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公务员面试热点集锦:总理提出工作报告得接地气
2014年面试热点集锦:总理提出工作报告得接地气
华图教育 白雨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即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有关单位征求意见。李克强在会议讲话中指出,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人民监督,是一项法定重要职责。我们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的意见,召开各方面座谈会,认真修改政府工作报告,就是为了更好了解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心声,把顺应群众关切期盼,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作为今年工作重点,努力使报告“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
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和群众意见,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出领导干部要“眼睛往下看,身子往下沉,劲头往下使”,就是告诫公职人员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李克强总理本次强调政府工作报告要“接地气”,更是对各级政府亲民爱民指明了方向。
第一,李克强总理指出的“接地气”、聚民智、增信心,再一次体现了中央对于群众意见的重视,让群众看到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第二,政府工作报告“接地气”,用朴实的语言让群众了解政府的行政内容,便于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三,中央政府也为地方政府起到了表率作用,可以引领地方政府也在政府报告的措辞和用语方面“接地气”。
政策方向是好的,也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才能确实让政策具体实施,落地生根。
第一,中央政府应该出台一些细则,对于政府报告“接地气”这一要求细化,便于地方政府具体实施。
第二,中央政府应起到监督的作用,定期抽查地方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情况。
第三,只有“接地气”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不够的,还应该完善监督机制和民意表达机制,确保群众可以充分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以及对其中的报告内容进行提问和质询,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监督电话等形式。
第四,地方政府应该及时跟进,确保和中央政策保持一致,尤其是基层地方政府,做出的行政行为和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更应该以“接地气”的政府工作报告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1/ 1
第二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接地气才能真整改[范文模版]
2015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接地气”才能真整改
公安部近日明确要求,把解决“办户口难、办证难”这一痼疾作为改进作风的突破口。对办户口符合政策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公安机关提供书面清单,一次性告知补充事项,不让群众跑冤枉路。对确有困难、行动不便,还要提供预约上门服务。由于整改措施“接地气”,从群众最盼、最急、最怨的事入手,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
解决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风”问题能否得到遏制,主要看对查摆出的问题能否认真整改。“接地气”才能有底气、有灵气;与群众心连心,才能有更多切肤感、责任感,既向作风建设中的“老大难”亮剑,又在回应群众关切上动真格。反之,如果整改措施没有穿透“末梢神经”,击不中“绷得最紧的弦”,效果就会打折扣,也很难让群众买账。
整改到位不到位,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需要警惕群众意识的弱化。放下身架、沉下身子深入“接地气”,把群众评价作为整改措施的标尺,时刻以群众感受校准纠偏,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取信于民。
第三篇:2011 湖北公务员考试 申论热点 干部下乡方能接到地气
干部下乡方能接到地气
一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正在荆楚大地展开。湖北省75111名干部组成18317个工作组,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工作队员足迹将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
心近才能生情,只有沉到基层,才能了解实际,解决问题。靠吹嘘、编数字、玩障眼法难建新农村。干部下乡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着力解决脱离农民、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的突出问题,密切联系农民,增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可谓好处多多。
一
下乡并不是对农民的“给予”,其实对下乡干部的帮助会更大,让干部们得到锻炼、教育与学习。目前政府部门“三门干部”比较多,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学历高,但缺乏基层经验。更有不少干部对基层不甚了解,对农村许多事想当然;对普通百姓更是有一种俯视、居高临下的态度。我国农村基层情况很复杂,现实困难和问题很多,通过下乡能够帮助干部了解基层。
另外基层还会涌现许多好的方法与经验。许多成功经验不是在办公室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来自基层源自基层。比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始于小岗村的农民大胆创造,这些农民经验后来被下基层干部挖掘出来,并逐步在更大的范围推广,由于效果显著迅速被复制到全国,从而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大幕。通过下乡使我们的干部接受农民的再教育,近距离的接触可以让他们能够对农民采取更平视、仰视的态度,从而也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
