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

时间:2019-05-13 20:00: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

第一篇: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

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放了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城乡收入巨大落差的吸引下,这些劳动力持续地流向城市并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群体。根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平均年龄为28.6岁,以青年民工为主体。另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青年农民工总数为8300万人。青年农民工穿梭于城乡二元经济之间,不断地把城市新的知识、技能、理念带回农村,改造着落后的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青年人的一部分,他们富于进取精神与创新精神,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是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青年农民工处于社会运动的交叉点,就如处于地壳板块碰撞地带,他们注定要凤凰涅槃,实现经济社会身份的转变,比如由城市非正规部门的打工者转变为城市正规部门的职工,由打工者转变为工商企业经营者。许多进城打工的青年民工在城市打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资金、技术、经验之后,毅然放弃了城市正规部门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及在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下价值不菲的城市户口,选择了回乡创业。“民工潮”之后的“创业潮”成为民工集中输出地区一道亮丽风景线,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荡大道,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青年民工的创业困境

自有资金不足

在刘易斯对城乡二元经济分析的基础上,托达罗把一国经济划分为三个部门,即农业部门、城市传统部门、城市现代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以及向城市的转移,但是这些劳动力很少直接进入城市现代部门,而是大量涌入城市传统部门,即劳动密集、使用简单技术的小规模生产部门和服务部门,它们具有以下特点:小私有制、资本有限、就业者文化水平有限、劳动生产率低、福利极差。农民工缺乏完备的权益保护与社会保障,工资收入虽然高于农村务农所得,但总体水平偏低。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农民工月平均工资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据此推算,2005年农民工年均工资在6000元到10000元之间,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国有单位与集体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也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参见下表)。这表明,青年民工要想完成创业所需启动资金的积累,他们必须要在较长时间内压缩基本生活支出,其中的牺牲非常辛酸。

融资渠道狭窄

青年民工创业不仅缺乏启动资金,而农村金融体系的残缺也使得民工创业者无法像城市创业者那样便捷地完成创业融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是以政策为导向的国有农业信贷机构,仅承担粮、棉、油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居民直接发生信贷业务关系,这意味着创业者无法从中融到资金。邮政储蓄以前只充当“只存不贷”的抽水机功能,源源不断地把资金从农村输送到城市,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的贷款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者暂时也无法从中融到资金。由此,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当前农村地区最重要的面向居民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但近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因不良贷款和巨额亏损而陷入经营困境,它对创业项目的支持也相当有限。此外,像城市创业者可以运用的融资手段,比如风险投资、基金担保贷款、保单质押贷款、信用卡透支等等,农村创业者也难以运用。对于青年民工创业者而言,他们所能运用的融资手段仅包括向亲朋好友筹借或者依赖于农村地下金融市场,比如私人钱庄、合会等等,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其融资成本相当高。统计数据表明,农村地下金融市场借贷年利率在30%以上,这高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数倍,如果考虑到创业投资的巨大风险,其利率就会更高。

素质有待提升

青年民工虽然具有较强的进取精神与创新精神,在城市打工生涯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能,但他们受教育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与城市创业者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青年民工人力资本水平之所以相对较低,这与他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有关。一般而言,青年民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获取各种知识与技能,即经验、短期培训和正规教育。经验即青年民工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知识,这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往往收效缓慢、代价较高;短期培训主要指社会职业培训机构提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各级政府也推出了许多免费或低费用的创业培训项目,但这些项目往往是针对下岗职工与大学生的,青年民工则很难获得这样的培训机会;正规教育是青年民工在打工前接受的学校教育,其从根本上奠定他们学习、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影响较为深远,但大部分青年民工只是勉强读完初中。

技术力量薄弱

从技术层面来看,青年民工创办的小型工商企业技术水平比较薄弱,他们选择的行业多为技术要求较低的传统行业,比如商品零售、农产品初级加工、水产养殖等等,这些行业与城市创业者选择的行业迥然不同,比如艺术设计、生活服务、咨询分析等等。技术薄弱使得创业者无法充分有效地化解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也增加了创业风险与经营风险。比如一些青年民工创业者返乡创业时继续选择了经营农业,而农业易受自然灾害的干扰,比如洪涝、干旱、霜冻、酷暑、疫病等等,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他们无法应对自然的挑战。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产品就会缺乏市场。此外,技术水平与成本密切相关,技术水平越低生产成本就越高,预期收益不高而成本高昂,这无疑增加了创业风险与经营风险。

投资环境恶劣

美国经济学家蒂布特的“以足投票”模型表明,人们会以“以足投票”的方式来选择居住地,当他们发现居住地符合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目标时,他们便会在这一区域居住下来生活和工作。同样地,资本以及创业投资也会进行“以足投票”,追求“地利人和”的居留地。所谓的“地利”,不仅指自然地理条件,更包括政府创造的投资的“硬环境”,比如完备的基础设施;“人和”则主要指投资的“软环境”,比如高效率、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地方基层政府愿意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地资本以及进城务工民工回乡进行创业投资,但是地方政府受制于财力而难为无米之炊。近来年,中央政府不断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比如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三个高于”的基本原则,其中之一便是“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投入高于上年”,但是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中央政府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也只能收得“撒胡椒面”的效果。基础设施的不

完善,一方面增加了创业者的投资成本,比如创业投资者需要自己完成一部分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了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创业者生产经营过程的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比如交通设施不完善增加了原料运入与产品外运的成本,前者属于生产成本,后者则属于交易成本。

农村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城市政府也有较大差距。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招商引资,注重吸引外出务工民工返乡创业,但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比如税务、工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等职能部门,不仅不能为回乡创业民工提供及时高效的公共管理服务,反而把公共管理服务作为自己敛财牟利的手段,比如诱使创业民工请客送礼,甚至强制地参与利润分配,这些都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积极性。

