能力。民族关系始终是的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民族和谐始终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工作的认识,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高度,不断强化民族共同利益意识、相互依存意识和大局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扩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地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新时期民族关系法规条例的宣传教育,并把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现阶段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防止把民族工作形式化、格式化、简单化、口头化。积极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全心全意地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发扬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凝聚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力量,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永续发展。

第五篇: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

目 录

一、论文写作提纲·····························第2-3页

二、论文正文(含内容摘要、关键词)···········第4-13页

内容摘要···································第4页

关键词·····································第4页

论文正文···································第4页

三、参考书目··································第14页

写 作 提 纲

内容摘要: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主要论述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落实。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三)思想认识到位,教育效果明显。

(四)坚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五)打好主动仗,狠抓文化阵地建设。

(六)围绕团结稳定,加大了对广播电视的宣传力度。

二、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极少部分群众中仍然存在一些错误、模糊认识。(二)宣传教育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

(三)对重点人群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宣传教育办法不多。(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

(五)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僵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六)农牧区广播电视宣传主渠道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继续广泛深入地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形势教育。

(三)加强基层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为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四)加强部门协作,集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广播电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六)充分发挥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作用,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七)维护民族团结、需要各族干部群众入于心、践于行,需要各族干部群众人我做起,点滴积累、持之以恒。

浅析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内容摘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期的民族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和“四个认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斗,共同开发、保卫、建设了这块富饶的疆土,形成了各民族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的兄弟情谊。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沉痛的记忆。本文就结合当前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际,浅析了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等,从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采取措施等方面就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浅析新形势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最近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事件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对。。。。。各族人民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这起事件破坏不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主旋律,动摇不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抚平创伤、消除隔阂,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切实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尤其是当前,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只有搞好民族团结,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各族人民的物质各精神文化水平才能提高,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群众确立维护民族团结的良好思想观念,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进而实现以爱国为根本要求的各民族团结和睦,只有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各民族才能发展兴旺,繁荣富裕的和谐社会才能建成。

一、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主要做法及特点(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抓好落实。

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真正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导检查、亲自参与落实,形成了“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落实形势教育为重”的良好格

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示范引导,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地区典型宣传教育工作的又一亮点。全地区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创造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了抓安全稳定、抓业务工作、抓思想教育,有效推动了宣传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深入人心,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合力。

(二)围绕工作大局,面向基层,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

始终坚持以“抓民族团结就是抓稳定,抓民族团结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宣教工作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一是每年抽调大批基层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乡镇、村组,在帮助农牧民抓好春耕春播工作的同时,着重开展面对面的教育。通过在各层面贯穿声讨揭批大会、学习报告会、面对面宣讲,广泛印发学习资料、张贴横幅标语、刊出板墙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村通“大喇叭”等多种宣传手段,深入揭批 “三股势力”的罪恶本质,中小学校积极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主动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投影仪、电子大屏幕等新兴设备的作用,丰富了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各族干部群众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深化。

二是抓好基层宣传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1、目前全区每个乡(镇)都配备了专兼职宣传员,基本做到每个行政村、自然村都有一名宣传员。同时各乡(镇)加强对基层宣传员的管理,部分乡(镇)还对宣传员定期培训,定期召开例会,统一安排部署学习宣传任务和内容;

2、积极发挥党员干部、三老人员、宗教人士、返乡学生、教师等不同群体的优势,成立县、乡、村三级宣讲团,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工地、厂矿企业开展面对面巡回宣讲和结对宣讲等活动,保证了村、组、户、人全覆盖;

3、同时地区还专门成立“加强民族团结、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宣讲报告团,赴各县(市)开展巡回宣讲,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和危害,提高了广大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辩别是非的能力。

4、“大宣讲”、“大走访”全面覆盖。坚持做到“六个细”和“八个不漏”。六细:即细分教育对象、细分教育日程、细化教育内容、细化教育方式、细化教育目标、细化教育责任。“八个不漏”:即不漏一个组织、不漏一个村(社区)、不漏一个巷篇二:浅谈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从民族地区来讲,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个奋斗目标,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工作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要求,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加