二
李鸿忠指出,干部进村入户,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重在增进干部与农民的感情。特别是有干部只唯上,‘天线’架得很好,对上级部门的信息接收得又好又快,但却不接‘地气’或者‘地气’不足不够。更有一些干部长期坐在机关大楼里,即便偶尔下去也是兴师动众,蜻蜒点水,根本谈不上为百姓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服务。很长时间以来,农民对少数干部下乡有两个“基本”:基本不欢迎,基本不顶用。原因当然是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下到基层走马观花、吃拿卡要,对问题则敷衍塞责。李鸿忠说,农民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下乡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要全面掌握农民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要采取“鸬鹚”功夫,鸬鹚抓鱼时必须沉到水底才能抓到活鱼,干部下乡只有沉下去方能抓着“活鱼”。大批干部走进农村,一定要沉得下去,做“鸬鹚”,了解农民的实际问题。
三
目前我国城乡差别巨大,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城市。通过干部下乡,使城乡能够建立一种互动循环,也使未来的城市资源能够更多更快捷地流向乡村。下乡干部可以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多给农民干一点实事,比如可以帮助村庄制定规划,联系项目,搞好文化活动与便民活动等等,当然前提是不能添乱,搞豆腐渣工程。
在农村,也存在一些死角问题,可能会出现困难无人问、纠纷无人管、政策无人说、委屈无人诉、致富无人帮的情况。下乡干部面对这些矛盾问题,不能回避,应该在了解实际情
况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也培养、锻炼自身处理各类基层问题的能力。
四
军民鱼水情,干部群众心连心,但有的干部忘记了这个光荣传统,导致部分地区基层干群关系紧张。干部下乡走到田间地头,走到人民家里,和老百姓同吃同住才能建立真正的鱼水情。
当然干部下乡要避免好心办成坏事,更不能搞成劳民伤财的作秀行为。下乡干部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要严格做到不准向基层提任何不合理要求,不准接受请吃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馈赠钱物(包括土特产),不准打牌赌博或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做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不准搞层层陪同和迎送。果如此,则下乡的地气才能真正接通。(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让干部脚印“印”到每家农户
据新华社电阳春三月,犁耙水响。一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正在荆楚大地如火如荼展开。湖北省75111名干部组成18317个工作组,穿行在乡村基层的田间地头,把脚印“印”到每家农户的堂屋,努力做到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做群众工作,把党的阳光、政府的关怀真正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最大规模的干部进村入户活动。活动通过“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着力解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突出问题,构建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群众工作是“生命工程”群众路线是“传家宝”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决定成败。然而,不少干部群众却反映,现在交通便捷了,一些干部到基层去的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干部的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说,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安身立命的政治责任,是构建和谐湖北、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月初启动的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省、市、县三级党委和政府所属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部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干部广泛参与。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中,工作组将覆盖全省26018个行政村,工作队员足迹将覆盖全省1062万农户。
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勤往基层跑,沉到基层去。李鸿忠说,“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干部全面掌握群众所思、所困、所恶、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2月2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就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要突出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
学好鸬鹚沉水底抓活鱼下基层要“身入”更要“心入”
对于干部下基层,李鸿忠举例说,群众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有一种是“鸬鹚”现象,抓鱼的水鸟鸬鹚专门沉到水底抓活鱼。湖北的党员干部要向“鸬鹚”学习,沉下去方能抓“活鱼”。“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进村干部“研究农村问题要进村,研究农业问题要下田,研究农民问题要入户”。湖北省农业厅12个工作队48名队员已全部进驻12个帮扶村,认真走访农户,发挥农业科技优势,迅速开展具体帮扶工作。共青团湖北省委书记朱厚伦带领工作组在天门市新堰口村就返乡青年创业就业展开了走访调研。
