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竞争力
民营企业竞争力
摘要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对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民营企业对自身竞争力水平的判断、监控和调整,而且有助于民营企业在较短的路径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民营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的实现客户价值需求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并认为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内在问题的详尽分析,发现大部分民营企业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诚信度有待改善;盲目搞多元化、盲目扩张;人才引进困难,高素质员工缺乏;民营企业家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并通过核心竞争力理论在民营企业中的运用,提出影响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最后,针对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提高企业家才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民营企业通过管理整合形成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更显著的实现客户价值需求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动态能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表现为民营企业以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主导的一组能力体系的有机整合。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到,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独立存在的单一能力,而是多位一体的能力体系。一般包括六种能力要素:制度体系、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企业家才能、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对于其核心竞争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缺少任何一点,都将对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2.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实现客户所看重的价值需要,即能够为客户提供根本性好处。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客户的效用(包括客户满意度主观效用的大幅增加)等。价值性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特性,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从而能为企业创造出长期的竞争主动权,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
·2独特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是独树一帜的,是不易被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靠企业自身的不断
学习、创造和磨练而形成的,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其鲜明的企业个性,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烙印,并根植和依附于整个企业系统。
·3延展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应用于多种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领域延伸,企业并且能够从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新产品核心服务,以满足顾客的要求。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还表现在这种能力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足以维系整个企业和运行发展。
·4动态性
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永恒不变的。如果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种竞争优势也必定会失去,并可能会变成发展的阻力。核心竞争力总是同一个时期的外部环境相联系,包括文化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等等,它应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
第二篇: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1
一、民营企业概述„„„„„„„„„„„„„„„„„„„„„„„„„„2
(一)民营的发展历史„„„„„„„„„„„„„„„„„„„„„„„„2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2 1.个体企业„„„„„„„„„„„„„„„„„„„„„„„„„„„2 2.私营企业„„„„„„„„„„„„„„„„„„„„„„„„„„„2 3.民营科技企业„„„„„„„„„„„„„„„„„„„„„„„„„3 4.乡镇企业„„„„„„„„„„„„„„„„„„„„„„„„„„„3 5.股份合作制企业„„„„„„„„„„„„„„„„„„„„„„„„3 6.国有民营企业„„„„„„„„„„„„„„„„„„„„„„„„„3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4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4 2.完全的市场导向„„„„„„„„„„„„„„„„„„„„„„„„4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4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4 5.没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4
二、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4
(一)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5 1.企业规模偏小,过度分散„„„„„„„„„„„„„„„„„„„„5 2.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5 3.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5 4.企业不良短期行为严重,整体素质较差„„„„„„„„„„„„„„5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瓶颈”的根源剖析„„„„„„„„„„„„„5 1.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5 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5 3.人员素质较差„„„„„„„„„„„„„„„„„„„„„„„„„6 4.企业管理人才欠缺„„„„„„„„„„„„„„„„„„„„„„„6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6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6 1.尽快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6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6
(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6 1.加强民营企业间的联合„„„„„„„„„„„„„„„„„„„„„6 2.正确认识经营风险,减少盲目性„„„„„„„„„„„„„„„„„7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7 1.重视学习,提高自身能力„„„„„„„„„„„„„„„„„„„„7 2.重视员工队伍建设„„„„„„„„„„„„„„„„„„„„„„„7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7
(四)提高技术含量,创优质品牌产品„„„„„„„„„„„„„„„„„7 1.以名牌理念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7 2.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8 参考文献„„„„„„„„„„„„„„„„„„„„„„„„„„„„„„9 [摘要]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果之一,它为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首先介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并在分析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从多方面提出了民营企业其实可行的提升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竞争力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
