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策法律、政治统治、国家体制等也属于上层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
辩证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面对辉煌的文化成就,我们应辩证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各王朝文化繁荣与前代文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当朝而忽视前朝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二是要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不要只见中国文化外传对世界发展贡献,而忽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三是要正确认识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不要只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忽视上层建筑及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能动地影响社会存在。四是评价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思想主张和作品的社会地位、影响,既要注意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更要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评析。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人的思想、主张和作品,都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待中国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将其发扬光大,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的封建等级观等。
提问人的追问2011-02-06 17:31
关于“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我想要点儿 知识性的东西。
比如作文、演讲稿 之类的。
快快快、谢啦。
回答人的补充2011-02-06 18:06
祖国灿烂文化的演讲稿
祖国的灿烂文化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主题是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唐诗宋词元曲何等魅力!那读上去韵味十足、朗朗顺口的唐诗!那吟上去铿镪有力、寓意深长的宋词!那唱上去柔意情深、婉转动听的元曲!令世界人民陶醉其中。中国的文学巨著更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三国演义》记载了中国古代一段历史,也向我们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向我们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水浒传》则告诉我们为人要有正义感;《西游记》以神话的方式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机智勇敢、不畏艰难险阻的人。祖国的文学为世界文化的辉煌灿烂添砖加瓦。
祖国的文字更是世界上最出色、最优美的文字。它形象生动,如“马”就象是一匹在奔跑的马。类似的很多象形字好象画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具体实物。中国字有很多种字体,如草书、楷体、隶书、行书....如此多的字体蕴育出许许多多书法家,如柳公权、王曦之等,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
祖国的名胜古迹更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宝贵的遗产。万里长城、颐和园、兵马俑等等,无不凝结着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世界为之惊叹!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都为祖国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
第二篇: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夏商周时期的文化
淮河流域与中原邻接,夏商周中原发达的古代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形成了本地区善于吸收、融会、发展各种文化因素的优良传统,并使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南北交汇、东西交融的复杂状态。考古发现揭示出夏商周中原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宏观探讨夏商周中原王朝礼制文明对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辐射和影响,以期从这一侧面透现出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特色。
夏部族在中原地区的活动中心和夏王朝建立后的统治中心地带在现今的豫西和晋南一带。其实,夏王朝的统治区域是相当广阔的。其统治势力已拓展到淮河流域,夏与淮河流域关系密切。
考古发现也证实淮河流域的大面积地区受中原夏文化的影响。在淮河重要支流颖河两岸,二里头早期文化对其有重要影响。程窑遗址二里头文化期的遗物就蕴含有夏文化因素。在登封王城岗遗址中,包含有完整的二里头文化、郑州二里岗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及周文化,颍河上游地区的二里头文化在承袭当地龙山文化晚期因素的基础上,深受豫西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部分陶器器形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嬗变。
河南周口地区1978年的地面调查发现二里头文化遗址16处,商代遗址19处,西周遗址12处。周口地区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中原夏文化对该地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了器物的组合,使二者的文化性质有很大的相似性。
中原夏文化还拓展到江淮地区。目前在安徽江淮之间、霍山以北地区发现了不少夏商文化遗存。如属斗鸡台文化的斗鸡台、薛家岗、含山大城墩、青莲寺等遗址中都包含有二里头文化因素。但仅有中原夏文化晚期的文化因素出现于此,且文化因素的影响仅停留在个别器物的具体形制上,说明夏文化对此地的影响晚且较肤浅。