积极支持青年民工创业

改善农民工待遇,加快创业资金积累。农民工在城市从事最脏、最累、收入最低的工作,权益保护与社会保障残缺不全,并为讨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多年未涨的微薄薪金而身心俱疲。无论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比如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加快民工创业资金积累等等,还是超越经济利益的计算,基于保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考虑,我们都需要积极改善农民工的待遇,让他们获得与贡献、绩效相一致的工资报酬。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积极支持创业融资。伴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经营网点在农村地区的收缩,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成为面向居民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这需要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困境,这需要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的基础上,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把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还需要对尚处起步阶段的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加以引导和规范,在积极支持农村各类融资的同时强化风险管理,避免不良贷款的累积。此外,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互助基金等等也是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拓宽青年民工创业融资渠道的可行选择。

在支持青年民工创业融资方面,公共财政应当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可以为创业项目贷款提供财政贴息,也可以将创业项目纳入扶贫开发项目。我国政府在贫困地区推动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其还款率一直不高,其中的原因包括:(1)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扶贫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是在灰色状态下操作的;(2)小贷信贷支持的项目盈利能力较弱,缺乏稳定的现金流来偿还贷款。如果能将一些能够扩大就业、盈利前景明朗的创业项目纳入扶贫开发支持的范围,其资金使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重视基础教育,重视对民工的技能与创业培训。青年民工在打工前接受的中小学教育,这些教育从根本上奠定他们学习、接受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重视与发展基础教育是提升民工创业群体素质的基础。此外,政府应当重视针对民工的技能与创业培训,政府既可以直接推出培训计划,也可以通过扶助民间职业培训机构对技能与创新培训给予间接支持。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创业提供技术支持。舒尔茨曾经把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技术停滞,其实技术停滞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也是二元经济格局下整个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青年民工创办的工商企业技术力量薄弱,缺

乏市场竞争力,地方政府应在企业技术与研发方面给予支持,比如健全农村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研发提供财政补贴等等。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投资的软、硬环境建设,为创业及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需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政府需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为创业投资提供技术指导、融资支持、税费优惠等公共服务。(杨宜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人事科学发展研究院 杨欣波/中国人民大学)

第二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创业高潮兴起。这打破了农村劳动力长期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单向转移的旧格局。鼓励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可以实现农民工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转变,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新格局,真正实现从外出打工“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回乡创业“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界定

当前对于“农民工回乡创业”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有些人认为,所谓的“回乡创业”指的是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半年以上,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信息,了解到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回乡创办工、商等企业。而另一部分人则指出,回乡创业是指在非农化过程中,一部分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出来,经过打工积累了技术、经验、社会资本,又回到家乡创业。此外,还有人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指改革前后从农村出县境到城市打工或经商半年以上、又返回本县(包括县城、乡镇、村)的农民创办工商企业包括搞开发农业的活动。

综合几种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指农民外出一定时间,在务工、经商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胆识和才干,积累了较多的资金,当感到家乡的经济环境宽松、利用掌握的技术可获得更高收入时,便返回家乡创办工、商企业,或从事非原来意义的农业规模经营和开发性生产。其中“回乡”的含义,并非指的是回到原籍农村,而是回到家乡所在的县城及乡镇所在地。“创业”可以指大到投资数百万元办企业,小到投资数千元开饭店、经商,或进入非农产业部门或从事非原来意义的农业生产活动等。

二、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积极意义

(一)能够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回乡创业有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回乡创业能够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的渠道。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技术以及管理方法,而且可以吸纳当地的富余劳动力,实现当地“输出富余劳动力—打工积累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安置富余劳动力”的良性发展。此外,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够解决金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失业的难题。

(二)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建设

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集中在集镇和县城,是一条低成本的小城镇扩张之路。另外,农民工回乡创业有利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

(三)有利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 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够吸引人才回流,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农民工回乡创业能够提供人力资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农民工回乡后,有的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的兴办二、三产业,有的担任经纪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还有的担任村干部,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人。农民工回乡创业对于打开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观念、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通道,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依赖于大量的中小型配套企业,依赖于大量回乡农民工创业。农民工带回了先进生产力,形成了以工促农的有效载体,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三、现阶段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动因及主要特点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动因

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民工在选择是否回乡的问题上,更多地取决于打工地的生存状态和工作条件,在是否回乡创业的问题上则更倾向于家乡的市场开发能力和消费状况。这些动因可以用“推—拉”理论进行解释。

唐纳德〃博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明确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转移“推一拉”理论。其主要观点为:从运动学的观点看,人口转移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一种是促使人口转移的力量,即有利于人口转移的正面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转移的力量,即不利于人口转移的负面消极因素。在人口流出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推力”,把原居民推出其常居住地;同时,在流入地,存在着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拉力”把外地人口吸引过来。农民工的流动就业过程是市场中同时存在着的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推一拉”理论,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流入地的“拉力”主要包括传统的血缘情结和故土情结、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了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流出地的“推力”则包括城乡二元制度以及地价和成本问题。也就是说,农村经济发展的吸引、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和自我实现以及农民工自身动力是拉动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力量;而城市二元体制的排斥、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紧张是促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推动因素。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特点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乡创业农民工的特点,二是回乡创业的特点。对于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他们年龄集中在19-38岁之间;男性比例要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回乡创业者以第一代中年男性农民工为主;回乡农民工创业地大多集中在(集)镇,已经获得城镇户口的农民工数量很少。对于回乡创业的特点,农民工回乡创业是一种生存式创业,是被动回乡;企业的规模比较小;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创业经营的“乡土色彩比较浓厚,技术性不高,创业的能力较差。并且农民工回乡创业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创业区域选择上呈现便利性;创业时期选择上呈现阶段性;创业原因的选择上呈现被动性;创业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初始性。