一、民营企业概述
(一)民营的发展历程
透过历史来看,过去一百年来,民营资本的稳定持续发展从来没有超过二十年,单个民营企业,特别是比较有规模、有影响的民营企业的连续发展历史几乎没有超过十五年。1927年到1937年曾经是民营资本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出现过一批像荣德生、周学熙等著名的私人企业和面粉大王、纺织大王,这些企业若不是被后来的战争所阻隔,其中一些一定会成为世界的500强企业。1949年之后,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逐渐退出经济活动,直到1976年实行改革开放,才逐渐允许私人经商活动,即便如此,开始也仅仅是个体小商小贩,有小商人而无资本家,民营资本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直到1993年颁行了《公司法》之后,私人投资才堂而皇之地成为合法的资本活动,民族资本和民营企业才招幌扯帆、大行其道。从时间上看,我们今天风头正劲的民营企业,其实正书写着中国民营资本的新历史,不断打破和创造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新记录。
(二)我国民营企业的类型
依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致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个体企业 个体企业主要指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前就有,但在不断斗私批修、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条件下,有也可视同没有。因为少得可怜,而且主要为修鞋匠、蹬缝纫机、理发的专业户等,根本没有什么产值。到1978年,偌大的中国,城乡只有15万户。因而现实中的个体工商户,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国家放宽政策后,重新发展起来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个体所有制经济既是独立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又是少许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一般劳动者谋生和就业的主要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意识形态障碍。所以,发展的势头很猛。个体企业是我国民营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即在五十年代中期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消灭了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实际它们是在农村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在家庭承包出现了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则是在允许待业青年自谋职业、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基础上,增加雇工,扩大经营规模而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是把社会上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到一起的经济,它代表了比个体经济更高的生产力,对国家、社会的贡献更大。
3.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这全部是由科学技术人员下海创办的企业。其特点:①地地道道的民营,机制比较灵活。②主要从事科研开发,有助于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所以它的活力最强,产品科技含量高,创造的产值比一般私营企业还高。它们都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经济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民营科技企业不是所有制概念。其中既有民间的投资,有私有的成分,也有公有的投资和资产。这种经济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多半集中在开发区。到现在,全国经过确认为科技企业的大约有八、九万户。还有一些是没有经过确认的,总数大约在十四、五万户左右。其中有一些已经在海外或上海、深圳上市,成了比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像联想、四通、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等。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其特点有二:①是在农村乡镇办的非农产业,其成员绝大多数为转移出来的农民。②不受国家计划的控制。所以有时也把它列入体制外经济,实际就是民营。这部分经济原本是在人民公社时期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八十年代初,由于社队企业的概念包括不了农户办企业,农民联户办企业等,经中央同意后改称为乡镇企业。当时的主要形式是乡政府、镇政府投资办企业,也有村民委员会办的企业,供销社办的专业合作社。个别地方甚至有外商或国家的投资。所以乡镇企业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乡镇企业的所有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正因为这部分经济不受国家控制,又符合市场取向改革的需要,一开始就彻底面向市场。所以发展很快,贡献也大。邓小平夸乡镇企业是异军突起,三分天下有其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市场供求出现了买方市场,加上原有的部分乡镇企业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弱点,亏损面增加,不得不进行整顿、改造和改制。像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通过所有制改革,绝大部分改为股份合作制或私营企业了。改革的实质是进一步民营化。所以近年来乡镇企业的总数有所减少,全国约为2100多万户,但活力和素质提高了。在全国乡镇企业中,还出现许多大的集团公司,产值上几亿、几十亿的大企业。
5.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是群众的创造,也是对以往老集体经济模式的一种否定。股份合作制的特点有二:①它的产权相对清晰,这是相对老集体企业说的,因为企业内部有了职工的股份;②政企分开了,企业归私人老板或职工管理了,也就是开始变为民营了。而这两个特点,正是我们应当高度评价,充分肯定的地方。
6.国有民营企业 企业的所有制不变,仍然为国有制,但经营却改变为私人或民间组织经营了。经营的形式为租赁、承包、委托、代理等。这种国有民营形式最早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把国有小企业搞好,后来在其他地方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采用了。如深圳市国有中兴公司,就是由民营企业家担任总经理来经营的。
(三)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1.具有企业家创业精神特点 民营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
2.完全的市场导向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
3.具有灵活性和竞争性 民营企业作为国家的非主流经济,因此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为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
4.家族式企业、非现代化企业制度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无法真正形成现代法人企业制度。据调查,70%的民营企业基本上仍采用家族集权式管理模式。企业的产权、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竞争力的提升。由于家庭企业以血缘为纽带,人合的成分大于资合。外来优秀人才难以打入企业管理核心,因此其人才劣势暴露无遗。另外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家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5.没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 这种通过模仿学习而建立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往往有名无实,成为企业日常动作中的摆设。企业要想赢得并持续保有竞争优势地位,就必须拥有独特的运营活动和管理模式。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管理层次不清;计划性不强;管理方法单调;重市场不重现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大范围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迅速改变,使得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而企业竞争力的高低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面对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过度分散 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增长方式以量的扩张为主,虽然在单位数量上达到一定的比例,但多数企业在其从事领域中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弱,规模狭小、过度分散、实力不强,处于小规模、低水平的运行状态,而且相互间还缺乏经济联系,其产业方向侧重层次普遍偏低,且趋同化现象严重。