此次进村入户活动要求“全覆盖”,农民工是农村中最重要的一块,不能缺失。湖北省委政研室工作组进驻团风县锥子河村后,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上QQ等方式,走访在外农民工。在深圳打工的一组村民陈建鹏回电话说:“你们把工作做到深圳来了,我们很感动。我提两条建议,一是医保补助标准低了;二是家里老房子想翻新,能不能请政府支持一下。”
如何把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群众?湖北印制了《当前强农惠农政策一览表》,“2011年粮食最低收购价”“田园小康项目”等四大类66项中央和省的“三农”政策全部集中在一张四开的纸上,由干部向农民分发宣传。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江作苏说,强农惠农政策表很受群众欢迎,自己在鄂州市蒲团乡发放政策表时,群众呼啦一下子就围了上来。
湖北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表示,他在大悟县玄坛村走访的体会是:访民情既要“身入”,更要“心入”。玄坛村五组组长席明丽外出打工后返乡照顾孩子,白天说话并不多。晚上工作组与她全家围坐在一起交心谈心,吃住也在她家。席明丽逐渐解除了顾虑,把家里事、村里事、心里事都谈出来,还请工作组帮她出主意当参谋。
访民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增感情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一项重点就是深入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全面、准确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和群众所思、所忧、所盼,为“三农”发展号准脉、开好方。
为此,湖北省委制定了专题调研与分工责任制。专题调研涉及惠农政策落实、农村基础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60多个具体问题。重点调查农村能人、打工户、留守家庭、基层老党员等典型群体。
据湖北省委财经办负责人介绍,工作组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典型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要求每位下派干部都要记民情日志,活动结束后写出一篇调查体会报告。湖北省直单位每个工作组和各市州都要完成一份民情调研报告。“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最大的困惑。李鸿忠指出,这次干部进村入户,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而是重在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不是单纯的财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干部作风问题、是对农民的感情问题。要饱含深情地开展这次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解决群众问题,还要接受群众监督。湖北省委严格规定: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不准接受基层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收受基层馈赠的钱物,不准打牌赌博和参与公款娱乐消费,不准层层搞陪同和迎送等。工作中,干部要严守工作纪律,注重工作方法,最后请群众批评打分。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作组要求每位下派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3月1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致全省农村乡亲们的一封信》。信中指出,“整个活动要自始至终地置于农村乡亲们的监督之下。有没有按要求走村入户?有没有耐心听取意见?有没有按纪律要求办事?这些都要请你们来评判,你们是干部下基层的主考官。”
中央媒体聚焦我省“三万”活动
对于干部下基层,群众反映有种“鸭子”现象,下了水而沉不下去,头是下去了,尾巴却一直浮在水上。他们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市里谈一谈,“下水漂一圈”就回来了。还有一种是“鸬鹚”现象,抓鱼的水鸟鸬鹚专门沉到水底抓活鱼。湖北的党员干部要向“鸬鹚”学习,沉下去方能抓“活鱼”。——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本报讯(记者彭明星)正在荆楚大地展开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受到中央媒体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报道这一活动的同时,还分别发表评论,给予高度评价。
今天,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长篇通讯《春天里,这激情的足音——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纪实》,并发表《心近才能生情》的评论。评论说,“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从哪里来?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可能生情。湖北省委如此大规模地组织全省各级干部走进农户,绝不只是一件单纯的具体工作,更不是形式,而是增进党和人民群众感情的重大举措。”“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北这次‘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不仅是转变干部作风的一次实际行动,更是强化各级干部执政之基意识的一次生动的自我教育。”
新华社昨播发《让干部的脚印“印”到每家农户的堂屋——湖北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做好群众工作》,并发表评论。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在昨日的《新闻联播》中播发我省开展“三万”活动新闻,并配发短评说,“干部进村入户,是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实践,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有效举措。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