以贯彻落实,以创新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科学的规划,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加快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贯通改革、发展、稳定,贯通经济、政治、文化,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是首要因素。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经济落后就可以带来一连串的落后。当前,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一些群众的生活还处在贫困状态。2003年全国2800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没有解决温饱的有1300万;占全国的4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4%,而少数民族没解决温饱的却占全国的45%。① 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以及毒品、艾兹病问题等等,都与贫困问题相联系。有贫困就不可能有和谐,有贫困就不可能有稳定。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不但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还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更加紧迫的位置上来。加大感情投入、政策投入、人才投入、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在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中,加快每一个民族的自身发展,实现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从我们新疆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现阶段的新疆民族工作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各民族群众迫切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发展问题。

(一)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主题是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经济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相对差距在扩大。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大省,有着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其中包括水土光热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畜牧业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等。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和社会的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制约,新疆的这些优势资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和充分的转换开发,未能形成独特的特色产业体系和经济优势,造成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低下,形成一种“富饶的贫困”状况。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和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亦是解决新疆民族问题的关键,离开了发展其他一切无从谈起。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问题,更好地搞好民族工作。新疆目前迫切需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自身地域辽阔、区情差异大、资源种类不同的特殊区情出发,积极实施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战略,促进特色产业群的崛起,快速提升新疆特色经济的整体水平,切实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能从中得到巨大实惠。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同一国家的多民族内,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在一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 事务,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不断创新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坚持和完善,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始终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创新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政策实践,是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地区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会加快,与其他地区差距会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确保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与时俱进,不断从民族地区实践出发进行创新。

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文化问题十分敏感。每个民族都十分珍视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首先必须尊重这个民族的文化。尊重民族文化,前提是正确认识民族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存在的价值,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

要继承、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经济上处于劣势的民族的文化正受到巨大的冲击,许多文化现象正在消失。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加大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让现代化内容再现民族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紧密相连。少数民族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群众中的科学文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振兴、繁荣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发挥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各民族的自信性、自豪感,增强整个中华的凝聚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实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1992年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民族自治是我党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选择的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制度。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和政策既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民族平等的原则。自治区成立以来新疆一直注重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注意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政治保障。目前,少数民族干部已达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2%,是解放初干部总数的110倍;少数民族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占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56%,是解放初的562倍;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全区妇女干部总数的66%以上。

这些年来,新疆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宣传教育、开展大规模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大力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形成增进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从1983年起,连续23年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为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所掌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蔚然成风,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我国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檫和纠纷是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基本常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总书记提出的“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干部,更要教育汉族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继续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和“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教育,要根据各民族相互交往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要紧密结合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急需,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一步打牢构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

五、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关键是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这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起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当年曾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实现的”。在新时期,要把党的民族政策贯彻好、落实好,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改革和建设各项事业的发展,必须把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作为主题,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最终解决好民族问题,必须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把他们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④ 从我们新疆来说,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各族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政治标准,加强实践锻炼,把科学发展观正确的要求,贯穿到干部考查考核的具体实践中。高度重视和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受各族群众拥护的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各民族干部要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密切配合、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造福各族人民,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做出新贡献。⑤ 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作为一件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来抓,努力扩大数量、大力提高素质,注重改善结构,更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使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干部保证。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事业。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各民族的的大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把各民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篇三: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

解放60年以来,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大改革、大发展、大开放更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新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势新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

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

一、“三个离不开”是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最简洁最朴素的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

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华56个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在“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大地,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天山流淌的清澈雪水,绿洲捧出的丰硕果实,一同滋养了各民族的儿女。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儿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彼此交流、彼此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结下了亲如骨肉手足的情谊。“家是一个家,国是大中国,都是一家人,不分你和我”,这深情的歌儿唱出了两千多万新疆人民共同的心声。当你在新疆大地,看到一个个多民族大家庭其乐融融、和睦相处的温馨画面;当你在危难之时,看到新疆各民族同胞风雨携手、同舟共济的感人场面,你就会知道“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已经融入各族群众的血脉,成为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亲如兄弟、休戚与共,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汉族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长;各少数民族也从汉族那里学习文化和农牧业技术;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

交流源远流长,使新疆这片土地展现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和谐统一的繁荣发展美好景象。