四、当前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资金不足,缺乏金融支持

缺乏资金是农民工回乡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对于回乡农民工来说,他们都有创业的激情,但是他们缺少的是创业的条件,尤其是缺乏资金和项目。人民银行课题组通过对58位有创业积极性的回乡农民工进行调查显示,在他们当中,认为除自有资金外,资金缺口在50%以下的占21%,资金缺口在50%-70%之间的占43%,资金缺口在70%以上的占36%。回乡农民工贷款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二是银行贷款利率偏高,三是对银行的信贷政策和条件不清楚,四是所在乡镇没有金融机构。目前绝大多数的回乡农民工把通过农村信用社贷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农信社也很想贷款支持回乡农民工创业,但能达到信贷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很少,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农民住房无产权证,土地不能作为抵押,而农民除了土地、住宅外,基本没有其他财产可以作为抵押;二是农民工流动频繁,银行担心万一农民工创业失败后再长期外出务工,给收贷收息增加难度;三是对农民工创业风险把握不准,对发放信用贷款态度审慎。

(二)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农民工回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等多个部门,尽管各部门开展了一些扶持工作,但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相关制度尚未成熟,没有形成一个合力。有些政策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者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回乡创业人员了解。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仍然困难重重,创业办理各项手续费时费力费钱,有的要辗转多个部门,往往每道手续又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大大降低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一些地方投资用地控制较紧,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后劲和动力。

(三)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

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大多数,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小,而回乡创办的也以小规模企业居多。他们虽然在外打工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营销知识,家族式管理居多,企业缺乏民主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又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缺乏竞争力,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企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针对回乡创业者素质普遍偏低的问题,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创业教育培训,然而回乡农民工创业教育目前普遍存在资金筹措机制不健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薄弱、培训时间较短,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资源欠缺,培训方法缺少创新、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缺少后续跟踪服务等问题。

五、加大力度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

创业成功需要政策的支持,创业政策的作用是用来减少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鼓励农民工创业也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把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摆在工作首位,增强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提供优质的创业资本,不断强化创业服务,努力降低创业成本,积极营造创业环境。

(一)创新金融信贷服务,解决农民工创业资本问题

创业融资是创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相当多的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都遇到创业资金筹措困难的问题。农村是我国金融体系中尤为薄弱的地区,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农村金融的主要矛盾。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力度,缓解农民工回乡创业融资难、资金供给短缺、贷款利息高等问题;进一步发展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社区的金融组织;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活跃的市县分支机构授权,按照规范提供贷款;适应创业者的多样化需求,开办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以及信用贷款与抵押贷款组合等信贷方式,放宽贷款额度和还贷时间;放宽农村地区抵押物的范围;建立信贷扶持担保机制。

(二)明确创业扶持政策,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 尊重农民工自主创业的权利,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凡是外出务工经商后返回家乡创办各类企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无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并吸纳一定数量的当地劳动力就业,就应予以鼓励支持,实行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可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资金担保等。在税收方面,农民工回乡创业应享受与外地客商同样的优惠政策。对于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就业再就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可比照城市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政策。农民工回乡创业应按规定享受国家和地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强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经常到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的需要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尽可能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加强创业培训服务,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

要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增强创业意识。引导农民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选准创业项目,防止高污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的生产经营场地应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园区,力求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现有机构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并组织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指导和配合回乡创业者开展职工培训,将相关企业员工纳入当地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

(经济预测部 陈彬)

第三篇:创业困境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看,在人力资本创新创业的制度上仍然存在诸多困境。这个困境如不解决,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在笔者看来,我国在人力资本创新创业方面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首先是入口制度困境。人力资本创新创业一开始一般都是小企业,而目前中国实际上存在的是行政性垄断和大公司垄断,同时,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制的中小企业进入经济领域的扶持制度不够完善,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的崇拜,使得非公有制经济36条落实不太有力,对小企业创新创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国有制可以进入80多个领域,外资企业可以进入60多个领域,民营企业可以进入40多个领域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观。

其次是财政支持制度困境。在市场经济机制中,创新创业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但是我们现在的财政支持还没有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获得财政支持较难。政府在R&D支出中90%用于支持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直接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R&D资金不到10%,与国际惯例相反。即便是这样的经费分配也存在片面性,用行政评价或专家鉴定代替市场鉴定,使许多成果在行政评奖或专家通过之后就束之高阁。在政府科技投入方式、投入对象、投入评价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不能充分体现出对创新创业的市场导向。

第三是税收制度困境。目前我国的生产增值税对创新创业活动有较大阻碍,以中关村某一高新技术企业为例:100元销售收入中,税赋达到10.23%,大大高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平均税赋。研发成本不可以抵扣税收,增值税还没有转型,企业税赋降不下来。

第四是金融制度困境。在人力资本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以前,银行基本不接受无形资产抵押。这就使缺乏有形资产抵押品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难以解决。面对以有形资产或货币资本抵押为主的信用体系,就连中小软件企业似乎也必须盖楼进行抵押。从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看,搞创新创业不如搞房地产,不如炒股。对于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而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渠道。

第五是分配制度困境。有利于人力资本创新创业的企业制度一定是有效实现人力资本产权的制度,但是目前中国的企业制度是“谁投资谁所有”,货币资本所有者的谈判权强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谈判权,人力资本产权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从人力资本收益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比例看,2003年我国职工工资占GDP比重是12.57%(发达国家是45%以上),本来就低,但2005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一指标却下降到10.9%,职工工资占GDP的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全国总工会的调查发现,我国许多企业的平均工资与法定的最低工资相当,而合理的比例是,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最低工资的1.6倍。显然我国GDP中的大多数没有转化为民众的收入。

第六是社会组织制度困境。人力资本创新创业需要以社会横向自组织为载体,传统的行政本位的纵向组织结构缺乏创新创业的适应性。但是目前在创新创业中建立各种横向自组织还没有充足的法律空间,中介机构的很大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经费来源和业务都来自于政府,研究开发和技术标准服务的对象往往是政府而不是企业。行业协会往往挂靠在政府下面,成为政府。学校,科研,企业,中介,市场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关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因为社会自组织系统不发达,在社会自组织基础上才能产出的社会诚信、社会沟通、社会宽容、社会情感、社会和谐等深层社会关系就比较薄弱,导致新理念、新创意转化为社会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比较迟缓,甚至受挫。