2.技术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档次低 从民营企业的整体状况看,多数企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的科技水平较低,而且企业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技术渠道的弱点,技术创新投入也严重不足,多数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和产品更新换代水平低,缺乏技术使其产品往往停留在简单仿制、加工的低级水平而不能及时升级换代,且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而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导致产品档次低,产品结构严重失调,市场占有能力弱。
3.管理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 管理中不规范行为极为普遍,财务等各项管理混乱,缺乏对生产及市场的适应和把握能力。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相对粗放,有的甚至疏于管理,大部分民营企业在人事劳动、财务会计、生产经营、市场供销等各方面均缺乏严格的规范,据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财务状况方面,多数企业账证、账册不实,弄虚作假情况严重;人事劳动上,不严格遵守《劳动法》有关规定,用工无合同、劳动无保险,劳资纠纷事件有上升趋势;在生产经营上,许多企业内部脏、乱、差,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严重。
4.企业不良短期行为严重,整体素质较差 民营企业在经营策略和经营手段上缺乏自律性,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如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偷税漏税行为等,这些不良短期行为不仅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群众利益,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上的整体形象。
(二)民营企业竞争力提升“瓶颈”的根源剖析
1.受家族式的管理制约 管理手段陈旧,生产经营盲目性、投机性较大,缺乏长远发展基础。民营企业不少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起来的,采取权力高度集中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种血缘式管理容易受家庭内部人才的限制,而且由于大量使用亲属和任人唯亲的人才选拔制度,影响技术、管理等人才的引进,造成企业在家族关系之外难以培植新的动力主体,容易导致生产的盲目性、投机性,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企业长远发展缺乏基础。
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松散 民营经济是在缺乏市场规则和秩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而相当大部分企业在制度方面缺乏完备的内容,更缺乏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出效益的手段,管理相对较为松散,这是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原因。
3.人员素质较差 企业职工大多来源于闲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并且缺乏后天的技能培训及法律、法规学习等再教育。从整体上看,目前民营企业职工素质偏低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其职工队伍现有素质与市场激烈竞争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职工的相应素质更带来了相应的管理障碍,加之人员流动性大,民营企业人员管理难现象非常突出。
4.企业管理人才欠缺 领导和管理层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管理能力,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及环保意识较差。目前,民营企业中的领导、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悬殊较大,与其它类型企业相比,学历程度、职称情况、短期培训情况均有一定差距。从经营管理层角度看,基本上主要管理人员侧重从对企业的忠诚角度出发在企业内部选拔,忽视个人其他素质的重要,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现代管理所需要的金融、财务、税收、外贸知识,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结构上也不尽合理,由于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相应的管理能力,容易被短期性、临时性的因素所左右,不规范行为较为普遍。
三、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一)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其自身管理水平
1.尽快实现经营管理方式的现代化 民营企业应该提高认识,权衡利弊,超越自己,淡化家族色彩,尽快实现由家族式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完成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不断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技术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坚持以企业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质量管理为重点健全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要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从严管理,要在企业内部建立监督机制,把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1.加强民营企业间的联合 从现实看,民营企业建立横向联合关系,联手进行合作开发,以求达成共同目标和获取更大利润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向,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下,结合规模发展思路及企业规模不足的现状,强调这种联合更有现实意义。另外,目前民营企业所处的许多行业面临着投资分散、内部盲目无序竞争的严重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区域性块状经济区问题更为严重,联合可以改变众多民营企业混乱竞争的状态。总之,民营企业必须走出自我,通过进行不同层次上的联合与其它企业优势互补。
2.正确认识经营风险,减少盲目性 民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模式,要把握自己的独到之处,分析和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从实际、从自身出发,走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为此,企业应强化风险防范和业务素质教育,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逐步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制度,重大投资项目和经营业务必须慎重进行可行性论证,及对市场等方面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并以此进行决策。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1.重视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企业领导层及下属管理层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可持续发展等意识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应注重政策、法律、技术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要通过接受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把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创新能力等,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环保等意识,这是民营企业正常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企业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
