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民族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我局对全市民族教育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市民族教育工作在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事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在蒙古族学校和蒙古族幼儿园的发展上。
二连浩特市
蒙古族学校,建于1979年,经过29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已成为一所教学环境幽雅,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管理科学严谨的12年一贯制民族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专任教师95人),代课教师6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在校生1444名。该校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体制建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自治区“三语”教学实验基地,自治区绿色环保学校、盟级文明单位、盟级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2005、2006、2007年的学生中考、高考成绩都排在全盟蒙语授课学校的前列。
二连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建于1998年,经过8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现有教职工28名(专任教师20名),临时代课教师7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在园幼儿258名。该园是自治区一类甲级幼儿园,全盟校园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幼儿园,盟级文明标兵单位。
二、民族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锡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发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二连浩特市民族教育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教育局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民族教育发展工程领导小组。目前,市教育局未设民族教育工作机构,暂由教育科负责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二)全面落实方针政策。
我局始终将民族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按照国家、自治区、盟级文件要求,站在民族教育事关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高度和位置来思考,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认真解决。
(三)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
我市财政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今年4月份已拨付10万元民族助学金。5月份我局向自治区申请2008年民族教育专项资金100万元。
(四)加大民族学生扶困助学力度。
1.落实民族学前教育阶段补助资金。根据《锡林郭勒盟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暂行办法》要求,我局按照年初教育统计报表人数为准,受助人数为258人,2008年春季补助资金9.03万元,其中40%由锡盟财政支付,即3.612万元,每人每月补助28元,资金已全面到位。同时,我局加大对蒙古语授课学前教育补助范围,对牧民子女免去全部保教费和管理费,对城市蒙古语授课幼儿补助每人每月70元,二连财政预算补助资金达25.20万元,资金将于近期到位。
2.义务教育阶段住宿生生活补助资金。我市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助学金10万元,补助住宿生生活费。2008年春季自治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还未到位。
3.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助学金。2007年秋季,我市就读的牧区户籍家庭经济困难高中阶段学生共有277人(其中我市牧区户籍高中阶段46人,一类3人,二类9人,三类34人),补助资金26.08万元,全部到位;享受城镇低保家庭高中阶段民族学生助学金的10人,2007年秋季共发放了0.72万元;享受国家、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的172人,其中74人享受国家助学金,21人享受地方助学金。2007年秋季共发放助学金8.975万元;2008年春季补助资金还没有到位。
4.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情况。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二连浩特市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办法》要求,我市已经享受过助学贷款大学生累计9人(已还清贷款的2人),现有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大学生7人,发放金额为5.30万元。二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指定经办单位;我市牧区户籍正式考录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由市政府予以资助。资助标准为:考上本科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专科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每年发放一次,发放到学生完成学业。2007年共资助24名大学生,发放补助资金3.8万元。
第二篇:民族教育材料
民族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民族教育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可靠保证,开设民族课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加强实践体验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是民族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项工作显著进步。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学校民族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领导始终对民族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教师学习贯彻第六次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通过理论学习,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民族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族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校民族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民族学校,我校有附设民族班3个,学生总数77人,期中七年级44人,八年级18人,九年级15人,有专用教室和专职的教师授课,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均采用双语授课方式,使我校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和双语能力不断提升,特别是使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三、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情况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蒙语班分别开设汉语文,蒙语文课程,每周均为5课时,由专职汉、蒙语教师授课,学期初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效果显著,在2017年中考中民族生升学率达80%以上,学校应配备民族老师3人,实配备3人,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县、市组织的双语教师培训,加强民族教师的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要求蒙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向学生介绍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在体味中收获知识,学校领导班子中有一人为少数民族。