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
惊蛰刚过,春耕正忙。湖北从3月起组织省、市、县三级7万多名干部,奔赴全省每个行政村,开展为期3个月的“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这次活动将实现“两个全覆盖”:工作组要深入到全省所有26018个建制村,干部的足迹要踏进全省所有1062万个农户的家中。
目前,不少市县乡三级干部确实整天在忙,但有些干部,往上面跑的多,往下面跑的少;往沿海跑的多,往沿湖跑的少;往发达地区跑的多,往贫穷地区跑的少;在“忙”中与群众的沟通反而少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湖北“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旨在通过干部扑下身子,沉到基层,进村入户访民情,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干部到农村进村入户,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探索出来的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一种好传统和好办法。此次活动中,干部进村入户直接与基层农民群众接触,带着感情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智,就能进一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干部到农村进村入户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和基本功。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最推不开的地方去,方能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
干部进村入户,是转变机关作风,锻炼干部工作能力的好渠道。干部进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难,感受农民生活,掌握农村实情,就能充实头脑,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思想作风也会得到净化。特别是湖北将这项活动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党员干部比感情、比作风、比措施、比纪律,就能真正融入群众,凝心聚力。
干部进村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不仅要沉入基层了解实情,还要结合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要吃住在基层,还要严守纪律,绝不能给群众增加经济负担。我们相信,湖北数万名干部只要带着爱民深情、优良作风和群众厚望沉到基层,必将推动基层工作开展,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新华时评
第四篇:湖北公务员面试热点:霸笔霸面
2014年公务员面试热点:霸笔霸面
华图教育 李晴翠
热点概述
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90后时代。25日,人人网旗下的校园招聘网站人人校招发布《2013应届生求职反馈调研报告》显示,不走寻常路、胆大有创意的性格特点,让90后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常人眼中的另类求职方式,最显著的就是“霸(王)笔”和“霸(王)面”。
许多大企业在校园招聘中举办笔试时,都会遇到一些未收到通知而前来参加的同学,这种行为被称为“霸王笔”,简称“霸笔”。《报告》通过对2013应届生在笔试环节中的数据分析显示,在笔试经验的应届生中,有21.1%尝试过“霸笔”,而且15.6%成功。参加原因可分四类:简历未通过筛选,但对自己有信心的,占36.2%;想多参加一些笔试积攒经验的,占29.1%;错过了投递简历时间,但对职位很感兴趣的,占26.0%;同学收到了笔试通知,刚好搭伴参加的,占8.7%。“霸面”,全称“霸王面”,指未收到面试邀请而主动去企业参加面试的行为。《报告》称,参与过面试的应届生中,有两成尝试过“霸面”,其中有14.4%的人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获得面试机会。
分析当“霸面”原因,想多参加一些面试,积攒经验的,占32.3%;错过了笔试时间,但对职位很感兴趣的,占29.2%;笔试未通过,但对自己有信心的,占26.2%;同学收到了面试通知,刚好搭伴参加的,占12.3%。
令人意外的是,调查显示,尝试“霸笔”和“霸面”的,看上的企业多数均是品牌度较高的大公司,且成功取得面试机会的同学中,有69.4%进入下一轮,成功率高于校园招聘面试中的整体通过率。
相关评论
@重庆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副教授贺芒:无论是“霸笔”还是“霸面”,都显示了90后大学生大胆追求和有创意的求职特点。但在职场中,这种“搏意外”的求职方式,即使成功,偶然成份也很重。有实力和有备而来仍然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此,“霸笔”和“霸面”的精神值得称赞,但并不适合多数学生效仿。1
@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会长洪向阳:与其“热职业”挤破头不如“冷思考”先定1来源:重庆晚报《90后大学生另类求职:当霸笔霸面》
位。2
模拟题
近来有不少职场新鲜人90后选择“霸笔霸面”不走寻常路的求职方式,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随着就业压力的激增,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求职之难,求职形势依然严峻。庞大的就业大军为了争夺有限的名企岗位,不愿放弃任何机会,许多求职者即便没有收到企业的笔试、面试通知,也要不请自去,做最后一搏。这样的举动,人称“霸笔”、“霸面”。这种现象的产生有其一定的道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客观的看待它。
首先,“霸笔”、“霸面”现象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原因:其一,从客观上来说,由于就业人口不断增多,而招聘企业可提供的岗位有限,甚至开出“高门槛”,因此造成了供不应求,供求差距过大的现实处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择优录取,如何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求职者必须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二,从主观上来说,一些个别求职者的“霸面”成功经历也鼓励了其他求职者照搬照抄、打破招聘规则的行为。
