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明(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20: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文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文明》。

第一篇:民族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幸田露伴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英格索尔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文化对于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品位、塑造人的形象起着巨大的作用,扬民族文化,做文

明少年,增加文化底蕴,做有品位,有内涵,有修养的中国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礼运大同章、易经的时中观、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开矿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劳、实践笃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张载的西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慧命,也是构成我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之「民族精神」。

第二篇: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1

亲爱的同学们:

教室是我们求知的殿堂,宿舍是我们生活的圣地,操场是我们健身的乐园。我们在这方土地上学习生活,我们在这片绿荫下快乐成长。然而,在我们这个草地茵茵、环境优美、歌声萦绕、书声琅琅,充满着生机、充满着希望的校园里,一些不文明行为正浊蚀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正污染着我们纯洁的心灵!那些随手丢弃的废纸和零食袋,在校园中肆意飞舞;那些脱口而出的脏话不时在我们的耳边回荡。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我们是先进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讲究卫生,是我们的义务;保护环境,是我们的责任;爱我校园,是我们的美德。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我们需要一个优美、和谐、温馨、干净、有序的校园环境,而这个美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营造。为此,学校建议同学们做到如下几点:

1、诚实做人、信守承诺,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公共秩序,养成文明的习惯,主动告别陋习。

2、心怀感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热心公益。

3、团结友爱、宽以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优雅。避免与他人发生不文明争执,要从大处着眼,不因小事斤斤计较,共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友好亲善的文明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4、衣着得体、举止大方;讲究卫生、爱护公物。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校园乱涂乱画,认真搞好教室与宿舍内务整理,不破坏校园内的一切公共设备设施。

5、勤俭节约,珍惜水电,爱惜粮食。

6、勤学好问、力争上游,树立集体荣誉感、集体荣辱观,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着班级和学校的文明形象,我们要以构建校园的和谐文明为己任。

7、拒绝毒品,远离烟酒、赌博、盗窃、早恋等不良现象;利用网络文明上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学们,高尚的品德,文明的言行,是每个当代学生必备的素质,营造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彻底改掉生活陋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学生,为提升我们胜利学校的形象,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争做贡献!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2

亲爱的同学们:

十月份我们少大队的教育主题是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少年。我们的学校,环境优美,这里充满了生气,充满了希望。但从同学们最近在文明行为习惯上进行的调查看出,乱扔纸屑和随意丢弃零食袋时有发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大有人在,言语不文明,出口成脏,随处可听……不文明的行为正蚕食着我们丰富而纯洁的校园文化,正污染着我们美丽而纯洁的心灵。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为了使我们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我们需要一个优美清净、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告别不文明行为。为此,少大队向全校同学发出建议:

1、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倒垃圾,不在墙面、桌面乱涂、乱画、乱刻,不损坏花草树木。

2、举止文明,言行得当。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说脏话、谎话,不打架斗殴。

3、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同学。

4、爱护公共财物,不人为损坏课桌,拒绝“课桌文化”。

5、自觉维护公共利益,不在教室吃零食。

6、遵守纪律,不迟到、早退,休息时间不在教室内喧哗。

7、讲究个人卫生、仪表整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8、增强安全意识,不攀爬围墙,不骑自行车上学,不带管制刀具到校,不做危险的游戏。

9、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公约,积极宣传好人好事,勇于纠正不文明行为。

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文明行为,树立文明形象,让我们用行动谱写文明之歌,与文明同行。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我们在清晨的曙光中置身在校园,整洁优美的环境令我们身心舒畅;当我们投入到一天的学习中,认真执著的劲头令我们信心百倍;当我们向同学送上祝福和帮助,内心的幸福、温暖令我们感动;在xx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要“讲诚信、扬正气、守纪律”,做文明的主人。

文明是人类精神不灭的火种,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美德,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现象,我们很遗憾的看到有一些同学,和老师顶撞,不尊重教师;随口说脏话、骂人;破坏校内公共设施和设备;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闹;随意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杂物;在桌椅、教室墙壁上乱涂乱画;在教室走廊故意拥挤,堵塞交通;厌学恶劳,抄作业,考试作弊;在课堂上随意说话、睡觉、不遵守课堂纪律;在校内见到来访的客人不理睬、不问好??以上种种陋习和行为,不仅有悖于高校学生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而且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更破坏了我们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现今社会人们迷失了本性,不良风气蔓延在每一个角落,一些不良的行为屡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内,与文明教育相悖的不良行为正在侵袭和影响着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优秀青年,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素质,杜绝不良风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的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和良好的'素质。

同学们,我们需要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秩序井然的校园环境。我们是学校的主人,理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做出我们的努力。为了能更好的发扬“讲诚信、扬正气、守纪律”的文明之风。在此,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建议:

1、爱护公共卫生环境,不乱扔废弃物,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教学环境,不人为损坏桌椅,拒绝“课桌文化”;爱护宿舍环境,注重宿舍清洁卫生,按时保洁,不在宿舍养宠物;爱护整体校园环境,争做校园卫士,让我们随时随地捡起身边的垃圾,让校园24小时保持整洁、美丽。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真诚待人。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不在公共场合做有违大学生文明规范的事情。

3、尊重课堂,不在教学区抽烟、喝酒、大声喧哗,不带早餐、零食进教学区。

4、合理利用时间,上课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认真完成作业,考试不舞弊,科学上网,文明上网,杜绝痴迷网络。

5、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说粗话、脏话,提倡用敬语。不骂人、打架,态度和蔼,友爱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6、举止文明、情绪健康,不抽烟、不饮酒,不玩扑克、不参与赌博、斗殴。远离毒品和邪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7、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在教室、走廊和操场乱扔垃圾,不毁坏花草树木。

8、以校为家,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乱涂抹、乱刻画,不损坏公物,节约用水用电。学生团体、组织按规定方式和地点粘贴通知、海报。

9、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过马路,不骑车带人。自行车摆放整齐,进出校门推车慢行。

10、遵守公共秩序,乘坐公共车辆按顺序上车,不争抢座位,主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让路,不在公共场所喧哗、起哄。

11、仪表端庄,着装朴素整洁,不穿奇装异服,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仪容大方,男、女生正确交往。

12、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用我们的行动去感染每一个同学都争做文明人,争做优秀大学生。每天给大家一个微笑,一个祝福,让爱永驻心间,让文明之花开放校园。

同学们,举手投足,音容笑颜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修养,文明礼仪是我们应该具有的基础素养,是我们成人成才的首要条件。千学万学学做人,只有先学会做人,这样我们才能传承华夏美德,用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挑战。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同不良风气作斗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遵守公德,崇尚文明,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努力。

让文明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生的自觉言行;让文明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集体自律;让文明永驻心间,让文明之花开满我们xx大学整个校园!

建议人:x

20x年x月x日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4

同学们:

中华民族素来是文明礼仪之邦,温文儒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代代相传的美德。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校园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学校的主人,创建文明平安校园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告别不文明行为,理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守纪的中学生,学校团委建议:

一、端庄仪容仪表:

我们是学生,穿着打扮应符合中学生的身份:

1、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发型不宜太成人化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3、坐、立、行走的姿势合乎年龄特点。

二、文明行为举止:

1、使用文明用语,见到师长、来宾主动问好。

2、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3、不吸烟、不喝酒,不随地吐痰

4、不破坏公物

5、不私自出校门,不爬墙

6、不随地大小便

7、不乱泼水,不浪费水

8、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桶

9、男女同学之间正常、大方地交往

10、讲究诚信;文明就餐,不外出买饭、吃垃圾食品。这一点一滴都在显示你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中学生的素质,你会为你的文明行为而感到自豪,同样也让老师和同学为你而骄傲!

三、提升道德水平:

1、感恩之心:爱你的父母、爱你的老师、爱你的同学、爱你周围所有的人,每个人同时也要学会善待别人对你的关爱,不辜负关心爱护你的家长、老师,让文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给他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2、集体荣誉感:爱集体、关心集体,能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能产生激励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获得强烈的集体认同感和成就感。

四、陶冶生活情操:

1、不买、看、传不健康的书籍、不上不良网站

2、不传唱不健康歌曲

3、要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有益的'影视作品

4、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学校运动会、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学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举办的其它各项活动等,不断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同学们,让我们以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文明高雅的形象展现在全校师生面前;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自查自纠,找出身边的不文明言行并加以改正,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建议人:xx

时间:xx年x月x日

传承民族文明行为美德建议书5

各位老师、同学们: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国民的素质,一个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位同学。走进校门,代表班级;走出校门,代表学校。甚至代表着未来祖国的形象,道德和文明不是一个空洞、抽象的词语,它体现在我们点滴的具体言行,在此,我们向每一个学生发出建议:

一、语言文明、规范,不说脏话、粗话,不谈论不健康的话题。

二、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扔纸屑废物,自觉维护教室和宿舍卫生。

三、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互相帮助。不打架,不漫骂老师和同学。

四、勤奋好学,上课不开小差,认真完成各科作业。

五、不吸烟、不喝酒,不看不健康的书籍。

六.人人争做好人好事,敢于制止与检举不文明的行为。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做一个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品德高尚的学生;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学生。