第七是政治文化氛围困境。人力资本创新创业不能过于急功近利,需要长期的投资和努力。但是在形成惯性的GDP政绩中没法突出对于长期努力和长期投资的衡量激励,不如炒房地产炒股甚至上污染项目立竿见影,那么社会的创新创业风气就很难形成。创新创业需要耐性,守住寂寞,在谋取正当利益的同时适度超越私利,但是我们在确定发展战略时,过于强调以收入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忽视经济富裕之外的人格发展和社会文明问题。创新创业还需要培育新的精神气质,提供新的精神空间:鼓励创意,鼓励批评,鼓励质疑,鼓励想像,鼓励超越,容忍失败,探索未来。但是目前的评价体制和人才选拔中,这种氛围相当缺乏。

当整个社会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还没有完全保护和激励人们运用自身人力资本创新创业时,人们就会从以能生钱的意愿转化为以钱生钱的意愿。进一步加剧整个社会的投机心理。我国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实际上还处在中低级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阶段,中国急需从初级农业、初级工业结构向创新型知识型的高级产业结构过渡,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也需要人们将自己的人力资本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三大困难”

大学生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方向难选择、资金难寻找、压力比较大,当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还很低。对此,人们应该允许失败,多给予他们宽容和鼓励。

大学生创业有“三难”

“75%的高校毕业生渴望自主创业,但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这是教育部8月份公布的一项最新数据。(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大学生创业率低”、“大学生创业只有热情,缺少行动”等报道被广泛关注之后,各地纷纷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有些地区还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是,“最终真正的创业者仅占1.94%”的统计数据,还是让很多人不解。那么,大学毕业生自己如何看待创业难呢?创业方向选择难

刘小斌,2008年毕业,现与朋友合伙做枣类食品经销。(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

“大四”时下半学期是刘小斌最迷茫的半年。他的同学告诉记者:“毕业半年之前,我问他怎么打算的,他说‘想自己创业’。过了两个月再问,他说‘要不考研吧。’后来再问,他说‘考研没用,先找工作吧。’再过两个月,他又说‘给别人打工没什么意思,我想出国’,后来我干脆不问了。”

听了同学的话,刘小斌嘿嘿地笑了,“一直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对社会完全不了解,对怎么创业也是一概不知道,挺迷茫的。看到周围的同学忙着找工作、考研、出国,我也动过念头,但最后还是想自己干。”在下定创业的决心后,刘小斌形容自己:“那段时间就是疯狂地看电视、上网,找各种项目,看创业方面的节目,看人家怎么赚钱。”几个月过去了,刘小斌还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

对于“在学校里有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问题,刘小斌和同学表示,“根本没听说过!就是搞些就业讲座什么的。听完那些成功人士的发财之道,自己该怎么办还是不知道。个人情况不同,有些根本就不适用。”

后来经同学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家里是做大枣生意的。于是两个人开始做枣类食品的经销。由于有合伙人家人的帮助,两个人的创业还算顺利。前几天,他们的枣类食品又成功进入一家大型连锁超市。

刘小斌说:“我觉得学校应该开创业方面的选修课,比如政策法规什么的。另外,多举办一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因为书本上的理论跟现实中的实践完全是两码事儿(更多精彩内容,尽在79百姓创业网)否则,出了校门才想创业的事,肯定找不到北。

启动资金筹集难

“现在干什么不要钱,不向父母要,我能怎么办?”李鑫这样问记者。

李鑫,毕业两年,创业两次,现在正在做铝合金门配套产品的生产。

提起第一次创业计划的夭折,李鑫仍很感慨。学新闻专业的李鑫,两年前毕业时发现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决定自己创业。同样,他也为找不到合适的项目烦恼了几个月。直到去年12月份,一个做塑料贸易的朋友建议他也做这行,经过一番考察后,李鑫下了决心。

“当时大概需要80万元的资金,但家里只能凑上40多万元,后来实在没办法,就放弃了。”李鑫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

“没想过贷款么,大学生创业不是有优惠政策嘛?”记者问。

“你说的那是国家有政策,一层层地到了地方,就落实不到位了。而且最多给贷5万元,一般也就二三万元。手续还特麻烦,社保局、工商、税务„„一大圈跑下来,没个仨月俩月弄不完。你就跑吧,累死还不见得行呢!”

第二次创业,李鑫从自己家的铝材生意中看到了商机,决定进行铝合金门配套产品的生产。吸取上一次失败的经验,他决定先解决资金问题。

“需要雇15个人,一年工资就得20万元。租厂房一年大概4万元左右,设备的钱大概要20万元,生意真正运转起来后还需要流动资金„„”筹集资金仍是个大问题。

这次解决资金缺口的办法是,父母的积蓄20万元,再拿家里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了30万元。有了这些钱,李鑫的这次创业才得以进行下去。

“资金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选厂房、上设备。然后去南方学技术,回来再生产一批产品看合不合格。不出意外的话,明年的旺季我就能够看到自己的产品在销售了。”李鑫显得很自信。

在采访中,李鑫反复说:“我这算好的,还有家里能帮着凑点钱,那么多没钱的人怎么办?”压力太大承受难

“当初刚成立公司的时候,周围反对声一片,都说‘刚毕业什么经验没有,不好好工作就想自己当老板。’后来公司破产了,压力就更大了,整天都不想出门,感觉自己没脸见人了。”韩锋这样形容自己创业时遭受到的压力。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韩锋,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一年多以后,和另外两个同事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从事企业的小型局域网络组建,同时做企业网站和域名服务。公司规模不大,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由于享受到当地政府优惠政策,三个人实际投资只需要20万元。

“由于在以前的公司有一些客户积累,加上创业初期很多问题还没显现出来,公司成立后的前四五个月,还是赢利的。后来,因为竞争太激烈,当地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有200多家,业务开拓不好,加上三个合伙人之前都是做技术的,管理意识淡薄,很快就亏损了。”亏损3个月后,公司申请破产,工商部门来清算了债务,最后算下来,韩锋亏了2万多元。