淮河流域的岳石文化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但豫东、鲁西的岳石文化中却包含有中原夏文化因素。在最能反映文化特质的陶器遗物中,鸡冠耳盆、觚形杯、舌状足三足罐等具有明显中原二里头文化特征的器物广泛存在于上述地区的岳石文化中,应该是受二里头文化影响所致。豫东、鲁西、鲁北地区正是夏代初年夷羿族团对夏战争失败后东退的活动地区,由于夷羿族团势力的减弱,使得夏及周围其他部族乘虚而入,使这一地区的物质文化受到夏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在鲁中南、鲁东南及胶东地区,由于东夷集团自身稳定,实力较强,因而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少[7]。这一考古学现象,很可能是夷羿族团对华夏集团征伐失败、夏族大举东进造成的。
由此可知,中原夏文化对淮河上中游地区存在着直接的强烈的文化影响,又间接地影响到了豫西、鲁东、皖北的淮河下游地区。这种考古学观察反映了夏与东夷、淮夷集团势均力敌,中原夏文化与淮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如岳石文化等基本是同步发展的。夏与东夷、淮夷之间的关系,总的说来是相邻的两族如夏与淮夷关系密切,而彼此较远的两族如夏与东夷则关系较疏远。
公元前17世纪后期,商代夏而兴。考古发现证明商文化的对外扩张体现了一个明显的动态过程。比较二里岗上、下层文化的分布,可以看出商文化主要是向东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这种扩张态势一直延续到殷墟早期,并成为商王朝最
强盛的历史时期。
随着王朝势力的拓展和军事殖民,在十里铺遗址商文化层中,出土有商式陶器、石器、骨器和青铜刀与青铜镞,并发现有铸造青铜器的陶范和冶铜坩埚等,说明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商代的冶铜作坊遗址。
商王朝的崛起与对东土的经略,对海岱地区东夷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考古发掘揭示出,在商代前期和后期出现了两次商文化东进的浪潮,从而使淮河流域的政治地理逐步改观。说明此时商王朝向海岱地区的扩张并不限于一般的武装殖民,而是在这片新拓展的土地上推行王朝礼制文化并迫使土著接受,还建立起新的统治网络,使之成为商王朝在政治上可以直接控制的“东土”。商文化第二次东进浪潮是在考古学上的殷墟文化期。商王朝势力在淮河下游海岱地区北部已达胶莱平原的东部;从贵族墓葬如青州苏埠屯大墓的葬制看,几乎完全反映了商王朝的礼制文化;而从一般遗址或中小型墓葬材料看,则是商文化因素与土著文化因素共存。该地区地方传统文化因素较多,与中原商文化差异较大。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地区仍是东夷文化的统治区。
殷商一代,商族人居于海岱和徐海地区,本就与东夷、徐戎、淮夷杂处,先进文明对于落后文明的影响是不争的历史事实。淮河流域的徐淮地区在政治上完全接受商王朝的统治,成为商朝的藩属。象征王权威仪的礼乐文明随着王权势力的扩张明确地推行到淮河流域,商代青铜礼器的发现已证明了这一点。商代礼乐器的出现,证明淮河流域的青铜器铸造应是在中原商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表明了淮河流域商代青铜礼乐文明与中原地区礼乐文明的融合与发展[30]。
上述考古学观察反映出商灭夏后,加强了对东方地区的控制。在商文化的冲击下,东夷、淮夷文化的格局与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反映了商王朝统御范围的广大,商文化的波及之处,既有商王朝的直属统治区,也有间接统治或王朝文化的影响地区。商文化的影响促进并带动着淮河流域土著居民的文明化进程。西周是宗周文化和势力的极盛时期,周王室统治区域和文化影响范围空前扩大。分封制的进行,又促使淮河流域周方国众多。宗周文化及政治势力的强大使无论分布于何地的青铜礼器的形制、铭文及书写位置等都高度一致。这一方面反映了西周文化的高度一统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周王朝在广大区域中强制推行王朝礼制文明的结果。
承殷商遗续,周初已将淮河上游纳入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内。西周对淮河流域的统治是建立在商朝对东夷征伐的基础上的。西周继承了商朝,并扩大了统治,直到东夷最后完全融会到西周文化中去。
淮河下游的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一个可与宗周抗衡的大国,其疆域南至洪泽湖周围,西至安徽东北部,北至山东南部,国都在今天的泗洪县境内。从吴文化蕴含有西周文化因素的事例中,也可说明西周中原文化对淮河下游地区必然存在着强烈的影响。在吴文化的四期中,宗周文化对前二期有显著的影响。其第一期为西周早期,文化内涵表现出承袭湖熟文化传统和深受中原周文化影响的特征,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和铭文多以中原风格为主,有的可能直接来自宗周。第二期为西周中期,本期文化吸收了中原周文化和太湖流域的文化因素,属于吴文化的发展期。青铜器中宗周器少见,大多为仿宗周器。第三、四期为吴文化极盛后急剧衰落的时期,基本不见中原文化因素的存在,青铜鼎、甗、缶、罍、尊等多具南方青铜器特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东周时王室衰微,王朝力量削弱,诸侯坐大,僭越礼制,从而导致礼崩乐坏,所以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多元化正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权的分裂。上述吴文化青铜器的发展过程证明其青铜铸造深受中原
周文化影响。从文化传布的强弱与距离远近成反比的规律看,西周中原文化极可能要通过淮河下游传布到江淮地区,淮河下游所受的周文化影响不会弱于其南方地区。
在历史时期,王朝国家政治因素对古代文化有着重大影响,从一定层面上说,不同的地理因素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多元性,而政治因素却使考古学文化具有强烈的统一性。虽然目前淮河流域周代遗址发掘较少,但从其墓葬制度和丧葬习俗等方面却可反映出西周王朝文化的强烈影响。西周时期,中原葬制中仍盛行口含习俗,且对淮河下游地区有较广泛的影响。“琀”的出现,反映了商周时期中原丧葬习俗及意识形态对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的影响。