建议人:xx

时间:xx年x月x日

第三篇:感悟现代音乐 传承民族文明

感悟现代音乐 传承民族文明

音乐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独特功能。它跨越时间,贯通古今;跨越空间,传承文明。叠加于音乐上的这多重“跨越”,在2008年4月举行的名为“中韩作曲家作品交流”的音乐会现场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本次中韩作曲家交流活动的重头戏是首都师范大学四位中国作曲家与TACM作曲家音乐联盟的三位韩国作曲家的现代作品交流音乐会。音乐会演出曲目都是中韩两国作曲家的新作。聆听这场音乐会,使人感受到这些作品不仅吸收了本民族传统音乐的精华,还大胆使用了多种现代音乐元素。贯注在音乐中的是节奏、节拍、旋律形态的多样变化,及在探索新音响方面的诸多创造成果。两国作曲家运用各具特色的音乐语言,在倾诉内心思绪的过程中,诠释出当代作曲家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其所传达出的创作激情与灵感,映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中韩现代音乐创作的独具魅力。

传承中华文化精神的中国现代音乐作品

音乐会上,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表达出浓浓的中国情结,又不失现代的音乐元素,是古老音韵与现代技巧的完美结合。尹铁良教授的《辞章四阕》,是为竹笛、琵琶、二胡、扬琴等中华民族乐器而作的一首民族室内乐。作品由相互联结的四部分组成:《沁园春――春之思》、《十六字令七叠――夏之舞》、《如梦令――秋之梦》、《清平乐――冬之夜》,名为“四阕”。从标题可以看出,每一部分分别借用不同的传统词牌,表现春、夏、秋、冬四季。作曲家以诗词的格律描述四季,又将不同季节的景致与音乐的不同音响色调巧妙糅合。从作曲手法来看,以《十六字令七叠――夏之舞》为例,作者巧妙地以音符与词牌字符进行和应,用十六个音符构成的固定乐句与十六字令中的字符对应;又以这样的七个乐句对应词牌中的七个诗句,名为七叠。以此创造将传统词牌的“十六字令七叠”与音乐创作进行巧妙融合。此外,在作品构思的许多细微末节之处无不体现出作曲家细致精巧的构思。如运用休止符与大跨度跳跃的旋律音程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词牌的格式;卡农手法的运用,使乐句重叠得错落有致,形象地展现了“夏之舞”的热烈与梦幻。还有第四部分《清平乐――冬之夜》中,也有明显的词牌韵律效果。而在第一部分《沁园春――春之思》和第三部分《如梦令――秋之梦》中,则将词牌的句式结构在多声音乐织体的各个层次中进行布局,使音乐整体形成了一个具有表现力的音响时空,作曲家在其中还运用新颖别致的音色搭配表现出了春天和秋天如思如梦的意境。

张大龙教授的室内乐作品《探戈――为七件乐器及打击乐而作》是应瑞士新音乐团委约,于2007年创作完成并于同年由瑞士新音乐团进行世界巡演,在国内先后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新音乐节以及中韩作曲家现代音乐会上演出,获得好评。笔者认为作品以其非凡的创造力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特色好似“突兀的悬崖,直截了当地呈现出奇强的力量。它冷热并重――这正是节奏突出的擅长之一”。由小军鼓演绎的探戈节奏配合钢琴的固定音型贯穿全曲,使得音型饱满并富有节奏感。钢琴音色的固定音型从横向上看是统一、简洁、协和的二声部单旋律,但纵向上却构成增

四、减

五、小

二、大二等各种具有一定尖锐性的音程,双声部旋律架构将现代感和表现力完美统一,这也是全曲匠心独具之处。作曲家以长笛、双簧管、黑管等不同音色的各种组合使探戈节奏型在不同声部、以不同音色层叠出现。其中双簧管还多次运用了现代吹奏技术,由哨片单独演奏的音色如同柳叶吹出的声音,像是在寻找童年的回忆,有很强的中国写意色彩,从而使得这部在形式上更多地运用外来元素的作品,不经意间营造出富有中国意境的音响空间。弦乐部分将探戈节奏进行了富有效果的拉伸,无论节奏还是旋律都与其他声部形成对比,从而富于技巧地填补了探戈节奏形成的声部空档,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充实和支撑声部的作用。此外,作曲家在乐曲的开始与结束处运用沙球演奏呈示探戈节奏音型,在获得首尾呼应效果的同时,音效上也有淡入淡出的效果。