“虽然公司刚成立时,周围人都很反对,但看到我们前期效益还不错,又都夸我有本事;等到公司破产了,说什么的都有了(更多精彩内容,尽在79百姓创业网)当时,公司破产不是让我最难受的,周围人的不理解、瞧不起才是最让我心里难受的。”

如今,韩锋在一家外贸集团做人力资源管理,上次创业失败的经历使他认识到管理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虽然上次创业失败了,但收获还是挺大的。我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学习,目标更明确了。35岁之前我不会再考虑创业了,但并不代表选择放弃,以后我一定要干出个样来!”(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

给予宽容和鼓励

大学生创业路上的“三难”,或许该让人们反思一下:大学生创业难,在很多时候,不能够只抱怨他们不努力、没热情、没能力。将创业难、创业率低全归于大学生身上,恐怕无法真正找出问题的症结。北京研究劳动问题的专家郭兴昌认为,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还很缺乏,很多大学生可能有创业想法,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和经验,不知从何做起。因此,高校急需在创业教育方面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不能简单地把专业知识跟创业能力划等号。

郭兴昌还指出:当前的社会现实是,大学生创业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很难获得创业资金。目前,虽然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但在政策的落实上、程序的简化上做得还不够到位。因此,对很多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即使有了创业的方向,找到了合适的项目,缺少资金来源也将成为他们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伴随着的来自社会各方的议论,也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郭兴昌说,当前,在对待大学生创业方面,人们传统的观念还没有改变,不允许失败,缺乏足够的宽容。在这种不理解声中,更多本可以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在巨大的压力下其潜能被扼杀。因此,多给予创业的大学生宽容和鼓励,帮助他们坚持再向前走一小步,或许他们就成功了

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成强张普强

(湖南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2)

摘要:我国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好这个问题,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出现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较多。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还不成熟,尚需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现状 原因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党和政府的要求。早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他的讲话中就从发展高等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李岚清同志在这次会议的报告中更是从政策措施上提出支持学生创业:“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设立小额贴息贷款,或借助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大学生开办、承包和改造企业,特别是小型科技民营企业”。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人事等有关部门必须要全力以赴,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

2.社会稳定的需要。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到2010年入学率接近15%。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早已提前实现,截止到2008年下半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人。据统计,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另外,2007年还有144万未能就业的毕业生也将参与到2008年的就业竞争。

3.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也是高校扩招继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因为如果扩招后培养出来的大量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就业,将反过来制约扩招的发展,从而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的步伐,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果高等学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的“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走越窄;若改变就业教育思维模式,树立创业教育新理念,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尽管有政府和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之路并非畅通无阻。在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有短短几年的发展时间,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1.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1)经验不足。首先,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缺乏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特别是政府职能还未完全转变,政府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另外,传统社会观念阻碍也是创业环境不成熟的一种表现。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考上了大学就是跃过了“龙门”,大学毕业之后理所应当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或者去大公司作“白领”。而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开办一个小的企业时,就会流言四起,认为是大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问题,找不到工作,所以才进行创业的。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分析

1、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大学生要想在毕业之后比较顺利的进行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从而为这个理想的实现而不断的奋斗。高校需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活动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基础上了解社会的需要,积累创业经验,逐渐形成自主创业意识。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必要条件。创业活动是一项面临严峻挑战和压力的创造性事业,必须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心理好的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协调、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得以有效发挥,并善于根据新形势适

当地调控自己的身心状态。最后,要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另外,还必须培养一些独特的创业素质,包括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在思想上的独立思考;在行动上独立展示自我、主宰自己的事途。再者,还需有合理的能力结构,包括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协调协作和沟通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2.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制定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改善创业环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自主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是资金的缺乏,毕业生跨出校门进行自主创业时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资金积累,这就需要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之门。要简化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进而形成全社会都来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再者,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指导、支持和保护等一条龙服务应贯穿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3.要转变社会观念。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帮助。因此我们要打破那些认为“学而优则仕”、去大公司、政府机关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应当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去探索,在创业过程中,父母要关心他们的创业,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社会还必须提供一定的社会舆论导向,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向社会广泛宣传,给予大学生舆论上的支持。在创业者遇到暂时的挫折时,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一)受教育程度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较高。根据抽样调查, 1986年农村外出劳动力中,小学教育水平占37.2% ,初中占21.2%。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农村外出务工经商

1的劳动力中,初中水平的比例上升到50%以上,且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另有调查数据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人员比例达到36.9% , 比老一代的24.2%高出14个百分点。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普遍享受了义务教育政策,所以,其所受到教育的程度有所提高,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都完成了义务教育,更有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开放程度加深,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容易获取知识、信息,更容易地了解国家、社会情况,使其在进入城市进行工作时,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有目标性和目的性。同时,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所加强,与老一代农民工相对比,他们更容易接受和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快地进行社会化。同时,教育程度的提高,提高了其对职业的期望,也加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这导致其在寻找职业之时,更加注重薪酬的高低,自我权益的保护,更加关注自我的实现。

(二)女性比例增高,年龄集中并普遍较低。根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所调查的结果表明,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女性比例从在第一代农民工总数的34.3%,提高到现在在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53.9%。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状况也发生了改变。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分布集中,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外出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38岁之间,其比例占整个外出农民工的89.2%。

2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占45.9%,平均年龄为20.8岁,标准差为26岁。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22岁之间,年龄相对集中。因此,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和性别结构正在转型中。过去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男主内、女主外”的传统思想,第一代农民工中,男性居多,但如今,随着社会思想的解放和受教育程度的增高,使新生代农村工中,女性农民工比例开始上升。同时,也使新生代的农民工的年龄趋向年轻化。