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本学期在学校组织开展的民族团结宣传活动中,利用校报、校园之声等工具大力宣传民族精神的内涵,各班级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学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活动,开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由思品教师任课,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和大民族观。
总之,我校在民族教育工作中,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青少年树立起科学的民族观,不断增强民族意识,只要我们抓住重点,突出特色,我校的民族教育之花的绽放必然更加绚丽多姿。
第三篇:民族教育经验材料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
哈拉达小民族教育经验材料
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东部,在美丽的哈拉新村,成长着一所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少数民族学校——哈拉达斡尔族小学,它始建于1908年,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峥嵘岁月。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它才注册成为我区唯一的一所区直民族小学,被省民委、省教委命名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重点民族小学。
1998年特大洪水使学校校舍受到极大损坏,1999年在全国政协和沈阳军区的协助下,新建了现在的教学楼,校园占地20000平方米,校舍面积1369平方米。在此后的20 年的时间里,在省民委、区教育局、财政局、民营企业等多方支持下,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先后装修了教学楼,完善了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多功能教室、图书室、音乐、体育、美术等功能教室、修建了篮球场、曲棍球场。此外,校园内还栽种了松树、柳树、连翘树、樱桃树、李子树、沙果树。2014年,哈拉达小成为省级标准化小学。2016年,哈拉达斡尔族小学被省教育厅评选为民族文化基地校。作为一所民族小学,如何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新时代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我们一直在努力。多年来,在推进民族特色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新思路,促民族特色发展,育特长之星。
为了改变学校现状,我校改变了教学理念,希望每一位学生像湛蓝的夜空中闪亮的北极星,卓尔不群地存在于浩瀚的夜空,自信而带着光芒,这就是“极光教育”理念。通过学生德、智、体、美、劳、特六方面全面培养,尤其在特育方面安排了民族的手工制作,民族歌舞和语言的传承,民族体育竞技等课程,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变得自信,多能、闪亮。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极光少年”。
我们精心制定了各项评价标准,每周五下午各班级由专业教师组织兴趣班课程,并要求承担每项工作评价的教师都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评价目标及评价标准,激励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努力方向,师生合力,直至达到各项目标的评价标准,教师要如实给学生做出相应的星评。
“极光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师生活动目标的统一性,理想的学校管理应该是在一种无形的管理下教师与学生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促进“极光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激励全校师生为此共同努力,特别在教学楼走廊设计了“极光少年”评比墙,评比墙的设立更能激励学生为成长为极光少年而努力。这样,更促动了民族的特色教育的发展。
二、扬起特色校园文化之帆,驶向优质均衡小学之港。
2017年,我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工作。学校从内涵文化入手,着力改善办学环境。我校把传承达斡尔族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来创建。在校园文化布置上以达斡尔族文化传承为主色调,辅以现代儿童生活气息的设计。教学楼外墙从达斡尔族语言文字、图画突出民族学校特征;教学楼内分为大厅、走廊两大块分别呈现了达斡尔族发展史、达斡尔族风情、达斡尔族名人等内容,教室内外也以达斡尔族图腾、音乐、体育、美工作品等为主体凸显班级特色。各功能教室布置也尽可能的靠近达斡尔族文化。校园文化从整体上彰显出民族学校的特征。
三、挖掘精致细密管理之泉,汇聚高端民族师资队伍之海。
学校现有教师25人,高级教师8人,中级教师4人,省市级骨干教师7人。2009年,学校开始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领导班子建设、班主任队伍建设、科任教师队伍建设上实行了分层管理,采取制度与人文管理相结合,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勤于钻研、不断进取的教师队伍。以陈丽红为首的领导班子务实求效、锐意进取成为哈拉达小不断发展的有力保障;张丽艳、何红、宋晶、隋国敏等老教师厚重的业务功底成为哈拉达小教育教学不可缺失的坚实根基;以李霞、吴非、杨玉英、夏忠红、乔木等一批年轻、进取的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形成,正在成为哈拉达小教育的中坚力量;拥有达斡尔族优秀语言教师和民族手工制作教师,为传承达斡尔族优秀民族文化助力。
四、根植丰厚校本教研之土,培育提高教学质量之苗。
根植于课堂,加强校本教研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以师徒结对的方式激励青年教师们成长,校长、副校长、业务主任分别带领一到两个年轻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她们教学。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并在全区教学比武中成绩优异。我校积极参与“自主互助探究型”课堂建设,成果显著。李霞、吴非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成绩突出,先后被入选为全区语文学科教研团队成员,并承担全区导学案的编制工作。学年组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中高年组以阅读教学为重点,低年组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科任组结合音、体、美、英教学以传承达斡尔族文化为重点,围绕校本课题研究教学预案、上课、反思。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比武竞赛。真实高效的校本教研工作使我校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5、2016、2018年我校毕业班成绩均位居全区前一名。
五、挥舞丰富联谊活动之翅,遨游保障民族教育成效之霄。
有效的联谊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增强学校活力,为智育提供坚实保障,我校十分重视校内外活动的开展。我们每月安排一次参观活动:借助周边有利环境,走进达斡尔族博物馆,带领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感受民族文化;借助于各节庆日组织的庆祝活动;每年一次的齐哈“鸿雁工程”大手牵小手捐资助学活动,“齐大一日游”......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体验中感受、感受中成长!