其次,“霸笔”、“霸面”现象有其有利的一面:它为企业招聘优秀人才提供了另一种渠道,满足了企业择优而选的招聘动机;同时也给部分求职者提供了二次机会,它使得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招录方式关注度和适应度更高,学生更善于展示和锻炼自己了。但是,这种“霸”的现象也有其不可取的一面:第一,“霸笔”“霸面”是一种社会规则意识和公平意识缺乏的表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每个投了简历但没收到笔试、面试通知的人都觉得自己有才识、有勇气、有信心而去“霸笔”“霸面”,那么简历甚至是笔试、面试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直接“霸签”岂不更霸气?如果这种行为成为一种风气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额外招聘成本的增加,所带来的公平问题也容易造成求职者心态的失衡从而导致秩序的混乱。第二,这种“博意外”的侥幸心理容易给年轻人造成投机取巧的不良影响,随着媒体对“霸笔”“霸面”报道的增多,不少人会以此作为参考、效仿,当做自己的另一根“救命稻草”。长此以往,可能会给一些计划招聘人数较多的公司或单位带来不便,影响正常招录流程,打乱招录计划。
因此,要想真正在求职战场中成为不败的王者,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储备自身,扎实功底才是王道。大学生应尽早了解和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们在校园里会参与不少的活动和实践,如果能在2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惨烈”竞争催生“霸笔”“霸面” 专家劝先定位》
这些经历中及时将自己的兴趣点和未来职业方向相结合,并有意识地为求职一步步做准备,就不必在求职季来临时慌了手脚。
第二,国家政府要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创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扶助,在政策上给予适当的就业保护,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就业资助,如创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同时,也应号召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不以高学历为门槛,保证人人有机会,凭实力竞争上岗。
总而言之,面对“霸笔”、“霸面”现象的滋生,求职者要理智对待,切勿盲目模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经过社会各方的努力,就业压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缓解。
第五篇:2018湖北公务员面试热点:城市人才争夺战
2018湖北公务员面试热点:城市人才争夺战
【热点背景】
今年的人才争夺战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与去年“抢人大战”的高潮期发生在毕业季后不同,今年,年初就陆续有城市出台人才新政,至4月末“抢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3座城市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
而且,今年的“人才争夺战”似乎更为激烈,尽管“主战场”仍在二线城市,但今年一线城市也按捺不住、早早入局,北京、上海在3月份先后向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力度空前。
澎湃新闻梳理了各地人才新政后发现,优惠方案集中在户籍政策、生活补贴、购房优惠三个方面。与去年相比,二线城市的主要突破在于落户门槛的降低,最低可以实现中专落户;一线城市则将目光瞄准高精尖人才、更注重国际化。
由于户籍制度附加了大量的福利制度,与房价、医疗、教育等挂钩,所以落户政策成为人才选择城市的重要条件,也成为各地政府推出人才政策时最先打出的一张牌。
在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济南市、河南省郑州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宁波市、湖北省武汉市等在内的23个城市中,近半数城市都推出了落户优惠政策。
--《澎湃新闻》 【命题预测】
随着人才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各地对人才的“争夺战”也不断升温,一些地方为了吸引人才,开出天价,从资金,房子,户口等方面层层加码。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人才是经济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年劳动人口越来越稀缺,因此各地纷纷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和争夺,也是情有可原,但其层层加码的方式应把握好度,做到真正的因地制宜,使得人才人尽其用,发挥最大的效能。
由于二线城市没有一线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但对比一线城市来讲,二线城市的房价生活成本较低,因此在人才引进的层面,用物质来激励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和渴求,为人
才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让其能够真正的安心工作。但如果一味的只是重物质,追求表明人口数据的变化,对地方的长足发展十分不利,也背离了引进人才的初衷。因此要想让人才来了,更能留得住,还需秉持客观的人才需求原则:
在人才引进前,科学制定引进计划,在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事业平台的提供,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营造上;特别对于高端人才,更需制定个性化的引进政策,在政策制定导向上应从使人才发挥最大的效应上出发。
在引进后要推动之前所承诺的各项待遇的落实,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细化申请的规则和流程,并且严格控制地方的房价和物价,让人才享受到真正的福利大红包。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给予人才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激发各行各业的生产劳动激情,真正促进一方经济的蓬勃发展。