(三)普遍处于未婚状态。据《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的调查可知,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10.2%的未婚率,新生代农民工中,总数83.7%都处于未婚状态,初婚有配偶的也只占总数的16.2%。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大部分是体力型、服务型工作,一般情况下他们工作时间较长,认识异性的机会相对较少。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 年的调查显示,进城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29 天,平均每天工作8.93 小时。其中,每周工作7 天,没有休息日的农民工占46.9%0 这客观上减少了新生代农民工和异性接触的机会并造成男女关系的3疏离,对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制造了障碍。所以,新生代农民工未婚的特征也应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四)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与城市的工人相比,农民工做同样的工作却往往是同工不同酬,农民工的收入和工人的收入差距很大,农民工务工月均收入只有职工工资月均收入的六成左右;而且随着年份的累积,全国职工工资的增长幅度约为29% ,而农民工工资的增长幅度仅为18%。此外,大多数农民工少有节假日,不被尊重,甚至受到歧视。不少企业也没有为他们提 12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年版。

丁志宏:《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学系,上海 100081)3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困境》(中国社会报/2010 年/1 月/13 日/第003 版)供相应的保险和社会保障。而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加强。深圳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显示, 99.39 %的人感觉在城市打工遭受了歧视, 73.62 %的人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他们的基本权益不受损害, 41.72 %的人有加入工会的愿望, 100 %的女

4性都知道妇联可以起到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知道自身的权益,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忍气吞声,他们懂得通过抗议、法律等合法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

虽然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在受教育程度、维权意识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和改善,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的大背景在,仍然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和困境,他们的前路并不好走。

一婚姻:难以走进“围城”

根据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岁-30岁占36.5%,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婚恋的黄金年龄,但受限制,处于难以走进“围城”的困境。

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这些工作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很难获得女孩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女孩相处的机会。

同样,在一些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服务业、纺织制衣业等厂子里则是新生代女农民工成群结队,同样苦于“恋爱无人”。这些单位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加上她们在恋爱上一般比较矜持,不好意思主动和厂外的男性接触,所以她们的婚恋也成了老大难 问题。此时,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收入水平偏低影响爱情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从收入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在1501元-2000元之间的占16.9%,1001元-1500元的占21.6%,701元-1000元的占26.6%,501元-700元的占23.4%。其中能准时或基本准时拿到工资的占75.3%,偶尔拖欠的占17.4%,经常被拖欠的占7.3%。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经济条件为基础,爱情尤其是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这也影响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

二身份:非城非乡

崔江红:《新生代农民工20年初长成》,《神州》2005年第11期。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全国总工会2007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分布占64.4%。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职工的31.9%,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9.4%和9.1%。而城镇职工中在制造业中就业的比重只有22.8%。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抽样 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2007年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27.4%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客家”;50.2%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干得好,愿意待下去”;“再干几年回家”或“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2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他们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72.9%,绝大多数人的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

三就业:高不成 低不就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就业期望甚高,但仍面临困境。

就业期望高与敬业精神差。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常常不能踏实工作。一项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差,且职业流动率是最高的,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而5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仅为0.08次,其跳槽频率是其父兄辈的近6倍,即使能够做到“敬业”,也很难做到真心“爱岗”。这其中,近一半的人是因为“生活、生产环境和闲暇时间不足”而跳槽,17%的人提出,“自己不喜欢那个工作”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并且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工作的同时还要求享受生活,得到尊重,在文化、娱乐、健身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新生代农民工以独生子女为主,他们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这种期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不切实际的就业意愿,即只希望找那些社会地位高、条件好、工资高的工作。加之有父母做其强大后盾,生活压力小了很多,所以他们中的一些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跳槽,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

就业期望高与职业技能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农民工的素质需求也发生着变化。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报告显示,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比以前高出8.5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了解工业生产或现代化服务业的基本规范,同现代非农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国务院研究室200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仅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8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参加技能培训对找工作有帮助,但是仍有六成外出农民工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高达62.6%的新生代农民工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他们不愿像上一代农民工那样承担城市里低端的重体力活,又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定位,基本上只能从事体力运输、建筑小工、工业加工以及低层次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行业。同时过于频繁跳槽,使得他们对每个行业、岗位只能作蜻蜓点水式的了解,每一项职业技能也只能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如此周而复始,也形成恶性循环。没有过硬的职业技能,他们很难融入城市,并且体面地生存。

四落户:三壁垒”

根据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地长期居住的愿望强烈,但高门槛限制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经济壁垒。2006年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后,经调查,许多省会城市都将农民工购房在60平方米之上作为落户条件之一。目前房价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对于收入微薄却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能够实现的积累非常有限,这种以货币构筑的以经济壁垒取代身份壁垒的新门槛对普通农民来说仍然是难以逾越的,这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一大经济障碍。

素质壁垒。目前不少省会城市落户要求农民工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少地方仍然要求达到大专文化程度。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 程度占90.0%。这对以初中为主要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也是进城落户的一大障碍。并且不少地方对农民工进城落户实行二元待遇。比如重庆市2006年8月1日实行了《关于解决进城农民工户籍问题的意见》,重庆公安局就指出,“本市农民工在主城落户的条件实际上大大降低,而在重庆务工的其他省市的农民工要落户重庆主城区,文凭“门槛”没变:仍需大专以上学历。且购买的住房人均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并实际居住。

社会福利壁垒。我国各地社会福利系统不兼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主要是以省级为改革单元,以城市为中心展开的。一些省份已在省内实行城乡户籍统一,但省际之间人口自由迁徙障碍依然较大。各地社会福利系统的不兼容是制约人口省际迁移的重要因素。解决矛盾还须深化城市改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快速转型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兼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一亿多人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正处在适龄期,目前他们首要面临的大问题就是婚姻问题。《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虽较上一代农民工有所进步,但仍然得不到维护。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虽然职业期望高,受职业技能低的限制,即使有心摆脱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只能从事城市人不愿干的脏、苦、累、风险大等边缘职业,就业环境差,劳动时间长,工作量大,劳动报酬低,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新生代农民工一旦进入城市新环境,乡村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凝聚力失散,原有的道德行为失范(即自律性丧失),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农村不愿意回去,城市又不能融入,他们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低于父辈,在城市陷入生活困境时,在职业技能低、经济收入差、无住房、受歧视、讨不到老婆等的连锁反应下,贫穷和光棍的结合,对城市社会的冲击将是巨大的。