哈萨克族谚语说:“兄弟和睦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对各民族兄弟姐妹来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既是共建家园的客观要求,更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各少数民族之间,如果谁离开了谁,就会像迷途的羔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就会像离群的孤雁,发出凄凉的哀鸣。惟有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深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时时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上,中华各民族才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前程。

二、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之本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新疆的大局。在新疆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干不成。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和社会稳定,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历史和现实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新疆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新疆的稳定和发展。

在国内,境内外“三股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分裂破坏活动,维护新疆稳定形势依然严峻。2008年3月7日,东突分子企图制造民航班机爆炸案;3月23日,“伊扎布特”组织企图在和田大巴扎策应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8.4喀什暴力袭警事件”和“8.10库车恐怖爆炸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都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区内一些地方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后面隐藏着不少问题和隐患,非法宗教活动猖獗,“伊扎布特”等一些团伙组织图谋搞“街头政治”暴力化倾向日益明显。三股势力迫于斗争的需要,故意制造的各民族问题的隔阂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总结其基本经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我们坚持“稳定压倒一切”这个关键不动摇,为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稳定压倒一切,稳定就是大局。“7〃5”事件发生后,许多无辜受害群众的亲属强忍悲痛,着眼大局,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各族干部群众不信谣、不传谣、明辨是非、珍视团结,自觉维护稳定„„这些都体现着可贵的识大体、明大理、顾大局的品格。就是因为顾全大局,才避免发生面向无辜同胞兄弟“以暴制暴”的惨剧,才避免埋下各民族间“血债血偿”的仇恨种子。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倍加顾全各族人民精心维护的宝贵的民族团结的大局,倍加顾全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倍加顾全中华民族抢抓机遇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局,决不能做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决不要钻进敌人设下的阴险圈套,更不能上敌人企图搞乱新疆的当。我们坚信,新疆各族人民经受过共同捍卫祖国统一的风雨历程,有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有坚如磐石的团结基础,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任何敌人分裂破坏的图谋都不会得逞!

三、民族团结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世代生活于此的各族人民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成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实基础。新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和问题相互交织,影响我区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大量存在,维护我区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加强新疆的民族团结简单说就是形势所迫,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在新疆,民族团结,则社会稳定;民族分离,则稳定无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007年比1978年增长16.4倍,人均gdp达到2217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的可喜成就,这是与自治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不分开的。要实现新的、更高的发展,首先要维护好、发展好民族团结这个关键。

民心所向,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当人民由低层次的需求到高层次的需求依次得到满足后,才可以安心工作,安心付出,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按照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新疆各族人民在经历长期的纷争骚乱之后,渴望团结,渴望稳定,对安全的需求已成为普遍共识。民族团结教育是顺民意、合民愿、得民心的符合新疆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7〃5”事件中少数民族群众无私救助汉族群众,汉族群众救助少数民族群众,各民族群众相互救助的事例举不胜举。

下载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民族帮扶工作 努力加快XX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做好入户帮扶工作

    如 何 做 好 入 户 帮 扶 工 作 内乡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培训材料征求意见稿)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上下积极参与扶贫一线工作,6200名党员干部下沉到村到户参与帮扶工......

    努力做好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定稿)

    解放思想青年先行 努力做好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共青团工作 王伟 (2008年6月13日) 各位同志、青年朋友们: 在中国共青团十六大胜利召开之际,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参加长江南京航道局......

    5年尝试福建如何加快民族乡村发展

    5年尝试福建如何加快民族乡村发展 福建省加快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2003年7月在福鼎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2001年福建省加快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之后,又一次研......

    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精选五篇)

    浅析如何搞好民族团结与加快民族发展一、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制度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坚持和完善民......

    奋力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

    奋力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王三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做好民族工作提出了一......

    把握工作主题 做好民族工作

    把握工作主题 做好民族工作民族工作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

    立足工作实际 做好帮扶工作

    立足工作实际 做好帮扶工作 按照油田实施“十百千”工程的总体部署,本着“帮出干劲、帮出水平、帮出积极性、帮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指导思想,务求实效,积极做好帮扶工作。 一......

    恳谈如何做好“四双”帮扶工作

    恳谈如何做好“四双”帮扶工作 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王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