周雪石教授的《山韵》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慢板:由音色低沉的古琴和埙联合演奏,并以突强突弱的有序结合引导全曲,渲染出神秘的音响色彩。随着女高音的加入,音响趋于明亮。主题旋律速度较慢,梆笛、曲笛等乐器的快速流动音型穿插其中,赋予音乐以“紧拉慢唱”的艺术效果。第二部分快板:围绕古琴演绎的固定旋律展开发展,木鱼、颤音琴、马林巴联合演奏的节奏型作为支撑乐曲的重要基础,音乐在渐趋热烈的氛围中趋向高潮,继而以一声强奏引出女高音,乐曲进入短小尾声,埙的古朴深沉音色与乐曲首部遥相呼应,在悠远、神秘的色彩中趋向结束,突然,全体乐器强奏两小节,作曲家以这个突如其来的“点睛”之笔为乐曲划上结束的句号,也为听众留下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

青年教师胡艺芳博士为箫、二胡、琵琶、筝等而作的民族室内乐作品《菩萨蛮》,运用复调手法将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连缀递进发展,构成整曲的阶梯式发展。在第二部分的发展中,两个对比主题在四种乐器中两两搭配,声部逐层加厚,最后又引入第一部分材料再现结束,是一首富有特色的现代复调小品。

融合现代创作技巧的韩国音乐作品

《鸟打铃》是韩国作曲家李镇宇由一首韩国民谣有感而发创作的。乐曲中不同乐器精巧地将一些看似零散的旋律片段联结一体,在片段的旋律中又隐含着韩国传统民谣的音调,从而构成乐曲的主要旋律,由此看出韩国作曲家严谨而扎实的作曲技术功力,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将本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已经深化到作品之中。

女作曲家陈圭英的《归乡》为卢森堡交响乐团的委约之作,2007年7月在卢森堡首演。这首作品取材于哈里?海涅的诗,其创作体现了韩国音乐创作的传统,又以时隐时现的小军鼓节奏型贯穿全曲,鲜明地融合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作曲家综合东西合璧的艺术素材与手法赋予了乐曲优美的内涵,烘托出海涅诗歌的意境。

禹东熙为大提琴而作的《SORI》,更多地使用了现代作曲手法,多变的节奏、艰深的技巧对大提琴的演奏提出了挑战,对这门乐器的音乐表现力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挖掘,其散板式的长线条旋律吟唱,将听众引入了一个充满冥想的音响空间,作曲家旨在以此挖掘人性精神层面的丰富内涵。

中韩作曲家音乐交流活动带来的两点启示

这场音乐会由来自两个不同国度的作曲家共同演绎,两国作曲家共有的东方文化传统,使这场音乐会具有古老的亚洲文化乐韵,同时,作为当代音乐家,两国作曲家在旋律、和声、调性、织体、曲式和节奏等方面又充分展现了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创新和突破。聆听这场音乐会,主要带给我们两点启示。

第一,这次中韩作曲交流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当前世界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的重大变革的环境中,两国当代作曲家们在时代的呼唤中,将古老的东方文明与现代的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创作出新体裁、新风格、新品种的现代音乐作品。其所显现的多方面拓展和颇具价值的创新,对丰富和发展当代音乐创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以自己的创作给器乐演奏提出了许多精巧演绎的课题;此外,蕴涵于作品中的创作思想和个性追求,都呈现出了独特的锐气和活力。这些对于现代音乐创作与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第二,这次中韩作曲交流活动也为我国的作曲教学带来诸多启示。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中,前所未有地涌现出诸如新维也纳乐派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及其后的全序列,兴德米特的作曲体系,巴托克的轴心体系及黄金标界方法,简约派的写作方法,艾伦?福特的音级集合体系等一系列新方法、新理论。然而,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无限丰富的创作理念与技术体系产生于特定的条件下,是音乐发展到当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一种风貌,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孤独者”,而应该也必然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个新事物。以张大龙教授的《探戈》为例,作曲家本着现实主义的作曲理念将古老的探戈节奏加以新的注解,听众从中既可领略到传统经典的美妙,又能为新的音响、新的色彩而感动,从而真切地理解了“继承一创新”的本质内涵。我们历来强调作曲教育要“注重基本训练,加强通识教育,贯彻因材施教,提倡多元发展”,在掌握经典的基础上,打开视野,努力培养出带有前瞻性的艺术眼光、思维开放的新一代作曲人才。聆听本次音乐会使我们感受到,作曲家们不仅对西方作曲技术能够娴熟地掌握,同时,对作曲艺术发展进程中具有影响的作曲知识体系也能够全面完整地洞察与运用,从而获得了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的无限可能性和丰富性。这些无疑是我国当今作曲领域在培养后继人才的教育工程中所特别值得借鉴和应从中获得深刻启示的。

中韩作曲家通过此次新作品的交流活动,把自己优秀的传统和现代音乐作品介绍给了对方,也成为当代世界音乐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繁荣中韩两国的民族音乐,另一方面也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中韩现代音乐发展进程的窗口。