2.重视员工队伍建设 民营企业应把职工队伍建设及其思想建设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大事来抓,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到专业管理中,要通过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使职工熟悉并掌握企业工艺流程、操作技术等方面知识,切实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同时,不断深入进行职工道德、敬业爱岗、遵纪守法、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速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内部挖掘培养。要引进竞争,完善优选机制,要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与现有家族、地域等传统观念脱钩的人才优选制度,要重视人才培训工作,要不断通过选派人员进修等方式内部挖掘培养人才。二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外部引进。在尽可能用活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招聘、聘请等措施积极从本地或外省市引进急需的专业人才。同时,健全企业人才的利益激励机制,留住人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企业人才队伍。
(四)提高技术含量,创优质名牌产品
1.以名牌理念为指导,树立质量意识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以名牌理念为指导,克服短期行为,兼顾眼前和长远,把质量为先意识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全部过程、全部环节当中去。要严格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技术标准及各种产品制作过程的质量管理程序标准,坚持按照高标准组织生产,这是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建名牌产品的基础保证。同时,提高工艺技术装备和工艺规范,立足高技术、高起点、高水平,要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民营企业应该把自身发展与企业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而技术创新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必须看到:多数民营企业的资本和利润有限,一下子拿出大量资金更新现有技术、设备有一定困难,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备进行技术革新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创造技术基础是加快民营企业技术进步步伐、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
[1] 黄孟复.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调查.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02出版)[2] 马建新.民营科技企业综合创新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0出版)[3] 张一青、孙春晓.民营企业文化与竞争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06出版)[4] 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科学出版社(2008-06出版)[5] 李国荣.民营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出版)[6] 徐淑英、边燕杰、郑国汉.中国民营企业管理和绩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6出版)[7] 李亚.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05出版)[8] 尤宏兵.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出版)[9] 崔德乾、刘传飞.破局--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瓶颈.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01出版)[10] 李华刚.对策中国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管理变革之具体措施.时事出版社(2006-01出版)
第三篇:2011年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调查报告
2011年中小民营企业竞争力调查报告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日期:2011-11-3
从2003年开始,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一起,每年进行一次千户以上全国性的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今年已是第九次。调查涉及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一定代表性。调查问卷均由企业的法人代表直接填写,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今年的调查问卷是8月初发出的,截至9月6日,共回收有效问卷1166份。
本次调查有九点重要结论:
第一、成本上升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近几年来,成本上升一直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困难。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两项分别是“人工成本上升”和“能源、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高于其它选项。
从人工成本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人工成本“上升”的民营企业家占98.6%,比认为“下降”的多98.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高了2.8个百分点。
从物料采购价格的情况来看,调查显示,认为企业目前的物料采购价格“上升”的占87.7%,比认为“下降”的多84.7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高了11.9个百分点。
第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
今年以来,受到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调查显示,认为从银行贷款“比较难”或“非常难”的民营企业家占49.9%,认为“有难度”的占29.2%,认为“不太难”或“不难”的占20.9%,总体评价值为2.51,明显低于中值3,也明显低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评价值要明显低于大型民营企业。
由于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不少民营企业选择从民间渠道筹资。调查结果显示,30%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从民间渠道筹资“非常难”或“比较难”,34.5%认为“有难度”,35.5%认为“不太难”或“不难”,总体评价值为3.05,要略高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评价值要低于大型民营企业。
第三、民营企业家普遍反映企业税费负担较重
调查显示,关于当前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很重”或“较重”,15.6%认为“一般”,仅0.5%认为“较轻”,总体评价值仅为1.83,明显低于中值3,也明显低于2010年的调查结果。
关于“贵企业一年来向各级政府交纳国家规定以外的收费、集资、摊派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情况”这一问题,调查显示,选择“1%以上”的民营企业占23.6%,明显高于2010年;选择“0.1~1%”的占40%,选择“0~0.1%”的占27.6%,没有的占8.8%。
第四、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程度招工难问题
调查显示,关于对明年招工难度的预计,28.5%的民营企业家认为“有较大困难”,50.9%认为“有一定困难”,14.2%认为“不难”,6.4%认为“不好说”。
关于出现招工难的主要原因,按照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高低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 “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和“物价上升过快,导致求职者生活成本增加,预期收益下降”,选择比重分别为73.1%和62.5%,明显高于其他选项。
第五、民营企业效益有所下滑