综上可知,进入阶级社会后,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文明化进程吸收和融合了包括中原夏商周文化的多种因素,并进行改造和创新,从而为繁荣强大的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夏商周中原文明不但影响了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面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结构和成份,并对本地区青铜时代族属的最终形成产生了深远意义。从地理上看,夏商周中原文明的浸润由西而东递减,土著文化因素递增;从社会层次上看,对中原王朝礼制文明的接受程度,则由社会上层而下层递减。当然,文化的交流是互动的,在中原地区夏商周文化的遗存中也发现有淮河流域古代社会所特有的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瓷等,但所占比例甚小,且主要集中在郑州商城、殷墟等城市遗址中,可见中原地区与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交流并不是对等的。淮河流域考古学文化的特质明显地表现出其输入和接受功能远远大于其输出和辐射功能。这正印证了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动态体系,在各个分支文化系统中都可见到大量存在的文化传播的事实,各考古学文化之间大量存在着文化渗透、融合、同化和分化的特征,从而使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了不同谱系的多元结构。当然,夷夏融合和多源一统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最终形成,并不是在某一代就能完成得了的,在夏商周之后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具体到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化进程而言,夏商时期是其积渐发展时期,西周时期则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构成格局中大放异彩,其地位非同一般。
第三篇: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的是什么?赵寄石教授提出了:“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说:幼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学会生存,就是培养独立性,自我保护意识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强调“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达成这些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利用各种活动强健体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的耐力和力量,养成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其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其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起床,睡姿正确。其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早晚刷牙洗脸,饭后漱口,保持个人卫生,周围环境的卫生。其四,学会自我保护。保护五官,不乱挖鼻孔和耳朵,看视频保持距离,注意时间;不玩火,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不跟陌生人走;不准他人触碰隐私部位;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
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倾听和表达习惯,有基本规则意识
不是要学多少知识,而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习惯,在集体活动中轮流发言,不随便插嘴,认真听他人讲话。培养专注力,任务意识,学会遵守游戏规则。
学会关心,关心自己与他人
关心自己的情绪与健康,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在情绪激烈时,小班能在他人抚慰下,逐渐平复;中班幼儿能在他人抚慰下较快平复;大班幼儿能自己逐渐平复。学会领悟他人的关心,有一颗感恩的心。关心他人,用言语安慰他人;帮同伴拿东西;为班集体主动做事等等,都是关心他人的开始。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懂礼貌
我国是礼仪之邦,懂礼貌是必然的。从小教育孩子知书达礼,做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古代学习都将礼放在首位,可见何其重要。
养成良好习惯
习惯培养不容易,一个好的习惯需要长年积累形成定式,而一个不好的习惯很容易就能学会。良好的习惯不仅仅包括生活习惯,还有学习习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裨益,不需要家长督促,自主学习,拥有良好内驱力。
独立自主
幼儿园,孩子初步离开家长,学习和其他小朋友相处。小班,老师会帮助孩子进行穿衣,叠被子,穿鞋等,学着自己吃饭。中班,大部分都孩子已经可以自主进行。大班,孩子们已经逐渐地学会照顾其他孩子,并且尝试使用筷子。
学会相处
幼儿园,是孩子出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和这么多的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成长。人是群里动物,只有在一起才会知道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处理,怎么样将不满的情绪合理释放,如何处理和小伙伴的关系。虽然幼儿园相比较未来的小学,初高中,甚至大学要小得多,但是,它也是一个小社会,不容忽视的小社会。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快乐成长
有人说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即使我现在还没有达到一生的年龄,但走过30多个春秋,再回过头来看,真的挺有道理的。现在的家长,太过于焦虑,尤其双减之后,更是彷徨无措。其实,幼儿园,我很希望能够给与孩子快乐的时光,毕竟这样空闲的时间真的屈指可数。
有主动感的孩子。
在幼儿期,孩子们爱玩、爱探索,在幼儿园孩子们不是学习多少知识,而是在玩中获取知识,获得创造的愉悦。当孩子主动去探索时,要尊重他,鼓励他,让他去发现。不要去阻止他,过多的阻止、反对,会让孩子养成习得性无助,变得不敢去尝试。
保护、启发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人天生都喜欢快乐,享受愉悦,在探索和发现中获得快乐,孩子们天生俱有想要探索的动机,渴望发现的愿望。幼儿期的孩子天生爱提问,要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引导、启发孩子去寻找答案。好奇心强的孩子,社会能力以及情绪控制能力也更好。求知若渴的大脑是决定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在幼儿期保护、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者,这很重要。
幼儿园时期,孩子最该学到什么?