李刚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 于庆新

第四篇:56个民族

1、蒙古族(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miáo z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dǎi z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lì sù zú)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zàng z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

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

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nà xī zú)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

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bù lǎng zú)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ā chāng zú)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è wēn kè zú)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

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mén bā zú)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

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

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dã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dòng zú)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dú lóng zú)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ã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

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hā sà kâ zú)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

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jǐng pō zú)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

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kē ěr kâ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

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36、满族(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

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

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mù lǎo zú)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pǔ mǐ zú)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

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第五篇:民族教案

学年:2013—2014学年

学期:2013年秋季学期

学科:民族团结教育

年级:益民六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张宗琼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中华大家庭、华北地区民族、东北地区民族、西北地区民族,共五课。

教学要求及重点: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4、了解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5、了解各民族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风格各异的住房。

6、了解由于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

7、懂得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8、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

9、了解各少数民族有许多风格各异的传统节日。

10、懂得在开发祖国疆土的漫长岁月中,各族人民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11、了解勤劳勇敢的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的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民族的英杰。

12、懂得我们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书报、多听新闻报道,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2、要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有些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适时灵活渗透安全、环保等教育。如在进行多彩的中华家园这一单元中,向学生结合“创卫”进行家乡环保教育,在进行知我中华,爱我中华这一单元中,向学生进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第一课 中华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道祖国的全称,知道祖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2、了解祖国面积和人口及在世界的位置。

3、了解少数民族的集聚地。

4、感受祖国的地大物博。

教学重点:少数民族人民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了解我们的国家吗?好,这几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伟大的中华民族。

二、指导阅读,了解祖国。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在世界的东方,太平洋的西岸,她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公里。其中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加拿大)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最多,(11.6亿),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1亿多),由于这些民族相对于汉族来说,人口较少,所以称这些民族为少数民族。(汉族占全国总数的91.59%,少数民族占全国总数的8.41%)

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

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其他省份也有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居住。

3、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

中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语言、多为主的国家、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回族、满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三、引导观察人民币:图案

领会祖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地大物博,风景优美,民族间的平等。

四、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为了更好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十分必要的。下一节我们就分民族的了解一下。

五、作业

2、回家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父母亲属听。

第二课 华北地区的民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民族在饮食、服饰等方面特有风俗。

2、在生活中调查、收集、整理主要少数民族风俗图片等资料,提高识图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在生活中自觉形成民族间和睦共处,互相尊重的情感和态度。教学重点:

在生活中了解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在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特有风俗。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中华大家庭的每个成员。本课介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

二、走进民族花园

1、汉族;

你对汉族有多少了解?(学生讨论)

汉族广泛的分布在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人口约为11.6亿。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语言文字、习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你能说出几个节日的风俗吗?

2、蒙古族:

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辽宁省、青海省、甘肃省到呢个等地。(581.4万人),传统产业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语言文字、习俗: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传统节日有春节(白节)、“那达慕”大会、马奶节等。

3、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并散居在全国各地。过去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语言文字、习俗: 回族通用汉语和汉文。

回族女性普遍戴盖头,盖头颜色有绿、黑、白三种颜色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回族的三大节日

4、藏族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人口约为541.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语言文字、习俗: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象征想对方表达自己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

藏历年是藏族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5、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南省也有少量的分布,人口数量约为839.9万人。善于种植粮、棉和瓜果。

语言文字、习俗: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开斋节)、诺若孜节(类似汉族的春节)。

三、学生阅读课文

回族的号帽

四、思考:

1、回族男子通常会戴什么颜色的号帽?

2、蒙古族的“马头琴”的名称的由来,是否与马的头部有关?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节日?

五、小结:

这几课我们了解了汉族及几个少数民族,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采。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课后我们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第三课 华北地区的民族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和饮食、服饰等方面特有风俗。

2、在生活中调查、收集、整理主要少数民族风俗图片等资料,提高识图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在生活中自觉形成民族间和睦共处,互相尊重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了解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饮食、服饰等方面特有风俗。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中华大家庭中的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新成员。本课介绍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二、走进民族花园

1、苗族;

你对苗族有多少了解?(学生讨论)

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人口数量约为894万,主要从事农业。语言文字、习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新创苗文。苗年是苗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2、彝族:

彝族分布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人口数量约776.2万,主要从事农业。语言文字、习俗: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族舞蹈和音乐独具特色。火把节、彝族年是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壮族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人口数量约为1617.9万,以农耕为主,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习俗: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新创壮文。“壮锦”享誉海内外。春节是壮族最隆重的节日

4、布依族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省、人口约为297.1万人。主要从事农业。语言文字、习俗: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新创文字。布依族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春节是不一族最盛大的节日。

5、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人口数量约为192.4万人。主要从事农业,以擅种水稻而闻名。语言文字、习俗: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朝鲜族喜欢穿素白服装,能歌善舞。

朝鲜族主要传统节日:元日、燃灯节、秋夕等。

三、学生阅读课文

苗族传统

四、思考:

1、苗族人民居住的吊脚楼一般分为几层?