六、延伸民族资源优势之路,打造创建特色学校之景。
作为一所具有百余年历史的民族学校,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我校充分利用达族教师多、人才全面的优势在达斡尔族语言、音乐、舞蹈、体育、美工等方面充分挖掘其潜能,创建学校特色。现在学校开发了达语教材校本课程,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两节达语课,是民族语言走进课堂,音乐课学习达族歌曲、创编达族舞,体育课教学曲棍球、拉棍、颈力、陶力棒等达族体育项目。曲棍球是我校的主要特色,体育课上以及每周五的特育课堂教师专业指导,师民族体育竞技项目在我校不断“开花结果。在全区中小学六届曲棍球比赛中,我校均取得了冠亚军的好成绩;目前,我校已有冷雪、康梓欣两名毕业生被选送到嘉峪关体校专业学习曲棍球。美术课教学哈尼卡制作、民族服装设计等。2014年,黑河市暧晖区教育访查团来我校参观民族文化;省教研院将我校开展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做为国家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展示内容推荐至国家;我校师生共创的原生态达族舞蹈在齐大演出倍受欢迎。目前我校已经走出一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市级合格学校”、“市级两全学校”“市级实验教学先进单位”“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单位”“区级教学先进单位”、“区级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文明礼仪示范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我们深知,民族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构建过程。我校必将承载着百余年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历代哈拉达小人的宏伟梦想,继续发扬锐意进取的精神,挖掘民族资源,生动活泼的开展民族教育,促使学校整体水平提升,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以其古风新貌,努力创新,为民族教育事业谱写动人篇章!
第四篇:民族教育教案
民族教育教学计划
中心完小
杨伟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的名称、文化和特点。
2、明确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保卫和建设了我们的国家。
3、懂得我们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我国的五十六各民族。
2、难点: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2、教师(适当评价)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二)新课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填空:中国是由_____个民族组成,其中包括了一个_____和______个少数民族。
(2)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民族。
(3)学生交流各民族的特点:指导学生可以从民族的分布、服饰、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4)教师相机补充。
(5)展现部分少数民族图片,并进行讲解。
2、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 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介绍民族自治区。
(3)以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再次体会。
3、民族大团结
(1)教师:你觉得56个民族有可能团结在一起吗?为什么?(2)了解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举例说明。(文成公主入藏、昭君出塞)
(3)教师:那我国各民族为什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呢?(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因此各民族能够团结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里。
(4)列举各民族间互帮互助的事例。(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
(三)总结
1、明确民族团结的意义
坚持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坚持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保证; 坚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础。只有真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再唱《爱我中华》。
四、板书设计: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发展 处理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五篇:民族教育小结
光彩小学“民族教育情况”小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三月初,学校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一、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二、在教师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三、主要内容
1、在周一下午的例会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2、学校召开“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3、组织相关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4、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四、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有些班级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此次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各学科老师有机渗透民族团结教育。例如:音乐课上,音乐老师组织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学跳民族舞蹈,跳大型民族舞《汤瓶舞》。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以此来充分展现各族人民团结统一、共创和谐的精神面貌。
总之,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在少年儿童的心底扎下根成为学校的艰巨任务,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