拥有责任心。
大家都说现在的人不够独立,活得太自我。孩子从小缺乏责任心,他想的完全是自己。在幼儿园会有小菜园,小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照顾他们,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如何去照顾一个小生命,看着小生命的慢慢变化,孩子们从照顾中收获了快乐,也愿意去承担责任。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还收获了自信与爱的能力。
与人合作的能力。
幼儿园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搭积木,从开始到作品呈现,孩子们经历过失败、重来、大家出主意。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与人合作的愉悦,与人合作创造了奇迹,与人合作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同时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建筑知识的了解。2011年《心理科学观点》上的一篇文章提出,好奇心、责任心、智力是学习成绩良好的预测指标。因此,孩子在幼儿园,不期望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的主动感,好奇心、责任心与人合作的能力,为未来人生以及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婚姻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婚姻文化
婚姻,词义为嫁娶的事。嫁和娶都是对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的表述。婚姻文化其中包括了很多制度、地方习俗、伦理准则及审美取向。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民间婚姻形式多种多样,多到不好分类的地步。有人总结,到明清时期,中国民间的婚姻式足有15种之多。
首先是婚姻自由,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的出发点,包办婚姻基本上是所有家庭的必需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中共所控制的解放区内,婚姻自由被作为规范家庭关系的合法性原则予以推行。然而,婚姻自由原则的推行与生存是需要合适土壤和条件的,其中的经济因素是婚姻自由生存与推广的要素之一。解放区绝大多数是地域偏僻、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生存与生活是这些地区民众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婚姻自由原则在这些地区的推行过程中曾遭遇到强大的经济阻力,尽管有来自中共政权的强力支持,但婚姻自由原则在这些地区仍无法完全实现,各种形式的不自由的婚姻形式依然存在。
其次,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婚姻文化对整个中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1919年“五四“运动前,中国人结婚崇尚红色,新人是绝对不允许穿白色衣服的。红色是中华人民最喜爱的色彩之一,它使人联想到鲜血,太阳和朝霞,在中国民间传统中,大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人们用红色表达祝福和喜悦,红色还有辟邪消灾的作用。而白色常常被人们认为是不祥的颜色,由于在古代,只有丧服才是白色的。所以,新人结婚普遍都穿红色的礼服,而且,婚庆习俗多遵循清朝流传下来的程序。到了20年代初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婚纱首次在我国出现,从海外归来的许多年轻人,都开始选择在教堂进行婚礼,由神父进行见证,参加婚礼的人数也增加了许多。到了30年代,西式服装大行其道。在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穿白色婚纱礼服,一般新娘穿白色婚纱礼服,手捧鲜花,头戴白色长纱,长达五六米,新郎穿黑色大礼服,白硬领衬衫,戴黑领结,手捧黑呢高帽和白色手套,另外还有男女二位傧相,也穿大礼服和白纱,陪着一对新人,举行婚礼后就在教堂内与双方家长,证婚人等拍摄合影照,这就是起初的婚纱照,这种类型的结婚照一直延续到50年代。40年代前后白色婚纱礼服已经成为一种风气,婚纱照由教堂合影逐步转移到照相馆,程序上也由举行婚礼后拍照改为婚礼胶拍照,人数由集体合影演变为二大二小的四人合影,进而发展到只有新郎,新娘二人合影,从此开始了名副其实的婚纱照。
婚姻文化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每个家庭的婚姻生活都较之从前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五篇:关于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化的思考
关于文化的思考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带来了漫长的屈辱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鸦片战争带来了新鲜的文化。虽然保守的中国人最先是以不屑的目光看待西方的文化,但“师夷长技以制夷”无疑是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重要一步。尽管中国没能在洋务运动中再次崛起,但源源不断的西方先进思想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一次次碰撞,走上革命的道路。这一段历史不禁让我们反思:固守成规,闭关锁国只会夜郎自大,只有勇敢的接纳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才能开拓视野,拥有崭新的时代。但是,一味地接纳新的事物或是一味地摈弃传统也有其弊端。众所周知,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由学生发起的,工人阶级为主力的运动向来被我们所称赞。但是,不少的文学作品中确是对其褒贬不一。因为就如文革时期一般,学生们在狂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怂恿下,放火等暴力的游行示威活动成为常见的形势。大量的儒学经典以及珍贵文物被付之一炬,很多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文化无法得到继承,并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现代社会与古代思想文化的一种断层。
综上所述,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崇洋媚外,要理性地对待自己的和别人的文化才是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