另一方面,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定位为城里人,但城市仍未作好接纳他们的准备。相反既有经济门槛,又有素质门槛和福利门槛,即使这样,他们仍不愿回到农村。它意味着,农村 不是退路。也意味着,新生代农民工必须依赖于城市的工作和生活,那种将农村作为“蓄水池”的政策概念完全过时了。这样,新生代农民工只能集中居住在房租低廉、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边缘区、老城区,交往的对象多为老乡,社会结构呈现单一化、封闭性的特点,形成一个自我隔离的孤岛。在那里,弱信息、弱发展机会、弱资源的再生性以及弱劳动力联系,贫困和孤岛的经济效应往往意味着缺乏发展的机会,与主流社会脱 节。他们处于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境地,面临着双重边缘化的状态和贫困化不断加剧的境况中。

由于没有户籍,他们就业受限制,《劳动法》第3条规定的“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很难从纸上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入城的新生代农民工为了工作,往往要付出比市民更高的代价。大多数农民工只能进入次级劳动力市场,寻找一些城市人的“剩余”工作。很难获得一种地位资源的积累,更不用说实现一种地位向上的流动。生活来源决定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无业便无依,将使这一部分人处于游动不定的状态,具有游民的特征,成为随时可能妨碍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隐患。杭州市2008年的案宗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比例占70%以上,最近刚发布的广东三大监狱大规模调查报告显示,农民工罪犯九成在26岁以下。并且由于信息网络媒 介的发展,他们也更容易被组织起来共同发出声音,社会矛盾更容易被扩大和激化。如果继续将他们排斥在体制外,将他们边缘化,漠视他们的物质、精神文化和民主政治需求,他们更容易产生怨恨心理,不利于社会治安和稳定。这值得我们警惕!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的种种差异及面临的困境,对当下的城市管理政策提出了挑战。并且,这种挑战将日益变得清晰、紧迫。

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六条建议:

一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

当前,必须加强严格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各类企业同新生代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实行《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带薪休假制度,保障外来民工休息休假权利,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经营生活,交友恋爱。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

二是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要转变管理理念,转变由过去主要面向和管理户籍人口,转变到同时面向和管理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并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工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来,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度。农民工流入地政府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对进城农民工“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政策要求,完善对农民工保护的相关法规,出台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规定,加大政府部门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改革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要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就业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将城市和农村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共同政策框架下,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让农民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公开、公平的开展就业竞争。要创新农民培训转移机制,大力加强对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就业能力。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四是按照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当前要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口管理结构,打破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身份限制,尽快改变目前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现状,实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人在哪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登记,就纳入当地的管理范畴,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为基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现城乡户籍一体化,实现户籍管理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的转变。

五是要更多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切实改进服务形式,让流动图书馆、流动电影院真正走进农民工中间;文化设施要向农民工开放;要积极扶持打工者文化团体,不要“让农民工融入城市”成了空话。六是积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生活

要依托集中居住中心、居(村)综合活动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公德、法制宣传、市民素质等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和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参加社区自治组织和各类学习型、服务型、文体型、公益志愿型等居民互助性的社区民间组织,使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社区生活和社区管理,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加速融入城市的大熔炉。

第五篇: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情况调查报告

08信工孙永礼200840930129

(一)调查背景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出的农民工已陆续返乡,为了及时了解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因此对自己所在村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展开全面调查,及时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人数、职业分类、技能水平、培训愿望、就业意向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援助方案,分类指导,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及早实现再就业。

(二)调查目的对本村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发现返乡青年农民工在就业创业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及时寻求解决途径。

(三)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11年1—2月

调查地点:安徽省阜阳市

调查问题分类:

(一)农民工基本情况

(二)返乡前就业情况

(三)返乡后打算,及对就业创业意愿调查

(四)调查对象

各村返乡青年农民工

(五)调查方式

面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电话调查法

暑假期间,通过返乡青年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走访了离我比较方便的几个村的返乡青年农民工,在此次抽样调查中,我共发放了10份问卷,通过实地调查,及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我对青年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基本情况

(一)平均年龄小

16岁到28岁的占50%,28岁到48岁的占50%,都属于青壮年群体。

(二)文化程度低

初高中文化程度占90%,高中以上学历只占10%。

(三)从事的职业技术含量较低

大多数返乡青年农民工从事加工制造、建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务工地点普遍为沿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返乡青年农民工基本上集中在江浙,广东地区。

二青年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村返乡青年农民工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就业,在我们调查的人员中,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企业停产。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占用大量的资金,工厂无法正常生产,只有关门停产,工人也只好另谋他路或者返乡,占25%。如大崇乡盘龙村的青年蒋益斌说:“几年过来,都是上半年这个时候最忙,唯一今年2月份就已经接不到活干了。”

二是企业降薪。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销路不好,不敢大量生产,工人都是计件工资,工资一降再降。由于工资少,难以保障正常的基本生活,只有回家,占30%。

三是企业裁员。由于企业状况不好,只能勉强维持现状,企业只有降低成本缩小规模,进行裁员。裁下的人员无法找到其他工作,只有返乡休息,占30%。

四是其他原因。一是因受今年年初冰雪灾害没回家过春节而选择提前返乡返乡回流,占15%;二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国家1000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具有吸引力,让他们感觉在家乡也可能存在发展的机会。

三返乡青年农民工的特点

一是收入普遍较低。1000元/月以下占29%,1000—1200元/月占30%,1200—2000元/月占21%,2000元/月以上占10%,而且普遍反映工资稍微高点就要自理生活,负担大,只能维持基本生计。据黔城镇的朱赢说,他在深圳宏通礼品玩具厂务工,月收入一般在1400元左右,但每天必须工作10个半小时,而且每月只能休息2天时间才能拿到这么多,如果按正常工作时间,月工作22日,每日8小时,那么他们就只能拿到月1000元的底薪,而且工厂每月还要扣住宿费等。