2、他们主要住在哪一层?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传统?

五、小结:

这几课我们又了解了几个少数民族,领略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风采。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四课

西北地区的民族(上)

教学目标:

了解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主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对上述五个民族形成初步认识。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设问:在已经学过的民族中,哪些民族聚居在云南省? 过渡: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除去我们已经学过的10个民族以外,其余的46个民族在那里均有分布。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二、导学

第一环节:认一认

引导,过渡:满族主要居住在辽宁、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两个民族的人口超过100万,一个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壮族,另一个就是满族。设问:旗袍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服饰? 知道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环节:想一想 见芦笙的图片。

设问:这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它与哪个民族的什么乐器很相近?

设问:根据我们已经学过的关于苗族的知识,你能说说侗族主要居住在哪些地方吗? 学生回答:略。

指导学生填写民族基本情况表。第三环节:玩一玩。活动:抛彩包。

设问:你知道瑶族有多少人?主要居住在哪里?瑶族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第四环节:听一听。

引导:有一个民族,特别偏爱白色。他们建造的房子总体色调是白色,传统服装的色调也是偏白色,男子通常穿白色的对襟上衣,外面套一件黑领褂;妇女是白上衣,在套一件蓝色、红色或黑色的坎肩,腰上系着绣花的小围裙。

设问:这是哪个民族?居住在哪里?有多少人口? 学生回答:略。第五环节:讲一讲。

设问:土家族有多少人口?他们主要居住在哪里?他们传统节日是什么? 第六环节:你问我答

同桌两个学生一问一答将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的节日复习一遍。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请你总结一下这些民族的芦笙舞中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第五课

西北地区的民族(下)

教学目标 :

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等基本情况,形成对五个民族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讲故事:哈尼族的蘑菇房

过渡:哈尼族的蘑菇房是哈尼人智慧的体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和傈僳族吧。

二、导学

第一环节:认一认

活动:民族名称我知道

活动方式:了解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和傈僳族这五个民族的正确读法和写法,听写这五个民族的名称,比一比,看谁掌握得又快又正确。第二环节:讲一讲

设问:你知道什么是梯田吗?简单说说梯田的特点。设问:这些梯田有什么特点?

设问:你知道哈尼族有多少人口吗?你还知道哈尼族那些情况?

归纳、过渡:哈尼族有景色如画的梯田,有别具一格的蘑菇房,都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山区。我们现在再去看一看居住在高山山麓、河谷、盆地的哈萨克族,他们是怎样生活的。第三环节:说一说

教师向学生展示云南以及新疆的风光图片。通过书中图片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哈萨克族的民族的概况,并填写民族的基本情况表。第四环节:认一认

活动:这些我知道

活动方式:展示羊肉串、竹筒饭、活血等让学生辨认,指出是哪个民族的食品。学生活动:略。

设问:你知道傣族有多少人口吗?他们居住在哪里?你知道傣族有一种以动物名字命名的舞蹈是什么舞蹈吗? 播放视频:《孔雀舞》

归纳:傣族人喜欢孔雀,喜欢跳孔雀舞。第五环节:看一看

设问:你能说出下列作物名称吗? 点拨:这些作物都是黎族人种植的。

设问:你知道黎族有多少人口吗?主要居住在哪里?黎族重要的节日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第六环节:试一试

游戏:我是小小神箭手

活动方式:将碗倒扣在桌子上,在碗上放一枚鸡蛋,学生利用自制地“弓箭”,在一米左右地地方将箭射出,能够射中鸡蛋着为胜着。设问: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强项”吗?

第六课 西南地区的民族(上)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重点学习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一些常见的民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他们的民族服饰和生活习惯等。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各民族之间平等、和谐的幸福感,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今天我们学习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出示课题)

二、学习民族花园,了解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

1、佤族

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39.7万,主要从事农业

2、畲族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等省,人口约为71万,主要从事农业等。

3、高山族

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等省,中国大陆地区的高山族人约为4461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

4、拉祜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人口数量约为45.4万,主要从事农业

5、水族

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人口数量约为40.7万,主要从事农业等。

总结资料的形式:

各名族 的 文字(书籍、报纸、杂志„„)和非文字(图片、实物、歌舞„„)

6、学生尝试在图书馆里运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方法。

三、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民族知识。

1、看着你们个个笑逐颜开的笑脸,听着你们热烈的讨论,老师就知道你们的收获不小,想和大家交流吗?