受成本上升和融资难度加大的影响,民营企业的效益有所下滑。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亏损”或“严重亏损”的民营企业占22.1%,比2010年提高了8.9个百分点,略低于2009年;“收支平衡”的占18.8%,“较大盈利”或“略有盈余”的占59.1%。
从对下半年盈利状况的预计来看,调查显示,17.2%的民营企业家预计“亏损”或“严重亏损”,比2010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比2009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预计“收支平衡”的占25.4%,预计“较大盈利”或“略有盈余”的占57.4%。
第六、民营企业跨行业拓展动力减弱
经济较快发展时期往往伴随着企业的投资冲动,包括多元化发展的加速,今年以来经济环境的趋紧影响了企业的跨行业拓展。当问及“如果目前条件成熟,您最希望投资的行业”时,调查显示,67.6%选择了“本行业”,32.4%的民营企业家选择了其他行业,比2010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从不同行业看,选择投资“本行业”比重较高的有:IT、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制造业中的医药、仪器仪表等。
第七、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有所减弱
在资金环境趋紧、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的创新动力有所减弱。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研发投入“增加”的民营企业占44.7%,比“减少”的多30.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下降了8.5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的减少直接导致新产品销售比重的回落。调查显示,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新产品销售比重“增加”的民营企业占39.7%,比“减少”的多25.1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比2010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第八、民营企业家对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心存顾虑,发展动力和信心不足
本次调查了解了民营企业家对有关说法的认同程度,调查显示,对于“目前是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最好时期”这一说法,表示“很不同意”或“较不同意”的占45.8%,明显高于2009
年和2010年。
对于“不少企业家对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信心不足”这一说法,近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我认识的不少企业家都选择移民海外”这一说法,超过半数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未来一年国际经济形势将会恶化”这一说法,近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对于“目前愿意做实业的企业家越来越少”这一说法,超过四分之三的民营企业家“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
此外,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家的压力增加,不少人表示不愿意再做企业经营者。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认为自己“压力很大”,为近三年来的最高值;关于“若再给一次机会,是否愿意再做企业经营者”这一问题,表示“不愿意”的民营企业家占35.5%,为近四年来的最高值。
第九、民营企业一方面将采取加强管理降低成本等方式迎接挑战,另一方面期待政府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大力完善企业经营环境
关于“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贵企业未来一年应采取的措施”这一问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选择比重最高的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为72.4%,排在所有十三个选项的第一位。
调查还发现,民营企业家也期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并通过完善科技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创新;二是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尽快出台并落实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切实拉动民间投资增长;三是完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帮助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前经济转型的新形势下,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提高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一方面民营企业要通过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另一方面政府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社会各方面要关心、理解和支持民营企业家,继续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篇: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场经济孕育的产物顺势而生,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和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越来越显示出其蓬勃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更加发挥出其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伴随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经营素质不高、家族制管理等一些弊端和问题在民营企业中也日益显现和暴露出来,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民营经济的更好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迫切和非常现实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理性思考,更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积极去探索。
一、勇于并善于突破,从积累和发展中实现资本的社会化跳跃。
民营企业从允许“适当发展”到“鼓励、引导”发展,从政策规定到法律认可,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从理论上的否定到理论上的肯定,导致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一种以劳动者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经济的发展过程,民营企业的资本大都以“个人资本”形态存在,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是其重要特征。这种两权合一的优势所在,决定了业主对企业经营情况 第1页
必然极其关心,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果断决策、灵活决策。正是因为这一优势,使民营经济在与公有制经济竞争中不断开拓生存空间,取得长足发展。但另一方面,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合所暴露的劣势,往往使民营企业自我封闭,有时带有浓厚的家族色彩,缺乏透明度,使它与外界的联系仅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而对外界技术人才的吸收就受到限制,特别是在经营管理方面,限制更为明显,在企业初创阶段,在小规模阶段,在作坊式生产条件下,这种管理模式还过得去,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它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企业外部有管理人才,但进不来;企业主能力有限,但不能放权。这就限制了企业最大限度地选贤任能,导致企业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这也同时决定了企业主不能高瞻远瞩,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促进资本的社会化,实现“个人资本”向“社会资本”的转化,逐步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管理结构,有利于克服民营企业封闭、短视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缺陷,有利于冲破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从而赢得更高的起点,实现民营企业的跨越发展。