二是再就业愿望强烈。在与青年农民工交谈了解中,我们问及返乡后的打算时,有一半以上的青年想在本地找份工作,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还有不到10%的想在家务农,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文化低,无一技之长,即使在外打工,也是从事重体力活或简单劳动,且收入低下,在家务农心里感到踏实。有25%的想在家创业,这部分人有一技之长,年纪相对偏大,文化程度相对要高一些,多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些经验,回乡后想靠自己的本事立足发展,结束在外漂泊不定的生活。有15%的等待机会再次外出务工,这部分人家庭条件较差,驻地环境落后,比较贫穷,留在家乡也无发展前景,等经济危机过后,还是想外出挣钱。至于到何地去心中没底,只能到时候再说。

三是迫切渴望得到扶持。调研中,大部分青年是因为原企业(单位)受金融危机影响用工减少裁员而返回家乡的,他们根本不知道金融危机是什么,在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面前,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从主观上看,他们并不希望回乡,面对家乡窘境,自己又无一技之长,在家乡创业何等艰难,甚至压力重重,迫切需要再就业以维持基本生计。调研中,有60%的青年希望能得到技能培训,为创业、打工奠定基础;80% 的青年希望政府能提供就业机会,以解决目前无工作、无收入的现状;78% 的青年期望政府能给予创业政策优惠和扶持,为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9%的青年希望政府能发放部分救助金,以解决既无资金创业,又无创业技术的实际困难。

四、对青年返乡农民工的对策及建议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此次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会导致增收困难、增大当地就业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隐患等突出问题阻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会在国家重视“三农”的情况下给广大农村注入新型活力,发展农业生产;缓解本地企业用工不足和相关行业用人难问题。我们应该正视青年农民工返乡回流的弊端,积极应对,吃透情况,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一、制定政策。一是建立农民工返乡监测制度,引导有条件的青年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各部门要加强联系,对有创业发展愿望和条件的返乡青年,要积极支持他们创办,领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期实现以创业拉动就业。按照三中全会的决定,鼓励广大农民从事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也要给予相关政策的扶持,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转岗,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二是加强信贷支持。不断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措施,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和扩大贷款范围,降低贷款条件,帮助创业农民工解决启动资金需求。

二、树立信心。通过宣传来坚定返乡回流青年的信心。一是重点宣传好党的惠农政策,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惠民行动、“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行动、结对帮扶等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让广大返乡青年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共青团组织的温暖;二是要把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与春风行动有机结合,并通过制作电视节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团市委可围绕“回乡创业,我们积极扶助”这一主题,扎实开展青年农民工回乡创业扶助行动,团市委要积极利用团的组织网络、共青团网站、青年QQ群、工作简报、户外墙体标语等阵地,多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党的就业政策,宣传共青团的青年就业创业项目,让返乡青年农民工坚定就业信心。

三、搞好培训。一是广泛动员和号召返乡青年农民工积极参与劳动、农业等部门开展的培训活动,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在本地重新就业,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二是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力度。针对绝大多数回乡青年农民工无创业经历、对政策和市场缺乏了解的现状,积极通过开展创业培训班、创业环境和政策知识讲座等形式,为回乡创业者开展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训,让参训学员产生自己的企业构思,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从办微小企业做起,开始自己的创业行动;三是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市场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四是团市委可利用各级团组织的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对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提升素质,为年后外出务工做好准备;五是可以邀请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让他们畅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体验了他们创业路上的苦与乐,同时让更多在创业路上踯躅不前的回乡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激情,增添了创业信心。

四、维护权益。调研发现,大批返乡农民工在原就业单位均未领到工资就返回家乡,又无机构、无人为他们撑腰,导致他们的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团组织要把维护青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市形成关心返乡青年农民工的良好氛围,树立理解、尊重、保护返乡青年农民工权益的意识;要积极做好青年农民工维权工作,了解返乡青年的工资拖欠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损害青年农民工权益的问题,提供相关的法律援助,切实做好维权工作。同时,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法规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五、做好服务。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广泛调动各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干、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共同做好返乡青年的服务工作;要增强责任意识,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掌握返乡青年服务工作中的第一线情况。一要做好返乡青年就业服务和引导工作。积极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就业部门密切联系,为返乡青年提供就业信息,其中团市委要号召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为返乡青年捐岗位,让返乡青年就近、就便、就业,切实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服务和引导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二要做好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结合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就业意愿,积极组织返乡青年农民工参与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返乡创业等培训,并结合农民工实际需求,开展免费求职登记等服务工作;三要高度重视和关心青年农民工的生活问题,对生活确有困难的青年要协调相关部门及时搞好帮扶救助

下载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沙县青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沙龙(五篇范文)

    爱在金沙梦想起航 金沙县第一届青年与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沙龙 隆重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贵州省百万青年创业就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共同促进贵州青年创办微型企业的意......

    农民工创业

    农民工创业.txt33学会宽容,意味着成长,秀木出木可吸纳更多的日月风华,舒展茁壮而更具成熟的力量。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城乡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开始涌入城市,90年代中后期涌入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正在......

    关于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返乡青年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外出的青年农民工已陆续返乡,为了及时了解返乡青年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笔者对自己所在的XX县......

    农民工回乡创业

    全球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遭受重创,导致大批农民工失业。其实,农民工失业返乡,也蕴含着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农民工在大城市接触新思维和新技术之后回到家乡,势必带......

    农民工创业故事

    农民工创业故事:卖冰棍儿起家赚足18亿! 说起农民创业,很多地区或城市都对农民工创业开起一路绿灯,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也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标尺。而最近的农民工创业故事,说起主......

    农民工创业园材料

    陈集乡农民工创业园先进事迹材料 陈集乡位于怀远县北部,东临包集乡,西接双桥集乡,南连淝河乡,北靠宿州市墉桥区,素有怀远县的“北大门”之称。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74......

    青年创业

    黑苹果青年 青苹果(青涩、激情、活力)+红苹果(经验、成熟、历练)=黑苹果。“黑苹果青年”项目于2010年由非政府非营利机构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发起,宗旨在于推动青年社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