2、除了这些民族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知识。(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示)

四、总结谈话,激励学生共建和谐、幸福的中华大家庭。

1、同学们!不管我们身穿哪种颜色哪种款式的衣服,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我们永远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共同祝愿:祖国万岁!中华大家庭永远和谐、幸福。

2、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下节阅读指导课我们继续交流。

第七课

西南地区的民族(中)

教学目标:

知道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

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利益习俗、服饰、饮食、歌舞、节日等。能说出这五个民族某些民族特色,尊重这些民族的民族习俗。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从事什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成员?请你们说说你知道的我们国家民族的名字。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同学们说道到,你们看,还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民族百花园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解这五个少数民族:民族的分布,人口,生活方式和节日四方面介绍。

二、阅读与思考:

1、达斡尔族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主要居住在罕伯岱村、洪河村、全和台村、海雅屯)、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由于居住分散,达斡尔语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但语音、词汇、语法的差别不大,可以互相通话。达斡尔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团结的民族。明末清初,沙俄南侵,是达斡尔人首先打响了抗俄的第一枪。

2、仫佬族

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其余散居在罗城附近的宜山、柳坡、都安等地。人口15.9万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仫佬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水稻、玉米为主。耕作技术、作物种类和生产工具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仫佬族山乡素有“煤乡”之称,采煤已成为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仫佬族节日较多,一年中除十月十一月外,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有庆丰收、保人畜的意思。

3、羌族

主要聚居区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另一说为藏语支)。分南、北两种方言。许多人懂汉语。没有文字,长期通用汉文。羌族的祖先党项羌曾创造使用过西夏文。

4、布朗族

现有人口约9.2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部分人通晓汉文和傣文。

5、撒拉族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中称“撒刺”、“撒拉回”等。全国撒拉族有8.7万多人,主要居住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相邻的化隆回族自治县,以及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还有少数散居在青海省西宁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中、伊宁市等地。撤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其中借用了一些阿拉伯语词汇。撒拉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十分虔诚,严格地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

三、小结:

这几课我们又了解了几个少数民族,领略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风采。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八课西南地区的民族(下)

教学目标:

知道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

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利益习俗、服饰、饮食、歌舞、节日等。能说出这五个民族某些民族特色,尊重这些民族的民族习俗。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从事什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成员?请你们说说你知道的我们国家民族的名字。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同学们说道到,你们看,还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民族百花园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解这五个少数民族:民族的分布,人口,生活方式和节日四方面介绍。

二、阅读与思考:

1、毛南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县,毛南族以农业为主,以饲养业和副业为辅,主要种 植杂粮、少数地区种植水稻。毛南族自称“阿南”,意为“当地人”,说明他们是该地区的土著居民。毛南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拼记过毛南语的民歌等,称“土俗字”。毛南人多通壮语及汉语,现通用汉文。

2、仡佬族

仡佬族有43.7万多人,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

前,古代僚人就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现在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说仡佬话。汉语是大多数仡佬族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少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仡佬族没有民族文字,普遍使用汉文。仡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3、锡伯族

现有人口数量约为18.9万。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吉林等省。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16世纪编入蒙古“八旗”后,其社会组织发生了急剧变化,生产上转入稳定的农业经济。18世纪中叶,清屏蔽为巩固 西北边防,将部分锡伯族迁往新疆,尔后这些锡伯族在伊犁河谷屯田定居,开拓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锡伯族以勇武骑射著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4、阿昌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和梁河县。阿昌族自古以擅种水稻而闻名。阿昌族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古代汉文史籍曾记载的“峨昌”、“娥昌”、“莪昌”或“阿昌”、“萼昌”等,都是对阿昌族不同时期的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阿昌族。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长期和汉、傣等民族交错杂居,所以阿昌人一般又能讲汉语、傣语。

5、普米族

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 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少数分布于丽江、永胜、维西、中甸以及四川的盐源、木里等地,与当地民族杂居。普米族自称“普英米”、“普日米”或“培米”(“白人”)之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普米族。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许多普米人 还兼通汉、白、纳西、藏等民族的语言。普米族崇拜自然、崇拜祖先、信仰多神,少数人还信仰道教和藏传佛教。

三、小结:

这几课我们又了解了几个少数民族,领略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风采。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九课 中南地区的民族

教学目标:

知道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

了解这五个民族的民居建筑、利益习俗、服饰、饮食、歌舞、节日等。能说出这五个民族某些民族特色,尊重这些民族的民族习俗。教学重难点:

了解这五个民族所在地理位置、人口数量、从事什么。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哪些成员?请你们说说你知道的我们国家民族的名字。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同学们说道到,你们看,还有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民族百花园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解这五个少数民族:民族的分布,人口,生活方式和节日四方面介绍。

二、阅读与思考:

1、德昂族

现有人口数量约为1.8万。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 9 8 5 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

2、保安族

有人口数量约为1.7万。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

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3、裕固族

现有人口数量约为1.4万,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市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9 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纥。他们与邻近各族交往相处,逐渐形成为一个单一民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裕固族。裕固族现使用三种语言,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裕固族主要从事畜牧业,信奉喇嘛教。在风俗习惯上近似藏族。

4、京族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5、塔塔尔族

现有人口数量约为4890,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当数散居在布尔津、奇台和南疆的主要城市。塔塔尔族史称“达旦”、“鞑靼”、“达怛”等。2 0 世纪初起,该族部分人迁入新疆,遂成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由于长期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共处,因而这两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也逐渐成为塔塔尔族的日常用语和通用文字。塔塔尔族信仰伊斯兰教。

三、小结:

这几课我们又了解了几个少数民族,领略了这些少数民族的风采。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第十课

华东地区的民族

高山族,现有人口4 0 万,主 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其余3000 多人,散居大陆福建、浙江等沿 海地区。

高山族有许多支系,主要包 括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 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雅美人和赛夏人。平埔人因为散 居台湾各地,2 0 世纪后已基本 汉化。

高山族地区处于台湾中部山 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海拔5 0 0 至2 0 0 0 米,属热 带和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以渔猎生产为辅。

高山语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各地区高山语 差别较大。目前起码有1 5 种语言,大致可分为“泰雅 ”、“曹”、“排湾”三大语群。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

山族通用汉语文。基层组织——社

高山族的基层组织是“社”,社是自然村寨,小社 由一个氏族组成,大社由数个氏族组成,一般上千人,小社五六百人,实行民主政治,重大问题由社大会决定。社首领包括头目(领袖)、祭司(或巫师)和长老会。是社的最高权力机构。头目领导耕战、渔猎,裁决内 部纠纷,帮助祭司组织祭祀活动。

多数高山族社以会所(会廨)作为社的活动中心,也是男性年龄组织的教育训练场所。年龄组织是社内部 以年龄为序的一种等级制度。各支系的年龄等级划分有 多少之别,大致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 等级别。凡男性,都要归入相应的年龄等级,担负一定 的社会分工。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晋级礼。从少年开 始,严格按照性别施以基本训练。男性是狩猎、耕战方 面的技能训练;女性是纺织、家务及采集方面的训练。男子一旦成年,要举行隆重的成丁礼升入青年等级,进 入会所食宿,并参加集体劳动和作战。青年们在成丁礼 之后,被承认是部落正式成员,才有权参与社政治生活。

高山族社对少年男子的教育培养十分重视,成年人 教给他们如何制造渔猎工具及武器,带他们去狩猎,让 他们学习投石、角力、奔跑、掷标枪、射箭和搏杀等,给他们讲说社的历史、传说及英雄故事。有的社在少年 进入会所前,还要间断性停食,即吃一天,饿两天,以 锻炼少年们的吃苦精神和忍耐能力,在断食中仍能保持 乐观情绪和昂扬斗志者才配受到厚爱与看重。从5 0 年代起,台湾高山族的社组织逐步走向地方 行政管理,而且过去五六十人的大家族日趋缩小。但是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及文化习俗的许多传统仍然在社会生 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载民族文明(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文明(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节日(共五则范文)

    壮族 壮族、侗族、仫佬族、仡佬族等民族祭祀牛神的传统节日。又称牛生日、牛王节、脱轭节。多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有在六月初八或八月初八举行的。是日,农家给牛放假一天,各......

    民族节日(共5篇)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2.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

    民族理论(共5篇)

    阿荣旗新发朝鲜自治乡进你那经济的发展 摘要:通过在第洗发朝鲜自治乡的调查,了解到该乡经济通过以下几点在近些年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一、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经......

    万宁市民族中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

    万宁市民族中学"文明班级"评比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推进“规范办学”方针,进一步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自觉......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共完成四个单元的教学,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

    【推荐】民族作文600字[共五篇]

    【推荐】民族作文600字三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

    民族社会学 作业(共五篇)

    对民族社会学知识的简要概括李海燕 201106423113 摘要:“民族社会学”作为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其他学科,如: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内涵......

    民族常识总结(共5篇)

    九年级民族政策常识教学工作总结 辉南四中 民族教育,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常识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