二、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进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民营企业从家族制向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造是一项艰难而痛苦的抉择。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家
族制的深深痕迹,更有着与家族制难以割舍的情缘。选择产权多元化,推进这一制度,意味着放弃原来为他们创造财富,使他们掘得“第一桶金”的企业营运模式;放弃“老板娘”既当会计又当出纳同时兼保管员的低成本管理、监督、激励机制,放弃靠家族血缘维系的权力结构。但是,随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家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象浙江玻璃、精工集团、宝业建设等一批企业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造的成功经验,使民营企业家们普遍意识到企业要做强做大,融入社会经济潮流,没有一种能符合现代发展趋势,能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规范治理的制度是走不通的。放弃家族制,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民营企业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而搞好产权制度改革,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股权结构。首先是要合理确定股权结构,主要是选择一股独大,还是在控股的基础上适当分散,一股独大,权力高度集中,缺少民主决策制衡;而股权过于分散又影响决策效率,产生不必要的内耗。其次是股权多元化的层次选择,是否推行经理人、技术骨干持股制和员工持股制,这将取决于企业内部的激励制度和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及规范完备的管理制度。二要运用联合兼并,股权重组实现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计划。目前在同一地区不少的民营企业往往存在着产品结构类同、规模分散、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同行竞争激励的问题。企业有迫切改变现状的要求,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行业的龙头企业适时做好牵线
搭桥和协调工作,运用联合兼并,股权重组等形式打造现代行业航母。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从战略角度对不同的联合兼并、股权重组方案提出相应的对策,使原先民营企业具有的地域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等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
三、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的竞争是没有竞争力的竞争,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立意深远的发展战略。绍兴县远东集团、宝业集团、精功集团、光宇集团等民营企业成功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谁能重才、引才、用才,谁就能赢得发展。可以说,人才已成为民营企业立足市场,抢得先机,赢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民营企业要想长盛不衰,永葆活力,民营企业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人才摆到战略的位置和高度,视其为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纳才借脑,惜才胜金,爱才如命。既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和用武之地,让其实现自身价值,更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环境,为其解决后顾之忧;既要善于发掘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为我所用,又要在生活上真诚关心人才,营造企业是我家的温馨;既要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员工每一个人才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为企业尽心,从而增强企业的凝
聚力,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总之,提升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课题,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需要制度创新的保障,人才功能集聚发挥的支撑,更需要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和超前的发展思维作指导,这是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所在,更是民营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第五篇:自主创新与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
自主创新与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
工业化、市场化、民营化,是中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经济发展进程中并行交错的三条主线。制造业民营企业就是这三条主线交错的汇合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初期单一的“价格战”发展为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全方位竞争。
目前中国的民营企业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问题也很突出。50强企业中,除了华为、飞跃等少部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技术创新体系的企业外,大多数企业依靠的还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通过低附加值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以中国的纺织和家电企业最为典型)来实现企业增值,没有掌握或很少核心技术。而就专利而言,中国民营企业申请的专利大多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发明类专利所占比重比较低。即使是发明类专利,也往往是消化吸收、局部改进型专利,真正属于原创型发明创造还很少。因此,缺少核心技术的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规模越做越大、利润越做越薄、成本越来越高、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困境。即使是被我们选入品牌竞争力50强的企业,其中也有很多企业没有挣脱上述困扰。
突破上述困境的出路可以有很多条,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综上所述,我们对于民营企业如何有效提升品牌竞争力,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一定要把自主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一个企业只有拥有技术领先优势,才能够拥有持久的品牌竞争力优势。这里所说的技术也包括设计等因素在内。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设计因素在产品营销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需要引起更多注意。
第二,重视自主品牌出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必将进一步融合。在国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有效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发展的空间就会受到限制,这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开拓国际市场。但是,这里需要特别强调,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重点是扩大自主品牌出口,而不是贴牌出口。单纯靠贴牌是无法形成企业的持久品牌竞争力的。
第三,为保持企业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企业必须尽可能专注于某一行业,注重做特、做精、做好、做细、做透。在企业具有足够经营资源之前,一般不宜实施行业选择的多元化,否则就会对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政府也要为民营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和知识产权创新提供尽可能多的政策支持、法律支持和资金与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民族企业来说,这一点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